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纳兰幽月
毕竟童言无忌,总归会说出一些事情来。
然而在刘协的一番诱导之下,袁尚却是双手揉着眼睛哭了出来,哭道:“父亲一心为朝廷,从未有二心。若是父亲做错了些什么,希望协哥饶了父亲。”
不得不说,袁尚这孩子真的人小鬼大。
刘协几次并未试探出什么,又听了这话,真的就相信了袁尚的啼哭之言,最终放下了杀死袁绍的打算。
经由此事之后,袁绍对袁尚更加喜爱,经常夸赞袁尚聪慧机灵。
一路东行,众人走走停停,终于在午时赶到邺城,韩馥早收到消息,亲自在西门迎接袁绍一行人。毕竟两人也没有明面上撕破脸皮,从以往的交情上,袁绍来到邺城,韩馥还是要迎接袁绍一番。
只不过袁绍身后两将的兵刃却是被韩馥命人下了,韩馥终究还是要提防袁绍一番。
第二百一十六章 不会是朋友
庭院中,刘辩正握着一把步槊舞得兴起,步槊与来宁手中大刀交接,倒也发出极重的撞击声,这也多亏刘辩这一年多来不间断的练习,也算是有了一身的肌肉。
突然,徐宁从院外进来,对正在连槊的刘辩拱了拱手,言道:“王上,袁本初在门外求见。”
刘辩闻言略微错愕了一番,然后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将兵刃交与来宁,接过赵云递来的擦脸巾擦了擦汗,对徐宁吩咐道:“仲期,先带袁本初进来稍坐一会儿,寡人洗漱完再见他。”
言罢,刘辩便反身回了屋内。
刘辩几乎每日都要晨练,故而屋内早已准备好一切。
刘辩洗漱完毕,重新换上一身新衣,一身贵气。待他见袁绍之时,时间已经过去了许久。
“袁县令次来,不知所为何事?”刘辩来到袁绍所在,尚未进门便见袁绍端着手中的茶水坐在原地愣神,似乎心事很重。刘辩尚未进门,声音便已经传入袁绍耳中。
袁绍早先曾时刘辩舅父何进麾下心腹,自然识得刘辩的声音,虽然上一次相见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但刘辩的声线终归不会有太大变化,袁绍自然识得。
袁绍此次来寻弘农王,并非为了寻衅滋事,而是为了了解许攸之事,虽然心中因旧事对刘辩愤恨不已,但他还是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言语神态。
于是,袁绍放下茶碗,起身行礼,言道:“见过王上,某此次来见王上,是为了许子远遇袭身死一事。某心中有诸多疑惑,还望王上赐教。”
既然刘辩直入主题,袁绍也就不再藏着掖着,直截了当地问了起来。
刘辩闻言,莞尔一笑。他早已猜到袁绍此行的来意,见果然如此,倒也佩服袁绍此刻的直爽,让他心中袁绍犹豫不决的形象稍稍有了一些改观。
他向袁绍点了点头,然后走到屋子最里面稍高出地面一些的台上的案后,坐了下来,思忖了一番,同样言道:“寡人心中亦有些疑惑,望袁县令一一解答。”
“某若知晓,定不隐瞒。”袁绍拱手答道。
然后刘辩让袁绍坐下,对其言道:“不知许子远联络州郡官吏,沿途安排刺客、山匪、黄巾余党攻击天子使者,此事,袁县令可知晓?”
其实,刘辩这一路上所遇到的山匪、黄巾余党不一定与许攸有关,更多的是见刘辩一行人随行所带物资众多,又低估了刘辩一行人的战斗力,起了贪念,故而想要夺为己用。
但刘辩还是将这些事与刺客算在了一起,也是为了给袁绍一个下马威。
袁绍虽然已经说过一定知无不言,但他此时自然不会承认事先知晓许攸所做的事,更何况刘辩所说的还要更加严重,联络黄巾余党,如果承认,那不又是叛乱了吗?
“某不知也。”袁绍喝了一口茶,斩钉截铁地言道,没有丝毫的犹豫。
刘辩知道袁绍定然不会承认,便也没有再次追问。
然后,袁绍又问了一些关于许攸出事前后的一些细节,刘辩倒是比袁绍坦然了许多,包括许攸在渤海跟他说的话也都如实相告。
袁绍闻言,也是陷入了沉思。
袁绍与刘辩一样,脑海中也有着许多疑问,也有着许多值得怀疑的人。
但是,袁绍基本上已经排除了刘辩的嫌疑,刘辩要杀许攸也不用如此,何况将许攸押送至洛阳,刘辩应该还存在着对付他的一层用意。
所以,刘辩不会杀许攸。
袁绍想及此处,又陷入了沉思,既然不是刘辩,又会是哪一个呢?
难道这将会是一个没有结果的悬案?
另一边,刘辩在仔细打量着袁绍,想通过袁绍的一举一动看出袁绍究竟是来试探他,还是真的来查找线索的。
其实,关于许攸的死,后续事宜交与韩馥便好,刘辩并不用管太多,但是若袁绍是来试探他,那这件事便与袁绍有关,是一个彻底解决袁绍这个隐患的机会。
但刘辩观察了了许久,似乎这件事并非袁绍所为,袁绍打探了很多细节,对细节也提出了许多猜想,更像是与刘辩交流、商讨。
而不是试探。
两个人心中似乎都排除了对方的嫌疑,但并不会让两人放下各自的芥蒂,两人之间终究还是有抹不开的前事。
或许,刘辩与袁绍这辈子也不会成为朋友。
何况袁绍比刘辩要大了近二十岁。
“多谢王上赐教,某这便告辞,不再叨扰。”半晌,袁绍在刘辩这里再也得不到有用的信息,在刘辩命人给袁绍斟满茶水时,袁绍起身请辞。
说实话,若不是为了许攸,袁绍一刻也不想在这里多待,他怕他忍不住对刘辩的怒意。
刘辩又何尝不是如此?能够与一个麾下谋士多次安排行刺之人平和地交谈,这已是多大的忍性。
刘辩见袁绍请辞,便也没有多留,言道:“袁县令慢走。”连送也没送,这已经表明了刘辩对于袁绍的真实态度。
随后,董横与韩康奉命送袁绍出府,徐宁昨夜守了一夜,早被刘辩吩咐去休息了。
原本队伍的护卫工作由董横主持,董横、徐宁两人轮流率人守卫,如今赵云、韩康两人新到,倒也被刘辩委以重任,至于封赏职位一事,赵云被任命为弘农国虎威校尉,韩康被任命为弘农国宣威校尉,皆有封赏。
赵云、韩康两人皆有武艺,又有灭黄巾余党姜成之功,倒也名副其实。
即使没有任何功绩,刘辩也不会吝惜一两个官职而错失人才。
当然,贾诩一事除外,刘辩也有着自己的坚持。
这一边刚送走袁绍,刘辩正在吃早膳,韩馥却又差人来请,要请刘辩等人到府上,以便汇报冀州政事。
一切事情当以正事要紧。
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两人早已准备妥当,刘辩便让两人先行前往,待他用完早膳之后,再行前往。
随后,马日磾、赵岐两人便随来人离开,正好两人有些熟识之人,可以先去闲谈一番。
第二百一十七章 弘农来客
冀州果然算是富庶之地,并非每一个郡皆如刘陔的河间国一般贫瘠。
其实河间国也并非贫瘠之地,只是因为黄巾之乱后,其间的黄巾余党活动猖獗,致使经济凋敝,百姓惶惶不安,生产自然也就不复以往。再加上百姓的收成很大一部分都被姜成这类盗匪劫掠,更显得贫瘠。
大将军刘辩、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三人听着冀州刺史韩馥的汇报,果然要优于众人曾经到访过的州郡。另外,韩馥现在应该被叫做冀州牧韩馥才对,在听韩馥的汇报之前,刘辩已经正式宣读了任命韩馥为冀州牧的诏书,算是对韩馥有了一个正式的任命。
早先董卓曾经任命过韩馥为冀州牧,董卓死后,韩馥也上表请求辞去冀州牧而任冀州刺史,相当于从一个军政大员变为一个监察官员。
如今,刘辩也是带来了刘协的意愿,算是对韩馥的表彰。韩馥也成为刘虞、刘表、刘焉之后的第四位州牧。
当然,冀州九郡国中,河间、常山、中山、清河、安平、赵六国皆是刘氏宗亲分封的诸侯国,韩馥实际能管辖的也只有魏、巨鹿、渤海三郡。
但毕竟州牧是一个掌军政大权的官员,韩馥心中还是非常喜悦的,以至于在汇报的过程中脸上一直都挂着无法收敛的笑意。
其实,当初刘协想要任命韩馥为州牧,司徒王允等人极力劝阻,不愿让冀州再有州牧这样的要员。但刘辩则坚定地支持刘协的决定,因为一旦韩馥成为冀州牧,渤海太守曹操就要受韩馥的节制。虽然以韩馥的能力很可能节制不住曹操,但多少会有些作用。
早先袁绍在时,刘辩提醒韩馥以制约袁绍,如今韩馥又被刘辩用来制约曹操,韩馥先后节制这历史上的两大雄主,刘辩倒也真的是一点也不跟韩馥客气。
待一切全部结束,马日磾、赵岐两人留在韩馥府上一起继续被正事打断了的闲谈,刘辩则答应韩馥会来府中用晚膳之后便回了住所。
刘辩才到住所,韩康便报给刘辩一个消息,袁绍带着几个人出城往东去了,应该是亲自到许攸遇害的地方去走访一番,看看有没有什么尚未发现的线索。
韩康并未差人跟着袁绍,因为袁绍身后的两名壮汉看着威武不凡,应该都是骁勇善战的猛将,贸然派人追踪,很可能追踪者会落得个有去无回的下场。
刘辩本来也没有打算差人跟着袁绍,听到韩康的描述之后,便猜想两人会不会是袁绍麾下的颜良、文丑两员大将。
若真是如此,韩康的选择显得非常明智。
当然这只是今日的一个小插曲,刘辩回来还有着一件更重要的事。
马礼不远万里从弘农国赶到魏郡,如今正在屋中休息,等着向他汇报弘农国的情况。
马礼原本已经睡着,睡梦中恍惚听到刘辩的声音。马礼推门而出,正好刘辩与韩康说完话,转过头来。
“王上。”马礼数月未见刘辩,见刘辩眉宇间满是倦色,知道这数月间舟车劳顿,又从徐宁处听到一些关于路上所遇到的一些危险,这一声“王上”包含着多种情绪。
刘辩亦是许久不见马礼,满脸喜色,拉着韩康对马礼言道:“元仪,这位是中山韩子健,可是见过了?”
“来时已经认识了。”马礼到时,徐宁已经为两人引见过了,两人虽然说不上熟识,但至少也算是认识,了解一些对方的事情。
随后,韩康告辞,自去院中替换赵云,护卫安全。董横、来宁两人亦是与马礼许久未见,寒暄了一阵。
随后,众人来到屋内,开始谈论刘辩离开后,弘农国以及洛阳发生的事情。
弘农国中的事主要集中于河东太守徐晃、从事杜袭两人,因为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弘农郡四地几乎没有战事,唯有河东郡因为上一任太守王邑因为白波军诈降而身死,显得十分不太平。
徐晃、杜袭两人率军三千进入河东,先是解了河东郡治所安邑之围,成功入主安邑,顺利接管了郡内事务。徐晃到任后整顿郡内兵马,又收拢、招募了两千军士,而后以五千兵马与白波军在闻喜县稷山亭、皮氏县耿乡、临汾县白波谷大战三场,连战连捷,杀敌无数,先后斩杀李乐、胡才两位白波军头领。
最终,徐晃一军将白波军杨奉、韩暹残余兵马围困在河东郡北部永安县的霍大山。
杨奉、韩暹两人以旧日情分请降,徐晃没有答应,却表示这一次愿意给两人开一条通路,让两人离开,下次相见,再无相欠。
于是,杨奉、韩暹两人仅率十余人离开,向北逃往并州,徐晃则接收了两人套走后,被遗弃在霍大山的两千余名将士。
最后一阵,徐晃虽然放走了杨奉、韩暹两人,但却兵不血刃地取得了胜利。彼时,徐晃麾下也只剩下三千余人,若要继续,可能还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对此,刘辩非常支持徐晃的选择。
只是,白波军曾经在并州太原郡等地活动过,刘辩担心两人会在故地重整旗鼓,再一次纠集人马,为祸一方。
马礼闻言,则叹道:“王上无需担忧,杨、韩两人到并州后,投奔曾经一同共事过的匈奴左贤王于夫罗,结果却被于夫罗杀了。”
刘辩闻言,不住咋舌,唏嘘不已。
杨奉、韩暹两人怎么也算是曾经与董卓麾下西凉军在河内鏖战的白波军统帅,却是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白波军众人杀了前任河东太守王邑,作为现任河东太守的徐晃自然是不能接受投降、放过杨奉、韩暹等人的性命,徐晃能够让两人离开已经是仁至义尽。
怎奈两人却轻信了曾经依附于张杨却又挟持张杨的于夫罗,张杨侥幸逃得性命,那是有袁绍等人作为盟友,又有部下率军紧追不舍。
而杨奉、韩暹两人,这两点似乎都不具备。
可悲。
可叹。
第二百一十八章 国事为重,缓缓归矣。
司隶校尉刘备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魔力,凡事与其共事过的朝中大臣,无论是司徒王允、太尉赵谦、司空黄琬这些管居高位的三公,还是清明门处的一名普通军士,凡是与刘备有过接触的人,都对其赞扬有加,挑不出任何毛病。
这得益于刘备平日谦和亲善的态度,公正廉明的风格,以及事必躬亲举动。
在这洛阳城中,刘备可谓是如鱼得水。
他在朝堂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隐隐已经有了超越王允等人的架势。
甚至已经有人传言,刘备很快便会位居三公之列,成为刘协最得力的左膀右臂。
当然,这并不是王允故意放出的传言,以打击刘备。刘备相对于刘辩来说,并没有那么大的威胁。
并且,王允自从在长安遭遇家中变故之后,观念以及行事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变,并不像以往一般居功自傲,朝中也不再是一言堂。
连王允自己也都觉得刘备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人物,将来前途不可限量,或许真的可以位居三公之位。
这日,朝廷荆州牧刘表上书,言袁术私自占据南阳,又私自用兵,擅自对荆州各地进行攻伐,希望朝廷派人对袁术加以钳制。
刘协命众臣在朝中讨论此事,赵谦言道:“陛下,弘农王、马太傅一行人有去荆州的计划,不如交给弘农王等人,待弘农王至,荆州之事定有结果。”
王允则言道:“陛下,恐弘农王至荆州已是数月之后,荆州之乱宜速不宜缓。荆州之事,不可听一家之言,袁公路占南阳不正,故与刘景升有隙,不如另差人前往,与袁公路以名,与刘景升以优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