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簪中录合集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侧侧轻寒
而如今,她却只能感觉到自己胸口掠过的恐惧,她尽力转开自己的脸,不敢正视他。而他却低下头,他灼热的呼吸在她的耳畔晕开,她听到他低低地叫她:“黄梓瑕……”
那声音,混合在他轻微的喘息声中,略带沙哑,散在她的脸颊旁,带着一种令她心惊的意味。
而他将她抵在墙上,低下头,向着她的唇吻下去。
她全身的冷汗,都在一刹那沁出。咬一咬牙,她用尽全身力气举起双手,准备要将他狠狠推开。
就在她的指尖触到他胸口衣襟的刹那,外面有人轻轻敲了两下敞开的门,低声说:“公子,夔王府有信件来,指明要给杨崇古公公。”
王蕴仿佛在一瞬间清醒过来。
他放开了黄梓瑕的肩,退后了两步,怔怔地发了一会儿呆,然后看向门外。
不知不觉,天色已经完全暗沉下来。
长安城即将宵禁,就算是王府,除却要事和急病,一般也不会走动。
王蕴如梦初醒,长长出了一口气,回身坐到矮几前,低声说:“呈进来吧。”
黄梓瑕靠在门上,觉得自己手心沁出一丝冷汗,后怕令她眩晕。她竭力控制住自己的手,接过那封信拆开,抽出里面的雪浪笺。
笺纸折成方胜,十分厚实。她拆开一看,是一张白纸。
空无一字。
她扫了一眼,便立即将信笺折好,原样放回信封中,然后抬头看着王蕴,说:“王爷有急事召我回府,恐怕我一定得回去了,还请见谅。”
王蕴的手按在桌上,几不可见地微微颤抖着。他强自抑制自己,没有再看她,只将自己的脸转向窗外,看着外面的清风朗月,唇角露出一丝惯常的笑意,声音温和而平静,清清楚楚地说:“夜深露重,一路小心。”
夏日天空明净如洗,一颗颗星辰镶嵌在夜空中,碧绿硕大。
黄梓瑕踏着星月之光回到夔王府,李舒白果然还在书房中看书。
头顶四盏凤翅攒八角细梁宫灯光辉灿烂,他已经换了一袭素纱单衣,纯净的白色柔软地流泻在他身上,在此时的灯光下,显得异常洁净,如同高山落雪。
他那安静而清朗的姿态,在这样的静夜之中,让黄梓瑕原本七上八下的心在瞬间落回了原位。
她穿过帷幔,轻轻走到他的面前,跪坐下来。
而他头也不抬,只问:“王蕴对你起疑了?”
她点点头,问:“王爷已经知道了?”
“我不知道。”他把手中的书合上,放在一旁,说,“不过听府中人说王蕴邀你见面,为防万一,才给你寄一封空白的信。”
黄梓瑕默然点头。这一封空白信,有事就可以将她救回来,若没事她便可不加理会,一切都只看她自己抉择。
“王蕴他……已经知道我就是黄梓瑕。”
“毕竟是自己的未婚妻,而且还是一个让自己蒙受了奇耻大辱的未婚妻,难免要敏锐一点。”李舒白神情平淡,若无其事,“他要是看见一个和黄梓瑕长得相似的宦官,却一点都不在意,那才是怪事。”
“但以后可能会有麻烦。”
“不会再有麻烦,因为我会帮你解决。”李舒白说,虽然云淡风轻,但他说的话却就是有不容置疑的力量。
黄梓瑕点头,因为他这一句话,而忽然觉得心中源于王蕴的那些心慌与悸动都消除了。在她预感中即将来临的暴风雨,也在这片刻间消弭于无形。
她安心地低头,微微而笑。
长夜寂静,两人相对而坐,在她前面的李舒白抬眼看见她低垂的面容,案上的宫灯在她的面容上投下淡淡的晕红颜色。她玉白的脸颊上,隐约透出一种桃花般的颜色,娇艳柔软,仿佛此时暗夜中,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春日正静静地绽放在他的身边。
他看见灯光在她的睫毛上,如同水波般轻轻一颤,他立即转开自己的目光,赶在她看向自己之前,将自己的眼睛转向案头。那里的琉璃瓶中,红色小鱼正一动不动地安睡着。
仿佛为了打破这种沉默,李舒白转而问起其他事:“之前说的,让你给我一个交代呢?”
黄梓瑕顿时想起今日在击鞠场上,李舒白对她说的话。她帮助被李舒白从仪仗队中除名的人,等于是暗地里跟他对着干,简直是不把这个主人放在眼里了。
她顿时感觉到比面对王蕴还要巨大百倍的压力,连呼吸都略微加快了:“王爷是我的主人,对您,我尽忠;张行英是我朋友,对他,我守义。虽然忠义两难全,可张行英对我有恩,我除了守义之外,还要守礼报恩……所以我思前想后,只能先帮他了。”
“所以,你们之间的关系,比较亲厚,而相形之下,我则比较疏远,是吗?”李舒白瞥了她一眼,说,“黄梓瑕,你真是有情有义,亲疏分明。”
黄梓瑕顿时觉得自己后背的冷汗都沁出来了,她下意识地辩解道:“王爷对我恩重如山,黄梓瑕大约今生今世也还不起……而张行英是我还得起的。”
李舒白在灯下看着她,见她一直乖乖地低头,一副理亏局促的样子,灯光打在她的面容上,隐隐波动,如蒙了一层不安的轻纱。
他这才微微一哂,说:“其实,张行英如何,我亦没兴趣过问。只是我不喜欢你私自行事。”
她赶紧俯头表示认错。他便转了话题,问:“荐福寺的事情有什么进展么?”
黄梓瑕赶紧将今日在荐福寺的见闻说了一遍,然后又比划给他看:“那根铁丝大约两尺左右长短,并不是笔直,生锈的那一端有半圆弯曲弧度。直的那一端似乎被淬炼过,有一些轻微幽光。”
“我明日去大理寺找来看看。”李舒白说着,又看向她,说,“还有,我今日答应了同昌公主,让你插手调查她身边的古怪,但其实,你无须太过紧张。她虽是公主,但你是我府上的人,并不归她差遣,你介入此案也只是帮大理寺的忙,与她无涉。所以,她若有过分要求,你推给崔纯湛即可。”
黄梓瑕一边在心里悄悄为崔纯湛默哀了一下,一边应道:“是。”
“以及,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李舒白淡淡说道,“这两件事,驸马与荐福寺内那个宦官魏喜敏的死,到底有没有关系。”
“击鞠场上发生的这件事情,内幕却这么复杂,所以……”一开始,她是真的不愿惹火上身。黄梓瑕心想着,无奈地朝李舒白看去,用眼神问,你不是一开始也不想介入此事的么?
李舒白明明看出了她的疑惑,却并不说话,只是手指在桌上轻轻敲了两下,似乎在考虑什么,但终于还是抬手拉开抽屉,取出一张纸递给她,却不说话。
黄梓瑕疑惑地接过,凝神看着上面的字。
蜀郡举人禹宣,前月赴京备考,于国子监为学正,协理周礼杂说。同昌公主闻其名,邀之入府讲周礼,禹固辞再三未果,五日一次入府讲谈。
纸上只有这寥寥数语。黄梓瑕放下那张纸,抿着唇看向李舒白,却没说话。
李舒白淡淡说道:“关于此事,市井颇有流言。”
刚刚在看到禹宣与公主府的关系时,还能勉强镇定的黄梓瑕,此时脸色终于微微一变。
关于同昌公主与禹宣的市井流言……至于是什么流言,自然不言而喻。
“没想到吧,他居然会与公主府扯上关系。”李舒白也不看她,悠然自得地取过茶啜了一口,目光落在琉璃盏中安静的小鱼身上,“听说,他虽然年轻,学问却很扎实,于先贤著作往往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且为人治学都十分端正,国子监的诸位学正、助教和学录等对他都是赞不绝口。”
黄梓瑕站在灯下,默然许久,并不说话。
“对于这位你的……”他斟酌了一下,才又说,“义兄,你准备怎么办?”
黄梓瑕低声说:“他如今一意认为我便是杀害全家的凶手,对我恨之入骨。我想……我们如今还是能避免见面,就避免见面吧。”
“有件事,我倒是觉得很奇怪。”李舒白将手中茶盏放下,目光缓缓落在她的身上,若有所思,“他与你相处多年,又彼此交心,你是什么样的人,他本应最清楚不过,为什么他会执意认定你是凶手?”
黄梓瑕沉默地望着他,许久,许久,才低声说:“他父母双亡,后来被我父亲收养。去年,他考上了蜀地举人,按律朝廷给他备下了宅子和佣人。他被我父母劝过去居住的第一天晚上,下了一夜的雪。第二天早上我准备过去看他时,发现使君府墙外站着一个被雪落了满身的人,仔细一看,原来……是已经冻得脸色发白的禹宣。”
她说到这里,不由得声音微有颤抖,许久才压抑住自己的气息,艰难地说:“他说,自己在新的住处不习惯,好像从此之后就没有了家一样,所以,半夜无眠,索性冒雪走到我家门外,又不好意思进来,只能在门外站一会儿,好像离我们能再近一寸,也是好的……”
李舒白见她双眼含泪,仿佛自己依然还是那个在使君府之中幸福生活的黄梓瑕,她的眼睛茫然望着空中一点,那里明明什么都没有,她仿佛在望着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那是她已经永远逝去,永难再现的往昔少女时光。
禹宣贯穿了她整个少女时期,是她那时记忆中,最重要最美好的一部分。
他移开了目光,压低自己的声音,以最平静的嗓音说:“听起来,他十分依恋你们。”
“是……他对我们家人的重视,比世上任何一个人都要更甚——所以,他也就更难原谅,破坏了他最重视的东西的我。”
“除此之外呢?”李舒白又问。
她犹豫了一下,把目光投向他。
他神情平静,双手十指交叉,将下巴搁在指上,目光深暗地逼视她:“除此之外,必定还有什么,让他认定你是凶手。”
黄梓瑕轻轻咬住下唇,良久,终于用颤抖的声音,说:“书信……我给他写过一封书信。”
“怎么写的?”
时隔已久,但黄梓瑕依然清清楚楚记得上面的内容。她缓缓地,念出那上面最紧要的几个字——
“前日赴龙州所查案件已真相大白,实属双亲拆散女儿与情郎,将其应许他人。女儿当夜于饮食内投入断肠草,全家俱死,凶手亦服毒自尽。唏嘘之际,心口如沸,思及你我若到此种境地,我是否亦会舍弃家人,踏上不归之路?”
听着她一字字吐出当初写给别人的情信,李舒白握着那个琉璃盏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他强自压抑心中的波动的暗潮,缓缓问:“什么时候写的?”
“就在……我家人血案的四天前。”
“便是在你家人出事之后,禹宣出示官府的那封信?”
“是……”
“若我当时看到这封情书,也会相信你是凶手,不是么?”他的唇角凉凉浮起一丝冷笑,目光比刀锋还要锐利,“你自己亲手写下的书信,就是你最大的罪证。”
黄梓瑕咬紧牙关,没有说话。
自己亲手做下的事情,无力回天,她不想辩解,亦无法辩解。
暗夜深更,树影重重。月亮已经被云层遮掩,除了覆照在他们身上的灯光外,触目所及唯有一片黑暗。
李舒白手抚着琉璃盏,沉吟许久,才望着她缓缓开口,说:“你与禹宣之间的恩怨,我不便过问。你自己——好自为之。”
她抬头望着面前的李舒白,他在灯光下泠然生辉,光华流转,所以显得格外决绝冰冷。
她默然行礼,准备退下。
“对了,有件事要告诉你。”李舒白又说,“相比同昌公主和禹宣,还有一个人,你得放在心上——太极宫中,今日有人传信给你,要你立即前往觐见。”
黄梓瑕愕然,问:“现在?”
“今日天色已晚,明天吧。”李舒白望了窗外月一眼,说,“既然她有事找你,你近期大约也离不开京城了,而且她将要托你的事情,必定与郭淑妃及同昌公主有关,所以我想你留在京城接触此案,或许也有必要。”
“是。”
他用一双沉静而深邃的眼凝视着她,说:“最近郭淑妃动作频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王皇后召见你,想必也是为了此事。”
黄梓瑕默然点头,听得他又说:“望你有自知之明。若不能完成,可不必逞强,到时我自会出面。”
她依然点头,却倔强地说:“我会做好的。”
他唇角微微一扬,露出一个嘲讽的笑容,说:“不自量力。”
第二天一早,黄梓瑕才刚起身,发现同昌公主府上的人就已经等在房门口了。名叫邓春敏的这位宦官一脸苦相,哀求道:“杨公公,您快着点儿,昨天公主说了让我来带您过去的,您就当救救我吧!”
黄梓瑕看看天色,诧异地问:“公主这么早就过问此事了?”
“公主还未起身,但万一醒来便问此事呢?我就得赶紧带您进去呀,您说是不是?”
在邓春敏的哀求眼神下,黄梓瑕不得不迅速洗漱,然后跟着他前往同昌公主府。
同昌公主府果然是金为栏杆玉为墙的地方,虽不如皇宫宏伟壮丽,但那檐头贴的金饰、花间避鸟的金铃,竹帘上用金银丝细致编制的花纹,种种都呈现出细微处的奢靡。
黄梓瑕静立在同昌公主府的前院,等待着她的宣召。
清晨露水未散,头顶雀鸟啁啾。她正在看着,旁边有个还带着惺忪睡意的可怜声音传来:“杨公公,你也来啦?”
黄梓瑕转头一看,正是大理寺少卿崔纯湛。他垂头丧气地带着四个大理寺的小吏,和她打了个招呼后,一脸悲苦地在她身旁的椅子上坐下:“杨公公,早膳用过了吗?”
“还没有。”黄梓瑕瞄着他脸上五根手指印,淡定地说。
“我也是啊。”他觉察到了她的目光,只好悲哀地捂着自己的脸颊,说,“早上起床时动静太大,惊动了我家母老虎,结果……”
黄梓瑕想起他朝中第一惧内的名号,只能笑而不语。
崔纯湛自觉尴尬,又说:“她也是心疼我早早起床忙于公务,想要多与我厮守,只是不会表达,杨公公你说是不是?”
“正是。”黄梓瑕正色说道。
见她肯定自己的妻子,崔纯湛开心了,一回头看见一个侍女袅袅婷婷地提着食盒进来了,顿时更开心了:“太好了,咱还能先吃上早饭。”
那侍女抿嘴一笑,打开食盒将里面的面点和粥端出。崔纯湛招呼大家一起坐下用膳。
邓春敏赶紧上来给每个人舀了一小碗粥。崔纯湛看着那个长相清秀的侍女,问:“你是公主身边人?”
“奴婢垂珠,自小跟着公主,后来又陪嫁出宫。”她笑起来眉眼弯弯,加上脸颊粉嫩,虽然五官不是顶漂亮,但那股温柔模样却让人见之难忘,“公主说崔少卿和杨公公可能不熟悉府内情况,所有需要,可问我便是。”
“这可真是太好了!我正愁着公主府千门万户,不知如何下手呢。”崔纯湛说着,又看向邓春敏。
邓春敏赶紧说:“奴婢邓春敏,与垂珠和魏喜敏一样,都是自小跟着公主在宫里长大的,一年前随公主出宫。”
“你们府上有几个人?”崔纯湛问。
邓春敏顿时犯难了,垂珠却如数家珍道:“回崔少卿,公主府如今共有正副管家及大小账房四十二人,宦官七十八人,侍婢一百二十八人,厨工门房杂役二百四十七人。”
“随公主出宫的有几人?”
“当时有宦官七十八人,侍婢三十六人。其余人等大都是圣上谕旨修建公主府时陆续自民间买来的,还有十余人是几个养马、仓管及花匠等,一年来陆续投靠的。”
黄梓瑕见垂珠说话做事清清楚楚,便问:“魏喜敏平日,是否曾与什么人结下冤仇?”
垂珠略一思索,说:“魏喜敏与我同在公主近旁做事,他一直尽心服侍公主,战战兢兢,忠心不二。”
邓春敏却在旁边流露出欲言又止的模样。黄梓瑕便问他:“邓公公,您与魏喜敏同为内侍,日常可有发现?”
魏喜敏赶紧说:“其实,其实就在前日,我发现他与……内厨的菖蒲似乎起了一场争执。”
“哦?”崔纯湛赶紧放下筷子,问,“他怎么会与一个厨娘起争执的?”
邓春敏手足无措,说:“我……我不知道。”
“菖蒲倒不是厨娘,而是主管府内大小厨房、四季膳食的,公主常夸她做事稳重。”垂珠见状,便代他说道,“她是驸马家养的奴婢,公主下嫁时驸马带过来的。她今年该有三十来岁了,尚未婚配。至于争执的内容,我们就不知道了。”
“争执?我和魏喜敏的争执?”
菖蒲正在制定明日府中的菜式,见他们来了,便将纸放在一边。她论相貌倒有中人之姿,只是一脸不苟言笑,嘴角深深两道法令纹,令这个三十来岁的女人看起来一点风韵都没有。她仔细回想着,点头说:“是有这么回事。”
后面的知事赶紧取出笔墨,开始记录。
菖蒲见这阵势,脸色有点变了,问:“这是怎么说的?难道你们认为魏喜敏的死和我有关?他那……他那不是报应天谴么?”
黄梓瑕忙安慰他说:“请姐姐放心,只是例行公事,了解一下魏喜敏平常的事情而已,你只管回答就行。”
菖蒲依然一脸疑惑紧张,迟疑道:“不知……是什么事?”
“你们前几日的争执,可以详细给我们述说一下吗?”
“哦……那件事啊。”菖蒲声音略略提高了些,明显心中还有不满,她说,“我平日在府中管着上下的膳食,而魏喜敏则是公主身边伺候的近侍,原没什么交情,也不曾交恶。谁知他前日过来找我,向我索要零陵香,我说没有,他竟当着厨房上下一干人骂我。您说,我从驸马家中开始就管着厨房二十多人呢,他劈头就这样让我没脸,算是什么意思?可他毕竟是公主身边红人,所以我当时只能任他骂着。谁知现在……唉,死者已矣,算了吧。”
黄梓瑕又问:“你是管膳食的人,他怎么会向你索要零陵香?”
“说起这事,也算我倒霉。前几日我刚好……从某处得了一点零陵香,这香料挺名贵的,按府中规矩,府中下人收受了贵重物品,总是要先献给公主过目的。谁知公主不上眼,就落在魏喜敏手中了,他用完后觉得奴婢手头肯定还有,理直气壮继续来讨要,真不知脸皮怎么会这么厚!”
黄梓瑕继续刨根问底:“请问姐姐,这零陵香是哪儿来的?”
“是……我相识的人送的。”菖蒲低下头,一脸难堪,显然抗拒这个话题,“总之,那人也只送我这么一点,再多没有了。之后我与魏喜敏就再没见面了,第二天就听说他死了,据说是……被雷劈了,奴婢也很诧异,想不会是老天爷看不过他这么强横霸道吧?”
黄梓瑕点头,又问了最后一个问题:“那么,魏喜敏死的时候,你身在何处?”
“那日是观世音得道日,府中要吃素食的。所以一上午我就在厨房中盯着那些人,免得有荤腥混进去了。万一被公主发现了,这可是大事,您说是不是?”
崔纯湛随口应道:“这倒是的。”
旁边已经有宦官过来通报了:“公主已经起身,各位可以前往觐见了。”
崔纯湛与黄梓瑕便先丢下了厨娘这边,向着公主住的地方行去。远远便见一群身着锦绣罗裙的侍女迤逦而下高台,每人手中都有一片金光。等到近了才发现,原来她们手中托着金盘,里面正是同昌公主吃完后撤下来的早膳。
黄梓瑕在心里想,如果周子秦在的话,他肯定会说,金盘多没用啊,银盘就实在多了,还可以验毒!
崔纯湛也感叹道:“果然是‘侍女金盆脍鲤鱼’——听说公主府中盘碗都是金银,看来是真的。”
垂珠抿嘴笑道:“公主幼时在宫中,曾被碎瓷片割破了手指。因此圣上下令,不许公主身边出现任何瓷器陶器,到如今也就沿袭下来了。”
崔纯湛和黄梓瑕未免无语。早听坊间传说,皇帝对同昌公主爱逾掌珠,没料到竟一至于斯。
同昌公主身着艳红襦裙,一头秀发挽成松松一个云髻,一个人坐在阁内接见他们。
她端坐在榻上,发间只插着一支钗。但这支钗的华美精致,却令黄梓瑕这样从不在意首饰的人、连崔纯湛这样的男人,目光都落在上面,一时无法移开。
这是一支玉钗,通体由一整块玉石雕琢而成,雕工精细,清晰呈现出九只鸾凤翱翔的姿态。而最为难得的是,这块玉石,居然是一块稀世罕见的九色玉,也不知道是哪个巧手玉工妙手偶成,竟凭借着玉石自身的颜色,雕出了九只颜色各异的鸾凤,展翼飞翔,意蕴生动至极。
黄梓瑕心想,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九鸾钗了,整个天下仅此一支,号称内府镇库之宝。当今皇上没有交给王皇后,却赐给了自己的女儿,足见对同昌公主的珍爱。
阁中并不见驸马踪影。公主示意他们坐下,然后说:“驸马昨日受了伤,太医说要敷药。我觉得药味难闻,因此打发他到偏院睡去了。”
崔纯湛的手下意识地抚上了早上被老婆扇过的那半边脸颊,神情复杂。
公主与驸马,看来感情颇为冷淡。
黄梓瑕的脑中,一闪而过李舒白的话。
他说,同昌公主与禹宣,颇多市井流言……
她强行制止自己再想下去,收敛心神,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冷静如初:“不知公主对魏喜敏一事,有什么看法?可以为我们述说一二吗?”
公主悻然:“此事我当然存疑了!首先,魏喜敏是个从来不信鬼神的人,你说他怎么会在那天挤到荐福寺去参加法会?”
黄梓瑕微微诧异,问:“他不信鬼神?”
1...3435363738...1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