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小财神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洗澡的兔子
或许,这种不安还来自于她尴尬的身份。
内宫中人现在已经没有几个知道她原本的身份,可她却一刻也不会忘记。
李世民将巢剌王李元吉的庶女,归仁县主送给她,令她抚养。
男人,有的时候也是很可笑的。
既然已经杀了李元吉全家,为何还偏偏要留下一个女儿,那意思好像是在向世人昭示,你们看,我还是个有良心的人,我没有诛灭他的全家。
而杨美人,正是巢剌王李元吉的正妃。
杨美人对李世民时时防备,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放松,也是源于李世民的这个行为。
看似不经意,实则暗藏恶意。
就算是李世民诛灭了李元吉全族,她也不会觉得那是多么不光彩的事情,历来皇权争夺都是如此,嗜血又无耻,没有哪一家能够免俗。
可是把李元吉的庶女交给她继续抚养,这一看似宽宏大量的举动,实则是在提醒杨美人,你,切莫忘了自己的身份。
生活在这样环境之中的女人,尤其是像杨美人这般善于审时度势,野心勃勃的,当然不会坐以待毙。
孩子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即便她着急,也要看时机、缘分。
但这不代表她不会从其他的地方发力。
“你来了。”李世民站起身,眼神很平静,没有多少波澜。
他的这种表现,杨美人已经相当习惯了。
可以说,李世民将她纳入后宫,喜爱还是其次,感激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谁让她一直给他提供内线情报呢。
可以说,杨美人是李世民夺位大战之中的关键一环,对于这样的女人,李世民是一定要表明自己的态度的。
可也就是这样的身份,让杨美人在后宫中地位非常尴尬,她时常有一种感觉,李世民甚至是敬畏她的。
每每看到自己,李世民想到的不是一副娇美的身体,而是一副枷锁,时刻提醒他,曾经犯下的罪过。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俩的关系若是能自然顺畅才怪。
第九十一章 历史性的引狼入室
“陛下。”杨美人自觉的坐到李世民的身边,上身依偎着,李世民很受用,笑着道:“朕也好长时间没见你了,朝政太繁忙,慢待你了。”
杨美人张开她那张盈盈小口,细声道:“陛下心系天下,不必在意臣妾。”
“只是,臣妾见陛下实在太过操劳,想为陛下分忧,却困于女儿身,无法效力。”
李世民揽过她的肩膀,面容舒缓的说道:“这不是你能操心的事,你不必自责。”
“陛下虽然体谅臣妾,可臣妾也不能放任自己。”杨美人忽然欢喜起来:“臣妾是想,或许,陛下应该趁着现在的好时机,多多充实后宫,多一些姐妹陪着陛下,说不定陛下的精神就会更好。”
她斟酌再三,说出这一番话,是的,给李世民介绍女眷,这才是她此行的最终目的。
要说,这就是后宫女人的悲哀。
不仅不能管束丈夫拈花惹草,还得不停的为他物色新的人选,还把这种能力当成竞争的筹码,以期能够沾到新欢的光。
后宫女人凑在一起的时候,时常对房玄龄之妻卢氏,羡慕不已。
你看看她,如此善妒,如此凶悍,却还深得丈夫的疼爱与理解,这样一通操作下来,不但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反而,彻底规制了房玄龄的行为。
如果她们能有这样的机会,谁会不愿意?
“哦,爱妃有什么想法?”李世民大概明白了她的意思。
“是这样,陛下,臣妾有一堂妹,年十四,生的是风流妩媚,又有才学,我想,让她进宫来侍候陛下。”
“堂妹?”
世民笑笑:“哪一家的女儿?”
李世民心说,幸亏是堂妹啊,这要又是表妹,他后宫里姓杨的女人就能穿成串了。
只说是现在,后宫之中就有隋炀帝之女大杨妃,杨贵妃、前巢剌王妃杨美人等三个杨姓女人。
而且,这些个姓杨的女人还都是出自一支,全是前朝皇室的后代,只不过支脉不同而已。
这要是再来一个,真不知这皇宫是姓李还是姓杨了。
杨美人一看这情势,就知道有门。
“要说我这堂妹的出身也是顶顶好的,她的父亲,是故应国公武世彟,母亲是前朝宗室女。”
李世民点点头,出身不错,够格进宫。
“武氏是武世彟的第二女,年幼聪慧,风姿绰约,陛下若是有意,不妨招她入宫伴驾。”
“好吧,朕就依你,还是你想的周到。”
所谓周到,不仅指杨美人知道及时给自己物色女眷,还因为,她确实是个会办事的人。
关于应国公,李世民对他最近的记忆,就是他的死讯。
若是他没记错的话,武世彟是贞观九年,也就是前两年去世的,他家的情况,李世民多少有些了解。
武世彟和杨氏女结婚,还是他老爹李渊做的媒,这武氏女是武世彟后妻的女儿。
据他所知,武世彟和前妻还有好几个儿子,他一死,杨氏带着几个女儿,想必日子很不好过。
可杨氏膝下无子,一连生了三个女儿,若是想翻身,只得另求其他的途径。
选一女入宫,就是最佳选择。不只可以给她们母女找个靠山,若是女儿受宠爱,她们也就解脱了。
世民思忖片刻,便做出了决定,反正后宫大得很,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传旨下去,招故应国公武世彟第二女入宫伴驾。”
奸计得逞,杨美人满意的离开,遣女眷入宫,这样的主意,当然不是出自她一个人,而是来自她的姑母,也就是武氏之母的苦苦哀求。
自从应国公去世,他前妻的几个儿子就把杨氏连带几个女儿赶出了家门。
杨氏一族在当地也算是大家族,娘几个的日子也还算过得去,可仅凭她们的力量,当然无法返回武宅。
正是杨氏母女这样的境遇激发了李世民的同情心,她们的遭遇和长孙兄妹当年并无二致。
同样是被同父异母的大兄欺侮,被赶回了舅舅家,自从长孙和他成婚,从来也没有提过当年的事情,也从来不说大兄的一句坏话,甚至当他们胡作非为的时候,她还尽力袒护他们。
武氏女的遭遇让李世民动了恻隐之心,他这才同意将此女接进宫。
当然,要想获得他的同情,漂亮有才华,也是很重要的。
“陛下,今天是端午节,曲江池畔有龙舟赛,陛下不去看看吗?”
徐公公在李世民身边伺候了十几年,实在是太了解他了,他的一言、一行,每一个表情,其间的含义,徐都能做到准确判断。
陛下这是想出宫走走了,看他脸上荡漾的神情就知道了,幸而今天也是个大节日,正是出宫游玩的好日子。
这就到端午节了?
李世民抬眼看到徐公公腰间系的菖蒲香囊,这才反应过来。
时间过得真快,春夏秋冬就这样周而复始的轮转,他果然还是上年纪了,居然对季节变化的感觉都迟钝起来。
“好啊,叫上雉奴,摆驾曲江池。”
现在只要想到玩的事情,李世民就要叫上李治,毕竟,承乾和泰儿都长大了,渐渐有了自己的心思。
只有雉奴,还是个小娃娃,又是自己最喜爱的。
有他陪伴,做什么事情都有劲头。
李治一听能出去放风,哪还需要动脑子想,当然是第一时间就答应了。
管他是去曲江池还是少陵塬,就是去东市转一圈,也是好的。
…………
“来了,沈老板,我把人都带来了,您看看!”
沈宅小院里回荡着胖胖魏老板洪亮的声音,沈安一看,就喜上眉梢,不错,不错,这个合作人还真是找对了。
自从前几日得了阿钱的消息,魏老板就眼巴巴的等着沈安的消息,他早就已经把人头攒齐了,就差开课了。
原本,他也不想再招学徒,毕竟培养他们也是有花费的,魏老板财迷的要命,怎么会愿意出这笔钱。
无奈,生意实在是太火爆。
不仅冰糖供不应求,就连店里的伙计都不够用了。
在西市的几家调料店之中,他这里的生意是最好的,多亏了沈安的特别指导,百味堂做出的冰糖质量最好,口味最佳,回头客哗哗的。
第九十二章 假装上课
当然,老魏钱也一点没少赚,毕竟,谁也不会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魏老板人虽精明,却也不是无情无义的人。
他心知,他能大赚特赚,都是托了沈安的福,所以沈安一联系他,他就迅速遣了人过来。
学徒一共八个,都是经过魏老板精心挑选的。
年纪适当,头脑机灵的。
沈安看着这些年轻朝气的脸,心里得意的要命。
要想从萧老爷子这里扳回一局,全靠他们了。
现在正是巳时初刻,换算成现代时间,大概是上午十点左右,正是开课的好时候。
当然,为了保密,他早就把大门都关闭了,门前还配了两个差役看护着,一旦有风吹草动,他们就会立刻过来报信。
沈安坐在灶台前,好像是个土财主一样,既然萧瑀已经进宫,按照他的个性,绝对会撺掇着李世民立刻来检查的。
由于冰糖销量巨大,这一个月来,魏老板收入非常可观,所以,他给钱非常痛快。
八个学徒加起来,一共付了十贯钱。
有了萧瑀的警告,某人也收敛了许多,说给十贯也就只要十贯,没有多要一个铜板。
魏老板没有离开,一直看着他们训练。
反正店铺也有他家娘子看着,机会难得,正好多学几招。
事情的发展,完全合乎沈安的预料,只要有来正经求学的人,他的小生意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开展下去。
为了将这批学徒培养好,沈安做了充足的准备。
加大了轻高糖的分量,就连白矾溶液都调了满满一坛。
按照沈安的计划,这次教学,至少也要进行五次,因为人多,素质参差不齐,所以,绝对不会一两次就成功。
只收十贯钱,绝对是公平合理,物美价廉了。
这也是因为他之前就已经赚够了,现在为了继续合作,稍微便宜一点完全没有问题。
这些学徒年龄都在十五六岁,都是正当年,理解吸收能力都是最强的时候,况且,为了在百味堂站住脚,他们的学习热情都极高,这让沈安省了不少心。
因的御井的缘故,沈安虽然官小,但宅院却很大,足够他们在场院里开展教学。
阿钱他们在场院里摆好了方垫,小长案,亦准备了笔墨,并白纸几张,方便他们记录。
沈安自认为这样的准备绝对称得上是贵宾服务了,至少,当那些小学徒们看到这些置办的时候,个个眼睛都瞪得铜铃大。
“你们别心急,慢慢学,我们有五节课。”沈安将白矾溶液倒进蒸锅,魏老板当即就不愿意了。
“沈老板,为何他们有五节课,你当初教我的时候,就给两节课?”
“我万一要是学不会,怎么办。”魏老板十分不服气,只觉得自己吃了大亏。
沈安笑道:“以魏老板的机智聪明,哪还需要五节课?”
“再者,这不是人多嘛,为了让他们都学会,必须多上几节课。”
魏老板接受了他的解释,继而,干脆和学徒们坐到了一起,认真听讲。或许,再听一遍,他能悟出更多的技巧。
“沈老板,劳烦把手抬高些,这边看不清了!”一个身着短打的少年喊道。
沈安欣然抬手,不再遮挡他们的视线。
“诶,冰糖的糖字怎么写?”
“这你都不会,太简单了。”一头戴幞头的少年开始教授学徒们写字。
沈安忽然意识到了板书的重要性。
是啊,忙活了半天,他居然把最重要的事情给忘记了。
唐人的识字率极低,像这些小学徒,基本上,会写自己的名字,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不能把他们和胖魏这种有点知识的老板比。
难道,还要他在院子里支一块板子,给他们写好了板书吗?
可就算是写了,他们也不认识,总不能还让他肩负起教授学徒识文断字的任务吧。
沈安又不傻,这种赚不了多少钱的苦差事,他才不干呢。
“你们都过来,现在就是保温环节,这是最关键的。”
在沈安的带领下,学徒们纷纷起身,跟着他来到了西厢房里。
沈宅之中,最大的一张火炕就在西厢,是以,沈安就把这里打造成为教学的地方。
他把泥土炕砌的更长,更大些,火点弄得也更多,这样当学员变多的时候,可以批量做展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