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农圣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现在,棉花的暴利,又让勋贵们眼馋了,要知道,孙享福种植的棉花可都是在水份充足的河道旁边种植的,虽然不如后世的高产田,但亩产至少也达到了四五百斤,而今年的长安市面上的白叠子虽然降价了很多,但没有去籽的棉花还是能卖到一百文一斤,而一亩地产出的价值达到四五十贯,这是什么概念?可是比种粮食的二十倍收益还多啊!
所以,秦府的棉花制品一开始在市面上售卖,他家的门槛就被人踏破了,不是请求他给自己分些棉花种子,就是请求他给自己派两个会种棉花的农夫,左右不过是些利益上面的事情,却搞的他疲于应付,很显然,找他的这些人明年肯定都不会再种粮食这种收益低下的农作物了。
而要是整个关中没有人种粮食的话,那事情可就大了,要知道,关中的人口是最为密集的地方,光一个长安城内,就有一百多万人口,今年只是因为闹了点小旱灾,关中的粮价就没有像全国其它地区一样降下来,目前每石粮食价格还维持在去年秋收后的价格,大约每石五百文左右的样子,这还是因为亩产八石谷的消息被放出去,还有从世家子那边坑过来的两百多万石粮食陆续运到长安的原因,像江南,荆湖等地,粮食的价格其实只需要两百多文一石了。
要是明年关中的自产粮再大幅减少,那么可想而知,就不是价格的问题了,粮食是百姓的生存保障,缺口太大,会引起国朝不稳的,这就需要朝廷来调控,但是,你让那些地主们再去种植收益低下的粮食,他们同意吗?





大唐农圣 第144章 越来越不懂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唐农圣最新章节!
人心皆逐利,这是李世民不希望看到的,急功近利会出大问题,隋朝就是这么灭亡了,李世民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很忧虑。
有时候他会用一种抱怨的眼光看孙享福,因为是这个小子将这个国家变的越来越难治理了。
有时候,他又很感激孙享福,没有他做的这许多事,那有关中之地多出来的那么多张百姓的笑脸。
密卫前一段时间传过一条消息给他,说是幸福村要进行今年的第二季播种了,周边的百姓,包括长安各大权贵家的佃户全部都争相跑去观摩,人数过万。
主持播种的是孙大力兄弟,他们不仅将守卫撤去,还准备了解渴的茶水,供那些前来观看学习种植技术的百姓们饮用,至于那些没有带干粮的,只需要付两文钱,便可以在幸福村的公舍里买一碗带肉沫的米粥来充饥。
他们并没有像别家一样,将这些发财致富的秘术当成宝贝藏起来,那个叫孙二力的小伙子,还细心的给所有人讲解种瓜物的技巧,临了,还将两种新作物的种子拿出来,分发给百姓,叫他们拿回去种在临近水源的地方,据说这些种子可以种出一种亩产数千斤的大白菜和包心菜,尤其是那大白菜,不怕霜打雪埋,冬日里食用最为脆甜。
不仅如此,由于关中今年小旱,许多需要水份较大的农作物都种不下去了,这两兄弟还呼吁农夫们注意开沟引水,来年有旱情的时候,尽量种植他们今年种植的这几种耐旱作物。
李世民很期待看到关中每年秋收之后就要闲置的土地上能再长点什么出来,是以,对于幸福村一系列动作比较支持。
同样是前几天,关中有十几县都有奏章过来,说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收税,因为水库的原因,各县都有几千到数万亩的田地种植上了金花菜等鱼草,这些草不同于粮食,几乎每天都能收割,朝廷怎么对这种新作物收税?每天派人守在他们的田地里头,看他们卖多少钱的鱼草,然后三十税一?还是统计他们一年卖多少鱼草,按年算,三十税一?反正不管那种方法都不合适。
最后,李世民和大臣们商量好之后,按照中田所收粮食税的平均值来收税,结果,没到三天,各县回报说,这些种植鱼草的农户已经把今年的税全交齐了,一水的铜钱,现场结清,要知道,这才刚到七月,离秋收还有一个半月呢!这些百姓们那来这么多钱?
李世民派密卫一查之下才知道,原来这些种鱼草的农户每天卖鱼草给各处饲料作坊,而各饲料作坊都是现金跟他们结清,就这半年时间,将八十亩永业田全部种植了鱼草的百姓,至少从饲料作坊哪里拿到五十贯的草料钱。
八十亩田就算碰到粮价较好的丰年,产出的粮食能卖多少钱?顶多四五十贯而已,要知道,这才七月,那些鱼草田据说还可以收三四个月的鱼草,也就是说,种了鱼草的农夫今年还能再挣五十贯以上。
年收入百贯的农民?
李世民此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户部尚书长孙无忌已经先他一步后悔把税收定低了,要是种田的农夫都能年收入百贯,以后八九品的小官和那些不入流的吏员估计都要造反了。
不过李世民最终还是驳回了长孙无忌重新制定这些鱼草田的税收的请求,藏富于民是他的治国理念之一。而且,密卫告诉他,这些种植鱼草的百姓很辛苦,每天都得全家齐上阵去割鱼草往工坊里送,劳动量是那些普通农夫的几倍,为了这样的高收入,他们也付出等价的汗水。
李世民不爱占老百姓的便宜,他只爱占像孙享福这种太能够生发了的人的便宜,就像憨厚的尉迟恭,他没有像其它权贵那么多的生财之道,所以,李世民对他的赏赐是最丰厚的,秦琼最近很富,即便有献甲之功,李世民也只是口头上夸赞了几句。
今天李世民想起了这一茬,肚子里的气便十分不顺,即便孙享福不在长安,还是专门让人传了个口信到虞秀儿哪里,不管怎么样,今年秋收后,皇家农庄的田地里必须看到农作物,否则,家法伺候,谁叫孙享福是家臣呢!
收到这道口谕虞秀儿很想笑,他知道自家夫君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越发高了,于是急忙去信幸福村,让孙二力做好准备。
当然,身在岭南的孙享福是不知道这些事情的,今天是玄奘出海的大日子,孙享福特意来码头给他送行。
为了保障他的安全,孙享福将幸福号借给他出行,那么,为了保住幸福号的安全,孙享福还得让护卫队陪同前去,席君买主动要求随船,见过交趾的风土人情之后,他很想看看天竺是个什么样的国度,反正整个世界都是满足不了他的猎奇心的。
左右不过是三四千公里,以幸福号的海上航行速度,只要不出意外,十来天便能到,正好一个往返之后,孙享福的实验田的粮食也收割完了,到时候大家一起回长安。
“再相见,已不知是何年月,大师,一路顺风。”
“有劳大人与诸位相送,贫僧去了。”
出家人就是这么寡淡,不需要什么情深义重的送别词,也不需要别人对他的怀念,就连冯盎送给他的财锦,他也一分不取,一个和尚,去了佛国能够饿死的话,那也算是个笑话了。
“这和尚是个有智慧的,但愿他不要死在海上吧!”
“道长放心,我对幸福号有信心,上面的没有一个像是短命之人。”
远远的看着幸福号离港,孙享福心里的那口气却并没有松下来,他给玄奘的求学之路提供帮助只是顺手而为之。
这次远航,对他来说意义重大,幸福号如果能够顺利的进入印度洋,那么,它就具备从非洲的好望角穿越四千多公里海域到达南美洲的航行能力。
有了硬性的基础条件,剩余的就看运气了,近海航行和远海航行是两码事,好望角一带毗邻西风带,恶劣的气象环境和海况让后世将其称之为风暴之角,孙享福想让这个时期的船只穿越大西洋,运气很重要。
“想不到这个和尚走了之后我心里会空落落的。”看着幸福号消失在视线里,李淳风一句话,打乱了孙享福的思维。
“道长不会是这段时间和大师形影不离,有了感情了吧!”
“狗屁,都是出家之人,那来的感情。”
“道长这样说我就放心了,那什么,病患营的事情现在能放手了吗?能够的话,就来白云湖小住几天吧!正好有些事跟道长商量。”
“何事?”
“关于学术上的,在下想研究一个能在海上定位的仪器······”
大学时期,孙享福曾经在科技馆见过一个六分仪,然而,那时他只是大致的用视线扫过了那个东西的外形,只知道它可以通过观察地平线与天体的夹角的度数来给自己所在的经纬度定位。
有需求,有想法,有方向,那么就要慢慢的摸索了,李淳风是这个时代看天地的专业人士,孙享福找他一起研究自然是不会错,于是,在半岛等待水稻成熟的这段日子,除了吃饭睡觉之外,他们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学术讨论,许多初中,高中时期学习过的数学,物理知识也被孙享福拿出来跟李淳风探讨。
而对于学习这些未知的知识,李淳风的热情明显高于孙享福的想象,然而,懂的越多,疑惑就越多,当六分仪的模型被孙享福依照模糊的记忆造出来后,李淳风和孙享福做了试验,他们选择的地方是海面上,当两组测试数据和一个实例摆在李淳风的面前的时候,他三天没有睡着觉。
因为他发现,这个世界可能真的如同孙享福无意中说漏嘴了的一句话一样,是一个圆球,不然,在海上为什么自己会最先看到海岛的山巅,帆船也是一样,最先看到的是桅杆,最关键是角度,广州和崖洲的海平面跟北斗星居然不在一个角度,跟他一年不知道看多少遍的紫薇星也不在一个角度。
“咱们这个世界真的有可能是个圆的吗?”
“我只能说,非常的有可能。”
孙享福虽然嘴上这么说,其实已经让工匠给自己用刨铁刨了个圆球出来,而且,开始用笔在上面画虚线,后世几大州的大致形状他还记得,胡乱的圈出来之后,再开始用虚线标示经纬度,以六分仪测出来的第一度为基准点,很快,大致经纬度就能被他标满整个球体了。
当他将整个球体写满字的时候,李淳风一把就抢过了这个球,仔细的观看了球体上面所有的数字。
“是了,是了,只有是个球体,咱们才能解释这个角度的变化,可是,要是球体,水为什么不往低处流,人,怎么能站的稳······”
孙享福犹记得第一次看到李淳风时他发懵的模样,重重的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道长请看。”
说完,孙享福将手中的一个椰子抛向了空中。
“噗通”一声,椰子掉落海面。
“道长知道为什么这个椰子不能一直向天上飞,而会掉下来吗?”
“废话,因为椰子有重量啊!”
“我当然知道椰子有重量,但是,有重量为什么非得往地上掉,而不往天上掉?”
“往天上掉?”
“对啊!”
“这······”李淳风大脑都被孙享福问死机了。
怕他真出什么毛病,孙享福便忙道,“或许,我们的大地是有吸力的,所有存在于大地上的江河湖泊,或者飞禽走兽,都被他吸在了这个地面上,除非能够挣脱它的吸力,否则,最终都要贴在地上。”
听孙享福这么说,李淳风反而越来越不懂这个世界了。




大唐农圣 第145章 倭国使团(求月票)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唐农圣最新章节!
就世界是圆的这个构想,李淳风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疑问,孙享福居然都能一一回答,直到测试的船只回到了广州码头,李淳风才肯闭嘴,他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在没有用实例证明这件事情之前,谁都不能说,因为这个消息如果放出去,他们两个会被当做异类处死都说不定。
一个精度不算太高的六分仪算是被孙享福弄出来了,接下来,就需要在不断的实际应用中,将它精细化,在这种事情上,孙享福只需要做那个1就好,剩下的,就交给后人来补足了。
白云湖的野鸭子终于在阿月的诱惑下成功在鸭棚里渡过了两个晚上,现在,只要人们不向鸭棚靠近,野鸭总不会跑的离鸭棚太远,因为里面有它们的蛋,而且,每天都会有好吃的谷物撒在这里。
冯盎已经在为冯智戴去长安的事情做准备了,为此,他专门跑到了白云湖来请教孙享福,该给皇帝带什么礼物。
最近这几天孙享福都在使用岭南的船只,知道它的速度,便道,“那些个头已经长到饱满的青皮香蕉,整株整株的割几百串,大个的青芒果,摘下来之后用干草铺垫装箱,弄它个几百箱,整株结满果实的荔枝,龙眼树,杨桃树,连根挖出来,用水在船上养着根茎,运到长安这些东西应该都还能吃,而且这些东西在岭南多如牛毛,不用越公花费太大,送过去就是个心意,至于糖,弄一船吧!这东西一旦在长安开始销售,皇帝很快能查到源头。
不过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要让陛下感受到岭南的民心,所以,最近您挑一些岭南会跳舞的少男少女吧!我来给他们排个歌舞献给陛下。”
孙享福在这里也生活了好几个月了,知道岭南各地的一些风俗,每到十五月圆的时候,他们也会莫名的乐呵起来,燃起篝火,吼吼哈哈的跳着一些简单的踢腿摆胳膊的舞,这便是自战国时期就传下来的百越歌舞,后世的时候孙享福看过一些旅游记录片,在后世的广西,贵州等一些地方,仍然保留了这种篝火对歌起舞的风俗,而这个时期,这些地方,都属于岭南道。
所以,孙享福想将其规整一下,编他个三五支舞蹈,不管李世民看不看的懂,总之,是个心意吧!
“就咱们那些粗鄙之舞,陛下和长安的大臣们能看的上眼?”
冯盎是在外面见过世面的,自然是知道那些勋贵大臣们的品味,岭南人黑瘦,与长安的胡风盛行有较大反差,真要说让那些人喜欢上岭南人的东西,基本不可能。
“越公想多了,陛下看的只是心意,而且,谁说岭南的舞粗鄙了,胡人的舞也未必高雅到哪里去,在下敢打包票,这撞臀舞到了长安,一定会受那些勋贵子弟的喜爱······”
孙享福说完,有些不好意思的抹了抹鼻子。
撞臀舞孙享福看半岛上的岭南原住民跳过,一堆男女围着一个火堆,拍手唱歌,唱的什么孙享福也听不懂,反正唱到某一个位置,女人就会用屁股去撞男人的腰部以下,男人也会回撞,那滋味,反正很容易起生理反应。
这画面,孙享福就不信长安喜欢在风月场上玩的人会不喜欢。
还有一种跳竹竿的舞也很简单,适合全民参与,还具备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孙享福觉得弄这些东西到长安,企图融合所有民族文化的李世民一定会高兴。
当然,这些都只是个意思,实际上的东西,还是岭南的丁口户册,军备详情之类的,这方面冯盎要主动报,韦叔谐和李公淹也会查,数字合的上,也愿意听朝廷的招呼,那比什么都强。
“公事都谈完了,接下来咱们来谈谈私事,韦叔谐和淮南那些人准备在岭南建船厂,这事你知道吧!”
“嗯,他们打算合作做点生意,这生意跟在下关系不大,您也可以给他们一个面子,任他们施为,另外,您的船厂,也该把规模扩大扩大了,以制造尖底的海帆船为主。”
“你的意思?老夫应该把发展的方向定为海外?”
“没错,海外有数不尽的财富等着咱们去收刮,别的不敢说,比新稻种还要神奇的农作物肯定是存在的,就等着咱们去发掘它,您若是能多走通几条海洋之路,焉知岭南不能成为大唐对外的窗口?”
“岭南成为窗口?”
孙享福这话说的有些超前,冯盎一时不懂,但要不了多久,他一定会懂的。
“那往长安运送货物的事情,就全部由你的船队接手了。”
“没问题,明年开春以后,像幸福号这样的水轮船我至少有好几艘了,您只需要让几大作坊备好货,我会派人定期过来拉,另外,这一季产出的水稻,您除了留下口粮之外,剩余的稻谷,一定要叮嘱各州寻好田地种植下去,其实现在都可以下令开田了,我估计明年一整年长安都会比较缺粮。”孙享福皱着眉头道。
幸福村的第二季农作物种下去了,一大半种的都是较为耐旱的蚕豆和马齿苋之类的作物,因为长安今年春夏少雨,除了靠水的地方能种植一些瓜物之外,其它田地里别的农作物跟本都种不活了。
孙二力来信告诉了孙享福这一情况,经过他和李淳风两人对天气的推理,发现,关中地区明年或许有百年不遇的大旱灾。
李唐将整个国家一半的力量都集中在了关中,若是关中绝收,那么,后果可想而知。
冯盎将孙享福的话记在了心里,反正粮食种多了对岭南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那智戴去了长安,可就要劳你照应了。”冯盎谈完生意上的事情,最后才道。
“令公子文武双全,那轮的到在下照应,倒是在下这个庄子,要劳越公照应才是,另外,来年在下准备在崖州之地寻一块地,建设码头,倒时候,还请越公行个方便。”孙享福顺嘴道。
“崖州?哪里可比广州还荒凉,你在那里建码头做什么?”
“呵呵,若是往海外发展的话,崖州可是在更前沿的地方。”
孙享福笑着说了一句,冯盎才知道,他说要往海外发展,可不是一句玩笑话,原来他自己也这么看重海外,并准备付诸行动。
送走了冯盎,孙享福每日又过上了钓鱼,巡田的日子,眼见着稻穗一天天的饱满,他的心情也越发的好了起来。
经过两个月左右的努力,阿月终于成功的让小黑和小野能够听懂她的一个指令了,那就是卧地,让她扯着他们的大耳朵,爬到他们的背上去,所以,白云湖半岛上,经常看到阿月骑在小象背上到处嘚瑟的样子。
“阿月,今天的功课做完了吗?”
“呃,还没有。”
自从孙享福开始教她一些文化知识后,她就觉得孙享福没那么和蔼可亲了,原因是那些算术,写字的事情很费脑子,别的孩子都不用学,偏偏她一个人要学。
她却不知道,正是因为孙享福看她聪明,才升起了教她一些知识的想法,那些到了十多岁,还半句汉话都学不会的孩子,孙享福可没心情去教。
“你阿爹原本还想让我带你去长安的,看这样子,你是不想去了,那好吧!你就继续在这里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吧!”孙享福板着脸道。
阿山已经被冯盎挑选出来成为冯智戴的随行人员之一,原因是他的汉话越说越好了,而且,他是首批被治好的大肚症患者,冯盎要派他代表所有岭南的病患,对皇帝表示感谢,毕竟,使节团队派来了十多个专业的医者,还拉来了十几船药物,现在,医者们已经全面接管了病患集中营。
那么,他去长安的意义,已经不是单纯的感谢皇帝了,而是一场政治秀,冯盎要让李世民知道,没有朝廷的支持,他岭南发展不起来,同时也要让李世民觉得,自己握住了岭南的一条命脉,从而对他更加的放心,信任。
“啊,不要,我现在就去写字。”
阿月一屁股就从小野的背上溜了下来,匆匆往孙享福的宅子跑去,却不想,自己双手还抓着小黑和小野最爱吃的香蕉,两个智商日渐成长起来的家伙也追着她往宅子方向走去。
“诶,看着这两个家伙,别让他们把我的宅子拱榻了。”
孙享福朝阿月的背影喊了一句,摇头笑了笑,正考虑着明天教阿月点什么知识好呢!便见赵龙大步的朝孙享福这边走了过来。
“大人,有信,扬州那边过来的。”
“扬州?武士彟?”
孙享福接过信封,打开来慢慢看了起来。
“倭国使团过扬州了?规模达到两千多人?”
孙享福只是看了个开头,就感觉不好,任何时期的中原朝廷都是好面子的,尤其是李世民这样得位不正的君主,特别需要外邦对他的认同,倭国这次给足了他面子,如果提出一些过份的要求,那么······
孙享福用屁股想也知道他们的目的可能是船,不过这封信从扬州传过来已经有好几天了,此时,倭国的使节团恐怕都已经到长安了,李世民可千万别大手一挥,把杨顺水造出来的新船给了倭国人。
“那什么,李道长,李道长,你这里还有能飞长安的信鸽吗?”信都还没看完,孙享福就大喊着,往李淳风休息的房间跑去。




大唐农圣 第146章 制海盐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唐农圣最新章节!
倭国这么庞大的使节团到长安,自然是国朝大事了,李世民派了唐俭去接待他们,有了孙享福之前那档子事情在前,李世民觉得,自己应该把架子端起来一点,至少不能让倭国人觉得大唐是个随意的国度,于是,先让这个倭国使团的人住在四夷馆学几天礼仪再説。
当然,这也是一种外交的手段,通过这个学礼仪的过程,唐俭已经把倭国出使的目的打探的一清二楚了,等皇帝正式召见使节时候,什么地方该同意,什么地方不该同意,其实皇帝早就跟大臣们商量过了。
太极殿的御书房中,九卿以及政事堂的几位宰相都在,作为主管外交的大鸿胪,唐俭自然是主要负责奏事的。
“陛下,倭国遣唐大使犬上二田耜奉推古天皇之命前来我大唐,目的有三。
一为朝贡,此次犬上二田耜带了十船白银来长安,每船一万斤。”
“嘶~”
唐俭的话才说到这,御书房里便响起了一阵抽冷气的声音,大唐奇缺金银铜,这倭国人倒是大方,居然送十万斤白银来朝贡,这要李世民怎么回礼?照隋朝旧制的话,可是要双倍,甚至三倍价值的礼物返还回去的。
1...5960616263...3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