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蓬州还魂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岸易通易岸

    何海云激动不已,再一次抱住朱友康。

    正当他们彼此亲近之际,从西面过来了一位骑自行车的男人,他们本来想着怎么躲开,可是,这里是大桥的中央,无处可躲,只能面对。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过去教过他们历史的张宝福张老师。

    “这不是张老师吗?”朱友康和何海云几乎同时说道。

    “对,对,对,朱友康,对,对,你是……何海云,对吧?”张宝福老师见是学生和自己说话,赶紧下了自行车,和他们俩说起话来。

    “这一大早的去哪里啊老师?串亲戚吗?”何海云问道。

    “不,不,不,我是去上班?”张老师说。

    “上班?不是还没有开学吗?”朱友康接着问道。

    “我已经不再咱们学校代课了。我现在已经是咱们蓬州县化肥厂的电工了。”张老师严肃地说。

    “恭喜您了老师!”

    “恭喜您了老师!”

    二位学生一前一后,给老师作揖恭贺。

    “我还得赶路,我的走了。”张老师说着急急忙忙上了自行车向东快速驶去……




第一百四十一章 出殡
    祖光主事儿说:“还有俩问题,一个是半拉眼能不能回来,他能去坟地上吗?伤的那么厉害,谁来代替他的差事呢?再一个问题就是咱们到底排几下葬?既然半拉眼清醒了,咱得征求人家的意见。”

    “这不是小事,山小和小喜一大早给我说了这事以后,我就跟半拉眼说了,他要争取早日回家,参加母亲的葬礼。他说,哪怕抬着他,他也要到坟上去。他表示就按照传统的排三下葬,他一辈子不相信迷信,更不相信什么黑道日白道日。”老朱这么说着,显然有些激动了。

    “冯半仙来了,咱问问他好不好?”老梁说道。老梁觉得是自己把冯半仙叫来的,怎么也得让人家说几句话,否则,人家多没有面子啊。

    “呵呵,你问问吧,我是不会问的。大家还记得吧?秋天里那个早上上工的时候,在村北桥上还抓住他偷庄稼哩,要是他能掐会算,还会当场出丑吗?哈哈哈!”老朱小声地说着,在暗暗的揭他的短。

    既然说到这里,也就没有人再帮腔儿了。

    冯半仙看到没有人提及测问吉凶之事,老梁也没有要咨询的意思,干脆就在远处的一把椅子上坐下来,点燃了一支香烟。一个人让烟雾只管从嘴里吸进去,从鼻子孔里出出来,乌烟瘴气的。

    他还想着别人一定会问他下葬的日期,他就在那里只管吸烟。刚才又接上了一袋,烟雾比原先还要大。

    早饭很快就要做好了,只听见刘祖光吆喝着帮忙的几个人吃饭,冯半仙在这种情况下,很是尴尬。走也不是,吃也不是。他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有一个妇女给他端来一碗饭,端饭的是他的侄女儿。

    他接过碗筷,又自己跑到簸箕边上抓了两个白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吃起来。

    乡亲们的事,除了主事儿的去管理去说话,别人是很少插嘴多舌的。一是你没有这个话语权,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二是也不便多嘴多舌,往往这样的事,得罪人的时候多,拉拢人的时候少。

    不过农村里还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传统说法,这就是,狼怕哨,人怕臊。就是说,人家既不搭理你,也不指派你,你自己是什么滋味儿你自己知道。

    往往这种时候,这个人就会扫兴的自己默默离去。你离去了,还有人说你比较知趣,你要是还继续待下去,那可就吃板凳了。

    所以,几个人的眼睛都在盯着冯半仙。冯半仙倒也知趣,他三下五除二吃完了白馍,喝干净碗里的面汤。丢下碗筷离开了这个地方,回家去了。

    朱友康自从回到了家里,就忙了起来。他先是把何海云来的时候带给他的半斤金丝猴糖块放在自己的书桌子抽届底部,然后来到弟弟所在的北屋,他开始给弟弟上课辅导。

    两个小妹妹都才上一年级和三年级,没有什么作业,一直拿着书本当玩具,在他和友健之间闹腾。等你着急了,她俩早已经跑到门外去了。弄得朱友康心情很不好。

    他想把何海云给他的糖块分享给弟弟和妹妹,但是,他又不敢拿出来理直气壮地分享。他怕弟弟和妹妹追问你这些糖块的来历,那时候你就会哑巴吃黄连,有口无言了。

    你敢说这是怎么怎么回事吗,你才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爹娘知道了不打断你的腿,恐怕你也不会好受多少。

    他想,你只要能分享给两个小妹妹,她们一定会老老实实地听话,那样她们俩就不会扰乱你的心情了。可是,这种矛盾的心理让他坐立不安,甚至辅导弟弟的一道数学题,竟然让弟弟挑出了毛病。

    中午吃饭的时候,父亲没有回家吃饭,这时,朱友康才从母亲丽芝嘴里听说,北岗石头坑里出了问题,还砸伤了半拉眼和文明两个人。

    他还听母亲说,砸伤的两个人都已经被马大兴的马车送往蓬州县人民医院。而且父亲和几个人一起都进了蓬州县城,去人民医院照顾和伺候伤病员去了。

    他对半拉眼媳妇闹腾癫痫的事一无所知,更不知道,就在此时又犯了第二次病。

    到了正月十一的早晨,他听见父亲在院子里停放自行车的声音,才知道原来这两天队里社员出了很多问题。这时他才得知半拉眼曾经被砸的昏迷了一天一夜,才知道他媳妇癫痫病犯了三四次,也才知道半拉眼的母亲是昨天夜里去世的。

    等父亲刚走出家门不大功夫,就听到迈克儿汪汪汪地叫个不停,原来是半拉眼家里过白事来借家里的桌椅板凳,还有条盘、托盘、酒壶、锅碗瓢勺之类的东西。

    朱友康帮着母亲从屋子里一件一件地帮他们找出来,找一块碎布,蘸上热水再把用品挨着个儿地擦洗一遍,然后拿出毛笔,在没有名字的用品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以便返回来的时候清清楚楚,不出问题。

    下葬的日子到了。社员们都在担心半拉眼是不是能够给他的母亲送葬,直到快十一点了,一辆马车才匆忙地停在灵棚跟前。这是征得医生同意后才回来的。

    霎时间车前涌进来七八个年轻人,他们是来马车上抬半拉眼的。

    因为砸伤严重,半拉眼还不能站立起来,往哪里走都需要抬着进行。当大家伙一齐下手从马车上抬出半拉眼的时候,原来在灵棚的半拉眼媳妇,立刻从里面钻出来,刚走到半拉眼跟前,就摇摇晃晃,口吐白沫,斜吊着白眼珠,扑通一下斜仰在地上,手脚和身体不停地抽筋。

    周围的人中,有经验者立刻按照常规办法进行施救,这次足足抢救了半个多小时才回过神来。这时,响器班奏起了低回的哀乐。

    帮忙的人,周围的社员,看到这样一家子的日子,太煎熬了,许多人都浸湿了眼角,还有的流出了热泪。

    为了防止半拉眼媳妇再次发生癫痫,主事儿刘祖光和朱书堂商量着,把下葬时间往前提。尽量缩短下葬时间。半拉眼身体要紧,他媳妇的病要紧。

    起灵的时间到了,刘忠礼老汉提着篮子,走在最前面,一边走,一边撒着白色纸钱,随后就是半拉眼家里和亲戚中的晚辈人,一个个披麻戴孝,哭声一片。

    半拉眼只有弟兄一个,谁来摔盆儿呢?谁来举着孝棒呢?这些都是半拉眼该做的。可是,他怎么做呢?此时此刻的他,正在被几个年轻大汉用担架抬着,走在灵棚最前头。

    很多人看到,半拉眼老泪横流,哽咽着,大声哭着母亲。他的送葬职责由他八岁的儿子顶替。她此时此刻最恨的就是这身体不够争气,不能在关键时刻按照常规送老人西去。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送葬的队伍比任何时候都长,一直从半拉眼门前延伸到牛棚北边的大桥上面;响器班吹奏的比任何时候都低回响亮,这是在为一个伟大儿子的母亲离世而吹奏。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上任
    1979年公历是平年,而农历则是羊年,按照农历计算384天,这一年是双春,又是闰六月。这一年东方大国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兆头。

    从国际上讲,元月1日与世界上头号发到国家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拉开了中美两国合作的序幕。3月16日宣布自卫还击战结束。

    从国内讲,元月3日,**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广东省蛇口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蛇口工业区,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随后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政策。这一年中国正式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元月1日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炮轰金门。

    从1958年开始炮轰金门以来,实现了第一次停火。这进一步向国际社会,释放了一个更为积极的信号——社会主义中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和平崛起新的历史时期。

    更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还有,元月11日,中央发出了《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分问题的决定》。

    文件指出,地主、富农分子经过20多年的劳动改造,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所以,对他们和他们的子女的成分问题,做出了适合新情况的相应规定。

    凡是多年来遵守政府法令、老实劳动、不做坏事的地主、富农分子以及反、坏分子,经过群众评审,经政府批准,一律摘除帽子,给予农村人民公社社员待遇。

    他们的子女的本人成分一律定位公社社员。

    以后他们在入学、招工、参军、入团、入党和分配工作等方面,主要应看其本人的政治表现,不得歧视。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社员的子女,他们的家庭出身应该一律为社员,不能再看做地主、富农家庭出身。

    这样以来,南丘村解放了像冯老庄、赵金宝等六个家庭的三十多口人。随着社会的变革,很多老干部相继也得到平反,一些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也有了新出路。

    在中丘中学当代课老师的张宝福从贩卖小猪,到代课教师,再到化肥厂电工,不断变换自己的工作,结果,代课教师转正的机会白白地浪费掉了。

    而南丘村的梁高山老师从本村调到中丘中学任教,居然转为了正式教师,全家高兴,乡亲们都前来祝贺。

    作为南丘村的老支书梁鸿信,对国家发展形势充满了期待,他曾经多次申请要求上级落实平反政策,解决他个人问题,看来已经为时不远了。

    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南丘村老支书梁鸿信平反昭雪,恢复职务已经迫在眉睫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主任离任后,从省政府机关调来新的县革委会主任,他年富力强,学生出身,对党,对人民所给予的重任,非常认真大胆,工作雷厉风行——他就是新上任的县革委会主任路明楼。

    梁鸿信听说县委调来新的革委会主任,他想我的冤案该是圆满解决的时候了,不管怎样,我必须向县委写信,诉说冤情,要求平反。

    他也曾多次向公社革委会主任马振邦反应自己十几年前的冤情,马主任也积极配合支持他的积极诉求,主动向县里汇报有关情况。

    其实他还不知道,以前的专案组同志已经向路书记做了汇报,把调查的真实资料递给了路书记,并说明高主任当书记时对他的问题已经做好了平反的准备。

    当路书记审阅后,又立即派专案组到南丘村对梁鸿信问题进行二次复查。

    专案组进村后,在较短时间内复查完毕,报县常委会研究。当时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国庆给予了大力支持,他对梁鸿信说:“我看你的问题大有希望,你要好好工作,不要辜负党和人民对你寄托。”

    鸿信听后心里觉得豁然开朗,他说:“要是这次能够给我平反,我以实际行动来报答党对我的信任。”

    1979年2月22日,阴历正月二十六,蓬州县一年一度的全县三级干部大会,在石脑公社石脑大队石脑大坝工地召开。石脑大队是蓬州县当年农村水利建设和荒山治理模范村,地处山区,距蓬州县城近100华里。

    县委县政府决定,在这次三级干部大会上,将南丘村原革委会主任梁鸿信的冤错案,向全县人民宣布平反昭雪,列为大会其中一项议程。

    这是蓬州县为老干部第一个平反昭雪的案例。

    翌日是大会的报道的日期,平原地带的公社全体与会人员乘坐公共汽车去报道,梁鸿信也在车中。

    在路途上,与会人员谈论今年大会议程,听说要给南丘村的原村革委会主任梁鸿信平反,一个看样子也像是村干部的人说:“这个人可不简单,他可是省里的积极分子和劳动模范啊!”

    “梁鸿信也真冤枉,明明是干工作正直,面对坏人毫不手软,他的所谓问题,其实都是仇人给他栽的赃。”坐在公交司机后边的一个中年人接着那位村干部说道。

    “哎呀,我只听说过这个人,没见过他本人是啥模样儿。”还有车门附近的一个年轻人说。

    车上的前来开会的人们,七嘴八舌说个不停。其实说话的人多数都是年轻人,而梁鸿信他受冤,十几年出门很少,更不认识这些人,所以他一直坐在后排一个角落里,一路几乎没有说话,更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

    在这次大会上,除宣读为他平反昭雪,他再次被评为蓬州县农村先进工作者。因为在他没有平反之前,按照公社意见,他已经在第一生产队干了一年零八个月的生产队长。

    在全县干部大会上,县领导专门为他安排了大会发言。他走上主席台,以两种身份作了典型发言。一是代表平反昭雪的干部,二是代表先进工作者。

    他的发言感人肺腑,台下掌声经久不息。他说:“这次平反首先要感谢**,感谢县委县政府对自己信任。这次平反是党还给了我一个清白,是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今后我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引下,为党工作,兢兢业业,不辜负党和上级政府对的殷切希望!”

    他被压十多年,喊冤叫屈十多年,今天终于重见天日了,从此他的头上是一片晴天!



第一百四十三章 宏图
    石脑村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新农村规划建设在全县领先,山岗梯田治理成效显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荒山岗坡治理取得明显效果。

    县革委会主任路明楼,在石脑大队召开会议时,要求蓬州县各个公社,各个大队干部,都要深入参观学习石脑人比、学、赶、帮、超的革命精神和可贵干劲儿。

    1979年2月28日,农历二月初二,中丘公社革委会主任马振邦受县委委派,在南丘村全体群众大会上宣读:梁鸿信同志,大公无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任劳任怨,官复原职,正逢其时,担任南丘村党支部书记,当得其所。

    刚过四十岁的他,在全村群众大会上说了这样几句话:“感谢党给我机会,又让我出来重新工作,我要尽自己毕生的力量,让南丘村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正是梁鸿信恢复职务的第一天,也预示着南丘村又要彻底改变新面貌了!

    梁鸿信重新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想改变南丘村贫穷状况,必须在水利上下功夫;第二件事,解决南丘村社员们住房问题,实现他在60年代初设计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不能再让三四代人住在一个小院里了;第三件事,让南丘村老百姓也要享受灯火通明的日子,解决电力问题。

    他说,在他有生之年,要把南丘村建设的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美好。
1...6162636465...1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