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初唐奋斗史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梅花糕儿

    众人循声望去,但见数十个骑兵,护卫着两个医官模样的中年人以及一个内侍,正急速朝这里靠近。

    在队伍外围,还有一个骑着马儿的少年人,正是许泽轩的侍从——二虎。

    自从许泽轩得到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就吩咐二虎去找程咬金。

    许家庄发生‘瘟疫’,已有数天时间,王县令的奏折,在这个时间段,也已经到了李二陛下的案前。

    瘟疫,在任何朝代,都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就如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毒,国家绝对不会坐视其蔓延,必定会采取措施。

    李二身为一代明主,肯定不会坐视许家庄发生这样的灾难,派一个精通医道的医官前来查看,已是必然。

    程咬金的作用,便是提醒皇帝,所委派的医官,一定要是治疗痢疾的能手。

    “许县男,此地的情况如何”这次来的中年内侍,并非陈平,不过却在宫中见过许泽轩,知道他是这里的话事人,所以抢先发问。

    “小子不通医术,还需两位太医诊断!”对处理外伤,许泽轩有一定的心得,或许可以超过这个年代的部分跌打医生,但说到治痢疾,他就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了。

    唯一能做的,就是按照病情的轻重,领着两位医官,依次前往病人的居住地。

    两位医官,第一个去的是刘木匠家。

    诊断的过程不长,两位医官依次给两人号了号脉,又看了看舌苔,简单的交流了两句后,便示意许泽轩,前往下一家,

    “情况如何”刘木匠的妻子心急如焚,却又被侍卫拦着,不好上前,只能由许泽轩替她发问。

    为首的那个医官,沉声道:“恶心呕吐,腹痛频频,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

    “能不能说的通俗易懂些”许泽轩哪里知道舌苔、脉象代表什么,忙出言打断。

    “确认是痢疾。”

    另一个医官在一旁补充道:“起病急骤,壮热口渴,头痛烦躁,恶心呕吐,大便频频,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甚者神昏惊厥,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欲绝……确诊为疫毒痢。”

    “能治好吗”许泽轩问出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幸亏我们来的及时,这两个小子的病情,还未恶化到难以控制的地步。

    痢疾虽然难治,但他们只要能照方抓药,按时服用,最多一个月,便能痊愈。”医官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第七十三章,牵扯
    孩子、老人,都属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刘木匠家的两个小孩,算是许家庄诸多病人中,病情最为严重的那几个。

    既然医官,连这两个孩子的病都能治愈,那么其他庄户,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许泽轩听后,明显松了一气,带着两位医官,继续朝下一家走去。

    刘木匠的老婆,听到医官的回答后,更是一下子瘫软在了地上,良久这才来到床边,摸着两个孩子的脸,欢喜的啜泣起来。

    医官的到来,让笼罩在许家庄上空的阴霾,逐渐散去。

    大家的病,都有了治愈的希望,庄户们的脸上,再度绽放出了笑容。

    唯独许泽轩,没大家那么乐观,依旧忧心忡忡。

    病从口入,痢疾这病,多半是吃出来的。

    许家庄这么多庄户同时得病,这充分说明这些人的饮食出了问题。

    许家庄庄户家的粮食,要不就是自己种的,要不就是帮大户人家盘炕,从大户人家的粮仓里得来的。

    自己种的粮食不会有问题,大户人家给的粮食,虽然都是陈粮,可要说会吃出问题,可能性也不高。

    想来想去,问题多半是出在水源上。

    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早在一个多月前,潦河里的水,就已经结成了冰块。

    砸开冰块取水,这样的行为显然吃力不讨好。

    北方的冬天,河水结冰乃是常事,庄户们不能去潦河取水,庄子里的井,又废弃许久。

    如此想来,这许家庄附近,必然还有自己所不知道的水源。

    当即,许泽轩再次找来庄户,询问起有关于水源方面的事。

    这一问,还真被他问出了点东西。

    终南山脚下,距离许家庄五六里开外,有一处溪流,那里的水格外甘甜。

    往日里,每逢冬日河水结冰,庄户们都是从拿处取水的。

    “你且在这里等待片刻,待我借来兵丁,我们一起去那水源处悄悄!”许泽轩吩咐了一句,便朝为首的中年内侍跑去。

    在其耳边低语了两句,中年内侍便一挥手,分出了十几个士兵给他。

    从许家庄到那处水源,中间的路并不难走,众人一路疾行,花了约莫一刻钟时间,就来到了目的地。

    “小郎君,就是这里。每逢冬日,河水结冰,我们许家庄的庄户,都在这里取水。算起来,已经有三四十年的时间了!”带路的庄户,指着不远处的一处溪流道。

    “三四十年一直没问题,不代表现在也不会出问题,我们且去看看。”许泽轩知道,带路的庄户是什么意思,不过他来都来了,自然不可能因为庄户得一句话而作罢。

    古代的水,多半是纯天然、无污染的,但这并不代表,古人不会污染水源。

    古人也有生活垃圾,之前的汉长安,之所以会被废弃,就是因为生活垃圾的排放,造成那里的地下水味道咸卤,无法饮用。

    山泉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山间存在不少野生动物,若是有动物失足跌落水中而亡,用不了十几天,就会污染水源。

    “大家都仔细找找,看一看溪流中,有没有类似动物的尸体这样的异物存在!”

    终南山附近的这条溪流,弯弯绕绕,总长度约有两三百米,许泽轩给兵丁分派了任务,让他们各自负责一块区域,仔细搜寻。

    这一找,还真的找出了些许问题来。

    其中一个兵丁,在溪流中,找到了一只死去多日的兔子。

    另个一个兵丁,更是在溪流附近,找到了一个死人。

    庄户们得病的源头找到了,但许泽轩那颗悬着的心,却没有放下。

    许家庄附近,出现了凶杀案,按理来说,这案件应该由知县负责,就算案件牵扯比较大,也应该由刑部接管,而不是宫中的人直接插手。

    事情似乎有些超乎寻常,许泽轩总觉得,自己无意中,被搅入了某个旋涡之中。

    ……

    ……

    长安城,太极宫。

    李世民神色认真的聆听着中年内侍的汇报,不时的还会提出些许疑问“说说看,那两具尸体,是怎么被发现的”

    “许家庄众多庄户,同时得了痢疾。

    许县男说,痢疾这病,病从口入,庄户们不会无缘无故得病。

    为了寻找疫病的源头,他问老奴借了十几个士兵们,去查看水源是否存在问题。

    这一查,就来到了事发之地。”中年内侍,神色谦卑,丝毫不敢去看坐在龙椅上的李二。

    “如此巧合有没有可能是他刻意为之”皇帝都是多疑的,李世民也不能例外。

    即便许泽轩身家清白,又和程咬金等忠臣关系密切,也不能打消李二内心的疑虑。

    “回陛下的话,回长安的路上,老奴曾向医官打听过,痢疾这病确实是从口入。

    许县男粗通医术,曾出手减缓了翼国公的病情,知道这一点也不算稀奇。若是许县男真的有问题,绝对不会亲自带队,前往事发地查探。

    因为这样的事,即便他不说,医官也早晚会说,即便他不做,医官同样会找人去查看。老奴觉得,许县男没什么问题。”中年内侍想了想,最后还是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这话倒也有几分道理。”李世民听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这些日子,许泽轩一直住在文水县男府,除了和翼国公、宿国公、琅琊郡公府上的人有走动外,基本没去其他地方,就连庄子上的庄户得了痢疾,也是今天早上才知道的。

    如果这样的人,都有嫌疑,那整个长安城中,有嫌疑的人就太多了。

    “是否查清,死去的这个百骑司密探,是安插在何人府上的”洗清了许泽轩的嫌疑,李世民直接问起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启禀陛下,老奴已经查明,此人是义安王府上的!”中年内侍说完,垂着手退到了一旁。

    他在暗处辅助李二多年,知道李二听到这个消息,必然会雷霆震怒。

    李二果然如他所料,冷笑三声,眼中爆发出一股强烈的杀机“李孝常!朕还没想着动他,他倒是打起了皇位的主意,好,好的很!”

    李世民自问,登基后对天下人不薄,也不曾苛待东宫旧臣。

    但这两年,却接连有人造反,幽州大都督庐江王瑗是一个、燕郡王李艺是第二个。

    李孝常则是第三个。

    他打着为李建成复仇的幌子,暗中聚拢建成、元吉余党,以及部分不满如今权力分配现状的人,想借这这次回京述职的机会,谋取他的皇位,大唐的江山。

    这样的人,别说他李世民容不下,换做任何一个皇帝,都无法容忍。



第七十四章,李孝常
    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这是国人的传统习俗。

    传说,灶王爷会在这一天回天宫,向玉帝汇报全年工作,也就是所谓的回京述职。

    民间的传说,虽然多半是编出来的,但若是仔细推敲一番,却也能发现,这样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现实依据的。

    比如说贞观年间,诸多外放的重要官员,就会在腊月二十三前后,回到长安城,向皇帝汇报工作。

    李孝常就是这些重要官员中的一个。

    李孝常,陇西成纪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渊的族弟。

    当年,唐国公李渊攻打长安时,他主动献出永丰仓军粮,率众归降,被授予光禄大夫的职位。

    武德元年,李渊建立大唐,正式登基称帝,再次封赏功臣,他又被加封为上柱国、义安郡王,出任利州都督。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已是贞观元年,距离李孝常出任利州都督,足足过去了十年。

    都督相当于现在的地方军区司令,手握重兵,最早的节度使,就是被朝廷授予使节的都督。

    为了防止都督拥兵自重,朝廷是绝对不容许,一个人在某个固定的地点,当都督太长时间的。

    然而,武德年间,天下尚未统一,战事频发,临阵换将属于兵家大忌。

    有了这样的历史背景,再加上李孝常属于皇室宗亲,这才在利州都督的位置上,稳稳当当的做了十年。

    十年,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是人生的七分之一、八分之一,但是对于平均寿命不足三十的唐人来说,已经勉强算得上是半辈子。

    在一个地方生活、经营了半辈子,突然得到命令,说任期已满,要回京述职,换了谁心里都不愿意。

    李孝常自然也不愿意,但如果只是回京述职,以后还会换一个地方,让他继续当官,他心里或许还不会生出造反的念头。

    问题是,李世民上位后,一直在收拢宗室的权利。

    李神通、李孝恭,之前都是手握兵权的大将,如今虽然也有着某州都督的职位,但都只是在长安遥领。

    空有一个名头,却调动不了一兵一卒,这样的都督,做着又有什么意思

    有些人,拿起了能够放下,而有些人,一旦尝到了权利的美妙滋味后,便再也不舍得放弃。

    李神通、李孝恭属于前者,而李孝常属于后者。

    因为放不下,所以他生出了造反的心思。

    造反,并不一定是要推翻某个王朝,李孝常身为皇室宗亲,也从未想过推翻李唐江山。

    所以,他给自己这次造反,换个一个更为恰当的词汇——清君侧。

    李世民虽然已经登基称帝,但李孝常并不认可这个皇帝,在他心中,皇帝依然是自己的族兄——李渊。

    而李世民只是皇帝身边的那个奸佞小人,是要被他清除的对象。

    历史上第一次著名的清君侧是西汉初年,汉景帝年间。

    御史大夫晁错向皇帝上书,建议削藩,为汉景帝所采纳。

    当时的各藩国中,以吴、楚的实力最强,吴王刘濞为了保住自己的实力,纠集了包括楚国在内的七个藩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汉景帝为了平息叛乱,只好将晁错杀掉。

    李世民杀兄囚父,得位不正,天下皆知,这正是清君侧的最好借口。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赢了,他便能继续手握大权,或许还能更进一步。

    输了,一切皆休。

    李孝常自认能够承担输的后果,所以早在回京前,他就下定了决心,并暗自联络了好几个共同举事之人。

    此时此刻,他虽然没有百分百推翻李世民,将之诛杀的把握,但在他心里,胜率也差不多达到了四成。

    李世民玄武门事变,胜率都一定有4成。

    这么大的胜算,足以尝试放手一搏,可他终究不是称王称霸的材料,到了关键时刻,非但静不下心来,反倒变的暴躁了许多。
1...3637383940...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