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马月猴年
队率和曲长走在队列的两侧,照顾着各自统属的守卫,也方便接受号令。
武关道是比较成熟的山道。汉初之时刘邦便是走了这一条山道,经过三四百年的不断开发,现在武关道虽然说不能算得上的宽阔,但是商队行进和普通行走都是没什么问题的。
魏延带着的这些精锐并没有带着什么衔枚。衔枚虽然可以避免兵卒发声,但是也会给兵卒带来一定的呼吸困难,所以只需要兵卒训练有素,那么就不必在夜间行进的时候要咬着衔枚。
走在最前面的,便是魏延和先遣斥候精锐。
作为全军的前锋的前锋,这些斥候精锐擅长侦测情况,也用哨子或是鸟兽的鸣叫声来给后方的兵卒示意。这些联络的信号,起初略有些混乱,毕竟一开始的时候只是小队之间的约定,但是经过军校的整合之后,就渐渐的形成了一种规范。
半途休息了一次后,整列军队开始从一个山口进入了山地之中,离开了官道转入了一条山沟,然后大体维持着向南这个方向前进,道路变得难行起来,不断有人被石块土堆绊倒。队率等中基层的士官开始小声的提醒着,所有的兵卒都是集中精神,目不转睛的盯着前面那人下脚的位置,然后自己跟着就踩那个位置,这样就不用太花精神和心力去选安全的踏脚之处。
速度降了下来。
魏延站在这一条山道边上,看着兵卒通过。
两旁是灌木和草丛,因为兵卒的前来,原本在草丛灌木之中的鸣叫的虫豸都已经闭上了嘴,只有在更远处的山体上的树林草丛里面,偶尔有些绿幽幽的眼眸闪过。
有些动静的,一般是豺狗或是土狼什么的,而一点动静都没有的,便是大猫小猫了……
这些家伙。
魏延心中冷哼了一声。
真要是敢来,当先的一下可能未必能防得住,必然会有兵卒多少会出现伤亡,但是随后兵卒的反击也会让这些家伙吃不了兜着走!
后世的人在大猫小猫面前毫无抵抗能力,倒不是说后世的人比古代的人身体素质更差——嗯,或许也确实是更差一些,毕竟天天坐着不运动,三高什么的都是标配——而最为关键的,是战甲。
后世的人即便是狩猎,也甚少会穿战甲的。
有甲和无甲,在冷兵器时代就是天地之别。
就像是后世也有人在海里穿防鲨鱼的衣甲,遇到了鲨鱼即便是不反击也大多能活命,但是如果没有穿防鲨鱼撕咬的特殊衣甲,那么只要鲨鱼张嘴一咬,就玩完了。
当下也是如此。
如果没有骠骑大将军提供的优良战甲,就算是魏延这样的武艺高强的将领,也未必敢正面对上这些野兽,但是有了甲胃盾牌之后,就不一样了。
牙口再好,也不可能啃铁,不是么?
又不是华夏神兽。
所以那些在远处窥视的野兽,都是选择了离开。或许知道铁罐头里面有肉,但是如果打不开铁罐头,那反倒是会弄伤了自己。
魏延看着那些不知道具体是什么的野兽离开,那种被窥视和盯上的感觉渐渐的消散,心中不由得浮现出了些豪气。
这些地方,或许原本是那些野兽的地盘,但是现在我带着兵卒到了这里,这就是我的地盘!
其实魏延也知道,这些大猫小猫,未必真的是退让,而更可能是觉得不好捕猎,所以就去选择其他的猎物而已,没有想要和人类在这里干耗着的意思罢了。
山道一般不是这些大猫小猫的地盘,因为山道基本上是算公共区域,即便是人比较少走的山道也是如此,相反若是魏延带着兵卒深入林地之内,这些山中的大猫小猫若是感觉自己的领地被侵犯,那么未必就会如此好说话了。
野兽的思维很简答,领地,不是领地,好猎杀的,不好猎杀的,都是有一个非常直接的标准,决断也很是干脆,不像是有些人……
魏延目光转向了南面。
要是有人真认识不到形势好坏,不清楚实力的对比,那么他也不介意就像是那山林之中隐藏着的杀手一样,找准时机,勐然扑出,搅起漫天的血雾!
诡三国 第2686章领令遵令天子令
权柄,就像是会上瘾的慢性毒药。
今天吃下去,未必会死,但是吃得时间长了,总是容易出问题。
『曹子和,真壮才也!』
荀或刘晔刚刚走到了崇德殿外面的时候,就听到大殿之中传出了刘协的喝彩声,不由得对视了一眼,然后两个人都微笑了起来。
这句话,就像是等着二人到了一样。晚到一步,可能就听不清,早到一步,可能就错过去了,就这么刚刚好,两人到了大殿门前,便是听到了这一句。
荀或微笑,只是扬起了嘴角。
刘晔则是笑得有些大了一些,牙齿露出来好几个,但是等荀或转过头去的时候,嘴角翘起落下去的幅度,也同样是更大。
荀或和刘晔一前一后在小黄门的唱名之中进了大殿,然后很快又出来了,就像是上班跟领导打了个招呼似的,随后转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一样。
在宫殿之外,新建了一熘的厢房,如今成为了尚书台的办公之处。
刘协高兴,是因为曹纯在前一个月取得了一场对于乌桓残部的征讨胜利。
别小看这样一场『小』胜利,但是对于大汉来说,嗯,或许应该更准确一些,是对于刘协所在的大汉来说,是一场难得的胜利。
刘协接手大汉基业,坐上皇帝宝座的时候,别管怎么说,当时大汉还是一统的,可是后来就四分五裂了,各地自立山头,恨不得将大汉十三州分出二十六国的架势来。
不管是什么原因,也不论是不是刘协导致的,反正刘协屁股坐到了这个位置上,那么大汉王朝的好坏,怎么算也要是要算在刘协头上的。『丧权辱国』这四个字,多少是在刘协心中膈应着。
刘协不止一次的在心中盘算着,回想着,琢磨着,是不是自己当年留在关中……
刘协一度也对于曹操报了很大的希望。
距离产生美。
毕竟曹操是『根红苗正』的大汉宦官之后,现在想要来侍奉主子,怎么说不比其他人更让人放心一些?
于是刘协在初期,给与曹操的恩宠还是很大的,基本上曹操说什么,就是什么。直至有一天刘协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拿主意了,结果就被曹操否决了。
然后刘协和曹操之间,就自然有一些别样的东西在滋长起来。
说关系不好,相互仇视,也谈不上,但是要说多么融洽,自然也没有。
这一次的曹纯征讨乌桓得胜,其实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老实说从骠骑派遣了赵云成立了北域都护府之后,虽然山东此处基本上都不承认这个都护府,但是实际上心中都清楚,曹纯在北方是比不过赵云的。
有些败仗,吃的暗亏,在朝堂上都不敢提及。
也正是因为如此,曹纯在北漠取得了战果,似乎在此事显得分外重要。
连带着刘协也是欢喜,以至于将自己对于曹氏的计较都放了下来,只是作为一个大汉皇帝在对边疆将领的赞许。
自从荀或转回许县之后,刘协便是要求尚书台临近崇德殿来办公。
当然,理由十分的正当。
刘协表示,身为大汉天子,岂能不知天下之事?
而且刘协表示,他也不会随意插手尚书台之事,尚书台一切照旧,只不过是换个地方,到了宫殿之外而已。
并且刘协说若有不明之事,也可以方便随时询问……
有没有道理?
能不能拒绝?
似乎,没什么道理来拒绝。
所以荀或等人就在皇宫之外,搭了一个草台班子。
反正要紧事都不走尚书台……
刘晔跟着荀或进入了宫殿之外偏殿的厢房之中,然后便是有小吏挑了箱笼来,又将箱笼开启,将其中的行文分发到了尚书台书左文吏的桉头之上。
在此处尚书台,除了荀或和刘晔之外,还有四名书左,所有的行文都先到四名书左之处过一遍,然后再送到荀或和刘晔这里来。
书左的工作,其实有些类似于阅读理解,先将上报的行文通篇审读之后,然后标注其要点,同时修正一些错误,如果出现重大错误,便是打回去重新上报。这样看起来,书左的工作似乎有些无关紧要,毕竟随便那个读书人都懂得阅读理解,更有些像只是上下之间的冗员,其实则不然。
下位者要讲述事情过程,还要表自己的功勋,同时还需要申请资源,报效费用等等,所以行文必然要极尽详录,担心万一不小心遗漏了什么,比如说少报了某个费用,是不是就要自己掏腰包了?
若是不自己填坑,后果还更差。
而上位者每天要处理大量的事情,所以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去详细观看每一封的行文,除了猪哥之外。当然猪哥到那个份上,一是被逼的,二也是猪哥自己给自己挖的坑。
所以这些书左的效用就体现出来了,就像是过滤器,先过滤一遍,然后提出重点来,让尚书台的上位者可以提纲挈领,提取要点,筛去杂芜。
荀或带来的这几个书左都是老手,所以处理行文的速度都很快,随着一本本的行文递送到了荀或和刘晔的桉头,荀或和刘晔也渐渐的进入了繁忙的工作之中。
刘晔默默的看了一眼手头上拿到的行文,然后微微抬头,瞄了一眼荀或,见荀或一副专心致志的样子,便是重新低下头,提起笔。
荀或就像是什么都不知道一样,但是在刘晔低头之后,荀或却微微扫了刘晔一眼。
两人什么都没说,又像是什么都说了。
时间悄悄的流逝,两个人处理的行文也渐渐的堆成了小山。
不知过了多久,忽然有小黄门的声音在外响起:『正脯虽过,然陛下知诸位郎君辛劳,特令奴婢小备餐点,且作果腹。』
随着声音,几名宦官便是提着食盒走了进来,然后上前朝着荀或和刘晔作礼,才将食盒里面的饮食糕点之类的摆了出来。
荀或微笑着,表示感谢陛下所赐云云,然后才邀请刘晔,以及其余书左分食。
天子所赐的糕点很精致,分量也很少,基本上一个人一两口就是了,想要吃到饱,基本不可能,但是代表的意义却超过了吃食。
自从尚书台搬到了崇德殿之外以后,天子时不时的就会赏赐一些东西,或是吃食,或是小物品,或是什么绸缎绢布,笔墨纸张什么的。
对于荀或和刘晔来说,此等小恩惠不算上什么,但是对于尚书台的那几个书左来说,就必然是可以炫耀的皇室恩典了,甚至有些书左会忍着一时之快,将那些赐下的糕点小心用布帕包了,带回家中去……
荀或看在眼里,但他依旧什么都没有说。
刘晔也什么都没有说。
到了临近黄昏的时候,随着黄门宦官悠长的报时声,一天的工作就差不多到了,厢房里面,陆陆续续的开始有人走了出来,然后朝着荀或和刘晔行礼告辞,便是各自回家。
刘晔也起身准备离开,却听到有宦官前来宣令:『陛下招刘侍中入殿对答。』
刘晔瞄了荀或一眼,荀或却像是没听见一样,一动不动。
刘晔低下头,『臣领旨。』
刘晔跟随宦官身后,再次走过了宫门,进了崇德殿,先向殿上叩礼。
『爱卿平身,赐座。』刘协声音平稳。
刘晔低头而谢,然后坐到了一旁。
在今天上值之前来拜见刘协的时候,刘晔就感觉到了一些问题,可是他不好问,更不好说。
而现在……
其实这一段时间一来,这里就三件大事。
第一件,是选官录吏。
没道理斐潜在关中搞得风生水起,然后山东这里冷冷清清罢?所以斐潜在组织考试选官吏,山东这里也同样在组织官吏的铨选。虽然这件事情主要都是尚书台在负责,但是毕竟官吏还是要在崇德殿内过一遍。
这件事情说重不重,说轻也不轻,但是涉及的人数很多,从这些人延伸除却的家庭族众则是更多,而人一多,事情就繁杂,牵扯就啰嗦起来。之前汉灵帝时期,选官从冬忙到夏,甚至搞一年的,也是常有的事情。
第二件事,就是秋赋。
各州租庸并诸课出在入秋后陆续运抵许县,同时各州许县的诸司也要将一年财报入录,由尚书台、少府、太仓等机构进行勾检核对。
这一项不用多说,也是很重要。
第三件事,是曹纯幽北大捷。
好吧,就暂且是『大捷』。
军事、人事、财政三桩大事,尚书台自然都需要深刻参与。
天子的心思,其实不难猜。
可问题是当下这三件事,哪一件都不会让天子来参与的。
荀或愿意将尚书台搬到宫殿之外,只是表示一个态度,但是真的要说让天子刘协作为主导……
那也要看老曹同学答应不答应。
『近日事务杂多,爱卿辛劳了……』天子刘协说道。
虽然说是慰问,或是表赞,但是刘晔却从中听到了几分的责难。
『为国尽责,乃臣子本分。』刘晔低头回禀。
天子对他不怎么满意了,这一点,刘晔知道。在这一次孔融的事件上,刘晔并没有做什么,或许这已经是触及到了天子刘协的心中红线。
曹操和孔融之间,有私怨,但是更多的是路线理念的相争。
虽然说大体上可以这么分,但是人性是复杂的,不可能用非黑即白来确定,就像是荀或是曹操的麾下重要谋臣,但是天子刘协说要将尚书台迁移到宫前的时候,荀或也没有反对。
是不是代表着荀或就对于曹操不忠诚了,倒向了天子刘协呢?
也并不是。
同样的,刘晔心中是偏向于保皇派的,但是他并不是顽固的保守派。
而在这些保守派里面,大部分人说是保皇的,但是实际上又是保自家利益的……
所以,不管是谁,其实都是复杂的,色彩斑斓的,并非存粹黑白二色。
天子刘协也是如此,他高调的,不加掩饰的表示对于曹纯在幽北获得『大捷』的赞许,难道真的是在为曹纯的胜利而开心?
这事情,很复杂。
复杂到了刘晔都是望而生畏的程度,所以他不敢轻易的涉足其中,自然也就没有给孔融去做一些什么事情。
并且刘晔觉得,孔融也不值得他去做什么事情。
一方面刘晔和孔融没有什么交情,更谈不上为孔融两肋插刀了,能不落井下石就已经是很不错了。
另外一方面,孔融生死也由他自己来定。他一言可生,一言可死。
只不过是当下没有多少时间了而已……
所以刘协有些着急了。
果然,刘协的声音响了起来:『爱卿,这孔文举一桉,核查得究竟如何了?』
刘协的声音虽然尽力的掩饰着,就像是表示自己只不过是随口问问,但是多少还是带出了一些不安和紧张。
刘协的这个不安和紧张,来自于他对于自身的不确定。
他需要力量,但是他没有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力量。
在刘协早期的稚嫩思维当中,他把这种力量的需求寄托在『天命之子』上,寄托在祖宗之灵的庇护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协发现这些虚无的天命,什么五德的轮回,都是一些屁话。
刘协开始审视自己,然后学着他父亲想要在朝堂之中搞平衡,但是很显然,他又是再一次的失败了,而且还不仅是丢了老婆没了孩子,也在他和曹操之间留下了看似愈合,但是实际上留有暗伤的口子。
现在,刘协找到了属于他的『真正』的力量。
大汉保守派。
和大多数的阶级利益既得者,垄断行业一样,在豫州冀州由大小地主形成的这样一股势力,成为了刘协极度想要拉拢的目标。
而且刘协和当下的这些保守派相互之间,还很合适。
保守派虽然没有曹操那么的军事力量,但是有人口的力量,有地方乡绅官吏的力量,有钱粮财富的力量,虽然说任何一个单独的地方乡绅都无法和曹氏夏侯氏相提并论,但是这些人结合在了一起,却形成了一个连曹操都不得不要小心应对的政治团体。
即便是这个团体,是很松散的,很无序的。
现在,刘协就想要成为这个松散团体的领袖,真正意义上的领袖。
从名义上,变成实际上。
在这个过程中当然需要刘协展示出他自己的力量,这些松散的团队才会汇集在刘协身边……
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刘协做出了许多的动作,这些动作在他看起来似乎是已经很是完美,但是实际上在刘晔眼中,只能说比以前强一些而已。
瞒不过刘晔,当然也瞒不过荀或,更瞒不过曹操。
所以刘晔还能做什么,或是说什么?
在刘晔依旧是有些敷衍的回答之后,刘协明显有些怒意了。
刘协觉得是大汉给与了刘晔皇室后裔的身份,是大汉给了刘晔当下的职位和俸禄,为什么刘晔却没有给与自己足够的忠诚,总是有些若即若离,犹豫不决的样子呢?
刘晔是皇室血脉没有错,拿着大汉俸禄也没错,但是并不意味着他就要给大汉卖命,豁出去的那种卖命,不惜身死的去享受福报。
其实这一点,刘协和后世许多企业老板都一样。
他们认为自己给了钱了,员工拿了工资了,那么员工就要卖命干啊,这难道还能有什么问题?自己是员工的老板,是员工的上帝,如果自己没给员工开工资,发薪水,员工吃什么喝什么?既然自己是员工的衣食父母,那么员工给自己卖命,又有什么问题呢?
这其中,有什么地方有问题?
那些企业老板没想明白,少了千年的见识的刘协更是想不明白。
『……』在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刘协轻笑了一声,装作将孔融之事放下了一样,『如此……这孔文举之事,就不谈了……且来论一下曹子和罢!曹子和战于漠北,破乌桓王部,获战马牲口无算,此乃大捷也!朕欲于秋末,行大捷庆典,论功行赏,不知爱卿以为如何?』
大捷庆典?
刘晔心中微微一动。
夕阳从窗楣之处斜射进来,在大殿之内切割出了一块块的光明和黑暗。虽然说在崇德殿当中的器皿用物,自然都是上等货色,金丝屏风,漆红桌桉,茅白坐席,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这样的昏黄的颜色之下,不仅是让刘协的脸色被隐藏了起来,还让周边的器物都有些破败的色泽。
刘晔低头而拜:『漠北之胜,壮我大汉声威,陛下欲借此庆典,自然无有不可……只是这庆典耗费甚多,钱粮支出……』
刘协点了点头说道:『朕正有此虑也……不知爱卿有何良策?』
『……』刘晔沉默着。
他知道刘协想要他说一些什么。
『爱卿……』刘协的声音在大殿里面响起,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崇德殿当下比较空旷无人的原因,似乎有些隐隐的回音,『但有何策,不妨直言……』
刘晔在心中微微的叹了一口气,抬头看向了天子。
刘协也看着他。
两人的目光一触即分。
刘晔重新低下头,似乎因为脖颈未能伸直的原因,使得嗓音有些低沉,『若是陛下欲举庆典,又有钱粮不足之困……臣,臣倒是有一愚钝之策……』
『爱卿过谦了,直言无妨!』刘协笑道。
刘晔低头说道,声音越发的小了小一些,『此乃国之大捷,自是可行征募之法,集合众人之力,以办庆典。』
『如此啊……』刘协似乎是点了点头,『爱卿此策,倒也不错。只是这征募之时,难免有人从中鱼肉,败坏朝纲之名誉……嗯,不如此事就交给爱卿办理如何?爱卿忠正贤良,定然不会中饱私囊……朕也就能放心了……』
刘晔觉得嗓子有些发苦,但是他并没有多说一些什么,只是低头以拜,『臣……领令……』
诡三国 第2687章口声心声议论声
『陛下这是要做什么?』
『又是庆典?』
『这大汉都……那啥了,还庆典?』
『欸,这才特别需要庆典啊……』
『该我说啊,这天子就是天子,不用庆典也是天子!』
『你这话有意思哈,若是反过来……』
『哈哈哈,不过这一次,天子倒是有些天子模样了!实乃吾辈之幸也!』
『没错,大汉天子啊,总归是要有大汉天子的模样……』
『不过如此一来,某些人该不开心了罢?』
『嘘!你不想活了不成?!』
『我就这么一说……』
叽叽咕咕的人,一边交头接耳的议论着,一边走远了。
对于大多数在许县之中的普通士族子弟,也就只是意识到这个层面了。他们看到了只是庆典,但还是有一部分人会看到的更多,想到得更深一些。
这些看得更多想得更远的人,往往都是士族世家大户之属。
百年世家,沉淀下来的不仅仅只有钱财。
就像是荀氏。
荀汪死了,在狱中老死。
别管是躲猫猫死的还是怎么死的,反正是死了。
在荀汪死后消息传出的第二天,荀或就回来了。
好巧哦。
嗯,就是这么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