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奋斗史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梅花糕儿
那兵丁有些受宠若惊道“可不敢当都尉大哥之称,某家姓邓,排行第六,都尉称呼某家邓老六便是。
我右武卫乃是禁军,平日里训练的倒也算勤快,差不多三到五日,就会操练一次。
不过平日里,这校场之上,可不会有如此多的兵丁。”
许泽轩虽然得了个折冲都尉的官职,可他对于右武卫的情况,基本上属于两眼一抹黑,因此邓老六解释的很详细。
右武卫的主要职责是镇守京都,以及轮值戍边。
平日里,军中的将士,要值班、要休息,每过一段时间,还要被派去镇守边疆。
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再加上操练费粮,故而他们训练的间隔时间会比较长。
今天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人在校场训练,纯粹是因为,朝廷即将对梁国发动战争。
大战在即,军队即将开拔,很多事情都被抛到了一边,哪怕不是为了立功,只是为了自己的性命考虑,被选中的将士,也要老老实实接受的训练,增强自身的战力。
“士兵们都在训练,陛下却在这个时候,把我调入右武卫,不会是想让我跟着去打仗吧”听完邓老六的解释,许泽轩心中那不妙的感觉,愈发强烈起来。
二人一个说一个听,不知不觉便来到了程咬金的帅帐前。
到了这里,邓老六便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告辞而去,把许泽轩独自留下。
程咬金的帅帐门口,站着他的两位亲兵——程十九和钱五。
许泽轩和这两人很是熟悉,朝二人笑了笑,便欲往帅帐中走,却被二人伸手拦下。
“来者何人报上名来!”程十九黑着一张脸发问。
一旁的钱五,更是已经抽出了腰间的短刀,似乎只要许泽轩的回答有任何差错,他便会将兵刃,刺入来人的胸膛。
被人这么一喝,许泽轩先是一惊,随后迅速意识到,自己已经到了军中。
到了军中,就应该遵守军中的规矩,程咬金让家将安排这么一出,恐怕就是要提醒自己这一点。
想通了缘由,他当即改变了态度,行了个军礼,恭敬道“下官右武卫折冲都尉许泽轩,奉旨前往右武卫报道,还请二位通禀一声。”
“可有堪合”钱五收回了兵器,冷冷问道。
“有的。”虽然早在入营之前,就已经被人验了一遍,但许泽轩还是十分识趣的再次递上了堪合。
程十九一把将之夺过,扫了两眼,这才撂下一句‘等着’,大步走入了帅帐中。
一套流程走完,许泽轩终于顺利的走进了帅帐,见到了程咬金。
“下官折冲都尉许泽轩,见过大将军!”
“没叫程叔,领悟能力不错。”程咬金捋着胡须,满意的看着眼前的少人年。
“大将军都提示的这么明显了,下官哪还敢犯错。
若下官执迷不悟,依旧不改口,大将军的下马威,怕是还会继续。
小子不担心自己的性命,却也不想被棍棒加身,凭白吃一套杀威棒。”
立威就要立全套,只有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今日,许泽轩遇到的统帅是老程,犯了错或许还只会吃军棍。
他日,若是遇到其他主帅,犯了错就可能被杀头。
以许泽轩对程咬金的了解,如果自己不马上改口,带入军人的角色,一套棍棒绝对跑不了。
而且被打之后,你还不能生气,得感谢老程。
因为他这么做,确实是为了你好。
“嘿嘿,还算有些眼力见,也难怪陛下把你调入右武卫,凭白送你一份功劳!”程咬金爽朗的笑了几声,指了指帐中的案几,示意许泽轩落座。
没弄清楚皇帝把自己调来,到底是为了什么,许泽轩哪里有心思落座,直接来到程咬金面前,问道“大将军可知,陛下突然将下官调入右武卫,所谓何事”
“自然是为了对付李孝常。”程咬金捋着胡须道。
“对付李孝常,莫非他马上就要造反了”如果许泽轩面前坐着的是其他人,他或许不会这么直接的把心里话说出来,但他面前之人是老程,这就没必要刻意去隐瞒的了。
“你小子果然测算出来了!”程咬金意味深长的看了许泽轩一眼,幽幽道。
“测算出什么了”许泽轩一脸懵逼。
“你小子还想藏着掖着
昨天袁天罡让你测的那三个字,正是李孝常所写。
而你测算的结果,又恰好和事实完全相符,半点不差。
适才,老夫只是提到了李孝常,并没有说他会造反,而你小子却脱口而出。
这不是测算出来,又是什么
李孝常造反一事,本来是机密。陛下调动的人手,也都是他的心腹。
本来,你是没资格参加的,可你既然都算出来了,再瞒着你,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故此,陛下才会把你调入右武卫,让你参与平叛。”
程咬金将事情娓娓道来,许泽轩却是听的目瞪口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胡乱测算的字,居然会引发这样的后果。
“听大将军话里的意思,这次平叛,陛下交给了大将军负责。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右武卫将士,才会在最近几日频繁操练”
“没错!”程咬金赞许的点了点头,而后又接着道,“此次讨伐梁师都的主帅,虽然还没有对外公布,但人选早就定了下来,乃是殿中少监薛万钧。
薛万钧不属于我右武卫,自然不会统帅我右武卫的兵马。
至于营中将士,都在传他们要随军出征,讨伐梁师都,这只是老夫和陛下,为了不打草惊蛇,步下的障眼法而已。”
“不去打仗就好!”听完程咬金的解释,许泽轩总算松了口气。
唐灭梁师都之战,唐军虽然大胜,可涉及战争,哪里会不死人。
比起加入这场战争,在长安处理李孝常造反一案,明显要安全的多。
。
第82章,风乍起
见程咬金、熟悉军务、认识下属,工作一项接着一项。
忙碌中,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夕阳已经西斜,军营外也传出了沉闷的鼓声。
这不是要求军队集结,而敲响的集结号,而是长安城每天都要敲的净街鼓。
此鼓每日一更三点开始响起,共敲八百下,鼓声一结束,就代表宵禁开始。
宵,是夜晚的意思,禁,是禁止的意思。
宵禁连起来,便是夜晚禁止通行之意。
古装电视剧中,常常会有客人夜上青楼的桥段,这在初唐时期是不存在的。
因为《唐律疏议》犯夜条律中规定,除非公家因紧急事务出行,百姓遇到婚丧嫁娶,或家中有人得了病,否则宵禁期间,在街上游荡,按律得笞打四十。
为了不被鞭子抽,即便有人想要上青楼,也不会选择夜间上门,而多半会提前出去。
唐诗《秋夜吟》前两句“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
描绘的就是唐朝夜晚宵禁之后的情形,繁华的长安城,行人绝迹,九衢茫茫的景象。
没有“夜场”,更没有“户外活动”,黄昏后必须回家。
所以唐诗中有很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孤寂无眠,或者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独自思索,却很少出现宋词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夜间繁华情形。
“咚咚咚”沉闷的鼓声,在整个长安内回荡。
负责治安的金吾卫兵士,开始敦促小贩、城中居民各自按时出城或回家。
街上的大多数人,都行色匆匆,着急往住处赶。
然而,这世间总有一些例外。
别人都是在往回赶,李孝常却选择在这个时候出门。
没有香车宝马,没有前呼后拥,身上的着装,也不再透着富贵气,今日的李孝常,显得格外低调。
稍显破旧的牛车,慢悠悠的从府邸出发,恰好在净街鼓结束前,来到了一处偏僻的小巷子前。
此时明明是冬天,大部分鸟儿都已经迁徙到了南方,但当他的牛车,来了这小巷子口时,却能够听到断断续续的杜鹃叫声。
“咳咳咳!”听到声音,李孝常立刻用剧烈的咳嗽声回应,还顺手从牛车内拿过一个包袱,丢了出去。
待作完这一切,他才吩咐车夫继续驾车前行。
等他的牛车消失在巷子口时,黑暗中突然钻出两个蒙面人。
二人蹲下身子,先检查了被丢在地上包袱的布料,随后又打开包袱,看了眼包袱内的信物,待确认无误之后,这才对望了一眼,重新钻入了巷子中。
接头暗号核对无误,接下来李孝常没再遇到异常,十分顺利的来到了巷子内的某个小院前。
此时,这小院的门口,已经停了好几驾样式各异的牛车。
牛车的模样普遍破旧、不起眼,但牛车附近站着的侍卫,却各个高大健壮、杀气腾腾,一看就不是易于之辈。
“咕噜噜”听到车轮滚动的声音,这些侍卫的脸上,立刻露出了警惕之色,他们把双手按在了腰间的兵器上,却并未有其他举动。
李孝常不是第一次来这个地方,早已知道应该如何行事。
他在牛车停下之前,于车厢中换上了一套黑衣,又取出一个巨大的斗笠戴在头上,也不和这群侍卫打招呼,自顾自的就跳下了车,推门而入,踏入了小院之内。
小院坐落在偏僻的小巷中,这里人迹罕至。
小院的外表和周围的房屋一样,很是残破,但越往里走,内部的装饰越是精致。
金丝楠木的大梁,柱子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玉质的茶具,就连香炉中的熏香,也是此时最贵的龙涎香。
李孝常到的时候,厅堂内已经坐了五人。
这些人也和他一般,头戴斗笠,穿着一身黑衣。
没有小厮服侍、没有侍女端茶送水,五人就这么静静的端坐着。
李孝常是最后一个到的,他进来后,原本静坐的五人,透过斗笠互相看了一眼,随后不约而同的激活了座位旁边的某个机关。
“格楞楞”伴随着阵阵机括的响动声,暗门被打开,一间密室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几人纷纷起身,鱼贯而入,李孝常也没犹豫,紧跟其后。
确认密室的门,已经关牢,众人才各自脱下了身上的黑衣,取下斗笠,露出了本来的面目。
在场一共6人,除了李孝常之外,其余分别是右武卫将军刘德裕、统军元弘善、左监门将军长孙安业、滑州都督杜才、独孤家族的独孤怀恩。
他们之所以会在黄昏时分齐聚此地,都是因为得了独孤怀恩的传信。
独孤怀恩,西魏的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孙子。
他的姑姑,独孤信的四女,嫁给了李虎的儿子李昞,生了唐高祖李渊。
李渊称帝后,封母亲为“元贞皇后”,对于母亲的这位侄儿,也是恩遇有加。
不过,独孤怀恩这次之所会加入了李孝常清君侧的队伍,并非因为什么君之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更多的是出于他自己的野心。
“怀恩,今日把我等找来,究竟所谓何事”眼下举事在即,几人聚在一起容易暴露,李孝常自然是想要尽快把事情处理完。
“所为何事,还不都是因为你”独孤怀恩的脸上,充斥着怒其不争的表情。
“我”李孝常回忆了半晌,都没想到自己哪里出了问题。
“前些日子,你在袁天罡那里,写下了利、动、惜三字,希望其为你测命,可有此事”独孤怀恩质问道。
“确有此事,此事有何不妥,与你将我等唤来,又有什么关联”李孝常依旧不解。
“有人从你写下的三字中,推测出你要造反,你说这事大不大。”独孤怀恩也知道,责怪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并没有过多的责备李孝常,而是很快就说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什么,居然有此事那人如今在何处,我等之事,可曾走漏了风声”李孝常一听,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惊得一下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周围几人,也都是面色剧变。
造反一事,属于绝对的机密。
如果他们暗中发动,还有几分成功的希望。可一旦被人察觉,失去了主动性,双方兵力悬殊,在李二的主场,想要动李二,他们连半分的胜算都没有。
“若是消息走漏,老夫早就想着逃命,哪里还有工夫和你们商议事情”独孤怀恩有些庆幸道,“袁天罡也是相术大师,有着自己的判断。二人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事情暂时还没有扩散出去。
不过,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事情一旦传开,我们必然万劫不复,所以我们的行动,必须得提前!”
“以我们目前的实力,只能效仿玄武门之变,等李世民出宫时,才有机会动手。提前发动,不但不能成事,反而会让我等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长孙安业第一个反对,他之所以会选择跟随李孝常,是为了得到更大的权利,而不是为了送死。
“没错,若是能找到动手的机会,我等早就动手了,何须等到今时今日。”刘德裕支持长孙安业的观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