祯娘传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夏天的绿
不过就算似这样知道的不多,祯娘也立刻有了主意,只略想了想就道:“既然是要动大军了,之后一段时日自然百物皆贵。像是粮草一般,正是打仗时候,朝廷不能不管,况且我也不赚那国难财。但有些生意倒是做的,左右不妨碍生计,谁做不是做!”
打仗时候百物皆贵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粮草之类是必定的。虽说也有粮草从别处粮仓调遣过来,但多数还是要就地筹措,这也是看各地粮商和官府官仓本身的意思。
然而可别以为就这一样花销,像是军刀、□□、弓箭、铠甲之类,自然是从各地卫所自己个儿库房里拿。如果是京城里来的王军,也自有兵部开库。但是像戎装旗帜、被服不要采买?外伤药不要准备?发下来的武器不堪使用,不是要为身边兵再采买?
各样需求可比一般人想的大多了,而往军营去的多了,民间就是供不应求,涨价也就顺理成章。即使朝廷记得管控,也就是那些粮食之类,其余的无关大局,只要不过分,也没得多说一句的余地其实是力有未逮,遍地都是要做生意的商人,怎么管的过来。
周世泽不是蠢货,自然晓得这时候是发一笔外财的时机。只是他以前最懒得打理这些事情,就算是一个千户官,也没因为自家位置谋过福利。这时候听祯娘的意思,自然无可无不可。
只随口问道:“随你心意,记得你手上还做着别的生意,既然是这样,不要太心就是了,难道家里还差银子?”
后又想了想道:“到时候做生意且小心一些,我不清楚里面的水,只晓得这些生意也是划下道儿来了的。似乎是一些大豪商之间说定,别人再难得插手,人家都是在九边树大根深,在朝廷又有大佬护身其余的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祯娘本来的打算就没有那些,她又不是专门做这种生意的,只是眼睛正好看到了。所谓‘贼不走空’,抓着大把没处花的银子,又有赚钱生意摆在眼前,你说你是做不做?但凡是商户人家出来的女孩子都是禁不住的。
这种生意对祯娘也就是一把偏门财,赚头足够大,却远远不如手头上真正的生意体量大,还是细水长流。有这些缘由,祯娘自然不会一头扎进里面当然,更多的是人家后台硬实,这样的障碍不是一般商场上对战的困难,祯娘不大喜欢面对这种。
她这时候是有自己的打算的,便只是与周世泽道:“你说的没有一点儿错,我也没得那打算。不过你自己是卫所子弟,按照道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上头一定是有份额的,你难道不知道里面的章程?”
周世泽仔细想了想这一回事,要是祯娘不说他真就不记得还有这样的事了这时候提醒倒仿佛有些影子,只是实在想不清楚,况且这些事也是年年都在变化的,此次不同,便索性不想。
摊摊手对祯娘道:“我哪里还知道这些,罢了罢了,我让人去兴哥家里问一问。嫂子是个在这上面用心的,一定清清楚楚。”
这兴哥就是赵兴府上,不该说人家在这上头上心,该说少有卫所子弟不在这上面上心的。这也算是卫所里少见的几样好处油水,人人都盯着,就是自己没得人去经营,把个自己的份额出卖,也有一笔进项呢!也只有周世泽这样不会过日子的,竟错过了!
这边小夫妻两个似闲话家常一般,祯娘到底只是一个江南闺阁女孩出身,她根本不知这打仗是什么营生。周世泽不动声色,最多就是说些建功立业的话,她也就不大知道里头有多少凶险。
和两个小夫妻一样,商量些琐碎的卫所人家也不在少数。打仗虽然要紧,也不能耽搁了生计。然而哪里晓得朝廷这时候为了九边这场仗正是要翻了天了谁不知道游牧民族边疆游荡,有的是祸患,难道从来没人想打消这祸患?
只是打仗是什么事儿,国之大事,唯祀与戎,那真是大的不能再大的事情了,这是能够轻举妄动的吗?打仗老了钱了,稍微动一动就是流水的银子。如今国民富裕,国库还算能够支撑,但花钱的地方也多。真要下定决心干这样一件大事,解决百年祸患,那也不是能够轻易的。
之前朝廷几位尚书,包括吏部天官还在和内阁几位阁老扯皮对几位将军推诿扯皮,话说谁不知道同僚的心是好的,但是户部把手一摊没银子,真没银子!其他尚书自然也帮着说话,不外乎就是今岁的税用在哪些事儿上,并不是故意为难。
如今在朝廷的几位都督也不是吃素的,早知道这班文官的把戏,自然有话道:“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事情就因为没银子就不做了?去岁河西走廊那边赈灾,国库里干净地能跑耗子了,但能因为没银子就放着灾民不管?”
旁边也有一位总兵道:“正是如此,如今正是大好时机,外蒙他们自己左右王庭闹出事端来,趁着内部不靖,咱们出手自然手到擒来。等到错过这一次,以后再来不晓得要多花多少!”
几位阁老之前还能稳坐,等到两边说话越来越不客气,也只能由首辅大人出来说话内阁本来就两边各有支持,这时候却是被逼着表态了。
“将军们的话是有道理,只是这世上什么事情说不出道理来?只是凭着道理可不能做事。将军们只说如何拿出钱来,不然没得粮草,没得其他准备,您手底下的兵士只怕先要闹起来。”
这一回武官们却是有一些准备的,笑着道:“既然没钱,那就借吧!这事儿虽然我们没做过,但是历朝历代不少人做过。就是如今,你们文官的营生,也不是做过?我想着没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道理!”
借钱打仗确实自古有之,这件事做的出名的是汉武帝。刘彻当年用兵打
祯娘传 分卷阅读226
仗不知道向关中巨商借款多少,后头还坑了人家一笔。后头历朝历代也有这种事,还有一些所谓‘捐’,也就是民间出钱打仗,捐钱的有个官好拿。
不过这样的官有名无实,也就是说出去好听,实际上没得实职,没得实权,没得尊重,就连俸禄这些也是没有的。所以这样的招数到后头也就不好使了,毕竟商人是最明的,怎会在一件事上一直吃亏。
本朝自武宗皇帝起,也是起了一个头儿,也就是当没得力量办成一件大事的时候,就从民间借钱。这样借钱有朝廷做担保,大宗稳定,利率不低,还能交好官员,商人们倒是喜欢。
不过这也是因为这些年朝廷在这上头的信誉好,从来没赖过账,不然这也是一种苛捐杂税了。不要说大家追着要借,只怕到时候是避之不及了。
听到这个话,内阁阁老们就有一些迟疑了。这些年来朝廷做许多事都是借钱办成的,有这样多的先例,似乎这一回九边打仗也没有不可的理由。这也不许那也不许,只怕又要冒出一个不重视武人,重文轻武的大帽子。
关于文武平等,在如今的大明官场上是政治正确。在这上面疏忽了就要小心被政敌抓住把柄,只消参一本,哪怕原本位高权重也够受了。
只有吏部天官站出来慢吞吞道:“这倒是一个法子,只是数目忒大。来年朝廷的银子早就有了各种去处,突然这样一笔债务,将来可怎么还?总不能不还罢!那样置朝廷颜面于何地?也是辜负百姓了。”
这似乎是一个大难题,然而武官们却是满不在乎道:“这有什么,听说民间大宗放贷都要抵押,咱们就拿外蒙的东西做人情就好。到时候拿下外蒙。成片的草场、王庭的财宝、特殊的马种,还有牛羊这些,哪一样不值钱?打完仗,只怕还要有的赚。”
这种话要是以前,这些官员是决计不会说的。只因朝廷威服四方从来都是靠的怀柔,若是武力上胜过,人家表示臣服,这也就不再如何了。甚至还有倒贴钱给人家,然后封个世袭职位的。
然而经过武宗皇帝之后,这些武官至少被教导了一个道理,世上多得是小国,人家服威不服仁。你太好说话了反而要糟,人就只当得罪你也不算什么,最后只要低低头,有什么过不去的。
如今他们越看一些夷人就是这做派,大感武宗皇帝的真知灼见!这些话也不是随意说的,正是武宗皇帝当年小有征伐后的做法,他才懒得管那些文官的嗦。也就是后来几代皇帝用兵不多,这才没有形成惯例,但是这先例是在这儿的,真要做也不算违了祖宗法度。
阁老尚书们文雅几十年,忽然被这帮武官说到这上头,有心说这是不是过了些。但是想到武宗皇帝的所作所为若说他们过了些,这不是打武宗皇帝的嘴!他们往常最讲究祖制,难道武宗皇帝不是祖宗,他的规矩不算祖制?
最后这一条不算是是借钱的主意被定了下来这倒是更像是一笔生意,若是九边兵士赢了仗,才能给借钱朝廷的商人百姓外蒙的好处。若是输了,那自然就算生意亏了,什么都没有。
也是因为风险颇大,那些好处也比平常给朝廷接待有得赚的多。如若赢了,得的那些好处只怕要几倍于本钱。商人就是这样,只要有几倍的利润,什么不敢做。虽说是有风险,也不怕到时候没人肯借钱。
大佬们在内廷逼仄的值班房里商量出举足轻重的大事,只是要流传到九边这边就不知道要等多久。现如今九边人家不晓得这一条赚钱的路子,只不过满世界想办法办货,就为了这一回能发!
这时候谁不知道办些紧俏货物就能大赚,这就不是比的谁聪明,而是比的谁路子广,谁本钱厚。祯娘倒是路子广,只是人大本营在东南,一时远水救不了近火,等到东西从东南来,真个黄花菜都凉了。
祯娘也不急切,一面请来赵兴家娘子赵太太,晓得这些千户们每人有多少份额,然后就按着这份额办专货,这就是一笔稳赚的。
赵太太年纪比祯娘大了七八岁,人也和蔼可亲,对于家计这些是最熟悉的,把个一桩桩一件件说的清清楚楚。最后才与祯娘道:“所以家里还要有个女人,原来世泽兄弟哪里在乎这些,也是没得人料理的关系。如今有妹妹你,也算是不用发愁了。”
祯娘只拿茶水上来,不受她调笑。心里记得这位嫂子人好,可以多多走动。
另一面有叫来夏来保道:“夏掌柜如今倒是不忙,有一件事倒是麻烦您您只管替我去打探,如今山西并山西周遭,有没有那拿不出手的布匹缎子,染色不好、放置陈旧,反正就是卖不出价儿来的。反正是有多少,你替我多少来。”
其他一些得用伙计如今都忙着毛纺织作坊和皮毛作坊的事情,一些没用过的祯娘又不放心。好在夏来保这个大管家倒是不算忙,这样祯娘说他来做的事情又是他惯常做的,保证是又快又好。
事情也不出所料,才几日夏来保这边就有了获有个荆州商人贩缎到山西的,途中遭雨湿黪,多发了斑点,一匹也没有颜色完好的。荆商日夜啼哭,惟恐卖不去了,只要有捉手便可成交,价钱甚是将就。
夏来保是没得魄力做大改革的,这些消息探听、看货买货却最有经验。亲自去看了一回,总共两千两银子,买了他全部两千匹,荆商感激不已,最后大喜而去。
有懂得行情的就纳闷了,只因这些缎,全靠颜色,颜色好时,头二两一匹还有便宜。而这些今斑斑点点,那个要他?都说这夏来保这两千两是撩在水里了。像是这样做生意,他可怎么和东家交代?莫不是最近管家的是新奶奶,手笔大方,饶的他也想起年轻时候的魄力,竟是这样起来了?
为了这个事情,有好些人还笑他呢。他们哪里知道这是祯娘吩咐的,对这个她是早有打算,到了时候就派伙计去与采买军需的商谈。凭着周世泽卫所子弟的名头,至少上人家的门不算难。
祯娘要的也只是这个罢了,这一批缎,后面还有陆陆续续来的‘次品’陈年放旧了的白色粗布一万匹、金坛那边过来纺织稀疏不匀的三等夏布六千匹。总之都是这样差不多的东西。
祯娘早就想的清楚了,那前去谈生意的伙计也就胸有成竹,只道:“我们的货物大人是看过了,要说质量自然不好,只是也不是军械那些,有个样子就是了夏日里打仗,戎装旗帜之类用什么有甚打紧?”
这也是祯娘想好的另辟蹊径,真的拿出和本地商户一样的货物,她凭什么和人家争?真当人家几十年上百年是白白经营的了。她要是做就只得和人家不一样,要么质量好些,要么质量差些。
她选的就是
祯娘传 分卷阅读227
质量差一些,若是求好,要的量还大,以她如今在山西的能量如何能得?就是得了也不见得有个好儿,人家难道就没得好货啦?况且不是自己使用,军需官哪会讲究那许多!
索性差着一些,是另外一条活路。那伙计就是这样道:“大人请想一想,这些东西本就是谁家都能用,不像是刀剑铠甲那些,有个不好耽搁了战事还怕追究。既然是这样,拣着便宜的用,那又有什么错儿?这还是替朝廷省钱分忧,就是问话下来也有话说。”
没说完的意思也是明显的,这样的‘次品’价格便宜,他们可以用少些的银子采购。即使为了账面好看,上报的价格需写的低些,也比一般的布匹吃到油水多。
果然到了后头,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凭借着关系、凭借着货物、凭借着资本,总之是赚到了这一波偏门财。祯娘也一样说到底哪有猫儿不偷腥的,晓得这个赚头大,也不容易有麻烦,谁不想着了。
弄到后头不是祯娘这边的伙计去拜会各位掌管军需的大人,反而是掌管军需的大人来周家铺子询问。要知道这些‘次品’的布匹也不是那么好得的,往常都是卖不出去积存,祯娘一股脑地了,一时之间市面上竟然难以找到!
生意场上的事情是瞒不住人的,朝廷要往北边用兵,眼看飞檄到来,急如星火。军中戎装旗帜之类,多要整齐,九边边地上的缎匹,一时间价钱腾贵起来,那些上好货色只怕有了平常的五倍价格。就是祯娘这一批‘次品’也平均尽多得了三倍的好价钱。这一番除了本钱一万二千两,分外足足赚了两万五千金上下。
大家就算不晓得她这一回赚的具体数字,心里也能约莫出一个谱儿来。一时之间交口称赞早说过山西这边的风气,做什么都不如懂得经商赚钱叫人佩服。之前还不知道祯娘是什么成色,只见她手笔大大家就能吹捧,这时候见她随意出手就有这般赚头,还不是个个只有好话!
第102章
只说祯娘进了太原,虽然早早就露了脸,但是到这一回才真是让大家敬着捧着。只是可惜,有这样一件事,大家都想同她说话,无论是联络生意也要好,走访人情也罢,竟没有一个成的!概因这时候周家没得甚事儿,关系不近的,巴巴亲近也没个由头。
至于那等有些关系说话的,自然是往她家下帖子。今日是东家娶媳,明日是西家乔迁,总之是宴请不停。到了宴会上,人知道她是谁,没有一个不爱和她说话的。生意上闻起来,各家殷勤的很!
家里钱庄营生的就道:“周奶奶如今生意做的大,咱们并没有什么襄助的。只是一件,我们做的钱庄生意,若是有个周转不开,银钱不凑手,周奶奶只管与我家来说。我替家里一力主张,给周奶奶最低的利钱就是。”
山西是个钱庄窝儿,到处是做钱庄生意的,晋商都被这门财发到大江南北了。往常开钱庄的人家何等骄矜,旁人生意都有求于他们在到处都做生意的情形下,整个国家的钱其实是不够用的,都闹起钱荒来了。
然而对于做钱庄的来说,也不是生存容易。本地钱庄够多了,还有东南宁波商人也往钱庄生意里钻。虽说因为经营不同,东南的钱庄从来就没有开的大的,却也不能小觑了。都是同行,互相斗的跟个乌眼鸡似的。
对那些手上捏着大生意的大豪商他们也是相当奉承的,借钱给他们本就是最稳妥不过的买卖。凭着这些,以后有好生意也能有他们的分润,对于这些他们心中有数世情如此,天底下的好事儿只会往本就好的人身上去,所以才说好的越好,差的越差!
祯娘手边并不差钱,但是她却没把这些钱庄人家都拒了。要知道这些人都是山西本地的第一等人家,不说家财如何,只是人脉就远不是祯娘一个外来的能比。以后生意如何大?后台自然越厚越好。
她自己不会让鼓楼东街那边的‘亲戚’沾上一点,这却不是说旁人都插手不得她的生意了。从这些钱庄借钱,甚至许他们投些钱,有这个引子在,这就是绑在一处了。但凡是有个麻烦,只怕不用自己出手,自有人料理了。
也因此祯娘虽不是那些笑意盈盈最擅交际的妇女,最近这段时日却成了太原城里数一数二受人喜爱的。那些豪富人家的太太奶奶都传她好名儿,与她说话,一开始都是面子情,几次下来祯娘倒真有了几个自己的交际。
家里掐着毛皮生意的赵太太就笑着与祯娘道:“最近你也是风光了,我这边是每一回见你你就有不同。第一回的时候还只是为了一些皮毛货物,那时候我就说这个新媳妇好大的气魄!这时候再看,都说你只怕是财神娘娘转世,赵公明的门下!”
祯娘一时没了言语,过了会儿才道:“也不过是运气好赚了些罢了,世人捧高踩低就好言语起来。只是我却不能真信了这些话,那岂不是张狂?姐姐们且不用这样说话,难道谁家没得这样的大生意!”
一起谈生意的几个自然没得寻常的,说出去都颇为看的。这时候祯娘说的既是真话也是好话,大家互相看过一眼就笑嘻嘻,算是认了这一句话。
几个贵妇人且宴饮玩乐,神情放松之下什么说不得?提几句自家生意,然后又说几句来年变化。若是有不相干的人听了只怕要目瞪口呆世人想不得的讯息这里随意就说出来了,梦不到的机遇这里连人情都算不上!
说到这些大家兴致勃勃,这倒是山西东南相通,大家女眷们除了一点后宅琐事最上心的还是经营产业。不然能做什么,一年十二月日日都是那些事儿,真个厌气死。况且说的不好一些,世上男人常有靠不住的,要说还是傍身银子实在!
家里开着两京十三省都有分号的万古钱庄,徐家太太一向是各府的座上宾,如今还给祯娘的毛纺作坊借了钱,大家竟十分能说到一起去。几个说话的人里头也有她,她只是接了旁边丫头送上的香茶,颇有些神秘的压低了了声音。
“也不知姐妹们听到风声了没有,不是我卖弄人情,清楚这件事首尾的整个九边也不会过五指之数这可是一件赚钱的大好事情!若是姐妹们家里能够筹措的,都多多准备些现银,不然到时候没个凑手!”
做钱庄生意对各处有什么好生意确实要比一般人清楚地多,大家又不是那些差了身家的,能让徐太太这样说话自然不一般。因此都有心追问,一个个故作奉承徐太太,一时之间也是极有意思的。
徐太太受用了大家奉承一回,也就不再卖关子。只小声道:“还不是朝廷用兵上的事儿!要说这是好事儿,眼下虽然苦了边民一些,说不得有子弟就要战死沙场,
祯娘传 分卷阅读228
但是却少了将来的苦处于咱们这些人也是一样!边贸总是为了那边关关停停,这算是怎么回事?”
宋二姐磕了一回瓜子,笑着道:“徐太太快些说吧,若只是打仗这一回的利好只怕已经差不多了!若说是之后几月民生百货要涨价,有心在这上面赚一笔,那还是罢了!我们这样的身家动辄就是不小,到时候市面扰乱,朝廷追究起来几条命也不够。”
徐太太自然不是要说这个,只挥挥手让宋二姐别说话,接着就道:“那事我说他做什么!这件事可是朝廷的打算,本来得过几日才天下皆知的,我家因着这门生意早被提点了罢!你们说与朝廷借银子是不是一桩极好的营生!”
徐太太这也就是顺水人情,这样大的朝廷巨单也不是她家一家能吃得下的,到时候还是他们这些巨贾大户都各自分吃,至于底下百姓积少成多花钱也不消说。这时候与众人说,使得人家能提前准备些银钱,大家自然要记得她的好!
只因为这的确是一桩好买卖当朝廷不与他们这些商户混蛋的时候那真是最好的主顾,赚头大、不拖欠,还能结交一些人脉而这些年朝廷一直是不混蛋的,大家都喜欢的很呢!
虽然打仗借钱本朝不多见,各位却都是有见识的,有什么不明白。祯娘就想了想道:“确实是个好生意,只是不知道怎么算利钱?其中又有什么说法,像是咱们这些没得背景的能不能往里头掺?”
徐太太既然说了,那就是人情做到底,不会留一半。因此这个时候倒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笑着道:“这回还有些风险,拿了将来北边的草场和蒙古贵人的财产做抵押,若是输了,只能当是银子打了水漂。若是赢了,总有好几倍的利好拿!如今生意越来越不好做,这样的赚头也难得啦!”
天底下做生意的越来越多,商人总共赚钱是更多的,但是以前那种十倍之利如今是难得想了。这也是大家都做生意,再少见独门人家货比三家的,你价贵了谁买账?
徐太太又道:“有这样的风险在,况且这样大的仗,哪里是几家几户能囊括的尽的!你不必担心,到时候拿着银子没有花不出去的道理,只等着罢!”
倒是其中的风险徐太太不必解释,在场的哪一个都不是愣头青,这种事情不说也知道。到底如何选了,就要看各家自己考量,这种事儿旁人再不插一句嘴,就连敲敲边鼓也要谨慎,不然后头不好,难保不给自己为难。
祯娘也不是真的要把全副身家投在这种事情上头,这生意上的事情从没有万无一失的。只不过是利润放在那里,风险在自己能够忍受之内,这就是能成的意思。而祯娘考量,能成的!
这可不是因为周世泽在军中,她便觉得九边兵将战无不胜,她可是能够把生意和感情分开来看的不过也确实有一点额外的考量,只是那真是只有一点罢了。她想的清楚,如今朝廷强盛,女真不足为虑,外蒙又是强弩之末。再遇上人家自己祸起萧墙,真是想输也没多少理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