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虞奇侠传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虞太史令
这时候韦敏挥挥手,让这些手下离开,自己带着四皇子走了过去,他对着叶慕魏行礼说“小少爷,好久不见了,不知道你还是认识小的吗”
叶慕魏仔细打量了一下韦敏,如同见到鬼一般,声音颤抖地说“你是韦敏,韦护院。”
韦敏点点头,对着叶慕魏说“这位是梅相公,是一位大有来头的人,小少爷你先对他行礼吧。”
四皇子张开扇子,笑着说“无须多礼,无须多礼。不知道这位小少爷是什么来头”
“他是青州府知府叶依北的三儿子,原名叫做叶忠虞,如今是九世秀才的大弟子,还是九世秀才的侄孙。”韦敏说到这里,似笑非笑地看叶慕魏,叶慕魏神情十分难看,眼中闪过一丝杀意,但是很快这杀意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四皇子倒是来了兴趣,询问说“哦,我倒是没有听说过叶依北有个姑姑嫁给九世秀才。韦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梅相公,这话说来话长了,在前朝时候,江湖上有一个叶家,叶家当时有两个出名美人,一个叫叶天凤,一个叫叶天鸾,这叶天凤不提也罢,叶天鸾就是九世秀才的妻子。叶家一支去了玄武国,一支留在中原。这叶慕魏就是留在中原的一支,不过这叶少爷肯定不是了。至于他怎么从叶忠虞变成叶慕魏的,小的就不知道了。”
听到这话,叶慕魏勉强打起精神说“这世上已经没有叶忠虞了,只有叶慕魏,你们这些朝廷鹰爪,要杀就杀,要刮就剐,姓叶的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
四皇子见到叶慕魏这个样子,忍不住笑着说“这位叶小兄弟,不用紧张,这说杀说剐的多不吉利,我们可不是带着恶意来的。”
“梅相公说的对,叶少爷,你言重了,所谓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你父亲叶依北可是堂堂知府大人,也算是封疆大吏了。我们就算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随便动你叶少爷。”
听到自己没有性命之忧了,叶慕魏不由松了一口气,语气缓和地说“那么你们二人想要知道些什么”
“其实很简单,叶少爷,我们想知道你那几个师弟的下落,不知道你是否愿意能告诉我们”
叶慕魏听到这话,冷漠地说“原来你们是想要我出卖我师弟,这个梦,我劝你们还是早点醒了吧,我是绝不会告诉给你们。”
“叶少爷,你不说我们不知道吗你二师弟如今在直隶府的万望城,你三师弟在益安府的归义城……”韦敏将叶慕魏几个师弟的所在一一说了出来,叶慕魏听他说完,还是冷漠地说“既然你都知道,那么何必问我,特意来消遣我的吗”
韦敏来说不是,告诉叶慕魏,自己让叶慕魏说这个,也是为了叶慕魏好,万一叶慕魏日后被抓,他也好帮忙周旋。
听到这话,叶慕魏看着韦敏,询问说“韦敏,你不是我父亲一个小小
第七十五章难测
四皇子对于尉迟泰的行为都不了解,按照客套话恭维尉迟泰。尉迟泰听到这话,自然对四皇子感觉好了很多。
不过尉迟泰没有放松警惕,活动了一下筋骨,对着四皇子说“这位相公,恭维的话暂且不要说太多,不知道你怎么称呼,和这些人又是什么关系。”
四皇子拍拍自己额头,道歉说“失礼,失礼。小生姓梅,叫视罔。至于这些人,和我没有半点关系,只是和我父亲大人有所联系。”
四皇子说完,看着韦敏,对着韦敏说“不知道五位能否给我一个薄面,让我和尉迟大侠说上几句。”
韦敏恭敬地说“既然梅相公你为这人求情,这人又没有大错,我们就不多打扰了。诸位,我们离开吧。”
这时候不空不悦地说“韦大人,不知道这梅相公是何来历这轻轻地一句话,就想让我们放人,这话也太好说了吧。”
韦敏听到这话,神情一沉,对着不空说“不空大和尚,这件事你就不用多问,出了问题有我姓韦的扛着,你担心什么。”不空从没有见过韦敏会板着脸,吓了一跳,连忙说“韦大人既然这么说了,我们也就不敢多说什么。”
五人对着四皇子行礼,然后恭敬地退下。尉迟恭见着他们离开,松了一口气。这五人站在这里,对于他来说还是颇有压力。
尉迟恭询问四皇子说“梅相公,看来你父亲可是朝中大官。连四个朝廷鹰爪都要卖你面子。”
“哈哈,别的不好说,不过尉迟大侠你做的那些事情,小生还是能压下去的。而且尉迟大侠在理。所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四皇子试探地对尉迟恭说,说完看着尉迟恭的反应。
尉迟恭想了想说“这话倒是有趣,没有想到你官绅子弟竟然会为我这个大盗说话。洒家也知道,就洒家做的事情,按照《大虞律》,就算死十遍都没有用。”
“尉迟大侠说的不错。律法无情,但是法外有情,尉迟大侠所惩戒的,都是犯律的人。你是替朝廷惩戒,怎么能怪罪于你,不过尉迟大侠,小生有一言相劝,大侠日后不如将这些人交给衙门,衙门自然会有所处置。”
听到四皇子这话,尉迟恭反而笑着说“果然,你是想要劝洒家当你们朝廷鹰犬,可惜洒家不是那么容易蒙骗的人。”
四皇子摇头解释说“尉迟先生多心了,只是杀这些贪官污吏,脏了尉迟大侠的刀,而且也会让朝廷有所不满。若是尉迟大侠交给衙门的话,这些人自然会被按律处理。这样的话,尉迟大侠既有惩恶扬善,又不会让朝廷厌恶,一举两得,尉迟大侠是一个聪明人,自然会知道怎么做。”
“哼,官官相护,我难道还不知道你们这些人,这前脚才送进去,后脚就放出来。”
“尉迟大侠,你可以交给那些有清名的官员,若是他们不惩戒,那么尉迟大侠不就是揭破了他们真面目。”
四皇子说完,诚恳地看尉迟泰,表示自己说的都是一片真心。
尉迟泰也保持了沉默,对着四皇子说“好,洒家暂且相信你一次。你救了洒家一命,洒家还你一个人情。不过从今以后,你走的你的,洒家走洒家的,道不同,不相为谋。”
“尉迟大侠能够相信就好,那么尉迟大侠请吧。”
尉迟泰点点头,对着四皇子拱拱手,道别离开这里。
在尉迟泰离开之后,韦敏再次回来,有些担心地说“殿下,就这样放虎归山好吗”
“区区一个尉迟泰也算虎吗你们的人能够抓住他一次,日后自然也能抓住他第二次。”
韦敏摇头连忙解释说“殿下,属下担心的不是抓不住他,而是怕他去找叶慕魏的麻烦,到时候岂不是麻烦。”
四皇子将扇子张开,胸有成竹地说“这就是我需要的,若是没有人找叶慕魏的麻烦,他怎么会真心实意投靠我们。而且疏不间亲,尉迟泰真的找上门去,我想叶慕魏会反咬一口,让尉迟泰反而有口难辩。只要双方有了矛盾,尉迟恭投靠我们就不难了。”
韦敏夸赞了一番四皇子足智多谋,然后才把自己担心说了出来“其实,小的担心是,叶慕魏会辩论不赢,反而栽在尉迟泰的手里。”
“那就栽了,这种棋子,有比没有好,但是丢掉也没有什么可惜。不过你想办法告诉叶依北这件事,叶依北这个知府,脾气很大,一向不服人,不知道如今会不会服人了。”
韦敏笑着说“殿下,小的怎么没有想到用这个找叶府台谈谈呢若是叶府台知道他这宝贝幺儿正在和反贼混在一起,想必脸色十分好看了。”
四皇子点点头,对着韦敏说“不知道这一出戏是否已经唱完了,若是散场了,本藩也应该回去了。”
“这次有劳殿下了,如今无事,还请殿下早些休息,保重金体。”
四皇子点点头,打着哈欠离开这里,回去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去书局的时候,一个仆人却先来找他了。
仆人对着四皇子说“梅相公,吴大人找你有点事情,还请梅相公去一趟书局。”
四皇子整理了仪容之后,就跟着仆人一起到了书局后院,进入后院之中,四皇子看着在场众人面色凝重,不由将笑容收敛起来,对着吴元说“吴大人,这是怎么了,莫
第七十六章回京
魏思思说到这里,再次解释说:“若是我们改为弘道三年,这天下有识的人,自然会看出来,到时候反而会讥笑我们,欲盖弥彰。更有甚者,会骂我们没有骨气,污了面北老人的忠名。”
在场众人都沉默起来,这种事情真的不好处理,而且骂不止是一代人骂,以后发现这点都会骂他们。
这时候吴元思索了一番,对着魏思思说:“那不如改为干支纪年如何”
魏思思更是摇摇头,提醒吴元说:“大人,这干支纪年若是我们自己选的诗,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问题是圣人自己选的,圣人会满意吗”
吴元也无奈,这干支纪年也是遗民一种常用的方式,不尊本朝年号,也不用前朝年号。这情况下,别人要找麻烦也难找,也表示了自己遗民心态。不过这用干支的话,就如魏思思说的那样,圣人肯定会不满意。
众人一时间没有办法,魏思思思索了一番,在纸上写上了几个字:“柔兆摄提格。”
“好,好,用这太岁纪年法。这样想必圣人也会满意,其他人也看不出来是我们改动的痕迹。”
这太岁纪年法流行在前赵时期,到了曹朝的时候,人们觉得甲子纪年法比较方便记,也方便书写,于是就逐渐不用。
当然这个纪年法也没有失传,在史书和诗集之中也还用的。
如今用到这里倒不是很突兀,大家也不会怀疑什么。
问题解决了之后,魏思思再次检查了一下这书,没有发现多大问题,不用松了一口气,想到这圣人果然没有为难他们,只是这一处有瑕疵。不过魏思思倒是不敢放松,让其他文人看了一番,众人都觉得没有问题之后,就吩咐雕工开始刻书起来。
他们在为圣人这本诗选忙着焦头烂额的时候,圣人坐在御书房之中,悠哉地品着香茗,看着二皇子将这一趟东海之行一一讲述。
二皇子说完,圣人发下茶杯,对着二皇子说:“华玉可比你聪明多了,文溯,要不是华玉在场,这件事不知道你会弄的多糟糕。”
“圣人,若是江离郡主被那群贼人抓住,儿臣早就将他们一网打尽。明明是她坏了儿臣的好事,圣人你却夸她比我聪明。儿臣实在不明白,还请圣人开示。”
圣人笑着说:“若不是华玉出手,等下你就要去三省殿待着了。你杀了那几个人有什么用,你不能只想着杀杀,多动脑筋,拉拢他们,实在不行,也要用他们的刀去杀他们。你是天家子孙,不是臣工,你要明白,什么叫垂拱而天下治。”
二皇子听到后面那句话,满肚子牢骚都消失的无影无踪,对着圣人连声说是是。圣人见到他这个样子,思索了一番说:“你母亲经常对朕说,你这人比较呆,不能让你去太过思索,让朕多点破。”
“是的,儿臣承认,圣人你说的很事情,儿臣都不明白,你让儿臣思索,儿臣都找不到答案,每次都是母后为儿臣解惑。”
圣人看着二皇子,对着他说:“文溯,你知道那群人最后怎么会知道口令。”
“这口令太老了,他们知道也不意外。”
“但是朕知道的是,他们先说的口令,而不是对的口令。”
二皇子听到这话,拍着自己脑袋说:“圣人,儿臣明白了,儿臣早就怀疑是江离郡主泄露的口令。”
“华玉怎么知道你们口令,算了,这件事你也不用多问了,区区几个逆贼,没什么可以挂心的。你觉得你四弟是否尽力探查刺杀一案了。”
二皇子摇摇头,然后点点头说:“四弟应该在追查,他见到儿臣在,都没有暴露身份。不过四弟就独自一人,不知道要探查到什么时候,若是父皇你允许的话,让儿臣前去相助四弟。”
“不用,你将这道密折交给你六弟,然后去看看你大哥吧,你大哥最近,唉……”圣人说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哀伤,他这一辈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惜自己这个大儿子却万分不如自己意。
二皇子点点头,将密折收入怀中,离开御书房,前往到东宫。
到了东宫,他就看到婢女内臣站在月门外面,他不由皱眉说:“大胆,你们这些奴婢,不去伺候大殿下,站在这里干什么。”
婢女内臣见到二皇子,跪在地上,一个年龄比较大的宫娥开口说:“义亲王殿下,小的不敢进去。”
二皇子听到这话,心中一愣,走了进去。只见大皇子披头散发,跪在地上说着:“儿臣知罪,儿臣知罪,还请圣人恕罪。”
然后立马站起来,站在前面,伸出指头指着前面说:“文津,你是朕的好儿子,你有什么错,朕这大若之位,日后还要传给你。站起来,站起来,来来,坐坐。”
大皇子说完,再次跪在地上,傻笑地说:“父皇,儿臣是太子,儿臣是太子,儿臣是这个虞朝的太子,是大虞朝的太子。”
大皇子说罢,有站起来,这时候脸上有着怒容,指着地面说:“文津,你如此无能,如何能守护朕的江山。你还是早点死了,免得朕看到了生气。”
 
第七十七章祭祀大典
听到这话,六皇子点点头,开口说:“后日就是太祖高皇帝忌辰了,这一晃眼,高皇帝去玉京就四十载了。”
二皇子听到这话,微微一愣,他这才想起,这都是腊月十一了,还有后日就是腊月十三。四十年前,他们那个没有见过面的祖父,就是在腊月十四去世的。
“嗯,六弟你准备过了忌辰在离开这里吗”
“不了,小弟还是早点前去将这件事情处理好了。有劳二哥你去在泰陵前,替小弟我为高皇帝上一炷香。”
二皇子说是,两兄弟谈论了一下,然后就离开了。
第二天,在六皇子离京的时候,朝中百官也随着圣驾离开京城,前往到泰陵,准备这一次忌辰仪式。
到了泰陵,天部大冢宰卿开始布置仪式,而百官众人都按照官职,或是披麻,或是带孝。整日肃穆,不敢言笑。
腊月十三,皇帝带着四妃,到了泰陵前。
这时候天部冢宰卿为大赞,他率先上前,唱赞说:“执事者,各司其事。”这一班官员站好,司乐的拿起乐器,司舞的六十四人也聚精会神地站在那里,等待指示。
然后大冢宰卿再次唱赞说:“排班。”司麾的地部大司徒卿,引着司尊的春部大司伯卿、小宗伯上大夫,司玉的夏部大司马卿、小司马上大夫,司帛的秋部大司寇卿、小司寇上大夫站在丹墀东边。司稷的冬部大司空卿,引着司馔的大司衡卿、大司农卿,大司民卿站在丹墀西边。封诏入京的威国公以司祝的身份,站在玉版前面。
等这一干人站好,大冢宰卿唱:“奏乐。”顿时乐坊的乐师开始演奏哀乐,大冢宰卿再次唱赞:“迎神。”
小冢宰上大夫两人作为左右引赞,将神位捧着香烛,对着墓碑行礼,似乎在恭请高皇帝出来受礼。这时候大冢宰卿再次唱赞:“乐止。”
顿时乐声停止,大冢宰卿再次常赞:“分献者就位。”左右引赞引着四妃和几位皇子站在丹墀左右两边拜位。等他们站好,大冢宰卿再次唱赞:“主祭者就位。”左右引赞再次去将皇帝引上前来,立在丹墀拜位中间。而左右引赞,分别站在皇帝身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