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北地直播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甜沫但不甜

    半路上,陈大力根据技术人员的要求,打开接收器联网开始直播。

    今天冬捕的事情,从前天直播的时候,就已经提前和观众们打好招呼了,昨天又再次叮嘱了一番。

    所以刚一开播,直播间里的人气开始蹭蹭往上升。

    一大早能有这样的人气,有这么多观众过来看,除了提前两天的预告之外,和查干湖冬捕的宣传脱不开关系。

    前文提到过,央电的纪录片比较完整的记录了查干湖冬捕从天不亮赶路到最后拉网收获的整个过程,加上后面又有综艺节目再次宣传。

    基本上全国人民都知道冬捕的地点很远,要一大早就起来赶路。

    当然这有些盖论了,并不是所有地方的冬捕都需要跑那么远,每个地方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距离自古冬捕的地点很远,有的地方则很近。

    陈大力他们村子算是距离中等吧。

    在没有全地形车之前,通过驯鹿雪橇,大家每年冬捕一样要四五点起来,跑三四个小时才到。

    可能是因为正坐在移动的车辆中,卫星信号的接收不是很稳定,直播间里的画面和声音有些卡顿。

    这让有些观众看着有些难过。

    本来在车里镜头就有些摇晃,再加上一顿一顿的,有些人会感到不舒服。

    技术人员在一边忠实的记录着信息,时不常让陈大力拿着摄像机在车里四处调整,或者打开车窗伸出去。

    有点像曾经用‘歪,歪,艹!’打电话没有信号,举起来四处找信号一样。

    好在车开的很快,不到两个小时,一行人就莽到了目的地。

    后面的全地形车车队,随后也都到达了湖面上。

    车一停,接收器的信号就变得十分稳定,不再像在车上一样卡顿。

    观众们也通过稳定的画面,看到了周围的景色。

    湖面看起来不是很大,至少在画面上能看到远处的岸边,因为在湖中心,四处十分开阔,所以给人一种比较荒凉的感觉。

    冰面上的积雪分布的有些均匀,有些地方没有积雪,有的地方则有,而且可以明显看到风经过后留下的痕迹。

    倒是让冰面上的积雪,多了一些自然的艺术感。

    就像陈大力来之前介绍的那样,就在皮卡停靠位置不远的地方,透过冰面可以看到冰里冻着的产卵死后的鲑鱼‘遗迹’。

    样子有些憎恶、不堪入目,毕竟不是说死后天气立刻变得寒冷,中间的时间看起来发生了很多神奇的事情。

    “今天天气很给面子,风很小,如果在漆黑的情况下再刮大风,整个行动会变得十分艰难,很有可能今天完不成冬捕作业。”

    陈大力拿着摄像机来回转悠,再观众看不到的地方,一名技术人员正在前面领路,另一个在侧面死角,观察着小屏幕显示的直播间画面的情况。

    这边没测试很久,其他两个人和一起来的村民把家伙事儿从车上搬下来,开始安排具体的分工,抓紧时间进行作业。

    天色依旧漆黑,要等到午后才有短暂天亮的时间。

    之前的年份,大家来到这里,在作业之前要先生一堆篝火,点燃火把再开始工作。

    和其他地方一样,根据经验,在水下适合藏鱼的地方,沿着一路两个人配合,隔一段时间开一个洞口用来拖网。

    两个人一个凿冰,另一个就举着火把在一边照明,相互交替。

    不过这个湖规模不大,远比不上查干湖那么宽广,所以工作量相对很小,凿的洞也不需要太多。

    但是工作量小不意味着简单。

    虽然湖不大,可最深的地方依旧有十一二米深,要不然这里也不可能成为鲑鱼洄游产卵的地方了。

    传说这条河当初还是因为地震导致地形变化,才出现的,同时也是为什么这条不大的河不大的湖泊为什么深的地方会有十来米那么深。

    北地冬季漫长,山里森林里温度低,冰层的厚度就随之很厚。

    其实这时候如果在冰面上开一个洞,不需要下网,就有鱼为了呼吸,会跳出来或者全都跑到洞口。

    不需要太费力,就能有收获。

    当然这个方法收获少不少,光等鱼上来就需要时间,远不如下网省事快捷。

    按照不同的方位,村民们开始凿冰的工作,陈大力也暂时停止了实验的行动,回头过去拍摄大家工作的画面。

    多少也要让大家看一看整个过程,看看这边的冰层到底有多厚。

    第一个坑因为大家刚开,体力充足,所以开凿的十分快,就算这样,十多分钟过去了,还没有看到出水的痕迹。

    这时候,村民已经整个站到了冰洞里,估摸着已经有一米多深的样子。

    等换人的时候,陈大力先下去站了站。

    “各位观众,本人一米七八,这个大家都知道,现在可以看到,我站在里面,露出来的地方不过胸口往上,算四十厘米吧,说明现在已经凿了快一米半深。”

    说着,他在洞里使劲儿蹦了几下,跺了跺洞里脚下的冰面。

    “大家可以看到,就算我这么使劲儿,冰面依旧十分坚固,没有丝毫破坏,这说明啥?说明下面的冰面厚度依旧不小。

    如此就知道我们这边想要在冰上凿个洞有多难了吧!”

    爬出来之后,陈大力拍着村民继续凿冰,继续说着:

    “老观众应该还记得,前段时间唯一一次村民集体围猎几头野狼的时候,在河边基地,我给大家展示过北方独有的冰洞钓鱼。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那时候光是凿冰,我一个人光是凿碗口那么大的窟窿就奋斗了一个多小时,还累的不成样子。

    现在大家看村里的长辈们凿的可不是碗口那么大的窟窿,而是能站进去人这么大,凿这么深,居然才十来分钟!

    我感到羞愧的同时,让掌声响起来,给叔大爷们加加油鼓鼓劲儿!”

    嘴上说着羞愧,陈大力整个人没有半点羞愧的样子,让在一边看戏的两位技术人员暗自乍舌。

    没想到眼前这个接触了两天的小青年,脸皮居然这么厚,也为正在作业的和他们年纪差不多大的村民感到吃惊。

    大家都是一个年纪的,为什么就你体力这么厉害、力气这么大?




第三百二十二章 这就比较尴尬了
    正如陈大力预计的那样,很快大家就对凿冰的过程看的有些腻味了。

    感叹村民厉害,作业辛苦,可一直是这样的镜头,没有其他的动作,肯定会看腻。

    开头这里凿的洞口大,是因为要从这里下网,洞口小了网不好下。

    其他的位置,其实也就凿了和陈大力当初冰洞钓鱼一样,碗口那么大的洞口,再用杆子伸下去把网勾过来。

    虽然过程依旧耗时,可是比下网的洞口来说,要轻松不少。

    大家还在作业,陈大力就带着观众们去寻找新的刺激。

    凿冰看烦了,冰面看腻了,周围不是没有其他可以游览的东西。

    正好继续带着两位技术人员进行接收器的实验工作。

    作为周围动物夏季主要的饮水地之一,所有的痕迹都被冬季的积雪掩盖,但是依旧会有一些动物,会选在在水源周围活动。

    走到湖边,明显就发现岸边的积雪比湖面上的逐渐增多,远处的森林里更是肉眼可见的越来越厚。

    为了保护两位技术人员的安排,加上森林里的路对不是本地人来说十分难走,陈大力并没有选择深入的太深,只是在湖边一圈积雪少的地方转悠。

    陈大力抬着脑袋,四下往周围的树上打量。

    北地的冬季虽然寒冷漫长,很多动物像是鸟类,都会选择往南飞过冬,一些鹿群也会选择去往更容易获得食物的地方,或者是熊选择冬眠。

    但依旧有不少的动物,既不选择迁徙,也不会进行冬眠,在寒冷的季节里依旧坚守在这片土地上。

    比如狼,比如野猪,还有松鼠,野兔和一些鸟类等等。

    像是狼和野猪等动物,陈大力并不担心会在这里碰到。

    村民们在湖面上闹腾的这么大,并且持续了一段时间,这些动物懂得趋利避害,发现敌不过,会早早的选择避让,跑到领地里别的地方去。

    但是松鼠或者鸟类这些动物有时候不会选择跑太远。

    就在这个时候,陈大力突然停下了脚步,“嘘,两位别出声!”

    观众们正好奇哪里来的‘两位’,陈大力把镜头对准了一颗松树上,大家的注意力很快就放在了画面上。

    因为现在画面上,正有一只浑身雪白的鸟站在树干上四处打量,好像是在寻找猎物。

    还没看够呢,旁边两位技术人员虽然听到了陈大力的警告,但依旧情不自禁惊呼了一声。

    陈大力心下暗道糟糕,果然树上的鸟听到声音,也看到了他们三个,立马头也回头直接飞走了。

    知道闯祸的两位技术人员连忙道歉。

    他们知道陈大力是一个户外主播,知道这样的事情很难遇到,结果就这样被他们破坏了,等于是变向的摔人家饭碗,干扰人生意。

    陈大力虽然十分懊恼,毕竟他已经提前提醒两人了,但是没有太生气。

    飞都飞走了,再发怒或者怎样的,不是白白的搞坏关系?

    实验结束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次见到,但是陈大力还是本着与人为善多个朋友多条路的做法。

    陈大力觉得可惜,没有骂出来,但是直播间的观众可不买账。

    他们才刚看到一个样子,还没来得及看呢,就见鸟被人吓跑了,怎么可能有好话?

    “我哔哔的,刚才我就想问,周围是不是还有其他人,到底是谁这么贱?”

    “好漂亮的鸟啊!不过还没仔细看呢就被吓跑了,真烦人!”

    “哔哔哔哔哔哔哔!哪个混蛋出的声?不想过了吗!”

    “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

    没办法,看到直播间骂街的人越来越多,骂的越来越难听,陈大力只好出面解释了一句。

    “我旁边的不是外人,是过来调研的朋友,因为不想上镜,所以就一直没有跟大家介绍,都是很好的人,不是什么坏人,刚才人家也不是故意的。

    一般人第一次见到没见过的东西,都会不自觉的发出惊呼,这个是不可避免的,大家各自多体谅!”

    看到旁边两个技术人员双手合十连连说抱歉,陈大力摇了摇头表示不介意,继续介绍说:

    “刚才的那只鸟是雪鸮(xiao),是一种生活在北极的鸟类,一般以北极旅鼠、昆虫、小鸟作为食物,在苔原没有森林一般生活在岩石里。

    我们这边的森林和海岸也是这种鸟类的栖息范围,一般冬季因为极夜,没有光线,捕食会有困难,所以这个时候这种鸟大多会短暂的飞到三省或者远东地区过冬。

    刚才我们看到的这只应该是性格比较‘倔强’的留守的那一部分,这时候多以松鸡、野兔和松鼠为食。”

    经过这一次破坏,陈大力也没了继续的心情,两位技术人员也没有再提什么实验的要求,三个人回到了湖中心,继续关注冬捕的进度。

    这会儿,大网已经全撒下去铺开了,只等几个小时之后趁着短暂的天亮开始收网。

    借着这个机会,陈大力和几个村民在距离下网地点有些距离的地方凿洞打算钓鱼把这些时间熬过去。

    可能是因为刚才的运气都消耗一空,陈大力几个小时居然一条鱼都没有上钩,看到旁边其他人最少四五条的收获,不由得躲在一边暗自流泪。

    失落于刚才没有看几眼雪鸮的观众,看到大家钓上来的鱼都在半米以上,精神不由得再次兴奋起来。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野生鱼,还都是这么大的,谁要说这不是野生的鱼,大家肯定先一巴掌扇过去。

    这里是哪?无人区啊!平时人影都没有,还至于为了冬捕事先投放一批养殖的大鱼?

    就请问费这功夫累不累?够不够成本?

    现在网上已经有不少网友对查干湖冬捕产生了疑问。

    年年都有这么多的野生大鱼,哪里来的?长那么大可不是一两年就能够的,一下子十多万斤,野生鱼什么时候这么不值钱了?

    有些人甚至说查干湖本来就有专门的养殖区域,范围还很大,可能是每年提前投放的养殖鱼类。

    卖养殖的鱼才几个钱?一旦成了冬捕上来的价格岂是翻几番的事情?那价格可是打着滚翻到天上去了。

    光是一条头鱼的价格,就比几池子鱼都值钱。

    但是这些都是网友们的猜测,毕竟谁也没有证据证明这个,每年查干湖周围的村民往湖里投放大量鱼苗也是不争的事实。

    到底真相是什么,只有当事人自己心里清楚。



第三百二十三章 湖虽小收获大
    在冰面上用带来的铁锅和从刚钓上来的鱼里面挑了几条最大的,中午一行人简单的做了一锅鱼汤当作午饭。

    因为条件有限,他们用的都是捡来的树枝做成的筷子。

    毕竟谁过来干活,不可能锅碗瓢盆带的齐全。

    这样吃饭村民们早就习以为常,但是对于两位技术人员,却是十分难得和新鲜的体验,颇有一些原始之风。

    咱们的祖先之所以发明了筷子,不就是因为会生火,会把食物做熟,然后嫌用手抓着吃太烫,就用树枝代替和延长手的功能。

    久而久之,筷子就发明出来了。

    不得不说所有的发明都是因为需求诞生的。
1...134135136137138...3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