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但又非常重要,就好像是一柄放在清军腰眼上的匕首。”
“决计不可放弃,故而我准备放一个人在江华岛,威胁汉城。也要协调好那位韩王。这个周昌靠谱吗”
陈永华沉吟一会儿,说道“周昌的能力,我不好多说。但是我觉得韩王与周昌之间关系非寻常人可比。用周昌安抚韩王,的确不错,只是将江华岛防御都放在周昌身上,却有些不妥当。”
郑成功说道“那你的意思是留一人镇守江华岛”
陈永华说道“韩王毕竟是韩王。”
郑成功心领神会,对韩王毕竟是朝鲜王,与大夏朝廷未必是一条心。
周昌不是武将,江华岛上还有一些朝鲜军队,如果不放一个镇得住场子的人。恐怕无法压制住韩王。
郑成功说道“马三宝如何”
陈永华说道“殿下英明。”
张轩给郑成功的陆军,大多是他的嫡系人马,其中高级将领就有好几个,马三宝就是其中之一。
马三宝能力不错,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是张轩嫡系人,江华岛上的夏军,需要依次调换,毕竟打过如此惨烈的汉城之战,江华岛之战,军中缺额不少。总不能将人往死里用吧。
而且这些军官都是讲武堂出身,经过这么多大战的磨砺之后。定然很有长进。自然要保全他们。
不过,即便换过来的,也是张轩嫡系人马,以马三宝的能力与威望很容易镇住场子。
郑成功说道“其实我更想你在这里,毕竟这江华岛上。也要留一个自己人。只是我身边少不得你。”
陈永华也知道郑氏集团的特点,总体来少,各种人才之中,商业人才比较多,水师将领也不少。擅长陆战的将领也有几个,但是文臣的确不多。特别是张轩占据绝对优势之后。
除非一些与郑氏分不开的文臣,就好像是陈永华父子,剩下很多文臣都有意的与郑家疏远关系了。
这就是天下士大夫心中的正统情结。
如此一来,郑成功手下的确缺少谋略之臣。
陈永华说道“王爷,守卫江华岛不管怎么说,都要留下一个水师将领。江华岛上局势不会失控的。”
郑成功说道“就让周全斌留下来吧。”
如此一来,镇守江华岛的三人组,就确定了。
虽然名义上以韩王为主。但是韩王的权力基础已经没有多少了,毕竟清军已经将整个朝鲜半岛都清理了一遍。虽然各地依然有不少朝鲜人认同韩王的统治,但是大部分朝鲜地方实力派,都不是韩王的嫡系。这时候韩王能有多大的自信,稳定住朝鲜局势。
韩王而今已经绑在大夏这一条船上,下不来了。
所以他不敢违逆夏军的意图,虽然手中还有管理朝鲜人权力,但是真正的大权,就在周昌,马三宝,周全斌三个人手中。
虽然权力有些分散,但是郑成功并不在乎,最少而今这一段时间之内,郑成功对江华岛的要求,仅仅是保持存在而已,他的精力要放在在南方,也就是全罗,庆尚两道。
郑成功在江华岛停留了十几日,就转道南下,这一段时间之内,源源不断物资,兵员,从日本,福建,浙江,南京,运输到了江华岛,济州岛,对马岛,等大大小小的岛屿之上。
一时间清军与夏军之间的战事居然平缓起来,乃至于达素围剿梁化凤的战事都放缓了。
密云不雨。
第一百六十一章 对峙
第一百六十一章对峙
张轩为了支撑朝鲜战事。发行了一千万的国债。
这一大笔钱为铺垫,再加上清军在朝鲜兵力相当多,八旗,绿营,以及朝鲜降军,总共有十几万,近二十万之多。郑成功想要反攻,想要将清军赶出朝鲜,甚至攻入辽东,所需要兵力,决计不能比清军少。
这也是郑成功为什么要征召日本人成军的原因所在。
当然了,不管是即将组建的朝鲜军,还是日本军,都只能算是附从军。真正要担当主力的是郑氏的军队,与夏军嫡系。共计十一二万之多。
这十几万人,从南方送过来。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即便现在,这些物资,兵力的转运还没有结束,郑成功仅仅是凑集了一部分兵力,水师加上陆军,总兵力不超过五万。
如果不是江华岛情势危机。
郑成功也不会在立足未稳的情况之下,先在江华岛上打一仗。
此刻江华岛事情解决了,自然要回到正轨上面来的。
而郑成功选择的驻地,不是江华岛,而是济州岛。
说起来济州岛的条件要比江华岛要有利多。
首先济州岛的面积要比江华岛的面积大多了,足够驻扎夏军主力,也并不局促。
其次,济州岛距离朝鲜半岛,要比江华岛远多了。是真正的海岛。
不是如同江华岛一般,能架起浮桥都能登岛。必须渡海而来,以清军而今的水师实力,根本不可能,拥有将数万人马投放在济州岛上,所以在济州岛上,夏军可以安心休整。
还可以训练士卒。
“杀。”喊杀之声冲天而起。
郑成功骑在马上,视察全军训练。
他走马观花一般,将夏军的阵势,看在眼里。心中却有无限的感慨。从南京之战后,张轩嫡系的军队,并没有经历什么大战,这一年多的休整,张轩在军队训练上,下了大功夫。
故而比起军容来说。而今的军容要比当初的军容要强盛多了。
而旁边不远处,就是刚刚征召的日本武士,还有朝鲜士卒。
日本武士人数不多,个头矮壮,看上去身手相当不错。刀法相当的犀利,郑成功看得出来,这些人都是老兵,是杀过人,沾过血的。虽然阵势上,或许与夏军军阵不合。但是肉搏根本不用多训练。但是朝鲜士卒要比日本士卒才差远了。不仅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也差劲,与日本人没有办法比,
而日本人与夏军,也没法比。
郑成功也是亲手训练过是士卒,更是明白训练军队的难度。郑成功与张轩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有过一段亦师亦友的交情,即便而今,双方也有几分惺惺相惜,不仅仅是张轩对郑成功,也是郑成功对张轩。
说实话,郑成功对张轩很多地方,虽然觉得不错,但是并不觉得,自己比不上张轩。
唯独有一点。就是张轩的练兵手段。张轩将训练士卒,军官,从最基础的战术开始,到一支军队组建,都成为一个体系了。这一点,郑成功即便再自信,也觉得望尘莫及。
他看过之后,问身边的陈永华说道“看来,下面的人恢复的不错。”
陈永华说道“的确,出乎意料。”
长途跋涉,特别是海运之后,士卒很容易疲惫。纵然而今的夏军组成部分,大多都是南方人士,但是即便是南方人士,也不是那么容易承受海运颠簸,必须有一个恢复期。
这个恢复期,也因人而异。
不过,夏军的训练相当严格,甚至可以称得上严苛。所以大部分人的身体素质都相当不错的。故而在渡海之后,恢复的也是相当的快。
郑成功说道“看样子,出兵计划要提前了。罗州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
陈永华说道“正在准备,而今还没有消息传来。等消息吧。”
郑成功说道“好。”
就在郑成功这边准备利刃出鞘的时候,阿济格也在汉城默默思量。
一张朝鲜半岛的地图,铺在桌案上。
阿济格目光落在一地,正是罗州。
从江华岛退了出来之后,阿济格一直在琢磨朝鲜情势,对于囤聚济州岛。想以什么样的姿态重回朝鲜半岛。但是以朝鲜半岛的地理位置来看,夏军一定要在南方站稳脚跟,而下手的地方,是什么地方。
必然是罗州。
朝鲜南方三道,号称三南,就是忠清道,全罗道,庆尚道。三道,这三道之中,其中忠清道,与汉城之间,一马平川,没有什么阻碍。全罗道与庆尚道却不大一样。
特别是庆尚道,与朝鲜沿海的平原地带有一道小白山脉横隔在其中。庆尚道就地理方面来言,还是相对独立的。
在阿济格看来,如果夏军想先在陆地上站稳脚跟,庆尚道还是比较合适的,至少庆尚道两面临海,两面临山,虽然也有一些通道,但是只要布置好防御,令清军无法轻易攻下来。
山地
,海上,在这样的环境下作战,夏军一点也不怕清军。
所以阿济格觉得,庆尚道是夏军最容易下手的地方。不过,真正大战的地方,却是全罗道。
全罗道是由全州与罗州合并在一起的,全州在北,罗州在南,甚至可以说罗州乃是朝鲜半岛最南端了,这里的海岸线十分的曲折,甚至还有大大小小的岛屿出没,利于海军,不利于清军。
这仅仅是其一。
其二就是罗州的地理位置。
小白山脉,在朝鲜半岛南部。也是全罗道与庆尚道的天然分界线。虽然小白山脉不是不可以翻越,但是在山中,残留得夏军与朝鲜军,不会让清军轻易翻越,即便是能越过,后勤线也未必能保证。
唯独在小白山脉与大海之间,有一段平原,适合大军通过,最少不是数千士卒守一个山口就能遏制住的。
而这里就在罗州治下。
取了罗州,清军就对庆尚道鞭长莫及。即便清军对庆尚道还有一些兵力,也只是瓮中之鳖。不过等死而已。
只是罗州如此之重要,阿济格该如何应对。这才是阿济格一直在思考的地方。
在攻江华道不下的时候,他已经感受到了在战略层面的被动,有江华岛上数万士卒在,大军南下,江华岛上随时可以袭扰汉城。
而汉城又是清军在朝鲜统治的绝对中心。用以掌控汉城附近的平原地带,也是朝鲜的精华所在。但是如果大军南下的话,清军必然分为两部,而我分,彼合,很容易被人个个击破的。
如果大面积放弃朝鲜南方,阿济格也不甘心。
他思来想去,最后决定一个办法,就是拖。而今正是夏季。等到入冬,还有好几个月时间。
虽然看起来时间很长,但是真正算起来,守城战,打得经年累月,也未必不能。至于庆尚道,暂且不去管他,让夏军一步,又如何。他将目光,从罗州,全州。清州,世宗,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城市上。
他心中想着当初汉城之战。
如果有人倚城死守,他带领轻骑在外,等夏军顿兵于坚城之下,未必不能一举击破。只是这守城人员自然不能让八旗子弟去,最好用朝鲜人,但是阿济格也知道,自己在朝鲜人心中到底是一个什么地位。
想让朝鲜人死心塌地为他们效力,以至于至死不渝。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也未必没有办法”阿济格心中思量了好一阵子,有了想法,但是他这个想法,却要北京多尔衮的批准。
第一百六十二章 朝鲜八旗
第一百六十二章朝鲜八旗
“朝鲜八旗。”多尔衮细细的看着阿济格发过来的奏折。
从这个想法来说,阿济格并非人们所想的是一个莽汉。还是相当有政治头脑的。
有人说满族是一个人造的民族,这个观点,对与不对,就不在这里讨论了。但是有一点却是不错的。就是八旗之中,决计不仅仅是满人,旗人与满人,并不能划等号。
而今八旗已经分为汉八旗,满八旗,蒙古八旗,即便是在满八旗之中也是有不少外族人的,比如蒙古人与朝鲜人。
在八旗之中,专门有两个牛录的朝鲜人。
阿济格想将朝鲜人扩充为朝鲜八旗,这一件事情,就看出来阿济格所思考的并非仅仅是朝鲜战事,还有而今的大清困境。
大清的困境是什么
是大清的政权为八旗勋贵所有,而八旗实力已经不足以支撑整个国家,不得不依赖汉人。但是汉人在大清上层权利很少,这样上下失衡的局面之下,八旗勋贵天然是猜忌汉人,而在这样的猜忌之下,即便是汉人忠心于大清,多尔衮也未必相信。
信任是最难得到的东西。
所以扩充八旗力量,一直是多尔衮所想的事情。
此刻他忽然觉得阿济格的想法不错。
这个思路,让多尔衮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心中暗暗想道“是否可以建立一个回回八旗,或其他八旗”
以八旗的建制,即便是朝鲜八旗不满编,大抵也会有数万军队。如此一来,各类八旗军队在数量上就足够多了。
而今八旗精锐,即便是南朝最能打的军队。也不敢说一定能打赢他们。唯一欠缺的数量。汉八旗,或者绿营兵数量太多的话。
多尔衮担心实力失衡。
而今多了其他各族八旗军。用来做炮灰却是合适。
多尔衮其实也明白,一支军队能不能打,很多时候,很多时候看投入的资源,只能投入的资源够多,狠狠打上几仗,几年过后,就足够用了。
多尔衮思路又有一点发挥。
联合各族压着汉族。这其中有很多可以操作的地方。但是怎么操作,却不能操之过急。不过,阿济格所想,却没有问题。
想要扭转朝鲜局势,很多人觉得感觉在海上,但是多尔衮知道,其实在朝鲜人心上。
只有朝鲜人心向清,那么夏军躲在海上,不过是疥癣之疾而已。要得人心,一味用仁心,也不见得可以。
多
尔衮准了阿济格的奏折。但是心中久久不安。
让他担心是,不仅仅是朝鲜战事,还其他方面的战事。吴三桂的急报他已经过目了。吴三桂在奏折之上,写得花团锦簇,好似吴三桂是一个忠心耿耿,时时刻刻为朝廷着想的大忠臣一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