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试练东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灵山尊者
    张易准备离京时,典韦才说:“老大,我们去扬州,老蔡头要不要带着”

    张易愣了一下,才想起典韦说的老蔡头是谁。

    “噢,蔡中郎还在洛京吗”

    “当时你让我送回家的,一直住在原来的院子里,那次如果不是送老蔡头,有我在身边,你肯定不会受伤的。”典韦对张易受伤一直耿耿于怀,才一直记着老蔡头。

    “走走走,回院子里,带,当然要带。”没人提过,张易已经忘了蔡邕。

    这个院子已经多年没进来了,一切还和刚来时一样,到了门口,张易直接就进去了。

    当面却是一个年轻汉子,听到声音从屋子里出来,见到张易一群穿铠甲的人进去,以为是司隶校尉府巡街的兵将,立刻往里面迎:“各位将军幸苦了,请屋里坐下喝杯酒水,歇歇脚。”

    “你是谁怎么会在这里”

    “小人是吴大管头的干儿子,替吴大管头看家的。”

    “看家吴大管头人呢”吴大管头应该是帮忙看家洒扫的吴管家,张易离开北部尉后,把北部尉会干活的衙兵,全交给他成立施工队,也就成了吴大管头。

    “十天前已经搬到南城居住了。”

    张易离开洛京,对这里




69、筑巢引凤
    荀爽想通后,最终还是同意了。

    他自己可以不怕,但是家族全在这里,一旦毁于兵火,祖宗血食不再,九泉之下愧对先人。

    荀爽亲自离开,荀家大半人将跟着去扬州。

    荀家完全是按照避祸规模搬迁的,普通分家是不会卖掉产业,一下子离开这么多人的。

    结果荀家一动,又有家族要跟着张易迁居扬州,张易不仅全部接纳,还会给派船只过来,帮他们搬家。

    张易一定要荀爽跟在走,就是要从颍川多带些家族过去。

    皇帝怕士族,张易却喜欢,颍川读书人多,张易要在扬州普及蒙学,需要大量人手。

    他自己虽然培养了不少,却连会稽都不够用,更何况扬州

    张易对怎么用自己培训的人,已经有全盘打算。

    江南文风盛行,还是衣冠南渡以后的事情,在这个时空里,张易会不停打击游牧民族,避免衣冠南渡的惨事,却可以提前给江南送去士族,扬州有的是地盘安置他们。

    豫州紧邻司隶,人口太多了,当地郡守陆续到位,他们果然都是宦官集团派来的子弟,他们要掌控地方,恨不得这些世族豪强都走光才好。

    颍川士族家大业大,占用太多土地,走了后,他们才能带着家族来这里发展。宦官家族原本都是普通人家,这么些年帮衬下来,才有点发展,想要成为世族还早得远,如果能到豫州这里发展,就是进了快车道。

    道理谁都懂,位置不同,处理起来就不一样,宦官家族想进来容易,士族,世家,豪强搬迁到扬州,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张易当然不会一直等他们,留下部分铁血营士兵协助办理验传,并联络会稽过来的船只,就自己先走了,跟在张易离开的,是荀家,郭家和张家部分人。

    除了家族主要人口和物资在船上,其他人还得在铁血营的保护下,走到扬州,因为铁血营的物资太多了,没有这么多的空船,除非等下一轮离开。

    张易是带着荀爽和蔡邕乘船的,顺流而下,几天就到了淮水,也就到了扬-州地界。

    张易这个扬-州牧,管辖范围就是从淮水南岸往南,往西到大别山,往南一直到后世的厦-门,地盘包括后世的江-西,浙-江,福-建,江-苏和安-徽。

    这些沿海地区,后世全是富庶地区,但现在大部分还处于蛮荒的边缘。

    船到了淮水,张易就和两人作别:“公务在身,就不陪两位了。两位先绕道震泽,在马迹岛暂住,待我安排好后,再来接两位。”

    “天和新任扬州牧,就不需陪老夫了。既然跟在天和来扬州,一切听从天和安排。”

    马迹岛有张易的竹海旧居,现在一直是爷爷授课的场所,当年张易一番布置,因为家族需要隐秘,很少有外人进来。

    现在张易已经是扬州牧了,整个震泽都在张易治下,也就不需要在隐藏了,先把两位大儒送过去看看,有他们两人帮忙宣传,张易的名士风采一定会很快传遍士林。

    要把扬州变成天下读书人向往之地,就得用名士的集聚效应,荀爽和蔡邕两个名士来扬州已经能引起轰动,再把张易自己也包装成名士,对读书人的吸引力会更大。

    张易新任扬州牧,当然先得召集手下官员开开会,互相认识一下,说一说愿景,谈一谈抱负,统一思想,为扬州美好明天奋斗。

    张易过江后,就已经有很多人等在江边,张易带着他们骑马绕了一圈越城后,就提议所有人去爬钟山。

    扬州官员佐吏,能来的都已经在这里,不能来的以后也不会在扬州当官,刚才一起骑马绕越城时,一些官吏连马都不敢上,已经被甩在后面,跟在来这里的,看着拔地而起的钟山,有些老官吏也知道张易什么意思了。

    “老朽身体欠佳,实在无法陪伴使君上山,请使君见谅。”

    “没事,不想上的,不能上的,就在下面歇息就好。”

    钟山虽然五百米不到,能一口气爬上山顶的,非得有个好身体才行,最终能跟上来的都是年富力强的官吏。

    张易立在山顶巨石上,指着下面的大江说:“范蠡筑越城,熊商筑金陵邑,都是要借大江天险谋图天下,本将牧守扬州蛮横边陲之地,却不能忘安定中原大任,所以扬州治所就选这里,以后就叫金陵。”

    张竑今年才过而立之年,常年在会稽山区奔波,上山一点都不费劲,也跟在张易爬上巨石,听到张易要把治所按在这里,立刻说:“主公好眼力,此处地处水陆要冲,进可攻,退可守,乃治所最佳位置。还有十几万俘虏滞留吴郡,是不是全部调到这里建设”

    “不,俘虏安置在会稽沿海山里,是早就定下来的,我要留下来,子布要怪我拆他台了。”

    张昭也爬上巨石平台,立刻说:“会稽要想开发出来,就得把路修上,越早修路,越好,难得有这么多俘虏,反正要供应他们口粮,刚好可以集中人手修路,等他们散开居住后,再想修路,就没有这么多人手了。”

    “就是这个意思,现在子布是会稽太守,子纲就任扬州主事吧,扬州全境郡县都由子纲来抓总,扬州刚开头,千头万绪都得抓起来,我带来的洪都门生,投奔你的太学生,都由你来安排。”

    “呵,你倒是甩手大掌柜当惯了。”张昭和张易从小就认识,也就他敢调侃张易。

    “我还是镇北将军,不仅需要练兵,这个金陵城也



70、人才济济
    孔融剑拔出一半,又缩了回去,张易眼睛好,早看清了。

    剑是铜剑,被护理的很好,可上面的铭文被磨了很多,因此孔融舍不得经常拔剑。

    张易立刻笑着说:“文举佩剑已经几百年了,依然闪闪发亮,确实是宝剑,如果是我,连背着都不舍得。”

    “看看,天和才是识货的,汝不懂就不要乱说。”孔融把剑又背好,然后用鄙视的眼神,瞥了陈琳一眼。

    带两人到镇北将军府住下,张易问两人:“是留在将军府里任参赞,还是去扬州为官,张竑和张昭在会稽交接,早点去找张竑,也能分到好位置。”

    “在吴郡给我一县令足也。”孔融还是要到地方。

    “政事烦心,我还是跟着天和,做个文书就行。”陈琳却想留在军中,跟着张易。

    历史上,孔融是北海太守,曾经也是反董卓的联军之一,也算割据一方的人物。

    陈琳是何进的主薄,后来又去当袁绍的幕僚,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骂了曹操祖宗三代,最后被曹操抓了后,因为爱惜他的文采,曹操才没追究,收他当了幕僚。

    张易见孔融愿为吴郡一县令,因此说:“文举就当吴郡太守吧,震泽岛屿众多,由九宗二十八姓控制,文举到任后,找他们谈谈招安的事情,我们先礼后兵,能共谋发展最好。”

    孔融抬手鼓掌笑着说:“天和一句先礼后兵,我就可以恩威并用了。”

    张易又对陈琳说:“镇北将军府刚刚组建,孔璋可为将军府主薄,替我把府中琐事管起来。”

    陈琳立刻起身:“诺。”

    随后他就出门安排,孔融上任吴郡的一应文书大印,很快就准备齐备,饭后就派一队铁血营士兵,送孔融上任。

    送孔融至江边,陈琳携其手说:“虽然一江之隔,再见面也不知是何时吴郡之事,还得小心为要,如要出兵相助,可修书前来。平时也多来书信,常把佳作送与吾共赏。”

    张易也对孔融说:“马迹岛上,有大儒荀爽和蔡邕暂时落脚,文举到任后,可去拜访,顺便替某家致歉,就说张易招待不周,万望海涵。”

    随后半个月,陆续有县令前来上任,张易置酒招待后,都让陈琳安排送去会稽,让张竑安排去向。

    一直等到陈宫来到扬州,张易直接问他:“公台有两个去向,镇北将军府参赞,平东将军府参赞,汝可二选一。”

    “平东将军府。”

    “善,平东将军正在豫章前线围捕蛮人,公台可助之。我只说一句建议,蛮人山越能归化最好,不能归化逐之即可。”

    “陈宫领命,必不负将军所托。”

    陈宫有谋略,性格刚正,不合适跟着张易,留在身边反而不妥。

    张锴兵法将略齐备,政治却非起所长,本来张易准备派荀攸过去帮他的,后来因为要防守颍川黄巾,才搁置下来,现在陈宫来了,派去辅佐张锴非常合适。

    张易给张让的名单上,还有并州五原郡五原县丞吕布,张易最终没有等到。吕布武勇冠绝天下,现在却没有多少人知道,吕布最初入仕是文职,张易设下擂台赛时,就想招吕布前来,结果没有音讯,这次直接由朝廷下诏征召他来扬州,应该是最好的机会,结果吕布还是没来。

    张易只能作罢,就像许褚一样,张易机关算尽,都没有招募到,最后曹操勾勾手指就带走了。命中没有缘分,确实无法强求。

    张易在接待来人这些天,每一个来扬州的太学生,张易都会问一问选择,结果无一例外都是要跟着张竑去郡县里任职,根本不考虑留在镇北将军府。

    张易连黄巾俘虏都往会稽捡,就是因为江东人少,洛京城几千太学生,和上千洪都门生,都是张易垂涎的对象。结果洪都门生大多愿意跟着张易,太学生却都跟着张竑。

    张竑当会稽郡守时,就有不少太学生找他求官,现在他成了扬州主事人,又有不少人来投奔他,这些人来扬州后,至少都是县令。

    太学教的是经史之术,本来就替大汉培养后备官员,既然太学生肯来扬州,不给他们官做肯定不行,因为不仅张易在抢人,刘焉,刘虞,刘繇,刘岱都在抢人,刘焉去益州时,基本上把幽州的官吏都带走了,还从太学里拐走不少。

    刘虞,刘虞和刘岱都是清贵,一下子成了州牧,手里有大批空位子需要人手填补,郡守县令可以用私人,前提是要有品级的官员才行,不是随便就能指派的,他们自己没合适人选,只能从太学和光禄勋中寻找。

    原本那些位置都是宦官子弟和鸿都门学的人担任的,因为太平道起事,这些人大部分从任上逃走,不杀他们是因为宦官怕被牵连,他们还想继续当官,根本不可能。

    也因为他们不堪大用,宦官这次不敢再举荐鸿都门生为官,把地方交给汉室宗亲后,当然就由州牧自己去找人,最终刘虞这帮汉室宗亲找的还是太学生。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太学生沉积二十几



71、白手建金陵
    张易见孔融愿为吴郡一县令,因此说:“文举就当吴郡太守吧,震泽岛屿众多,由九宗二十八姓控制,文举到任后,找他们谈谈招安的事情,我们先礼后兵,能共谋发展最好。”

    孔融抬手鼓掌笑着说:“天和一句先礼后兵,我就可以恩威并用了。”

    张易又对陈琳说:“镇北将军府刚刚组建,孔璋可为将军府主薄,替我把府中琐事管起来。”

    陈琳立刻起身:“诺。”

    随后他就出门安排,孔融上任吴郡的一应文书大印,很快就准备齐备,饭后就派一队铁血营士兵,送孔融上任。

    送孔融至江边,陈琳携其手说:“虽然一江之隔,再见面也不知是何时吴郡之事,还得小心为要,如要出兵相助,可修书前来。平时也多来书信,常把佳作送与吾共赏。”

    张易也对孔融说:“马迹岛上,有大儒荀爽和蔡邕暂时落脚,文举到任后,可去拜访,顺便替某家致歉,就说张易招待不周,万望海涵。”

    随后半个月,陆续有县令前来上任,张易置酒招待后,都让陈琳安排送去会稽,让张竑安排去向。

    一直等到陈宫来到扬州,张易直接问他:“公台有两个去向,镇北将军府参赞,平东将军府参赞,汝可二选一。”

    “平东将军府。”

    “善,平东将军正在豫章前线围捕蛮人,公台可助之。我只说一句建议,蛮人山越能归化最好,不能归化逐之即可。”

    “陈宫领命,必不负将军所托。”

    陈宫有谋略,性格刚正,不合适跟着张易,留在身边反而不妥。

    张锴兵法将略齐备,政治却非起所长,本来张易准备派荀攸过去帮他的,后来因为要防守颍川黄巾,才搁置下来,现在陈宫来了,派去辅佐张锴非常合适。

    张易给张让的名单上,还有并州五原郡五原县丞吕布,张易最终没有等到。吕布武勇冠绝天下,现在却没有多少人知道,吕布最初入仕是文职,张易设下擂台赛时,就想招吕布前来,结果没有音讯,这次直接由朝廷下诏征召他来扬州,应该是最好的机会,结果吕布还是没来。

    张易只能作罢,就像许褚一样,张易机关算尽,都没有招募到,最后曹操勾勾手指就带走了。命中没有缘分,确实无法强求。

    张易在接待来人这些天,每一个来扬州的太学生,张易都会问一问选择,结果无一例外都是要跟着张竑去郡县里任职,根本不考虑留在镇北将军府。

    张易连黄巾俘虏都往会稽捡,就是因为江东人少,洛京城几千太学生,和上千洪都门生,都是张易垂涎的对象。结果洪都门生大多愿意跟着张易,太学生却都跟着张竑。

    张竑当会稽郡守时,就有不少太学生找他求官,现在他成了扬州主事人,又有不少人来投奔他,这些人来扬州后,至少都是县令。

    太学教的是经史之术,本来就替大汉培养后备官员,既然太学生肯来扬州,不给他们官做肯定不行,因为不仅张易在抢人,刘焉,刘虞,刘繇,刘岱都在抢人,刘焉去益州时,基本上把幽州的官吏都带走了,还从太学里拐走不少。
1...2223242526...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