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万法无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巡山校尉

    恒滑上真反应极快,立即道:“那归道友之意是……交易?”

    归无咎笑道:“正是。归某的条件倒也简单。此战了结,约莫数十载、百余载之后,归某将在大世界游历一场。到时候,能够在贵派各大阴阳洞天穿行无阻,足矣。”

    泰玥上真郑重道:“此事不必请示门中道尊,泰玥便可以给道友一个答复。若是贵方提供了阴阳升降大药中,本门所缺主药、辅药的任意一种,这笔交易就算成了。”

    归无咎点了点头,貌似随意的道:“此战之后,无论胜负如何,贵方可将已得、尚缺的药物名录,传递一份过来。”

    恒滑、泰玥二上真,不疑有他,欣然颔首。

    ……




第二百二十五章 青山观我应如是
    四场斗完,这场比试也终于到了正戏。

    荀申与霍远峮等四人的交手,不可谓不精妙。但是无论这比试有多么引人入胜,除却下场比斗的两人之外,在场余人的心意,都是处于轻微的抑制状态,好似拉满弦的强弓,力道蓄足,严阵以待。

    恒滑、泰玥、姚纯、孤邑四位上真,近前商议一阵,分驻四方,空出一大片宽阔的场地来。

    只要荀申未遭败绩,隐宗一方,依旧是由他出战到底。

    圣教祖庭两位嫡传在“三十六子图”中,利大人排名十三,席榛子排名十九。归无咎等人原本以为,是席榛子先下场接战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但却见利大人与席榛子耳语几句之后,毫不犹豫的驾遁光落在阵中。他先是遥望了归无咎一眼,随后冲着荀申从容颔首,以为致意。

    两人相隔不远,对方的仪容态度都无一逸漏的落入目中。

    荀申心中忽然升起一种微妙的感觉。

    在荀申看来,归无咎的层次,应当是利大人从未见识过的高度。修道之人,对于胜过自己的未知存在,心灵中天然会受到束缚。

    尽管,其人能够通过种种修心炼性之法予以消解约束、腾挪变化;但他原本越是自信,这种心灵的拘束就愈加真实不疑。

    在荀申的计划中,两人落阵之后、交战之前,他原是备下了精妙犀利的攻心之计,从圣教祖庭对本次比斗的布置入手,推表及里,打击利大人的斗志。一鼓作气,著成不刊之论,不可逆,不可违,从而为自己的胜利奠定根基。

    但是现在的利大人,仪静体闲,安定从容。虽然内敛,但是却并不封闭;他望向归无咎的眼神之中,充满赞赏,似乎坦承不及,但又无损于那一身坚贞如铁的勃勃斗志。

    这是一种奇妙的境界。

    这甚至让荀申产生一个奇怪的念头:归无咎与利大人,是否在什么时候偷偷见过一面、有过交手,从而让利大人重塑了道念?

    好在荀申也并未因为设计落空而沮丧。既来之,则安之。能够和圣教第一真传在同等状态下作一公平对决,同样是一大乐事。

    荀申率先出手。

    大袖挥洒成圆,一身法力聚拢,蓦然化作日月星辰云雾草木之虚影,散为万象;旋即所有日月草木星辰云雾之象,又收拢为一,合为混冥。

    一眨眼的功夫,一散、一合都被一笔勾销,那法力之象,已在悄无声息之间化成一只擎天大手,重重扑击过来!

    法力化作具象的神通,在修道界中着实不少。除却化为神兵之外,最属常见的,就是化作手掌之形。

    只是,绝大多数显化巨手之形的神通,都是以雄浑阔大为胜,力图宣示一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气魄,以动人心志。

    而荀申所化的巨手神通,却精微致密,仿佛介于虚像和实体之间。尤其掌心之处,有一轮红日,光芒夺目,好似那巨掌之形的法力值源泉,变化之枢纽。

    姚纯上真面上忽有一丝诧异,转首望了荀申一眼。

    圣教祖庭一行人中,除了柏果懵懵懂懂之外,霍远峮、秋礼三人倒也看出了一些门道。

    与寻常以势压人的“掌法”神通不同,荀申的这一掌,却是以变化机巧取胜。迎敌之人,非得将一身法力巧作布置,好似闯阵一般,依照特殊的运使之法迎击,才能事半功倍的接下这一掌。若是鲁莽迎击,遭那巨手余势压迫,纵不受伤,也要气机不畅。

    尽管早已知晓,荀申是与本门利、席二人处于同一层次的顶尖天才,自己多半力有不逮;但霍远峮还是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默默演算其中变化。

    少顷,他忽地意外的发现,以自家的修为,耗费心神不过三四息的功夫,竟也将破解之法大致推算出来。

    莫非,这只是荀申的试探虚招不成?

    但就在他作如是想之时,荀申的掌法意境又变。那巨掌正中心的朗耀红日,突地一变,化作弯弯新月,光华澄净。

    那巨掌之形原本就是精微胜于雄壮的气象,此时经历这一重转折,愈发的澄净空灵,好似道道玄机化作清流水象,凝成虚影。

    霍远峮心中一动,连忙再以神识推算。果然,这一式的破解之法已经发生了变化。心中暗叹,荀申的手段,果然不是那么简单。

    就在他心生感慨之时,荀申那巨掌之象再度生变。

    霍远峮本以为除了“日”、“月”二象之外,这一式尚有无穷无尽的变化。但是定睛一看,才发觉幽深之极的新月之象,又重新化作红日之形。

    重新推演一变,霍远峮确认了破解之法依旧如前,并非是藏了名同实异的手段。

    如此二掌之形,日月交替,反复变幻,如同正反相合,虚实相生。最后,变化的速度愈来愈快,直至变成光濛濛的一片,雌雄傍地,莫能分别。

    那擎天巨手,看似牢笼天地,无可逃脱。但是推进侵凌的速度,却并不迅疾。此时距离与利大人短兵相接,尚有十余息时间。

    霍远峮心有所悟。看来,单纯寻得那掌法的两种气象的解法,并不算难。难的是,辨明你与之正面交锋的那一个瞬间,此掌将会是日形而是月形,应当采用哪一种破法。

    摩永工的修为境界,较霍远峮又略胜一筹。方才二掌变幻速度尚不太快时,他已经辨明,两种掌法的阴阳转换,是暗藏规律的,修为精深之人,可以用道术推演。但是具体而微之处,就非他所能及了。

    但摩永工也由此放心了。连他也能够稍微看出端倪的神通法门,断然在利大人的能力界限之内。起码在这一式上,利师兄解之不难。

    此时,利大人面对这一式擎天巨手,神气平和,目光遥视前方,显然神识之内,正在飞速的演算。

    但是无人注意到,此时荀申的目光之中,多出的一丝锋芒。

    荀申极有信心。

    若仅仅是阴阳虚实之间的猜谜游戏,那么这一式神通虽然看似气象宏阔,但是论根本的精神,不过只是繁难了数倍的“八门金锁”神通而已,又怎么会用作荀申挑战利大人的杀着?

    和修为相当的敌手交战,荀申并未打着层层递进,逐步试探的主意。一出手,就是他道途之上的最巅峰。

    除却隐镜、求心这两道仰赖外物的神通法门之外,这一式,就是荀申迄今为止的最强手段。

    此法之精髓,本也是甘堂宗一门威能甚宏的神通,荀申原本就打算结合阴阳虚实之变而有所升华,将之融汇进符合自己风格的手段。但是直到铨道会与归无咎相斗时,这一式也并未完全成型。

    与归无咎相见之后,又经历了隐宗结盟诸事,荀申心境愈发开阔。这一法门距离圆满,也渐渐水到渠成,只差最后一个契机。

    终于,就在三日之前,荀申隐匿气机,暗随半始宗低辈弟子在山岳之间游历,这才得到了灵感,使得神通大成。

    这一式神通之名,既无关于手掌之形,又不涉及日月之象,而是名为:

    观山。

    三日之前,荀申在半始宗一座山川之下,一条陡涧之中。见得两名半始宗筑基境的低辈弟子,顺流放舟,陶冶性情。

    其中一名看着二三十岁、将将筑基未久的年轻弟子,立在舟头,高声唱道:“我观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观我应如是……”

    受这一句歌词触动,荀申由此心、意、神蓦然相合,寻到了这一道法门成立的契机。

    圣教其余数人,霍远峮,秋礼,摩永工,对于这一神通的见解固然不差,但还是表象。

    这一式神通,掌心之处变幻不定的,不仅仅是作为掌法枢纽的日、月二象;那一日一月反复无穷,不仅主宰自家气机,更使得那巨掌牢笼天地,借助这宏阔的气势为掩饰,将空间之内的一切尽数感知。

    其中法意,乃是取之姚纯上真掌心的自在神目。

    表面上看来,敌手只消推算出巨掌加身之时所属变化是阴是阳,就能破局。但是殊不知,我观青山,青山亦观我。在你推算着这巨手的变化时——

    这神通枢机、化作日月的“心眼”,也在推算着你的“推算”。

    这一层隐秘之极的推算,照见最终结果之后,暗藏着一道推动之力。若你的推算有误,那便无事发生;若是你推算正确,那么这道推动之力,便会无声无息的运作,使得整个巨手神通再转一层。

    你在第四层,他便在第五层;若是你推算到一万层,那最后一变,就是在一万零一层;从而保证叫你做出错误的选择。

    荀申对上柏果所使用的最后一式,“龙蛇”神通中堪称骗着的一手,就是多年以前“观山”未成时,荀申从已有神通中引申的残次品。

    从头到尾,只是短短二十余息时间。当那擎天巨掌终于落下时,利大人,也做出了他的选择。

    利大人面上镇定如恒。他确信无疑,最终巨掌加身时,乃是新月之象。果断使用新月之变的破解之着,反手击出!

    荀申心中暗赞。利大人,果然是推算到了正确的结果。

    但是,这一切都在巨掌“心眼”的观照之中。其中潜藏之力生于无形,推动最后一变,由阴转阳。

    ……



第二百二十六章 丹气内壮济微瑕
    这一式神通落成,敌手一旦做出选择,气机相合,再也变化不得。却不似“八门金锁”一般的古法神通,尚有改弦易辙的余地。

    只要利大人由此受创,哪怕只是一线颓势,荀申也可将这雪球无限滚动下去,直至奠定胜局。

    利大人法力气机纯熟老辣,瞬间就化成一个简明的手印。只是这手印和荀申“观山”神通的巨大手掌相比,却要小得多了。

    二者蓦地贴合,猛烈撞击在一起!

    荀申双目,一直盯紧战局。虽然心眼窥探,利大人已经入彀无疑;但是不到最后,总有变数。

    此刻见双方法力交错,这才精神一振:是自己胜了一招。

    法力相交的一瞬,利大人立知不妙。

    按理说他这一式回击,便如钥匙插入锁扣之中,应声而解。但是他现在却感到,恍如血肉之躯一拳击在铁石之上,虽然阻住了来袭之势,但是自己筋骨血肉、法身元气,俱由此剧烈一震,几乎受创。

    心中立刻省悟,是方才错断了荀申的神通虚实。

    但是利大人却不慌不忙。只见他双目一闭,把身一定,似乎催动了什么奇妙的法门。原本略微有些不稳的身躯神意,瞬间从飞扬浮躁之中镇定下来,重回无懈可击的精妙状态,甚至比临战之前,犹有过之。

    圆全之韵。

    归无咎心中一动。在他尚在灵形境时,遇到金丹修士,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身上抱圆执中、动静皆定的奇妙韵味。

    此时他已经是相当于元婴境的修为,但是那一种精妙超迈的圆满感觉,又重新降临。毋庸多言,今日能够让他产生这种感觉的,必不是金丹境的手段。而是另外一种法门,与之似是而非。

    归无咎脑海之中有一道光芒闪过,蹦出了两个字:

    丹道!

    只是,这丹道的手段,比归无咎预想的要强上许多!

    在刚刚进入本土人道文明时,归无咎就从载籍之中知晓。本土人道文明,并无“仙家四辅,丹符阵器”的说法,而是以阵道、器道、通灵师为三辅旁门。

    至于丹道、符道,乃是乾元、上清二宗秘而不宣的法门。

    其中丹道一门,内炼外炼,善能巩固根本,使得圣教嫡传,根基之厚较其余隐宗门人略胜一筹。

    七十七家隐宗,论嫡传门人的规模,要远远超过圣教一方。但是历数整个隐宗,除却应时而出的荀申、陆乘文之外,能够将功行锻炼到相当于代螺宗“岚”的层次的,也不过两三人而已。

    而圣教祖庭功行臻至与“岚”相当水准者,却有七八人之多。其中功劳,十之五六便是在“丹道”一门奠定根基的妙用之中。

    一二载之前,此法归无咎粗略知晓后就丢在一旁,并未太过看重。

    似这等提升自己功行、超越神通极限的种种妙法,总是有穷尽的。远的如当年余玄宗功法“法象由人”,近者如刚刚摩永工所施展的“五音钟”神通。任你增幅再大,总也以止步“圆满之境”为限。

    对于真正功行到了极处之人,这等法门并未有太大用处。故而在归无咎心中,这丹道之法,便如同当初自己为越衡宗著录的《持心卷》一般:

    对于提升门人弟子的综合水准,固然大有用途;但若要改天换日,影响大争之世中最顶尖的一批天才人物,必是有所不能的。

    但今日一见,归无咎才知晓是自己小看了乾元宗的道术。

    对于利大人、席榛子这般功行无限接近圆满之境的顶尖天才,“丹道”之法门固然不能突破天地法则限制,使其功行更上一层楼;

    但是这份增幅,却并未消失。只是由外而内,由博而约,由扩张转为收敛,化作一种元罡一振、净化己身的奇妙用途。

    若是你受创较轻,并未涉及根本,把自家丹田之中自幼由“丹道”积蓄的力量释放出来,足以使得涤荡微瑕,重复圆满。

    这一道法门,既然能够对圆满之境的修士生效,那么到了天人三境甚至天玄境界,同样会具有妙用不失。这却是一重影响大势力实力对比、不可轻忽的手段。

    同时,今日所见,也解答了归无咎的一个疑问。

    《三十六子图》之中的人物,尽管将来随着时势的发展,排名未必没有变化。但是其现时的排名先后,定也是大有根据的。

    而利大人的排名,是副册榜首。归无咎早就揣测,能够排到这个位次,必定是有什么确凿可信的倚仗。

    现在看来,仅仅凭借“丹道”中元罡涤荡之法,利大人,便有这个资格。
1...197198199200201...2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