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香江1981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小楊刚

    现在杨辰的处境很微妙,中英双方都在积极拉拢他,这个时候无论过度偏向哪一方,对他未来的发展都没有任何的好处。

    虽然霍大亨是站在内陆那边,立场很坚定,但是杨辰说到底也是他的爱护的后辈,尤其是杨辰一直以后对他都非常的尊敬,并没有因为财富膨胀,而发生任何的改变。

    所以,从私心而言,霍大亨不想让杨辰太过于为难,希望他未来能够走的更远一些。

    闲聊过后,李行长在霍大亨的示意下,对杨辰直接开门见山。

    关于高新技术产业链,内陆方面也是十分的感兴趣,尤其是在杨辰那千亿美元投资刺激下,内陆方面也生出了一些想法。

    原本内陆方面是想让霍大亨摸摸底,询问一下杨辰的意见,看能不能也参上一股。

    不过,这些不需要再问了,今天杨辰已经在台上表明了,可以接受英资和华资以及内陆资本。

    内陆资本不需要多说,除了内陆官方,其他别的也没有人能够掺和进来。

    李行长之所以着急来见杨辰,除了是想跟杨辰熟悉一下,方便以后双方交流以外,再一个就是看看能不能在参股资金上做一些改变。

    比如说,用人名币代替美元。

    听完李行长的话,杨辰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

    他旗下的内陆企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不需要在继续投入资金,内陆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市场规模有限。

    之前他已经许诺了,在内陆赚得钱一分都不拿出来,全部重新投进内陆市场,帮助内陆发展经济。

    这些年他旗下企业为特区赚了不少外汇,工厂已经扩大到无法在继续扩大,这倒不是生产顾不过来,主要是受到市场限制,消化不了那么多东西。

    内陆十亿人口市场,直到现在也只开放了一部分,无处投资,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总不能在银行里存个几百亿吧

    这年头人名币没有跟美元挂钩,坑的不是一星半点,他杨辰虽然爱国,但也没有爱到倒贴钱的地步。

    尤其是这个时候,他的产业正处在持续上升阶段,抽调太多资金,对他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

    “李行长,不知道你们准备入股多少份额”

    李行长与一旁的霍大亨对视了一下,咬了咬牙,开口道:“不少于百分之十”。

    “百分之十”杨辰眼皮微微跳动了一下,他没有想到内陆方面竟然这么大胃口,竟然张口就想要百分之十的份额。

    “阿辰”见杨辰面露难色,霍大亨忍不住想要说什么。

    不过,不等他开口,杨辰径直道:“李行长,你可知道百分之十,需要出多少资金,单单以我的投资金额,你们就得拿之前一百亿出来,而且还是美金。”

    “特别提醒一下李行长,香江别的不多,就银行机构特别多,以那些银行的实力,如果他们特别看好我的投资,那么在一百亿的基础上,再翻一倍也不是不可能。”

    “这么大一笔资金,李行长觉得我到时候应该把钱花在什么地方存银行收利息吗”

    高新技术产业链建设,无论是设备,还是人才,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内陆方面根本没办法提供帮助。

    他一旦答应下来,那么除了在银行账户里多几百亿人民币,其他什么也得不到。

    ————




第974章也不是没有办法
    如果再等几年内陆市场全面开放,杨辰倒是不介意手上多一点人名币,那样他也好提前在未来内陆那些线城市布局。

    但是现在不行,现在人民币汇率很不稳定,随着内陆市场开放,人名币会调整到合理的水平,他现在如果兑换太多人民币,过几年损失的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他有钱归有钱,但也不希望自己的钱白白送给别人,哪怕这个人是国家。

    说到底,他还没有无私到为国舍家的地步。

    或者说,他更希望自己来使用这些资金,让国家能够得到更大更有利的发展。

    钱越多,烦恼越多,责任越大。

    与此同时,他自己也有私心,他希望将来能够成为内陆第一大财团。

    后世很多人都认为内陆没有财团,这是一种错觉,其他先不说,单单是企鹅和阿里,两家公司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互联网公司了,它们涉及到的行业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过了某些外国财团。

    它们之所以没有被冠上财团的称号,主要原因还是国家体制问题,作为一个非资本主义国家,内陆体制决定了国家一切由政府说了算。

    所谓的有钱人,富人,商业领袖,无论再怎么成功,企业规模如何庞大,面对政府的一纸书令,都得乖乖听话。

    后世马首富天天见这个国家领导人,那个国家领导人,翘着二郎腿,跟大佬们有说有笑的,很牛逼很厉害。

    但是,有谁见过咱们国家领导人跟马首富等人坐在一块有说有笑的貌似没有吧能够受到接见就已经很荣幸了,说的夸张一点,都可以光宗耀祖了,对吧

    不过,事无绝对,这年头香江地位比较特殊,内陆对于香江得重视,从伟人几次接见香江各行各业的华人领袖就可以看出来。

    未来香江只要发展的好,不像前世那样走下坡路,这种重视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通过香江的特殊性,他组建财团并不是不可能,不过想要组建财团,他底蕴依旧还差了一些。

    真正的底蕴,跟钱没有任何关系,像岛国几大财阀,它们传承数百年,靠的可不仅仅只是钱。

    一个家族的底蕴,需要上百年的积累才能真正形成,几十年就消失的财团,那不算真正的财团。

    杨辰的话,让霍大亨身边的李行长有些尴尬,正如对方说的那样,现在内陆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出口业务也有限,这个时候就是给杨辰几百亿人民币,也只能存银行没处可花。

    想到内陆方面现在没什么好处跟杨辰交换,李行长叹了一口气道:“杨先生,是我冒昧了。”

    杨辰摆了摆手道:“没什么,我能理解。”

    内陆的想法杨辰心里清楚,他与英国合作建设香江高新技术产业链,内陆方面想通过参股来达成一些合作。

    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内陆自然不希望落后西方太多,而这次杨辰的计划无疑给内陆提供了很大的机会。

    就在李行长和霍大亨都免不了失望的时候,杨辰缓缓开口道:“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

    “摁”李行长和霍大亨两人相互对视了一眼。

    霍大亨直言道:“阿辰,你如果有什么条件可以说出来,哪怕李行长这边没办法做主,也可以上报上面,由上面领导决定。”

    杨辰听完霍大亨的话,没有应声,目光看向一旁的李行长,似乎在等着他开口表态。

    李行长见此,心里不由苦笑,他早前已经从前任中银行长的哪里得知这位不好忽悠,行事作风有时候比一些老一辈还要谨慎。

    商人无利不起早,这位也一样如此。

    与其他人不同,眼前这位与内陆打交道一向不喜欢吃亏,同样也不喜欢占便宜,在内陆的每一项投资基本上都属于双方互惠互利。

    所以,现在杨辰突然态度反转了,李行长反而犹豫了,不过他并没有犹豫太久。

    “杨先生,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如霍先生说的那样,如果我没权利做主,我会第一时间上报给上面的领导,由他们决定。”

    杨辰淡淡道:“我的条件并不高,只要内陆方面答应我入股几家国有企业就好。”

    “几家”李行长闻言一愣,有些不相信道。

    杨辰继续不动声色道:“最少五十家,毕竟那么多钱,少了也吃不下。”

    “五十家”李行长听到这话,嘴角狠狠的抽搐了一下,他完全没有想到杨辰胃口竟然这么大,一开口就要入股几十家国有企业。

    虽然内陆国有企业不少,但是能够入的了杨辰的眼,同时又能吞下这么多资金的,还真的不多。

    这年头几百亿可不是那么好消化的,像后世那些动辄千亿万亿的国有企业,现在能够价值几十上百亿的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屈指可数。

    私人入股国有企业,内陆还没有这样的先河,尤其是涉及到这么大的一笔资金,他这个小行长还真做不了主。

    李行长苦笑道:“杨先生,你还真的给我出了一个大难题。”

    杨辰没有在意,继续道:“其实内陆想要发展经济,大部分国有企业接下来都需要进行改革,接受私有资本,除了能够输入先讲的管理经验以外,同时还能起到监督作用。

    国有企业的优势很多,但弊端也同样明显,欧洲各国在私有和国有模式上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内陆可以借鉴一下。”

    “李行长也不要以为我入股一些国有企业,就会对国家造成什么伤害或是损失,我没有那么大的本事,也没有那么大的胆子。

    如果上面不放心,可以限制我的入股份额,比如百分之十或者二十,这样只有监督权,没有控制权和管理权。”

    “我入股后,不仅可以提供充足的资金,同时还能为入股的国有企业提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不受限制的技术输送…”

    后世内陆很多国有企业就是通过上市募资,吸收私有资本进入,以此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内陆国有企业上市,并不是一味的募集资金,更重要的一点,其实是为了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

    ————



第975章勋贵
    虽然杨辰的话让李行长有几分意动,不过仔细想想,还是苦笑着摇了摇头。

    在李行长看来,杨辰这个想法有点过于异想天开,现如今内陆还没有进行国企改革,国企改革时间是在九十年代末,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才正式登上舞台。

    国企赴香江上市融资,让内陆资本走出去,其中银行业,能源业,诸如四大行,中石油,中石化等大批国有企业入驻香江上市。

    几年时间,一批“中字头”国有企业登陆香江市场,取代英资企业,成为港股的“定海神针”。

    这些都要等到香江回归以后才会出现,现在提前十年时间,别说李行长了,就是霍大亨也忍不住摇头。

    “杨先生,你这个要求,恐怕”

    李行长苦笑的看着杨辰,后面的话,他已经不好继续说下去,一口回绝他现在还没有那个权利,上面同意与否,也不是他能够决定和影响的。

    不过,依照他对内陆方面现在的情况,杨辰这事百分之百没可能,即使改革开放已经好些年了,开放的成果成效已经出来了。

    然而,暴风雨来临的前夕,有些敏感问题,这个时候反而是最不能够触碰的。

    杨辰没有在意两人反应,微笑道:“李行长,也许现在你认为我的想法,有点异想天开,不过我相信,只要再过十年时间,内陆如果持续走改革开放这条路,那么一定会按照我说的做…”

    看着杨辰那一脸自信的样子,李行长和霍大亨两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能闷声不吭,继续等待杨辰的下文。

    “自二战结束以后,随着全球的科技发展,全球贸易趋势对各国经济影响越来越大,未来内陆经济想要发展,就必须与国际接轨,而与国际接轨,这不光是我们把人家请到家里来,同样我们自己也要走出去。”

    “内陆改革走的是一条摸石头过河的道路,不管是请人进来,还是咱们以后走出去,前期都需要积累大量的经验,只有积累足够的经验之后,我们才能顺利的走出去。”

    “相比较请教一个陌生人,花了学费,人家不一定真心实意教咱们,我自认为,还是值得信赖的。”

    李行长道:“杨先生,这跟信不信任没有任何的关系。”

    “这个我知道”杨辰微笑道:“不如这样,李行长帮我给内陆那边的领导们带个话。”

    李行长道:“杨先生请说”

    杨辰淡淡道:“麻烦李行长跟上面的领导说一声,就我想打个赌,赌未来十年,如果内陆政策不变,我入股的企业,持有的股份,全部无偿送给国家。”

    李行长和霍大亨两人闻言,具是一愣,相互对视了一眼,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杨先生,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不怪李行长不敢相信,毕竟牵扯到几百亿的决定,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李行长敢保证,这消息一旦传到上面,也一定会引发大震动。

    杨辰看着李行长,反问道:“李行长认为这种事情,我能随便开玩笑吗”

    “额”李行长尴尬的抽搐了一下,不过很快李行长思路又回旋过来,杨辰是不是开玩笑的,他不清楚,也不想去了解,他只知道这件事情一旦上报上去,那么接下来他的机会就来了。

    李行长作为中银香江分行行长,类似他这种体制内的人,想要不按照资历晋升,就需要实打实的政绩。

    杨辰这事内陆方面不同意还好,一旦同意了,即便到时候上面派专人过来负责与杨辰对接,他李行长也有露脸的机会,分一份功劳。

    后世海归受到欢迎的时候,大家伙都喜欢出国留学,镀完金再回来,不管东西学没学到手,先把逼格升上去再说。

    官场上同样也重视这点,不管关系能不能攀上,先混个脸熟。

    李行长想了想,开口道:“杨先生,有个冒昧的问题,希望你不要介意。”

    “李行长请问”杨辰伸手示意道。

    “我想知道杨先生做这些,图的是什么,或者说有什么目的。”说完,李行长似乎觉得自己的话太直接,有些不妥,随即解释道:“当然了,我倒不是怀疑杨先生什么,主要是这件事…我想上面的领导们也希望了解清楚,好心里有个底。”

    杨辰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沉默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道:“不知道李行长可了解明朝时期,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勋贵”

    “勋贵”李行长闻言一愣,他没有想到杨辰竟然了解这些,不过很快便反应了过来,回道:“杨先生说的应该是明王朝时期,跟随朱皇帝打江山的那些开国武将,与国同休的勋贵家族。”

    “没错”杨辰缓缓点头道:“入股国有企业,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自己留一条后路,或者说为以后子孙留一点产业。”
1...344345346347348...3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