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蓬州还魂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岸易通易岸

    “你看看,你看看,你这一大锅肥肉不都是美珠给咱买的吗?以后不能再这么说话了!”书堂用事实说话,老伴无话可说了。

    老伴捞出一块肉,撕下来一大块放到书堂嘴里,变嗔为笑说道:“你呀,哪有老公公经常夸儿媳妇的!看这块肉能不能堵住你的嘴!”

    书堂嘴里嚼着香喷喷的猪肉往外边走去,他要去院子西边的牛棚里喂骡子去了。

    不一会儿,小屋里传来他砸花籽饼嘭嘭嘭的声音。

    第二天腊月二十七,书堂骑着自行车带着老伴,来医院看望儿媳妇美珠,他们带来了30个鸡蛋,买了两袋儿包面和两袋儿奶粉。

    “哎呀,美珠怎么吃得这么胖啊?”

    婆婆丽芝一进病房,就看到美珠躺在病床上,友康正在给他吃药。她见美珠整个脸都胖了许多,就惊讶地叫道。

    书堂在后面拍了拍她的肩膀,意思是你不先安慰问好,还没有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儿,怎么能这么多说话呢。

    “娘,你说的是啥哩?美珠这是吃激素吃的,知道吗?就是强的松,人吃了都会肿胀的!”

    “肿胀怎么还要吃啊?”婆婆傻乎乎地问道。

    “不吃怎么治病啊?”书堂赶紧说话给她打圆场。

    友康听娘这么一说,就知道美珠会着急,就把话接了过来。

    这时的美珠,眼里浸着泪花,不知道该怎么跟婆婆说话才好。

    娘听了友康说话,又看到美珠难过的样子,心里也难受起来。

    想一想自己,尽管家务繁忙,农活儿多,可是,自己又对美珠有多少关心呢?

    翻来覆去的想,都是美珠对家庭的付出,而家里对美珠又有多少付出呢?

    所以,她现在临时生心多照顾美珠几天。

    可是自己知道的晚了一些,家里过年的大小神灵又要她去供奉,她始终没有能够下定决心住下来。

    但是一天也不住也无法交代,她下了最后的决心,争取住到腊月二十九。

    但是,出钱的事,好像不是他们当家长的事一样,和上次美珠在医院里坐月子一样,这次他们谁也不提住院交费问题。

    这个问题是家里最关键的问题。

    这事友康心里最清楚,自从他结婚前,看到了父亲递给他的那个破旧的记账本子之后,他便知道了家底儿。

    所以,自己困难再大,宁可自己出去借钱,也从来不给父母张口,在他的记忆里,除了上学给家里要钱之外,其它任何情况下都没有向家里开过口。

    相反的是,无论是家里盖房子,还是红白事,他都会义无反顾地为家里用钱而到处奔波,甚至弟弟妹妹们需要钱,他也丝毫不敢怠慢。

    这样其实也对家里产生了一个习以为常,约定俗成的错觉。

    这就是,朱友康夫妇为家里的付出是义务的,是自愿的,是应该的。这已经成为家里的一个传统和习惯。

    医院里有了母亲的照顾,朱友康才得以喘息的机会。

    在此之前,他一个人既要在医院照顾美珠,回家给美珠做饭,又要回家照管女儿,洗衣做饭,收拾家务,真忙得焦头烂额,昏天黑地。

    可是,眼看着腊月二十九就到了,除夕夜晚和春节以后的日子,还要靠他一个人来承担。

    姐姐现在已经生了两个孩子,公公赵大锤又到了苟延残喘的弥留之际,一刻也离不开人。

    友健作为小叔子又不方便伺候嫂子,两个小妹妹按说可以帮帮忙,可是又赶上过年,又不好意思把她们俩留在医院里。

    唯一可以照顾的就是娘和岳母,岳母又要看管照顾女儿,那么就只剩下娘自己了。

    然而,娘又非常迷信,奶奶在世时的信仰,临走前全都交给了她。

    所以,过年这个重要节点,信奉神灵的娘,是不敢怠慢神灵的,必须赶在除夕之前,回到家里供奉神灵。

    大年初一早上,朱友康也只好拖着疲惫的身体,提着送饭的饭缸,在别人欢天喜地的春节里,自己郁闷地回家为妻子做饭。




第二百八十七章 笔录
    医院里的病号,赶在年前能走得都走了,剩下了极少数病号和几个值班医护人员。

    伙房里也放了假,连一口热水都没有,更没有吃饭的地方,医院附近也都关门回家过年去了。

    到处都是冷冷清清的,什么东西都买不到。

    朱友康每天要从家里带上开水和饭菜。

    因为放假,暖气烧的也不好,病号常常会冻感冒。

    医生曾经说了,肾病是不能感冒的,一旦感冒,最容易犯病。

    所以,朱友康心里非常紧张,只怕冻坏了美珠,把家里能带的被褥都带了过来,铺在床上,搭在美珠身上。

    过了初五,医院里病号开始增加,医护人员也多起来。

    朱友康刚从家里提着饭回来,在外科楼道里遇上了海云。

    当时海云精神恍惚从放射科出来,手里提着片子准备上楼。

    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海云的父亲何树坤因摔伤也是年前住进医院的。

    只是他经常来去匆匆,从来顾不上注意这些。

    海云也常常在医院里伺候父亲。

    海云介绍说,她的父亲是年前在扁鹊庙施工过程中,因为勘察庙顶结构时,不慎从上面失足坠落下来的,已检查才知道摔成了重伤。

    她的父亲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她说,母亲上愁的整个晚上不能睡觉,一夜之间有了白发,弟弟海涛也请假回来专门伺候。

    友康问起海云的个人问题,海云无奈地说,那还能怎样,现在父亲摔成了这样,认命呗。

    她说,自从父亲住院以来,张峰也三天两头往这里跑,大包小包的,忙前忙后的,她娘巩丽君为此非常感动,经常在她面前表扬他。

    朱友康没有太多的功夫和海云说话,当海云问起他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他也只是简单地介绍了美珠的情况,就匆匆地回到了病房。

    在医生护士们精心治疗呵护下,美珠于正月十七从医院回到了家里。

    父亲书堂让弟弟友健捎话说,美珠的母亲也不容易,照顾了这么久了,美珠出院了,就该回家里让家里人照顾了。

    友康知道,拖家带口的,回一趟家谈何容易,这次回家绝对不能让美珠做骡子车了。

    这大冬天的用家里的骡子车显然怕美珠在车上受罪,就想着到哪里去找一辆车送回家。

    他在大脑里转了一大圈,也没有太合适的人员。最后,他准备试探着去找一下刘新亮。

    但是,他借了刘新亮300块钱还没有还上,又觉得不妥。

    其它办法想尽了,还是无奈。

    后来,他就找到三哥,从三哥那里借来300块钱,来到刘新亮这里。

    他来找刘新亮还有一个事,这个事搁在心里已经半年之久了。为此,他喝酒醉过好几次,只是苦于没有想好怎么办,才一直没有行动。

    于是他就借着这次给刘新亮还钱用车的机会,顺便搞一个清楚明白。

    他骑着自行车很快找到了刘新亮,这次真巧,他就在自己办公室办公。

    “哈哈,老同学又开始忙起来了。”朱友康一进刘新亮办公室,就跟老同学打了一个招呼。

    “是啊,你还记得吗?上次你来找我的时候,你们村那个叫什么什么,韩小夏的,你们村已经有四五个人举报他们夫妇夜间偷盗庄稼,这次准备把他关起来了。”

    刘新亮不说他倒是给忘了,这么一说,他立刻想起来,上一次他来找刘新亮借钱的时候,看到韩小夏在刘新亮办公室里。

    原来刘新亮是为了搞清楚证据,做好笔录。

    “这家伙够够害人的。”朱友康接着说:“你知道吗,他还偷了我家里的一亩地棉花呢。可惜,他们夫妇运气太差,被我父亲逮了一个正着!”

    “哎,是吗?你父亲叫什么?让我仔细查一查,看他交代了没有。”刘新亮问道。

    朱友康给刘新亮报了父亲的姓名,刘新亮翻看了一阵子笔录,说:“哈哈,这不,你看看,你看看,韩小夏这家伙都交代了。”

    朱友康一看到笔录就想起来自己的事。犹豫了一下,想着还是给老同学说出来好,让老同学也帮着查一查周记者当年的笔录。

    于是,他转了话题,先把借刘新亮的300块钱还给刘新亮,接着把自己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给刘新亮。

    刘新亮拍着胸脯,打着包票说一定办好。

    朱友康看刘新亮这么认真,也就放下心来,只等最后的结果。刘新亮的查阅,要比自己瞎蒙瞎想更能证明问题的真实情况。

    朱友康看到其它问题都办好了,接着就向刘新亮提出了借用车辆的问题。

    “没问题,这两天就准备去你们村抓韩小夏夫妇去。到时候顺便把你们一家人送回家得了。”刘新亮觉得自己给给老同学办点事,很高兴。

    朱友康心里想,还是公安局好,还是行政上好,自己何时才能够跳出来呀?那个死板的张局长把我耽误的不轻;这个该死的万局长,都过了年了,连一丁点信息都没有,真可恶!

    刘新亮没有告诉他去南丘村的具体时间,他只是说最近两天,朱友康又不好跟人家确定一个准确的时间,他只好在临走的时候,告诉了他的住址。

    并告诉他,你什么时候出发,就去这个地址找他。

    朱友康非快递跑到了家里,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美珠。心里想,美珠肯定很高子。

    当他面对美珠说完之后,美珠并没有想他想象的那样表现出多么兴奋,反过来倒是看着她有些担心。

    朱友康心里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但是,对于美珠来说心里最清楚。

    因为,他在家怀孕反应和坐月子居住的时候,她已经领教了婆婆的冷酷。

    但是,她也心疼她的老娘,是老娘一直以来没明没夜地伺候她怀孕,伺候她生孩子,伺候她的孩子。

    是她娘经常在她有病的时候,生孩子的时候,又是炖鸡汤,又是熬米粥,一趟一趟不厌其烦地往医院里泡,步行去找医生来家里给她看病、吃药、扎针、输液。

    是她母亲为孩子缝补衣服鞋帽,洗刷尿布,拆洗被褥。

    她也该让母亲歇息歇息了。

    至于自己吃点苦头算不了什么,因为自己毕竟还年轻。

    朱友康因为美珠住院治病,给学校请了几天假,正好在家里一边伺候着美珠,一边等着刘新亮的到来。

    一是送他们回到南丘村老家,二是静候刘新亮查阅周记者的消息。

    刘新亮说话非常算数,做事雷厉风行。

    第二天上午大约十点钟的时候,他费了一番周折,终于找到了朱友康的家。

    朱友康夫妇表示了感谢,他和岳母一起把拾掇好的东西,一趟一趟地放到车上。

    美珠抱着孩子上了车,岳母一直看着车开走了好远才离去。



第二百八十八章 分家
    “趁着过年都在家,咱今天把家分了吧。再大的家也有分开的时候!”

    朱书堂夫妇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丽芝头发白了,眼睛花了,书堂有些驼背,有些咳嗽,吃饭,干活儿,考虑问题大不如前。

    他和老伴感受到了身体的衰弱,知道自己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不如在还能干活儿的年纪,先把家分了。

    朱书堂列好了分单,已经提前通知了哥哥书旗、本村的姐夫老支书鸿信、女婿大友、侄子友全、友福和友兵。

    今天屋里的人都到全了,老人的两间屋子有点挤,座位也不够,就一块来到友康这个三间屋子。

    美珠在床上抱着女儿,婆婆也顺便脱了鞋,坐在美珠和孙女身边,逗孙女玩耍。

    朱书堂说了第一句话之后,接着说:“俺俩说老不老,说年轻也不年轻了,分单都列好了。你们弟兄俩可以一人一份,一会儿,你大爷安排。

    我说的主要是俺俩的住房问题,和路东的新房子问题。

    这边我们现在住着,我们这两间房,将来分了家以后还要住。

    谁要是分到东边新家,也给我们两间房住,这是必须的。

    关于路东刚盖的新房子,只有主体工程起来了,其它一点也没有动工。

    如果谁要是分到了路东,老人管把剩下的通水通电、门窗玻璃,茅厕猪圈,四周围墙都办好。

    今天晚上,把咱自己村里最近的人都叫来了,就是为了把家分好,都不闹意见。

    你们弟兄俩,谁有啥不清楚的地方,现在可以问。有啥要说的地方现在可以说说,别等分了家以后再说。”

    “我说几句吧,我以后也不打算住在家里,我就跟着老人住旧房,美珠胆小,又不是在村里长大的,我不在家的时候,她和孩子也好有个照应。

    第二,我想说的是,弟弟友健也老大不小了,该是成亲结婚的年龄了。

    他要东边新房子最合适,将来结婚也可以把弟妹娶到新房子里。这总比在老房子要好得多。我当哥哥的,不说吃亏沾光。”

    美珠听完后,没有说话,她知道友康都是为了她们母女考虑,也是让着弟弟的。

    “友健,刚才你哥说了,你也说说吧!”姑父梁鸿信催着友健说话。

    “我没啥,没啥说的,反正,反正也没有结婚,怎么都行。”友健磕磕绊绊没有再说别的话。

    弟兄俩都说完了,说明都赞成和拥护分家事宜。

    于是朱书堂接着说:“我看,你们弟兄俩都没有意见。咱来的人,哥哥、姐夫、女婿、侄子们,谁有啥要说的,现在都可以先说说。”
1...132133134135136...1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