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州还魂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岸易通易岸
庙会会期半月之久,期间,前来拜谒和瞻仰的各地友人,络绎不绝,多达几十万人。这些人在BQ庙和扁鹊庙来回穿行。
庙会上,前后左右,院里院外,到处燃烧着香蜡纸张,信男信女们,手拿摇扇,排成一团,扯开嗓子,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祝福和祈祷。
除了声音嘈杂影响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烧掉的纸灰到处飞扬,教室、宿舍、食堂搞得乌烟瘴气,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这就是没有围墙的县办石脑中学。朱友康在心里有了新计划,他要跟梁高山校长建议……
第二百三十五章 “壮举”
短短几天时间内,令人惊魂的现象,朱友康无法甩开:木床自然升空、“老虎”夜闯宿舍、骨灰、棺木、花圈、死人照片、诡诈教师、古庙怪叫……
自从朱友康那个单人床晚上忽悠忽悠往上升,这种诡异现象发生之后,初三几个学生,拿着死去那个老教师照片给朱老师看。
朱友康特别避开后,开玩笑说:“你们打算把我送给马克思吗?”
学生们心领神会地偷偷收起了相片,不再吓唬朱老师。
朱友康实在在这个宿舍待不下去了。
这里诡异现象令他窒息,不仅休息不好,精神高度紧张,甚至恍惚不安,更重要的是还影响备课上课,耽搁学生学习,误人子弟。
所以,他很快向学校反映了这种情况。
梁校长当下答应给他调整到,第二排教室中间的那个一间屋里。
这间房屋原来作为后勤仓库,里面摆满了损坏的课桌和凳子,以及其他一时用不上的物品。
朱友康找来几个学生利用课间,很快把这些东西,搬到了自己原来睡觉的屋里,把单人床和办公桌椅,很快搬到了这间新宿舍。
等到第二个课间,他已经开始在新宿舍里办公了。
刚坐下办公,没想到何海云找上门来,何海云知道朱友康刚来上班,事情多,前几天没赶过来打扰他。
“友康,我刚打问到你的宿舍,怎么又换到这里来了?”何海云进屋就这样问。
她看到到处还有没有摆放好的东西,就顺手去摆放。
朱友康本想跟何海云说实话,可是后来一想,何海云是一个女孩子,说实话她肯定要害怕,所以就编瞎话说:“这是梁校长的安排,校长说,这里挨着教室,便于管理学生。”
朱友康说的也对,他办公室西边就是他的学生,他是初中二年级的班主任。说是年级,也就一个班。
随后何海云拿出一本书来,放在朱友康桌子上。朱友康一看,这是自己在蓬州二中时借给何海云看的《人生》。
何海云谢过之后,告诉朱友康说,她在石脑这里待了一段时间,发现了很多问题。这位问题一直困扰着她。
朱友康让她说出自己的想法。何海云说,现在的石脑一带,可不比往日了。
自从建成石脑大坝以来,山上一年比一年绿,庄稼一年比一年好,有了水利条件和经济条件,老百姓的土特产越来越多,长势越来越好。
最近几年几乎是年年大丰收,但是,外销途径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土特产,睡在自己家里,烂在院子里。
老百姓劳动果实就这样白白地浪费掉,实在太可惜了。
大道还是原来的煤渣路,小路雨天非常泥泞,庙群复原工程缺口很大,一时难以完工。这样下去,这里的乡亲们等不及了。
她想亲自去公社找一找领导,看能不能给庙上多争取一些上级的专项资金,等古迹复原完成了,等那一边的扁鹊庙群中医基地建好了,这两地连成一片,再加上石脑大坝的独特优势,电站发电优势,那就形成了一个长的旅游路线和大的旅游格局。
到那时,游客多了,这里老百姓的土特产不愁卖不出去,而且还可以依托游客优势,再做一些其它可行的生意,那样,老百姓距离幸福的日子就不远了。
一个刚刚上班的女同志,竟然想到了旅游整体开发,想到了带动老百姓共同致富,大大出乎朱友康的意料。
这一点,正迎合了朱友康的石脑中学改造完善计划,如出一辙。
所以,朱友康干脆把手里的《人生》扔到一边,开始认真地和何海云探讨起来。
因为他们所探讨的,归根结底就是一个主题——把石脑中学和BQ庙古迹复原合二为一,形成一个大的格局去考虑,去计划,去开发。
经过一番谈论,初步达成如下思路,朱友康负责石脑中学范围内改造计划申请,何海云负责BQ庙群及扁鹊庙群两项古迹复原工程项目申请。
共同目的就是,给石脑中学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安全环境,给BQ庙群及扁鹊庙群,一个符合其自身特点的扁鹊中医药文化技术传承创新和发展的新环境,新场景。
他们设计了具体途径,何海云向文保所及文化局汇报,朱友康负责向石脑中学及教育局汇报。
先争取本单位本系统支持,然后再向石脑公社如实反映。
他们还约定,彼此之间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何海云单位离不开的时候,朱友康可以代劳,朱友康上课脱不开身的时候,何海云可以代劳。
剩下一时考虑不清楚的事情,一边走一边继续酝酿。
朱友康的石脑中学建议大体上有如下几点:
一、教学环境
1、建议BQ庙会期间,禁止在校园点香烧纸,或者在庙会期间允许学校放假。
2、建议有关部门加强流动人员管理,不允许在校园内大声喧哗,或者聚伙祷告祈福。
3、建议在校外另修道路,杜绝社员、来往行人以及牲畜等从校园内穿过。
4、建议新建学生宿舍,BQ庙群不是学生住宿的地方。
二、安全环境
1、建议学校及BQ庙配备必要的灭火装置,以免发生火灾。
2、建议游客入校即静,不带火源进庙。
3、建议在河沟打井取水,不能再让师生用河水做饭。
4、建议尽快把学校围墙垒砌起来,这才是一所学校。
5、条件成熟时,可将石脑中学从BQ庙群中迁出,这是治本问题,其它都是治标问题。
何海云帮助朱友康列举了这几条建议之后,由朱友康执笔,开始列举BQ庙群及扁鹊庙群两个古迹景区复原问题的建议;
一、BQ庙群
1、建议立即腾出学生,不能再把BQ庙群当做学生宿舍。
2、建议将未完成的BQ庙群及扁鹊庙群逐一修复及复原,分步骤投资建设。
3、建议提前谋划室内布局,加快塑像、绘画等原有景象的复原工作的进度。
4、建议建设一个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办公场所。
5、建议尽快建设庙群围墙,避免人员随意进出。
6、建议全力争取外援,全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7、建议庙内院落尽快硬化,尽快向庙群通公路。
8、庙群建设成熟前,建议提前将蓬州中学迁出庙群另建。
二、扁鹊庙群
1、建议支持扁鹊传人,在扁鹊庙群设立讲堂及中医门诊,把扁鹊精神发扬光大。
2、建议支持由扁鹊传人杨老中医倡导的扁鹊支援者行动,建立各村扁鹊支援者服务站。
3、建议加大对扁鹊庙群的投入力度,尽快恢复原貌,对公众开放,以最大限度地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拜谒扁鹊,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4、建议附近民居尽快搬迁到扁鹊景区之外,以免扁鹊庙群日后扩大规模。
5、建议政府以扁鹊名医效应,做好中草药种植及中草药加工业务,筹建扁鹊制药企业,发展扁鹊经济。
6、建议尽快向庙群通公路,院内尽快硬化。
当朱友康和何海云完成这一“壮举”的时候,上午已经放学。
“走,到食堂吃饭去,今天我管饭!”朱友康高兴地和何海云一起向食堂走去。
第二百三十六章 “祭奠”
朱友康推开了张师傅的门,眼前的场景一下子把他惊呆了:
迎面看到“祭奠”两个大字,被三根木棒支撑着,放在桌子上。
紧挨着前面是张师傅的遗像,遗像下方用白纸黑字写着:张宝福同志福寿天堂!
在张师傅遗像前,一支燃烧的蜡烛,火苗一窜一窜的向上闪动着,三柱燃烧的高香,冒着一缕缕的青烟,整个屋子里,弥漫了雾正凝重的烟雾,显得庄严肃穆。
朱友康的心一下子紧张起来,再看屋子地面上,摆放了一小朵百灵树枝,几个分支把百灵叶片聚集在一起。
他慢慢向床上看去,张师傅十分安详地躺在床上,身上盖着他的棉被,一张白纸把脸和头盖得严严实实。
朱友康想起,自己刚才下课时学生的话:“何老师捎信,让你去张师傅宿舍一趟。”
朱友康刚下课,还没有回到办公室,一个学生就急忙过来给他捎信儿。
“好,我这就去!”朱友康放下书本,快步来到东南角张师傅宿舍。
当朱友康看到这样的场景时,一下子惊呆了。
这可怎么是好呢?朱友康想到了平时老师们爱开玩笑的习惯。
于是,他大胆地伸手掀开盖在张师傅脸上的白纸,这才发现,这是一场虚惊。
因为白纸下面是用绳子捆绑起来的废旧本子。
朱友康再掀开棉被,哈哈,这里面尽是一些树枝在支撑着。
这是典型的恶作剧。
朱友康知道,这里的老师们很辛苦,也很清苦,更是生活单调,过着低级趣味,无聊生活。
唯有这样的一个恶作剧,才可以给本来无趣的生活,平添一些色彩和乐趣。
这场“祭奠”活动,让朱友康想到了很多很多,尤其是最近的男女一间屋子里混合乱舞。
他不希望山里的老师们就这样低级无趣地混下去,最起码不能再在他们这几个年轻人身上传下去,日后必须有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所替代。
他思考着用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来改变这种低级落后的生活状态。
话又说回来了,这位张师傅也真的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你怎么能混到这样的地步呢?
这位张师傅又是谁呢?
他就是朱友康在中丘中学上学时,教他们历史的经常倒卖小猪的猪贩子张宝福老师。
他怎么也从下边来到了山区呢?
自从朱友康与何海云在中丘水库大坝约会时,见过他一次之后,一直没有他的消息。
那次遇见他,他刚刚辞去了代课老师职务,停止了倒卖小猪,转而进入到刚刚建成的蓬州县化肥厂做了一个电工,当时,电工比老师挣得多。
来到了石脑中学,朱友康才知道,他从化肥厂电工,又转到了中丘公社任话务员,他觉得公社话务员不仅挣得多,还比较体面,日后还可以混个前途来。
再后来,县里新创办了玻璃厂,他再次转到了县玻璃厂当了工人,他希望在那里可以转为正式职工。
结果,他看到一个个和他一起当民办、代课的老师们,都转了正,成了国家正式在编人员,再一次心动。
于是,又辞去了玻璃厂的工作,回到了教育上,等待日后转正。
找谁才能进入教育系统呢?
这时他想到了教育局局长张建,想到了蓬州中学校长韩玉冰,想到了石脑中学的校长梁高山。
到底找谁呢?这些人都是自己以前的老同事,老朋友。
他思来想去,终于找到了最大的官——张建局长。张建局长认为,凭他的水平,不能去蓬州中学上课,更不能到其它他不熟悉的领导跟前上班。
最终也就选择了他的梁高山老伙计,来到了石脑中学。
这位脑袋瓜子非常灵活的张老师,这山看着那山高,脚步迈得非常快,跟时代跟的特别紧。结果,成了狗熊掰棒子的翻版。
为什么这样说呢?
当他刚辞去代课老师不久,和他一起参见工作的代课老师转正为国家正式教师。
当他刚辞去化肥厂电工不久,其他两名继续坚持工作的电工也签订了三级信合同。
当他辞去中丘公社话务员不久,那个留任的话务员变成了吃皇粮的国家正式在编人员。
当他刚辞去玻璃厂工人不久,和他一起进厂的其他四名工人终于签订了劳务合同,成为合同制工人。
为了再次成为正式教师,他听说日后还有这样的转正名额,他托门子爬窗户,才又回到了教育战线,成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新兵——原来的资历都不算数了。
无论当小猪贩子,当话务员,当电工,当工人,还是当代课老师,他总是一步赶不上,步步跟不上。
每一次机会,都在他眼前悄悄的溜走了,而只要他在任何一个岗位上干下来,他都会获得成功。
他常常感叹自己生不逢时,老天不长眼,老天不给他机会。从来不去自己身上找原因。
这次来到这里,梁校长暂时没有给他安排课程,一是梁校长对他知根知底儿,怕他耽搁学生成长,影响教学成绩;二是处于老伙计的照顾,让他做了后勤工作。
说是后勤工作,也只是让他打扫一下会议室的卫生,收发一下报纸,敲一敲上课的铁钟,仅此而已。
由于张宝福老师多年的转正心愿未能如愿,心里阴影很大,说话做事有些失常,越是这样,别人是不了解他心中苦闷的,所以,他渐渐地变成了老少皆欺的对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