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无数封急报,从各地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奔向北京城中。

    几乎在一日之内,顺治收到了四五急报。

    顺治哪里见识过如此阵仗,一时间慌了手脚,不得不立即去请示皇太后。

    皇太后见了这些急报,根本没有多在意,说道“遇大事需有静气,慌慌张张像什么样子,”看了这些急报,说道“这些事情,迟早的事情。先召集诸王公贝勒文武大臣议事。”

    顺治想要冷静,却怎么也冷静不下来,但是听皇太后说了话,顿时找到了主心骨,深呼吸几下,都是平静下来了。

    说道“听额娘的。”

    随即宫中宫门的大开,无数宫人奔出,将文武大臣,宗室王公,统统请进了宫中,而这个时候,即便是再无知的人,也知道是出大事了。

    北京城中也变得人心惶惶了。

    作为八旗最大的聚集地,他们都担心起来,这一次要有多少子弟战死沙场。




第三十九章 清廷决策
    第三十九章清廷决策

    “而今局面险恶,郑王你在宗室老臣,你说说该如何应对。”皇太后淡淡的说道。

    皇太后的平静的语气,似乎将大殿之中的气氛缓和下来了。

    大小臣工不敢心中怎么想的,都镇定下来。

    郑亲王济尔哈朗出列之中,说道“而今最要急的事情,并不在南朝,而在朝廷之内,多尔衮虽又有悖逆之举,然入关定鼎,拓地万里,皆多尔衮之功,以多尔衮之功过,夺其皇帝封号足矣。”

    “朝廷对多尔衮过于无情,又追究多尔衮余党。人心惶惶。不以于对敌。”

    “奴才请,重新安葬多尔衮,追封多尔衮王爵,令子嗣继承睿亲王之位,阿济格罪大恶极,但也念在太祖子孙,削王爵足矣,免子孙流放之苦。”

    郑亲王知道,这一件事情,是顺治亲政之后,做得第一件事情,这个时候,反对恐怕会遭到顺治嫉恨。

    但是有些事情,不处置不行了。

    四川开战之后,郑亲王就想派兵支援吴三桂。

    当然了,郑亲王的心思,未必多单纯。

    毕竟战事一开,胜负尚位分明,吴三桂未必需要援军。

    只是郑亲王对吴三桂在四川的独立地位并不是太满意的,想趁着这个机会,将手伸入四川之中。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下面各级将领都沉浸在清楚多尔衮余党的风波之中。

    想要升官发财,敢冲锋陷阵,立有战功,固然是其中一途,但是并非所有的,如果能将自己上面的给拉下来,却也是一个办法。

    不少能战的将领,就因为当初在多尔衮麾下效力,被诬陷,即便没有被攀诬的,也担心自己被攀诬。

    谁还肯将心思放在正事上面。

    郑亲王也知道,如果时间长一点,总就能够理顺上下的。

    但是南朝没有给他们时间。

    阿济格除夕政变,次年二月,就南朝就在四川大举兴兵。

    甚至他也没有想到,一战之下吴三桂竟然以优势兵力,败给了南朝一个籍籍无名的将领,任由四川形式大块。

    这样的情况之下,必须团结一致。

    清查多尔衮余党之事,必须结束。

    即便是被顺治嫉恨,济尔哈朗也必须要说了。

    好在顺治,年间虽然轻,很多时候冲动了一些,但却也不是什么蠢人。在上朝之前,就已经有了预感。

    藏在衣袖之中的手,死死的握紧,但是言语却不清不淡的说道“郑王叔所言极是,是朕鲁莽了,一切按照郑王叔的意

    思办。”

    惩办多尔衮,固然是顺治激愤之举,也是他亲政以来,第一件大事,只是这一件大事,却被硬生生的怼回来了。

    顺治心中如何心甘情愿。

    只是形式比人强,顺治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只能顺应大势。

    郑亲王连忙说道“陛下英明,只要能稳定人心,则南朝不足为惧。”

    顺治说道“郑王叔计将安出”

    郑亲王说道“南朝战于四川,未必是为了四川,如果我军大举入川,南朝再北上,就有后路截断之忧。”

    “故而以奴才之见,救四川,战于南阳。”

    “派遣一员大将,总督南线兵马,从洛阳南下南阳,围攻襄阳,再打一次襄阳一战。”

    顺治说道“朕听说,襄阳城高池深,且有南朝皇帝第一心腹,唐王曹宗瑜坐镇,有十数万之众,又有水路连接,本朝两次攻打,都不克。如今再打襄阳”

    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就在顺治的后宫之中。

    顺治对孔有德战死的襄阳,如何不熟悉。

    “陛下英明,但是而今唯有襄阳乃是南朝要害所在。大军于襄阳于南朝对峙,派遣偏师,从汉中入四川,截断川东与成都之间的联系,足以压制夏军在四川的攻势。”郑亲王说道“明为攻想要,实则救四川。”

    其实郑亲王并不想将满清大军陷入四川之中。

    他救四川之计,其实是将四川弄成战场。

    虽然顺治而今亲政了,但是中枢主持军事的,由阿济格转到郑亲王手中。

    郑亲王不得不面对,多尔衮面对的局面。

    那就是清廷国力不如南朝。

    这样的情况之下,最好的办法,是采取守势。特别是而今郑亲王也弄不清楚,南朝到底是之前的局部战事的延伸。从朝鲜延伸到了四川,还是全面进攻的开始。

    看南朝各地似乎都准备打仗,特别是江北数镇,一个个好像吃了兴奋剂一般,与各地驻军,大战没有,小战不断。

    但是这样的架势,到底是虚张声势,还是真是大战之前的准备。、

    郑亲王一时间,也弄不清楚。

    但是却要做最坏的打算,明眼人可以看出来,郑亲王救吴三桂之策,明为救援,实则是以攻为守。

    总体来说,南阳乃是夏军在整个防线上的突出部。

    攻下南阳,就能让南朝北上的进攻的发起地后退数百里,特别是河南地界之内,也就是洛阳,南阳,信阳,等地有人烟,可以供应大军。

    不管南朝有没有北伐的想法,先下手为强,挫动

    夏军锐气。

    顺治未必明白郑亲王所言,但是却相信,郑亲王的能力。满清入关以来,宗室将领,代善,阿巴泰,多铎,多尔衮,阿济格,豪格等等,相继凋零。

    在军事上,顺治想不依赖这个叔王,都不行。

    郑亲王心中轻轻一叹,其实他这一段时间的身体也不是多好的。

    大部分将领都是这样,年轻的时候,英勇无畏,不知道天高地厚,是爬冰卧雪,都是家常便饭。

    只是年纪大了,年轻时候的欠账就会一一的找上门来。

    但是正如之前所言,他不是去。

    谁去

    满清一直是宗王领兵,如果豪格在,倒是能承担一点,但是豪格也去了。

    只能是他了。

    郑亲王说道“奴才请命出征。”

    顺治说道“朕就将天下之任,付之叔王了。”

    郑亲王说道“请陛下放心,有奴才在,不会让南朝有北上之机。”

    郑亲王或许自己都没有感觉到,他说这话,本身就是一种没有信心的表现,要知道,他这一次出兵,不管怎么说,也是以支援四川的名义。

    但是他却没有一个字说道四川吴三桂。

    这一场会议一结束,顺治的诏书就明发天下。

    停止了清理多尔衮余党,为了表示诚意,顺治还让一些两白旗士卒宿卫宫中,苏克萨哈还成为领侍卫内大臣之一。

    又拜郑亲王济尔哈朗为征南大将军,总领八旗,蒙古,绿营,十八万士卒,原来明朝在九边上的兵力,都抽调一空。

    连同北京附近,都没有多少兵马了。

    当然了辽东也增加了不少兵马,以达素为盛京留守,用以抵挡郑成功的进攻。

    这样声势浩大的命令,很快就传到了南京。

    其实对四川一战之中,贺虎头的表现,张轩也是大吃一惊,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而今的贺虎头可不是当初哭鼻涕的小孩子了。

    而是一头小老虎了。

    在此一战之后,张轩拍板为四川调配资源。竭力支持李定国一战定四川。、

    毕竟满清手中,可以称之为粮仓的地方,本来就不多了,河北,山东,被东虏数次蹂躏,十几年都恢复不了元气,而河南更不要说了,四川虽然损失不少元气,但是大体还不错。没有历史上那种老虎都能在成都城中出没的凄凉。

    所以能消弱东虏一分,就是一分。只是东虏如此大的动静,还是让张轩微微吃惊。他有一种预感,那就是恐怕大战不会在五月了。

    要提前了。



第四十章 成都城中
    第四十章成都城中

    张轩与枢密院商议一番,立即派人将消息传递给曹宗瑜,让曹宗瑜自己决断。张轩还督促郑廉,派人去与吴三桂联系。

    不管怎么说,先动摇一下吴三桂与清廷之间的关系再说。

    成都城下。

    成都是一座古城。

    明代加以修建,本来就是一座坚城。而吴三桂决定将成都当成老巢的时候,又加以扩建,可以说,吴三桂从四川收刮的钱财,大部分都投入这成都城上了。

    成都城墙周长二十余里,有四个城门,四个城门都有月城。城墙之上遍布火炮。城墙之上,有各式各样的城楼。

    城墙高五丈,与开封城墙相差不大。

    即便是李定国调来不少火炮,用以轰击城墙,想要破城一时间也办不成的。

    李定国一边将大军在成都城外驻扎,以围三缺一的办法,将成都城给围起来。

    吴三桂自然不甘心坐守,派出骑兵多次冲击夏军阵势。

    不过,夏军步阵在火器的护卫之下,严实的很,吴三桂的关宁铁骑踹之不动。

    这一日,有人单骑从夏军营地之中出来,被人从用吊篮提上了成都城,来见吴三桂。

    这人见了吴三桂,行礼说“拜见吴少将军。”

    吴三桂一听见熟悉的乡音,而且吴少将军这个称呼,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在这么称呼他了。

    “你是辽东人。”吴三桂问道。

    “小的姓曹,是铁岭人。”这个使臣说道。

    吴三桂说道“君乃辽东人,为何效力于南朝”

    曹使臣说道“今上胸怀天下,当为中国之主,四海无不臣服,我虽为辽人,亦为汉人,老奴在辽东犯下累累血债,我虽不孝,也不敢为仇人效力,使得祖先蒙羞于地下。”

    吴三桂尚为说话,他身边就有人大声呵斥道“大胆。”

    这话似乎是含沙射影说得是就是吴三桂麾下的关宁铁骑。

    吴三桂一摆手,让左右后退,说道“说吧,你们皇帝带给我什么话”

    曹使臣说道“将军可知道,北京如何救援将军,伪郑王带十八万大军南下,却不是来四川,而是去南阳,欲先下南阳,再破襄阳,然后来救四川。”

    吴三桂听了,眼睛中瞳孔微微一缩,随即就恢复正常了。

    但是吴三桂身边的人,却没有这么好的修养,一个个大惊失色,有人失声道“这可是真的”

    他们都是打老仗的人,别的或许不清楚,但是仗能不能打下去,却是一目了

    然,襄阳城的坚固,两次襄阳大战的凶险,他们又怎么不知道啊

    而今成都看似稳如泰山。

    只不过是李定国正在继续力量,还没有开始正式攻城而已。就如同密云不雨,蓄而不发。一旦李定国决心攻城,必然是排山倒海之势。

    到时候,恐怕襄阳还没有打下来,成都就先守不住了。

    “自然是真的。”曹使臣回答吴三桂左右的问题,目光却一直停留在吴三桂身上,说道“而今大军也没有封锁内外交通,诸位如果不信,不妨等一等。”

    吴三桂说道“不用说了,南朝皇帝就是让你告诉我这些的吗”

    “非也。”曹使臣说道“外臣只是要让将军知道东虏的真面目而已,东虏对将军猜忌深矣。宁可失四川,也不愿意救将军。”

    “将军乃海内名将,少时就名扬天下,谁人不知道,将军忠孝两全。崇祯帝寄将军之望深矣,惜哉,天崩地坼,海内无主,将军率数万之众,无所依从,不得已投奔仇人。想那东虏是怎么兴起,就是我辽人血肉铺成的。”

    “将军麾下辽东子弟,那一个与东虏无仇,东虏之中,多尔衮或可称人杰,有容人之量。但是多尔衮自己也落得鞭尸的下场。”

    “将军自诩,功与多尔衮孰高,多尔衮之功,称皇帝不为过也。亲与多尔衮孰亲,多尔衮乃是老奴一脉,顺治之亲叔也。过与多尔衮孰大,多尔衮不过秉政,却无谋逆之心,而将军却有裂土之心。”

    “如此一来,将军又如何觉得,将来将军的下场,在多尔衮之上”
1...626627628629630...6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