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吃货军嫂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乐蜀
“你这个人真是,二妹有一点儿钱,你就什么都惦记着。你不想想,她是出嫁的人。我是丁家的顶梁柱,给没出嫁的妹子买衣服,还有给自己的妈买衣服,这都是我分内的事情。我好意思,让她来替我这个男人当丁家的顶梁柱?”丁建军先是瞪着李珍月说话,最后显然不耐烦起来,一挥手,“行了,不说了,我看到时候去黑市上买布就是,顶多多花点儿钱。”
“顶多多花点儿钱?哎哟,我还不知道丁家老大富得流油呢!五六尺布才能做一件衣服,两件衣服要十一二尺布,再加上给裁缝的钱,十四五块钱啊。黑市买布的话,两件衣服得要二十块钱了吧。再加上我做两件衣服,咱家存的钱一下子就没了一半,要是遇到家里有什么事情,你告诉我,三十多块钱能干什么?”李珍月生气地质问丁建军,“我早知道你这么穷大方,我当初眼瞎了找你?”
“哦,给你做衣服就应该,给我妈和妹妹做衣服就是穷大方。你不想想,家里存下的钱难道就没有她们的功劳,她们也下地干活,也做家务,两年多了,给她们做件衣服有什么不可以?”丁建军怒容满面反问道,“你是我老婆,我应该对你好。可她们一个是我妈,一个是我亲妹妹,我就不能对她们好?我是跟你结婚了,可除了我是你丈夫,我还是我妈的儿子,我三妹的大哥。如果你要做衣服,那么她们也要做,何况你还是做的两件,她们一人才一件!”
这些话把李珍月呛得说不出话来。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扛着锄头气愤地跑前面去了,不再搭理丁建军。
对于老婆这种一言不合就负气跑开的举动,丁建军早已经习以为常了,他决定了既然要给老婆李珍月做两件衣服,那么就应该给自己的亲妈和亲妹妹做一件,不然显得他娶了老婆就忘了妈,忘了妹妹。
丁小甜在大哥大嫂走后,跟母亲一起坐在堂屋里说话。
唐玉香一开始说的跟丁建军一样,就是丁小甜就算要请客办招待,他们这么多人过去吃饭,也应该带两斤米过去。
丁小甜自然说不需要,理由就是自己办得起招待。
为了不跟母亲在这个话题上展开,丁小甜说起了别的事情,她认为有必要让母亲知道,就是昨天晚上遇到齐运凯,自己三妹非得要跟着去吃田鸡,自己阻止她去,她很不高兴的事情。
唐玉香的思想当然不如丁小甜这样的年轻人,或者说经历过很多,活了六十八岁的丁老太先进。
她一听女儿半夜要跟三个男人去别人屋里吃田鸡,就非常生气说:“这个死丫头,真是不知羞,姑娘家,哪有晚上跟三个都不怎么认识的年轻男人去吃东西的,还是去别人屋头。”
丁小甜摇头,表达自己的观点:“三妹是年轻人,喜欢跟年轻人一起玩,一起吃饭,这很正常。
七零吃货军嫂 分卷阅读68
我当时阻止她去的原因其实是,三妹看起来对那个上海男知青潘晋原有意思,她想跟着齐运凯一起去吃田鸡,多半是想跟那个潘晋原来往。”
“潘晋原?到底怎么回事,小甜,你快说给妈听一听。”唐玉香听说自己的小女儿对一个上海男知青动了心,立马抓住丁小甜的手追问道。
丁小甜就把昨天晚上遇到初中同学齐运凯之后,他介绍的那两个上海男知青的情况说了下。
包括他们两个人的相貌年纪身高文化程度等。
丁小甜也说了自己反对三妹跟那个潘晋原来往的原因,文化差距地域差距,还有那个潘晋原长得一表人才,跟妹妹也有差距,这些都不合适,更何况人家潘晋原本身是个什么态度,还有人家有没有女朋友什么的,都不了解,她当然会阻止三妹去跟他接触。
“妈,你说我这样做对不对?看上去好像我破坏了三妹的好对象一样。”丁小甜抓着母亲的手臂问。
唐玉香说:“妈觉得你做得对,哪有姑娘家那么厚脸皮主动去追男人的。这主动去追男人的,在男人心里就觉得你不值钱,看不上你。小兰还是年纪太小了,我也没跟她讲过这些男女之间相处的事情,你看,她就出丑了。我觉得那个潘晋原恐怕对她的第一印象就不好。我会跟小兰说,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不要再去找那个潘晋原了,我不会同意他跟大城市来的知青耍朋友的。”
丁小甜点点头:“妈,你要多劝劝她,可千万不要犯错误啊。”
唐玉香:“我晓得。”
又说了会儿话,午睡的秀琳醒了,自己从房里赤着脚跑出来了。
丁小甜抱着她亲了几口,去给孩子穿衣服,穿鞋,带着她回老屋那边,她让母亲一会儿在大哥大嫂下工之后,带着侄子和侄女一起过来。
回到老屋,丁小甜给孩子调了一杯糖水喝,就让她自己去找焦大娘的孙子和孙女玩。
紧接着她开始准备晚饭。
首先是处理那一鱼篓的田鸡。
拾田鸡也是要有技术的,怎么剥皮,怎么处理肚皮里的肠子,还要留下肚皮里的肚子。
幸好,丁小甜不管是杀鸡杀鸭杀鱼,还是处理黄鳝泥鳅和田鸡,都是手法娴熟。
她拿了一把剪子出来,把每只剥皮打整干净的田鸡剪去脚抓和头,再把一只田鸡剪成两部分,下肢两个大腿,上面的身体。
一百多只田鸡她花了一个小时左右就全部处理出来了。
接着她把一点儿酒,少量的盐,一些姜片都放进去,搅拌一下,开始码味儿。
她又去了随身空间一趟,在里面摘了两个拳头大的嫩南瓜出来,以及挖了一些嫩姜。
从随身空间里出来,又去了老屋的菜地里面摘了些新鲜的朝天椒,还有一些豇豆,几个西红柿回来。
今天她除了要做炒田鸡之外,还有做凉拌豇豆,以及西红柿炒鸡蛋。
先把饭煮上,饭是沥米饭,也就是先用大铁锅把饭煮到七八分熟,捞起来放筲箕里面沥干,放到甑子上蒸。这样的米饭蒸熟以后,一颗一颗的,不粘,口感较韧。还有就是做沥米饭,会有乳白色的较为浓稠的米汤。
一边吃沥米饭,还有比较辣的菜时,不时来一口米汤,什么口感都照顾到了。
大铁锅里用竹甑蒸着米饭,灶房里雾气缭绕。
丁小甜不时擦着额头的汗,继续备菜。
她把豇豆洗干净全部切成五厘米左右的段儿,装在一个白瓷盘子里,码放整齐之后,她把盘子放进蒸饭的竹甑子的饭上面。
蒸了五六分钟之后,丁小甜把蒸好的豇豆拿出来晾凉。
这道凉拌豇豆不是辣味的,而是咸香味儿。
她把老姜切成末放碗里,接着在里面放入麻油,盐,还有少许神奇树叶的粉末,充分调匀之后,她把这半碗汁儿倒在了蒸好的豇豆上。于是这盘姜末香油凉拌豇豆就做好了。
再接下来就是把几个小西红柿切碎了,打了四个鸡蛋,搅拌蛋液,放到一边。
最后她把朝天椒切碎,嫩姜切丝,嫩南瓜也切丝。
听到村了下工的锣声响了,丁小甜在另一个灶孔里生火,开始炒田鸡。
首先,她要处理南瓜丝。
嫩南瓜丝很容易出水,所以切好南瓜丝之后,她在里面放了一点盐搅拌下,腌了一会儿之后,南瓜丝出了不少水。
铁锅里放一点儿油,油烧热之后,她把挤了水的南瓜丝放进去快炒。
南瓜丝炒到断生就铲起来,盛在盘子里放一边。
锅里倒油,她先把花椒和一部分朝天椒末放进去煸炒几下,让这种麻辣充分融合在油里面,接着下田鸡肉。
炒田鸡肉的时候,灶里多放柴火,保证火力最大。
田鸡肉迅速地出水,看到肉稍微变色,从白色变成米黄色的时候,她就开始放进去另外一部分朝天椒末和嫩姜丝,继续翻炒,让麻辣味嫩姜味儿渗入田鸡肉内。
最后她倒进去嫩南瓜丝,继续炒几下,尝尝味儿,再加入少许盐,就起锅了。
足足的两大盘嫩姜嫩南瓜丝炒田鸡。
这道乡土菜最大的特色是食材新鲜,各种味道完美搭配,非常鲜美开胃。
做这道嫩姜嫩南瓜丝炒田鸡,丁小甜并没有在里面放神奇树叶粉末。
在她看来,也不是什么菜都需要神奇树叶粉末去调味。
比如说这道嫩姜嫩南瓜丝炒田鸡就不需要。
田鸡自带鲜味儿,不用加入味,这个时候的农村绝大数地方都没有用味,神奇树叶粉末有给菜和汤加鲜的作用,如果丁小甜在炒田鸡里面加入神奇粉末,就会增鲜。
可是丁小甜却没有用,她认为有些菜或者不那么完美,倒是能保持本味。
她认为嫩姜嫩南瓜丝炒田鸡这道菜就是这样,好像已经不用神奇树叶来调味,达到某种完美了。
做好炒田鸡这道菜的时候,灶房门口出现了丁建国,他一出现就嚷嚷开了:“好香啊!”
等到他走进来,走到灶边,看见灶台上两大盘子的嫩姜嫩南瓜丝炒田鸡,搓着手,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伸手,他就想去用手指捏一块田鸡肉吃,丁小甜却一手拍开了他的爪子。
问他:“妈,还有大哥和大嫂他们呢?”
丁建国却龇牙咧嘴说:“二姐好小气,让我吃一块嘛,简直太香了,闻着口水直流。”
丁小甜:“一家人坐齐了,才能吃。我问你他们呢,来了没?”
丁建国:“来了,他们在后面,我先跑过来了。”
“那就去拾桌子,摆好碗筷,还有去把你屋头的条凳和椅子都拿过来,我马上炒西红柿炒鸡蛋,炒好就吃饭。”
“今天还有西红柿炒鸡蛋,哇,真丰盛啊!”
“一会儿多吃点儿
七零吃货军嫂 分卷阅读69
,快去!”
“好,我马上去!”
丁建国跟猴子一样蹿出去了。
他跑得飞快,去自己屋里拿了一根条凳和两把竹椅子过来,摆放在丁小甜屋子里的桌边。
然后擦桌子,摆碗筷,再去灶房里把甑子抱过来放在桌子旁的一张竹椅子上,接着又跑一趟去把瓦钵里的米汤端过来放另一张竹椅上。
丁建国做完这些去厨房里端菜,一盘浅绿色凉拌的豇豆,两大盘红绿白相间的嫩姜嫩南瓜丝炒田鸡,一盘子红黄相间的番茄炒鸡蛋,还有一小碗泡萝卜。
菜都摆好了,丁家人也到齐了。
丁建军和李珍月坐一根条凳,丁小甜带着女儿和母亲坐一根条凳,丁建国和丁小兰坐一根,丁建军和李珍月的一双儿女丁鹏和丁燕坐一根条凳。
一家人,连孩子在内一共九个人,大家端起碗,拿起筷子开始享受美食。
第34章
饭桌上,一家人吃饭吃到最后,李珍月放下碗筷,朝着丁小甜笑了笑,说:“二妹,明天我跟你大哥要进城去,除了帮你取汇款,还想去县城供销社买点儿布做两件衣服。你大哥说,这次不但给我做,还要给妈和三妹做”
“这是真的吗?”还没吃完饭的丁小兰一听就兴奋地问,连饭也不吃了。
李珍月点头:“当然是真的。”
唐玉香听了却说:“我有衣服穿,不用浪布票和钱给我买衣服,我老了,旧衣服都穿不完。”
丁小甜猜,大嫂没说完的话是,大哥手里没那么多布票或者没那么多钱,想要让自己想办法。
果然,随后李珍月继续说:“二妹,我跟你大哥手上没那么多布票,还有钱”
话没说完,丁建军已经啪一声把筷子拍在了桌子上,他眉毛拧起,非常不快地说:“珍月,你住口!我说过,这个家我是顶梁柱,给我妈和我三妹做衣服,由我负责!”
李珍月好像已经下定决心,这次绝不退让,把没说完的话说完,她继续说:“二妹,你大哥就是倔脾气,明明手里没钱,却要穷大方,你就帮忙换十二尺布票,让你大哥拿去买了布给妈和三妹做衣服吧。”
丁建军已经气红了脸,愤怒地盯着李珍月,眼看就要发作。
丁小甜见了,赶忙说:“大哥,都是一家人,你别见外。我这里正好还有些布票,是上一次忠灿回来探亲时带回来的。我做了两件衣服之后还剩了几尺,下一周去学校代课,我找学校老师再换几尺,就可以给妈和三妹做衣服了。这样吧,三妹和妈做衣服的事情你就别管了。”
丁建军断然拒绝:“二妹,不行,你回娘家带个孩子,要用钱的地方多,怎么能让你来买布。”
丁小甜对于这个大哥的脾气还是很清楚,知道他是一个好面子,自尊心很强的男人。
在父亲死后,一直以丁家的当家人自居。
明明他现在经济困难,可还是要照顾到母亲和妹妹。
说实话,丁小甜挺佩服这个大哥的,也想要帮他分担一点,虽然她现在也没多少钱。
“大哥,别说了,这次就让我帮你分担一点儿,几尺布,做两件衣服,我还是负担得起。你不要再推辞了,不然我就不在娘家呆着了,我回何家去,我是认真的。”丁小甜说。
“这”丁建军犹豫了。
他看到二妹脸上的表情,很笃定的样子,知道她不是随便说说。
“哎”最终他长叹口气说,“都是你大哥没用啊”
“大哥,你在我心里可是最能干的大哥哦!”还在吃饭的丁建军停下吃饭抢先笑着说。
“就是,大哥,我也觉得你最好!”丁小兰赶忙附和。
听着弟弟妹妹说的暖心的话,丁建军脸上又有了笑容。
不过,当他的视线转过去,看到李珍月时,脸上却没了笑。
李珍月有点儿忐忑,她知道,等下从老屋这边回去,两人晚上又要吵架了。
果然,吃完晚饭回去后,丁建军和李珍月就吵了一架,丁建军怪李珍月没跟自己商量就向自己的二妹提出布票的事情,甚至想让二妹把布也给你买了,这纯粹是太太贪心。而且,她那样做,让他在自己的弟弟妹妹跟前很没面子。
李珍月却回嘴说,她那也是为了这个家着想,也不是全为了自己。
她知道自己要是不主动说出来,丁建军就不会说,就是打肿脸充胖子,现在不管怎么说,妈和三妹的衣服有着落了,家里也不用支出那么大一笔钱,这到底有什么不好?
吵了一阵儿,谁都占不了上风,各自气鼓鼓地去洗了脸和脚睡觉。
丁建军一个人睡,李珍月却跟自己的两个孩子一起睡。
早上起来,吃完早饭,丁建军准备进城,换了干净衣服,要走之时,唐玉香过去劝说儿子,夫妻之间没有隔夜仇。叫他还是去把李珍月叫着,一起进城去。
丁建军最后还是听了母亲的,去叫李珍月一起进城,给她买布做衣服。
老屋那边,丁小甜比平时起来得晚点儿,因为今天是星期天,她不用一早骑车到公社去代课。
虽然到点儿就醒,但是丁小甜在床上陪着孩子玩了一会儿,看到钟上的时针指到八点了才起来,她给自己和女儿都穿好衣服。接着开始每天早晨的日常,喂鸡给老屋菜地浇水浇肥,做早饭吃饭。
然后牵着女儿去队部借自行车,再载着女儿去老屋,把女儿交给母亲带着。
“妈,我今天要晚点儿回来,可能要下午四五点才到家。”临走之前她对母亲说。
唐玉香:“晓得了,骑车注意安全,早去早回。”
丁小甜“嗯”一声,又嘱咐女儿听外婆的话,自己下午回来给她带糖吃。
秀琳抱着她,亲了她脸,学着外婆的口吻,挥手:“快去吧,妈妈,早点回来。”
丁小甜笑出了声,连忙说自己很快就回来了。
骑着自行车离开生产队去公社的路上,丁小甜一直沉浸在女儿带给她的欢乐之中。
到了公社,她去了信用社家属院,熟门熟路地找到了袁会计。
袁会计则是带着她去了同一个家属院的另一栋楼,那一栋楼有三层,会计主任萧主任住在二楼。
于袁会计住的筒子楼不同,萧主任家住的楼是每间房一溜排开,推开门是屋内的一个公用的“1”字形走廊,走廊对面是另一户人家,相当于隔着中空的庭院门对门。这种户型的房子一溜四间房。
除了头一间和最后面一间不是门对门,中间的两间都是门对门。
这种房子比筒子楼好一点儿的是中间两间房的窗户对着走廊,既采光又通风。
一头一尾的房子是南北的窗户,都打开的话,会有穿堂风,也可以采光。
七零吃货军嫂 分卷阅读70
这样奇特的户型设计,丁小甜还是头一次见到,别看她重生之前是活了六十八岁的丁老太,她也没看见过。
萧主任就在这个户型设计的第二间屋见的丁小甜,当然,袁会计也跟着进去了。
三人在屋里说话,窗户和门都是关上的,萧主任拧开了屋里的吊扇的开关,这样一来,大家在屋子里坐着说话也不会觉得热了。
萧主任还给丁小甜倒了一杯凉白开。
丁小甜也不客气,端起凉白开就喝,旁边,袁会计正在跟萧主任寒暄。
她说丁小甜帮着自己用肥皂换了一些鸡蛋,挺不错的,所以她把丁小甜叫来跟萧主任亲自谈,反正基本情况之前她也跟萧主任说了。
萧主任点点头,看到丁小甜放下手里的装白开水的茶缸之后,就说:“小甜同志,我有八十四张肥皂票可以买八十四块肥皂,十二尺布票,你拿去随便买什么布都行。我这个人也很干脆,之前我也对袁会计说过了,我要换鸡蛋,就跟她用肥皂票跟你一样的换法。布票呢,就按照一般的棉布价格来算。八十四块肥皂,换三百个鸡蛋,十二尺布票,换一百二十个鸡蛋。这一共是四百二十个鸡蛋。只不过,要是你一次给我送这么多鸡蛋来,我们家吃不完就不新鲜了。我想,要不你每次给我送二百个鸡蛋来,分成两次送,也就是过几天你给我送一次,再过两个月你给我送一次。你看这样行不行?”
丁小甜听完算了算时间,如果自己过几天给她送二百个来,然后再过两个月送剩下的两百个,正好那个时候自己去部队探亲回来,也有时间送。还有,她认为萧主任考虑得当,因为在夏天,鸡蛋放久了的确不新鲜。
“好,萧主任,就按照你说得办,这次你给我十二尺布票,以及二十八块肥皂票,我给你送二百二十个鸡蛋来,然后再过两个多月,我再上你家来取剩下的肥皂票给你换鸡蛋。”
“那我这就你去那肥皂票和布票。”
萧主任高兴地站起来,打开门去给丁小甜拿票去了。
不一会儿,她走了回来,把丁小甜要的布票和肥皂票给了她。
丁小甜就问她:“下周二我把鸡蛋直接送到您这里来还是袁会计那里?”
萧主任想了想说:“你送去袁会计那里吧,她到时候会转交给我的。”
丁小甜:“行。”
从萧主任家里出来,袁会计称赞丁小甜很聪明,会说话和处事。
丁小甜知道她什么意思,因为自己刚才那样说,袁会计就替萧主任跑了腿办了事,萧主任是袁会计的领导,以后肯定会对袁会计另眼相看,将来要是有升职机会或者加工资的评比,袁会计会比其他同事更容易获得领导推荐和评优。
“哪里,哪里。”丁小甜谦虚地说。
两人分开之前,袁会计说以后要是有什么需要她帮忙的地方,请丁小甜尽管提出来。
丁小甜当然说好。
公社信用社里面有了一定的人脉关系,如果将来她要贷个款什么的话,也比一个熟人不认识要容易多了,就是不知道她将来会不会有贷款的时候。
反正,能跟金融机构的人认识,对丁小甜来说有利。
从萧主任家里出来还不到十一点,丁小甜去了公社供销社买布和买肥皂。
十二尺做衬衣的花布,丁小甜买了六尺白底红花的,这是给三妹做衬衣的,至于给母亲做衬衣的,她选了六尺素净的鸭蛋青色的棉布,一共花掉了八块四毛钱。二十八块肥皂,十块零八毛。现在她的兜里只剩下一块八毛钱了。
这还是她早上去老屋把孩子交给母亲带时,从她那里借了十元钱,加上她剩下的十一块钱,才把这些东西买了。
不过,她也不着急,因为今天她大哥代替她去城里取了丈夫寄来的三十元后,她手上就松了。
她的随身空间的篮子里有二百六十多个鸡蛋,后天送到袁会计那里二百二十个鸡蛋,她都还剩下四十八个。
更何况二十八块肥皂还会给她换来二百八十个鸡蛋,加上原先剩下的,她有三百二十多个鸡蛋了。
总之,她手里的硬通货鸡蛋是越来越多了。
买了东西,丁小甜把它们都放到随身空间里,接着推着自行车去了公社集体的茶馆。
星期天,茶馆的生意很好。
偌大的茶馆里坐着不少人,男男女女坐在一起摆龙门阵,喝茶听评书。
她把车子停在茶馆外头,进去茶馆里面坐着要了一杯茶,一个烧饼,一共花了五毛钱,坐在里面听评书,喝茶吃饼休息。
她跟古老师约的是下午两点在供销社后面的巷子里见面。
茶馆里面有个挂钟,可以看时间。
看看已经一点四十了,丁小甜站起来,从茶馆里面出来,骑上自行车去了公社供销社后面的那条小巷子。
她到的时候古老师还没来,等了一会儿,才见到她从小巷子另一头过来了。
“丁老师,等久了吧?”古老师一见到她就笑着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