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醉也真
拉开第二个抽屉,拿出墨水,上好墨,童演在这张纸上写了四个字:“同意”、“童演”。
他坐在椅子上,又花了几分钟梳理了一下要做的事情。这个表格需要尽快交到负责的部门,根据申请学生的情况进行排名,成绩、获奖情况、在校担任的职务等等方面进行比对。最终系里每年的名额大概是五个左右。
童演想到这,立刻拿着表就去了审批的部门。在那陪一位姓周的40多岁的女老师聊了一个小时的天,最后终于看到了到目前为止所有申请人的资料。
他按照分数计算方法,大致算了算分数,叶离现在排到第五位。他有在实验室做的项目奖,有上学期c语言大作业的获奖,做的工作也不少。但弱项是学分绩不算拔尖。
其他的申请者,考试成绩都是一顶一的厉害。
童演又把系里这一级几个尖子生大致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一个是苏小虔,还有一个二班的女生。这两个人如果申请的话,是妥妥地排在叶离前面的。
他回了办公室,坐立不安,最后还是给二班的班主任打了电话,确认他们班已经没有新的申请人了。
童演从看见叶离的申请书开始,忙活了一整天,到下午五点多,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叶离能不能申请成功,取决于苏小虔。
他得出了这个结论之后,舒了一口气。
他才觉得累坏了,把头仰在椅背上,然后他觉得自己十分荒唐。
于公,苏小虔也是他的学生啊。若此时此刻苏小虔征求他的意见,他应该像劝叶离那样,劝他出去。因为他觉得出去读一两年绝对是好事。
于私,一个问题一直在他脑子里往外冒。让叶离出国这个决定,在他余生的某个日子,他会不会感到后悔?
第52章
叶离是在几天后,到了童演的一条消息:“赴澳申请已经通过,来办公室找我一趟吧。”
他到那的时候,童演正跟肖蒙讨论问题。他一进屋,俩人都安静了。
童演从桌上文件架上拿下来一个纸袋子,交给他。
“所有要用的文件都在这了,先去办签证,同时准备拾东西。”他说着站起身,从办公室角落里推出一个大的拉杆箱。
“我这有个没用的箱子,里面有个笔记本、一块硬盘,你带走用吧。”
一边的肖蒙翘着二郎腿,嫌弃地看着童演:“这刚下了通知,签证还没办呢?你就给他拾东西了?”
“想起什么先给他,回头忘了。”
肖蒙叹了口气,站起身走了出去。
童演又说:“那边冬天不太冷,夏天热,比较干燥,你多带点夏天的衣服。”
叶离走近了一步说:“好。”
“跟你妈商量好了?”
“嗯。”
叶离和母亲说这件事时,说的是不用花学,另外还给生活补助。母亲一听就同意了。而事实上是,学可以减,但自己还是要出一部分,生活肯定是没有的。
到现在,叶离手里攒了些钱,加起来勉强够学。他打算过去再打工就好了。经过了大一交了学,几乎是身无分文、熬夜去超市打工的日子,他就觉得什么也不怕了。
童演点点头,又拉开抽屉找东西:“我这还有个充电宝,你也拿走吧。”
“不用了,现在我也没这些东西,过得也挺好。”
童演没理他,打开箱子,把准备的东西都放了进去:“那边学校的公共电脑连中文都没有,还是不方便。晚上回了家想写点东西,没有笔记本怎么写?”
“那我以后还你钱。”叶离说。
童演听了这话,心里这个气,瞪了他一眼:“好好好,跟我划清界限。”
结果叶离一句“不是你让我跟你划清界限、没事少来找你么”就把他噎住了。
童演又唠唠叨叨地说了好多,因为前年他去那边出过一个月的长差,连怎么坐公交、中国人开的超市在哪、哪卖的东西便宜都一一告诉了他。
出发的那天,学校统一派了两辆大巴,送这波学生去机场。宿舍的三个人一起送叶离去北门坐大巴。到了北门,门口人声鼎沸,都是来送行的同学和家长。三个人站在外圈就走不进去了,索性也不往里挤了。
叶离跟三个人告了别,拉着箱子往大巴门口走,猜想着童演会不会来送他,因为昨天他问过他出发时间。想到这他四周打量了一圈,没发现人。
他把箱子放进车底下的行李区,刚直起腰来,童演就站在旁边拍了他一下。
“刚有点事,差点没赶上。”发动机已经开始嗡嗡作响,学生们陆陆续续地上车了。
童演不等他说话,递给他一个信封,厚厚一叠。
“昨天去银行换了点澳元,你带上,用着方便。”
“我换了一些。”
“拿着。”
叶离也不想跟他在这种地方推来推去,打开背后的背包,把信封放了进去。
童演又想跟他说路上看好自己东西,想了想也是多余,叶离比他的生存能力要强出不少。旁边的学生家长的声音传过来,什么“注意安全”、“到了打电话”、“好好念书”之类。两人面对面站着,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站了会儿,叶离说:“我上车了。”
“好。”
他低着头走到车门口,迈了两步上去,刚要转身往里走,听到童演在下面喊了一句。
心斋 分卷阅读68
“哎!”
叶离赶紧回头,又弯了腰,才看见他在车下,脑袋挤在一堆人的中间,朝他比划了一个打电话的动作。
他朝底下喊:“知道了!”又使劲挥了挥手,然后转身往里面走。
叶离找了门对面那一侧的一个座位坐下,闭着眼睛把头靠在前排的靠背上,期盼着大巴赶紧开车。
他这是头一次经历这种离别的场景,不舒服,像失恋。
难怪母亲从来也不送他去火车站。
飞机落地时那边是个大晴天。叶离跟着这伙同学上了学校接机的大巴,从机场开出来大概四十多分钟,眼前出现了一片蓝的吓人的湖。湖边成群的海鸥,还有不知名的鸟类。
有人说:“好蓝的湖。”
接机的一个华人学长说:“这不叫湖,叫天鹅河。”
天鹅河在晴天是湛蓝色,阴天就变成灰色。河边的海鸥会蛮横地抢人的食物。学校里有覆盖半径几十米的巨型榕树,主楼的钟声整点会响,窗子上有致的雕花。他曾经想买买不起也怕养死的那些多肉,在这里密密麻麻地遍地出景。
童演说得没错,这里的确太不一样了。
这儿的陌生人会对着他笑,超市里的蔬菜贵得吓人,学校餐厅的饭十分难吃。
这里不一样到可以让他把以前的好多东西忘掉。没有多少人认识他,他不说,没人知道他来自自5班,是个贫困生,做过好多傻事。
他有两个室友,合住一间公寓。一个叫王鑫,a大土木系的,还一个叫david,是个很早就过来上学的华人。他们发现叶离做饭很好吃,于是住一起的第二天就分了工,叶离做饭,王鑫拾刷碗,david出所有菜钱。
因为这边吃的东西还是挺贵的,david不仅出菜钱,还会买各种酒类、饮料和零食。叶离无所谓,王鑫权衡了利弊,觉得也可以,于是就这样说定了。
叶离花了两三周的时间适应了这边的生活,到这的第二天就让学长学姐帮他找兼职,后来他接了两个教中文的活儿。一个小时80澳元,也就是说一周他花4个小时就可以赚大概1600块钱。
a大的学生来了这边,相互之间交流很多,更抱团。因为叶离做饭好吃,烤牛排羊排之类的特色菜也很快学会了,于是他们的临时住所成了a大这伙人的一个聚集地,隔三差五就要过来吃吃喝喝,还商量周末一起去郊区玩。
叶离欣喜的发现,到了这里,他心情的确是轻松了,说不出来为什么,就是以前给他压力、让他不开心的那些东西,统统消失了。他大一开学之后的那个想泯与众人的愿望,在这里轻易地实现了。
他到了这之后,用david的手机给童演打了个电话,又给母亲报了平安。之后他办了手机卡,住的地方也办了wifi。这里和y城没有时差,他有天晚上吃完晚饭,心想,何不跟童演视频一下呢?
“可以视频吗?”叶离看了眼表,7点半,童演估计在办公室,于是他先发了条微信。
“一会儿,等我回去。”
叶离出去倒了杯水,跟王鑫说了几句话的工夫,手机就响了。他接通了视频通话键,童演的脸出现在手机里。
“回宿舍了?”
“嗯。”
“这么快。”叶离忍不住笑了,童演也冲他一笑。
“给你看看我住的地方。”叶离拿着手机在屋子里转,“这是厨房,这是客厅……”
他正说着,王鑫凑过来,往屏幕里看:“谁呀?”
“我班主任。”
“啊,童老师好。叶离总说起您呢。”
叶离扭头问:“瞎说,我怎么总说了?”
“上次上课peter讲什么?我们都没听懂,你下了课给我们讲,然后说‘童老师很早就给我讲过’。还一次说啥来着?”
叶离有点不好意思,拿着手机往自己屋走:“行了我去我屋说了。”
“哦,对对,咱在学校里看见一个人,数学系那个妹子说他好帅,你说他长得像你班主任!”王鑫在后面喊。
叶离没理他,拿着手机进了卧室。童演没说话,只笑着看他。
“这是我的卧室,挺大的。”叶离又走进厕所,“看,还带个厕所和浴室呢!”
“呵呵,挺好。”
叶离笑着坐到床上:“嗯,我还没住过这么好的地方呢。对了,我找了两个家教,一个小时可以挣400块钱。还找到个华人超市银,给的也不少。”
“哦。”
“就是吃的东西有点贵,不过因为我给他俩做饭,david说我就不用出饭钱了。”
“那敢情好。”
“他们说我做的比学校食堂的好吃,我就晚上做出来好多,第二天中午三个人都带饭,学校里微波炉热热就行了。”
“哦。”
“这边的牛肉很好吃,自己烤牛排超级便宜。”
叶离窝在床上,把最近的事情事无巨细地汇报了一遍。
“课程还可以,不算特别难,我看也是咱专业的课,但是班小,人少。”
“然后也会有英语课,上得就比在学校有意思多了。那个教我们英语的老太太,超级厉害,都80岁了!特别有神。”
这个“学校”自然指a大了。童演笑着说:“嗯,那边的课,有自己的特点,风格不同。老师也大不一样。”
童演没有说明,但他看得很清楚,叶离很开心,印象中他很少有这样滔滔不绝跟他说话的时候。他想,让他出去,还是对的,光开心这一条就够了。
第53章
天鹅河边有一条沿河的训练小径,绵延数里。塑胶路面,一侧是河,另一侧是草坪和绿化带。上完课的下午叶离会在这跑步。跑到河东侧时,能看见路边街心公园里的黑天鹅。跑到中间,有个社区足球场,王鑫、david和几个同学下午五点会在那踢足球。河的西边,有个码头。码头上整齐地排着一溜白色帆船。码头边有几家餐厅,成群的海鸥盘旋在餐厅上空,发出“嘎嘎嘎”的叫声。后来有一天,叶离才恍然大悟,为什么a大那条沿海小路叫“笑鸥路”了,因为海鸥叫起来像人在哈哈大笑。只是a大没有那么多海鸥,所以他一直没想明白。
给叶离上课的老师里面,peter算是德高望重的一位。大概五十出头的年纪,神矍铄,但头发没剩几根了,而且肚子又大又圆,走起路来一摇一摆。不过peter十分风趣幽默,在系里他的实验室几乎是最好的一个,系里的不少成果都出自他这里。
到了这里的第二个月,peter找了个上课的时间,带他们去参观了他的实验室。peter的实验室有好几间,最大的一间十分宽阔,地上居然停着一辆小型赛车。他解释
心斋 分卷阅读69
说,这是和材料系的合作项目,测试轮胎的材料性能。
在其中一间实验室里,叶离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型机器人。或者说有点像小车的东西,但车上又一个拾取结构,可以完成一些动作。
叶离问peter这是什么,能否演示一下。
“你可以叫它机器人,在危险或者极端环境下可完成一些任务。目前还在调试阶段。”peter说完,就真的打开了整个系统。叶离看着那个机构动作,旋转、移动、拾取,虽然结构形式和目的不一样,但动作起来的速度,却童演带着他做的机械臂快多了!
他绕着那个小机器人看半天,发现每个可动部件的关节处,好像设置了两台电机。
“这是两台电机?能做到同步吗?为什么这样设置呢?”
peter一笑,说这也是他们优化后的设计,的确需要一些反馈系统来调节。叶离还想往下问,peter已经开始介绍其他东西了,于是他也就没再开口。
“双电机?”童演一听,也十分诧异,“你确定看清楚了?”
“看清楚了啊。”叶离今天下午跟着他们踢了一个多小时的足球,回来的时候已经快7点了,这会儿8点半,才吃上饭。
“我还问peter了呢,他说是两个电机。”
童演看他端着一个大盘子,呼噜呼噜地往嘴里扒,问道:“吃什么呢?这么香。”
“西红柿牛腩拌米饭。”叶离边吃边说,“华人超市买的牛腩。”
“哦。拍照片了没?”
“没有,没敢拍。后来我让他演示一下,他就给打开了。我看动作可快了。”
“真的?”
“嗯。”
童演正想着,看见手机的画面里,突然伸过来一听啤酒,贴在了叶离脸上。
“啊!”叶离吓了一跳,躲开扭回头,看见david拿着啤酒冲他笑。
“要不要喝?”david说话的常用词和语调和他们不太一样,挺好听的。
叶离嘿嘿地笑:“要!你今天去买的?”
“对呀,过两天要给鑫鑫庆生啦,买了好几种。”
叶离把啤酒拿过来看了看:“我就喜欢喝这个。”
“知道啦。给你买了一箱哟!”
“嘿嘿,谢谢。”叶离把啤酒打开,咕咚咕咚地灌了两口,脖子上的喉结就一上一下的。
david刚走出去,又转了回来,趴着门框说:“小离?”
“啊?”
“明天要吃咖喱牛肉。”
“好。”
童演看着他和室友说完话,风卷残云般把盘子里的东西都吃了,又拿起啤酒,喝了几口,而后心满意足地抹抹嘴。
他想起那次跟着学生去野营,叶离也是这样开心地为大家做很多事情,那是在他和自己发生那些事之前。
“刚才说哪了?”
童演说:“我再研究一下吧,查查有没有双电机应用实例的论文。”
“嗯,我有空也去这边图书馆查查。”叶离想了想,“不过还是觉得从peter这弄些资料更方便,回头好好跟他套套近乎。”
“呵呵,本事大了你。”童演问,“怎么跟你老师套近乎?说来我听听。”
叶离托着下巴,转了转眼珠:“办法很多啊。比如,请他来家里吃饭?或者……给他跑腿啊,干杂事啊,送点小礼物?”
童演听着他说,心里觉得怪怪的。
“反正就是先熟悉了,然后想办法混进他实验室。”说完,见童演没反应,叶离问,“你觉得呢?机会大吗?”
童演在心里苦笑,哪个老师不喜欢他这样的学生呢?
“不知道,试试呗。”他说。
这之后,叶离仔细地观察了peter平时的日程安排和习惯,发现他每次给他们来上课的时候,都端着一杯学校小餐厅卖的咖啡。有一天他在路上等着他,提前给他买好。买的时候叶离想着,一杯咖啡人民币二十多块钱,就当是投资了。
这样一周两天课,叶离要花50块钱买咖啡,另外又请他来家里吃饭。和老外相处,首先就是称呼不一样,可以直呼其名,去了以后摘掉“老师”这个词的麻烦。
后来有一次peter来上课,布置了课程的实验,是一些电路和系统的常规测试。叶离借机说自己做过不少类似的事情,又问他实验室有没有什么项目可以参与,他都可以帮着做。
peter倒是欢迎他过来玩。自动系做的东西都很有意思,比如那个赛车的项目,就是一堆硕士博士生整天在弄,还动不动就把赛车开到学校里去,吸引了不少眼球,甚至好多别的专业的学生都会经常来实验室参观。叶离得了他这句话,就放心了,打算跟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混得熟一点。
结果自从叶离发现了peter的项目有可借鉴之处起,经常会吃完晚饭再去图书馆。因为资料库只有学校的网才能进,而他发现,学校的资料库庞大到不仅是澳洲,连欧洲和美国很多高校的论文都可以看。除了自控系的东西,上学期他在静电所搞那个静电测试方面,资料库里也有不少可以参考的东西。
叶离就跟入了海的鱼一样,这才发现了世界之大。他以前认为的技术边界,其实都有很多人研究过了。
叶离来澳以后,和童演基本保持了一周一次视频的频率。因为论文都在在线看,他看英文文献又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所以天天晚上废寝忘食地泡在图书馆,和童演就只发文字消息了。
“刚查到几篇论文,可能有用,整理了一下,发你邮箱了。”
“哦。”
“前几天那些看了么?”
“看了,用处不大。”
“哦。”
过了半个多小时,叶离又问:“看了么?感兴趣么?我看还有不少相似的。”
“没看,在宿舍,明天看。”
叶离看了看表,八点钟,童演就回宿舍了?
他放了手机,继续盯着屏幕,手机忽然响了。他第一反应是童演,心里冒出来一点开心。要知道他来了澳洲这么久,童演可从来没主动跟他视频过。结果叶离拿起来一看,居然是苏小虔的语音通话。
他捂着手机走出阅览室,在楼道的角落里,接了电话。
“小虔?最近怎么样?”
“还行,你呢?”苏小虔的声音很小,叶离也不知道是不是网络不太好。
“我很好,最近有点忙。”叶离问,“你在宿舍吗?那俩人怎么样?”
“他们还那样。我没在宿舍,在家。”
今天是周中,苏小虔为什么没在学校?
“怎么没上学?”他问。
这下从苏小虔的语气里,叶离听出他的情绪很低落:“我妈上周病了,住了几天院。”
“啊?什么病?”
心斋 分卷阅读70
“心悸了一次。因为我爸就是心梗去世的,所以我特害怕,带她去医院做检查。当天也没查出什么,大夫说让我们回来,我没同意,又等了两天,做了个心脏造影,还是没查出毛病。”
“哦,那为什么会心悸?”
“唉,心脏的毛病好多都是这样,平时查不出什么,犯病的时候就要人命,当初我妈也不是没带我爸查过。”
叶离也不知道怎么安慰,说:“那,你就多注意点吧,让她少激动。”
电话那头沉默很久,苏小虔磕磕绊绊地声音才传过来:“叶离,我妈,她知道阿骨跟我的事了,才心悸的。”
叶离惊得说不出话,或者说他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小虔,别急……她慢慢会接受的,只要你们两个不放弃。”叶离有些慌,下意识地说一些这时候不用过脑子的场面话,然后为他争取一些时间,好尽快想出来说什么可以真的能帮到苏小虔。
“我觉得……她不会接受的……永远也不可能……何况,我现在根本不敢说这个事情。”
苏小虔的话把他所有的正面思绪全部斩断了。
只有没了父亲的人才知道,“母亲”这个词对于孩子来说,有多沉重,尤其是独子,意味着最后一点亲情的来源,和挣不脱的责任。它沉重到由不得你做出任何一点出格,连叛逆的畅想都不能有。
是啊,即使他和童演真能有什么可能性,母亲也是他永远也跨不过去的一座山。
第54章
挂了苏小虔的电话,叶离的心情就糟透了。他没有给苏小虔什么安慰,自己反而被弄得心灰意冷。
从学校回公寓路程有两三公里的距离,可以坐公交。叶离一个人的话就懒得等,直接走回去。这些天晚上,他从图书馆回公寓的路上,心情都不错,有时一边走一边还会哼歌。因为他觉得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他的生活充实饱满。而今天,他走在路上,这种幸福的情绪像烟一样,被风轻轻一吹,呼得就散尽了。
回到公寓的时候,客厅里黑咕隆咚的,微弱的灯光从电视里射出来,叶离仔细一看,原来沙发上坐着四五个人,正围在一块儿看一部鬼片。
“哎叶离,来,一块儿看。”王鑫喊他。
“你们看吧。”叶离今天下了课就跑到图书馆,一直到现在没吃东西。他打开冰箱,看里面空空荡荡的,只有半袋子切片面包,也不知道他们晚上吃饭了没有。晚上没回来做饭,导致明天中午又要去吃食堂,十二刀的套餐,汉堡薯条,没什么能吃的东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