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纳兰幽月

    伍孚见他这般模样,知道一定不是一个好结果,叹道:“果然如公达先生所料,最终还是免不了这一遭吗”

    苏定眼神有些灰暗,说道:“陛下与百官皆同意,最终被董卓一言否决。他早拟好了圣旨,欲调公达、子鱼两位先生其他处为官,德瑜、文远、伯平、修明四位将军去戍边。圣旨已下,皇命难违。唉……”

    苏定心中清楚,董卓想要调走的这些都是弘农国的支柱。一旦他们离开,弘农国危在旦夕。但他心中发誓:“一定誓死守卫弘农城。”

    华歆闻言,心中对董卓的釜底抽薪之计气愤难当。他对刘辩拱手道:“王上,子鱼染疾,不能接旨,先回去休息了。”

    众人对于华歆的反应有些哭笑不得,不过这的确不失为一个选择。仕子的确可以因为某些原因,对官职辞而不就,但不接旨,可是死罪。

    华歆正要离去,荀攸一把将他抓住,让他稍安勿躁。

    董卓可能会使釜底抽薪之计正是荀攸想到的,然而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而上书信进言的方法是刘辩提出来的。

    荀攸对此十分赞同,同时也有些担忧,若董卓对刘协没有丝毫敬畏,此事难成。

    众人见他拦住华歆,淡定从容,应有什么好计策,目光殷切地瞧着他。

    他转头对苏定说道:“苏将军,这是哪日发生的事”

    苏定回道:“三日前早朝。”

    荀攸尚未说话,皇甫贤疑惑地说道:“奇怪,若是三日前,圣旨早该到了。为何今日仍未见到天使”

    皇甫贤之言勾起了众人的疑惑,按道理,从洛阳到弘农也就一日光景,难道中间出了什么变故

    荀攸沉吟片刻,说道:“季安,汝再去查探一下传旨的是哪个小黄门,或许是王上旧识也说不定。”

    苏定差人专门去了洛阳一趟,最终探得传旨之人唤作唐义。

    刘辩脑海中闪出旧事,将他救唐义之事讲与众人,众人皆言:“王上仁德,才有此报,唐义应该是带着圣旨走了。”

    众人又言:“唐义知恩图报,是为忠贞义士。”

    弘农城内,众人虽为收到正式任命旨意,然人心向辩,各司其职,厉兵秣马,准备收复封地。

    ……

    董卓这日在府中思量:“皇甫义真本就与我有隙,又在朝堂上忤逆我,应当想办法处置他。”

    于是,董卓唤来李傕,命其伪造皇甫嵩贪污**的证据。

    李傕领命而去。

    一日后,董卓手握伪造的证据,在朝堂上诬告皇甫嵩贪赃枉法,使刘协下旨将他收入大狱。

    文武百官皆知皇甫嵩秉性,绝不可做出贪赃枉法之事,实属




第二十九章 起兵讨董
    司隶河南尹,洛阳县,皇城,相府。

    董卓知道圣旨尚未传达到弘农城已是七天后,他恼羞成怒,却是无暇再顾及弘农之事。

    他收到了不止一个更坏的消息,曹操逃回陈留后招厉兵秣马,有陈留襄邑县人卫兹相助,广纳人才,聚起大队人马,意欲讨伐他。

    东郡太守桥瑁伪造三公亲笔信,历数他八条罪状,言:“董贼欺天罔地,动摇社稷,秽乱宫禁,残害生灵,不尊天子,迫害群臣,卖官鬻爵,兵戈乱起。”

    书信传遍州郡各地。

    渤海太守袁绍欲拥大司马刘虞为帝,讨伐他。然刘虞不从,袁绍复以“清君侧”为名,聚起冀州健儿,意欲与关东诸路大军,共图大事。袁绍家世显赫,一时投奔者无数。

    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徐州刺史陶谦、北海太守孔融、北平太守公孙瓒、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山阳太守袁遗、南阳太守袁术、长沙太守孙坚、上党太守张杨、颍川太守李旻、济北相鲍信尽皆响应。

    关东群雄尽揭竿而起,欲讨伐他这个祸国之臣。

    如今,袁术、孙坚、李旻屯兵于南阳郡北部的鲁阳县,紧邻河南尹南部的梁县,距洛阳两百余里。

    袁绍、王匡、张杨屯兵于河内郡怀县,毗邻河南尹北部的平县,距洛阳七十余里。

    孔伷屯兵于颍川郡阳翟县,临近河南尹密县,距洛阳两百余里。

    其余大部分人马均住扎在陈留郡西部的酸枣县,近邻河南尹东部的原武县,距离洛阳两百五十余里。

    韩馥坐镇魏郡邺县,负责粮草供给、调度。

    各路人马尊袁绍为盟主,是为讨董联盟,以“清君侧,稳社稷”为口号,对西凉军虎视眈眈。

    这一连串的消息让董卓感到脑浆崩裂,头痛不已,握紧拳头狠狠砸向了桌子,吓得旁边侍候的婢女连忙跪在地上,颤抖不已,生怕迁怒于己。

    她们原本都是宫内的宫女,被董卓掉至相府。在他们眼中,董卓就是一个收上去沾满鲜血的索命魔王。

    片刻之后,他松开攥紧的拳头,冷笑道:“什么清君侧,不过是尔等欲扩张实力的幌子罢了。如今天子尚幼,皇室衰微,讨伐一个董卓,便不会有另一个董卓吗尔等小贼,视我西凉骑兵于无物乎”

    他命吕布召集众将,商议对策,欲迎击关东人马。

    众将知军情紧急,不敢耽误,即刻赶到相府。

    不一会儿,吕布、董璜、董旻、徐荣、胡轸、杨定、李傕、李蒙、王方、华雄、郭汜等将悉数到相府,围坐在董卓身边。

    魏续、郝萌、董云三将亦随吕布到场。

    众将坐定,董卓对将形势讲与众人,命众将奋勇作战,彰显西凉铁骑的威名。

    众将神色凝重,连连称是。

    董卓命侄子董璜统领好禁军,维护洛阳治安,莫教有心人有可乘之机,内外勾结。董旻率领一军驻守洛阳,配合董璜维护洛阳安定。

    他又命徐荣、吕布、杨定、王方四将率八万大军往东,赶往成皋、荥阳与酸枣义军、河内义军交战。

    胡轸、李蒙、华雄将率四万大军往南,赶往梁县与袁术、孙坚对峙。

    最后,他命李傕南下,赶往阳城等地劫掠,郭汜北上,赶往河阳等地劫掠,扰乱联军后方。

    董卓安排完毕,诸将各自领命退去,整顿兵马,往各处奔去。

    虽然关东联军声势浩大,兵强马壮,但西凉军骁勇善战,并不胆怯。

    董卓果真是一个有谋略的将领,此时方显出一番当年的风采。

    不过很快,他因为身材比往日臃肿,才为众将布置了一会儿,便有些乏了。

    他命李肃到阁外守卫,兀自睡下了。

    &n



第三十章 三将围城
    黾池县,黾池城,东门。

    董越瞧着一路向西去往陕县的背影,长叹了一口气。他几秒前还是一脸笑容地送别相国使者,现在却是一脸无奈地唉声叹气。

    董卓给他下了一个命令,命他与吴匡、张璋等人一同进攻弘农城。

    这个命令让他十分头疼,弘农城虽然不是固若金汤、无懈可击,但西凉军的几次攻城全部无功而返,还折了好些将士。

    算上第一次被刘辩扫地出门,他已经在弘农城折戟两次了。

    不论如何,弘农城绝对不是他的福地。

    某种意义上,他是不愿去进攻弘农城的。

    但是,军令难违,他不得不点齐兵马,准备再次向着弘农城出发。陕县、湖县离博杨城较近,他必须要尽快出发。

    ……

    董越在黾池城磨蹭了半日,又在路上磨蹭了一日,才赶到弘农城。

    吴匡、张璋两人已经等候多时。

    董越此行共带了三千兵马,吴匡、张璋各带了两千兵马,三将总计带了七千兵马。

    弘农城城墙上,刘辩看到敌人只有这些人马,怪不得荀攸要说他们出工不出力了。

    弘农城此时有守军五千余人,又有皇甫嵩、张辽、高顺、曹性等将领,足以与敌军正面一战。

    不一会儿,董越、吴匡、张璋三将汇合一处,往弘农城北门外进军。

    三人引着各自的士兵立于北门外五百米处,而弘农城一方,根本没有一个人出来,连城墙上都看不到一个像是管事的人。

    刘辩、荀攸等人早就各自找一个暖和一点的地方歇着了。

    董越、吴匡、张璋三人并不想攻城,一是他们带的兵不多,二是因为攻城的损失过大。所以他们并未急于攻城,而是在城门外等着城内的人出来,再派一两个军侯斗将,不敌撤走。

    这样三人既从了董卓的军令,又不会损失多少军士。

    关东战场尚未分出胜负,他们要保存一些实力,等将来胡轸、杨定那帮家伙兵都打光了,他们上位的机会也就来了。

    但是三人在城门外站了半天,城内也没人出来,场面有些尴尬。听着身后将士议论纷纷,三人的脸面也有些绷不住。

    吴匡催马向前走了几步,对着弘农城的方向吼道:“我是相国麾下大将吴匡,奉相国之命讨伐弘农城,请弘农王出来答话。”

    弘农城内异常安静,除了一只路过的乌鸦叫了两声之外,并无其他声音。

    吴匡无奈,只得转身退回阵中,对董越、张璋两人说道:“看来弘农王是告诉我们,要打来攻城,不打滚。”

    张璋闻言有些恼羞成怒,骂道:“弘农城上下都是锁头乌龟吗乌龟弘农王名字真的很配。”

    张璋的话引得身后军士一阵大笑。

    这时,弘农城上突然闪出一个人影,正是挨了骂的刘辩。他对城外吼道:“张璋,我念你是大将军麾下旧将,本想放你一条生路,看来你是自寻死路。吴将军、董将军,你们若退去,本王决不为难。”

    说着,弘农城北门打开,皇甫嵩、伍孚、张辽、高顺、曹性、皇甫元依次走出,秦远和梁宇也已悄悄出了西门和东门,埋伏在两侧。

    吴匡见刘辩出现,言语中提及旧事,无奈地说道:“王上,军令在身,得罪了。”

    董越则盯着刘辩身后的大黑个,对方也在盯着他,两人眼中没有敌意,只有亲情。

    他从董卓的使者那里得知董云已经投效到吕布麾下,性命无虞。如今董横投效弘农王麾下,性命亦无虞。

    两个弟弟性命无虞,他这个做大哥的便安心了。

    他看着城墙上的董横和刘辩,说道:“弘农王,今日胜负孰未可知,休要猖狂。”

    言毕,他身后一名体型魁梧的校尉站出来,说道:“某愿为将军拿下第一阵。”

    此人董越



第三十一章 收复湖陕(上)
    高顺挺枪向张璋攻去,让后者从逃出生天的轻松中清醒过来,认清了现实。

    高顺并不准备给他一条生路。

    他认清了形势,心中反倒不再惊慌,毕竟他也是经历过黄巾之乱、十常侍之乱的一军之将。

    他二十一岁开始追随何进,那时何进还在颍川太守的任上。然后,何进拜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大将军,他一直跟在何进身边,从侍卫升至校尉、骑都尉。

    其实,他一直觉得骑都尉的官职有些低了。直至何进被人杀害,他也未能再进一步。

    后来,董卓进京把持朝政,他率部投靠了如日中天的董卓。

    今日,刘辩跟他提起何进,他并不以为意。因为渠穆为他亲手所杀,为何进报了大仇,今生已无相欠。

    张璋瞧着袭来的高顺,心道:“休要在年轻人面前失了体面。”

    他从腰间拔出大刀,向高顺冲去,他还算有些实力,从军多年,一劈一砍也不是花架子,倒是十分实用。

    两人刚一照面,张璋拨开高顺的长枪,刀刃顺着枪身砍向高顺握枪的手。

    高顺见状完,长枪在空中顺时针绕了一个大圈,荡开大刀的同时,一枪刺向张璋脖颈,速度极快。

    张璋收刀回救,将将挡住高顺刺来的长枪。又斗了十余回合,他被高顺一枪划伤了右手,兵器也随之落地。

    高顺眼中没有怜悯,一枪刺向张璋胸前,这名老将的生命走到了终点。

    他击败张璋之后,并未带着他的尸首回城领赏,而是将尸首提到马背上,一人一骑往陕城赶去。

    ……

    弘农城北门

    梁宇见张璋率两骑逃脱,本欲继续追赶,却见高顺一骑紧追不舍,后者平淡地对他说道:“梁将军,你先押解降兵回城吧,张璋就交给我了。”

    今日高顺阵前连杀三将,逼退敌军,出尽了风头,梁宇心中有意成全他再建功勋,便不再继续追赶。

    他打扫完战场,命人押解着俘虏回到了弘农城。

    此次张璋共率领两千名军士,逃跑时折损了五百余人,剩下的全部被梁宇、曹性、秦远三将俘获。

    刘辩命人让这些军士聚集到一起,说道:“汝等大多是大将军旧部,本王不愿为难汝等,愿收至麾下。汝等若不愿,可自行离开。”

    说着,他命秦远和曹性给众人让开了一条路。经历了前次西凉兵行刺之事,他已经明白降兵若不是真心效忠,强行留下有害无利。

    秦远、曹性两将率人退开后,几名士兵小心谨慎地离开了,众人见他们安全离开,从之者甚众。

    最终,一千四百余名降兵留下的只有八百余名。

    众人皆言:“王上,我等皆是大将军旧部,愿誓死效忠。”

    虽然留下的人比想象中少一些,但刘辩心中并不觉得可惜。他望着城门下一脸真挚的军士,对皇甫元说道:“皇甫将军,去接收你的士兵吧。”
1...7891011...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