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国债让中央有了一个更容易的从民间收刮钱财的方式。张轩作为开国之主,一切作为都会深深的影响到大夏皇朝,就好像是朱元璋的行政思想影响了大明三百年一样。如果有将来的皇帝效仿张轩如此大手笔的借钱,最后不还怎么办

    说实话,在张轩看来,这些样的事情将来定然会发生的。即便是强大如美国也要面临债务违期的窘境。

    但是张质说的不错,既然知道有这样的风险,就不能为后世做个坏榜样。

    “陛下,军费之事,还需听一听滇王的意思。”张质说道“等滇王的消息过来之后,再决断不迟。”

    “好。”张轩说道“不过先期三十万两,要先拨过去,令湖广筹备物资。不得有误。”

    “是。”姚启圣说道。

    随即大夏朝廷的战争机器就开始了运转,一是关于国家体制的议论也都平息了,所有人都将精力,放在另外的事情上了。

    就是四川战事上了。

    关于官制的改革时候被搁置了。

    其实并没有,只是变的悄无声息起来。

    张轩从昭武二年开始,一直在去世前一年,对官制上动得手脚一直没有停下来的。在他去世之后,文宗皇帝年间,张轩的各种改革也有一种反弹。大夏官制,也就是从文宗皇帝年间定了下来。

    随即一直延绵到大革命时期,都没有太大的改变了。

    从南京的信使,一路急行,不过数日,就将张轩的命令传到了贵阳城中。

    而今的贵阳城就是李定国的驻地。

    自从知道吴三桂有可能进攻的时候,李定国就已经从昆明转到了这里。

    云南的时期,

    他已经召集过各地土司,软硬兼施。虽然永历在云南南边的崇山峻岭之中,还占了几个县的底盘,还有一些土司与他们有交往。

    但是大部分土司都知道,大明朝是回不来了。

    有永历通消息是一回事,占队永历是另一回事,大部分有脑袋的人,都不会选择明朝的。

    再加上李定国留在云南的人马,他对云南事务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他刚刚来到了贵阳之后,张轩的圣旨就到了。

    李定国接旨之后,心中微微感动。张轩的圣旨一下,李定国就成为了整个大夏最有权势的将军,所管辖两省一镇,兵力在二十多万以上,军政一体,麾下数百万人丁。比起吴三桂丝毫不差。

    这种信重,即便是张献忠当初都没有给李定国。

    当然了,这也是张献忠势力最强势的时候,实力也未必比得上而今的李定国。

    李定国心中暗道“陛下如此信重于我,我自然要让陛下自己,他们并没有看错人。”随即写了谢恩奏疏,并上书朝廷,对军需物资列出一个清单来,都是云贵总督府缺少的,大多以火器为先。

    还要张轩派一批军官过来。

    李定国之所以如此,一来是云贵总督府之中,适应新火器战法的人的确不多,二来李定国再向张轩表示忠诚的。

    谁都知道,张轩的讲武堂之中,培养出来的都是死忠,是天子门生。李定国对张轩信任感激之下,也生出惶恐之意。

    如果不得皇帝信任,他这样的方面重将,决计是没有好下场的。再加上,他本身就不是张轩的嫡系人马,故而更加小心谨慎。

    李定国安排了这一起之后,才将心思放在征战之上。

    他细细思索一番,立即下令,召集所有土司在贵阳开会。

    贵州与四川之间,山路重重,本来就交通不大方便,对于这些土地来说,各地土司才是这里的主人,而不是吴三桂,也不是李定国。

    甚至谁能拉拢更多的土司投降,谁就能够在交锋之中,先站上凤,故而李定国对这一件事情,再重视不过了。

    吴三桂也是如此。

    两边首先都是大派使者,将各地大大小小的土司都聚集在他们这边。一时间使者来往不断,唇枪舌战,彼此厮杀。

    什么都有。

    只是距离大军交战,还是差上一点的。四川的大战还没有掀起。但是朝鲜僵持的战场之上,却有了新的变化。

    这个变化的原因,就是清廷给朝鲜投入新的力量。




第一百二十七章 黄梧的赌博
    第一百二十七章黄梧的赌博

    朝鲜战局一直如同钝刀割肉,虽然没有大开大合的大战,彼此之间密密麻麻,此起彼伏的小战,却一点也没有少。

    夏军也没有想过与清军决一死战,一下子扭转局面,特别是吴三桂蠢蠢欲动的情况之下,南方对朝鲜战场的支持也就越来越少了。只能靠朝鲜本国的力量了。

    但是朝鲜本国有什么力量

    如果朝鲜八道都在,可以抵大夏一省之力,说不上还有一点实力支撑下去。

    但是而今的朝鲜只剩下两道了。

    大抵是大夏一府的力量。

    苟延残喘就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夏军在里面做了不少事情,才勉强维持这样的局面,比如作为主力,坚守要地,比如最为后援,随着出没在朝鲜的海岸线之上,让清军不敢大举南下,将朝鲜人一举赶下大海去。

    而清军的实力也逐渐加强了不少,在多尔衮的命令之下,清军的援兵从各处都来到了朝鲜。

    清军的实力固然大增,但是面对借助海运,简直是神出鬼没的夏军主力,还是没有什么办法。

    在阿济格的眼里,解决朝鲜问题的关键,从来不在朝鲜军,而在于夏军,如果没有办法将夏军一举歼灭,或者打残,迫使夏军退出朝鲜,即便占领朝鲜全部,也不是一个了局。

    只要夏军在海上出没一日,清军就无法安堵朝鲜。

    甚至还有大军镇守朝鲜。不说在大战之余,这朝鲜还有多少产出,即便是有些产出,能不能供应在朝鲜的清军,也是一个问题。说起来,朝鲜之战对清军来说,简直是得不偿失,却不得不打下来。

    所以,而今阿济格所想,并不是如果将朝鲜居为己有,而是如今将这局面安定下来,能不能从朝鲜获取粮草,暂且不提,只要不让朝鲜再这样乱下去,就已经足够了。

    但是想要解决朝鲜,就先要解决夏军,要解决夏军,就必须解决夏军水师。

    夏军水师一日不除,除非夏军将领愚蠢到了极点,才在陆地上被清军围困住,一般的情况之下,一旦不敌,就上船出海。

    阿济格这个时候才想起了黄梧过来。

    这也怪不得阿济格,黄梧在长江之上那一场败仗,已经成为清军上下推脱安庆之败的最好借口,甚至被人一致认为黄梧应该为安庆之败负责。

    正因为如此,黄梧在清廷过得很不好。

    不被八旗贵族待见,如果不是多尔衮重视水师建设,力保黄梧,黄梧早就被当做替罪羊,退出午门一刀两断了。

    只是多尔衮权势虽隆,能护住黄梧,并给重用黄梧。但是却对八旗贵族之中,责难黄梧的风气,却也没有办法,只有听之任之了。而阿济格并非为这风气所蛊惑。

    安庆之战,他是当事人,自然不可能将错误都推到黄梧身上,他也不屑如此。

    只是黄梧是败军之将,却也是事实。

    阿济格的性子就是如此,简单粗暴,你既然不能打胜仗,他凭什么高看一眼。

    “黄梧,而今的局面你也知道了。”阿济格说道“摄政王对你很是看中,大船大炮都拨给你了,南人的水师,你有没有办法应对”

    “秉王爷。”黄梧说道“来得如果是郑氏水师,臣没有办法应对,但是而今来的是阮进阮进此人,不过一渔夫而已,不过南朝皇帝旧部,故而被重用,倒是有几分勇力,但是而今的海战,已经不是可以用勇力来决胜负了。”

    “下官调动到辽东以来,日夜都想着如果对付夏军水师,而今已经有了一些眉目了。只是需要王爷配合。”

    深夜醒来,黄梧有时候也细细回想,他投靠清军到底对于不对,他作为一个福建人,远离故乡,被无数人敌视。形只影单,唯有竭力效忠多尔衮,在多尔衮的庇护之下,才有一丝活下去的资格。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他不敢有一丝的怠慢。

    带领自己的旧部水师,又从沿海征召了一些水性不错的渔民,为清军水师打下了根基,引进了不少西洋人的战法,并用西洋人建造了船只大炮。他自己估计,这一支水师之中,清军投入最少五十万两银子之多。

    对清军而今的财政有一丝的了解,就知道如果这么大的投资没有成效,即便是多尔衮再看重他,他也只有死路一条。

    可以说,他已经没有别的道路可选了,只有打赢一仗,证明自己的实力。

    如果可以选的话,他想将这一战的时间,向后面拖延一些。但是这些事情,都由不得他做选择。只能赌了。

    “好。”阿济格说道“只要能重创南朝水师,你提什么要求,我都答应你。”

    黄梧说道“重创南朝水师,最好的办法,就是伏击。朝鲜沿岸多有岛屿,多有伏击之处,但是要引南朝水师出动就不好办了。故而,末将请王爷大军南下,作势一举攻下朝

    鲜南方两道,想来不管能不能救,南朝水师都不得不救,末将自然在海上伏击南朝水师。”

    “好。”阿济格痛快的很,说道“都依你,成得好,今后你就是大清水师统领,就是南朝周辅臣的位置。如果不成的话。”

    黄梧说道“如果不成,末将不用王爷开口,就提头来见。”

    黄梧知道他已经没有失败第二次的机会,如果不是清军之中,太缺少水师将领了。他第一次大败之后的下场就凄惨无比了。清军的军法,可以是严厉的很。

    “好。”阿济格说道“去做事吧。”

    “喳。”黄梧答应下声,缓缓的退了出去,随即离开了汉城回到了辽东。

    黄梧知道,纵然清廷下了很大的本钱,但是论起水师力量来,清军的水师力量对比夏军根本无法相比,纵然比起阮进一部,也是差了很多。

    所以,他的船队根本没有进入朝鲜,一直停留在辽东,他本人取来到朝鲜,驾一艘小船,扮成朝鲜渔夫,近距离观察过夏军水师,甚至还冒险接近江华岛,看夏军水师的营地如何。

    正因为这种,几乎不要命的侦查,他太发现夏军水师一个最大的破绽,就是太骄傲了。戒备很松懈。

    说起来,也怪不得夏军水师松懈,清军根本没有多少水师,即便是有也不过临时组建的而已。刚刚来到朝鲜的时候,人生地不熟,在江华岛之上建立水师营地之中,还是相当谨慎的。

    但是这半年来,水师这一股劲也松懈下来了,他们更多的是承担了运输任务,作战任务根本就没有,很多船只上面的火炮都卸下来了,装备在江华岛上,就是为为了抵御清军有可能的进攻,毕竟一到冬天,这江华岛外面结冰,就会与朝鲜半岛连为一体。

    清军很可能乘着冬季来进攻。

    所以要提前准备。

    从南边调过来火炮效率不高,虽然上报了,但是这一批火炮过来,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周辅臣干脆,先挪用一些船上的火炮,等新炮来了,直接装上船,这一点也是有些偏心的。

    毕竟江华岛上的火炮,将来恐怕都是朝鲜的。用朝鲜人的钱,为麾下水师来一次换装,岂不是正好不过,毕竟随着广州制造局的铸造火炮越来越多,水平也逐渐高了一起来。

    新炮总是比旧炮好用一些。

    只是周辅臣并不知道,就是他这一点点的小心思,让大夏水师吃了建军以来,第一次大败。



第一百二十八章 准备与等待
    第一百二十八章准备与等待

    作为大夏在朝鲜的据点,周辅臣这一段时间都在加强江华岛的防御。

    甚至周辅臣也揣摩出张轩一些心思。

    即便是在大战结束之后,这江华岛还是不是朝鲜的也是一个问题了。

    江华岛之于汉城,就好像是天津之于北京一般。

    只要夏军驻扎在江华岛之上,朝鲜敢不听南京的命令虽然这一分意思,张轩是没有明旨的,但是周辅臣怎么说,也是张轩的旧部,跟着张轩一步步的走到了而今的位置上。

    对张轩的行文造句很是熟悉,对言外之意,也是了然在心。

    故而不管朝鲜战事危机到什么地步,周辅臣都留了万余士卒在江华岛之上。并在收拢朝鲜流民,在江华岛之上,开荒种地,一副长久相持的意思。

    韩王似乎觉得只有江华岛上才是安全的,或者说,只有在夏军附近才是安全的。对本朝军队从来不信任,即便是他麾下的万余从汉城杀出来的精锐,也是如此。

    但是对夏军却推崇备至。

    甚至将朝鲜仅存的两道军事指挥权就交给了杨绳祖。令朝鲜举国之兵听夏军将领节制。

    当然了,韩王也不是没有防备的,他虽然暗地里不知道安排了多少事情,但是表面之上,一丝也不漏出来。凡是都是与周昌沟通了,再与周辅臣交流。

    不知道是不是周昌与韩王共处孤城之中情分,韩王待周昌与别人不同。一副没有将周昌当外人的样子。

    正因为周昌与韩王密切的关系,周昌才得已掌控江华岛上的民政庶务。掌控数万朝鲜人丁。在中原的话,也算是县令了。周昌也算是有本事,将民政处理的井井有条,春耕之事,也没有一丝耽搁。

    虽然江华岛并不大,耕地也不多,但是能有一分收成,就缓解一分岛上的粮食消耗,也是一件好事。

    这不,清军这边一动,韩王立即在周昌的陪同之下,来见周辅臣。

    “大将军。”韩王语气之中带着几分哭腔,说道“小国,仅仅有此存土,还请大将军出兵救援了。”

    周辅臣说道“请韩王放心,陛下命我主持朝鲜战事,决计不会让朝鲜全土沦陷。”

    周辅臣对韩王好生安抚,才让韩王走了。

    随即周辅臣让阮进过来。

    阮进得到消息之后,就已经在外面等候了。故而周辅臣一声招呼,他就过来了。
1...571572573574575...6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