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七零年代美滋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寒小期
她觉得,自己应该做点儿什么。
问过了木材厂可以做商店匾额后,唐婶儿高高兴兴的回铺子里问大家伙儿的意见。
“就叫卤肉店呗。”唐耀祖随口答了一句,成功的接受到白眼数枚。
“最好吃的卤肉店?”
“天下第一?”
“香飘飘卤肉!”
“我看不如学一下那个方哥,咱们叫……唐姐、唐婶儿?叫那个、那个、那个……”
唐婶儿当机立断:“人家叫哥,咱们叫妈!唐妈卤肉店!反正我跟红玫都姓唐。”
这个说法倒是不错,可真要是这么干了,就真的不怕对面方哥气到原地爆炸?
眼见大家伙儿都赞成这个名字,唐红玫迟疑了又迟疑,她记得在梦境里,她做的卤肉是叫唐卤食府。
“唐妈食府怎么样?”犹豫再三,唐红玫终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唐婶儿猛的一拍坐在她身旁的唐耀祖后背,用力之大差点儿没直接把他拍到地上去:“就这么办!”
……
又是生意冷清的一天,方哥愁得发际线都往后挪了好多,他就想不明白了,怎么在自家县城里事事顺遂,到了这里问题就那么多呢?好不容易解决了地段问题,偏偏开春后又爆发了水痘,眼瞅着生意一天不如一天,他开始犹豫,要不要换个地方重新开始。
坐在店里实在是闷得慌,他索性去外头倚着墙抽了根烟。结果,烟刚点上他就彻底傻了眼。
咬着烟嘴的方哥目瞪口呆的看着对面簇簇新的匾额,还不敢置信的拿手背揉了揉眼睛。
唐妈食府。
店还是那个店,干净到一尘不染甚至在阳光下还能反光





七零年代美滋滋 分卷阅读136
。可啥时候他们家还挂了新的匾额?他叫方哥,对面叫唐妈?这算是占他的便宜吗?
不得不说,他给自家店取名时,也是仔细琢磨过的。因为他本人是家里的老大,打小就习惯了被人叫哥,起名的时候就顺口叫了这个。当时吧,他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可眼下……
沉默了又沉默,方哥盯着对面的匾额,愣是半晌没回过神来。
直到一声惨叫传来。
“啊!哎哟我的嘴哦!”
惨叫过后,方哥跳着脚捂着嘴,面对闻声赶出来问出了啥事儿的自家弟弟,他完全无言以对。
对面的唐妈食府里,唐婶儿目睹了这一切,嫌弃的撇了撇嘴:“抽个烟还能烫到嘴,也是能耐了。”
唐婶儿有怨念是可以理解的,哪怕理智告诉她,竞争对手是难的,没的自家开了卤肉店就不准别人开的。可要她高高兴兴的欢迎对方,那是绝不可能的。
幸好,对面的生意一直不好,偶尔有人误闯进去后,不是被高价吓跑,就是吃过一回后就放弃了。
倒不是方哥卤肉不好吃,而是没好吃到那份上。
更确切的说,就是尝在嘴里味道还不错,可事后却完全不会惦记着。
还有人不明白,为啥看着一副明相的方老板会这么想不开选在菜市场开卤肉店。
尤其是熟食店老板娘,每次经过时都会用看傻子的眼神往那头瞥一眼,要知道,就连她在唐婶儿他们搬过来后,就彻底放弃了卤肉,改为增加其他熟食的量,着实想不通还有人傻到这地步,明知道斗不过,还特地上门给人虐的。
方老板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上早已被人戳上了傻子的标签,在处理好嘴上的烫伤后,他再一次陷入了沉思了,认真考虑自家卤肉店的未来。
当然,这一次他是不敢在思考问题时抽烟了。
且不提方老板,单说县里的各大中小学幼儿园,在水痘情况有所好转后,纷纷先后复了课。
复课嘛,当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了。
高兴的肯定是当家长的,熊孩子终于有人管了,家里也终于可以清净半天了。
愁的就是熊孩子们了,先前不用上课时,那是想啥时候起就啥时候起,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这种喜从天降一般的假期,简直就是充满了自由和美好,真希望能一直这么下去。
可惜,美梦终有醒来的一天,熊孩子们也该去学校接受熏陶了。
在把胖小子送回幼儿园的那天,唐婶儿也带着柳舅妈一起把自家从里到外拾了一遍。当天晚上,家里人都搬了回来。
本以为是一夜好眠,万万没想到,家属楼里的所有家长就跟说好了一样,在同一天晚上开始拾孩子了。
“玩玩玩,就知道玩!老师布置的作业你为啥不做?你说啊,你为啥不做?一天到晚都在玩,你有本事玩一辈子啊!不好好学习,我看你长大了以后怎么办!”
“写!我盯着你写!!写不完今天不用睡觉!!!”
“长本事了嘛,以前是作业写错了,现在干脆连作业都不做了?忘了?你咋不忘了吃饭忘了睡觉忘了玩呢?就单把作业给忘了?那行,我叫你长长记性!!”
“今个儿老子不打死你就跟你姓!!”
……
唐红玫一脸懵圈的听着左邻右舍楼上的邻居教训孩子,还隐约从外头传来别栋楼类似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别样惨烈的交响乐。
胖小子本来都已经爬到大床上了,他现在越来越嫌弃自己的小床了,只想抢占他爸的位置。
结果,还没等他躺下,就听到外头传来打骂孩子的声音。
稍稍一愣,胖小子又转身“蹭蹭蹭”的下了床,肥嘟嘟的身躯半点儿不影响他的灵活,赶在许学军进门的一刹那,他成功的窜回了小床,并以从未有过的速度脱掉衣服钻进被窝。
后一步进门的却正好目睹这一切的许学军:…………
孩子太熊了怎么办?打一顿就好了。
许学军深深的认为,老街坊们给他做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教育示范,他以后就知道怎么教孩子了。
“今个儿是怎么了?咋都打上孩子了?”唐红玫回过神来,纳闷的问道,“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
“嗯,大概是专门打孩子的日子吧。”许学军嘴上回答着媳妇儿的话,眼睛却是瞄向小床上的胖小子。
胖小子死死的闭着双眼,长长的眼睫毛却不停的抖动着,小嘴巴也抿得紧紧的,一声不吭,一动不动。
“瞎说什么呢。”唐红玫哭笑不得的瞪了许学军一眼,又看了眼装睡的胖小子,“吓到孩子了。”
许学军不想背这个锅,他指了指楼上,又指了指隔壁,示意是邻居们的问题。
因为距离的关系,的确是楼上和隔壁的打骂声最大。尤其是楼上,动静大到感觉天花板都在震动,不光有大人的叫骂声,还有巴掌落在屁股蛋子上的声音和板凳的拖拽声,以及最为惨烈的孩子哭喊声。
如今跟以前不同了,尽管大部分人其实不太明白什么叫做知识改变命运,可眼瞅着学问高的人进入机关单位,进入国营厂子的领导班子,拿的工资也比普通人高,心里的天平自然知道往哪边倾斜。
只要能考上中专,国家就会包分配,搁以前就是吃皇粮的!
假如家里能出一个大学生,那简直就是祖坟冒了青烟……
不知不觉中,家长们开始重视起孩子们的学习问题。不过说实话,现在还不算恐怖,毕竟已经上小学的孩子们,多半底下都有弟弟妹妹,并非独生子女。等史上第一批独生子女上学后,惨剧才算真的上映。
因为这次集体放假后的集体教训孩子,家属区里的熊孩子们老实了很长一段时间,包括像胖小子这种才上幼儿园的,也心有戚戚然的怂了起来。
当然,一段时间后,熊孩子们还是再一次固态萌发。
只不过这个时候,却没人在意这事儿了。
机械厂在时隔多年后,终于又决定造福利房了。这一消息震惊了整个厂子,与此同时,好些原先还在犹豫的小年轻们,齐刷刷牵手成功,扯证办酒结婚,一气呵成,然后就是向厂子提交分房申请。
在建房消息宣布后的三天里,唐婶儿喜糖到手软,倒是胖小子吃得无比高兴,紧接着就开始牙疼了。
“都长蛀牙了!以后不许再吃糖!”唐红玫又气又心疼,大刀阔斧的整顿家里,把所有的糖块尽数拢丢给了唐耀祖,并严禁任何人再给胖小子吃糖。
在继少吃肉后,胖小子又迎接了不准吃糖的规定。
可肉起码只是少吃,糖是一块都不让他吃啊!!
☆、第50章第050章
第050章
福利分房就




七零年代美滋滋 分卷阅读137
好似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水面,瞬间惊起了一圈圈涟漪。
说起来,机械厂也是有过辉煌时刻的,毕竟是建国之后第一批造起来的厂子,哪怕一直以前也就是生产一些五金配件以及厨具、农具,那也曾是县里的纳税大户。
可惜,这些都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
至于机械厂的家属区,唐婶儿他们住的是第一批的老区,全是五六十年代建造的筒子楼。尽管在当时而言,这些筒子楼也是叫人羡慕不已的,可搁在现在,确确实实已经是老建筑了。
筒子楼的缺点有很多,房型小、功能区划分不合理、层高低、隔音差、通风效果堪忧等等。
当然,优点也是有的,毕竟也只有筒子楼这种形式,才能尽可能的容纳更多的人。
别说当时了,就算现在,能得到一个房子都是一件足以叫人欢呼雀跃的事情。甚至一个单间都有的是人抢,毕竟住房条件这么紧张,有总比没有来得强。
偏偏,机械厂进入七十年代末后,就一下子跌入了谷底,从以前的纳税大户,瞬间陷入了连自家工人的工资福利都拿不出来的窘境。这些年,年年都在提建造福利用房,可依然每回都只是一纸空谈。
谁也没想到,就在所有人都不抱希望的时候,造福利房的事儿就这么成了。
那可是分房子啊!!
说是轰动都不为夸张,从确凿消息公布之后,整个机械厂就处于沸腾之中。饶是像许学军这种沉默的人,回家时忍不住说起了厂子里的事儿。
没办法,实在是太轰动了,领导们如何他们不知道,可一线工人全都没心思上班了,一个劲儿的谈论着从各处听来的消息。
有人说,这回厂子里是下了血本,买下了离厂子约有三四里地的一块空地,打算全部建造六层的高楼,还说要仿照大城市里那种门对门的单元楼,而不是以前一条过道串起来的无数个小单间。
也有人说,这次的房子全都是又大又敞亮的,清一色都是七八十平方的大房子,里头怎么说也能隔个三间卧室。如果是楼上的,还有一个大大的阳台,洗晒衣服不要太方便了。
还有人偷摸着打听到了另外一个情况,听说这一回很有可能是厂子里最后一次分房了。
乱七八糟来源于各种渠道的消息,或真或假的全凑到了一起,叫人心动的同时又忍不住心慌慌,彻底没了安心上班的年头。
也亏得最近机械厂本来就没几个订单,倒不至于耽搁进度。
不过,分房这事儿对许学军倒是没什么影响,他也就是随口那么一说,深知自己是没什么希望分到房子的。
他们家的这套小两居的旧房子,还是许学军他爸千辛万苦到处托人才分到的。而当时,许学军也已经出生了,因为唐婶儿跟婆婆关系极差,实在是没办法继续住在一起,辗转了好几道手,终于才弄到了这套房子。
房子看着是小,住得也有些艰苦,可平心而论,跟其他的老街坊相比,他们已经算是很宽敞了。
像其他人家,多半都是上头公婆下有儿女,儿女都老大了,还经常兄弟姐妹们挤在一间房里。别的不说,他们楼上就有户人家,当爹妈的住在小间里,又把大间一分为二,儿子们住一半,女儿们住一半,听说还正在筹划着改造饭厅,好给大儿子结婚用。
各家各户都为了能分到房子使尽了浑身解数,尤其在听说这很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分房后,更是恨不得学那孙悟空,把七十二般本领都拿出来。
……
唐红玫本以为这事儿跟自家的关系不大,顶多就是喜糖的多了,得盯紧了胖小子别吃糖,没想到不出几日,店里的生意却一下子好了起来。
前段时间,就因为春日里疫病泛滥,除了水痘还有流行性感冒之类的,一时间连街面上都冷清了不少。可这几日,因为好多小年轻急赶着扯证结婚好打报告申请房子,就跟冰雪消融一样,瞬间冷清寂静被打破,直接就跟往油锅里泼了瓢油一样,哗啦啦的,别提有多闹腾了。
商业街这边的卤肉店,原本生意是不如菜市场那头的,没想到随着一对对新人相继扯证,家家户户都得办酒请客,就跟集体约好了一样,呼啦啦的全涌到了这边,跟不要钱似的把卤肉五斤十斤的往家里拎。
这里头,也包括了一贯跟唐婶儿交情不错的周大妈。
周大妈最近心情相当好,困扰了她多年的小儿子婚事终于解决了,前个儿小俩口领着证,因为分房近在眼前,倒是没太计较家里住房紧张的事儿。毕竟,只要能分到房子,先熬个一两年也无所谓。
最叫她高兴的还有另外一个事儿。
“唐姐哟,你是不知道,我那亲家居然还挺有本事的,居然把我小儿媳妇儿给弄到厂子食堂里去了。这下可好了,他们小俩口都在厂子里上班,这回分房,怎么着也该分到一间了。”
唐婶儿也相当意外,要知道,机械厂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对外招人了,新人进厂也是因为顶了父辈们的工作。
别看只是个食堂的活儿,只要能进入厂子里,那就是一份工资,再有就是,分房的时候优先考虑双职工家庭。
“这下好了,你们家本来人口就多,老领导们都知道的。现在俩孩子又都在厂子里上班,这回铁定有份!”唐婶儿也替老姐妹高兴,“就算分不到新的,领导们搬走了,空下来的估计也不少。”
“我就是这么想的!我特地跟我儿子说了,要好好写申请表,别光盯着新房子。咱们不跟领导们抢,就住在老区挺好的,离得近互相还能有个照应。”
“可不是?你看这回,去年刚升任当了科长的牛家一定能搬走,他家就在咱们隔壁一栋,也是小两居,还是朝南的边套。我看呀,你盯着他们家就挺好的。”
“对对,就是这个理儿!”
像唐婶儿和周大妈经历了很多事儿的人,跟那些好高骛远的年轻人想法截然不同。这无论新房子说得有多么的好,跟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到时候新房子一造好,还不是厂领导先搬进去了?好在,厂领导一旦搬家,空下来的房子还是可以分给其他工人家庭住的。
俩人兴致勃勃的聊开了,也畅想了未来,聊得相当尽兴。
唐婶儿是替老姐妹感到高兴,觉得她总算是苦尽甘来了。这当妈的,一辈子都在为儿女们操心,前头几个不管怎么样,都结了婚生了娃,哪怕日子稍微有点儿紧巴巴的,可终究还算过得不错。也就是最后这个老小,一直都是周大妈的心病,好在总算是过去了。
周大妈也是这么想的,她一直对小儿子心怀愧疚,毕竟前头几个孩子婚嫁花了太多的钱,小儿子年岁最小受得委屈却是最多




七零年代美滋滋 分卷阅读138
的。幸好,他运气不错,刚顶了父职没多久,就迎来了福利分房的好事儿。
然而有句话叫做好事多磨。
福利房才刚开始建造,分房一事还遥遥无期,家属区这边从最初的兴奋,很快就过渡到吵闹争抢了。
谁都想要房子,偏偏房子就这么多,先不提厂子里会如何分,光是每家每户的兄弟姐妹闹起来,就够当爹妈的吃一壶了。
前两天还乐颠颠的过来买肉办酒的周大妈,一转眼又苦闷上了。
偏巧,等她再度过来时,唐婶儿去菜市场那边还未归,管店的是唐婶儿的娘家亲戚,跟周大妈并不熟,就去叫了唐红玫。
唐红玫正在厨房盯着火候呢,其实,卤肉习惯后,倒还真的不算神,毕竟他们店里用的是煤气罐,火候都是很稳的,不存在乡下土灶那样需要无时无刻不盯着炉灶。也因此,唐红玫有空时,还能出去帮着看会儿店。
见周大妈来了,唐红玫拿了跟板凳给她,俩人一齐坐在厨房门口。
“我妈大概再过半个钟头就回来了。”唐红玫看了一眼摆在柜台上的三五牌座钟,估算了一下唐婶儿平日的时间,安慰道,“周大妈您要是没事儿就等会儿吧,最多半个钟头肯定回来。”
“我有什么事儿呢,儿女都大了,孙子也送学前班了,可不是闲了吗?”周大妈满脸的愁容,边说话边忍不住长吁短叹起来。
如今的她跟前两天那浑身洋溢幸福快乐的模样判若两人。
唐红玫不清楚出了什么事儿,好在家家户户都有孩子,正好周大妈也提到了她孙子,谈论孩子这个话题总归是没问题的。
“说起学前班,我家胖小子过个一年也该上了。”
“你们不急,七岁上也来得及,正好八岁上小学,孩子大点儿老师好管。”周大妈愁归愁,还是帮着拿主意,“你别看有几家六七岁就把孩子往小学里面送,还不定性呢,根本坐不住。老师一看闹腾成这样,还能有好脸色?闹个几次,铁定把人往最后面丢,没好好学,考试能好?一来二去的,怕是垫底都成了习惯。”
“还有这样?”唐红玫听得一脸惊讶。
她哪里懂这些?乡下地头虽然也上学,可公社小学、初中素来都是放牛班,你爱学学,不学拉倒,一年到头也就考两回。不过,就算是一学期一次的期末考试,也没几个父母会在乎的,考个鸭蛋又如何?该咋过还咋过。
要说唐红玫姐弟几个,其实都还算挺聪明的,可唐爸唐妈都不管学习的问题,看着大家都把孩子往学校里送,也就跟风送去了。
唐大姐和二姐念得少,因为那会儿家里缺生火做饭的,毕竟大人都要下地赚工分,家务活只能由她们俩大的操持。也因此,她俩一共也没上过几年学。
到了唐红玫这儿,因为她跟两个弟弟年岁差距小,尤其跟她大弟,一共也就差了一岁半。因此,她是九岁时才跟着大弟一起上了小学一年级。然而,等她大弟上了初中后,她读了一年就回家了。一方面唐爸唐妈是觉得闺女读书多没意义,另一方面唐红玫本人也确实不爱读书。
及至嫁了人生了娃,唐红玫的某些观念还是没能转换过来。她把胖小子送到幼儿园,不是因为她觉得幼儿园有多好,而是想找个地方帮着带孩子,毕竟家里人都要围着卤肉店打转,没力照顾好孩子。
怎么说呢,谁都知道应该倾尽全力教育孩子,可在教育之前,得先有钱养大孩子才行。
有些局外人或许觉得,当爸妈的应该为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又或者干脆就站着说话不腰疼,认为你这个没做好那个又不妥当。可他们并不知道,很多人为了生存就已经倾尽全力了。
周大妈也算是过来人了:“红玫呀,我这么跟你说吧,早送有早送的好处,晚送也有晚送的好处,就看你自己怎么看了。”
“这话是怎么说的?”
“孩子嘛,要是打小就特别乖特别聪明的,那行,到了七岁就送上学,也可以再早一点,六岁、六岁半都成,横竖咱们机械厂的附属小学管得也不严。早点儿上学,就能早点儿毕业,干啥事儿都比别的人早个一两年,你说好不好?就是将来算工龄,你早上个一年班,工资级别、分房福利啥啥的,不都比别人抢先了一步?”
“那周大妈你为什么先前说晚送点儿好呢?”
“我先头说了,孩子听话聪明就早送,可要是皮得要命呢?我家大孙子那会儿就是没人看着,早不早就给丢到学校里去了。哎哟,老师是见天的告状,他爸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压根就不管用。我大孙子就跟屁股上头长了钉子一样,坐不住啊!考试就从来没及格过,也亏得咱们子弟学校不讲究这个,人人都能上初中。可等以后念完了初中咋办呢?往前十年,初中生也是香饽饽,你看现在,高中生都不稀罕了。”
唐红玫认真的想了想,觉得这话相当有道理,可她又吃不准胖小子属于哪一挂的。
周大妈看出了她的心思,建议道:“回头你先叫他上学前班,那个叫啥,先适应一下。不成的话,叫他上两年学前班也成啊,到时候再问问他们老师,老师比咱们懂得多。”
“也对,问老师一准错不了。”
话是这么说的,可唐红玫心里却很是没底,就算接送孩子这事儿多半都是由许学军负责的,可胖小子有多淘气她还能不知道?老师都说了好几次了,说他没少气哭同班小朋友。
没等唐红玫想好对策,唐婶儿倒是回来了,一脸的高兴。
“红玫……哟,周妹子也在呀。”跟周大妈打了个招呼,唐婶儿继续兴冲冲的跟唐红玫说道,“分店那头接了个大订单,人家要二十斤卤猪肉,后天就要,能来得及不?”
“来得及。”唐红玫稍稍一盘算,点了点头,“前头那一拨办喜酒的过去了,昨天和今天生意又回落了些,肯定来得及。”
“那就好,那就好。”唐婶儿喜气洋洋的凑到周大妈跟前,“周妹子来寻我有事儿不?”
周大妈本来跟唐红玫聊着孩子上学的事儿,忘掉了自家的烦心事儿。可这会儿听到这话,又再度勾起了心事,当下先长叹了一口气,苦笑着摇了摇头:“倒没什么事儿,就是在家里呆不下去。”
见有人待客了,唐红玫转身进了厨房,不过因为天气炎热的缘故,厨房门仍旧是打开的,外头的声儿直往里头钻。
1...4142434445...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