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万法无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巡山校尉

    吸收天地之力,四转而为绝阵。

    一转,二转,三转的变化,可以和修士的符箓、宝物甚至天时地利相互配合,吸收外力成就;而第四转吸纳天地之力的精微变化,却只有元婴四重之后才能初步掌握。四转绝阵的威能亦十分惊人,大能以下无人能逾越此关。

    归无咎以“小落雷符”、“小烈焰符”的手段佯攻,除了夹杂了“散魄损真符”这瞒天过海的伏笔,更埋藏了这第二着几乎藏于无形的后手。

    红尘晦暝阵吸收了大量的雷火之力,暗合此阵的第一转“雷火贞元”之变,了无形迹间演化成一座名副其实的高阶困阵。

    火云道人现在极为狼狈,衣衫破烂,筋骨断折,一身法力就算不为“散魄损真符”所制,也已经在先前的斗战中消耗的七七八八。更何况那困阵之坚牢连八尺松萝罩也无可奈何,彻底失去了逃脱的可能性。

    他好似已经认命,闭上双目,缓声道:“道友,做人留一线。只要你放老夫一条生路。老夫身上的任何东西都交给你。并且可以发下神魂重誓,一定不会泄露你的秘密。”

    归无咎微露哂笑,闭目感悟一阵。在这一个时辰之内,“红尘晦暝阵”吸收了足够多了雷火之力完成蜕变,现在已经到了足以操控由心的地步。口中一念口诀,这六面紫屏风陡然缩小到原先的十分之一,只数十丈方圆。

    然后归无咎手心清光泛起,不知从何处取出一枚精致玉牌。

    “此人果然是某一家大派的核心弟子!”依稀扫视到玉牌上的“真传”二字后,火云道人心中暗道。

    归无咎手执玉牌轻轻一摇,口中念颂不断。三四个呼吸后,十二道金色光环纵横相间,围绕在他周围。在旁人看来,倒似将自己关入一个金色牢笼。

    火云道人一愕,不知归无咎这画地为牢的手段是何用意。但是下一刻,他的脸上就满是绝望。先前那威能骇人的无名符箓,归无咎一下子便取三张,洒出金色牢笼之外。

    “他是如何察觉出我引诱他近身,然后自爆金丹的想法的”随着这是火云道人在人世间最后一个念头。

    灵符护罩外,红尘大阵之内的逼仄空间内,雷光离合,电浆泛滥。

    先前无论二人斗的有多激烈,红尘晦暝阵的阵法都将此处动静完全遮掩。在外看来,这一片海面碧波无垠,天朗气清。除非功行达到元婴三重境之上的大修士,方能在数里外察觉出一二微光闪烁的诡异之处。

    然而这一刻。若有人经过此地,却会觉察一片忽明忽暗、青气隐隐的奇特景象,倒似有什么宝物出世,或是有什么妖兽兴风作浪。

    好在这异象不过持续了半刻钟功夫,随即复归于平静。

    归无咎其实并未识破火云道人有何诡计。这一套彻底灭杀敌人的手段,是他早已设计好的最笨重、也是最安全的方式。但是这手段要想建功条件也很苛刻,一来操控牌符护身自有其他限制,二来这要以“红尘晦暝”阵的雷火贞元之变彻底完成为前提。

    尽管刚刚斩杀一位金丹修士,归无咎并未忘乎所以,自己到底还只是灵形境修为。

    整个交战的过程,归无咎看似游刃有余,甚至还有两三种隐秘的后手未曾使用。火云道人分明准备了上乘的逃生手段,却依旧未能全身而退。但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如果说比拟金丹修士“抱丹成圆”和“虚丹成韵”的精微元光是作战的资格,数之不尽的符箓外物是战斗的倚仗。但这一胜的关键之处,还是在于信息的不对等。归无咎明白,如果自己的斗战手法被人窥看了去,那就意味着无法完成越阶战胜金丹修士的壮举。

    别的不说,单单“红尘晦暝阵”的奥妙被捅破,自己便不能留下任何人。

    除非动用那等手段---但真正的底牌绝不可能浪费在一个金丹一重境修士身上。

    这也是归无咎小心翼翼的布下“心返”之阵的意义所在。

    完成了战斗角度的思考,归无咎并未忽略了




第四十二章 养心煮水气自宁
    “地脉赋形珠”之术虽然神异,但一旦探明其确实存在,就大有文章可做。

    高下相形,成败互为宅室,这一道理在此处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此珠最大的优势,在于灵力波动极为微弱,所探地脉形势以二气相感之性自然显化。所以除非事先猜测此珠存在,并以针对性的手法探明。通常的探测手段,难以奏效,隔绝灵识波动的禁阵也是形同虚设。

    然而正由于此珠并非以自身灵力散发消息,所以它的位置并不能被接收之人具体锁定,这却给了归无咎可趁之机。

    另一方面,“二气显化”之术只能大致描摹地形脉络虚实,以检测每一处星岛的地貌是否发生了明显变化,却并不能如同修士释放灵力探查一般探明地质。换言之,地下是土是石,抑或五行杂玉,此珠并不能分辨清楚。

    归无咎寻得这无名荒岛,完全复刻了贞如岛的地貌。使用一枚“易形合虚流光符”,将那枚地脉感灵珠挪遁至此,完成了一出偷天换日的大戏。

    再使用了封镇地貌的手段防备万一,现在这座荒岛坚逾金铁。在“地脉赋形珠”感应之下,此处方圆十余里的地貌,数百年内不会有丝毫改变。

    归无咎本想再布下一座幻阵,将这处荒岛彻底隐匿。但是仔细思考之后却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本来这等没有五行杂玉的荒岛,千百年来并无一人正眼相看,可谓天然的绝对安全。如果以幻阵遮掩,反而是此地无银,万一为人识破,反而成了纰漏。

    至于“易形合虚流光符”,此物并非在玄墀阁中兑换,而是如“破邪正明屠煞大丹”般由南宫真君亲自备下的手段。单看元婴四重真人刻录“步虚挪移术”不过挪遁数尺距离,而此符却可以将一物在数百里外移形换位,足可知此物何等品阶。用去这一张,归无咎也仅余下两张而已。

    然而归无咎并无丝毫惋惜之意。

    因为这一枚符箓,就是归无咎借助“元玉精斛”修炼的开始。

    环顾了这无名荒岛一眼,自忖前前后后各种布置并无丝毫遗漏,归无咎纵起元光,返回贞如岛洞府。

    四重禁制同时开启,这小小贞如岛,瞬间变成一处固若金汤的所在。

    归无咎在榻上坐定。暗暗体悟,自己这返回之程,似乎遁速比平时略略快了半分,不由的自失一笑。在修行到斩分天地之境以前,修道者到底只是修道者,并非真正的仙人。拘于虚,笃于时,困于物,束于心,一切无可逃避。

    表面上看自己心性甚佳,行事缜密,好似和越衡宗正常的真传弟子并无差别。但归无咎自己知道,有便是有,无便是无。在自己真正成就元婴,补全鼎足之资之前,这份修道的压力都是真实存在的,并不能因为你放浪形骸、故作豪迈、摄心枯寂、极力振作等种种调整而稍有减少。

    所谓心性高下,不过是这份压力如山峦一般将你压的喘不过气来,还是如幽灵一般若有若无的跟随在自己周围----仅仅只有这一点差别而已。

    归无咎手指中清光一闪,地上多了几物。

    一件是自真气一重境时便一直跟随归无咎的养气铜炉。

    弹指一点,一点星火窜起。归无咎信手将几枚“静魂香”投入其中。在十余年的修行过程中,这个动作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

    这洞府的形制,除了几处暗道之外本就全是模拟盘炉峰双游洞所作。随着悠悠馨香缭绕室内,归无咎恍惚之间找到了那份相似的感觉。

    另一件是一件一尺见方的暗金小八卦火炉。

    随手将一块八品灵材“苍生木”捏碎成寸许见方的木块生起火来,将一柄蟹青色的梅花钟形壶注满清水,搁置在小火炉上。在等候清水沸腾



第四十三章 文烹武炼见丹果
    这一重手段,六道无妄阵只是个空壳而已。六道阵眼内各藏一枚九兵雷符,才是归无咎的真正布置。以阵道破解,那是痴心妄想;以暴力强攻,则洞府内外方圆数百丈一丝飞灰也不会剩下。旁人想要窥探洞府中秘密,那是决计不能的。

    以“无始之阵”的手段藏下九兵雷符这等大杀器,这是归无咎早已完成的得意构思。只是这项布置,归无咎本拟修行一段时间后,在需要离岛远行的时候作为防备手段临时安排。但方才仔细想来却是不妥。

    自己孤身一人在荒海修行,行事的主动权并不完全在自己手上。尽管被人杀上门来的可能性极小,但归无咎可不愿意承担到时候措手不及的风险。一切安排,都应当在自己正式开始修炼之前完成。

    是时候了。

    清光一抖,一件白玉漏斗凭空显现。此物明光苂苂,那并不刺目的暖意瞬间压倒了洞府中紫玉珊瑚的烁烁光华。

    归无咎大袖一卷,拂去表面浮土。决定自己修行命运的五行杂玉再一次在自己面前显露。

    这一次归无咎心头没有起半分涟漪,盘膝坐定,服下丹药调息片刻之后,默念口诀。元玉精斛缓缓移动,如同倒扣的碗盖,虚置于五行杂玉之上一尺多高的半空中。

    随着归无咎口中口诀念诵,元玉精斛光芒愈盛。光芒普照之下,几乎这洞府内一切物事,包括洞壁人体,均流耀含英,神光离合,宛若纯金铸成。

    归无咎灵形修士的目力,自然不会被这光华阻隔视线。此时他清晰的看到,浅坑内五行杂玉表面一层。犹如风化一般,星星点点的化作微尘,被吸纳入元玉精斛的广口之中。

    归无咎并不迟疑,立刻施展法诀。灵形元光灼然流转,刹那间透体而出。

    他原本已呈赤金之色,但那是被元玉精斛的光芒照耀的缘故,并非本身发光。此时他自身灵形元光一出,和精斛光华内外交应,一时玉润晰骨,浮光彻外,竟神似元婴三重境真人真婴离体的样貌。

    几个呼吸之后,只见归无咎身上其余部位的光芒渐渐暗淡下来,只余下薄薄一层。而卤门、膻中、丹田三处,光芒愈盛。

    又过了半刻钟,归无咎卤门、膻中两处的光华渐渐下移,与丹田处的那团光芒融化为一。这是天元、地元、人元相合,将周身气机之升降浮沉统御于玄关一窍。

    归无咎保持跌坐姿态不变,身形却缓缓上升。直到丹田处“玄关一窍”和元玉精斛壶嘴保持水平。

    如果由金丹修士来驾驭此宝,当是由体内金丹感应元玉精斛,将元玉精斛当做“金丹”的外在延伸。而灵形修士却并不能如此,只能成就三元相合,元光凝归玄丹一窍,勉强承担“金丹”职分。

    一缕雾茫茫的气机,从元玉精斛的壶口慢吞吞的吐出,朝着归无咎玄关一窍的方向流动,涌入。

    在内外气机相互连通的一刹那,这明光莹莹的洞府似乎突然晃了一晃。

    归无咎瞬间觉得脑海一阵空白。

    他的第一个感觉是“涨”。

    第二个感觉是“凶猛”!

    停顿了两个呼吸,归无咎脑海中第一个清晰的念头是:原来越衡宗的同门,平时修炼的感觉是这样这样的速度,这样的效率.......归无咎此时的心情,如同一叶扁舟顺流而下,习惯了小河的涓涓细流之后,突然驶到大江大河的入口处,见到那磅礴汹涌的滔滔水势。别有新天,眼界大开!

    舍掉杂念,回复心无旁骛的状态,用心调息。

    这道元玉精斛传递而来的雾气看似极不起眼。但一旦被摄入归无咎体内,却似瞬间由一只乖巧玲珑的小兔



第四十四章 倥偬流云退志关
    修炼无日月。

    九个月的时间转瞬即过。

    这九个月的时间内,吴淼每隔十天半月便发来一封灵符飞书,邀请归无咎一晤。所立名目也是各不相同,有时说余玄宗的巡岛的元婴真人莅临此地,希望双方结识一番;有时又说偶然得了什么好酒名茶,邀归无咎一同享用。又或者是无意中发现什么珍宝奇物,请归无咎共同品鉴。但每次均被归无咎三言两语打发了。

    但吴淼热情不减,并不因归无咎一概回绝而生疏半分。但此后他也调整行事,并不一味发出邀约。而是将种种稀奇外物,附含信笺礼单,送至归无咎洞府门口。

    洞府之中。

    元玉精斛依旧释放着那洞明内外的光华,只是其下五行杂玉矿脉却成了一个三丈有余的深坑。

    至于炼化过程所产生的五行精玉,早已被归无咎收入纳物戒中。

    在这九个月的时间内,归无咎自感功行大进。原本薄薄的一层元光几乎肉眼可见的明润深入了半分。犹如正在烧制一件上等瓷器,用功愈久,釉色亦分外艳丽。

    自从对每一步进境所需的时间有了清晰的体悟后,对于归无咎而言,炼化杂玉提升功行只不过是水磨工夫而已。归无咎在这一道上倒不必浪费过多心力。

    令人可喜的是,通灵显化真形图的三千妙法,归无咎居然在九个月内,已经掌握到六十六种。

    实则这个数字和求道真传中的历古先贤相比,并不算如何出色。历史上走上求道之途的真传弟子,无不是第一年掌握道法最多,然后逐渐减少。较少的也能掌握六七十种,多的甚至达到一百五六十种。

    但是那等人物,通常在三十年上下结成金丹。对于彼辈而言,如果第一年只掌握六七十种,那意味着灵形境完成千数道法的任务相当紧迫。

    而归无咎结成金丹的时间,至少也要在六十年以上。对他而言,第一年掌握七十道以上的法门却是一个可喜的数字。金丹境之前,成就一千五百种道法的任务不会成为负累。

    比起数量的变化,归无咎更在意的是神通道术的变化和运用。

    上到九大宗,下到一等宗门,名门大派灵形境界的核心弟子通常都被严密保护。偶有历练交手,其手段也是围绕符箓法器等外物构成。

    尽管归无咎身上有充足的符箓法器。但他面对的局势之复杂,迥异于同门。能够充分运用身上的全部手段,或许在间不容发的时刻,提供一份足以扭转局势的助力。

    每天十余个时辰修行的间隙,归无咎还真的设计出一二法门。

    尽管归无咎所掌握的六七十种术法单一来看并无斗战之能,别说面对火云道人这等金丹境的强敌,就是对付真气境修士都作用有限。但是归无咎自身的符箓手段本就以路数众多、手段诡奇见长。仔细梳理之下,终于发现了一些法术和符箓相互配合的斗战手法。

    唯差一敌手试剑而已。

    收获之余,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对于自身的金丹之路,归无咎不过修行三日,便能够洞彻每一步所需要的时间。

    然而那“元玉精斛”的体察就没有这般好运到了。九个月过去,归无咎虽然能感悟到随着自己孕养此宝时日愈久,此物的品质也将随之缓缓上升。但是到底何日才能提升到那个接近质变的节点,归无咎却始终无法具体探明。

    宁真君和凌逸双等四人,并不需要亲身炼化五行杂玉,仅凭演算之法便知将此物推进到炼化五行罡玉的程度,到底需要多久。而归无咎由于自身功行所限,远远不能做到这一步。

    对于归无咎来说,演算出此物演化的大致时间,可要比预知金丹境的修炼速度重要的多了。但归无咎也不因此气沮,料想自己成就金丹之后,对元玉精斛的把握必定能更进一步。
1...2627282930...2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