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吃货军嫂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乐蜀
秀琳鸡啄米一样的点头。
接着,丁小甜把自己手里提着的鱼篓上面的盖子揭开,丁建国用手电筒照着,把自己手里抓着的那只田鸡放了进去,丁小甜赶紧盖上鱼篓盖子。
刚被放进去的田鸡在里面蹦了几下,反复碰在鱼篓上也出不来,就也老实地蹲在里面了。
接下来,丁家姐弟几人沿着这几十亩水田的田垄走着,不时在田垄边,稻田边缘,丁建国用手电筒照了不少田鸡。
在这个年代,田鸡绝对比捉它们的人多,所以,大约两个小时之后,丁小甜提着的鱼篓差不多满了,沉甸甸的。
“老四,抓了多少了?”她问丁建国,“你数过没有?”
丁建国说:“大大小小怕是超过一百只了吧,怎么,鱼篓很重了吗?要不我来提吧?”
丁小甜:“是有点儿重了,估计再抓十几只就满了。”
“这样的话,我们就回去吧,你看,秀琳都在打瞌睡了。”丁建国用手电筒照了照丁小兰背篼里的秀琳。
丁小甜听了,转身去看女儿,见她果然头歪在一边,靠在背篼边缘,眼睛要闭不闭的。
“小兰,我来抱她,她那样睡,容易着凉,你来拿着这个鱼篓。”
“好。”
丁小兰接过了丁小甜递过去的鱼篓,然后立马高兴地说:“好重,今天晚上抓得不少,明天晚上真得要炒两大盘子了!”
丁小甜把女儿从背篼里抱出来,让女儿的头靠在自己肩膀,双手抱着她。
她对三妹和四弟说:“走,回去。”
丁建国问她要不要走前面,自己好给她照着路。
考虑到抱着女儿,不能摔跤,丁小甜就走到最前面去了,拿着手电筒的丁建国走中间,背着背篼,手提鱼篓的丁小兰走最后面。
回去大家走得比较快,因为鱼篓里的田鸡已经不少了,甚至不用再捉都够明天炒两大盘子了。
不过,丁建国还是偶尔听到路边的田鸡叫,手里的电筒就会扫过去,如果照到了田鸡,他也会下田去把田鸡抓起来,放进丁小兰提着的鱼篓里。
眼看还有两三里路就到村子了,从左边的田埂照过来一束手电光,扫到了丁家姐弟的身上。
丁家姐弟看过去,看到那边田埂上走过来三个人,看身形都是男的。
两边的人越走越近,终于在主要的那条稍宽的田埂上碰上。
“咦?你是丁小甜?”那边最前面那个打手电筒的年轻男人忽然大声问。
抱着秀琳的丁小甜有些错愕,这里还有人认识自己?
走在她后面的丁建国把手电筒的光朝着那个喊出自己二姐名字的年轻男人扫过去。
电筒光扫到他脸,这让丁小甜看清楚了他的脸,一看之下,她脑子里浮现出一个人的名字。
这个人是她初中的同桌,名字叫做齐运凯,是第八生产队,以前叫做清水村的人。
第八生产队挨着第七生产队,两边属于集体的水田也挨着的。
齐运凯只读到初中,然后就回家务农了。
看看他们一行人也提着鱼篓,丁小甜明白了这位初中同桌一行人也是来捉田鸡的。
认出了齐运凯之后,丁小甜跟他打招呼:“齐运凯?”
齐运凯乐呵呵地说:“是我啊,丁小甜,我听说你嫁去了第九生产队,今天在这里遇到你可真是稀奇!一开始,我的手电筒光扫到你的脸,我还不敢认你呢。不过,再扫一下,我就确定了,你就是丁小甜,因为你跟以前的样子差不多!”
丁小甜读书的时候,可是班上公认的长得漂亮的女同学,也难怪,齐运凯多看她两眼,就认出她来了。
“还有啊,你当时是我们班少数几个考上高中去读书的人,而且,你还是我们第八生产队和你们第七生产队唯一的女高中生,这也让我把你记得特别清楚!”齐运凯继续大声笑着说。
丁小甜被他这么一夸,却没有高兴,而是觉得有点儿尴尬。
毕竟她可是结婚生了孩子的女人,这一点齐运凯也应该知道。
齐运凯的年纪跟丁小甜差不多大,
七零吃货军嫂 分卷阅读65
今年也是二十四岁了,这个年纪的农村男青年,只要在家务农的多半都是结婚了的。
你说,一个结了婚的初中男同学,偶遇一个初中同桌的女同学,大赞人家,还说自己记得人家,听到旁边人的耳朵里面会不会觉得有点不妥当?
这还是这位女同桌没结婚,而丁小甜是结婚生了娃娃的人,齐运凯这么赞她,大家听了会怎么想?
不管人家咋想,丁小甜是觉得有点儿尴尬的。
再说了,天晚了,秀琳都撑不住趴在她肩膀上睡了,她也不想跟这个初中的男同桌站在这里聊天,畅叙什么初中时代的趣事了。
“哦,我要带我女儿回去睡觉了,咱们改天再聊。”丁小甜淡淡地说。
可兴奋的齐运凯却没有结束谈话的意思,他把自己身后的两人拉了出来,向丁小甜介绍说:“小甜老同学,这是我们第八生产队知青点的潘晋原和你们第七生产队知青点的李志文,他们可是上海来的知识青年哦,跟我是好朋友。我这人就喜欢跟有文化的人打交道,他们也是高中生。”
听说眼前的两个男青年是上海来的知青,这让丁小甜忍不住多看了他们两眼。
这两个人一个人个子比较高,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另外一个长得身材适中,然而却是有一副俊朗的面孔,眉眼比较深邃,脸的线条比较利落。
个子较高,文质彬彬的名叫李志文。
身材适中,长得比较俊朗的叫潘晋原。
看他们的年龄,要比齐运凯小一些,大约二十一二岁的样子。
这两个上海知青怎么会跟齐运凯在一起,丁小甜不想知道,还有,虽然同是高中生,她对于上海来的知青李志文和潘晋原也没什么兴趣。
在齐运凯向她介绍李志文和潘晋原之后,丁小甜只是礼貌地向他们点点头:“你们好。”
李志文和潘晋原也是礼貌地朝着丁小甜点头,说:“你好。”
打过招呼之后,丁小甜就想迈开步子走过去,没想到齐运凯又说开了:“小甜老同学,你这次回娘家打算呆几天走呢?”
丁小甜不明白他问这个话是什么意思,正考虑怎么回答他时,她三妹丁小兰从后面走上来,对齐运凯说:“我姐这次回娘家不是呆几天,而是要呆几个月才走,她现在在光荣小学当代课老师,学校领导说,要让她一直代课,直到下学期结束呢。”
“哦,当代课老师了?真是了不起!”齐运凯一听就朝着丁小甜竖起了大指姆。
丁小甜摇摇头,谦虚道:“没什么了不起的,做什么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在那里都是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哟!哟!哟!不愧是有文化的人,觉悟真高!”齐运凯继续夸奖丁小甜。
丁小甜这个时候真得是有点儿讨厌齐运凯这个人无比的话多了。
她觉得他比初中时还要喜欢说话,那个时候齐运凯在课堂上就爱找前后左右的同学说话,没少被老师批评。
微不可见的皱了皱眉,正想说话。
她三妹丁小兰又比她抢先一步,胸脯一挺说:“我姐就是有文化有觉悟的女青年,我特别崇拜我姐。我跟齐大哥一样,也是喜欢跟有文化的人打交道。”
这样说着的时候,她的眼睛瞟了瞟,瞟向了站在齐运凯身边的李志文和潘晋原。
紧接着,她居然主动地向他们自我介绍说:“我叫丁小兰,是丁小甜的三妹,你们好!”
说完,她向潘晋原伸出手去,潘晋原迟疑了一下,也伸出了手,跟她握手,道:“你好,我叫潘晋原。”
丁小兰使劲朝着他笑了一下,似乎挺兴奋。
潘晋原松了手,丁小兰又朝着李志文伸手,跟他握手。
李志文礼貌地说:“你好,我叫李志文。”
丁小兰跟他们握过手后就打开了话匣子。
她说她也去过本生产队的知青点玩,以前怎么没见过李志文。
李志文说自己跟潘晋原是从青峰林场知青点调过来的,因为那边又来了一批武汉知青,人多,上面就把他们调到了第七和第八生产队,他们才来不到一个月。潘晋原所在的知青点的房子跟齐运凯家的房子挨着,所以他们很快就玩熟了,交上了朋友。今天他们要出来抓田鸡,潘晋原过来把自己叫上了,说了,抓了田鸡回去,晚上就整一锅来吃,正好,他上海的家里寄了点儿钱和米酒来,所以叫上自己这个老乡一起。
“怪不得我说没见过你们呢。原来,你们是才调来不久的。对了,你们捉的田鸡多吗?”丁小兰随后问。
齐运凯接话:“不少,我捉一个数一个,一百多个呢。”
丁小兰:“可能跟我们捉得一样多。只不过,你们三个人能吃完这么多田鸡吗?你不会告诉我,你们要把这些田鸡拿去给知青点的知青们一起吃吧!”
齐运凯赶忙摇头:“怎么可能!我们生产队的知青点有七个人呢,都叫上,一个人吃几筷子都没了,我们辛辛苦苦出来熬夜抓田鸡,不是想拿去办招待的。”
“所有,就是你们三个人吃?”
“对。”
“那,可不可以请我去吃呢?”
“啊?”
齐运凯没想到丁小甜的妹妹这么大方,晚上竟然敢去跟三个年轻男人一起吃田鸡,除了自己这个人算是半熟之外,另外两个她都是今天晚上才认识的。
不过,随后他想到了,丁小兰说她最喜欢有文化的人,大概她觉得从上海来的知青李志文和潘晋原是特别有文化的人,所以想往跟前凑,想要认识他们吧。
源于对自己曾经的同桌丁小甜的好感,齐运凯没好意思拒绝她妹妹丁小兰的提议。
他啊了一声之后,立马豪爽地说:“没问题啊,老同学的妹妹要来我家吃田鸡,我肯定办招待。只不过,这个时候过去煮好再吃,吃完恐怕有点儿晚了,到时候你敢一个人回家吗?”
齐运凯的家所在的第八生产队离丁小兰住的丁家老屋,有七八里远,走快点儿大约半个多小时能到家。
这个年代的晚上,无论是农村和城市都是比较安全的,大人小孩走夜路,唯一害怕的是各种传说中的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虽然政府宣传无神论,不相信鬼神,但是在乡村,在民间,还是有不少人固执地相信,的确是有不可说的东西存在的。
所以,走夜路唯一考验人的是心理,而不是担心人身安全问题。
这也是丁小兰敢提出去齐运凯家吃田鸡的原因。
至于男女问题,大家都承认男女之间存在纯洁的革命友谊的,在一起吃个田鸡,还是好几个人一起,别人知道了,也不会说什么。更何况,这种事,齐运凯等人也绝对不会让别人知道。
“我当然敢一个人回家,别说去你们第八生产队了,就是去
七零吃货军嫂 分卷阅读66
光荣公社,二十多里,我一个人晚上也走过。”丁小兰很自豪地说。
丁小甜倒是第一次听到三妹一个人走夜路去过光荣公社,她真想问三妹,为了什么要一个人在大晚上走去光荣公社。
可是,现在她有更重要的话要说,那就是她反对丁小兰跟着齐运凯等人去齐家吃田鸡。
她也不是什么老封建,觉得男女同在一间屋子就有问题。
而是,她看出来了,三妹好像对那个潘晋原有意思,跟齐运凯等人说话的时候,眼睛一直在瞄他。
丁小兰这个年龄,正是少女怀春,情窦初开,很容易对年轻英俊的男人产生好感的年纪。
潘晋原,套用一句大俗话说,人长得很帅,而且是很有男人味的那种帅,五官深邃,很俊朗。
再加上,他又是从大上海来的知青,还是高中生,身上自带小资文艺男青年的气质,对于丁小兰这种农村的妹子来说,很有吸引力。
丁小甜判定,自己的妹妹可能也没想过要跟潘晋原发展出什么亲密的恋人关系来。
纯粹就是见到一个大城市来的小资文艺帅哥,被人家的颜迷住了,不由自主地靠上去,想跟偶像一起吃个饭什么的。
但是吃完饭之后,认识了,有些妹子就会产生更多的想法。
比如说发现小资文艺帅哥没有女朋友,就会想,要不自己试试当人家的女朋友。
后面的事情就会发展出各种可能了。
然而作为过来人的丁小甜,是绝对不看好自己的妹妹跟潘晋原发展出什么恋人关系的。
一个是西南农村的淳朴妹子,一个是大上海的英俊文艺青年,怎么想,两人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就算是两个人因为爱情走到了一起,可是四年之后,恢复高考,来自大上海的小资文艺青年难道还会继续留在农村?
她可是亲眼见过,亲耳听过,不少在农村下乡插队建立感情的人分手,不少结婚的人离婚。
再加上,她知道妹妹丁小兰有另一个好姻缘等着,完全不用在潘晋原这样一个人身上浪她的青春和感情。
这样说有点儿主观,好像一开始就否定妹妹不会跟她喜欢的潘晋原会发展出爱情来一样。
可事情发展下去,最后的结果就是那么残酷,不得不让人害怕。
“小兰,别胡搅蛮缠了,这都多晚了,你想吃田鸡,姐回去就给你做,何必来回十几二十里去吃人家的。走吧,咱们回家!”丁小甜一手抱着女儿,上前去用另一只手拉住她的手腕就拖。
没想到,丁小兰却甩脱了她的手,不太高兴地说:“二姐,人家齐大哥都说请我去吃了,你拦我干嘛?再说了,我喜欢都是年轻人在一起吃饭说话,可比跟家里人在一起有意思多了。”
丁小甜见她这样固执,就发火了,转身她对身后的丁建国说:“建国,拉你三姐回去!要是你不把她弄回家,以后别再想吃我做的好吃的了!”
丁建国看见二姐发火,有点儿小怕,紧接着就点头说:“好。”
他走过去劈手从丁小兰手里夺过来装着田鸡的鱼篓,递给丁小甜提着,另一只手去握住了丁小兰的手腕,钳子一样,钳得紧紧的。
“三姐,你就听二姐的话,回去嘛,不要惹二姐生气。”在拖丁小兰之前,丁建国恳求道。
“我我不要她管!”丁小兰气呼呼地说,“我都十七了,又不是小娃娃,我自己知道我在做什么,松开手!再不松,我不客气了!”
第33章
齐运凯会来事儿,见到丁小甜发火了,也知道她不愿意她三妹跟他们去吃田鸡。
所以,他立马转变风向说:“那个,小甜老同学,我们先走了,我忘了,我家里没盐了,今天这个田鸡是做不成了。”
说完他就去拉一拉李志文和潘晋原,催他们快走。
两人很快会过意来,都跟在齐运凯身后快速离开。
丁小甜见状,心里松了一口气,心想,那个齐运凯还算有眼色,比较灵活,会说话。
他这样一说,三妹也不好再跟着去了。
果然,齐运凯这样说了,又催着同伴离开,丁小兰想要再跟去也不行了。
人家可是说明白了,今天晚上不做田鸡吃了,她还跟着去干嘛?
就算她知道这是齐运凯看见自己二姐不高兴才改口的,她也没办法。
望着他们三人远去的背影,丁小兰跺了跺脚,生气地“哼”了一声。
丁建国看见齐运凯三人走挺远了,才松了握住丁小甜的手。
他手才松,丁小兰就扔下丁小甜和丁建国,气冲冲地往前走,话都没有一句。
丁建国在她身后喊:“三姐,等等我们!”
可是丁小兰就像没听到他的话一样,只顾自己往前走。
丁小甜在后面摇摇头,她对丁建国说:“别喊了,让她自己走,等她回去睡一觉,明天早上起来,就晓得她今天晚上太冲动,做事情没过脑子。”
丁建国问:“二姐的意思,是三姐明天就不会生我们的气了?”
丁小甜说:“我宁肯她生我们的气,过几年她还要感谢我呢。”
丁建国一听糊涂了,喃喃道:“过几年感谢我们”
丁小甜猛然想到自己说漏嘴了,就赶忙一推丁建国:“老四,我们快回去,有点儿晚了,秀琳在外面睡久了,我怕她感冒。”
“哦,好。”丁建国答应了,提着装满了田鸡的鱼篓,打着手电筒,让丁小甜抱着孩子走前面,他在后面给她照着脚下的路。
回到老屋,丁小甜把秀琳放到床上去睡,然后提着装田鸡的鱼篓去了灶房。她拿了个木桶来,里面倒满水,把鱼篓放进去,让里面的田鸡浸泡在水里,这样的话,它们活的时间久一些,明天晚上做炒田鸡那道菜的时候,田鸡肉会更好吃。
忙完这些,她回屋洗脸洗脚刷牙,上床睡觉的时候,看看时间,已经十点半了。
今天她有点儿累,也就没有进随身空间去看她的庄稼和蔬菜。
第二天早起,她依然是去喂鸡浇菜做早饭,多了一样,去把浸泡鱼篓的水给倒了,重新打了新的井水起来泡着。
到点儿去把秀琳叫起来,给她洗脸穿衣服喂饭。
吃完饭刷完碗和锅,锁了门,去大队把自行车借来,载着秀琳去新屋那边,把孩子交给母亲带着,自己骑车去学校代课。
半天下来也没什么事,中午在学校食堂吃完饭,古老师跟她说,叫她别忘了明天下午两人的约。
丁小甜说忘不了,明天下午两点,副食品商店后面的巷子见。
忙碌了一星期下来,无论是代课工作,还是换鸡蛋的“事业”,都挺顺风顺水,这让丁小甜骑车回去的路上,不由自主哼起了歌,
七零吃货军嫂 分卷阅读67
还是那首《在希望的田野上》。
今天她从学校食堂吃完饭,也没去逛街,就直接骑车回家了,所以,就比往常更早到。
她先去队部还了自行车,再走回新屋那边,她大哥和大嫂那个时候还没去上工,丁小甜碰见他们,就对他们说:“大哥,大嫂,昨晚我跟三妹和四弟去照了不少田鸡,今天晚上到老屋那边吃饭,我炒田鸡给你们吃。”
丁建军一听先是笑着说好,但很快他又说:“我们带米过来吧,不然这一大家子,又要吃不少米。”
丁小甜却说不用带米,她那里还有米,她还说她这马上就有钱了,这点儿招待还是办得起的。
“二妹,你太客气了,你从何家回来,我们已经吃了你带回来的鸡和鸭子,秀琳在我们这里吃中午饭还了你钱的,你真得不用再办招待的。”
“大哥,你就不要再推辞了,这是我的心意。”
丁建军还想说什么,生产队的上工的锣声响了,李珍月又拉他快走,他来不及说非要带米过去吃饭的话了。
两口子扛着锄头走出丁家老屋的院子,丁建军就抱怨李珍月:“拉什么拉?我都没跟二妹说完话。”
李珍月撇撇嘴说:“还说什么?二妹有心请吃个饭,你又何必拒绝。再说了,我们一家人过去吃饭,顶多她就多煮两斤米而已。两斤米才几毛钱,妹夫给她可是寄了三十元钱来,她又在当代课老师,一个月三十一块钱,这加起来一个月都超过六十元了,难道她还花不起几毛钱的米钱。”
“话不是这样说的,二妹再有钱,我们也不能随便占她的便宜吧。”
“什么叫做占她的便宜,你不想一想,她回娘家来,是谁帮着她在娘家住下来,她还靠着娘家的关系,得到了夏队长的推荐去公社的小学当了代课老师,拿一个月三十一块钱的高工资。还有,今天何家人来,想要逼着她回去,难道不是我们帮她,让何家人灰溜溜地走了。没有丁家人支持她,她根本不可能在前进村立足,还能挣这么多钱。你知道二妹现在帮着生产队的人用鸡蛋换肥皂胶鞋吧,这里头,难道她不赚钱,我反正是不信她愿意白帮忙的。”
“你这个话可不要胡说。我二妹不缺钱,不会干那种投机倒把的事情的。”
“既然不缺钱,那你这当大哥的也就用不着在那儿打肿脸充胖子,人家请吃个晚饭,你就要自己带米去了。说实话,咱家一年下来除了吃喝,交了猪,也存不下你二妹一个月到手的钱呢。我前年就想买花布做两件衬衣,可到今年夏天都过了一半了,衣服都还没做呢。”
提到这茬,丁建军觉得有点儿对不起老婆。
两年前,他可是答应了她要给她做两件花布衬衣的,不料,那年他去修水库抬石头砸伤了脚,一休息就是半年,除了药,还有养伤耽搁了挣工分,家里的一点点儿积蓄很快就耗光了,她老婆的花衬衣就没有买成。
默默走了一会儿,丁建军对李珍月说:“要不,明天你跟我一起进城去,我替二妹取了钱,顺便带你去县里的供销社,给你买点儿今年新出的花布做衬衣。”
李珍月一听当然高兴,她说:“这下好了,存了两年多的布票总算要花出去了!”
丁建军走几步又说:“我看,给妈,还有三妹也买点儿布,给她们也做件衣服吧,她们也有两年没做衣服了。”
李珍月闻言,不太高兴,她立刻敛笑,道:“只有这点儿布票,你难道要给她们去黑市买布?”
丁建军想了想说:“先找二妹帮忙,让她想想办法,给弄点布票回来,咱们可以用鸡蛋换布票嘛,二妹弄回来的布票总要比黑市便宜”
话没说完,李珍月已经说话了,她说:“干脆就让二妹买几尺布回来给妈和三妹做衣服,何必弄得那么麻烦。再说了,我敢肯定你提鸡蛋去换布票,她绝对不会要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