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奋斗史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梅花糕儿
没了这几位打扰,许泽轩炒菜的速度,又快了几分,每隔三五分钟,就有一道菜装盘。
程处默、秦怀玉三人,虽然在看着锅里的鱼,但见有新菜出锅,动作丝毫不慢。
往往许泽轩刚把菜装好,几秒钟后,那盘菜就到了他们其中一个人的手里。
两分钟不到,那分量十足的菜盘,必然被几人分食一空。
三个大胃王,一连吃了二十多道菜,几乎每个人都吃了七八个人的量,那股热情劲儿,才算消停下来。
接下来出锅的菜,他们也不急着抢了,摸着自己圆滚滚的肚子,躲在那煮鲫鱼汤的大锅旁,静静的等待着汤色变白。
“终于喂饱了这三个吃货!”见此情形,许泽轩不由长松了一口气。
以他的身体素质,一连做二十多道菜还不至于累着,不过肚子却是有些饿了。
作为主人,又不好意思跟客人抢食。
现在好了,这三货吃饱了,他总算也能碰到菜了。
“可惜啊,没能把酱油弄出来,韭黄炒蛋,回锅肉这些菜虽然好吃,也下饭,可这菜色终究单调了一些。以后想要享受生活,必须想办法把酱油捣鼓出来。”许泽轩一边慢悠悠的吃着饭,一边感慨。
恰在此时,锅里的鲫鱼汤色终于彻底变成了白色,程处默三人再次开启吃货模式,抢食起锅中美味的鲫鱼汤来。
第49章,买卖
“嗝”吃饱喝足,三位吃货摸着肚子,躺在许泽轩家的偏厅的火炕上直哼哼,时不时还打一个响亮的嗝。
“这才是吃饭啊,感情我活了快二十年,一直吃的都是猪食!”三人中牛见寅的年纪最大,感慨也最多。
“哎,谁说不是呢吃了小轩家的菜,以后我哪还吃得下家里做的菜啊!”秦怀玉想的最多,其他人都在谈论过去,他却已经在思考未来。
“对啊,以后怎么办小轩你可害苦我了!”程处默的吃货属性最重,一想到以后要吃家里厨子做出来的猪食,他就感觉整个人生都变的黑暗起来。
“嘿嘿,我们之间,说话还需要这么拐弯抹角的吗想学我家的菜就直说,让你们家厨娘,到我家学上两个月就是!”许泽轩哪里不知道这三个人的意思,炒菜的方法而已,又不是什么宝贵的东西,学了也就学了。
“小轩此话当真”程处默闻言,眼前立刻一亮。
这年头,家中独特的菜谱,往往代表着一个家族的底蕴,轻易是不外传的。
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个原因,三人说话才会和许泽轩这么说话,否则以几人现在的关系,想要什么,直接开口便是。
“怎的几道菜而已,又不是什么稀罕物,想学就学呗。
等你们家厨子学会了,我们几家合伙开一个酒楼,一起挣长安城富户的钱。”许泽轩根本就不知道,古代的菜谱,还有这样的讲究,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太过在意。
他许家就是商户出身,哪有什么历史底蕴。
菜谱再好,家族的底蕴也得不到世人的认可。
既然这样,与其藏着掖着,还不如贡献出来,几人一起合伙挣钱来的实在。
毕竟钱财这东西,可是他日后享受生活的必需品。
“开酒楼好主意!
小轩家的菜,比起御膳房做出的,都要美味数倍。
一经推出,必然能够吸引八方来客,这生意简直稳赚不赔,我觉得能成。”秦怀玉第一个拍板同意。
“我也觉得能成,算我牛家一股。”
“也算我程家一股。”牛见寅和程处默,也都没怎么考虑,就答应了下来。
开一间酒楼,对于许泽轩来说,需要付出大半家底,得慎重考虑。
但对于程家、牛家、秦家来说,根本算不上大事。
做这样的决策,甚至不用惊动家主,只需他们这几位嫡子,就能直接拍板。
四人凑在一起,嘀咕了一阵,很快达成协议。
许泽轩以技术入股,占股四成。
牛家、秦家、程家、提供人手、场地、以及前期的投入,各占股两成。
几人随意说话间,就促成了一桩买卖,许泽轩对此很是欣慰,因此他准备趁胜追击,继续提一提有关于纸铺的事情。
“处默、怀玉、见寅,我这儿还有一桩买卖,不知道你们三家,感不感兴趣”
“还有一桩买卖,小轩你说说看”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希望自己的家产越多越好。
许泽轩有挣钱的买卖跟他们商量,程处默三人自然不会不乐意听。
“吃饱了多走动走动,对身体有好处。
我要说的买卖,就在不远处的小院中,
不如我们一起过去看看,如何”
程处默几人,自然是信得过许泽轩的。
不过空口白话,毕竟没有亲眼见证,来的有说服力。
正因为如此,许泽轩才会执意邀请三人前去一观。
“那便走动走动!”
程处默之前来过许泽轩家一次,知道那个小院距离这里并不远,因此答应的很痛快。
牛见寅的脚,虽然不怎么方便,不过行走短短一段路程,还是没有问题的。
秦怀玉虽然有些懒,但兄弟们都同意走动走动了,他也不好拒绝。
四人的意见达成了一致,当即一起离开偏厅,朝着许泽轩口中的那处小院而去。
……
……
小院子里,家丁们依然在造着纸。
这是福伯临走前,特意叮嘱的,按照福伯的意思,纸铺开张之前,必须有充足的货源才行。
因此,当许泽轩一行四人,来到小院门口时,便看到了家丁们,正在忙碌的一幕。
“小轩,你家的家丁,为何推进去一车麦秸秆莫不是做引火只用
你所说的另一桩买卖,还要烧火不成”程处默看见推着一车麦秸秆进入小院子的家丁,忍不住有些好奇的问道。
“非也、非也!这麦秸秆并非用来引火,而是做造纸之用。”都已经到了小院门口,许泽轩也就没什么好隐瞒的了,一边领着众人往里走,一边把自己打算做的那庄买卖,如实告知了三人。
“什么造纸小轩你还会造纸”秦怀玉一听是造纸,整个人突然变得激动起来。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朝廷便推出了察举制这一选拔官员的制度。
百姓需要被察举后,才能进入仕途,而被察举的前提条件,就是通晓儒家经典。
想要通晓儒家经典,就必须有书读、有人教,但当时没有印刷术和造纸术,庶族平民很难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学术就垄断在少数人手中。
这些拥有学术、知识、书籍的家族,将学术和书籍代代相传,这样就形成了“累世经学”。
这些家族的成员由于拥有学术知识,因此天然就具有出仕的资格。
这样一来,“累世经学”又转变成了“累世公卿”。
当时官员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
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
纸张、印刷,这可是世家门阀,能够成为世家门阀的真正根基所在。
许泽轩居然说他会造纸,秦怀玉怎能不激动一下。
“造纸之术就摆在各位眼前,到底会不会造纸,怀玉兄一看便知。
事实上,这造纸之法并不难。刚刚那麦秸秆,便是制造纸张的原材料之一。
而我想跟你说说的另外一笔买卖,就是开一间纸铺。”许泽轩指了指忙碌的家丁,慢条斯理的说道。
第50章,计划
“开纸铺小轩你确定这是一门好买卖”许泽轩说开酒楼,秦怀玉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因为酒楼这桩生意稳赚不赔,但提到开纸铺,他却忍不住多问了一句。
唐朝虽然是我国历史上造纸业发展的极盛时期,产纸地区遍及全国,使用的造纸原料也多种多样。
纸因原料而命名的有麻纸、藤纸,竹纸、苔纸、香树皮纸等。
因产地而得名的有剡纸,宣纸、蜀纸,**纸等。
但这些都是盛唐,甚至中唐以后的事情。
如今刚刚是初唐,造纸行业还没有后来那样百花齐放。
如今,造纸工艺虽然已然比较成熟,但作为纸张原材料的还是青藤。
青藤金贵,寻常人家根本用不起。
在秦怀玉的观念里,造纸就像朝廷铸造铜钱一样,非但赚不了钱,反倒还会亏钱。
正因为如此,世家的纸,才不对外出售,只供应自己圈子里的人。
就算是皇家,如果不是为了让那些寒门士子能够读上书,打破世家门阀的知识垄断,也是不会硬着头皮,顶着每年亏损大笔银钱的烂账,去触碰造纸业。
毕竟,从本质上来讲,做买卖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
如果不是不得不做,亏本的买卖,又有哪个会去触碰
“小轩说开纸铺是好买卖,那还能有错怀玉你问那么多作甚,难道还信不过自家兄弟”
程处默是个愣头青,在他的观念里,做兄弟的就应该掏心掏肺,肝胆相照。
既然兄弟说这买卖能挣钱,那就肯定能挣。
问东问西在他看来,是种不信任的表现,所以他说话的时候,难免带了些许的小情绪。
“处默,怀玉这也是怕小轩吃亏,所以才多问了一句。
况且他也只是问问而已,又没说不同意,你怎么还闹起情绪来了”牛见寅见两人有吵起来的架势,连忙一手拉一个,做起了和事佬。
“对对对,处默你别生气,怀玉多问一句,也是为了我好。就算他不问,本来我也是准备把事情跟你们讲清楚的。
来来来,我们继续往里走,到了小院内,就能把事情说清了。”许泽轩说罢,就拉着几人进入了小院。
此时,家丁们正热火朝天的干着活,有负责推磨的,有负责蒸煮的、有负责漂洗的,还有拿着杵子,把纸糊捣得更碎一些的。
古代造纸,实际上也就这么几个流程。
许泽轩这个小院子里,有刚刚推进来的麦秸秆,有被碾碎后的麦秸秆,又有经过蒸煮漂洗过后的产物。
如何加工,经历某个步骤后,初始的原料变成了什么样子,都展示的一清二楚。
几人围着看了不一会儿,便明白了麦秸秆衍变为纸张的全过程。
“造纸居然如此简单,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秦怀玉看完,忍不住感慨。
“是啊,没想到树皮、麦秸秆、干草,居然也能变成纸,而且造出来的纸张,一点都不逊色于我们平日里用的。”牛见寅眼中异彩连连。
“造纸的原材料随处可见,长安城里的纸张,却卖的那般贵,而且还常年亏损,也不知道那帮匠人是做什么吃的。”程处默的关心点,显然跟众人不同,大家都在赞美造纸术的神奇,他却在批判工匠的无能。
“处默,话也不能这么说,自古以来,任何技术都是一步步提高的。
就比如你们坐骑上的马镫,说起来那是个再简单不过的物件。
可我们的祖先,骑了那么多年马,居然没人想到,给马按一个马镫。
后来好不容易有人想出来了,可刚开始的时候,也只弄出了单边马镫,作用只能帮助我们更方便的上马。
一直到百年前,这才出现了双边马镫,大大增加了骑兵的战力。”
其实许泽轩这话只说了一半,古代许多技术之所以提升的缓慢。
工匠们缺乏想象力只是其中之一,还有其他更为重要的因素。
比如说,匠户的地位地下。
古代中国,其实从来不缺乏能工巧匠,可他们的地位,也就比奴隶好一些。
士农工商,工排在倒数第二仅仅高于商人。
就算将作监里的高级匠人,相当于今天某某工程总工程师的存在,放在古代,也只能在将作监当一个小官,并且是终生升迁无望的那种。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匠人能够爆发多大的热情,就可想而知了。
除了这一点外,还有第二点,关于手艺的传承。
古人经常会有敝帚自珍的想法,在很多时候,对于学问都有留一手的习惯。
比如之前提到过的菜谱轻易不外传。
又比如说,我们在很多小说、影视剧中都会看到,某个家族或者某个人,定下传子不传女、传儿不传媳的祖训,这在古代,也是十分常见的。
上面这个现象,直接导致了许多匠人学不到真本事。
很多好的技术,原本可以流传下来,造福后人。
可结果却是这些技术随着工匠的死亡,被带到了棺材里,彻底消失在人世间。
“小轩这话,却也有几分道理,看来还真的不能全怪那些匠人。”
如果许泽轩举的是其他例子,一时半会或许还得不到程处默的认同,可他说的是军事方面的事,在这一点上小程的觉悟颇高,一下子就想明白了过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