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虞奇侠传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虞太史令
魏思思说到这里,举出了陈朝的例子,陈朝有待官员,高薪养廉,小小的一个九品县丞,一年的俸禄就是三百石,至于高层官员,更是数万户才能养一家。
这些官员有钱了,虽然不贪了,挥洒无度,天下半数粮食丝绸宝器毁在他们手里,最后结果就如后人写的赋文所说。陈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最后魏思思将赋文念到这里,后面就没有再说,然后继续陈述说:“这天下臣工,能耐不一,优劣不等。对于绩优之官,朝廷应多付养廉银,以彰其能。对于那些绩劣之官,朝廷应该少付或者不付,以质其庸。这样才能劣者改进,贤者安乐。”
魏思思说完这里,看着玉琮,继续说:“圣人如今下旨各部,通令各府知府总督,对所有臣工严加考核,平定等级,为朝廷养廉之参照,则百姓交粮纳税,庶几无怨。”
圣人听到这话,对着玉琮说:“德润,魏侍读设想周到,有理有据,以史为鉴,你们显得短视了。”
玉琮听到这话,反驳说:“启禀圣人,魏侍读说的的确是正理,但是过于空空其谈。这全国上下,州县罗列,所属臣工,繁如星棋。若逐一评核,非两三年不成。而三年之后,升黜进退,又是另外一番局面了,则养廉银之发放,必至混乱无章,失误百出。”
圣人点点头,对着魏思思说:‘升黜进退,变更频繁,德润说的也是事实。’
“用心补漏,事在人为。由下而上,六个月必须完成考核功绩,凡是不能完成着,一律停放养廉银。这样,何须两年,半年就可以成功。”
圣人又看着玉琮,对
第四百零八章立储难定
魏思思不由一笑,对着圣人说:“这个非是臣所知,或许圣人会如愿,住在昭陵之中。”
圣人不愿意多说什么,然后继续处理公务。
到了晚上,圣人独自在御花园凉亭之中喝酒作乐。
圣人继续说:“对酒吟诗花劝饮,花前得句自推敲。九重三殿谁为友,皓月清风作契交。”
魏思思这时候拿着折子走了进来,对着圣人说:“圣人,玉大人已经拟好了新规,正在到处找圣人你批阅,没有想到圣人你却坐在这里,和皓月清风论交情。”
圣人叹气一声说:“魏侍读,你难道觉得朕这首诗还不苦,还要来打趣朕吗”
“不,圣人这首诗,闻着肝肠为之一断,潸然而落下。”
圣人点点头,对着魏思思说:“朕昔日在围场,和李朱碧所谈不过数十句,也曾吟了这首诗给她,她不解其中味。”
“不是人人都在居于九重三殿之间,这大苦追之位上的苦,除了坐着的人,谁也不能感受。别说李朱碧了,就算四妃她们,何尝懂圣人呢”
圣人沉默了良久,然后对着魏思思说:“有时候,朕真的想要从背后暗算了你。”
“圣人何须如此麻烦,只要你一声令下,贤妃娘娘就会将臣给擒下来。”
圣人听到这话,摇着头说:“这宫中有着不少西戎进贡来的鈡,钟声滴答催人老,没有想到,你催的比这钟还紧。”
“现在催着还没有办成事,何况除了臣,还有谁敢催着圣人你。”
“朕一直再想,玉琮说的没有错,虎步牛车,这车会翻,揠苗助长,这苗会枯。事事催着办,日后必贻其害。”
“圣人到如今还不明白,臣现在催的是法。圣上寿限现在只有十二月了,臣只能请圣人立下法来,使后世储君,以及天下臣工有法可据,有规可循。”
魏思思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继续对着圣人说:“圣人,如今对酒吟诗花劝饮的时候,不要忘记国家大事。成功何必在我,革新后继有人。现在圣人要担心的不是枯苗、翻车,而是如何立太子,如何传承圣人你的志业。”
圣人听到这话,摇头说:“朕也在犹豫这件事。”
“耀棣不是圣人心中储君人选吗”
圣人喝了一口酒,对着魏思思说:“魏侍读,你认为国朝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臣斗胆了,臣认为是诸侯。”
圣人点点头,对着魏思思说:“当初高皇帝分封诸侯,是想要凭借诸侯守卫我姚家江山,当时的确有了作用,在国公的藩护之下,文皇帝也安稳登基,最后掌握政权。文皇帝的时候,就有意削藩,规定国公若是不奉诏,不得擅离封地。限制了国公之间的联系,免得他们联合起来,反客为主。”
圣人说到这里,看着魏思思,叹息一声说:“但是因为各地民变,文皇帝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削藩。而到了朕这一代,朕因为我那几个不成器的兄弟,也不敢动诸侯,而且国公在朕登基的时候,出力颇大,朕自然不能忘恩负义,执意削藩。”
魏思思听到这里,对着圣人说:“这么说来,耀棣不立为太子,也是因为这个了。”
“朕要削藩,需要一个大胆之人前来建议,朕原本指望着刘歆会是这么一个人,谁知道他一直不肯回来。而你的话,始终难以行事。”
圣人的话不用说透,魏思思就知道,圣人想要说,魏思思本来出身就是鬼府,若是让魏思思建议削藩的话,朝廷反弹声太大,生人反而会成为众矢之的。
圣人看着天空,然后继续说:“朕认为四妃不废,削藩不成,四妃皆是国公之女,朕要动国公,必须先废四妃。朕这时候不立太子,是这太子一立下来,朝臣肯定要请立四妃,朕到时候怎么好拒绝,就算现在,耀棣还没有当上储君,身边已经有了两位国公的女儿了。”
魏思思听到这话,对着圣人说:“圣人你之前迟迟不立四妃,也是出于这个考量吧。”
圣人点点头,然后继续说:“朕想要立耀檀的原因就是因为雅妃懂朕的心意,朕明白,她才是真心为姚家设想的,若是耀檀当了太子,那么到时候雅妃最为新皇的亲娘,自然可以废除四妃。而且,耀棣,耀棣。”
圣人停顿了一下,有些为难地说:“耀棣不明白诸侯之害,还想着和诸侯共治天下,朕担心姚家的江山,会坏在他的手里。”
魏思思听到这里,明白圣人的顾虑,思索了说:“圣人你的顾虑,臣明白了,只是臣认为,诸侯有利有害,圣人趋利避害。臣认为耀棣这样反而最好,天下一心,反而不会闹出什么乱子。至于耀檀,臣认为,耀檀如今年龄太小,未必能够承这个重任。到时候幼子孤母,再要削藩的话,恐怕会闹出大的祸事来。”
魏思思说到这里,对着圣人说:“现在天下人都知道,耀棣作为嫡长子会被立为太子。若是圣人你改立耀檀的话,那么到时候反而会弄出是非来。而且圣人,这各人头上一片天,耀棣他自有自己的前程。”
圣人听到这话,思索了良久,对着魏思思说:“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这个奏折,朕会看的。”
魏思思退下之后,圣人回到了勤政阁,批阅了奏折,到了子时的时候,圣人在雅妃的陪同之下,前去佛堂诵经。
&
第四百零九章宫中杀机
“据我所知,你在围场这些日子,在那里训练亲兵。”圣人将虎皮给丢在桌子上,这时候魏思思挥手让旁边的婢女离开。
“既然父皇都知道了,那么儿臣就不用再禀告了。”
见到耀棣如此,圣人神情复杂,然后继续说:“小四姨不是外人,朕想问,你这亲兵练的如何”
“回圣人,儿臣现在虽然只有五百亲兵,但皆是选锋之士,就算面对宫中的禁军,他们也丝毫不逊色,儿臣有了这些亲兵,儿臣就能完成高皇帝的遗愿,平定祥云府。”
圣人听到这话,叹息说:“你这话要是让朝臣知道了,他们肯定会弹劾你。若是你换了一个父亲,你就已经进了天牢了。就算文皇帝,也会让你进入三省殿。”
“儿臣不害怕,儿臣生来就是要做大事的,儿臣要制造一个万世未有的盛世,儿臣要平定四海,东纳诸海,北定玄武,南降佛国,西踏西戎。”
“住口,如此穷兵黩武,你如何制造盛世。”
“若是没有如此豪情,怎么能够制造盛世。难道内有鬼府不能平,外有西戎只能议和,这样也算盛世吗”
魏思思见到这个情况,连忙缓和气氛说:“圣人,如今大皇子猎到了两头虎,四头狼,这是特地过来送虎皮和狼皮的。”
“可惜他不懂事,要不要别说虎狼了,连乘黄都射到了。”
“你怎么学的和文皇帝一样,总是儿子一直不是呢”魏思思也看不下去,不由出言帮助了。
圣人气呼呼的哼了一声,然后说:“耀棣,你可知道,朕即日就要写立储的极天御谕,朕的后继之人就在你们兄弟几个之中,若是你不把心思用在如何修齐治平上,只知穷兵黩武。那么你就是不喜欢朕将你的名字写在诏书上了。”
耀棣挺直身体,对着圣人说:“回禀圣人,儿臣研习武事,就是为了修齐治平。孩儿只有平定四方,才能有机会开创盛世,否则今日鬼府造反,明日西戎扣关,儿臣就算要治民生也不可得。有这些人扯着儿臣的后腿,儿臣如何传薪火,开万世之宏基。”
圣人没有想到耀棣不但不认错,还和自己犟了起来,于是指着耀棣说:“你……强词夺理,可恶!”
“父皇……”
看着耀棣要和圣人闹翻了,魏思思连忙拦着耀棣,对着耀棣说:“大皇子,你回来还没有给四位娘娘请安,现在还是去请安吧,免得她们挂念你。”
耀棣只好对着圣人说:“儿臣告退。”
“谢小四姨。”
耀棣离开这里,去请安,回到了自己府邸的时候,刘秀前来求见。
“小臣小司马上大夫刘秀,给大皇子请安了。”
“刘大人,免礼吧,不知道刘大人来这里所谓何事”
刘秀看了看四周,小声地说:“臣听闻大皇子在围场练兵的事情,于是前来寻找殿下。”
“哦,这件事,你有什么要说的”
“臣想说的是,其实殿下不用在围场练兵,在京城外面就可以。”
耀棣听到这话,看着刘秀,刘秀继续解释说:“实不相瞒,小臣还有一些权力,可以在京城附近练兵,到时候殿下可以将训兵之法告诉小臣,小臣可以将按照殿下的方法来操练。”
耀棣心中不由一喜,连忙让刘秀进来,开始为刘秀解释起来,刘秀认真的听着,这一来二去,刘秀逐渐成为了耀棣的亲信。
在九月十五,贤妃罕见邀请雅妃一起赏月,坐在凉亭之中,贤妃对着雅妃说:“圣人这件事,倒是拖了十二年了。”
“圣人的耐性,就算翻遍诸史吗,也找不到第二个了。”
“这四姑娘也算一位绝世奇女子,难怪圣人一直心中放不下他。”贤妃说到这里,然后继续说:“其实本宫不明白,圣人为什么会让她当上侍读,朝廷大臣没有反对吗”
雅妃告诉他:“按照律法,犯女若已许嫁,归其夫家。四姑娘文定于刘歆,自然不是罪女了。”
“哈哈,这倒是好玩了,本宫原本以为圣人让妹妹你重修律例,是为了天下苍生为念,没有想到是为了让四小姐归其夫家。”贤妃的语气之中充满了不满,对于这件事,她怎么都不可能高兴。
雅妃平静地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圣人更为甚。”
“就算圣人有恻隐之心,就是不知道这位四姑娘会不会原谅这个杀了她全家的圣人了。”
“她隐姓埋名,连连行刺。”
“哦,这就更加奇怪了,如此一个大逆不道的钦犯,圣人又是如何抚驯招安,当上这天策阁侍读。”
“圣人处置高明,四姑娘心服口服。”雅妃回答的滴水不漏,丝毫没有破绽。
贤妃只好再次追问地说:“既然如此,本宫就更加好奇了,这圣人到底是用了什么手段能让这个四姑娘忘记仇恨,心甘情愿当上这个侍读。”
雅妃也不知道,只是回答说:“所谓葫芦里自有灵药,妹妹我肉眼凡胎,看不明白。”
&nb
第四百一十章十八个月
昭宁十二年十月初一,圣人还是宣布了,明年册立耀棣为太子,同时圣人也宣布了四位太子妃的人选,让天下臣工和士子议论,这四人是否合适。
大家都知道这不过是走一个过场,自然没有什么议论,倒是耀棣自己对于其他两人有些异议。
顺国公和贤国公的女儿耀棣都没有见过,他觉得自己的四妃一定要出众才行。
文妃告诉耀棣,这两位国公千金,冬月就会到了,让他稍安勿躁,不要记在一时。
十月二十三,贤国公的千金潘灵雨进入京城,这个女子性格淑娴,不好言语,最开始让耀棣不是很喜欢。
不过几天过后,耀棣发现潘灵雨一个优点,就是擅长填词作曲,这样耀棣又喜欢了,缠着潘灵雨填词,然后让赵猗房唱着。
冬月初五,水君昭进入宫中,耀棣第一眼就喜欢了水君昭,因为水君昭穿着戎装,腰间佩戴长剑,英姿飒爽,让耀棣有一种莫名的好感。
水君昭到了宫中,和耀棣常做的就是在沙盘上推演战争,耀棣基本没有读过兵书,哪里是水君昭的对手,每次都是大败之后佩服的五体投地。
昭宁十三年正月初一,先是册封耀棣,初四册立四位太子妃。过了十五,太子协同四妃前去南都监国。
当然这次前去的,还有太子的四位舅子,这是耀棣的亲信了,这次前去,就是为了协助耀棣处理政务。
昭宁十三年三月初七,太子和四妃在南都祭告祖宗,告庙礼成。
三月二十五日,邙山上,白车晋等人也到了山上。段克邪等人迎了上去,对着他们行礼说:“三师伯,四师伯,五师伯,五师娘。”
“哈哈,你们就是师妹的弟子吧,看样子,你们内功倒是有一定根基了,看来我门就要光大在你们身上了。”白车晋看着段克邪步履沉着,江海天眼中已有精光,史若梅行止无声,明白这三人在江湖上,也算是二流高手了,假以时日的话,成为一流高手也不是问题。
“还请诸位师伯赐教。”史若梅说完,邀请他们到了议事厅。
双方坐下之后,李凤先开口说:“二师兄,你来信说是给师太办十二周年的祭礼的事情,师弟我想还是和你商量一下比较好。”
曹寅感叹地说:“本来应该是前年十周年时候办的,但是掌门师妹她要去复仇,只好耽误下来。现在总算有个合适的机会,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办上一场。”
曹寅说到这里,看着众人说:“这些年来,说实话,我们邙山一脉,除了掌门师妹之外,大家都愧对师太,怎么说也得给师太办上一场法事。这一则尽尽我们的心意,二来,也应该和江湖朋友走动一下,让他们知道这江湖上还有邙山一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