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学发展观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青律
一方面,虞璁确实只考虑让护卫们保护好小姑娘的安全,可从不叮嘱他们把孩子的脸遮起来。
另一方面,虞璁带着孩子们在街头散步的时候,总会有官员瞥见,哪怕认出来了也不敢相认,只绷着神色假装无事的擦肩而过。
可是为什么会带公主去沾手这些东西?!
带着皇子研习百姓的生活,那肯定再自然不过,可是公主那明明是将来要嫁出去的女子啊!
还是去那种政治意义极强的地方!
宫里的老臣新臣个个都是九转玲珑心,怎么可能不揣度这件事情。
从前有吕后武后,有秦宣太后有上官婉儿,也不算是开新例了。
皇上这是明着……要培养女帝吗?!
怎么可以让女儿来继承大统将来婚假养育之事该如何为之!
但是就算到了这种份上,也没人敢上疏过问两句。
第一,皇上明面上确实没干啥,就是带着闺女出去玩而已。
何况闺女还那么小,才三四岁,怕是话都说不清楚。
可另一方面,这件事哪里都不合常理,哪里都离经叛道。
当初皇上频频出宫的时候,动了不少文官武官的利益,当时原本是一群人预谋着死谏闹一场的,谁知那挑事的大臣被当庭割喉,喉头热血溅了一众人满脸满身,从此朝廷就噤了声,没人敢过问陛下私事。
可是如今……
如今的万岁,就和开了刃的神剑一样,在哪里都无往不利。
更没有人,敢再去试他的锋芒。
虞璁本身劳累了数月,此刻也不想动弹,就在一楼大厅里坐着喝茶听曲。
孩子们在半个时辰之后尽兴而归,怕是从药柜诊室,到挂号领药的种种都问的明明白白,崔太医下来的时候直接喝完了一壶茶,满脸都带着笑。
“都听完啦?
[明朝]科学发展观 分卷阅读247
”虞璁看着孩子们温柔一笑:“搞懂了没有?”
朱福媛眼睛亮亮的:“这些都是父皇想的吗?”
朱寿瑛还在看着挂号处,扭头道:“父皇来过这里么?”
朱载圳打了个哈欠,神情略有些疲惫,却还是上前一步道:“这中央医院,平时有多少人啊。”
“都打住。”虞璁抬手道:“别一个个问。”
他站起身来,不紧不慢地往前走了两步。
“父皇今日过来,就是为了给你们一个考核。”
“考核的奖励……你们也清楚是什么。”
孩子们默契的捂住自己的嘴巴,仿佛和父亲有个共同的小秘密。
“你们休息一会儿,要再上楼看看。”虞璁微笑道:“这中央医院成立不久,许多地方都需要改进。”
艾草香气很清淡,让人心里都暖洋洋的,格外安逸。
“每个人提两个改进的点,不可以多,也不可以少。”
“听懂了吗?”
小孩子……真的能做到这一步吗。
“嗯!”
“好!”
孩子们笑容满面的点了点头,各个都踌躇满志。
第116章
这一次,当孩子们不再跟随崔太医,而是四散着去观察没有特定范围的事物时,许多人的脸上都出现了茫然的神情。
毕竟皇帝在这,还有一帮大臣陪着,听到这个要求的时候,连看起来老成沉稳的崔太医都愣了下。
他自己都还没有想清楚,应该再修改哪些方面的问题,居然把这些事情交给小孩子?
虞璁坐的气定神闲,只不紧不慢的喝着茶。
治大国如烹小鲜,任何事情都能以小见大。
他要培养的,就是这种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思考。
医院如此,朝堂也是如此。
接下来的半个时辰里,孩子们分散在各个角落里,每个人都有专门的医官陪着,耐心地解答任何问题。
等时间到了,随着虞璁摇了摇手中的银铃铛,孩子们很快都下了楼,再度围在了他的身边。
“想到了什么?”虞璁笑着道:“都准备好了吗?”
朱福媛先是看了眼姐姐,见她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便格外认真的点了点头。
“那,谁先来?”
孩子们面面相觑,不肯开口。
是啊,第一个上来的,肯定会露怯的。
“父皇。”长子朱载基第一个上前行礼,略有些忐忑的开口道:“儿臣以为,医院有两个问题。”
“听崔太医说,现在医院每天的进出接近七八百人,几乎每个诊室都会排长队,”朱载基说话不紧不慢,明显在清晰的组织语言:“可能比父皇带儿臣去的闹市,还要格外混乱。”
正因如此,秩序的维护,财物的安全,都没有任何保障。
虞璁笑意加深,点头道:“继续说。”
“第二点,在于诊室的分配。”朱载基看了眼迂回的楼梯,解释道:“从前宫中有老公公腿脚不便,最后只能做些洒扫的活计。”
“如今一楼用作挂号候诊的大厅,可是那些真正需要看顾腿脚的人,可能没办法去二楼。”
“如果让他们的亲友帮忙搀扶甚至抱上去,不一定方便。”
这话一出,在场的群臣都变了颜色。
确实如此!这是他们设计医院时的疏忽!
虞璁自己也愣住了。
他虽然在古代呆了好几年,但是脑子里还是潜意识的认为,去高楼应该坐电梯,楼梯是给底层设计的。
……这孩子是怎么看出这种问题的?
朱载基说完这话之后,小心翼翼的看了眼父亲,又躬身行了个礼,就回到兄弟之中去了。
旁边的虞鹤自然还是书记官一般把情况都录了下来,方便之后的整理和回顾。
第二个站出来的,是朱寿瑛。
虞璁看见她的时候,愣了下,反而开口问道:“为什么想要第二个出来说?”
朱寿瑛想了想道:“第一个出来,容易说错话,晚点出来的,可能好主意都被别人说了。”
还真是完全不避讳……
虞璁噗嗤一笑,神情温和了几分:“说吧。”
由于这是公主,众人的目光都不再习惯性的避开,而是更加探究的去看这是个怎样的小女孩。
朱寿瑛竖着双环髻,银钗上有只玉蝴蝶,眼眸温润明亮,反而与锋芒毕露的气质有点反差感。
“载基哥哥说的对,”她回望了眼笑着挥了挥手的大哥,看向父皇道:“一楼不仅应该留出给腿脚不便的人治疗腿疾的诊室,还应该留出紧急备用的位置。”
她对急诊室的概念一无所知,却能够想到类似的概念。
“按照胡太医的说法,所有病人来这里治病,都要挂号,等位,找医生,”朱寿瑛看着高楼环梯,不紧不慢道:“正因如此,那些突遇意外,比如被毒蛇恶狗咬伤,又或者被车碾断腿的人,需要更快的被治疗。”
虞璁的神情没有变化,只是声音变沉了几分:“继续说。”
朱寿瑛深吸了一口气,又开口道:“其次,就是女医的事情。”
这话一出,在场的所有医官都为之哗然。
“父皇如今让女子入仕读书,还开了学府招纳女弟子,为的是兼用贤明,”朱寿瑛扬起头来,声音由于紧张,还是有点抖:“但是,最需要女子的,就是在这医院里。”
“妇人急产,女子隐疾,皆需要隔纱而治,望闻问切皆不方便。”
开设医院是为了方便百姓去固定地点寻找有资质的医生的帮助。
太医院会严格考核所有进入中央医院的医官,同时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尽量达成平价而亲民的情况。
但是目前而言,只有男性才可以进入这里……
“如果有女医官和配套的侍卫,完全可以建立急产的应召官职,”朱寿瑛想起了从前听沈娘娘讲过的琐事,她自己就是母亲在深夜里急产诞下,差点小命不保的孩子。
后来真正出宫去看看外面的样子,才发现,原来不是每家人都有太医听父皇说,好像叫郎中?
虞璁看着年纪小小的朱寿瑛半晌说不出话来。
这就成了社会伦理的问题。
他并不确定,如果引入女医官,到底会有怎样的影响她所设想的,让那些女医官在医院等候,去帮助那些急产的妇人,是必然要配备护卫的。
人心的复杂和黑暗,会让那些最善良的人都可能被深深伤害。
他之前设立医科大学,确实有意传承和发展中医的各种长处,并且逐步的培养近现代临床医学。
但是太医院和杏林测中应不应该出现女性,是他一直忽视的问题。
“好的,你先下去吧。”
他在心里暗叹了口气,示意
[明朝]科学发展观 分卷阅读248
下一个走上来。
“父皇。”朱福媛走了上来,忍不住又扭头看了眼姐姐。
“儿臣以为,有两点需要改进。”
她指了指那些舒服宽敞的椅子,开口道:“这些椅子,不应该做的这么宽。”
虞璁怔了下,还真没想到这种问题,好奇道:“为什么这么说?”
比起前两个孩子的早熟和聪慧,她的这个问题好像有些拘于小节了。
也有几分孩子气。
“侧厅一共有一百把椅子,”朱福媛并不在意其他小孩的笑声,而是认真道:“都如宫中的椅子没有什么区别,宽阔舒服,甚至可以睡一觉。”
“但是,真正要的,不是让他们坐的舒服,而是有足够多的病人可以坐下来休息。”
是用宽阔带扶手的好椅子去让一小部分人感到舒服,还是用朴实无华的窄椅子,让更多人可以休息?
“还有呢?”
“还有就是……”朱福媛低头想了想道:“这里应该有可以住下的地方。”
这话一出,别说小孩了,其他医官们也忍不住笑了出来。
小孩到底是小孩啊,怎么会想到这种乱七八糟的点子?
这医院可是治病救人的地方,断然不可能跟客栈一样的让旁人住下!
再说了,楼下连等候诊疗的椅子都不够数,天天挤满了人在那候着还谈什么住下来?
虞璁安静了几秒钟,观察着这个孩子每一个细小的神情,开口道:“你继续说。”
“儿臣之前去云禄集逛的时候,听鹤哥哥说,这里往来的客商颇多。”朱福媛说的很慢,还有些语序混乱:“但是,如果说太医院和中央医院的圣明在以后广为流传的话……恐怕会有全国各地的人过来求医吧。”
刚才笑的那些人都纷纷愣住,面面相觑而露出尴尬的神情。
“这样的话,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重疾跋涉千里来看更好的郎中,”朱福媛扬起头来:“除了医院附近可以增设客栈之外,如果有重病的人,肯定不方便天天往来医院,爬楼找医生的若是直接在医院养病,郎中忙完了过去看看他,出了问题也可以及时扎针熏药。”
这老朱家的孩子……脑子都很清楚啊。
虞璁笑着摸了摸她的头,鼓励道:“你想的很好,先下去吧。”
朱福媛见父亲有亲近之意,心里松了口气,回头示威似的看了眼姐姐,也回了自己的位置。
轮到朱载圳的时候,小孩神情不太好。
“第一个想说的,已经被大哥说过了。”他低头闷闷道:“还有就是,儿臣觉得……应该设立更昂贵的诊室和药物。”
虞璁听到这个想法的时候,心里咯噔了下。
其他孩子想的,都是利民利人的种种法子。
可是他为什么会往利润的地方去想?
“儿臣听说,父皇连着三年加俸,如今年关将至,还给诸多老臣们发放奖励。”朱载圳跟虞鹤和严世藩都接触的少,但总是会问他们一些朝堂上的事情。
两个年轻人虽然有些犹豫,但斟酌之后还是肯告诉他一些想法。
“儿臣问过沈娘娘,为何要加俸,助长奢逸之风。”
“沈娘娘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朱载圳看了眼那些神情复杂的医官,又看向眼神深不可测的父皇,神情恬淡里带着几分漠然。
“等医院彻底建设好了,高官甚至皇亲恐怕都会来找这里的名医。”
“给百姓们廉价好用的药方,自然药材也最好简单又管用。”
“可如紫参雪莲之类的东西,同样也可以通过这医院出售出去货真价实,又可以拿这笔银子和利润去建更多的医院。”
“何况名医出诊,价格同样也可以跟普通的郎中有所区分,只不过医院也要分成。”
虞璁看了眼虞鹤记了满纸的童稚之语,略有些头疼的揉了揉额角。
“好了,你下去吧。”
按道理,这些孩子都如此年幼,怎么可能想出这些东西?
唯一的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的幼年,都是沈如婉陪伴教导出来的。
从开始牙牙学语的二岁,到如今的五六岁,这四年里那个女人到底告诉过他们,简直令人欣慰又讶异。
他们保留了孩童的天真和善良,但是又多了几分成人的洞察和清晰。
也不知是福是祸。
第117章
余下的两个孩子,是老二和老三。
老三明显参与热情不高,也是在巡视的过程中第一个回来的。
相比于其他孩子而言,他更加像个普通人,也相对而言更正常一些。
长公主和二公主天生有几分异于常人,她们的早熟,以及性格上的种种特质,都已经不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会表露出来的了。
“儿,有什么想说的吗?”
朱载抬起头来,嗫喏了一会儿,才慢慢道:“父皇,我想不出来。”
“我累了,可以回宫休息么。”
虞璁怔了下,没有露出失望的表情,而是温和的笑着揉了揉他的小脑袋:“隔壁厅里准备了水果吃食,你先过去休息吧。”
朱载点了点头,又看向大哥朱载基:“哥哥过去吃桃子么?”
朱载基明显也有些疲倦,但是很警惕的咽了下口水,摇头道:“不去了。”
于是三皇子打了个哈欠,慢悠悠的过去先休息了。
他虽然也有兴趣出宫玩,但也就那样……不至于为此付出太多。
现在只剩下朱载没有开口,他缓缓走上前来,展开了手中的一副地图。
地图?
虞璁愣了下,心想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有这种东西。
这个地图明显是以前绘制的,而且是这个孩子在参考了西殿挂着的北平城地图的情况下,自行描绘出来的。
虽然度没有官方的高,只是大概点清了几个重要的地方和街道的格局。
他在地图上画了几个点,就如同从前观摩父亲跟臣子商讨要务时一样。
虞璁接过那卷轴,仔细看了一下。
几个红点把人口密集的地方,和不密集的地方,按疏密分多少,一共有十个。
“这些是?”
“儿臣问了下崔太医,和其他几个医官。”朱载认真道:“中央医院虽然人满为患,但主要服务的都是本地的人。”
外流的商人大部分都集中在云禄集和竹茂集,以及附近毗邻的新城区里。
按人口密度来说,人越多,生病的人越多。
但是,平民是有空去看病的禾苗庄稼都在地里,坐个公交车就可以到中心医院来。
商人和生意人,经常是走不开的。
他们要跟上下处处打交道,如果是生意做大了,有伙计接管还好说,可是
[明朝]科学发展观 分卷阅读249
普通的小商贩还是更多的拖着病体,去继续伺候业务上的各种事情。
“如果在这几个点开设小的医馆,由太医院筛选资质过硬的医生或者是医官,可以让中心医院减轻负担,又惠及更多的人。”
虞璁清晰的记得一个数据,洪武八年,北京城有接近十五万人。
而到了嘉靖年间,北京附近算上驻京军队的亲眷,有十八万户,接近八十五万人。
八十五万人,一家医院,绝对不够。
这也是为什么挂号基本上会提前两三天就空了的原因。
如今有了官方钦定的医院,那些游医的信誉就相对降低,稍微家境好点的人家宁可去让小厮排队领号,自己挤挤见见太医,也算是能蹭到点皇家的恩泽。
所以……这个想法还真的很重要。
分散的小医馆虽然条件没有中央医院这么好,但是毕竟这个年代不用什么大手术又或者刮骨疗毒,能够分散医资力量进行分流,可以更好的照顾到整个北京城的流动人口。
虞璁看了半天这卷轴,忍不住唤了崔太医和其他几个高官来,一起看看这孩子设计的布局。
天赋异禀啊,能有这样的见地和思路不简单。
“这卷轴,父皇下了。”他知道这个事要从长计议,只微笑道:“你做的很好。”
“还有第二个没有说,”朱载抬头道:“父皇有考虑过,在这里建立一个大的药材市场吗?”
“药材市场?”虞璁眼睛一亮,看着这眸如墨玉的孩子道:“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的?”
“当时父皇带儿臣去云禄集巡查的时候,”朱载回忆道:“因为那里卖丝绸和布料的商人很多,与之相关的蚕桑商人会在不远处进行接洽。”
任何商品,都有配套和相关的产物。
如果说在医院旁边开设一个云禄集般的药材市场,可能会更方便调节整体的价格
这时候不光是虞璁招子放光,其他大臣们也忍不住纷纷点头。
他们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
垄断这种东西,是客观上一直存在的。
云禄集和竹茂集的产生,在不断地改善所有人的生活水平因为市场秩序会进行一个良性的自我调节,虞璁还在不断地和经部一起调节监管机制。
整体生产力和市场交流都在上涨的情况下,完善医院的配套市场,可以完善人口的稳定性。
如果真的能有充沛的医科生,给太医院补充新鲜血液,还有成熟的配套医馆和药材市场帮忙分担压力的话,未来就算真的出现天灾人祸,或者疫病流行,城市的疫病传播也可以被迅速的遏制。
他们包了整个倦月楼,宴请所有的大臣和孩子们在宫外吃了一顿。
又送了每个孩子许多打赏,算是今天的奖励。
等回宫之后,虞璁屏退左右,一个人想了很久。
这几个孩子,除了老三挺犬儒之外,基本上每个都很有见地啊。
朱载虽然在历史上是个短命的皇帝,这辈子能乐乐呵呵的过一辈子,多活几年日子过得开心点,也没什么不好的。
但是……很明显,出于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考虑,他也不可能把孩子们都带上。
只能带两个的话……应该选谁?
孩子们的回答都完全超出预期,这时候非要评优劣的话,只能说朱载是一定会被选进去的。
虞璁心里咯噔了一下,心想这孩子要是去了的话,还有个位置该留给谁?
是提出了医院安保和一楼重分配的长子,还是同样有急诊室概念和女医官体制的长女?
他定了定神,给自己倒了一杯热茶。
这次南下苏杭,要的是观瞻南方的情况,以及带孩子们开眼。
所以真的要带,也是带有继承者潜质的孩子。
老二必须要带,因为格局和眼光最大。
寿和福媛……
不管怎么说,一定要带一个女孩。
虞璁其实并没有想好,也不可能将来为了培养女帝而强行拉自己的哪个女儿上位。
但是,女性的地位提高,对国家和社会而言,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因为女性不是物品,也不是纯粹用来生育的工具,她们也有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可以在被培养的情况下去做出更大的贡献,寻求更高的自我价值。
两个女儿如果不愿意,自然可以过深闺绣花的生活。
可是她们愿意。
这份愿意,不管是被自己,又或者沈如婉引导出来的好,虞璁希望可以让这两个孩子,不断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将来在朝廷上有所作为。
最后结果下来,六个孩子都再次被重重厚赏,连带着后宫嫔妃也人人得了金玉华翠,而黄公公捧了圣旨过去秘密宣旨,让二皇子和长公主准备明年随驾南下,整个后宫都务必封锁消息一旦流出,罪无可赦。
虞璁撸着豹子,心想下一步棋该怎么走,虞鹤见他黑眼圈那么重,给他沏了壶安神定气的花茶,候在他的身边。
“最近,宫外有什么新鲜消息吗?”
这时候的皇帝脑子里事太多,压根不想批公文。
“有确实有,”虞鹤噗嗤一笑道:“那小才子徐渭,如今在圈子里可是大出名头了。”
“徐渭?”虞璁怔了下,略有些不放心地开口道:“他怎么了?”
“他先前,给胡宗宪画了个花鸟图,因为从前挂着的旧画被他养的猫给抓坏了,才自己画了幅当做赔礼。”虞鹤因为严世藩的关系,与徐渭他们还算认识,知道前后的来龙去脉:“结果啊,这胡宗宪宴请那孙大人来府上吃饭的时候,被朋友们瞧见这画了。”
“你是说……”虞璁缓过神来:“徐渭的画在京城红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