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为奴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篆文
四目相交的一瞬,他已意识到这个行为是大不敬,心下一慌,匆忙垂下头去,却已然来不及了。
不过是一天之内,容与已两度觉得有如芒刺在背,现在双膝被汉白玉地面硌得发涩,又好似是如跪针毡。
好在沈徽似乎不大在意,只问,“云林子的这幅画,妙在何处?”
这个问题缓解了容与的难堪,迅速整理思路,准备回答。刚要开口,沈徽冰冷的声音再度响起,这次,是叫他把头抬起来。
容与依吩咐抬头,目光平视前方,轻声道,“此画名为渔庄秋霁图,重点不在渔庄,而在秋霁,远山遥岑,平阔静湖,湿寒疏林,皆是秋天雨后之景,清逸明净,纤尘不染。”
那时候的容与在说这番话时,绝想不到多年以后,沈徽竟然也会用清逸明净,纤尘不染这八个字来形容他。
沈徽嘴角扬了扬,还是不叫他平身,淡淡问,“云林子有阕折桂令,写的也不见得多好,口气却很大,把下半阙诵给我听。”
容与一怔,有点不解他为何忽然问起这个。幸亏他记性好,还能回忆起那支曲子,便低声诵道,“侯门深何须刺,白云自可怡悦。到如今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沈徽听完,极轻的叹了一声,随口叫容与起身,命他把画放去书案上。之后吩咐怀风带他出去见重华宫的宫人,安排妥当了再来跟前伺候。
跨出浴德殿,容与不由松了口气。怀风看出他的不安,温言安慰道,“别紧张,咱们主子待人一向很好。你是第一个被殿下亲自挑中的人,之前内务府选了那么多,殿下一个都没瞧上。不过,你也是第一个被殿下整治的人,我以前,还没见殿下让人跪那么长时间呢。”
这个说法让人不知该高兴还是该忧伤,容与试探着问,“请教怀风哥哥,殿下为何会挑中我?”
怀风歪头想了一会儿,又看看他,挤眼笑笑,“估计是因为你长的,比其他人都好看。”
容与在心里叹息,自然知道这是玩话,面上也只能含笑不语。
怀风见他不搭腔,愈发仔细盯着他的脸,点头道,“你模样生得确是不错,且和那些个长的好,也自知长的好的不一样,没有阿谀谄媚之色。”
说着更是一笑,“就像这会儿,你不说话的时候,瞧着也好像是在笑,倒是顶和气的,让人看着就觉得亲近。”
第4章阴晴不定
还是很难习惯别人称赞他的长相,容与只好转换话题问自己今后所司之职。
怀风便絮絮地告诉他职责范围,以及沈徽的习惯癖好。
其实这份工作说来也简单,无非就是围着主子转。如果沈徽外出,他须跟随服侍在侧;如果沈徽在重华宫内,他也须随叫随到,不离主子身边半步。
说到沈徽的习惯,容与一边听,一边认真的在心里记录。毕竟这是自入宫以来,他第一次做服侍人的活儿,不敢稍有怠慢。
等见过阖宫上下有品阶的宫人,安顿好卧房,这一天已接近尾声。沈徽似乎有意给他适应的机会,吩咐不必上夜,自去安置不提。
一日下来,峰回路转,跌宕起伏。容与躺在床上,想着阴晴不定的沈徽,不可知的将来,不觉有了种前路凄迷的彷徨。
想想不久前,他还为得了一份采办古籍字画的工作暗自欢喜,谁料到才短短几天,就已和那份工作失之交臂。
容与想了想,大概自己和安静美好的日子,真的没有什么缘分。
然而事实和想象不同,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倒是过得颇为轻松自在。
沈徽每日除却向皇帝问安,余下的时间都会在书房翠云馆内读书临帖。
在书房里伺候,除了研磨斟茶,其余时间都是站在一旁侍立。闲来无事,他渐渐地琢磨出一个合适的距离,既不会显得逾矩,又刚好能看沈徽手中书里的文字。
只是时不时,他就要应对沈徽突如其来的发问。
有次沈徽手里明明拿着尚书,却忽然开口道,“鹤鸣与九皋,声闻于天,接下来是什么?”
容与怔忡一刻,才反应出他说的是诗经,幸而他记得底下的句子,忙轻声背诵,“鱼在于渚,或渊或潜。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另有一回,沈徽正在翻礼记,可能是想到字里所包含的礼法和释义,便突然问,“你名字是哪几个字?”
容与已有些习惯这位王爷没有规律的提问,想了一下回答道,“是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的那两个字。”
沈徽点点头,又
半生为奴 分卷阅读5
有一搭没一搭,问起他家乡何地,家中尚有何人。
一瞬间,脑海中又浮现出隔世亲人的模样,很多年都没有人问过他类似的问题了,宫里的人,不是主子就是奴才,并没有人有兴趣知道一个小内侍的往事。
容与记起前世温情的时刻,不觉莞尔,好在沈徽背对着他,看不见他脸上表情。稳了稳情绪,他平静克制的说,“臣还有一个姐姐。”
沈徽却没再说话,容与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直觉告诉他,沈徽是因为他的话而陷入沉默。
时光匆匆,过了处暑,天气越发炎热。怀风吩咐侍女在东井亭里设好了香案棋局,供沈徽在亭中纳凉消暑。
宫人奉上了新沏的君山茶,沈徽尝了一口,夸到甘甜之味胜于以往,怀风会意笑道,“这是去年冬天,殿下让臣的绛雪轩那两株梅花上的雪,了这大半年也没舍得吃,就等着殿下回来,臣才特意的拿出来煮了茶。”
他口中所说的回来,是指年初之时,升平帝派沈徽为钦差,前往云南彻查云贵总督李琏贪腐一案。
那日容与在武英殿见沈徽之时,恰好是他回宫的第二天。
沈徽笑笑,随手捏了捏肩膀,一旁侍立的宫人忙拿了玉如意,在他肩上轻轻的敲着。
半晌沈徽慢悠悠道,“才刚高谦派人过来,说皇上已将我的折子发去内阁,舅舅这会子应该已经看到了,你即刻带了我的信儿出去,务必让他留李琏一条命,这个人我日后还有用。再告诉他,我要见他。让他明日朝会后安排个时间。先去办罢。”
怀风应了是,匆忙赶着出去了。
待他回来时,已是面带喜色,“已都安排下了,首辅大人说,明日朝会后就来重华宫面见殿下。”他压低声音,再道,“大人说了,皇上虽留中您的折子一时未发,但心里还是满意您对李琏的处置,说明万岁爷并不想让他死。还说前阵子叫了那位去,问他如何看待这案子,结果那位说的还是不中皇上的意。”
沈徽哦了一声,略微抬起眼看着怀风,“那当日大哥,是怎么说的?”
怀风撇了撇嘴,“大人只说,秦王要万岁爷念及李琏乃是三朝元老,素有战功,抄家革职也就罢了。,左不过是装良善装仁义,还能有什么呀。”
沈徽一笑,吩咐怀风坐下对局,没有再提这话。
容与自然知道,怀风口中的大人乃是内阁首辅秦太岳,其人是沈徽生母丽贵妃的堂兄,而丽贵妃在于五年前就已薨逝。
皇帝和贵妃一向感情甚笃,自从其人仙逝,便有些郁郁寡欢,身体也每况愈下,更是常犯心悸宿疾。
为此朝中大臣们立储的呼声,也如涨潮一般,时不时就会高涨一番。
大胤如今只有两位皇子,皆非嫡出,身份相差不算悬殊,储位自然要在这二人之间展开争夺。
秦王沈彻素来较少参与政务,但似乎更得陛下喜爱,况且占据长子身份,朝中以御史大人为首的一众清流,一直坚持该立长为嗣。
而楚王沈徽好似不算得圣眷,却又时常被皇帝派出去备兵防海,巡视河道,甚至考察各地方大员政绩。他办事的能力和手段也得到朝野广泛的赞誉,甚至连皇帝也曾亲口夸奖。
这么看来,兄弟二人似乎不相上下,难分轩轾。
不过今日一番对话下来,让容与明确知道一则信息似乎从不表明立储态度的内阁首辅,到底还是帮衬自己人多一些,恐怕迟早会成为拥立沈徽的得力股肱。
次日一早,怀风来回禀沈徽,“朝会已散,秦大人在浴德殿中恭候殿下。”
内阁首辅秦太岳年近五十,有着敦儒雅致的风姿。容与奉了茶与他,欠身致意,退出殿外。关好门,依照怀风的嘱咐在外头侍立静候。
站在廊下,屋内的对话一字一句飘进耳中。
沈徽的声音一如既然,泛着微薄的凉意,“舅舅这一向可好?我去了大半年,朝中的事儿多有劳烦您了。”
“殿下似乎还有风尘之色,要多休息才是。”秦太岳的声音低沉悦耳,有些像是暮色之中连绵悠远的鼓声,“今日朝会上,皇上对着众臣工夸奖了殿下。很多人,似乎听出了一些线弦外之音。”
沈徽含了一丝冷笑,“舅舅倒是说说,他们都听出了什么?”
“各人听到的含义不尽相同,大致却可分为两派。一派人,认为皇上多次公开赞赏殿下的能力,想必是个立储的信号;另一派人,则认为皇上迟迟不肯立太子,却多番派您出去办差历练,是为了将来让您更好的辅佐大殿下,做个辅国的贤王;而还有一众人,是为举棋不定左右观望,那便不足道了。”
沈徽轻笑道,“恐怕愿意做墙头草的人更多,这是好事。”顿了一下,迎着他的目光道,“舅舅不妨也站在大哥这边,如此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跟随过去。”
秦太岳好似有些不解,但笑不语请他释疑。
沈徽好整以暇,缓缓道,“大哥是长子,本就该立为太子。父皇虽春秋还盛,但身子却是不若以往了,群臣屡次上书要立储,父皇却思虑这么久,足见既不忍弃正统之长子,又不舍得我这个还算能干的次子。既如此,咱们何不推皇上一把?如能让朝中众人都认为皇上属意大哥,对皇上来说怕是始料未及。未在意料中,便会心生疑虑。”
幽幽一笑,他复道,“本月排设宫宴,百官朝贺陛下后,舅舅可授意朝臣们参拜大哥,那些支持者和中立者一定觉得这是向秦王表功的好机会。试想皇上乍见此情形,心内必定十分不快。即便当场不发作,秦王僭越一事也可事后拿来做文章。舅舅,以为如何?”
秦太岳一笑,答得却很谨慎,“让皇上由此心生猜忌,这是个有用的办法。只是,仅这一项,也难撼得动他。”
沈徽点了点头,“今年秋闱武选之后,宫中会再进一批的侍卫,倘若我估计的不错,以皇上现在的心境,一旦起了防范之心,就会加意留心自己的安全,势必将武力最强的人选在身边。舅舅可适时进言,恐建福宫在守卫上会有所削弱首辅大人如此关心秦王安危,不会让皇上更生怀疑么?”
秦太岳微一沉吟,“如此一来,的确会加深皇上的防范之意。”
“还不够。父皇多次提及,他最不喜的就是大哥朝三暮四对元妃寡情。听说大哥近日又网罗了几个男孩子,我们不如索性再送他几个好的,叫他镇日可以在宫里胡天胡地。父皇如有若惩戒或申斥,大哥必是要装可怜博同情,至于私下里,难保会有怨怼。我在他宫
半生为奴 分卷阅读6
里安插了那么多年的人总该派上用场,只要他口出怨怼之语,父皇便会知悉,从而更生芥蒂嫌隙。”
秦太岳沉声道,“从外廷到内宫,明着捧他,实则是让他更快失去君心,老臣省得。我即刻便去安排,定会照殿下的意思办妥。老臣还有话提醒殿下,这些日子以来,殿下风头出的也够多了,最近宜少言少动,无事便在宫中静心休养,多做些皇上喜欢的事,只当养性了。前朝有什么动静,我自会着人告知殿下,外面一切有我,务请殿下放心。”
沈徽沉默良久,站起身来,朝秦太岳一揖,“舅舅交代的,我都记下了。”
秦太岳连忙起身还礼,随即告辞出来。
沈徽送至门口,好像突然想起什么,状似不经意的笑说,“日前抄李琏家,我见有一副仇十洲的贵妃晓妆,知道舅舅爱他工笔,我已着人留下,近日会送去府上。不值什么,给舅舅当个玩意儿吧。”
秦太岳闻言微微抬眼看他,眼中皆是笑意。低声道了谢,便躬身一礼,退了出去。
怀风和容与见秦太岳离去,忙跟进屋内。怀风阖上门问,“殿下是打算对那位动手了?”
沈徽睨了怀风一眼,“什么动手不动手的,只是不想一味耗着,如今年纪也大了,万一皇上要赐婚,我应承了舅舅的事倒不好办了。”
怀风抿嘴笑了一阵子,“殿下还说呢,秦大小姐真是惦记您,今儿早起又让人送信进来,她也有趣儿,这信倒不托秦大人给您。”说着从袖中取出一笺信来。
沈徽当着怀风的面拆了,故意道,“写的什么,念给我听。”
怀风当场脸色微红,踅身往后退去,“您又逗我,臣可看不懂您二位那高深的用词儿,臣这辈子大约也就是个舞枪弄棒的粗人了。”
沈徽了笑,不满的哼了声,“你今年都十七了,比我还大两岁,少装什么都不懂。还有,让你没事的时候多读书练字,你哪样儿干了,怨不得管个重华宫都这么事。”
怀风一点都不急,曼声道,“殿下您手把手教的,臣也算侍卫里头能写会算的了,比那些个内侍又不知强了多少。宫里规矩内监不能识字,除了十二监掌印秉笔、佥书,下剩的那些也还不如臣呢。”说着瞥了一眼容与,指着他道,“不过您看,总还是让您找着会读书识字的人了。”
怀风的话,适时提醒了沈徽,他将那信笺展开,随手扔给容与,“念给我听。”
这是秦太岳的女公子写给沈徽的,容与心里觉得不妥,奈何已将信接在手里,只好低下头去看。
一看之下,顿时惊讶万分,心中狂跳,努力稳了稳声气,才轻声念道,“细雨湿山茶,红艳小园香彻。记得隔年心事,又上元佳节。羹汤仍试小团栾,美意凭谁说。且待烟花散后,看月明微缺。”
念罢,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禁不住看向沈徽。后者面无表情,沉吟良久,随口道,“会填词么?”
容与没想到他会这么问,下意识应道,“略懂一点,填的不好。”
然而这话一出口,他立刻就后悔了。
沈徽神情漫不经心,“和一阕,仿了我的字誊抄好,别让我再事写一遍。”
刹那间,容与只觉得窘迫感铺天盖地般袭来,简直令他无处藏身。
第5章立储风波
几日后,皇帝循例在太液池畔设夏季宫筵。
宫中排筵,自有章程定式。譬如着装,沈徽换了亲王红罗常服,头戴翼善冠,正由容与服侍着,为他束云龙纹玉带。
近身伺候穿戴,鼻中闻到的都是他袖袍间散发的沉水香气,容与见他身姿挺拔,自己虽垂首弯腰,也不禁在心里比量了一下,暗道,沈徽该是高出他有半个头。
其实论年纪,他比容与还小上一岁。
这个年代营养还是跟不上,人们个子普遍都没有那么高。容与因生活在内宫中,伙食比外头寻常百姓还要好些,自然也还是不能和皇子膳食相比。
前世他是借着大学食堂那点可怜的油水,才将将长到一米八,这一世无论如何达不到了。照镜子时,他目测过自己的身高,大约也就在一米七四左右,因为瘦,会显得稍微高一些。
无论前世今生,他都有着少年人清瘦的模样,连身形都是细胳膊细腿,为此从不觉得自己好看,可旁人都说他眉眼有难得的剔透干净,用义父高淳的话说,是温润的好似一泓秋水。
然而平心而论,容与更喜欢轮廓硬朗的感觉,就好比眼前这张年轻英俊,美得有些冷峻的脸。
拾停当,借着整理仪容再端详眼前人,五官致,棱角分明。身形高昂笔挺,因常年习武,练就宽肩细腰,配上笔直修长的双腿,眉宇间蕴藉的冷肃,愈发显出少年人的锐意锋芒。
虽然性情难以捉摸,但不失为赏心悦目的美男子。
容与打理完毕,无声地退到一边。他不是花痴,也清楚自己的身份,对于美的人和物能够欣赏就好,不存在任何非分之想。
至傍晚时分,一轮圆月初升。上林苑中已是流光溢,宴席摆在太液池畔,周遭有碧波浩渺,烟柳云霞相伴。
容与站在沈徽身后,为他斟酒布菜,远远地能听到湖心亭中传来的笙管丝竹之音,十分清雅悠扬。
沈彻坐在御座东首处,一样的亲王服制,因神色间韵致不同,便流露出一股别样的明媚。
相比于沈徽,他是看上去更为温暖的人。只是他身旁的秦王妃表情落寞,和那一身天家富贵气派相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因京中三品以上的官员悉数到场,从高台上望下去,倒也有人头攒动之感。台上的沈徽只安静坐在西首位置,摆弄杯盏等候皇帝到来。
安静终究只是表象,容与站在他身侧,看得分明,沈徽在端起酒杯的一瞬,与台下坐着的秦太岳极快的交换了一个眼神,一饮而尽后,清浅笑意渐渐弥散至他的唇边。
待升平帝驾到,所有人起身跪拜。皇帝这厢徐徐坐定,一再宽仁慈爱的表示今夜虽为国宴,亦同于家宴,如今天下太平,民生富庶,皇室感念众臣工平素辛劳勤勉,望能与在座各位共襄盛举,永葆大胤江山千秋万载。
众臣纷纷举杯与皇帝同饮杯中酒,不等落座,秦太岳又开始一轮歌功颂德,众人见他作态,少不得又一边附和,一边叩拜行礼。几次三番,弄得所谓“家宴”依然在彰显皇室尊荣,隆重非凡。
好容易把吉祥话都说完,众人才陆续落座,宴席便告开始。
半生为奴 分卷阅读7
酒过三巡,忽见太常寺卿越众而出,颇为郑重道,“盛世无饥馁乃万民之福,如今又有秦王殿下敏慧仁孝,体恤臣工,堪为表率,臣等感怀皇长子德配天地,值此佳筵,愿恭祝殿下寿运绵长福德齐天,千岁千岁千千岁。”
他这一拜,牵扯出一串不尽相同的反应,有人即刻跟随,也有人左右张望一番起身,更有人期期艾艾,似乎有些不大情愿。
从众心理的人还是占了多数,片刻之后,下头已跪了有半数之多,齐齐对着秦王行开二跪六叩的大礼。
沈徽依然稳稳地坐在位子上,神情恬淡,对朝臣的恭贺之词恍若未闻。
容与却留意到,皇帝的手在碰触酒杯的一瞬凝滞了一下,再看沈彻已面露自得之色,俨然像是在坦然接受众人参拜。
等到众臣行礼毕,皇帝沉声问,“卿等是以何礼参拜秦王?”
太常寺卿拱手道,“臣以为秦王乃皇长子,故以东宫之礼参拜之。”
皇帝凝神片刻,冷冷道,“朕尚未立储,国朝此刻并无东宫。”
此时有人站起身,朗声道,“皇上春秋正盛,然为千秋万代之基业,宜早日立储,臣等恭请皇上册立秦王为太子,以正国本。”
容与细看说话之人,身形挺拔俊秀,认得正是大理寺少卿裴炎琦,因其人是升平三十六年的殿试三甲第三名,且多次出入内廷面圣,所以容与对他并不陌生。
皇帝眉间微蹙,已隐含一丝愠色,“立储之事,容后再议。秦王此刻并非储君,以东宫礼接受卿等参拜,是为僭越。这是你授意他们这般行事的?”最后一句话,却是对着沈彻说的,皇帝没有转头看他,但语气中责备之意甚为明显。
沈彻被问得一慌,忙起身道,“儿臣,并不知道臣工们欲做此举,这,并非儿臣授意,儿臣对此一无所知。”
此刻沈徽眉间,恰到好处的浮上一层焦虑担忧,跟着起身下拜,对皇帝恳切道,“父皇,臣工们此举应属自发,皇兄显然并不知情。”
皇帝轻轻抚着手中的玉杯,眼中的寒光恍若九天玄月,“并不知情,那就是群臣的意思了,看来这僭越之罪,倒安的委屈他了。”
沈彻满脸惶恐,站在原地愈发尴尬,额头上已有细细的汗珠冒出。
容与猜想即便沈彻再不通庶务,此刻也该明白皇帝对他已有不满。果然见他思索片刻,不得已俯身叩首,声声恳切请罪。
有片刻的沉默,皇帝没有叫起两位皇子。半晌,他看了一眼顿首在地的沈彻,寒声道,“你今日操办宴席,也累了,下去休息吧。”
整个园中异常安静,秦王沈彻身子轻轻摇晃,身旁的内侍急忙上前扶了一把。
容与也抢上去两步,搀扶正欲起身的沈徽,顺便留神观察,看见一抿浅笑徐徐漫上沈徽的眼角。
一场盛宴,看似还在继续,其实却早已戛然而止。
大筵过后,秦王沈彻躲在建福宫闭门不出。朝臣们试探了一回,深切领会到圣意,暂时没有人再敢贸然提立储话题。
沈徽听了秦太岳劝慰,也韬光养晦,只在翠云馆专心临魏碑。容与则陪侍在侧,于一旁为他洗笔研墨。
至于外头风向如何,都交由怀风坐探。
“听说那日宴后,秦王只私下见过秦大人,这么个风口浪尖的时候,他竟然还敢接见阁臣,真不知是怎么想的。”
沈徽展了展澄心堂宣纸,似在回味怀风的话,“舅舅么,虽不同母,于他也算是长辈亲眷。”
“皇上派高掌印去探望过大殿下,并未申斥,高掌印只说,大殿下似有不满之色。”
沈徽脸上淡淡的,“只是有不满还不够,让高谦再多留意着,要一击即中。”
怀风说了声是,“高掌印还说,您近日也不宜有什么动作,万岁爷那边有什么信儿,他自会及时通传给您。”
沈徽点头,忽然回眸看向容与,“你往后要和高谦那边多走动,有什么事儿才好及时来回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