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掠三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琅骑竹马
不得不说见过血,在塞北与胡人战斗过的幽州士卒,委实要远比那些中原大地征发的民夫强的太多。
&
七百六十一 突如其来的变故
“嘀”
“嘀嘀”
一长两短,三声哨笛打破了渔阳郡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平静。
这是紧急集合的讯号,一个多月来这些渔阳郡的士兵们,已经训练了很多遍。
一瞬间,整个渔阳郡的士卒,都动了起来,纷纷跑到城口外集合。
大坪前面,摆放着一张案桌,几个陶罐。
顿时,士卒们精神一震。
因为这是一个传统,只有在大战之前,才有的誓师仪式,而按照形式,如今的公孙瓒,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
很快,军队聚集,一千八百多匹雪白战马立在最前。
马背上的骑兵手持长枪,身后背着强劲的长弓。
人数不多却个个精壮剽悍,这支队伍就是追随公孙瓒多年,曾立下无数功劳的白马义从!
于他们身后列阵的,是数千骑毛色杂乱的战马。
紧跟着骑兵的则是披挂软甲的步军!
骑着陪他征战多年的白马,公孙瓒轻轻抚摸着战马的鬃毛,豪情万丈起来。
他有一种气吞山河的气势。
然而,有些尴尬的是,公孙瓒的这场誓师大会,到底还是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因为还没有等公孙瓒率领集结大军出发进攻冀州,他的后花园幽州,便已然烽火狼烟!
之前公孙瓒图快刀斩乱麻,直接把人家刘虞杀死的举措,成为了他如今脑疼的后顾之忧。
刘虞从事渔阳鲜于辅、齐周、骑都尉鲜于银等,率州兵欲报复公孙瓒,以燕国阎柔素有恩信,共推柔为乌丸司马。
阎柔也不是简单的家伙,其下江南招诱乌丸、鲜卑,得胡、汉士兵,共数万人,与公孙瓒所置渔阳太守邹丹,战于潞北。
这些人也委实非常厉害,也是同样的毫不留情。
一天一夜,以大军大破之,并且阵斩邹丹!
就连始作俑者袁绍,在当天一下子也是为之意外,继续派出一小股一小股的军队,深入到幽州之内,开始了探查。
当然,也无可避免的与幽州斥候撞见,但却都没有动手的意思,仿佛这片土地是双方共有地盘,不存在任何纷争。
不过,任谁都清楚,如今这波看似平静的“清潭”,只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前奏罢了,风雨欲来、黑云压城不外如是呼!
寻常武者,只知出拳打人,却不晓得蓄劲待发,可有不妥
须知收拳在怀,猛力捣出要比直接出拳更加迅猛!
更何况袁绍向来有爱才之名,近年来天下豪杰纷纷归附,只是平日里,那些投奔到他麾下的幕僚、将军们都是各怀心思,有着表现自己的想法,所以彼此之间相互攻讦各不相让!
但是,当袁绍大军统一目标的时候,就会爆发出难以匹敌的强大力量!
可以说,现在袁军是没有什么大动作,万一要是聚集力量,那一定会是石破天惊级别的!
天气还很冷,风儿掠过,体质稍差的人在冷风中还会缩缩脖子。
公孙瓒的心,更是如此!
公孙瓒是个极端的民族主义分子,极端的!
但他有一点,说的也对,一旦异族攻入中原,掠夺人口,制造出与大汉一样的利器,那汉人的下场不会好到哪去。
毕竟,精湛的利器工艺一直是汉人对付异族的法宝,要是连这个也失去了可就真的要完。
身处中原的百姓很难想象边疆百姓的惨痛,这也是为什么公孙瓒在北地有着那样的威望。
说起来,对于异族的态度,高郅他和公孙瓒差不多,那些霍乱大汉的胡人,全都该死!
要想不死就得归附王化,否则这些没有自己文化、只懂得掠夺的胡人与禽兽何异
高郅倒是非常看得开,
七百六十二 搅局
距离幽州边境不远处,与冀州接壤的磐河畔的一座县城。
袁绍站在城头上,翘首以望。
他已经在这里站了好一会儿了,但地平线上一片平静,他期许的消息,尚未传回。
不久前的界桥之战,让他对攻打幽州的信心,猛然暴涨。
如今,他麾下的数万大军,便由沮授和颜良二人带领继续南下,步步为营,缓缓而进,为他后续进一步压制吞并幽州的计划,打好基础。
“报!主公,前线军情!”
良久,一声高喝,奔驰而来的斥候,打断了袁绍的思绪。
“呵呵呵,公孙瓒还真是贼心不死,还在妄图继续反扑吗”
袁绍捧着前线斥候送来的军报,一边摇头,一边冷笑着自言自语。
听他的音色,其中似有得意,似有嘲讽,似有爽快。
袁绍也确实能够骄傲。
因为,界桥之战的胜利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值得欢庆的战役。
于此战中,他成功停止了公孙瓒的南侵,大大挫折了其锐气。
并且,在他暗中的后手潜流下,在南进形势僵持不下之下,公孙瓒急於另图出路,引发了杀害极有名声的刘虞而失去人心。
形势由本来名正言顺讨伐有「十大罪状」之名的袁绍变成谋害在朝廷位列三公至乎令外族臣服的刘虞的罪人,顿成众矢之的。
而他袁绍,则因此战巩固了自己在冀州的势力,不久就依靠刘和招抚不满公孙瓒的刘虞故吏,制造公孙瓒内部的混乱。
局势一下子发生了改变!
要知道,在此之前,两方也有过战争,但一直都是袁绍要弱一些,此战袁绍胜利之后,获得了立足之地,改变了以往的局面。
哪怕后来鞠义被高郅冲阵斩杀,先登死士失去战斗力。
但就算这样,对于袁绍来说依旧是一场辉煌的胜利!
“呵呵呵,公孙匹夫,一切都已经不一样了!”
袁绍目光微微闪烁,而后冲着身后等候的众人说道:“诸位,如今兵马亦至,我军精锐兵马齐集,我意两日后立刻挥师渡河,以骑步为先,弓弩为后,直捣易京,震慑幽州各路道口,以为根本,不知诸位一下如何”
话音落时,但见一名魁梧刀疤脸武将当先而出,拱手而道:“主公此举甚善,末将愿为前部先锋,攻伐幽州,为主公分忧!”
“嗯,由你先锋,某无忧尔。”袁绍点了点头,语气虽然没有多少变化,但细细听起来,其中却不免包含着恩宠与信任的意味。
这员刀疤脸的虎熊猛将,正是与颜良齐名的河北上将文丑。
作为河北上将,颜良文丑二人,代表的可谓是袁绍麾下武将第一人。
演义中的文丑曾在界桥之战中十合败公孙瓒与初出道的赵云大战六十回合不分胜负。
以赵云之武艺超群文丑能与之战成平分秋色其武力之高由此可见。
演义中的白马之役,文丑更是击败张辽与徐晃的连手却在退兵之时被关羽仗着马快从后袭杀。
可以说,无论那种,文丑的武勇,都是得到认可的。
对于文丑,袁绍同样是信赖有加的,当下先锋人选,便已敲定。
“主公,如今时机已至,可速传四方冀州本土防御的力量,全面攻击幽州,不管此次能否斩杀公孙伯圭,我们也要将其打的无力反抗!”郭图嘿嘿一笑。
“所谓兵贵神速,自古以来,但凡出兵作战,皆以快为本,以奇为尊,如今我军兵锋正盛,完全可以进犯幽并,那并州吕布,听闻如今正于司隶与曹孟德一战,恐怕也抽不开身支援公孙瓒了。”
“好!”袁绍大喜,“公则速速拟书,传令四方,我这一次一定要让公孙伯圭明白我袁本初的能力!”
不过,袁绍也没有得意很久,因为很快,粮寨被烧的消息就已经传到了袁绍手上。
得知是被一伙骑兵给烧了,袁绍整个人都疯狂了。
这可是他之前准备用来打持久战,现在准备用来全占幽州的所
七百六十三 黑山张燕
所谓的黑山军,其实说通俗点,就是一伙人多势众横行山脉的山贼。
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以后,几乎天下贼寇乱军都趁机出现,天下大乱了,有机可乘,自然贼寇丛生。
而黑山军,又称黑山,于黄巾叛乱时兴起,盘踞在太行山和燕山一带多年。
在黄巾起义被镇压后,黄巾军余党大多投靠黑山军,加上其首领领导有方,黑山军势力急剧扩大,兵马达数十万之众。
黑山军作为山贼常年出动四处打野,人多势众,基本北方势力没人敢惹,甚至曾攻占过北方重镇邺城、常山,打的袁绍都害怕。
说实话当时的山贼能达到这个规模不容易,要知道当时的曹操总共也就过万人马,刘备更是苦哈哈。
而黑山军出去打劫一趟据说都是十万之众,不知道老曹老刘他们当时会不会脸红,他们混的还不如人家山贼。
而说到黑山贼,就得说到领头人物,也正是有了他的存在,才有黑山乱军的存在。
他们的首领,叫做张燕,本姓褚,生卒年不详,常山真定人,东汉末黑山军首领。
说到张燕,大家对他的印象可能仅仅是演义中的一句“黑山贼张燕引军十万来降,操封为平北将军……”
或是三国志二公孙陶四张传中寥寥二百字的记载。可能绝大多数人认为他仅仅是山贼而已。
但其实,张燕也是汉末争夺天下的英雄之一。
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褚燕聚集一帮少年为强盗,在山水间转战出击,待回到真定时,部众已经达到一万多人。
中平二年,当时博陵人张牛角也聚集起一伙人,自称将军,与褚燕合兵一处。
褚燕推举张牛角为首领,进兵攻打瘿陶,张牛角被流箭射中,身受重伤,临死之前,命令他的部下尊奉褚燕为首领。
张牛角死后,众人一起拥戴褚燕为首领,于是褚燕改姓张,唤作张燕。
因身轻如燕,又骁勇善战,所以军中都称他为“飞燕”。
后来张燕的部队不断壮大,与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等地叛匪互相联络,叛匪中的小头领孙轻、王当等人,都带着部众归附到张燕麾下,张燕部众发展到近百万人,号称“黑山军”。
黄河以北的各郡、县都受到侵扰,朝廷却无力派兵围剿。
当时的黑山军真的是牛,哪里是山贼,简直可以称作是另类的北方霸主了。但是人多也有人多的不好,粮食不够,分配不均,混不下去了。
张燕也很识时务,他跟张角不一样,张角要夺天下,他没有野心,都是贼寇乱匪,宋江想到的,一千多年前的他自然也能想到,张燕也想为自己和手下人谋个好前程,于是派人到朝廷主动请降,就是宋江说的请求招安。
于是,张燕派使者到京城洛阳,上书朝廷请求归降。汉灵帝于是任命张燕为平难中郎将,使他管理黄河以北山区的行政及治安事务,每年可以向朝廷推荐孝廉,并派遣计吏到洛阳去汇报。
事实上,他最后也是三国里面为数不多的几个得了善终的黄巾贼领袖。
“太祖将定冀州,燕遣使求佐王师,拜平北将军;率诣邺,封安国亭侯,邑五百户。燕薨,子方嗣。方薨,子融嗣。”
历史上的张燕最后可是本人封侯,最终寿终正寝,子孙袭爵的好下场。
不得不说,作为狡猾,机会主义者,行走于高贵和土匪之间的张燕,总是选择能带给自身,
七百六十四 渊源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可以说,作为一名汉室口中的所谓黄巾余孽,张燕,无疑算是做到了其中的佼佼者。
毕竟,昔日参加过黄巾三大战役的黄巾将领,存活到现在,已经不多了。
说到这里提及一句,黄巾的所谓的三大战役,分别是颍川长社战役、南阳宛城战役,以及冀州广宗战役。
这三大战役中,黄巾军总共投入兵力近五十万,三大战役之后,数以十万的黄巾精锐覆灭,活下来的黄巾,仅只有区区千余人。
尤其是南阳一地的黄巾军,更是因为被朱儁大军包围,几乎是被打得全军覆没。
而后来像什么汝南黄巾的刘辟、龚都,青州黄巾的徐和,哪怕他们的军队人数足够多,但是论起辈分,他们要比张燕,可还要矮一辈。
只有像张燕、周仓、裴元绍这一批黄巾,才是真正的黄巾老将。
当然了,现在已经基本上,除了那些张角的狂信徒外,也没有谁会傻到继续去坚持黄巾的口号了。
毕竟事实已经证明,已经被冠以贼名的黄巾军,实在难以撼动根深蒂固的大汉朝。
尽管眼下大汉帝国的确是已经摇摇欲坠,但是不可否认,天下人心依然面向朝廷,这是不争的事实。
大汉延续四百余年,根深蒂固,以至于天下人皆尊汉室,并以汉人自称,此大义也!
为何昔日黄巾的兵锋那般强盛,却亦无法推翻汉室
皆因民心!——天下民心向汉!
大汉传承四百载,根深蒂固,可不是那么轻易便能撼动的传承,四百载的大汉,并不能以区区武力推翻,必须得以大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