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林氏荣华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郁雨竹
且他们护卫少则要学七八年,多则十来年,时间太长,以往都是三年进一次人,可自从老爷死后姑奶奶便没有再提起此事,他还以为以后护卫队不会再出去选人了呢。
现在府上那六个苗子都是培养了七年的,再过两年就能用了。
现在姑奶奶重新提起选人,看来她是要延续这个传统了。
第219章王晋
这一次拜访林清婉把林玉滨带上了,她对林玉滨道:“你要叫他世伯,有礼就好,不必太过拘束。”
林玉滨只见过王晋两次,不由紧张,“姑姑,他与父亲是朋友?”
林清婉颔首,脸色有些怪异道:“是你父亲年轻时出去游学认识的朋友,后来就做了同窗。”
说起来王晋之前那么爱游历还跟林江有关呢。
他是王氏嫡支,从小就是天之骄子,自己本身又聪明向学,所以在太原可以说是天才的存在。
结果林江十三岁那年去游学,第一站就是太原,于是天才就碰到了天才。
俩人算是惺惺相惜,那会儿王晋坚定的认为林江之所以比他厉害那么一点点,完全是因为他见过外面的世界,而他没有。
所以他一个包袱就跟着林江跑了。
这一跑就体会到了游学的乐趣,除了在京城求学的那几年还算安稳外,其余时候都是在外面飘,偶尔回一趟太原而已。
太原王氏因此对林江有不少怨气,每次林江在朝中碰到王氏的长辈都避开。
一直到前些年,王晋游学之余教学,正经徒弟没过,但这样边游边讲学却让不少人受益匪浅,尤其是士族子弟和寒门子弟,对他尤为推崇。
而他本身又是世家子弟,世家里出了这么一位传颂圣贤之言的人他们当然高兴,于是他名声越来越盛,王氏的人再见到林江时也不再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了。
林玉滨听得津津有味,问道:“那世伯现在怎么不去游学,而是回京城教书?”
林清婉眼中一暗,笑道:“积累够了,自然就不必出去了。”
但其实他是不得不回京。
当年王晋和凌云一同去看林江时,林江便给了他们两个锦囊,她知道里面写的是什么。
窥天镜推演出来的俩人的结果并不好,一个在林玉滨落难时就已经不在人世,一个则是潦倒不得志,连自家都保不住,何况林玉滨?
林江都心疼这两位好友,当时他自顾不暇,所做的也不过是给他们一个锦囊,期望他们将来能躲过人生中最大的那道坎。
王晋没再继续游学,看来他是碰到了那道死劫,运气不错,人活着回京城教书了。
林清婉在想王晋,王晋自然也在想林清婉。
林清婉的变化之大,只怕没有谁比王晋和凌云更清楚了。
王晋最擅相人,而凌云是教书先生,对人的认识比出色的人还要出色。
林清婉的变化不是靠“突逢大变”就能解释出来的,不过是世人认识不够深罢了。
一个人“突逢大变”后性情可能改变,比如像谢夫人那样的,但性情改了,能力却不会一下改变。
林清婉不一样,她性格只变了一些,但心机手段却全变。
如果说以前的林清婉是个有七分聪慧,知三分政事,有两分心机手段的人,那么现在,她则是有七分的聪慧,知七分政事,有七分的心机手段。
而后两者需要大量的阅历,那不是林清婉这个年纪该有的。
大家只当她是遭逢大变才有所改变,而婉姐儿也的确一直很聪明,可是,别人不知,他和凌云却是知道的。
林江可是把婉姐儿当女儿一样养的,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她以前虽聪慧,





林氏荣华 分卷阅读285
认识也不浅,却绝对不会有现在的心机手段。
林江以前曾想,或许是林江给她留了不少的锦囊,就好像给他的那个一样,预知了后事,提前给出了解决方法。
可是他冷眼看来,这两年发生的事根本不是依靠锦囊便能解决的,林清婉就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此时的王晋还没想到林清婉是换了一个灵魂,只当是林江有什么后手,毕竟,他连他这个能力卓越的朋友都考虑到了,又怎么会不给他妹妹和女儿安排后路?
可惜啊,他跟婉姐儿还不是特别熟,不然可以明言相问。
王晋向来对这种灵异之事很感兴趣,他实在好奇林江是怎么知道他会在永宁五年二月十八遇到“土匪”的。
王夫人端了一盘点心出来就看到丈夫摸着下巴一脸若有所思的模样,她抽了抽嘴角,将点心放在他身侧,道:“看时辰不早了,林郡主估计要到了,夫君不到前面迎一迎吗?”
王晋刚要挥手说“随意就好”,突然想到了什么,起身弹了弹袍子道:“好,我这就去。”
王夫人目瞪口呆的注视着他背着手离开。
所以等林清婉她们到时看到的就是挺立站在门口相迎的王晋。
林清婉急不可见的挑眉,然后笑着下车,“王世兄,好久不见了。”
王晋,“师兄便师兄,怎么还要再加个王字?”
林清婉微微摇头,“世兄,我大哥可没说可以叫你师兄。”
“你还是这么听你哥哥的话,”他侧身道:“我们进去说话吧。”
王晋是看着婉姐儿长大的,她小的时候几乎每年都要跑江南一趟,游学之余便在林江身边蹭吃蹭喝,那会儿林玉滨已经被送到尚家,对他并不熟。
可林清婉知道,婉姐儿应该是很熟悉王晋的,所以她尽量以熟稔的语气跟王晋说话,“这次正好拜见嫂子。”
“可别说拜见这样的话,你嫂子胆子小,可别吓着她。”
“胆子小到可以把你从土匪堆里拉出来?”
王晋撇了撇嘴道:“怎么这种事你便记得这么清楚?我也就是逃命的时候摔了一跤而已,算了,不提这些事了,”他大手一挥问,“你怎么进京来了,年初那会儿与你通信,你不是说不进京贺寿吗?”
林清婉笑容微顿,“拜见过嫂子后小妹再与世兄说罢,到时候还要请世兄帮忙呢。”
王晋挑眉,“原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我说呢,怎么我还没上门你倒先来拜访我了。”
林清婉苦笑,“世兄就别挖苦我了,我一个寡妇,总不能没事往外跑吧?”
“你心里不是这样想,嘴上却非要这么说,婉姐儿,你越发心机了。”
林清婉面色不变的挑唇道:“所以我和玉滨才能好好的站在这儿不是吗?”
王晋笑容一顿,看向她身侧的林玉滨,叹气问,“你们姑侄在苏州还好吧,有没有人欺负你们?”
“欺负是有的,只不过双方都没占着便宜。”
“等你吃亏时可告诉我,我看能不能帮你报复回去。”
林清婉朗声大笑,“世兄说的话我可记住了,到时候别写了信来你却又不认了。”
“好说,好说。”
第220章请求
两家叙旧半日,王夫人带了林玉滨下去玩儿,王晋便带了林清婉去书房。
林玉滨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来,翻了翻,见是一本游记,看着觉着不对,翻到首页上一看,底下作者的落款是王晋。
她摇头一笑问:“既然写出来了为何不刊印?”
“印书要花不少钱,却很少有人会买,何必那个劲儿?”王晋扫了一眼她手中的书,不在意的道,“你要是喜欢就拿一本去,我这里还有几本。”
见林清婉疑惑的看过来,他便轻咳一声道:“几个孩子抄的。”
孩子们犯错,叫他们抄书就好了呀。
既可以练字,又起到了惩罚他们的作用,最主要的是抄好的书可以送人啊。
王晋已经送出许多本书了,都是他的孩子们抄的。
林清婉放下书笑道:“那好,一种给我来一本。”
王晋笑,“你倒是贪心。”
他侧身请林清婉坐下,没有坐上座,而是在她对面坐下。
这一副平等的姿态让她很喜欢,“这次来找世兄还有两件事要求您。”
王晋挑眉,询问的看向林清婉。
林清婉先说了林佑的事,道:“人是在鄂州一带失踪的,至今无消息,我想他们要么想办法进京,要么就是往灵州而去,这两条路林家都使不上力,还得请世兄帮忙找找。”
王晋心中一动,问道:“洪州之事是你进宫告发的?”
林清婉不语,王晋看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不由蹙眉道:“就不知幕后之人是谁,你以后小心些。”
“世兄能不能帮忙?”林清婉问道。
“找人倒不难,”王晋道:“我回头与家兄们写封信,派出人去找一找,多半能有些消息。”
林清婉便起身行礼,“多谢世兄。”
“你不必与我客气,”王晋道:“我与你兄长情同手足,在我心里,你也如同我妹妹一样的。”
王晋沉默了一瞬,还是忍不住问道:“婉姐儿,你兄长走前有没有给你留东西?”
“什么东西?”
“比如说锦囊之类的,”王晋犹豫道:“或者是手册?”
林家的事浩宇操心得多,说的多也是正常的。
林清婉额头几不可见的抽了抽,王晋这想的都是什么啊,他手里那锦囊还是她给林江出的主意呢。
林清婉表情虽隐晦,但王晋还是发现了,他几乎要跳起来,“你兄长给我锦囊的事你知道?”
虽是疑问句,语气中却已经带了三分肯定。
林清婉见瞒不过,只能点头。
王晋脑中空白了一瞬,激动得让他手都发颤了,他以为这一辈子都不会有机会开口问出来的,没想到机会就如此轻易的送到了他面前。
他定了定神,目光炯炯的看向林清婉,“你兄长他是怎么知道一年后的事的?你,你又知道什么?”
“我什么都不知道,”林清婉无奈道:“他给你和凌大哥锦囊的事我知道,然而,他并没有给我锦囊。”
“这不可能,”王晋蹙眉,“他既能提醒我和凌云,为何会不给你们姑侄安排好?”
如果林浩宇能知道未来,那第一不应该安排好林清婉和林玉滨吗?
林清婉静静地看着他,她活着,林家,林玉滨的命运轨迹从一开始就不一样了,林江知道的有关她们的“未来”很多都不会再发生,自然也没办法再确定未来的事。
可王晋和凌云不一样,因为她是变数,为了让他们能顺利度过他们命中最大的劫难,她已经尽可能减




林氏荣华 分卷阅读286
少与对方的联系了,直到他们度过那道坎才开始密切的交往起来。
当然,这些事林清婉自然不会告诉对方,难道要她说,她哥不是她亲哥,他是天上的神仙,这个世界只是万千世界中很小的一个,而她则是另一个世界的幽魂,被带过来借尸还魂的?
所以她默默地回看对方,坚持的道:“兄长的确没给我锦囊,只是让我带好玉滨,等她长大成人出嫁生子就好。”
王晋拢眉,“难道是因为你们命好,他算出你们这辈子都能平安渡过,且富贵荣华,所以才没给你们安排?”
林江不也给只给他们留一个锦囊吗,他是生死大劫,凌云的劫虽不涉及生死,却涉及前程,倒也差不多。
所以因为他们有大劫,这才单给他们留的?
林清婉揉了揉额头,有些脑袋疼,她最怕林清婉熟悉的人提起这件事了,有一种随时掉马的心慌感。
她转移开话题道:“世兄,除了找林佑,我还有一件事要拜托您,这一件事,我不希望除了您之外的人知道。”
王晋心神还在林江的神异上,但依然顺嘴问道:“什么事?”
“您帮我查一查崔氏的崔凉如何?”
“崔凉?”王晋偏头想了想,问道:“是那崔家的天才?你查他做什么?”
林清婉蘸着冷笑道:“我想杀了他。”
王晋差点从椅子上摔下,他朝外看了看,林清婉便道:“别看了,外面只有我们两家的丫头小厮,我家的人是信得过的。”
王晋差点一口气没上来,“就算人都信得过,隔墙也有耳,你,你怎能说这些话?”
顿了顿又道:“不对,你就不该有这样的想法,杀人可是犯法的。”
“所以我想要合法的杀,”林清婉鄙视的看着他道:“你真以为我明刀直火的去杀人啊。”
就算她是郡主,崔家也不是吃素的,皇帝更不是会包庇之人,她是有多脑抽?
王晋提着的那口气才稍稍放下一些,歪头问道:“合法的杀,你是说要找他的把柄?”
林清婉颔首。
“这只怕不可能,”王晋蹙眉道:“我虽只见过他一次,却没少听到他的传闻,此人是崔家下一代里较为杰出的一个,加之出身嫡支,可一直是天之骄子。”
王晋道:“这样的人,别说他轻易不会犯错,就是犯了,崔家也会给他抹平的,你想抓住他的把柄只怕千难万难。”
“总之世兄帮我查一查他吧,就算抓不住他的把柄,也让我知己知彼。”
王晋无奈的问,“他怎么惹着你了?”
林清婉冷笑,“早三年前他就惹着我了,不过是一直没时间,也没机会算账罢了,如今正好用他开一条路。”
王晋心中一跳,三年前不正是林谢两家突变的时候吗?
“谢二郎……”
林清婉眼中泛着寒光的看向王晋,王晋嘴中苦涩,拒绝的话就怎么也说不出口了。
第221章两国
王晋站在门口目送林家姑侄离开,等只剩下夫妻二人时便面露苦色。
王夫人忍不住问道:“这是怎么了,好似谁欺负了你似的。”
“可不就是欺负我了吗,”王晋道:“你都不知道这一个时辰里我答应了她多少事。”
王夫人不在意的一笑,“你不是常说把她当妹妹一样吗,她们姑侄孤弱,你这个做兄长的帮一帮怎么了,瞧你那小气的模样。”
王晋就憋红了脸,可又不能告诉妻子实情,只能闷在心里,越发憋屈了。
然后去看崔凉和乌阳时就忍不住生气,都是这俩人作的,虽说文人相轻,总想争个第一,可从来只有提升自己赶超别人的,哪有把前面的人用阴谋诡计打压下去,自己取代上去的?
这种歪门邪道能抵一时之用,难道还能用一辈子吗?
世人也不是傻子,总会知道的。
崔家也是世家大族,如今比王家还更盛一筹,人家手里有兵权啊。
所以要对付他还真得小心更小心,王晋谁也没有告诉,更不敢用家里的人,偷偷的把他的心腹派了出去。
与此同时,谢大郎也被盯上了,易寒派出去的人一天十二个时辰盯着他,与此同时,他这三年来的事也被一点一点的查出来。
他在京城还真没什么大毛病,毕竟是天子脚下,谢家家世在这里一般,而皇帝又严厉,不仅他,许多权贵子弟都不敢太放肆。
所以林清婉想的抓住对方把柄把人弄死还真的有点难,大错没有,小错不断,而这些小错就是累积十年也不至于把人弄死。
易寒默默地站在下面,看着他们家的主子慢慢的目光右移,点了点桌子道:“谢宏和谢延呢?去查他们。”
易寒惊诧,“姑奶奶,这可就涉及朝政了。”
谢宏是三品大官儿,想把他拉下来,那得多大的把柄?
林清婉点了点桌子,若有所思的道:“谢宏谨慎,他那里查不出,就查谢延。”
林清婉不相信谢家父子在朝为官这么多年一点黑料也没有,不过易寒说的也对,要对付这父子俩可就涉及朝政了。
如今她已是在漩涡中,添上这一个也不过是多添加一个。
她眼神稍暗,从旁拿出信纸来写信,“将信送去洪州钟将军处。”
“洪州正在打仗,只怕钟将军顾及不到这边。”
“这是合作,”林清婉道:“把信传给她,既要合作,我给出了诚意,她当然也要有所回报才是。”
“姑奶奶还在生她的气?”
林清婉沉默不语,只是目光凌厉的瞪着易寒,易寒低下头道:“是,小的这就去送信。”
洪州战事正酣,援军已经急行到洪州,而头一批粮草也从苏州送到了洪州,钟如英现在有人有粮,加上目的也已经达到,不再压着钟家军,这一爆发直接将已经越过边境的楚军打了出去,甚至一路高歌越过了楚境,眼见着就要攻下楚国位于边关的那个小县城。
刚急行到达楚国都城的谈判官见状立即改了口风,不是求和,而是要楚国赔偿他们的损失。
楚国气得半死,他们君臣也是很有骨气的,于是这边拖着大梁的使者,那边则往边关继续增兵。
钟如英一时伤亡惨重,她一怒之下便不管皇帝旨意,派了人绕行偷袭,连夜下了对方两个小镇,并带轻骑往前杀了十里,取了对方一个将军的人头回来。
这一举动直接挑起双方的战意,如今都不用皇帝鼓励,双方战士便爆出勃勃战意,大有不死不休之势。
这下不仅主和的官员们吓了一跳,就是两国皇帝和主战的官员们都吓了个半死,生怕边关战事不受控制,直接大规模爆发。
就连一直喊着打到楚国都城去的兵部尚书都忍不住私下和皇帝说,“此




林氏荣华 分卷阅读287
时梁楚之间不宜有大战,不然江陵和辽国只怕会伺机而动,就是偏安一方的闽国只怕也会蠢蠢欲动。就算要服楚国,也该是在大梁兵强马壮之时。”
意思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与此同时,楚国的大臣们也在劝他们的皇帝,“陛下,此次列兵梁境本来就是要打他们一个出其不意,顺便摸清钟家军的底气,现在既已心中有数,何必再胶着战事?”
“是啊,此次出兵获良多,至少我们知道钟如英在大梁处境不妙,这里面便有大文章可做。”
对于楚国人来说,大梁是大体的威胁,可钟如英和钟家军却是眼前的威胁,每年那些小打小闹伤亡虽不大,但只要一想到钟如英守着洪州,他们就如鲠在喉。
这次他们本来只想趁大梁不注意从钟如英手里撕下一口肉来,守将失利,罪名可大可小,到时候再运作一番,就算拉不下钟如英,至少也损了她的名望,让他们之后手脚可以放得更开些。
谁知效果喜人,他们不仅攻进了梁境,钟如英那边好像也出了事,没有援军也就算了,似乎连粮草都不济。
正是因为查到这些信息,他们才急着增兵边境,想着趁梁帝反应不过来时先占下一块地方来,最好把钟如英和钟家军给灭了。
可惜了……
楚帝也说了,“可惜了,之前试探时间太长,竟没查到她后方出了事,倒让她把救援的消息传了出去。”
“也不知大梁那边是谁在对付她,也是够蠢,若早早给我们传信,我们肯定加快攻势,如今说不定钟如英早死了,大好的形势竟让她逃过一劫。”
“对方可是梁人,那边传过来的消息你敢信吗?”
那大臣一噎,道:“查证一方,确定可信后自然是敢信的。”
“原来我大楚的臣子竟这么厉害了,身在大楚竟可以查到大梁的事?”哼,他都能查到,这是说他这个管着兵部的人不尽心?
“好了,好了,”楚帝止住他们的争吵,问道:“那你们说该如何是好,如今边境如烈火烹油,再不处理只怕真的要发大战了。”
“陛下,大梁的使臣不是还在吗,召见他吧,我想大梁现在也不敢跟我大楚发生大战,他们大梁北境还有辽国呢,听说今日江陵府也不安宁。”
大梁的臣子们也在劝梁帝,“陛下,不如让还在大楚的使臣漏一点口风,我们刚服南汉大境,正是需要休养生息之时,实不宜有大战。”
“也得给钟将军去道指令,约束好将士们,此时不该再火上浇油了。”
梁帝想了想,在一鼓作气和平安求稳中犹豫了一下,问道:“若辽军南下,东北军可能挡住?”
众臣心中一凛,知道皇帝是偏战,纷纷看向上面三位尚书。
吏部尚书出列道:“陛下,我大梁如今可战的将军只十九人矣。”
户部尚书也提醒道:“国库空虚,如今边关的粮草有一大半还是林郡主提供的,陛下,总不能打仗了还叫林郡主给提供粮草吧?”
那样朝廷是真的没脸了,他们都拿了林家多少钱粮了。
皇帝轻咳一声道:“秋不是快到了吗,夏税也已经开始了。”
户部尚书就看向工部,工部尚书默默地出列道:“陛下,通往南汉的运河堵塞,今年便要拨款疏通,臣上奏的折子您和户部尚书都通过了。”
通运河的花销可不少,加上日常维护其他水利工程的花,嗯,今年从户部抽钱最多的除了兵部可能就是工部了。
突然有一种他们这个部门是个肥水衙门的感觉呢。
兵部尚书犹豫了一下,虽然心动,但还是出列道:“陛下,强征大楚,我大梁有六成的胜算,可要是辽军南下,只怕连三成都不到了。”
而且到时大梁还有灭国的危险呢。
梁帝心中的小火苗就熄灭了,他惋惜的道:“那就给钟将军下令吧,让她克制。”
大楚那边也要沟通了。
1...8990919293...2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