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国际倒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吹牛小王呀
范阳拿手电往下一晃,光线一照,下面就一目了然了,其实并不深,只有两三层楼那么高,超不过10米的样子,下面的地表看起来是干燥的,冰冷的空气从下面冒出来,空气是流通的,给他第一感觉,下面绝对有空间。
拿电筒一晃,外面顶着大太阳,看清楚了,就不怎么吓人了。
“绳子呢,拿来,我想下去看一下。”
“喂,开什么玩笑你不要命啦。”赵光明连忙喊道:“你没看这上面,碑文是镇魔的,你想死呀不要命啦”
“镇魔镇什么魔我不信这一套,绳子拿来,这里搞不好是溶洞的入口,我非得下去看一下。”
缺一门也凑过来拿手电往下面晃,观察了一番,胆子也是贼大:“就下去看一眼,拿绳子吊下去,怕什么,来,吊我下去,我扯绳子就把我吊上来。”
“哎呀你两个死娃娃,老子要走了。”
“你怕就在外面等着。”
范阳和缺一门两个,就把背上的绳子拿了出来,这几天爬瀑布,对这套绳索的应用已相当有经验了,也很信任这套装备。
范阳也不是莽撞,这里看上去阴风阵阵,怪吓人的,但下面视线还不错,他没打算走多深,人吊下去,上面的人完全看得到。
不下去看一眼,他怎么死心。
万一通向山体内部呢
管他什么人修建的,他才不信神神鬼鬼那一套。
就把绳索固定,让缺一门守在上面,赵光明无奈,也赶进来拉着。
范阳将绳子吊在腰间,脚都蹬到洞壁上了,感觉到屁股下面凉飕飕的,心里又有点怕了。
犹豫了一会儿。
 
第一百四十章:至纯天珠
“你说呢,死人我哪知道长什么样还穿着衣服,都烂了。”
“还有其他什么没有”
“不知道啊。”
范阳定了定神,这样回去,太不甘心,万一背后就是溶洞呢
骨子里的冒险基因在强烈刺激着他,胆子渐渐的大了起来。
心想着好歹也算对自己的一番考验。
“你跟着我,拿绳子拴着,我怎么都要去看一眼。”
“还是不要吧,真的是个死人。”
“没事,你把我牵着。”
范阳便大着胆子,走到拐角的地方,先拿手电筒一点一点往里面晃。
磨蹭了半天,终归还是心一横,正面看了过去。
第一眼,的确吓了人一跳。
只见拐角之后,又是几米远的地方,盘腿坐着一具尸骨。
身上还有红色的布条,
脑袋滚落在身前的地面上。
一堆骨头散落在地上,只有脊椎和肋巴骨,靠在身后的洞壁上。
范阳打着手电,把一切看了个仔仔细细。
应该是个喇嘛或者还俗的僧人。
骨骼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死了不知道多少年了。
在那具尸骨的脖子和肋巴骨位置,似乎挂着两串什么东西。
看到那两串东西,范阳的一颗心脏,又不争气的开始跳了起来。
大着胆子钻了进去。
伸手一捞,将那两串东西取了下来。
抹去灰尘。
果然是一串蜜蜡,一串绿松石和红珊瑚。
刚想回头,发现手腕位置,还有个手串。
捡起来一看,竟然是一串天珠。
13颗圆的,还有一颗长条形的。
那13颗圆的,都差不多人的指骨大小,每一颗上面都有着圆球状的天然眼球图案,范阳拿手电筒仔细一晃,那个长条形的,大大小小,数得出来的,竟然有6颗眼球之多。
竟然捡到串蜜蜡
还有串天珠
“这怎么好呢,没想到下个地洞,竟然还发了笔横财。”
范阳略有尴尬的一笑。
心也是被撑大了,刚刚发现了金矿,又捡到一串天珠,好像都搞得麻木了。
这一趟进藏,运气简直不要太好。
这具尸骨竟然这么有钱
应该是个僧人,再看看尸骨上的红色布条,范阳很快确定,这一串蜜蜡,绿松,和一串天珠,佩戴在脖子和手腕上,应该是他的念珠。
只不过藏区的喇嘛,念珠可不是菩提子和檀木作的。
佛教七宝,最值钱的就是天珠和玛瑙。
而蜜蜡,则是玛瑙中的珍品。
天珠,地位更高,是七宝之首,叫至纯天珠,堪称佛教的第一圣物,它的材质严格来说也是一种玛瑙,还有一种更加珍贵的叫法螺,上面有天然的圆形图案,这种圆形的图案叫天眼。
是历代高僧大德的转世圣物,据传释迦牟尼曾在十方界广撒十万天珠,化为守护神,整肃六道秩序,其意义不言而喻。
公元641年,吐蕃王朝,文成公主进藏时,佛12岁等身金像的头冠上面,就镶有三颗九眼天珠。
真正的天珠,价值巨大,佛教在整个东南亚以及华人圈,有着广泛的信徒,特别是海外华侨,为了这些特别舍得花钱。
巨星李连杰就挂着一颗至纯天珠,价值两千万。
“这怎么好呢。”
范阳摇摇头,有心想给他放回去,思虑再三,还是捏在手里,对着那具尸骨拜了三拜。
拿手电筒晃了一下那具尸骨后面,发现下面又是个地洞,手电筒感觉都晃不到底,不知道多深,看洞壁四周,应该是天然形成的样子。
只不过太窄了,人应该钻不下去。
如果要钻下去的话,洞口必须要扩建。
“喂,你在里面干嘛”缺一门看范阳钻了进去,也跟着返回来。
“
第四十六章:的商品
“嗯,谢谢了啊老哥,来喝酒。”
劝了两杯,范阳又问道:“那你说,咱们现在这个生意,光卖沙琪玛也划不来,老哥你帮忙出出主意,看还有什么东西好卖”
赵光明吃了两把羊肉:“只要肯吃苦,啥都好卖,你这是在城里,乡下啥都缺,就是不缺钱。”
“那到底啥好卖”
“你弄点方便面嘛。”
“方便面”
哈,范阳没忍住,竟然笑出了声。
“不行了,不行了,看来自己脑袋是真的不够用了,这么简单的事情,居然还要老哥提醒,谢谢了啊。”
“是嘛,方便面干嚼也得劲,牧民喜欢得很,你要是不嫌利润低,好卖得很嘛。”
“行,谢谢老哥指点。”
方便面的问世,也算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虽然后世老是诟病什么垃圾食品。
但在90年代,即便城镇上,方便面也算得上比较稀奇的食品了。
而且90年代,价格还不便宜,普遍也要1块5左右。
更关键这方便面,还有个特点,口味非常独特,刚接触到方便面的人,常常会被面汤的味道征服,甚至上瘾。
但吃多了会腻,可这也是建立在后世食品多样,况且不缺营养的情况下。
用脚指头想,都能想到,方便面在牧区,肯定是畅销货。
牧民们出去放羊,放牛,往往就是一天,方便面绝对比青稞面,还有糌粑好吃多了,即便吃多了会腻,不也调剂下口味吗,关键是真的方便,干嚼也得劲。
范阳甚至都可以想象,几个牧民在山上放羊,从藏袍里翻出七八袋方便面的样子了。
还可以弄点小孩子吃的那种干脆面,既能果腹,还能解馋。。
“老哥你等等,你们先喝,我出去一下。”
范阳急急的跑出去,外面的巷子副食店都关门了,跑出老远,到一个杂货店,买了两包方便面。
价格,果然没让范阳失望。
华丰牌的三鲜伊面,竟然要3块钱一包,而更大袋一点的超级福满多,要3块5一包。
这个华丰牌的,进货价,绝不会超过1块钱。
不对,好像康师傅才能卖到1块5,其他牌子好像都是一块。
那么这两个牌子的方便面,进货价就超不过7毛钱。
进来就是3倍有多的利润。
关键它不占地方,同样是一件沙琪玛,利润按160算。
那么一立方米的方便面呢能装多少包
六七百包绝对没问题。
按600包算,一袋纯利两块,就是1200的纯利润。
但就像赵光明说的一样,加上方便面,他们就必须要下乡了。
只有下乡,赶集,才能把量冲到最大。
下一次贸易,范阳便在心里已经打定主意,24件的量,先保守一点,2件黄胶鞋,4件方便面,18件沙琪玛。
“谢谢了老哥,还有没有好的推荐”
“等我想想……”
“瓜子呢花生”缺一门在旁边插一嘴。
“不行,不行,牧民的青稞酒度数不高,你要是喝过就知道了,跟醪糟差不多,人都一碗一碗干的,你以为老白干啊,吃多了上火的统统不行。”赵光明甩甩手说道。
“要不你们再弄点狗皮膏药老牧民一身都痛,你只要说能治风湿,都好卖。”想了半天,赵光明说道。
“算了,这个不想作。”
再喝了一会儿,酒喝完了,赵光明晕乎乎的,又跑上去睡觉了。
范阳想了想,三种商品,应该足够了,先不要贪多,看看市场的反应再说。
也不再强求。
同时心中更加疑惑。
赵光明肯定是个老江湖了。
可始终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他到底干什么的
第二天,将摊子换到了桥头,一天就卖出去6件。
第四十九章:浴佛节
等两人搭着王司机的车,再一次翻过二郎山,已经是5月6号了。
而这一次,翻过二郎山,路上的行人,特别是牧民,感觉密集了许多。
隔不了多远,往往就能看到三五个一群的牧民们,有些赶着牛车,上面装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而且很多都是大人,小孩,老人,都在一起。
沿着公路慢慢的往前面走着。
年老的牧民要不捻着佛珠,要不就持着转经筒,一边走,一边嘴里还念念叨叨的。
还有个比较奇怪的状况,范阳发现,这些牧民有马都不骑,而是牵着走。
一路上,到处都看得到牧民新拉的五色布条。
“这是咋回事儿这一次进来,感觉热闹了许多啊。”缺一门问道。
旁边的王司机一看,随口说道:“浴佛节的嘛,这些都是去转寺,参加法会的,你们不知道吗”
“浴佛节”范阳却好像屁股被针扎了一下似的,在座位上噌的一下站了起来。
越靠近康定,这种情况就越来越明显。
走到城郊的时候,就可以用人流如织来形容了。
而且到处都可以看到香烟缭绕,经幡重重,到处都拉满了五色布条,人声嘈杂,随处可见坐在路边,在马路边上就架起火堆,煮酥油茶,吃糌粑的牧民们。
这些牧民为了参加每年四月初八的浴佛节,从四面八方赶来。
范阳激动得心脏砰砰乱跳。
浴佛节,浴佛节,看来自己重生这一趟,运气简直不要太好。
这个惊喜来得太突然了。
之前两人还为错过了5月1号的大集懊恼。
转眼,就送了一场万人法会给自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