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农圣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将一身粗麻布农作衣服脱了下来,又在浴桶里泡了泡,穿上一身轻薄官府的孙享福这才有了点官样子,不过半年前细皮嫩肉的许仙已经变成了现在的黑许仙,这倒是让他的脸蛋多了几分阳刚之气。
“你等几人为何没有骑马前来?”
出了这套全部用沉香木打造的家具的宅院,孙享福这才想起刘士利等人全部是步行而来,有些诧异的道。
“呵呵,奉两位大人之命,四处看看而已。”刘士利笑了笑,给了他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孙享福瞬间就懂了。
“要看就光明正大的看,越公乃是磊落之人,没有任何异心,你等就不要枉做小人了。”
孙享福淡淡的说了一句,便让赵龙去牵马,这大热天的,走几十里路到城里,可会热死人的。
“呵呵,上命不敢违啊!不过在我等看来,这岭南之地到处是稻田,百姓也安居乐业,却不像大家口中所说的蛮荒烟瘴之地,当真是不见不知道啊!”
“几个月前,岭南可不是这样,这些水稻,便是某从交趾引进过来的,而岭南的真实情况,你应该去病患集中营那边去看看。”
刘士利等人每人也分到了一匹马,在赵龙的护卫队形散开之后,他便与孙享福席君买三人并马而行,一边走一边聊着。
“孙下牧种植的这交趾稻种,真的能亩产八石谷?”
“只多不少。”孙享福很有信心的道。
以他的经验,不难预估出自己种植的这块稻田里的产量,要不是这个时期的一亩小于后世,他敢对外宣布自己这块田的亩产至少是十石谷,因为这块田太好了,不知道形成了多少年代的湖沼地,肥力足,日照足,水份也足,几乎达到了这种稻子的极限生长条件,再想突破,就只能靠杂交稻种了,当然,这是孙享福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八石谷的产量是他对这种稻子的最低要求,北宋时期,占城稻种就有亩产四石多大米的记录,而八石谷,也不过是能碾出五石多大米而已,因为除去谷壳和不必要的水份,一斤谷也就出七两多一点大米而已,他一个后世来的农科研究生,要是成绩只比人家北宋年间的一个普通农民高那么一点点,那就太丢面子了。
刘士利知道自己密卫的身份恐怕已经被孙享福知晓,便也不再忌讳,对于岭南的许多问题,只要不懂的,便开口问,这些东西都不涉及孙享福的核心利益,孙享福有问必答,很快,当刘士利把孙享福知道的情况都了解的差不多以后,马队便进了城。
“韦大人和李大人可安好。”
看着床榻上头上缠着白布,处于半昏睡状态的韦叔谐和李公淹,孙享福朝李淳风问道。
“都下船了,还吐的稀里哗啦,此症非药物可解,须得等他们自己缓过来。”李淳风有些无奈道。
对于很少坐船的北方人来说,乘坐这个时期的海船,简直是等于受刑,可不是什么船都是像幸福号这样平稳的,弧形底船和平底船在海上的颠簸尤其剧烈,就是像把人在锅里颠锅翻炒一般。
而且,南方的湿热气候对于北方人来说也是一种折磨,那种浑身出水的感觉很不好,会加深他们晕船时的恶心反胃症状。
“取姜片来让所有晕船的人含在嘴里。”
孙享福在后世见过很多晕车晕船的人用这种办法,貌似有些效果,除此之外,他还将自己弄出来的花露水往两人的太阳穴上抹了一些,让他们感觉头脑清凉了一些。
果然,半个时辰后,两人的症状都有些缓解了,看到瘦的快脱了相的二人,孙享福又让冯盎府中的人取了荔枝糖让他们含在嘴里补充糖份,直到夜晚,二人才能稍微正常一些,便请孙享福到房中说话。
“嗨,走一趟岭南,老夫这条命都去了大半矣。”
一番见礼之后,韦叔谐率先抱怨道,一旁的李公淹也是深有同感。
“两位大人远来辛苦了,北人晕船乃是正常现象,歇息两日,便能大好。”
孙享福笑着安慰了一句,便见韦叔谐屏退了左右侍卫,房中只余他与李公淹和孙享福三人。
“正明来此已有数月,可查实有情况?”
“越公并无反心,而且,配合朝廷完成了对那些心怀不轨之人的打击,其心可明,亦上表愿遣子往长安为官,嫡子智戴文武双全,当往。”孙享福很正式的向二人答道。
“嗯,此事当无疑问,正明觉得,岭南之地,可否能如同中原,对百姓登记造册,收缴田地人头税?”韦叔谐点了点头又道。
李唐对岭南之地的管理一直较为宽松,只要不造反,不给中原地区添乱就行,之前所有的行政军事大权就全部掌握在冯盎手中,而自从冯盎上表向李唐称臣以后,这还是第一次有朝廷派钦差大臣持节来岭南。
如今,总总事情让李世民意识到了岭南的重要性,他派两位大臣来,就是想彻底的将岭南管起来了。
“登记造册或可,收税恐怕还要暂缓,岭南之地除了各州州城周边百里之内,大多数地方还都是由部落首领统治的村寨,即便是越公有大酋长的身份,也管不到很细,两位大人还需循序渐进,凡事与越公多商议为好。”
孙享福之所以能在岭南之地诸事顺畅,是因为他帮岭南之地的百姓医治好了大肚症,大家把他当恩人看待,而孙享福自己身上,也没有什么官僚主义的做派,很平易近人。
所以,对于这些名字都只是用一个奇怪的喊声代替的獠人和夷人,能做到登记造册,就已经很难了。但若是突然给他们套上一些朝廷的规矩,恐怕根本执行不下去。
首先,部落的统领就不会同意白白的将自己部落的产出交给朝廷,毕竟,他们的生活也很艰难,而那些獠人和夷人,往往对自己的部落首领是盲从的,就像冯盎需要召集壮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部落里的人基本都是不问原因,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
而这些部落的首领很少有学习中原文化的,你跟他们讲封建君臣那一套,他们根本听不懂,想要他们无条件服从汉人,几乎不可能。
“那此事便从长计议,还有一事,陛下和满朝大臣都有疑惑,却是需要我等亲自验证,正明密奏中所言,亩产八石的稻谷,是否属实?”李公淹明显没有韦叔谐那么耐得住性子,等孙享福说完话,便接话问道。





大唐农圣 第140章 和韦氏的合作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唐农圣最新章节!
由于占城稻的引进和孙享福带来的几种工艺,岭南的经济可能出现一次大飞跃,但也仅仅只是在经济上而已,若要使这一地区像汉民一样的归服王化,还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在韦叔谐和李公淹的身体大好之后,冯盎用较为正式的礼节接见了他们,对于这种排练好的仪式,孙享福没有什么兴趣,虽然知道这可能是会被记入史册的事件。
仪式过后,越国公府大开宴席,岭南十二州的长官级人物尽数到齐,当然,其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冯盎的子侄,算上刚刚下地会跑的,冯盎总共有三十个儿子,孙子辈那就更多了,不过目前还没有成年出仕的。
见到这个场面,韦叔谐和李公淹对冯盎在岭南的势力才有个具体的感受,被邀请出席宴席的还有孙享福,李淳风和玄奘。三人很自然的就凑在了一起。
“这几日病患营的情况还好吧!”
“嗯,第二批用药的患者也大多能够痊愈出了营,不过新患病的人一直有源源不断的被送过来,病患营的人数倒是有增无减。”李淳风点了点头道。
“听说朝廷派了十多个医官来,到病患营去看过了吧!情况怎么样?”孙享福继续问道。
“呵呵,不太好,看了两日,那些医官差不多学会医治这大肚症了,不过他们穿着一身官服,夷民们却都不敢让他们医治,目前还没有亲自动手医治过病患。”
思想落后的夷人就是那么傻,他们从前信巫医,之所以肯让李淳风和玄奘为他们医治,除了有冯盎的强令之外,主要还因为他们是宗教份子,在这些智力还没有完全开启的夷民看来,道士和尚是另一种不同于他们所信仰的巫神的大神的使者,尤其是当他们医治好了第一批大肚症患者之后,夷民并不崇拜他们的医术,而是觉得,他们背后的神比巫神更加强大。
事情往往就是这么扯淡,宗教神灵那一套在这个时期,往往比政治皇权更容易走进人心,特别是处于蛮夷状态的人们,倭国就是成功借助神权巩固皇权的一个国家,而且,好像除了华夏之外,大多数国家从奴隶制走向封建制都经历过类似的过程。
所以,即便是朝廷派了专业的医者,夷民还是会觉得,李淳风和玄奘给他们服用的药物才是最有效的,是有神灵力量加持的,在那些夷民心里,已经把他们提高到了神使的位置。
“这可不是个好情况,道长和大师必须逐渐从病患营脱离出来,能给岭南百姓带来恩典的,只有陛下,只有朝廷,道长和大师可懂?”孙享福面有深意的看向二人道。
“呵呵,贫道这些日子光是帮人看病抓药,都忘记自己是个道士了,听说你在白云湖用金丝楠木建了一套宅院,贫道明日便去叨扰,你可要好生款待贫道哦!”
“贫僧也是时候启程西行了,不知道孙大人的舟船可否借给贫僧。”
两人显然听懂了孙享福的话,先后道。
“好说好说,我那个农庄地方可不小呢!”
三人聊的很热闹,不过今日的主角注定是韦叔谐和李公淹,他们是持节而来,李世民也没有让他们留守岭南的意思,不过,在岭南各州巡视一圈,将具体民风民情反馈给皇帝是必然的,所以,酒过三巡之后,众人和他们商议起了巡视的路线,韦叔谐率先提议到孙享福的试验田里去看看,亩产八石谷的消息放出来以后,这已经变成了国朝大事。
“如此,明日便请两位钦差,冯公,以及诸州刺史往在下的白云湖走一趟了。”
占城稻虽然还是通过海路在源源不断的运入岭南,但真正说到在岭南道全境推广种植,还远的很,毕竟,这个时期的岭南道有后世三四个省的地盘大,而且大多数地方是牛马难行的荒山野岭。
孙享福弄出来的第一批稻种只是在广州附近种植了差不多六十万亩,称的上精耕细种的还不到十万亩,其它各州目前更是还没有粮种过去,正好,趁各州的刺史,长史等高官都在,孙享福能将他们聚在一起好好的讲一讲种植这占城稻的技巧,好让下一步稻种在岭南全境推广更加顺利一些。
“别的不说,白云湖的美食可是一绝,老夫现在隔几天不去蹭上一顿饭,就想念的紧。”
在孙享福的豪华宅院建设好之后,白云湖半岛也开始向幸福村的模式转变,半岛居民在孙享福的指导以及护卫的管控下,吃起了大锅饭。
严格的控制饮食源头,能让岭南的百姓少生疫病,现在,半岛的大部分地方已经铺上了水泥,地方干净了,蚊虫也少了,居住环境倒是不比城里差,冯盎去过两次,便爱上了那个地方,要不是最近太忙,他估计会天天会去哪里跟孙享福钓鱼聊天,讨论一些治理岭南的事情。
“是啊!有孙下牧在的地方,怎么会缺美食,记得去年重阳之时,老夫可是被那叫花鸡诱惑的垂涎三尺,只可惜品级太低,不能得陛下赐宴,实乃憾事。”酒喝多了,话夹子也打开了,李公淹便拿出去年的旧事讲道。
“呵呵,原来去年李大人也在场,倒是叫大人看了在下的笑话,明日定当为大人补上此憾。”
听孙享福和李公淹这么说,韦叔谐只是略有深意的一笑,他来岭南前韦妃可是找过他,当初孙享福和虞秀儿成亲,可是韦妃给牵的线,说起来,还有一些情份在,这种情分不利用起来,可就不像是关陇世家出生的人了。
想要在后宫立足,就必须得有钱,尤其是摊上长孙无忧这么个抠门的皇后,后宫妃子自己的私房储备不足的话,想收买一些人心,弄点什么动静讨李世民欢心都不成,所以,韦妃很眼馋日进斗金的望江楼,不过她很明白,像望江楼这样的产业,她肯定是没有份的,它只可能属于正宫,或者东宫。
有博闻强记这种技能的女人都很聪明,所以,韦妃也是个聪明人,她很看好孙享福的能力,并且一直在关注着他,而且她也非常认同李世民对孙享福的看法,总结一句话来说,就是唯利是图且生财有道之辈。
所以,韦妃得知孙享福来岭南之后,便猜测到他可能会在这里弄什么赚钱的产业,这才召见家族里最有机会来岭南宣抚的韦叔谐跟他搭上关系,无论如何,韦家得在孙享福弄出来的产业中入上一股,至少赚些钱来贴补她在后宫挣宠的用度。
在被冯盎的十几个成年儿子轮番敬了几轮酒之后,韦叔谐和李公淹便都有七八成醉意了,这顿晚宴,算是吃的宾主尽欢,韦叔谐强拉着孙享福送自己回房,孙享福便知道他是有事要和自己单独说了。
“正明此来岭南,当是要做一番事业的。”
孙享福在韦叔谐的房间内坐定,便见他一脸笑意的看向自己道。
通过这个笑脸,孙享福看懂了很多东西,这是想找自己谋求利益的人,而且这样的人,往往有一些让自己无法拒绝的条件,孙享福很好奇韦叔谐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条件。
“这是自然,韦大人有话可以直说,韦妃娘娘的牵线做媒之恩,下官可还是记得的。”孙享福含笑道。
“嗯,知恩图报,乃君子所为也,不妨告诉你,此番下岭南,韦妃娘娘亲自找本官谈过话,她在宫里苦啊!······”
韦叔谐的演技并不好,至少在孙享福这个半专业的演员面前,没有演好怎么哭穷,不过意思算是表达出来了,韦妃缺钱,你得帮忙想个办法,给韦妃娘娘弄个能挣零花钱的产业。
孙享福对赚钱的事情向来不会拒绝,曾经为了赚钱,拉利益团体,还主动找过裴律师独孤谋他们,望江楼就是这么起来的。
所以,他也不介意自己的生意更广阔一些,跟除七宗五姓外,更多的势力展开合作,壮大自己的影响力是必须要的,毕竟,他已经给自己制定了和七宗五姓对抗的目标。
关陇世家是一股不可小瞧的力量,长孙无忌在高宗时期就是因为联合了关陇世家集团,便和七宗五姓系斗了个旗鼓相当,如今,关陇世家的代表之一韦家想跟自己合作,孙享福当然是求之不得的。
思索了片刻,孙享福便道,“大人勿虑,此事好办也!”
“哦,正明有何良策,快快道来。”韦叔谐闻言,浑身的酒气瞬间散去了三成,他要是能给韦家弄出一个像林业司,牧业司这种赚钱的产业,那么他在韦氏的地位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此番下岭南,大人为正使,持节,掌岭南之地百姓的生杀大权,这里面就有可运作的地方······”
孙享福将席君买在杭州湾擒获阚棱旧部头领申屠勇的事情给韦叔谐讲了讲,虽然冯盎看在孙享福的面子上,给了这些人定居岭南的权力,但真正要洗白他们,却还需要李世民的一句话,孙享福让韦叔谐去运作帮申屠勇洗白身份的事情,而他所要谈的生意,便是利用申屠勇这帮人的特长,打造出一个产业。
这便是孙享福谋划了很久,直到申屠勇这些迁居过来的人安定下来之后,才准备开始推进的海鱼产业。
申屠勇所带数百户人家世代都是跑船的,精通捕捞之术,孙享福想让他们成立一个海上捕捞队,将捕捞上来的海鱼制成咸鱼,提供给扬州即将上线的酱料作坊。
可别小看了这个下线产业,因为它跟盐有关,在大唐,盐铁乃是奇缺的管控之物,孙享福如果献出自己的海盐制作之法,还不知道会被李世民刮去几成,甚至,连李世民自己也讨不到好处,因为盐是由朝廷管控的,控制权下放到了那些具体管事的官员手上,获利的,就是那些官员了,官员出自哪里?七宗五姓几大家呀。
为了不让这个暴利产业变相的落入几大家之手,孙享福一直想找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韦叔谐正是这样的人,他本身是关陇世家出身,又是贵妃娘家,还是岭南持节的正使,有他帮忙运作,打好这个插边球不难。
毕竟,在这个时期人们的认知里,大多以为海鱼是天然带咸味的,他们却不知道,海鱼之所以带着咸腥味,是因为它们身上的海水被晒干了,如果,在黄豆酱里加上用海盐腌制的海鱼丁,这个时期的人们根本就不会怀疑它为什么会有咸味。而且,当看到有咸味的黄豆酱的售价居然低于盐价的时候,相信大多数百姓都会选择食用这种咸鱼黄豆酱。
当然,弄私盐这个锅,得韦叔谐这样比较硬的肩膀来背,为此,孙享福没有索要这个项目任何的股份,只要求韦叔谐独家给自己提供产出。




大唐农圣 第141章 岭南的发展大计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唐农圣最新章节!
看到韦叔谐拿到海盐制作方法时激动的表情,孙享福就知道他的节操是多么的容易碎裂了。
“韦大人,这制盐之所,必须得安排在海外的岛上,而且,制作出来的盐,绝对不可以对外售卖,只能用于腌制咸鱼,一旦被陛下或朝廷发现了,这个罪名可就大了。”
孙享福享福既然敢把这桩掉脑袋的买卖交出去,自然是有些防备手段的,海盐制作出来,只能腌制咸鱼,咸鱼腌制出来,只向扬州的酱料作坊售卖,名义上,扬州的豆酱作坊是并不知道制盐这回事的,他们只是出钱购买咸鱼。
“老夫晓得,过几日,老夫便召那申屠勇过来安排此事,正明无需出面······”
又和韦叔谐聊了一些没营养的话,孙享福便从他房中退了出来,此刻已经明月当空,倒是不方便走夜路回白云湖了,便想去自己之前在冯府的住处休息,却被早就等在门外的冯府管家叫到了冯盎的书房。
“不知越公唤在下前来有何事吩咐?”见了礼,孙享福便在冯盎的书案对面跪坐道。
“看看吧!这些都是,不知道正明以为,老夫该如何处之?”
堆成小山一般的信件,孙享福目测最少有几十封,便随意取了其中一封打开来看。
内容很简单,询问亩产八石谷此事真伪,要岭南的土地。
而且,孙享福接二连三的拆开了好几封信之后,内容大多如此。
“看来,这岭南烟瘴之地,要成为宝地了哟。”
见内容大致相当,孙享福就没有继续看下去的意思了,和韦叔谐一样,很多人看到了利益,就忘记了节操,冯盎早年在隋朝做了很多年官,身为岭南大族,与江南,甚至淮南地区的一些大族也有些交往,以前,冯盎可是向他们兜售了岭南出产的蔗糖的,现在,亩产八石谷的消息被朝廷放出来了,那些人就像见了血的蚊子,纷纷扑了过来,各种讨还人情,攀附交情的都有。
“知道老夫当初为何降唐吗?”看到孙享福打趣的样子,冯盎面有正色道。
“在下智短,不知也。”孙享福这类植物研究生,对历史的兴趣向来不大,如实道。
“隋末群雄并起,老夫在岭南偏安一隅,静观诸路起义军争斗,可以说,不管任何人得了天下,老夫得个南越王的爵位都不难,然而,老夫却最终选择了并不算强的李唐,甘愿做一个国公。”
“为何?”
“因为其它各路反隋之人,都只是想争权夺利,成为另一个能够剥削天下百姓的权利掌控者,而李唐不同,他们即便在弱小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行仁政,修律法,他们是真正的想挽救天下苍生,老夫的岭南之地不足以进取天下,唯有顺应这样的仁义之师,才能得以善终。”
“然也!”
孙享福听了冯盎的话,总算知道当时弱小的唐朝为何会越打越强,令各路英雄来投了,天下像冯盎这样的有识之士不少,他们才是真正有才干的人,当一群这样志同道合又有能力的人聚首之后,何人能与之为敌?
“然而,如今老夫得偿所愿,富贵之极,却唯一愿,此生难遂也。”
“何愿?”
“使岭南之民,如汉人一般归于王化,不再过茹毛饮血的日子。”
冯盎的话虽然简短,但仅仅只是简短的一句话,便让他的形象在孙享福的心中瞬间高大了许多,难怪历史上李世民给了冯盎那么高的待遇,因为他这个人,值当。
“越公真乃当世智者也,正明愿助越公一臂之力。”孙享福躬身下拜,正正经经给冯盎行了个礼道。
每个促进民族融合,推进民族和谐的人都是值得人尊敬的,孙享福给这样的人行礼,是心甘情愿的。
其实冯盎只是照实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并不觉得这是件多么高大上的事情,孙享福这么认认真真的给他行礼,倒是让他有些尴尬,道,“这不正有一事不决,准备问计于你么。”
“越公可是犹豫,要不要答应划地给这些人?”孙享福指了指案几上一堆的信件道。
“正是,老夫若是许了他们田地,他们必然会组织汉人佃户来岭南耕种,若是我岭南之地的汉人多起来,则原住民能够在他们身上学习很多汉人的风俗习气以及农耕技术······”
冯盎说了好几点给这些人划地,让他们来岭南之地耕种的好处,孙享福则是越听越是摇头。
“越公可想过这些想要来岭南之地的人的身份?各地大族也,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的利益,来了岭南,也会如在下一样,要求越公将最好的地方划给他们耕种,这样反而会让原住民没有好田耕种,让本就穷困的他们的生存空间变的更小,不是长久之计。”
“嗯,你说的这一层,老夫也有担心,自汉以来,不是没有汉人官员试图将岭南之地治理好,却没有任何人成功,地里环境是一种因素,更主要的原因,却是人治的原因,汉人管理岭南,难免偏颇汉人,夷人部落被欺压,肯定会反抗,夷人部落自治,却又不服汉人王化,使本地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老夫百思,不得解也。”冯盎有些郁闷的摇了摇头道。
1...5758596061...3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