大国医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美味罗宋汤
徐小乐哈哈一笑,边跑边喊道“那是小爷我的造化,天命所钟没办法。老天爷就是要我成为一代神医,去救治天下痛苦苍生!”
李西墙利索地脱下一只鞋,甩手朝徐小乐掷去,骂道“要脸吧!我都替你羞得慌!”
“本门要脸太吃亏!”徐小乐一闪身,凌空飞起一脚,将李西墙扔过来的鞋踢到了河里,又是哈哈哈一阵狂笑。
李西墙眼看着自己的鞋子落水,咕咚了一个水泡就沉没不见了,气得大叫“赔我鞋来!你等着,我非跟你嫂子告状不可!叫她用狼牙棒打断你的腿!”
徐小乐指着单脚跳的李西墙笑得前仰后合“你先跳家再说吧,我走啦,师父头见。”
李西墙看着徐小乐的身影一晃,已经跑出去老远了,颇有些怨师叔孙玉峰把这么个小混蛋塞给自己。人精得跟猴子似的,要占他便宜比登天还难也就只有拉出来替工,赚小钱钱了。
李西墙不舍得脏了自己的新袜子,只好蹦跶着去找卖鞋铺子。往来行人看他这副模样,纷纷掩口偷笑,高人形象算是全毁了。
徐小乐每次跑起来的时候,都有种飞翔的感觉。迎面扑来的风好像将他托起,两旁飞速闪过的影子,让他好像成了神仙。
他最羡慕神仙的地方,也就是御风飞行。不过师叔祖貌似不会飞,所以要么师叔祖还不是真神仙,要么也有神仙不会飞,那就没什么好羡慕的了。
徐小乐到长春堂,先去打开自己的房门散散气。
他不在的这些天里,门窗紧闭,屋里一股闷闷的灰尘气味。然后他就打开自己的箱子,将铜人拿出来擦拭,顺便循着铜人身上的经络穴位背了遍一百零八穴虽说全身穴位三百六,但是医生背熟一百零八常用穴也就够用了。
尤其是徐小乐现在对针灸无从下手。他很不能理解,何大叔连玄之又玄的祝由术都教他了,却完全不提教他针灸的话。难道针灸比祝由还难学?
等徐小乐收拾完了自己的小宿舍,就见陈明远一脸纠结地站在他面前,道“小乐,外面有个病人,李先生让你去看看。”
徐小乐咧嘴一笑“我这就去。”
他跑到前头医馆,就见李西墙坐在椅子上,左腿搭右腿,嘚瑟地摇着脚踝,显摆新买的鞋子。
*
求月票,求订阅!
*(未完待续。)
大国医 137、出诊
在医术能力评判上,时间也是一个重要指标。病人的病情虽然谈不上瞬息万变,但是医生们普遍认为,邪气多肆虐一刻,身体受到的损害就要用十倍乃至数十倍的时间来修补。
真正能够让徐小乐慢慢辨证,寻找病因病机的机会并不多。一旦有这样的机会,往往也是众人束手无策、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危机时刻。
要想提高辨证速度又不失精准,就需要大量的临床经验。这无论是对于三千年前住茅棚的巫医,还是对于五百年后开跑车的医师,都是一模一样。
所谓经验,首先要经历,然后要验证。在经历验证之后,升华为思想,医术才算是完成了一次提升。
李西墙从年轻学医的时候就懒得动脑动手,能坐在一旁看,绝不亲自动手。那时候他是看师父、师兄治病,如今成了看徐小乐治病。
每个病人到了长春堂,都是先乐呵呵地跟徐小乐打招呼“小徐大夫,坐诊呐。”然后便径直往里走,在李西墙面前毕恭毕敬道“李神医,麻烦您给看看”
大家都承认徐小乐的医术,但是更相信一副仙风道骨模样的李西墙。非但觉得李西墙经验丰富,而且还坚信徒弟都那么厉害,师父得高明到什么程度!
李西墙给这些病人诊了脉,便会说一句“去前头让小徐大夫也看看。”
病人不知道这是李西墙心里没底,只以为他在带徒弟,一般也都乐意配合。到底这个时代迁徙搬家并不普遍,很多人家几代人都住老宅子里,从消遣的茶馆,到理发的待诏,乃至买油盐酱醋的小店,都是代代因袭,积累了几代人的交情。更何况掌握着死生大事的医生呢!
他们恐怕比李西墙更乐见徐小乐的成长,这可是以后子子孙孙的保障。
徐小乐对此很无奈,但他又不可能一夜之间长出胡子来。“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烦恼还要纠缠他好几年不可。
不过很快徐小乐也有了自己的病人。
这天早上,徐小乐刚刚摆放好了脉枕,就看到一个身穿襕衫的秀才相公拐进长春堂。
这位秀才直奔徐小乐,连看都没看后面的李西墙一眼。
徐小乐有些意外,还以为师父悄无声息又不知道跑哪里去了。他头一看,却见李西墙斜靠着椅背,对自己被人无视同样十分诧异。一旁的杨大夫正带着四个徒弟收拾诊案,登时就笑出声来了。
那襕衫秀才并不以为然,伸手放在脉枕上,道“有劳小徐大夫。”
徐小乐突然有些感动。这还是他第一次获得病人全心全意的信任啊!
徐小乐正了正身,拿出十二分认真,细细摸了襕衫秀才的气血两脉,眉头微微拧紧。
秀才也紧张起来,问道“小徐大夫,我病得可重?”
徐小乐收手,在一旁铜盆里洗了洗,拿手帕擦干,道“你只是有些虚火,家喝两碗绿豆汤就好了。诊金就算了,这实在不算什么病。”他可不想自己的第一次接诊只是这么个小问题。
襕衫秀才这才笑道“我的确没什么病,只是我家亲戚患病,想请小徐大夫出诊。”
徐小乐抬了抬眼皮,暗道你过来话也不说就伸手,消遣我?脑恙!
不过坐了好多天,出去散散步也好。徐小乐就转头叫李西墙“师父,咱们今天能出诊么?”李西墙看了看外面的大太阳。虽然秋风已起,但是日头下仍旧很晒。他有些不乐意出门了,随口问道“病得重么?”
秀才道“是我表姑父与父亲,两人同病。我表姑父年富,却病得重;他父亲七十有六,却病得轻。如今家里四处延医,还请小徐大夫与我同去。”他虽然是答李西墙的话,却还是要请徐小乐。
李西墙心里眉开眼笑,脸上却做出不悦的神情,道“既然是请小乐的,小乐,你自己看着办吧。”
秀才一愣,暗道我好似说错话了。糟糕,他是徐大夫的师父,他这么一说,小徐大夫肯定不敢去了。
徐小乐跟李西墙早有默契,这话的意思就是你想出去走走玩玩,就去出诊;懒得动弹,就一推了之。
徐小乐才不会懒,巴不得多看几个病人积累经验呢。他从桌子底下拎出一个精巧的藤条箱,将桌上的脉枕往里一放,背在肩上,道“咱们走吧。”
秀才喜出望外,躬身一礼,方才转身带路。
“且等一等。”杨成德突然出口叫道。
秀才不明所以,不过看杨成德衣着打扮,显然也是这里的医生。他就道“这位大夫有何指教?”
杨成德上前打了个躬,笑道“李大夫心宽得很,在下却担心小乐有些场面应付不来,想与小乐同去。哦,诊金自然是不收的。”
李西墙坐在后面并不起身,心中暗笑小乐啊,你看看,你不想跟他为难,他却要抢你的病人呢。好好看看这人心险恶吧!
他之前在醉月楼被徐小乐拒绝,心中憋屈了好几天,此刻不由舒爽起来,忍不住“呵呵”笑了两声。
杨成德还以为李西墙是嘲笑他抢病人,心中暗道你个没见识的老蠢货,我哪里看得上一两个病人?实在是为了小乐呀!叫他看看我的精湛医术,说不得明天就转投我门下了!
徐小乐直截了当道“来了这么久,还没见识过杨大夫的医术,正好也看看你的‘思路’如何。”
秀才倒是很大方“本就是请医生会诊,多请一位自然也是好的。”他不在乎一位两位医生的诊金,只要这医生有用,给钱又何妨。
杨大夫就叫徒弟背上了药箱,拿了阳伞、帕巾,自己像是正主似的与那秀才并肩而行,闲聊起来。
徐小乐反倒落得跟他徒弟并肩,两人都是十六七岁的模样,都背着药箱,看上去都像是学徒。唔,徐小乐现在的确也是学徒。
秀才显然有些尴尬,但是杨成德跟人聊天的本事大得很,一会功夫就知道了这秀才姓施,叫作施济卿。他表姑父姓黄,名曙修,是苏州巨贾,顾家的姻亲。
黄曙修的幼妹黄氏,正是嫁给了顾家嫡支三房房长,如今正在开封府知府任上。正是因为黄氏归宁探望父兄的病情,才向施济卿推荐了长春堂的徐小乐。
在顾家后宅之中,徐小乐的声望要比李西墙略高,到底他是十五岁的美少年,李西墙已经是老菜帮子了。(未完待续。)
大国医 138、质疑
杨成德得知黄曙修与顾家的姻亲关系之后,心中一动这么好的机会不能不把握住啊!他本来只想从医术上折服徐小乐,但是此刻却觉得能够一石二鸟,在折服徐小乐的同时也给自己打响招牌,实在是鸿运当头。
于是杨成德假装说是有东西落在了医馆,叫自己徒弟去取。其实是让这孩子跑去顾家,告知二房的顾仲伦顾二老爷。
黄家是顾家的亲家,关系很近,尤其黄氏的丈夫顾叔谦正在官场,是整个家族的梁柱之一,如果让顾家掌家的那些太太们知道自己的大名,未来更是一片光明啊!
杨成德的小动作并没有影响施济卿和徐小乐的脚步。
施济卿也总算可以跟徐小乐并行,咨询一些医理上的问题。
徐小乐能感觉得出,这位施济卿读过一些医,但是经义割裂,别说给人看病,距离融会贯通都还差得远呢。
于是徐小乐就懒得跟他多说了,但凡问起黄曙修的病症,他便道“见了病人再说。”
黄家作为苏州巨贾,家业极大。从正门进去又走了二三里,才算到了主家的宅院。
黄曙修此刻躺在床上,气若游丝,身不能翻,口不能言。
所有人进出都得轻手轻脚,不敢发出一声响。
家里人都等在外间,见有生面孔进来,就先道明“我家老爷听不得一声响,否则就头痛欲裂。还望见谅。”
其中一位四十余岁的妇人,养尊处优,出来见了杨成德和徐小乐。她略有疑惑地看了看杨成德“这位不是小徐大夫吧。”
施济卿连忙赶上来,道“姑母,这位是长春堂的杨大夫,这位才是徐大夫。”他连忙将徐小乐从杨成德身后拉出来。
黄夫人见了徐小乐,心中不喜,暗道怎么看着就跟人家的学徒似的。
徐小乐十分敏感,暗道世人果然都只看皮相,唉。
黄夫人朝徐小乐了头,正要说话,徐小乐却道“我先进去看看病人吧。”
黄夫人心中更加不悦,暗道这孩子也太不讲礼数了。
杨成德在一旁道“我也一起进去吧,不至于两遭妨碍黄老爷休息。”
黄夫人让开一旁,道了一声“有劳。”
等杨成德和徐小乐进去,黄夫人拉住侄子,急切问道“这两位大夫可信么?”
施济卿连忙宽慰她说“那位杨大夫是长春堂新来的,看似有些本事。小徐大夫可是在公堂上起死生,肯定是有本事的。”他环顾四周“其他大夫呢?”
黄夫人眼泪就流了下来,道“他们都说你姑丈重症不治了。我便叫他们去看老爷子了。”
施济卿也是心中黯然,却打起十二分精神,道“姑母,且看两位长春堂的大夫出来再说。”
黄夫人这边才擦了眼泪,那边杨成德就出来了。黄夫人顿知不好,眼泪又涌了出来,道“大夫,我夫君可还有救么?”
杨成德脸上有些尴尬,缓缓摇了摇头。他道“黄老爷这病起码拖了半个月,积重难返,若是早旬日来找我,绝对不至于如此。怎会拖了这么久?”
黄夫人泣不成声,道“只说平日身强体健的,偶有不适,很快也就好了。后来又请了不可靠的大夫,结果越治越重,乃至于如今。真是命苦!”
杨成德摇了摇头,无比痛惜本来还想好好露一手,结果进来一看却是将死之人。医生又不是神仙,哪能从鬼门关往外拉人?
他突然又想起施济卿说的,还有一位老太爷,病情略轻。若是这边出不了手,那边总还有机会。
杨成德就道“我去看看黄老太爷吧,或许还能效力。”
黄夫人哭着应承下来,叫丫鬟带杨成德过去。
她本以为徐小乐也快要出来了,谁知道等足了小半个时辰,才见徐小乐背着藤箱出来。
黄夫人再一看徐小乐脸色漆黑,像是人家欠了他几百两银子似的,知道丈夫真的没救了,不由悲从中来,差晕过去。
徐小乐出来之后颇有些意外,见施济卿扶着他姑妈,就问道“黄夫人也有不适么?快坐下,我给她把脉。”
黄夫人这才捂着心口道“我还好。只是我那夫君”
徐小乐快人快语“黄老爷没多大问题,现在这些医生真是没半耐心,诊个脉就跟赶集似的。”他不悦地撇了撇嘴,十足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好像自己年纪有多大似的。
黄夫人顿时止住哭,惊道“我夫君还有救?”
徐小乐就奇了怪了“这有什么惊奇的,人但凡有一口气在,总是有办法救来的。”
施济卿想笑不敢笑这么一张稚嫩的面孔,这么认真地说这么大的大话,还真叫人吃不消。
黄夫人却已经不想那么多了,上去抓住徐小乐的手臂“小徐大夫,你说怎么做?我一切都听小徐大夫的安排。”她本以为丈夫已经没救了,此刻却像是看见了救命稻草,紧紧抓着徐小乐不放。
徐小乐挨着桌子坐下,铺纸研墨,道“我开付解表发汗的药,里面加了七分人参,你们速速派人去长春堂抓药。尽快给他服下,晚上出身大汗就好了。明天我再来,若是没有意外,只要略加调理就好了。这病拖得太久,恐怕得半个月才能好透。”
徐小乐边说边开药方,却没见黄夫人脸上有些难看。
施济卿心道不好,连忙替他姑母问道“小徐大夫,只要解表发汗就行了?”
徐小乐略停了停笔,将自己总结的八字辨证法结合黄老爷的病说了一番,道“既然知道了病机所在,对症下药不就很容易了么?”
黄夫人上前吐露疑惑“定要用人参么?”
施济卿轻轻拉了拉姑母的衣袖,黄夫人却还是道“现在医生动辄就开人参,也不知道是因为医不好要吊命,还是铺子里人参好赚钱?”
徐小乐手一顿,毛笔在纸上戳了一个大大的墨,抬头看着黄夫人,惊讶道“你是在说我乱开药么!”
他怎么都想不到,刚才还说一切听他安排的妇人,翻脸比翻还快。而且这言下之意更不堪琢磨非但质疑自己的医术水准,还在指责自己医德有亏,为了赚钱故意加入贵重药材啊!
*
求订阅,求支持!
*(未完待续。)
大国医 139、迷路
徐小乐手中毛笔微颤。他有慌。这是心灵遭到撞击之后的本能反应。不过还好,他很快就以超越同龄人的老成淡定下来,放下毛笔,道“你只要能确定药材炮制得法,也可以不用长春堂的药。”
医生的医术再高明,也不可能让杂草变人参。药材的药力同样是医治病人的关键,而药力取决于多重因素草药生长的环境,采摘的时间和方式,保管是否得当,炮制过程中是否得法,有无偷工减料,等等等等。
可以说,除去代销药材不论,任何一家药铺做出来的药材,效力都不会相同。甚至同一家药铺做出的不同批次药材,效力也会有强有弱。其中偏差甚至会大到影响疗效。
医生当然不可能全程关注这些问题,也不可能每个医生都有辨识药材效力强弱的能力,所以他们更喜欢让病人从自己熟悉的药铺抓药,这样也方便配伍。
比如徐小乐就知道长春堂外购的熟地效力较弱,所以开方用到熟地的时候就会略略加大剂量。鲁师傅曾拿过真正九蒸九晒的熟地给他看,药力几乎比三蒸三晒制成的熟地要强一倍多。
然而病人是不会知道这些细节的,也不能强求他们知道。所以徐小乐并没有解释,直接给出了解决方案你去别家买。大不了买来之后我检查一下,偏差太大再修改剂量。
徐小乐说完还有些小得意幸好哥哥我医药双修,换个医生过来恐怕就要抓瞎了。
黄夫人也有些难为情,施济卿连忙出来给姑母解围,笑道“小徐大夫,我姑母也是急不择言,并没有不信你的意思。”
徐小乐道“家人生病难免急躁,我也一样。”他想起嫂子生病的时候,自己恨不得把人家医馆拆了。将心比心,徐小乐也就不太在意黄夫人刚才的莽撞话了。
黄夫人或许是真急了,道“我也不是怀疑小徐大夫的人品医德,不过这人参不会一直用下去吧?”
徐小乐对银钱没多大概念,只觉得有银子不舍得救命是一桩很愚蠢的事。然而他亲爱的嫂子就在这上面把他蠢哭了,宁死也不肯花钱救命,就怕因病返贫。
徐小乐皱眉道“你家也是大户人家,一人参总是吃得起的吧。何况量又不大,何至于纠结成这样?”
黄夫人不服道“我家也是勤俭传家的,若是没用,何必破费呢。何况这副药剂量虽然不大,但天天这么吃下去,谁家受得了?”
徐小乐不会皮里春秋,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施济卿也觉得自己姑妈好像已经被丈夫、公爹生病冲昏了头脑,这时候竟然还计较起药钱来了。他连忙拉住姑妈,低声提醒道“姑妈,别的医生可都束手无策,只有小徐大夫能救姑父啊。”
黄夫人拉着侄子退到几步之外,低声说“若是能救来,再多银子也出得。可他真能救你姑丈么?”
就这么大地方,你们这是当着我面打我脸啊!非但质疑我的医术,还侮辱我的耳力!
徐小乐默默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了。他犹豫了一下,仍旧把药方写完,至于用不用这个方子,已经不是他能说了算的。
施济卿一摊手,低声说“姑母,用他的方子未必能救姑父,但是不用的话,就只能坐看姑父受苦啦。”
黄夫人正迟疑间,徐小乐已经背上了藤箱,自己朝外走了。他憋了一肚子的气,连招呼都不想打。
施济卿连忙追了上去,打躬作揖,求徐小乐停步。
徐小乐到底心中不忍,停下脚步道“方子我开了,用不用就是你们的事了。”
施济卿又是一躬到底,道“还请小徐大夫花厅宽坐,咱们先试药再说。”
徐小乐硬邦邦道“我哪有那么多空闲,先医馆了。”说罢,他头也不,脚下生风,循着来时的路大步流星就要去。
走了一盏茶的功夫,徐小乐站住抹了一把汗黄家太大,我好像迷路了。
徐小乐并不是路痴,只要走过一遍的路就不会忘记。可他刚才还在气头上,走路的时候脑中不断“叱责”吝啬小气的黄夫人,恐怕就是这个原因错过了拐口。再加上苏州园林讲究的就是曲径通幽处,一步一景,假山林木错杂,故意打乱人的方向感,要在小园子里造出大景观来。
徐小乐想找个仆人问问路,可惜黄家老爷父子两人患病卧床,又请了一帮医生来,要照顾病人招待医生,应付探病的客人,人手就很不足了。
徐小乐只好平下心,边走边赏黄家园林美景,也算是不枉白白迷一遭路。
于是乎,在徐小乐转过一处假山的时候,撞见了一位三十出头的中年妇人。
这应该是黄家女眷。
徐小乐脑中刚闪过这个念头,眼睛却被这妇人的眉眼吸住了。两道峨眉之下,正是一双氤氲迷离的眼睛。只不过她那眉梢上挂着哀思,眼角处堆着愁怨,却有别样的一股风情。
“你是谁?怎么会走到这里来!”妇人身后的丫鬟连忙出来,拦在主母与徐小乐之间。
徐小乐正要解释,只见另一个丫鬟抢先叫道“徐小乐徐大夫?”
徐小乐有些意外,既惊且喜,道“你认得我?”
那丫鬟咯咯笑了,转头对那妇人道“三奶奶,这位就是长春堂的小徐大夫。”
徐小乐这才注意到那妇人身着绫罗锦缎,头戴金钗玉簪,果然是养尊处优的夫人太太。他就笑道“不好意思得很,我本来是要出去的,结果迷路了。”
那位三奶奶打量着徐小乐,眉梢的哀思都减了不少,道“听说你才十五岁?”
徐小乐飞快道“快十六了。”他又问道“这位姐姐怎么认得我?我却不认识这位姐姐。”
那丫鬟笑道“你是没见过我,我却见过你在公堂上妙手春呢。”
徐小乐摸了摸后脑勺,哈哈笑道“雕虫小技不足挂齿,让姐姐见笑啦。”
三奶奶正是黄曙修的亲妹妹,嫁给顾家三房的顾叔谦,这听说父兄病重,家探病来了。
*
求月票求订阅求来起支持!
*(未完待续。)
大国医 140、回马枪
顾黄氏一般只带两个丫鬟随身伺候,今天却不知怎么了,老太君派了个贴身丫鬟过来,二房妯娌也派了一个贴身人过来,反倒叫她的两个丫鬟只能跟在后面。
顾黄氏就说“都说你医术了不得,可看过我父兄了?”
徐小乐有情绪也全都写在脸上,气道“看是看了,只不过黄夫人真是让人没言语!”他便将自己开方用药,却遭质问的事说了一遍。
顾黄氏听了眼泪立刻就涌出来了,道“我父兄平日里省吃俭用,任劳任怨,攒下偌大的家产。临到重病,连人参都吃不上了。她平日里有好东西就尽往娘家搬,我说过她么,她好歹毒的心肠,却要看我父兄病死才如愿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