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胡尘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寒闻冬
爱猷识理达腊眉头一皱,感觉这几名小太监让自己在朋友面前丢了面子,立刻向老太监大声喊道:“将这些没用的废物都给我赶走!”
听到皇子发火,众太监跪了满地,偏殿一面则有一名三十多岁的太监闻声赶来,此人打扮与其他太监有些许不同,一看便是宫中大珰。
“你们这群废物怎么惹得殿下不快了”这名大珰走来之后便问向这些太监,眼睛则瞄向皇子。
爱猷识理达腊见他来了,火气稍减,不耐烦地道:“朴不花,给我身边换些头脑灵通的太监来,这些个简直蠢笨至极!”
元朝的太监与其他朝代有所不同,大多数都是从称臣纳贡的高丽国中挑选而来,众人眼前的这位大太监朴不花便是其中一员,是奇皇后最为倚重的太监,也极受至正帝的信赖。
奇皇后一派的人,自然便忠心于爱猷识理达腊这位皇子,从他出生开始,朴不花便精心呵护照料,直至他年岁渐长,自己才精心挑了一些有涵养的小太监侍奉他。
朴不花扫了一眼满身兵器的李察罕和不远处的箭靶,便大概明白了发生何事,温声安慰道:“殿下息怒,咱家待会便挑拣些能文能武的小太监来。”
言罢朝跪着的太监们一摆手,“你们都退下吧。”
爱猷识理达腊经他劝慰之后,果然郁气消散。
朴不花又将目光看向李察罕道:“这位壮士既得殿下青睐,想必是有百步穿杨之能了”
李察罕自然听说过这位宫中权势最盛的大太监,微微躬身道:“公公过奖了,在下不过是懂些粗浅的箭术而已。”
众人正说这话,朴不花身后的两名有眼力的太监已然将箭靶挪好。
爱猷识理达腊很快就将这帮太监抛在脑后,满脸兴奋地道:“快,就朝靶心射!哈剌章还没看过!”
李察罕一点头,话不多说,立刻弯弓搭箭。
众人还没等凝神看清他的动作,便听到弓弦“嘭嘭嘭”微响了三声,再一抬眼细看,靶心之上已有三支箭镞命中。
爱猷识理达腊抚掌大笑,“好箭法!”
哈剌章也兴奋异常,盛赞道:“真厉害!”
朴不花也有些吃惊,久在宫中的他自然也没见过有人使出这般精准的连珠箭,回过神后立刻附在手下太监的耳边吩咐了几句,差人去查这李察罕的出身,若是家世和出身卑微的贱奴,就算是本事再高也不配在殿下面前献丑。
爱猷识理达腊正
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翻地覆
哈剌章心中委屈,但也不敢反驳,唯唯诺诺地捂着脸不吭声。
爱猷识理达腊双手叉腰,指责道:“你口口声声唤我为使长,却又不听我的命令,这就是仆从的忠心吗”
哈剌章却不管爱猷识理达腊如何詈骂都不为所动,跪在地上低下了头。
爱猷识理达腊失望之余怒气更甚,吩咐老太监取过鞭子,狠狠地抽向哈剌章。
哈剌章身份也尊贵异常,哪受过这般打骂,吃痛之下便哭出声来。
可他哭声越是委屈,爱猷识理达腊越感到恼火,鞭子毫不留情地接连抽下,不多时附近都是哈剌章撕心裂肺的哭嚎声。
此处离偏殿不远,所以至正帝和奇皇后也在殿中听到了哭喊声,奇皇后本以为是有人在管教宫女和太监,所以全然没有在意。
可听这哭声却似孩子发出,且没有求饶声,便感到奇怪,唤来朴不花去看看情况。
朴不花出殿一瞧,见哈剌章的背部的华服都已被鞭子抽烂,露出的皮肉也是鲜血淋漓。
爱猷识理达腊自出生以来倒是第一次发这么大的火,朴不花一时间也没敢去劝阻,向其身边的老太监询问清楚了状况后心中也有惊讶。
没想到年幼的哈剌章做事竟然如此规矩,身为宫中权宦,朴不花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回去奏报情况,而是盘算着如何能借助此事帮助皇后与皇子争取到利益。
精明的朴不花沉思了良久,等到挥舞鞭子的爱猷识理达腊快没力气了才打定主意,回偏殿禀明情况。
“皇儿竟然在鞭挞哈剌章他们自幼一起长大,不是最好的朋友么难不成哈剌章做事冲撞了皇儿”
奇皇后闻言大惊,脱脱重回相位是迟早的事,是自己必须要帮儿子拉拢的朝堂重臣,哈麻临走之前也曾特意嘱咐自己要在后宫之中多帮脱脱说话,向其抛出橄榄枝。
是以今日皇子想要召脱脱的儿子哈剌章进宫的时候,奇皇后想都没想便答应了,可没想到竟然出了这一档子事,脱脱若是因为哈剌章被鞭挞的事情与皇子心生嫌隙可就当真坏了大事。
奇皇后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只得看向自己信赖有加的朴不花。
朴不花微不可察地向奇皇后递出一个安慰的眼色,示意她见机行事,奇皇后这才稍稍安心。
此事也引起了至正帝的兴趣,放下了手中的茶盏,向朴不花询问起缘由。
朴不花早有准备,将此事经过添油加醋地讲了一遍,竭力夸大哈剌章的忠诚。
至正帝闻言连连点头,“也不怪皇儿想做那树上的老鸦,朕入宫不久时也曾如此想过。倒是哈剌章这孩子,的确忠心可嘉。”
朴不花顺着皇帝的口风接话道:“哈剌章如此忠心,定是平日里脱脱大人教导的好,陛下真是慧眼如炬,怪不得会选脱脱大人作为太傅负责端本堂的事务。”
至正帝听着他的奉承嘴角微微翘起,“你一个阉人懂什么脱脱之才可不仅限于此。”
朴不花满脸堆笑,接连称是。
见朴不花为脱脱说话,再联想到今日朝局中发生的大事,奇皇后立刻明白了其用意,借机插话道:“脱脱大人可是有治国之才的,想当初他任职中书丞相的时候可是尽心尽职,当真是替陛下分担了不少疑难朝事。”
&nbs
第一百五十八章 面斥天子
直到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的春天,脱脱等人已经完成了对别儿怯不花旧党的完全肃清。
前任中书右丞相别儿怯不花罢为庶民,迁居般阳;中书右丞秃满迭儿贬为四川右丞,在出京途中被诬告有罪,当场处死;韩嘉纳从宣政使再被贬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后又加其贪赃之罪,受杖刑后流放致死;太平在朝中任命提拔的中书参政孔思立等名士,俱被脱脱罢官。
“兄长,自你回京这近两年的时间以来,我们家族的权力已经比当年你离京之前还大,这都多亏了有你运筹决策。”
也先帖木儿统领御史台,一年来也颇为作为,全力帮助脱脱整顿吏治,打击贪官,帮了脱脱不少的忙。
脱脱扶着府邸中长廊的围栏,怅然若失道:“历代皇权尚且只能维持几百年,你我的权力能算不得什么,兴亡可能只在一夜之间。”
也先帖木儿疑惑不已,“那我们为何还要如此努力维护家族的地位与权力”
脱脱漠然道:“因为只有自己的手中握有足够的权力,才有令其他人改变的资格。”
“您的意思是……”
脱脱负手而立,语重心长地道:“从古至今,大富大贵之人多不胜数,就连做过皇帝的人都数不过来,可是真的留在史册中被人铭记的又有几人我们家族一时的显贵与否不重要,只有你我兄弟二人齐心协力,将这衰败的大元再次振兴,我们的家族才能赢得世人真正的尊敬,我们才能永远能被世人铭记。”
脱脱的教导让也先帖木儿自惭形秽,感慨道:“难怪你当初能劝小心谨慎的父亲大义灭亲,豁出性命也要扳倒伯父,你方才的这番话语足够打动任何一个蒙古儿郎为国尽忠。我们虽然是亲兄弟,可兄长你的志向却远超我百倍。”
兄弟二人说话间,脱脱的幕僚汝中柏赶了过来,向二人施礼后建议道:“大人,太平之子也先忽都娶宗室女为妻,有越分之罪,要不要……”
“住口!”
汝中柏正欲建议脱脱和也先帖木儿除掉太平,却被路过的脱脱之母蓟国夫人听到,严词打断。
蓟国夫人年岁已高,却不糊涂,瞪着眼睛指着脱脱道:“太平对我们家的恩情你忘了吗当初若不是他替你说话,你至今还无法回京安葬你父亲。你不仅不思报恩,却想着除之而后快!你如果不听我的话,敢加害太平,我就再也不认你这个儿子!”
也先帖木儿急忙凑过去安慰母亲道:“您息怒,我们怎么敢违逆您的意思呢”
蓟国夫人火气攻心之下咳嗽个不停,脱脱赶忙叫来丫鬟扶母亲回去休息。
脱脱对汝中柏无奈道:“你也看到了,太平一事就不要再提了,放他回家养老吧。”
提到恩情,脱脱不免想到了哈麻和雪雪兄弟,询问道:“士廉他们应该快回来了吧”
也先帖木儿点头道:“兄长放心,我已派人去接他们了,这次哈麻他们回来,我们可定要报答恩情,不能委屈了他们。”
汝中柏听到二人所说,心中郁闷,对哈麻更是妒忌……
脱脱和也先帖木儿报恩心切,不久以后便将哈麻兄弟接回了大都,对其更加优待。
由于至正帝也愿他尽快回来伺候,哈麻的复职一事进展得极为顺利,没过多久便再次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回到至正帝身边。
&
第一百五十九章 君臣变钞
至正帝怔了一下,想起了幼时教导自己的秋江长老,有些惭愧,低声道:“的确是朕不好,下次不这样了。”
至正帝并非在宫中长大,被接回大都前曾寓居于静江的大圆寺,在寺中秋江长老的教导下,才学习了《论语》《孝经》。儿时便性格活泼贪玩,撒尿和泥、爬树捉鸟都是常有之事。
秋江长老曾教导他:“太子乃国家金枝玉叶,不比凡民,见大官人来,切不可妄发言,亦不可不自重。”
此后年幼的至正帝见到朝廷官吏便正襟危坐,待其离开才嬉戏如初。
尽管后来登基称皇,经历诸多磨难,但至正帝妥懽帖睦尔的喜欢玩闹的心态却始终如初,此刻便是忽然起了孩童心性才忍不住捉弄哈麻。
此景让凝香等宫人呆立当场,再不敢出声嬉笑。往日皆是一副奉承谄媚模样的哈麻此刻竟然敢沉声指责皇帝的无礼之举,场面的确有些怪异,众人不禁改变了对哈麻看法。
哈麻心中虽然也有些后怕,额上冷汗直流,但言语出口后却颇为坚定。
盖因此次离京后,哈麻心态的转变,每当他静下心来,脑海中都会想起当日在朝堂上被御史弹劾指责的场景。
谄媚皇帝,参与党争,只是出自对权力的向往与渴望罢了,让家族和后人以自己为荣才是他真正想要做到的事情,而绝不是得到个谗臣、奸臣的名号!
是以今日的哈麻被至正帝的一口茶水喷在脸上,能有这般表现。
至正帝知道自己失了天子威仪,被哈麻指责后只是淡然一笑,丝毫没有生气,“来,继续掷骰子。”
哈麻深吸了口气,用袖袍抹了一把额上的冷汗,确认至正帝的眼中没有怒色之后才继续如常玩乐,装作没有发生此事一般。
半晌之后,有太监进来通禀道:“陛下,脱脱丞相等大臣求见。”
哈麻停下手建议道:“陛下,先议国事吧”
至正帝道:“也好。”然后偏过头吩咐道:“让丞相他们到偏殿等朕。”
凝香服侍至正帝更衣后,便由哈麻陪着皇帝前往偏殿议事。
不待众臣子参拜,至正帝便温言道:“国事要紧,众爱卿都不要过多顾及礼数,赶紧开始吧。”
脱脱率先施了一礼,恭声道:“陛下,自至正四年以来,天灾频发,黄河暴溢。先是白矛堤、金堤先后决口,沿河郡邑,如济宁路、大名路、东平路等所属沿河州县均遭水患,以致水势不断北浸,几地交界处已成千里泽国。朝廷虽有治理,但都收效甚微。至正八年,河水又决,淹没济宁路诸地后,北侵安山,危及运河,影响了河间、山东两盐运司所属盐场的运行,我朝财政收入急遽减少,国库越发空虚,至此已成危机。臣等想尽办法,若想尽快解决危机,为今之计只有变钞。”
脱脱所说水患与财政的危机至正帝自然清楚,只是变钞事大,有些犹豫,便想听听其他人的意见,问道:“众爱卿以为丞相之计如何”
吏部尚书偰哲笃朗声道:“变钞一事是由左司都事武琪提出,臣非常赞同。纸钞实行至今,民间已经伪钞横行,且旧钞法漏洞百出,如今之计,唯有变更钞法,方可化解危机。”
变钞之事已不是第一商议,此次脱脱会集了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及集贤、翰林两院官一同进宫商议方案。
&nb
第一百六十章 明教底细
至正帝妥欢贴睦尔批准了中书省的变钞方案,下诏曰:朕闻帝王之治,因时制宜,损益之方,在乎通变。惟我世祖皇帝,建元之初,颁行中统交钞,以钱为文,虽鼓铸之规未遑,而钱币兼行之意已具。厥后印造至元宝钞,以一当五,名曰子母相权,而钱实未用。历岁滋久,钞法偏虚,物价腾踊,奸伪日萌,民用匮乏。爱询廷臣,博采舆论,佥谓拯弊必合更张,其以中统交钞壹贯文省权铜钱一千文,准至元宝钞二贯,仍铸至正通宝钱与历代铜钱并用,以实钞法。至元宝钞,通行如故。子母相权,新旧相济,上副世祖立法之初意。
脱脱等重臣遂领旨着手准备变钞……
与天翻地覆的元廷朝局相比,覆船山上显得无比安逸。
文瑄正躺在一颗老树的树杈上休憩,嘴角衔着的狗尾草随风微摇,俨然一副乡野间少年的样子。
不得不说覆船山的确是块桃源之地,山水极为养人,文瑄留下久住之后原本孱弱的身体也逐渐变得壮实了许多,再不是那个面色惨白的病秧子模样。
老树旁边是一处木屋,任谁也想不到明教教主的住处竟会如此简陋。
文瑄躺了许久,屋内的韩凌玥才走了出来,声音温和地道:“走吧,去议事厅。”
戒律堂负责教主安全,戒律堂堂主自然也身担重责,文瑄与沐冲也因此成了韩凌玥的“贴身护卫”,今日正是轮到文瑄当值。
由于二人在绝尘谷底的香艳邂逅,所以文瑄早就知道这位“李教主”是女子所扮,只是不知道她具体的身份而已。
韩凌玥也没有就此事多言,唯一不同的只是在文瑄当值的时候,她可以用自己的真声说话。
每日扮做李红瑶是极为辛苦的一件事,韩凌玥也只有在与文瑄独处时才能真正的将身心放松下来。
“噢。”文瑄睁开眼睛简单地应了一声便从树上跳了下来,跟在将自己包裹在黑色外套中的韩凌玥后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