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蓬州还魂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岸易通易岸

    看来这位乔玉梅也不是好对付的角色。看来这位乔玉梅老道的很啊!何树坤听了乔玉梅的话,心里这样想。

    四个大人,四双眼睛,目送着他们俩孩子走出饭店,回头聊起了他们的话题。

    “何局长啊,这次职位安排,是一种例外,我已经尽力了。你是知道的,按照咱们蓬州县相关规定,你这可是餐边球啊。你能提升到这一步,以后的路就好走多了,别小看这一个股级局长啊!它毕竟是局长而不是股长!”张俊生一字一句地给何树坤解释。

    其实,他自己心里最清楚,他不是在给何树坤解释,他怕巩丽君不理解,不高兴。他是耐心为他最心爱的人巩丽君做仔细解释的。

    “何局长啊,你对暂停BQ庙复原工作怎么看?”张俊生和何树坤开始讨论起BQ庙工作,巩丽君也就和乔玉梅像是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扯起了妇女们的话题。

    出了门的这两个大孩子,在张峰带领下,径直走向新华影院的路上,尽管路边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他们仍然在人群里超越行走。

    张峰第一次拉住何海云的小手,要是放在平时,包括在蓬州中学,何海云是百分之百地拒绝。可是,这里是新州,是距离蓬州近百里的新州,她知道这里没有自己的熟人,所以,爽性任由张峰拉扯着在大街上往前走。

    以前从来没有来过新州的何海云,今天对这座城市有了新的体验……




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局
    韩玉冰校长的到来,蓬州中学一下子热闹起来。

    初来乍到的韩玉冰,在张建的授意下,每天带一个本子,搬一个凳子,拿一杆钢笔,一个教室挨着一个教室听课。

    听完之后,叫上同头课老师,集中在学校会议室里评课、交流和研讨。

    这样一个简单的程序,对于韩玉冰来说,好像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他每天坚持这样,百听不厌,津津乐道。

    别看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搞得每一个老师心理上非常紧张,行动上不敢怠慢。谁都知道,这位新调来的韩校长说不定哪一天轮到听自己的课了。不得不小心谨慎地备课、讲课、辅导自习、批改作业。

    看似简单的一个听课,竟然牵动了全校86名老师的心,一个个如临大敌,都做好了“一级战斗准备”。

    一个月之后,第二轮听课又开始了。

    这次除了带上原来的那一套“家什”之外,又多了一朵鲜花。而这朵鲜花是从花店里买来的。

    每当上课钟声敲响的时刻,他会捧起这朵鲜花,面对所有的学生,在讲台前面双手递给授课老师。这一小小举动,再次在老师中间产生了震动。

    韩校长听课,和风细雨,温文尔雅,而且还送上一朵鲜花,把许多老师感动的主动去找他沟通,纷纷要求对他的授课情况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韩玉冰校长仍然像原来那样,继续听课。很快第二轮课又一次听完了。

    韩校长仍然像第一轮听完课那样,风平浪静,风和日丽,温文尔雅。

    第三轮听课又要开始了。

    这一次听课,韩玉冰校长没有像前两次那样,带着自己“家什”和一朵鲜花到教室里听课。而是把课堂搬到了学校会议室。

    会议室里坐满了都带着课本和笔记本的同头课老师,这次老师不用站着上课,而是坐在最显著位置——开会时张建校长讲话的位置侃课。

    这对于蓬州中学老师来说,是很陌生的东西。许多老师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很简单,你就说一说,你这一节还没有给学生讲过的课,通过什么方法、经过哪些过程,传授给学生的。”他接着提示老师们:“这就和工厂的工人做工一样,你就说说,你是怎么把一块铁变成若干个铁钉的。这种做法在教学上叫做‘侃课’”

    第一个参加‘侃课’的和老师,开始试着进行讲解,韩玉冰认真听着,不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纠正。

    有了新的开头,第三轮听课逐渐进入理顺阶段,老师们大都掌握了‘侃课’的基本要领和基本模式。

    在随后的听课过程中,韩玉冰开始随意抽查老师们的‘侃’课和讲课。老师上课讲授环节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

    初中一班的数学课尤其成绩突出。韩玉冰校长作为重点和典型,推广了教朱友康班数学课的秦老师的具体做法。对秦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了认真总结,并在全校推广。

    随后召开了由全体老师参加的教学工作会议。这是韩玉冰校长调入蓬州中学以来的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张建校长亲自出席并主持会议。

    这次会议别出心裁,生动活泼,积极向上,扭转了蓬州中学原来只开事务性会议,不开教学会议的历史。上至校长,下至老师,无不为之鼓舞,奔走相告。

    会上首先安排了秦老师做典型发言,详细介绍了他的“秦氏饱和教学法。”台下不断爆发热烈的掌声。秦老师的发言结束以后,许多老师站起来走出自己的座位,来到走廊同他亲切握手,为他加油,为他鼓掌,为他喝彩。

    眼下这一切,张建校长看的真真切切。他暗暗叫好,觉得自己看人看的真准,韩玉冰没有辜负了他的希望和期待。说明白些,这些掌声与其说是在为秦老师鼓掌喝彩,倒不如说是对韩玉冰校长工作的肯定和支持。

    韩玉冰就目前蓬州中学教育教学现状及其积极动向,给予了高度评价。对秦老师的“秦氏饱和教学法”新模式进行了总结和解读。

    他说:“秦老师的教学法,我把他称为‘秦氏饱和教学法’,在说通俗一些,也可以叫做‘秦氏分层法’。”

    为了帮助各位老师真正学会“秦时饱和教学法”,他进步解读说:“所谓‘秦氏饱和教学法’,或者说‘秦氏分层法’是指,上课前突出备学生,上课中突出爱学生,上课后突出促学生。

    所谓上课前突出备学生,就是要知道,这一节课,哪些学生能全部听懂,哪些学生是半理解,哪些学生是真不会。

    所谓上课中突出爱学生,就是指,学生情况心里有了数,你就要针对不同学生,个别辅导,个别过问,个别解释。要让好学生吃饱,要让中等生吃好,要让差等生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所谓上课后突出促学生,指的是,通过你的讲解、分析和辅导,督促学生把学生对你授课知识的理解落实在作业中。让好学生把书本作业、课堂作业和高难度作业全部及时完成。

    让中等学生完成书本作业和课堂作业,鼓励完成高难度作业,让那些差生完成书本作业,督促完成课堂作业。

    这就叫做典型的‘秦氏饱和教学法’。我说的‘秦氏分层法’是对‘秦氏饱和教学法’的通俗解释。分几层呢?

    分三层——这第一层是让好学生吃饱,包括一些高难度的试题都要完成。

    这第二层是要让中等生吃好,这类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做高难度作业。

    这最后一层是要让最差的学生学会最基础的知识,绝对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差生。

    差生的概念是暂时的,只要不放弃,迟早会跟上来的,甚至个别学生还会走进优等生的队列!”

    韩玉冰校长滔滔不绝,归纳有道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精准经典的分析,令在场的所有老师无不激动,无比振奋,无比夸赞,长时间的掌声在会议室回荡。

    教务处龙主任听得入了迷,瞪着大眼睛,拿着笔杆子,急速书写着笔记,台下老师们除了鼓掌喝彩,就是书写会议记录,啥不得丢掉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符号。

    等韩玉冰校长讲完,张建老师做最后总结发言时,再次提议为秦老师鼓掌,为韩玉冰校长鼓掌……



第一百六十六章 升职
    韩玉冰搞教学也不是寻求一团和气的人,他认为一团和气最终不会有好结果。一团和气是一种妥协。对于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行为和人,他要妥善解决或者果断处理。

    教授初中一年级历史课的程老师,是一位从唐山地震后调到蓬州中学的老师,在听课过程中,出现了几次过激行为和异常行为。弄得同头课听课老师感到十分尴尬。

    他竟然神经兮兮地称呼正在听课的李老师是猫头鹰。

    不知道他是从那个点上联想起来的。并且,他出了一道脑筋急转弯儿的老课本上的一道数学题,非要这位“猫头鹰”老师回答。

    这位老师面红耳赤,不知如何回答。还是韩玉冰校长及时纠正了这种古怪现象。并在课下找来班里几个学生了解情况。不了解还好,这么一打听,问题可就严重多了。

    韩玉冰校长纳闷,就这样一个老师居然在蓬州中学任课三年之久。简直不可思议。他耽误了多少学生啊!真是典型的误人子弟,害人害国啊!

    原来,这位从唐山调过来的程老师,是在唐山地震过程中逃生出来的幸存者之一,由于受到惊吓,神经出现间歇性故障,处于对他个人负责,唐山那边和这边他的蓬州老家联系,希望能够照顾其回家休养。

    谁知,调回来之后,本地缺少老师,就没有按照原先的安排进行休养,而是安排到蓬州中学继续担任历史课教学。

    据学生反映,这个老师,好几次光着一只脚,穿着一只袜子,去上课;有时候是一条腿挽起高高的裤管,一条腿裤管在下面,就进了教室。

    还有更可笑的是,有一次教室里飞进来一只麻雀,他竟然吓得趴在讲台桌子下半天,下课了都不敢出来。还是学生们把他从桌子底下扯出来送回他的宿舍的。

    对于这样的老师,韩玉冰向张建校长建议,调整到后勤去工作,或者由他本人申请,单位向上级报告,建议还按照原定的办法回家休养。

    张建校长对韩玉冰搞教研的做法大加赞赏,他从最近两个月的工作表现,发现了韩玉冰身上的很多优点,而这些优点正是自己身上所不具备的,是应该向韩玉冰学习的地方。

    一个是沉稳,一个是阳光,一个是创新。这些优点被张建校长概括为“三轮摩托”。那个时候有个嘉陵就相当不错了。要是能有一个三轮摩托,那可就要突飞猛进了。

    在教学管理上,他尊重韩玉冰的方案。他们之间在交流的过程中,韩玉冰给老伙计开玩笑说:“三轮摩托是公安局用的,我们搞教育是一个文明行为,可不能跟公安局挂钩啊!哈哈哈!”

    “要说打比方,我看是不是这样更好?我们来一个三驾马车怎么样?”韩玉冰继续接着分析。

    “三驾马车?公安局都用上三轮摩托了,哈哈,你又来用马车,你搞复古主义啊?”

    “哈哈哈,你是还不知道我这葫芦里装的什么药吧?”韩玉冰在老朋友面前继续卖弄,张建笑而不语。

    “我看今后这样搞是不是行得通?这所谓三驾马车是指咱们蓬州中学,而你就是赶马车的人,也就是掌舵的人。这辆马车怎么能跑得稳、跑得快,凭什么?得凭借你的鞭长儿好不好使!

    ”这个鞭长儿的角色就由我来充当了。你只管坐稳位子,一切由我安排!

    这一驾是纪律,这主要靠学生会;这二驾是业务,这主要靠教导处;这三驾是我,我是负责驾辕的。

    这车稳不稳在我,这车快不快在学生会和教导处。

    这里暂不考虑草料问题,后勤保障由国家兜底儿呢!“

    ”你的意思?“张建似乎听懂了他的话。但是,又故意引导他继续开口。

    ”对,改组学生会和教导处。“韩玉冰郑重地回答张建校长的疑问。

    ”怎么个改法儿?总不能把学生当老师吧?”张建不假思索地说。

    “你算是说对了,鄙人就是此意!陛下可否?”韩玉冰又拿出当年在中丘中学时的轻松劲儿,调侃道。

    他们两个人一直谈到夜里两三点,像往日在中丘那里喝酒一样,一弄就是半个夜晚。

    半月之后,何海云被任命为团高官助力,朱友康被任命为教导处主任助力。

    团委和教导处的工作职能增加了新的内涵。把书记助理和主任助理的职能分别写进了这两个职能部门的制度之中。

    接下来的工作是配备与助力相关的各个职能人员。

    韩玉冰根据班级推荐,在众多名单中看到了排名最前的李静娟,他怀疑这是不是自己的老上司——中丘校区校长李凯的女儿。结果一确认,正是她。

    韩玉冰知道,这个女孩基本素质特别好,继承了她父亲的大部分有点,大胆、泼辣、敢说、敢干,而且还是一个足智多谋之人,做人又非常低调,即便有这些长处,一般不会外露,更不会张扬。

    这次要不是采取班级推荐,说不定她还是一个普通学生呢。

    根据她的性格特长,打算选聘她进入学生会顶替何海云宣传部长职务。

    在随后的班主任咨询过程中得知,中丘校区校长李凯的爱人出了意外,出医院之后,不能自理,需要人伺候。李静娟已经请假在家伺候母亲呢。至于什么时间能来上学,班主任苏铸表示,目前尚不清楚。

    据了解,她有一个姐姐,出嫁到了南丘村,嫁给了赵经理家,做了赵家的媳妇,家里只有两个女儿,没有别人伺候。是不是休学还没有音讯。

    校长李凯觉得最对不起二闺女,可是,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实在不行,就休息一年,第二年从初中二年级重来。

    韩玉冰得知这一情况后,倍感惋惜。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孝道正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二闺女做得没错,给老人尽孝一点错没有。也许休学一年是好事,有张建校长在,有玉冰校长在,李凯心里是一百个放心的。

    朱友康这次升职,有些人是有意见的,尤其是两位体育老师。他们非常不满意,认为像朱友康这样的逃兵也配做主任助理,简直是在开玩笑啊!

    可是,韩玉冰想到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他认为,所谓人才并不是什么天才,也不是什么全才。而是地地道道的特长和爱好,是清清楚楚的个人优势。是从性格和能力上考虑的。

    韩玉冰是一个比较讲究稳妥的人,当年因为提拔他当中丘中学校长,其实就是沾了他性情稳定的光。

    他一旦发现哪里出了纰漏,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处理去解决,去平息一些不健康不和谐的声音,以达到崇尚完美,追求卓越的远大目标。

    为的就是预防这种声音变成杂音,扰乱了动听的音乐主旋律。



第一百六十七章 学究
    就在韩玉冰调到蓬州中学不久,蓬州县主管教育的革委会副主任张俊生调到了新州市委组织部任常务副部长,随后从新州市师范专科学校调来了一位副院长替代张俊生的职务,主管蓬州县教育文化卫生。

    这位副院长的名字很特别,姓任,名之问。合起来读就是任凭你随便问。这名字本身就是典型的老学究。

    很多人听到这个名字,再看看他现在的工作,就知道他的父母太伟大了,这名字已经预知了这个人的未来成就。真的是未卜先知了。

    这是一位科研型老学究,做事就像研究工作那样,慢条斯理,有条不紊。看上去像是从来没有发过脾气一样,甚至有时候还会用商量口气或者用求人的口气说话。
1...7172737475...1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