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寡人有病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马来福

    徐海摸着自己的光头,只顾着嘿嘿傻笑,哪里还有半点倭寇枭雄的样子。

    罗文龙看到徐海如此着紧这位王姑娘,心中便有了计较。

     




第139章 如此前后夹击
    胡宗宪收到了罗文龙的信,除了转送给严世藩,又抄写了一份给朱载垕。

    京中还没开朝会,但是已经有急报,将倭寇攻破嘉兴的战报送到内阁。此事朱载垕也已经知道,只是不知详情。

    很快,朱载垕便收到了胡宗宪的信,才知道徐海攻破嘉兴之时,还有一段情事。

    对于这些徐海的花边新闻,朱载垕只是扫了一眼,并没关注。他关注的是嘉兴之战的损失,竟然如此巨大。

    一座府城被攻破,死伤数千人,损失金银财货无数。明军战力之差,让朱载垕瞠目结舌。

    眼下大明北方边镇虽然时有战事,但都是几百上千人的战斗,明军死伤也少有过百。而东南则不同,明明是乌和之众般的倭寇,却打的明军损失惨重。

    朱载垕倒是想插手东南战事,可是苦于没有借口。而且身为皇子,最忌讳的就是结交大臣,哪怕是外放之臣也不可以。

    如果只是出钱出火器,朱载垕倒也承担的起。可是先进的火器交给懈怠的明军,还不等于是送给倭寇吗

    朱载垕忽然想起,自己在通州读书之时,是住在通惠书院。那通惠书院的创建之人名为阮鹗,阮鹗据说被外放浙江为提学副使。有了这个渊源,朱载垕才能名正言顺的去搭关系。即使半公开也没什么,阮鹗不过是个提学官,又无实权。

    于是,朱载垕给阮鹗写了一封慰问信,托胡宗宪转交。

    朱载垕与胡宗宪之间的联系,当然不能走大明的驿站,而是通过其他途径送过去的。

    胡宗宪很快便收到了朱载垕的回信,请其向阮鹗转交慰问之意。

    裕王殿下交游如此广阔吗胡宗宪对朱载垕越发的看不透了。

    请来阮鹗,胡宗宪将朱载垕的信转交过去,阮鹗就是一愣。

    “胡大人,下官并不认得裕王殿下,为何殿下会有信给我”阮鹗是真的摸不着头脑,而且心中也有所警惕。

    皇子结交大臣,这是大忌,轻易不可触碰。

    “阮大人不必如此小心,裕王殿下只是关心浙江倭情,应该并无他意。”胡宗宪一看对方,就知道在犹豫什么。

    “或许是我多心,既然裕王殿下有书信在此,我看看便知。”阮鹗自嘲的一笑,打开朱载垕的书信。

    看完朱载垕的信,阮鹗眉头皱的更紧。

    “胡大人为何替裕王传书”阮鹗开门见山的道:“难道皇子结交大臣之忌,胡大人也不清楚吗。”

    胡宗宪面色平静,与阮鹗对视道:“阮大人如此问我,是何居心。我胡某人替你与裕王传书,难道还有罪了不成。”

    阮鹗抖了抖手中的书信道:“胡大人还请过目,裕王写信给我,明显便是拉拢于我。”

    接过对方手中的书信,胡宗宪低头看去。

    “阮鹗先生亲启:本王自年前母丧,忧闷郁结于心。又得父皇斥责,更生怨病之气。为养身平气,自闭于通惠书院,日颂圣贤之书。由此始知,通惠书院为先生所建矣。载垕虽为皇子,受先生书院之惠,亦可为先生之门生。今得朝廷急报,嘉兴陷于倭寇之手,杭州亦危在旦夕。念先生之恩惠,心挂先生,以问平安。千里迢迢,无好礼相送,附银票万两于信中,祈先生善用之……”

    胡宗宪看完信,不由得啧啧连声,“裕王殿下真是大方,难为他一个皇子一年的俸禄也不过万两银子,就这么送给你了。你若不想要,便给我。”

    说完,胡宗宪便去拿阮鹗手中的信封。

     



第140章 简直是做梦
    安排了这些事情,朱载垕才觉得自己为东南百姓尽了一份力。

    眼下可是嘉靖在位,身为皇子的朱载垕,能做到这一步也已经相当的不容易。

    若是让他引领着自己的亲军,还是辽东新军去平倭,朱载垕还是有把握的。但若是直的那么做了,第一个饶不了他的就是老爹嘉靖。

    为长久之计,朱载垕只能暗中相助抗倭战事。

    好在与阮鹗搭上了关系,随时可以给抗倭前线输送物资钱财。这可不是白送的,朱载垕让田义派人盯着,看阮鹗有没有将这些银子用到抗倭一事上。如果阮鹗是个贪财之人,自己将银子留下,以后便不会再有这种事。

    对于阮鹗的人品,朱载垕还是比较相信的。对方当年能筹集费用建立通惠书院,便能看出不是一个自私之人。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朱载垕的预料,阮鹗将银子拿出来,犒赏了狼兵。尽管阮鹗自己没说,但是田义手下的眼线却传回信来。对此朱载垕很是认可,这不正是自己想要的结果吗。

    自此,朱载垕对于阮鹗便经常提供一些银子,赞助对方用于抗倭。

    嘉靖三十四年刚刚出了元月没多久,苏松一带的抗倭形势居然有了变化。原本长的黑瘦的狼兵们,似乎人都变的胖了点,战力也随之猛增。

    狼兵都是来自西南蛮荒之地,各族都有,全是由土司官来带领。这些狼兵本来客军作战,虽然由当坡提供饮食和部分兵器,但是也受条件所限,并不是那么好。

    但是有了阮鹗时不时的提供银子,杀猪宰羊是常事,身上的衣裤手中的兵器,也全都换成了新的。两三个月来,狼兵与倭寇接战大小数十次,每每都能有所斩获,最差也能保持不败。

    随着西南的狼兵的战力提升,他们也成了对抗倭寇的主力,而卫所兵反而成了辅助打杂的。

    到了五月,朝廷所征调的狼兵陆续到达。而盘踞在柘林镇的两万倭寇,在兵力上也不再有优势。

    说起来真是官军之耻,徐海带着两万倭寇,居然能在江南赋税重地盘踞数月之久,而官军却不能将其奈何。好在狼兵比较争气,与倭寇每战都占上风。

    因此,随着狼兵的增加,倭寇的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小。

    这数月以来,浙直总督张经顶着李大的压力。他也深知狼兵战力不俗,因此要等到狼兵大部前来,才会对倭寇发动反攻。

    只是这样一来,江南百姓对张经颇有微辞。数月之间,江南的损失之多不可计数。每日都有平民不群被倭寇所杀,天天都有人家披麻戴孝,民不聊生。

    地方官员对于张经,也多有上本促战的,因此朝廷的态度也是催其速战。

    为此,还派了工部侍郎赵文华,前往江浙以巡海督师的名义来督战。

    张经其实是在等兵力汇聚,才打算出手的。

    可是赵文华的到来,卡的时间正好,此时狼兵也已经齐聚。

    此事原本没什么可说的,但是赵文华是严嵩的干儿子,也等于是严世藩的干兄弟。由此也可看出,赵文华此人做人并无底限。

    赵文华到了杭州的第一件事,当然是与张经相见。

    只是让张经没想到的是,赵文华一开口就差点让他气的炸了。

    “张尚书,这东南大局都在你一人之手,其是辛苦了。”赵文华开始还有点模样,接下来的话就变味了



第141章 逃过这一劫
    张经这话一放出来,便是绝了赵文华的念想。

    赵文华的脸色铁青,却也只是阵阵冷笑。不只他的脸色难看,胡宗宪也是一样。

    “张经,本官也不与你争。”赵文华压下胸中怒火,反而坐了下来,“此次受陛下所托,特来杭州督战。陛下委任你总督之职,也已经一年有余。江南兵马钱粮,尽归你来调遣,可谓对你信任有加。但你看看你,又有何战绩去年与徐海纠缠不休,军民伤亡无算。数县都被攻破,你是如何守土的更不要提,今年正月之时嘉兴城破,损失不下十万两银子。至今已是数月,倭寇再次肆虐,东南半壁糜烂不堪。”

    “倭寇狡猾,岂是短短时间便能消灭”张经淡淡的道:“早在太祖洪武年间,这东西便时有倭寇劫掠。到如今也已经两百年之久,若能剿灭早就灭了。”

    赵文华嘿嘿怒笑,“那好,江南百姓不堪倭寇侵扰杀戮呼号求救,你身为直浙总督,为何不救东南士绅,多有举报于你的书信,这你总不能不承认吧。”

    对于被士绅所举报之事,张经心中只觉得憋闷无比。明明自己在尽心尽力的剿倭,可这些家伙却背后捅自己刀子。这些士绅与倭寇有没有关系,还真不一定呢。

    赵文华看到张经并不出声,自以为占了上风,便卖弄口舌历数张经的罪过,颐指气使嚣张之极。

    这里发生的事,胡宗宪都给朱载垕去了信。

    等朱载垕知道这些事情的时候,官军也已经在王江泾之地大败倭寇,杀敌一千九百余。大捷的消息,也已经快马急送京城。

    只是与朱载垕所猜测的相反,王江泾的大胜,居然是赵文华指挥若定,才有此大捷。

    从胡宗宪的来信之中,朱载垕便能看出来,赵文华只是个贪财的小人。这种人如果能指挥作战,获取如此大胜,朱载垕是根本不信的。

    但是朝廷正式的捷报文书之上,却清清楚楚写着赵文华的名字。只能是一种情况,那就是赵文华冒功了,而且这也符合他无耻的性格。

    朱载垕对于张经并无什么印象,但是他知道张经屡立战功,是能臣也是老将,这样的人才应该是这场大捷的指挥者才对。

    没过了数日,让朱载垕更吃惊的事发生了。朝廷竟然下令捉拿张经进京,罪名便是糜费粮饷畏敌避战。弹劾张经的人,自然是身负督战之责的赵文华。

    对于张经的遭遇,朱载垕很是同情。此人有功于国,若因不肯行贿,而被赵文华陷害至死,那就太可惜了。而且明明此次王江泾大捷,是张经一手策划,却被赵文华这无耻小人冒功,更是冤的很。

    朝中并非无人替张经喊冤,只是赵文华与严嵩父子势大,偶尔有一两本喊冤奏折也会石沉大海。

    朱载垕不由得有些生气,大明就是毁在这些贪渎之人的手中。陷害功臣,还要一手遮天,这事情已经算得上天怒人怨了。

    不能再让这些混蛋折腾下去,否则不等自己掌握大权,便会闹得大明混乱不堪。与其将来费大力气拨乱反正,不如现在伸手救人。

    张经是个武臣品级又高,如想救下张经,并非是件易事。

    朱载垕想了半天,才琢磨出个主意。

    但是出手救人的事情,他并不能出面,必须找个代理之人。

    让田义派人去请高拱,朱载垕能想起的,便只有这一个。

    高拱很快就到了皇庄内,见到朱



第142章 非常及时
    高拱点点头,取了银票便走。

    张经很快就会押解到京,在这之前,高拱就要将银票送到严嵩的手上。免得赵文华又告刁状,从而使严嵩起了杀心。如果先将银子送到,结果便不一样。

    严嵩收了银子之后,即使赵文华再告状,严嵩也会念在银子的份上,从而变的好说话。

    来到严府递了名贴,立时有人引着高拱进去到了严嵩的书房。

    严嵩已经在等着,见到高拱立时笑道:“高大人,今日为何有暇来我府上。”

    “此来,也是看望一下师兄。”高拱抱拳行礼道:“自老师去世之后,亦很久未与阁老走动。因此前来探望,唐突莫怪。”

    “近来肃卿可是与世无争,在翰林这等清贵之所倒也安然。”严嵩表示十分羡慕道:“老夫若是也能如此清闲,想必还可多活几年。”

    高拱摆摆手道:“阁老说笑了,宦海沉浮荣辱在心,能如阁老这般举重若轻,才是我等的楷模。”

    严嵩人老成精,当然能听出来高拱话中的恭维之意,便笑道:“肃卿此来是否有事,若老夫能出力,便不会让你失望而归。”

    对于高拱这个小同门,严嵩也是愿意卖个人情的。以高拱刚刚四十岁的人生,将来的前途不会差。就算自己以后用不到这个人情,也可让子孙受些照顾。

    “果然什么事都瞒不过阁老,那我可就直说了。”高拱并不矫情,直接从袖中取出装银票的木盒,摆上桌面推到了严嵩的面前,“听闻张经老大人因惧战迟兵而获罪,特来请阁老对张老大人网开一面。”

    严嵩面无表情,可心中却不断的盘算。高拱如此着紧张经,是为了什么那边张经刚刚获罪,还没能押解到京,他这里就已经开始打点,这关系必定不一般。

    对于张经,严嵩并没有非要将之如何的理由。毕竟张经远在东南抗倭,与他并无厉害关系。只是这个人是干儿子赵文华所弹劾的,若是替其讲情,情面上也有些抹不开。

    可高拱是翰林学士,同样清贵的很,前途更不会差。如果拂了高拱的面子,怕也凭空竖敌,有些不值。

    严嵩并没去看木盒之中的银票,反而看向高拱道:“肃卿,据我所知,你与张经并无往来。你如此出力讲情,是为了什么。若不能为我释疑,我也不好替其开脱。”

    理由高拱也已经想好,既然严嵩问起,自然不会隐瞒,“阁老所言不错,我与张老大人确实并无往来。只是张老大人对我高拱一家,却是有恩。”

    高拱这么说,便立时引起严嵩的好奇,“张经与你一家有恩这话从何说起,我有些听不懂啊。”

    “此事说来有些久远,彼时我还年幼。嘉靖四年之时河南大灾,饥民造反攻略四方。其时河南巡抚潘埙隐情不报,自行调兵剿之。”高拱苦笑道:“反贼陈卿为官军所驱赶,就跑到了我的老家洪洞县。当时我高家一日三惊,夙夜不眠,惊惧于巨盗旦夕登门。那潘埙无能掩过,被张经老大人弹劾去职,而张老大人则带兵于洪洞平乱。一日,我母带我省亲,却路遇反贼,幸张老大人带兵来的及时,才没遭贼毒手。今知张老大人有难,便向阁老求个情,还上张老大人当年的救命之恩。”

    “如此说来,这恩情就足够重了。”严嵩点头,这才拿起桌上的木盒打开,“这是多少银子”

    高拱见到严嵩肯收银子,便明白事情已经成了。

    &nbs



第143章 真是可惜啊
    朱载垕虽然这么想,但并不想鲁莽行事。

    如果一个不好,反而将辽东打好的基础破坏掉,那就是得不偿失了。

    仔细计划了几天,朱载垕才拿出了一个主意。

    对于建州女真,可派人训斥。辽东之地本是大明所有,建州女真原本生活在极北之地,因成祖可怜尔等,才允许尔等南下渔猎。这一百多年来,对于建州女真可算优厚。今以大明之地所产巨木,而换取大明的银两,简直是岂有此理。
1...3334353637...1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