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州还魂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岸易通易岸
于是他就问身边的人,都说没有见到。这时老朱着了慌,赶紧动员所有在场人员,赶快在火场查找。
大家叫着老刘的名字,细心地翻动着刚才着火的火灾现场,找了大半天也没有发现老刘的踪影。老朱着急了,叫着老刘的名字,挖地三尺也要找到。
这时迈克儿跑到粮库墙下,一边叫着,一个劲儿地在那里刨地,朱友康和这只狗接触最多,他对迈克儿的反映最敏感。
因此,他绕过已经燃烧过得柴火堆,三步并作两步来到迈克儿跟前,刚用锄头在迈克儿刨挖的附近拨开一些被救火时挑过来的豆秸,就发现在豆秸掩埋下面有一个人在那里一动不动。
朱友康刨挖时很多人都在盯着,当豆秸里面出现一个人的时候,大家都拥到了里面,特别是他父亲老朱上去抱住了这个人。
这个人正是老刘。当人们都在紧急救火的时候,并不知道老刘还在里面,所以,不一会的功夫,由于大火熏染,和豆秸柴火堆埋,让老刘很快处在了窒息状态。
老朱打圣地叫喊着,赶紧给我备马车送医院……
第一百四十六章 卷纸
另一件事发生得也很蹊跷。就在着火的当天晚上九点左右,当老支书家里人都静下来的时候,一包用牛皮纸包裹的东西从半空掉进了梁鸿信家的院子里。
啪嗒一声,尽管声音不大,却惊动了家里还没有睡觉的所有人。梁鸿信正在煤油灯下,研究上台后他要做的第二件事——新农村建设问题。
听到声音之后,立刻端上煤油灯来到了院子里。这时候,住在西屋里的大闺女问道:“爹,刚才是什么东西落到院子里了?”
“还没有找见呢?哎,找到了,是一卷牛皮纸!”梁鸿信端着煤油灯在院子里摸索了一会儿,终于发现了可疑之物。他带上这卷牛皮纸,回过头来到自己的北屋。
他一边走着,一边犯嘀咕,心里想着能是什们呢?也许是谁家房屋的垃圾被风刮到自己院子里了,然后他就把这卷牛皮纸放在门前的一个石墩上,继续回屋里研究他的新农村计划。
他回忆着白天里考察的地形地貌,细心研究每一个细节。制定规划新农村选址、道路、结构等问题,不知不觉到了十一点钟,他实在太困了,也太累了,白天里在大坝上又是劳动又是操心指挥,现在是该休息的时候了。
第二天他还没有醒来,就被院子里孩子们的惊叫声惊醒了。原来闺女们在西屋睡得早,起得也早,大闺女志梅起床后来到院子里,第一眼就看到了父亲昨夜里放在北屋石墩上的那卷牛皮纸。
处于好奇,她拿起牛皮纸卷,感觉有些沉,觉得不像只是牛皮纸,就顺手打开了。这一打开,吓得她赶快扔掉这些东西,发出了惊恐的叫声。
由于老支书在劳动了一天,拿惯了铁锨和?头,当天夜里当他拿到这卷牛皮纸的时候,并没有感到有那么沉重,所以,就当是一卷牛皮纸,顺手放在了石墩上。
惊醒后的梁鸿信很快穿上衣服出了门。当他看到牛皮纸卷里包裹的东西时,也大为震惊。里面原来包裹了一个剥去皮毛的大狸猫,看样子像是一个死去的小孩子。
五队牛棚当晚着火,和昨天晚上往院子里扔牛皮纸卷,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可是,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的梁鸿信开始怀疑这里面一定有猫腻,甚至有必然的联系。
于是他多个心眼,开始警惕起来,并且叫来了当时的民兵连长朱友兵。由于干部队伍里面真正和他一条心的人不多,大队干部后来这些年发展的党员都是原来整他的人,干部队伍很不纯洁。
因此,这次事件他没有和别的干部协商,而是自己一个人和民兵连长协商。因为朱友兵不是别人,他正是复员军人自己小舅子的儿子。
他和友兵研究分析了目前的村情,认为,有人看到了他事业的顺利,是想给他使坏,或者想再次赶他下台。友兵认为,姑父的分析是有道理的。
他曾经在执勤时私下无意中听到过类似的传言。他说,确实有人不相信姑父的话。他们认为,谁能傻到这种程度,就连把自己整下台的人也能包容?!这让人真的不可思议。莫非你梁鸿信就是真正的**员吗?真的有那么宽广胸怀吗?
这些怀疑,再加上梁鸿信蒸蒸日上的事业,使得他们如坐针毡,想寻找机会,制造祸端,促其早日下台,以免日后的更大祸患。
经过一番分析研究,梁鸿信得出了初步结论:以静制动,观察动向,全力布警,让证据说话。
随后,他们调整了民兵布局,由原来的早中晚执勤,分时间段巡逻,改为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无缝隙巡逻,并抽调主要民兵精锐,布局在他门前屋后,监视外围的一举一动。
不巧的是,第二天没有着火,也没有收到牛皮纸卷,第三天也如此,正当梁鸿信怀疑自己多心的时候。第四天的上午东台南街一家房屋上边的茅草堆再次发生火灾。
由于起火的地方是东西房屋都较高,而中间是较低的走廊房顶,所以增加了救火的难度。在救援的过程中,救出来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
只见一个大人抱着一个女孩从房顶上往别的房顶上走,小女孩身体烧的直往下流油,吓得很多人哭起来,不敢往哪里看。那个男孩先救出来,尽管没有要命,也烧的浑身是伤。
女孩抱下房屋的时候就已经死亡了。他们俩由于年幼无知,他们从家里带来了紫萝卜,看到这家房顶上有柴火,就找了一盒火柴,去那里烧紫萝卜吃。结果引燃了大堆的茅草。
这些话是那个小男孩亲口说的。梁鸿信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感觉更加神秘。他心里的疑问更加多起来。今天这把火到底是打算干什么的?究竟是冲着谁来的?
烧伤的小男孩和梁鸿信没有半点沾亲带故,烧死的女孩家里更是从来没有交往。梁鸿信陷入了无限的沉思之中……
说来也巧,只要着火,晚上他家里就从半空中飘来了一卷牛皮纸。
梁鸿信从着火和收到牛皮纸卷的第二天起,就在村里布局了民兵昼夜巡逻,还在自己房前屋后布局了骨干民兵轮班值守,在今天着火后的晚上九点钟左右,梁鸿信的院子里,啪嗒一声,又一卷牛皮纸落到了他家的院子里。
真是有些吃惊,更有些恐怖,这到底是怎么啦?
他赶紧调来骨干民兵,询问情况,结果两个骨干民兵,分别在两个不同位置,居然什么都没有发现,一点疑点都没有发现。梁鸿信越发感觉问题的严重。
他立刻打开刚才扔下来的这卷牛皮纸,民兵照着手电筒,里面出现了可怕的一幕:仍然是一头去了皮毛的狸猫。
梁鸿信生气地对二位民兵说道:“别怕,他们是好心好意请我吃肉呢?今天晚上咱们就把这只狸猫炖煮上锅,等肉熟了我再叫你们来一起吃!”
梁鸿信不信邪,不信鬼,是出了名的,他胆大心细从来就不会出现失误。
但是,这一次他例外了。二位民兵相互看了看对方,然后对梁鸿信老支书说道:“老支书,这只狸猫你可千万别吃,你要是今天真的吃了它,说不定就真的上了阶级敌人的当了!这肉里面说不定就下了毒药呢!”
第一百四十七章 迷惑
梁鸿信老支书经验很丰富,他想,你既然敢给我家里扔狸猫,我就敢吃。
他说的吃是战略意义上的吃,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吃。
所谓战略上吃,就是架上火,摆出架势,把狸猫煮上,使其发出香喷喷的味道儿来。然后再打开锅盖,在院子里让香气散发到四面八方,狸猫肉味儿飘得越远越好。
最好要让使坏的人闻到,那样就达到了真正的效果。
他要向这些使坏的人发出一个误导的信息,让他们误以为我梁鸿信吃了这只猫。让他们知道,我梁鸿信就是傻,就是会上他们的当。
于是他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了二位民兵,民兵听了连连称是,更加信服梁书记的主意。
于是大家一起下手,在院子里找来几块石头,放成一个三角形,又从门外抱来一些柴火,在上面支起一口铁锅,在铁锅里面添了半锅水,然后,把这只狸猫分段剁开下锅,再在锅里面放一些大葱、花椒和大料。
他们一边干活儿,一边听梁鸿信给他们讲解他的往事。
民国26年,公元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发生事变。从此整个华北变为沦陷区,并且大半个中国被日本所占领。
距南丘村以西六华里的上丘村,驻扎着日军的一个分队和大批伪军宪兵。南丘村就归属上丘村日军的管辖区内,他们只要听说一点点八路的消息,就出兵到村里烧杀抢夺,弄得百姓鸡犬不宁。
当时地方没有成立武装,各村只有村长和保长来应付日本鬼子,只能任凭他们胡作非为,作威作福。
日军命令各村保长定时向居住地送白面多少担,送猪肉、鸡、鸭多少斤。还定时向日军打报告,内容是你村有没有八路军活动?有没有想破坏日军的消息等等。如果没有以上消息,也要定时上报平安无事。
某日,本村保长家发生了事情,也正好轮到他去打报告的日期。
家事不办不行,打报告不去更不行,他想了想,反正村里无八路消息打一个平安报告,找一个村民替他去行了,大不了说错了话,日本兵把他扣押几天,我保长过两天再把他保回来。
主意一定,找谁去呢?他把屁股一拍,还是去梁家找人吧,因为梁家人多,再说村里头谁家里有点大小事,都去找他们来评评理。心直,办事稳当,还爱打抱不平,就他梁家没错。
保长的话的确没错,梁家人世代清静休闲,从不在乡亲们面前耍威风。
我的老爷爷辈弟兄六个,在本村说话办事人人敬佩。人多势众,从不欺负乡邻。就是保长说的,村里谁家有大小事总爱找梁家的道理。
在梁家堂屋内,保长把事情对我的父亲说了一遍,认为让我的爷爷去比较合适,年长又有思想,在村里还挺有威望。
我父亲说:“不行,万一有个闪失,老人出了问题可怎么办?”
我爷爷说:“要不你去如何?”
保长说:“我?”
我爷爷说:“我脾气暴躁,恐怕说不对了,日本兵打我一顿。我上有老下有小这个……”
在一旁站立的我,这时说话了:“要不我去吧!”
保长吃惊地看着我,心里疑惑地说道:“你?一个毛孩子能行吗?”
我八岁了,去过上丘村俺老姑姑家,从上丘村里过知道路我不害怕。
保长说:“行!日本兵不打小孩,我给你写一个平安报告,拿着别丢了,去吧!”
保长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可一个八岁的小孩如此胆大,能为大人们分忧,算得上是个懂事的孩子了,说来这也和父亲的管教方法有关系。
在我五岁那年,家里又添了一个弟弟,不用起名叫二小,后来老人为他起了个鸿义的名字。
某日父亲对我说:“鸿信你有了小弟弟,自己要听话。能帮助大人们做点活就做点活儿,你是大哥,以后要孝顺父母,不要贪心玩耍”等等。我七岁就开始随大人们下地干活看护庄稼。
我于是接过保长写好的报告出了门,直奔上丘村,路上边走边玩,功夫不大,到了村头。往前一看,一群鬼子宪兵扛着长枪,带有明晃晃老长的刺刀正在打谷场上操练。
我不由心里一震,唉,去哪里打报告?保长没说我也没问。左边来了几个村民,我赶紧上前问到:“打报告怎么走?”
村民对我说:“你这个孩子问这个干啥?”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就走了。
我是个孩子问这事,大人们……我自言自语道,往村里走一走再问吧。
进了村不远,碰见一个老者,我喊了一声大爷,问道:“在哪里打报告?”
老者一听:“你问这个干啥?”
“我是南丘村来打报告的,”上前急切的说道。
“那你会不会写报告?”老者问。
“我会!“斩钉截铁答道。
老者一听,说道:“跟我来。”
带着我走进一户村民家中,直奔正房。
“来!你会写字,是读书人,请上坐!”老者说:“我也去打报告,就是没有找到人写。”
于是拿出笔墨纸砚,说道:“你给我写一下,咱一块儿去。”
因为是平安报告,我照葫芦画瓢写了一张,只把村名和保长名字改了改,写上日期。
“好!”老者鼓掌之后,说道:“走,你跟我一起走。”
从那家出了门,来到宪兵队大院,拐了一个弯,老者不见了。
我心想这老头儿也瞧不起孩子,这去哪个屋报告呢?正在东张西望时,听见有人喊:“喂,小孩儿过来。”
我一扭头瞧见一个大个子宪兵。“说你呢!”宪兵说:“过来把屋地给扫一扫。”
“我是来打报告的。”我认真地说。
“你来把地扫了,我带你去。”屋地扫完了,我问道:“把这些垃圾往哪里倒?”
“倒在这儿!”宪兵指了指一个枯井,上面盖着一个磨盘。
大个宪兵问:“你来打报告带香油了没有?”
我立刻回答说:“没有。”
“你个毛小孩,为啥不带?”大个宪兵继续追问我。
“是这样的,俺村保长没有给我说过这事。”我实事求是地说。
“你下次来时必须带上,否则我就把你压在这个磨盘底下!”说完指了指二楼对我说:“去吧,楼上第二个屋。”
报告总算递上去了,宪兵队也没有说什么,只是说回去给保长说一声以后早点来。
老支书琐琐碎碎地讲了半天,其实在说,他从小就是一个胆大细心的英雄人物,他天不怕地不怕,什么地方也敢闯,你送来一只狸猫算的了什么?
他的故事讲完了,这时锅里的狸猫煮熟了,香气四溢,院子里、屋里、半空中到处弥漫着狸猫肉的清香。
梁鸿信知道这些使坏的人,除了扔下牛皮纸卷,也没有什么新花样,他冷静对待这个问题。
他想能自己解决的问题,不给领导找麻烦。报了案找不到原因和证据也是白搭。我这次让你知道我把你“赠送”的狸猫肉给煮着吃了。看你下一步还有什么新花样!
他指示二位民兵继续加强夜间巡逻,要细心,要善于观察一切新的动向……
第一百四十八章 继续
不知道是梁鸿信炖煮的狸猫发出的香气起来作用,还是对方改变了策略,接下来村里也好,家里也好,又稳定了三四天,一切照常,平安无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