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蓬州还魂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岸易通易岸

    曾经有一位草根作者写了一首诗:“同样的碗里盛着不同的饭,/同样的饭盛在不同的碗里!”就是她们母子的真实写照!




第一百三十六章 半夜
    在大家帮助下,母子三人吃了一顿饱饭,精神也好了,元气也在大增,神志清醒后的母亲忽然想起南屋里的婆婆。

    自从中午犯病之后,还没有人去过婆婆的屋子里,于是,她盛了一碗鸡蛋面,特意往里面多舀了一个鸡蛋,让女儿给婆婆端去,因为是半夜,院子里屋子里黑灯瞎火的,二熊和小喜就跟着女儿前去,二熊还没有进屋,就燃起了火柴,等到了屋里,已经燃灭了火,他再次点燃了一根,在女儿指导下,点燃了煤油灯。

    二熊一进屋就感觉这里冷嗖嗖的,并且里面还有一种骚臭的味道儿和一种莫名的味道儿。他只想捂住自己的鼻子和嘴巴,他看了看小喜,只见小喜也皱起了眉头。

    孙女一进屋就叫着奶奶吃饭,可是床上的老人没有半点反应。她就去跟前晃动奶奶的身子,拉奶奶的手,看奶奶的脸。

    糟了,她心里想,怎么手脸都是冰凉冰凉的?第二次去翻动奶奶的身子,感觉她已经僵硬了,身上已经没有了半点活力。在大声叫了几下,仍然没有吭声。孙儿立刻哭起来,二熊见状,点燃了煤油灯,赶紧走上前去看看。

    他一接触老人的手发现不对劲儿,再握一握手,手除了冰凉,已经僵硬了。

    他赶快端起煤油灯来到老人跟前,摇晃着老人身体,身体也已经僵直了,看来老人已经死去多时了。

    可是孙女已经哭出声音来,这声音很快传到了东屋里。

    母亲听到声音没有跟别人打招呼,自己悄悄地去了南屋,他知道大事不好,本来婆婆就危在旦夕,今天自己又多次犯病,恐怕是没有照顾好,出了问题。

    她一进去可把二熊他们吓坏了。本来想瞒着她过了这个晚上,因为她刚恢复了神志,怕她受到刺激再次闹腾,看来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二熊只好如实告诉了她。

    刚刚给她说完,东屋里的几个人也都来到了南屋。

    南屋这里已经有大半天没有人进去了,不仅火炉已经没有了热气,就连屋子都是冰冷冰冷的。里面还伴随着刺鼻的腥臊异常的味道儿。

    老人已经驾鹤西去了。二熊和老梁两位年长者开始主持老人丧葬有关事宜。孙女端来半盆热水,半拉眼媳妇开始用热毛巾给婆婆擦拭手脸。

    今晚注定是一个不眠夜。

    冬天里后半夜非常的冷,天还没有亮,老人死去的时间到底是前半夜还是后半夜,谁也说不准。

    不过从尸体的僵硬程度上推断,应该是前半夜,或者更在一些。说不准就在中午女儿救治母亲的时候,老人发出的那些微弱声音之后,也就断气儿了。

    要按照初十计算死亡时间,按照传统的排三下葬,那就在正月十二。他们开始犯了嘀咕,到了正月十二,半拉眼是不是能够醒过来,是否能够恢复意识?

    他们中有人建议,因为冬季天气冷,再加上老人的儿子还在昏迷之中,最好打破排三的传统做法,改为排五或者排七,这样就可以给半拉眼一个缓冲的机会,总不能不让半拉眼最后再见他娘一面吧?

    按照日期向前一推,排五是正月十四,十四是个黑道日,排七就到了正月十六,推迟的时间有些长。但是安排在排七,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留给半拉眼更多的时间。

    但是,其它问题又出来了,这位犯病的母亲怎么办,白事安排七天时间,恐怕她会再犯还几次病呢?

    在一个问题就是,白事拖这么长时间,每天都得需要人帮忙,那费用可就要多了。就半拉眼这样的家底儿,是经不起这么折腾的。

    他们商量的结果,暂时都定不下来,有人提议,先找冯半仙去看看日期,日期定了,再说其它问题。

    可是有人说,现在不能去,人家半夜里是不会开门的,要去也要等到天亮了。

    就在他们议论日期的时候,二熊和老梁递了一个颜色,他们俩同时出了门。别人以为他们俩是出门方便去了,其实他们到外面商量了一个帮扶半拉眼家庭的计划。

    这个帮扶计划就是:二熊家负责白事上的馒头和猪肉,老梁家负责白事上用的馒头和烟酒。剩下的东西,他们回去宣布给在场的人,看他们还能不能再帮扶一些。

    这个计划很快完成,随后回到屋子里就做了宣布。二蛋和小喜都大力支持这个行动计划。二蛋主动提出,看需要多少斤白菜,他家里还有不少的白菜可以搬过来用。

    小喜觉得自己也该帮一帮半拉眼了,毕竟他们一起给队里往县城运送石头,打了半年多的伙计,并且现在还在石头坑里继续打伙计。

    他也和二蛋一样,主动提出,白布靠给他购买。

    大家觉得这些主要的白事用品都具备了,至于桌椅板凳,锅碗瓢勺之类的用品,临时借用一下就可以了。

    但是,他们还忽略了两个问题,那就是老人的棺材和送老衣怎么解决。

    大家一时没了主意。

    “去问一下半拉眼媳妇吧,看她知道不知道。”老梁指使小喜去问个明白。尤其是送老衣,她应该最清楚。

    不一会儿,半拉眼媳妇跟着小喜进了屋。

    她说:“送老衣去年就做好了。这个不用管了。现在就拿出来给老人穿上。棺材是没有,不过半拉眼早些年买了两棵队里处理的梧桐树,早已经结成大块木板了,就放在北屋里。不知道够用不够用!”

    大家听她这么一说,一下子放了心,大事上已经都具备了。

    至于一些小东西,装裱的纸鹤、纸马、纸楼、童男童女等摆设用品等,花不了几个钱,村里有专门人员装裱,很快就会做出来。

    “咱天一亮就先把棺木运送到韩木匠那里去,让他先做着。纸鹤、纸马、纸楼、童男童女也是这样,先给人家定下来,等收了乡亲们的礼金,咱再给他钱也不迟!”二熊这样说,大家更觉得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咱这么干是不是要给队长老朱汇报一下?”二蛋接着不放心地问道。

    “这样吧,咱商量归商量,咱们商量的计划,等天亮了,不是二蛋和小喜还要去医院吗?到了那里再详细的给咱老朱队长汇报一下,看他有什么想法。你们明天一到,他不是说要回来吗?他回来了,大家就更有主心骨了,什么问题也好办了!”二熊很兴奋的讲了这么一大堆。

    是的,他讲得很对。队长回来了,不仅有了主心骨,还会带来半拉眼更惊喜更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半拉眼昨天晚上苏醒过来的信息,他们这些人都还没有得到。他之所以要苏醒过来,正因为有母亲的牵挂,说不定就是为了看他母亲的最后一眼呢?



第一百三十七章 执事
    但凡家里遇到丧事,都要做各项最仔细的安排。安排的仔细不仔细,关键是有这么几个操心主事儿的人。

    眼前的丧事安排是不能等的,二熊他们几个人接下来就是赶紧安排人员分工。

    他们都不是刘家户里面的长者,也不是管理红白理事会的主事儿。所以,当务之急是请刘家户的长者和主事儿人。

    二熊说:“小喜你去叫刘忠礼老汉,让他尽快过来主持报庙有关事宜。二蛋你去叫刘祖光大爷,让他尽快来主事儿。”

    等二熊说完,小喜和二蛋急忙出了门。他让老梁带上半拉眼的闺女去叫本家族年长的妇女何老心儿,让何老心儿尽快过来给老人换上送老衣。先给家里几个晚辈扯几块孝布,赶上去报庙时戴上。

    老梁也多了一个心眼儿,既然回来遇上自家人家里过白事,就抽空去找小冯,让小冯给自己捎一个信儿,请一个假。等白事办完就立刻回到大坝指挥中心上去。

    这些人走了之后,二熊和半拉眼媳妇商量着摘下西屋一扇木门准备安放老人。然后又搬了两条长板凳放在南屋正中央。他和半拉眼媳妇一起又抱来一些杆草铺在门扇上,在杆草上面又铺上一层老人土坑上铺过的一个旧床单。

    这时听到院子里已经来了人,因为路比较近,老梁和何老心儿老人已经赶来了,随后小喜和刘老汉也来了。

    他立刻招呼他们一起为死去的老人换上送老衣,几个人一起下手,把老人抬到门扇上安放下来。再在老人身上盖上一层灰色床单,在老人脸上盖一块白布。之后又找来一个照明用的灯笼,倒入煤油,调好灯芯,点上火,以备刘忠礼老汉去报庙时用。

    刘老汉来了以后,就在门扇外面点燃了香烛,在家里烧了一阵子。又让人找来纸扎和报庙备用的纸香蜡火柴等用品,又找来一个芭蕉篮子,将这些备用品放在里面。

    这期间何老心儿老人和半拉眼媳妇已经撕好了晚辈们的孝布。

    一切就绪了,刘老汉走在最前面,自家晚辈们戴孝一字排开,按照亲疏关系,男女分开,各站一队,亲者在前,向赵家沟九九八十一级台阶方向走去。

    大街上立刻鸡鸣犬吠起来。

    等大家从台阶那里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麻麻亮了。二熊就急着派小喜和二蛋回医院去。他告诉他们二位年轻人,因情况有变,你们立刻骑着自行车去蓬州医院,别再等着坐马大兴的马车了,已经来不及了。

    主事儿的刘祖光一点也不敢怠慢,他找来笔墨纸砚,由旁人帮忙,先将半拉眼年前贴好的红色对联撕下来,大门口换上了白色挽联。

    随后把白纸铺在桌子上,列出了白事上帮忙的所有人员,二熊和老梁帮着他数着想不起来的人名。

    凭吊刘老妇人执事名单

    总管:刘祖光

    总理:朱书堂

    大锅:刘脏、傻货、三黑、友全

    小灶:山小、福祥、友兵、满仓

    保管:友福、大增

    迎宾:社良、高山、增寿

    打杂:建国、旦小、金堂、小五、二增、喜冬、小黑

    打墓:东海、五生、宝柱、地震、天佑

    挑水:黄毛、二生

    烧水:黑牛、沙小

    妇女们洗菜做饭,收拾盘勺碗筷的不在名单之列。这也算是南丘村一带白事上的一个传统习俗吧。

    写完了这个执事名单,又和二熊、老梁商量着给白事用的商品下单。他尽最大限度地压缩开支,能临时借用帮助解决的,尽量不购买,或者由这些帮忙的人暂时出物或者出钱。

    另外,等老朱上午回来了,再做必要的调整。就这样,他们趁着天还没有大亮,暂时拟了一份购物单:

    白菜100斤(每斤5分二蛋)、猪肉50斤(每斤1块5二熊)、白布20仗(每尺2毛5小喜)、白面200斤(每斤1毛二熊、老梁)、黄菊花烟3条(每条2块2毛老梁)、福牌烟7条(每条1块4毛老梁)粉条20斤(每斤7毛5祖光)、豆腐10斤(每斤3毛二蛋)、老窖酒30瓶(每瓶1块2老梁)、茶叶10袋(每袋2块4)、鞭炮10卦(每卦1块8毛)、白纸20张(每张6分)、响器班(30块)、炭500斤(每斤2分二蛋)酱油醋30斤(每斤2毛)、白糖3斤(每斤8毛8)、面酱7斤(每斤2毛8)、花籽油30斤(每斤1块4)

    他们商定,以上所有商品有名字的,暂时按照名下出物或者出钱,没名字的等队长书堂回来再定。凡是后面有名字的和书堂来了以后安排名字的,都是暂时借用。

    等白事结束,礼金可以出一部分,亲戚们带来的玉米或者小麦等,统一按照当时粮价折价后,还给支援者。

    暂时还不上的,算是半拉眼借用的,以后有偿还能力了再还上。

    一切安排妥帖后,天也亮了。该通知的人员都分头通知去了。刘祖光把写好的执事名单直接贴在了半拉眼街门外的石头墙上,不论是谁,只要到了现场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分工。有了分工,各自就会去干各自的事去。

    人来了一部分,看了执事单后,多数又忙去了。刘祖光主事儿叫来几个妇女,先把早上的饭做上。因为大锅小灶还没有立起来锅灶,暂时先用半拉眼家里的大锅做一锅简单的面汤和腾一些馒头吃。

    刚吃完饭,一些妇女们开始收拾碗筷的时候,书堂骑着自行车回来了。这时,老梁也跟着冯半仙从冯半仙家里过来了。

    二熊、老梁和主事儿祖光大爷给队长老朱把安排的基本情况说了一遍,老朱表示感谢,觉得安排的很好。

    大家所关心的还是半拉眼的现状如何,老朱就简单的说了几句,他说昨天夜里半拉眼就苏醒过来了,在他回来之前,恢复了意识,也能说话了,一切归于平安无事。

    看来半拉眼真的是很福大命大造化大啊!他为队里出了这么多力,干了这么多活儿,做了那么多好事,老天爷看着呢,一定不会让这样的人死去的。这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哩。

    二熊说,唯一的担心就是怕半拉眼媳妇在治丧期间再次犯病,因为犯病时谁也不确定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老朱说,这个担心也没有用,老人死了是必须埋到地里的,这才能入土为安,老人为大,其它都是小事,别怕,到时候大家多操心就是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 拆你
    朱友康躲着父亲,躲着家里的迈克儿,很快穿过村北大桥,上了运送石英石的漫长的北坡,沿着石坑边到处都是碎石的土路,顶着凛冽的北风,心里装满了美丽的希望,向中丘水库方向走去。

    雪后的野外的寒风尽管又硬又冷,可是,朱友康去约会的心情却是无比的激动,无比的温暖。再冷的天,再大的风,对于他来说,都算不了什么。

    何海云就是他内心世界里的最大暖炉,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比得上何海云这个暖炉暖和。

    只要见到了何海云,一切天寒地冻都会烟消云散,都会冰雪融化,都会阳光灿烂,都会春花烂漫。

    一种急切的心情促使他一路大步走小步跑。当走过了那个夏季随时都会存水的两村之间的一个人工修筑的水坝时,他的脊背上已经热乎乎的,似乎有要出汗的感觉。

    所以,出于好奇,他就沿着坝堤方向下到河边去踩一踩水面的冰层,看一看冬天到底有多冷。

    刚下了坝堤,一只野兔噌地从下面窜上来,也许是他不知道朱友康的到来,也许是朱友康的脚步惊动了它,这只野兔居然冷不丁撞在朱友康脚下,朱友康眼疾手快,野兔还没有反应过来,朱友康已经双手掐住了它的脖子。

    野兔发出嘶嘶的叫声,朱友康顾不得那么多,从裤兜里掏出一个线绳,将野兔的四肢捆绑起来。两只手托起野兔,一边欣赏一边继续向前走去。

    俗话说,大年初一拾到了一只兔子,有你也不多,没你也不少。

    但是,对于朱友康来说,他不会这么看。他认为,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他认为,他今天在半路上捡到一只野兔的背景,与俗话所说不同。他是去和心上人约会的路上捡到的,是意外惊喜,这就预示着,他与何海云的相见是福报,是吉祥,是好运。

    他双手捧着野兔,也不怕手冷,沿着坝堤向东绕过小路上了土埝,再过一片麦地回到了常走的土路上。这里距离中丘水库已经近在咫尺,也是一路上最高的地势,旁边也和南丘村北岗一样到处都是石坑。
1...5960616263...1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