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小李相国
“今君功盖世人,军爵至高,复又何求?陛下望君归乡里,本应圆满之事,未曾想却逗留至今,且广招学徒?居心叵测耶?”
“陛下出征在外?岂容将军养食客?关内侯将军尚且心不在焉,唯若将军死也。”
寥寥数句,看的李信冷汗直流,毕竟始皇帝都不是一般人,何况他的儿子,不管怎么说,丞相所言,颇为有理。
李信思量万千,还是给自家的门户留点退路才是,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李信和白起的关系比较好,这也是他在咸阳不可久留的原因。
白起虽然有功于秦国,但却被处死,李信曾经前去拜访,唯恐天下不乱之人必会从中作梗,胡亥不信则罢,若是信了,玩完!
前殿内,胡亥端坐在中央,片刻后方才随意道:“李将军走了?当真是可惜啊。”
“陛下勿忧,李将军走了,尚且有章邯等人代替,陛下不必劳心。”李斯最先回答道。
胡亥不可置否地点了点头,“相国说的有理,只是三公之位,汝等甚久,不知可否继续?”
王绾等人相视一眼,不解其意,冯劫为人率先,最先开口道:“陛下难道嫌弃吾等笨拙,不堪重用,可当初陛下曾极力挽留啊。”
“是啊,朕确实如此,反观今日,朕那一跪似乎有些不值当啊,三公年纪皆是七旬,不如在咸阳养老,诸事交给他人吧。”胡亥言语间很是随意。
李斯最为不忍,当即躬身行礼道:“臣等为国为民,造福万千,虽说皆是陛下之功,吾等亦是不敢有半点担待啊。”
胡亥见状,当即从首位下来,颇为沉着地走到李斯面前,低首耳语道:“老丞相,今七旬矣,且吾兄长、陈平皆大才,却不居高位,恐被贼众笑话啊,老丞相此生鞠躬尽瘁,当保全名利,以扬传后世!”
李斯年纪七旬,须发皆白,王绾和冯劫亦是如此,都是先帝时期的旧臣,胡亥不想让他们走,毕竟有些人才,不居高位,不能佐助天下,陈平恰巧正是此人。
至于扶苏和蒙毅,皆是肱骨,蒙毅身为上卿,有爵位,现如今胡亥即位将近半年,扶苏依旧没有官爵,依旧以长君自称,颇有些战国四君子的风尚,这些虚职正是胡亥心中所不喜欢的,反倒不如给扶苏实际的职责。
宫中三公九卿之职,九卿是完全不符合扶苏的地位,只有从三公里面挑选,加上王绾、李斯、冯劫年纪甚高,不如来个顺水推舟,示意他们离开朝堂。
胡亥言罢,李斯默不作声,和胡亥想到有些不同,在他看来,不过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而已。
遂颔首道:“陛下举荐贤才,许以高位,今三公九卿之职不足,老臣愿意告老还乡,玩弄孙儿娱乐。”
“只是老臣子李由当若何?”李斯转而好奇地问道。
胡亥和李由前些时候还在一起探讨军事,对李由的为人略微了解,只能说举止规范得体,似有大家公子风范,才智尚不足与李斯媲美。
但胡亥不好扰了老人家的愿望,只得略微夸奖道:“公之子甚是威武,兵法与蒙恬、章邯无异,治国不输于其父啊,今让其驻守荥阳,不过是怕他耐不住寂寞,锻炼而已。”
李斯被胡亥所言感动,甚是激动道:“陛下抬举小儿了,他能够登上郡守的位置,已经是三生的福气了。”
“与丞相比,上不足下有余。”胡亥说话间对着李斯使了眼色,毕竟这边的王绾和冯劫还没有开口。
刚才冯劫也说了,胡亥当初亲自留下的他们,现在又要赶他们走,与情与理说不通啊,倒不如让老丞相从中牵线搭桥。
李斯为相几十载,如此离去倒也没有什么遗憾,瞬间会意胡亥的意思,转而对着王绾说道:“王御史曾亦为丞相,然功微,贬为御史,想来数年之年未有可记载之事,亦吾可惩戒之事,难道汝心中尚有遗憾,不可辞别朝堂?”
王绾茫然地看着李斯,良久才答道:“这个倒没有,只是?老臣还想为大秦尽力而已。”
旁边的胡亥闻言,当即摆手道:“王爱卿已经尽力,无须有遗憾,今丞相退居咸阳,不知御史何意?”百度一下“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47章 三公卿辞官颐养
王绾黯然垂首,想来丞相都能放得下,他一个小小的御史有何不可,遂低声道:“老臣愿交还御史之位,退居府中,栽花种草。”
“御史年逾七旬,依旧通达大体,朕深感欣慰。”胡亥颇为感慨地说道。
李斯和王绾的表态使得殿上的气氛有些沉寂,众人都不自觉地看向了冯劫,和王绾李斯相比,冯劫的年龄稍微小了点,但是人家是有背景的。
其父冯去疾八十岁依旧担任右丞相,而此时的冯劫为将军,先秦时期以右为尊,所以冯去疾的地位仅低于始皇帝嬴政,就是李斯也要让他三分。
嬴政颇为欣赏冯去疾,因而又把其子冯劫提拔为太尉,之后冯去疾便以平民右相居于家中,且至今尚在,年逾八十,耳聪目明。
从这点来看,冯劫的官职能有今天的三公之位,其父也算是为他出了不少的力气,这也使得他的底气不是很足。
胡亥见状,脸色微笑道:“冯爱卿年纪虽不如李王两位爱卿,但着实不小了,想来掌管军队需要勇武之人,爱卿恐无能为力了。”
冯劫心中明白,王绾和李斯都走了,他们三人自是留不得了,故而感叹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殿上的胡亥闻言,眉头微皱道:“汝非廉颇,朕亦不是赵王,爱卿若有汝父半分财力,秦军何至于荒废如此?”
“汝父开山,汝可通路,今汝父即去,汝留之何用?”
两句话说的冯劫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对答,他也清楚自己的情况,确实不如自己的父亲有才能。
李斯想要上前劝说,却被冯劫拦在了一旁,“丞相莫要多说了,某之才不比丞相,有何颜面留在朝堂,老臣愿退居府中,照顾年迈的父亲。”
“如此甚好,三位爱卿就先回去吧,写好帛书命人呈上,免得来回周旋,动了爱卿的身子骨。”胡亥很是随意地说道。
三人躬身谢礼,缓缓向着殿外走去,映着夕阳,当真有种风烛残年之感,李斯手握玉圭,脸上似乎放松了许多。
王绾双手背后,颇为打趣道:“竹篮打水一场空啊,到头来尚不如他国之人尊贵!”
冯劫自始至终一言不发,反倒是李斯当即摆手,“王兄,莫要如此说啊。”
“何意,本就是这般言语,为何不让说?”王绾此刻感觉无官一身轻,颇为高声地说道,丝毫不在意殿上的胡亥是否能听到。
李斯眼神陡然严厉,当即呵斥道:“真是不懂是非!”
王绾和冯劫被李斯的气势突然吓住,“老丞相,莫要动怒,细细说来,吾等静听,不敢造次无礼。”
李斯抚须,方才淡然道:“昔秦落败不堪,视为野蛮之族,如今日之强盛,何也?商鞅变法,利民图强,其后果无非是被孝公之子惠文王车裂。”
“而观惠文王之时,张子巧舌能言,与先王不谋而合,为秦谋得土地千里,然武王即位,其晚年凄凉,竟流落魏国度过残生。”
“历代秦国国君,皆是一代君一代臣,吾等替先帝谋得天下,已是大功告成,而今陛下选贤任能,保全先帝之疆域,吾等自然要退位让贤,有何好说?有何好气!”
冯劫和王绾听罢李斯言语,顿时觉得有些势力,慌忙拜道:“丞相博古通今,吾等望尘莫及,此言甚是有理,吾等拜服。”
李斯长叹一声,“明白就好,先回去写帛书吧。”
始皇帝时期的三位重臣,如今在二世皇帝面前,只得依依惜别,各自回府写下感慨之言,离别数十年的朝堂。
而大殿上,众人见到三公离开,不免有些惋惜,却都没有敢站出来说话的,最终扶苏身为长君,语气温和地斥责道:“陛下,他们都是先帝重臣,岂可轻易逼他们退居,实乃不是贤君所为。”
“哼,朕不是什么贤君,朕只想做守成之君!可惜啊!万里江山,朕丢了大半,重臣如何?不能夺回失地,留之何用?况年纪稍长,也该休息了。”胡亥语气深沉地说道。
扶苏无言以对,毕竟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敢问陛下,何人为合适人选?”扶苏紧接着问道。
胡亥稍微看了一眼大殿上的群臣,进而高声道:“有谁比兄长德才兼备?有谁比兄长誓死效忠大秦?有谁比兄长让朕更加放心?”
殿内瞬间沉寂,蒙毅立马上前一步,“微臣以为长君扶苏最适合丞相职位,还请陛下恩准!”
扶苏有些惊讶,欲要上前表示不行,哪知道众多大臣皆是齐声道:“长君扶苏,当得相位!”
“既然如此,兄长就为相国吧。”胡亥压低声音道。
这个时候,扶苏也没法反驳,只得躬身行礼道:“微臣愿为大秦在所不辞!”
扶苏为相国亦是只能众望所归的事情,因而殿上无言,胡亥见状,紧接着说道:“今拜蒙恬为太尉,其尚在敖仓,故而太尉之职朕暂领之。”
“御史分中丞和大夫两人,陈平为御史中丞,陆贾为御史大夫,各司其职,帮助丞相监察百官,料理郡守。”
“其他职位有缺少者,暂且蒙上卿料理,不可怠慢!”
“诺!”
安排好诸事,胡亥心中亦是松了一口气,随即摆手道:“无事便散朝吧。”
百官徐徐退下,唯独陆贾和陈平两人没有离开,他们本是外地人员,未有任何功劳,仓促聘为御史重官,必然招致他人不服啊。
胡亥见陈平陆贾二人似乎有其他想法,很是直接地问道:“莫不是怕官职太高了,管不住他人?”
“却有此意。”陆贾低声说道。
胡亥倒不是那么在意,反而认真地道:“朕今天任用汝等为三公之列,那是相信你们有三公的能力,莫要让朕失望。”
“在其位谋其政,与两位爱卿共勉,另外李斯等人退居咸阳,无事可前往请教,莫要尊高位,贬庶民!”
两人闻言,彻底打消了心中的疑虑,当即齐声道:“愿为陛下效力!”方才缓缓退去。
片刻间,大殿上仅留下胡亥一人,仔细地看着秦国的疆域图,嘴上还不断嘟囔着说道:“项羽、刘邦,当世之人才啊,定陶一战,在所难免。”百度一下“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48章 定陶楚三军相会
咸阳宫上的舆图乃是当年秦始皇兼并天下时所观,如今看来,依旧焕然一新,不过上面又多了些许墨色线条罢了。
胡亥安排好咸阳的事务后,还未准备休息,扶苏便仓促而来,脸色略显焦灼,身为丞相未免有些失礼。
“兄长,难道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不成?”胡亥颇为好奇地问道。
扶苏当即呈上前方的战报,“陛下,蒙恬等人传来战报,说是楚军三路聚在定陶,欲要前往攻击荥阳等地,诸国伺机而动,秦恐有危。”
胡亥接过帛书,略微看了一眼,心情有些恍惚,“这个事情不能吧?韩国那边的新郑难道不把守吗?”
“陛下,微臣觉得楚军应该会从新郑和大梁之间的新郑前来进攻,因此新郑应该是有恃无恐,毕竟天下所恨者皆秦也。”扶苏慌张地说道。
胡亥左右思量,“此言虽不错,若秦荥阳破,则新郑和大梁皆是岌岌可危,难道他们愿意如此,不如派人前往游说,或许韩魏会倒戈相助。”
扶苏有些不信,“他们皆是恨秦,怎么可能会帮助我们?”
殿上的胡亥左右踱步,心神踌躇,说来秦国此刻天下唾弃,谁愿意帮助秦国惹怒天下呢?需有才之士前往说明,也未尝不可。
“兄长,不管如何,前方有蒙恬将军,不足为虑,暂且张贴告示,且看咸阳城有无能人,愿意出使魏国,三日无人,便让陆贾等人前去。”胡亥若有所思地说道。
扶苏贵为丞相,行事稳重,听到胡亥这样说,也觉得可行,便亲写告示,贴在咸阳东门,若事情有成,许以高位。
两日时间都无人问津,第三日清晨,告示却不翼而飞,守将疑惑,只见旁边坐在一人,用羊皮告示再缝补衣袖。
此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仔细查看竟然是当初的栾步,守将见状,当即持刀走到其面前,眼神充满怒意。
“汝为流民!何故撕开告示!添补衣袖,上面的示文汝未看清耶?”守将颇为不善地说道。
栾步稍微拍了拍衣袖,“正好合身,示文而已,某汝办成,便将此羊皮纸送与某可否?”言语间略显打趣。
守将心想事已至此,没有交代,恐被丞相责罚,虽是流民,咸阳不拒,举荐给丞相也无不可。
“且起身,与我拜见相国!”守将最终妥协道。
而此刻的丞相府中,胡亥与扶苏正在商议巴蜀粮食的事情,听闻士卒说,有人愿意出使魏国,不免有些惊讶。
胡亥整了整衣衫,直接吩咐道:“请进来吧。”
不消片刻,栾步衣衫褴褛缓缓走了进来,扶苏在旁,见状不免有些微怒,“此等样人,带进来干什么!赶紧送出去。”
士卒挠了挠脑袋,很是低声地说道:“守将来说,就是此人,确实无误啊。”
扶苏欲要说话,胡亥当即起身,看了一眼栾步,“先将他带出去整理一番,换上新衣,若是有办法就留下来,没有办法就给点钱财,遣送回老家,用这种法子骗取钱财,也是少见,兄长就不要见怪了,天下如此,百姓流离啊。”
栾步眼神微微转悠,躬身而下,走到门口方才问向士卒,“刚才言语者是陛下否?”
“没错,汝有幸见到陛下,也算是福气!”士卒不耐烦地说道,指引他到后院整理衣衫,反倒是栾步,甚为感慨,原来二世皇帝也还可以啊。
客厅中,扶苏已经命人备好茶水,不过心中仍旧在自责,见栾步未到,先对着胡亥说道:“启禀陛下,此人衣衫褴褛,不像大才,还是遣送回去吧。”
胡亥稍微摆手,“这个倒不必,正所谓真人不露相,兄长莫要以貌取人啊。”
“陛下所言甚是。”扶苏略显惭愧地说道。
恰在此时,栾步亦是整好衣衫,从厅外进来,当即对着胡亥行礼道:“草民魏人栾步拜见陛下。”
“噢,原来是魏人,此番面貌,倒也正常,比刚才有精神多了,只不过汝前往魏国劝其联秦,此计能成否?”胡亥开门见山道。
栾步略作思量,稍微抿口温茶,有些不确定地说道:“大概八成。”
“看来先生做人还是挺会留下余地的嘛,八成不少了。”胡亥感叹道。
右边的扶苏上下打量着栾步,似乎有些印象,便试探性地问道:“汝当初便是夜入咸阳的那个人?”
栾步面色淡定,“正是,当初有难,多谢相国相助。”
胡亥在旁,不知如何开口,只得打趣道:“原来先生是和兄长认识,不过往事莫提,今大秦被楚贼联军,不知先生可否前往魏国解围。”
“事成之后,三公九卿之位任先生挑选。”
栾步见胡亥这么慷慨,甚是激动,然扶苏却直接打断道:“启禀陛下,诸事有法,不可随意任职,况且其才尚未可知啊。”
“陛下试想,其乃魏人,怎么能全心为秦,若是卷走财物,岂不是人财两空耶?”
看来扶苏对栾步还是有些看法的,胡亥只得中肯地说道:“此人愿为秦效力,应当准允,用人不疑,即日起,他们秦臣,朕不可疑也,另外兄长难道还在乎这点钱财吗?”
扶苏见胡亥执意要用栾步,也不再多做纠缠,颇为郑重地说道:“栾步,大秦虽招贤纳士,但也不用反复之人,希望汝忠于大秦,莫要三心二意。”
当初扶苏放栾步进城的时候,也派人查了一下他的底细,大致了解其中情况,扶苏为人稳重,不想在胡亥面前拆穿而已,况且栾步确实有点能耐。
栾步闻言,心中对扶苏愈加恭敬,转而躬身道:“多谢相国,草民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秦国贵族相比于六国复起之人,稍微豁达通明一些,栾步在此倒是感触良多,若是在魏国,恐怕早就被人揪着尾巴,说三道四去了。
以至于殿上所有人对你个人的品德有些负面影响,即使两人素不相识,这就是秦国的积淀,六国少有。
胡亥听闻其答应出使,便在相国府摆了一桌简易的宴席,为栾步送行,只希望能够起点作用,最起码能够缓住楚军,为蒙恬争取点时间训练士卒。百度一下“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49章栾步以秦臣出使
栾步见过胡亥之后,便以秦使的名分前往魏国游说,而此时的魏国尚且不知当日失踪的栾步去哪了,魏王咎还经常怀念栾步是个侠士,来无影去无踪。
现如今的魏国略显平静,楚国出兵定陶的事情他们也有所了解,但是上面有齐国,下面还有韩国挡箭牌,所以尚且不是很担心。
魏王咎整日沉迷富贵,愈发奢靡,本来只是乡野村夫碌碌一生,没想到阴差阳错竟当上了魏王,与自己的弟弟执掌魏国朝政,刚开始还能料理朝政,随着时间拉长,愈发觉得秦楚不敢动手,觉得魏国无忧,行事亦是肆无忌惮。
周市身为丞相,经历的事情比较多,见到魏咎如此,也当作没看见,管理好手下的事情就好。
当日栾步从秦国而来,周市大为惊讶,慌忙将其请入府中,两人叙礼毕,周市最先开口道:“先生上次三军之后离秦,一直杳无音讯,为何今日却又出现在魏国,还穿着秦国的服侍,带着秦国的使节?”
栾步抿口温茶,并未掩饰,直截了当地说道:“吾乃秦使者也。”
“尔为魏人,何故助秦?”周市略显惊讶地问道。
“秦君圣德,故而助秦。”栾步淡然道。
周市脸色微变,很是气愤,当即起身甩袖道:“汝真为人所不不齿!秦人残暴,难道先生不知?反而以秦之命来游说魏国,今日有老夫在,汝休想见到我家大王!”
栾步当地奉上茶水,“相国息怒,汝为人者,谁不为自己着想,吾慕秦国强大,投之有何不可?”
“众人皆说秦残暴,某却说秦圣德,此次本想逃离大梁,选一处安静之地休养生息,未曾想机缘巧合遇见秦君,其为人和蔼可亲,并无任何过错,且诛杀赵高,此等利民之事,昏君可为之?”
“陈胜吴广等人身在渔阳,不知二世生性,故而起兵,天下想称王称帝者自然揭竿而起,今为王者,可有人为民,哪个不是只知吃喝玩乐,因此相国莫怪,某有一句实话,他们称王称帝,不过是为了自己富贵,何曾想过百姓死活。”
“想来秦统御六国,身为大统,不服气者大有人在,莫要因为他国起兵反秦,就要云集响应,恐违背万民之心,然不知万民尚且依附秦国!”
周市年纪老迈,那些秦军残暴的事情确实属于听说,以讹传讹而已,今听到栾步这般说,周市的心情略微有些改变,不过面上依旧不服气。
“先生以巧言自诩,当真是能说会道啊。”周市故作不屑道。
栾步脸色微笑,“相国如此说,某也没有办法,那就说点实际的事情吧。”
“自陈胜吴广骑兵以来,各地纷纷揭竿而起,赵燕皆是陈胜部将,齐魏勇武而起,韩贵族自立,唯独楚国远在会稽,杀郡守起兵,江东响应。”
“距张楚兵败,也有半年光景的时间,各国局势稳定耶?并非如此,其实能够与秦相抗衡,准确来说,比秦国稍强点的起义兵也只有楚国,难道不是吗?”
“目前时局,楚自大,联军欲攻取荥阳,恐怕要借道韩魏吧?敢问相国您是借还是不借?若是借道,秦国荥阳丢失,韩魏皆被楚包围,不灭都难,然若是不借,项梁此人武夫,杀郡守起兵,今日之大梁昔日之会稽也。”
“还请相国三思,秦楚有差别吗?一个欲守,一个欲夺也。”栾步很是认真地说道。
周市坐在一旁,并未言语,栾步说的确实有道理,不管是强楚还是暴秦,都和魏国无关,现如今要做的就是站队,选择一方为援军。
“先生之言甚是有理,然某可联和楚国,一同对付秦国啊。”
栾步进一步说道:“丞相真会开玩笑?帮助楚国那就是借道,待时秦国荥阳、敖仓等地皆归秦国,魏国身在楚国之地,还能完好?秦国不同,只是想赶走楚国,与他国相安无事罢了。”
两人谈论良久,周市最终妥协,但是他同意只是一方面,魏王咎发话才行,次日清晨,周市直接领着秦国使者栾步觐见。
魏王咎见到栾步,稍微有些诧异,“先生本在魏国为官,为何多日不见,却为秦使?”
栾步还未答话,魏豹便怒道:“启禀大王,当日盟军就是出自他的手笔,然而后果若何?众位皆知,如今倒好,魏国兵败,此人倒戈助秦,当斩杀之!”
“没错,此等反复小人留之不得!”殿上的魏国贵族亦是指责道。
周市当即出列,不顾颜面道:“人都来了,想必是有话说,诸事不可盲目,让他说完再做决定也不可啊。”
魏王咎点了点头,“没错,丞相识大体,且让他说话才是,毕竟身为秦使。”
栾步这才躬身行礼道:“微臣秦使栾步恭喜魏王。”
魏王咎有些冷笑,“算了,拜见就行,莫要恭喜,且看看汝举荐的彭越,竟在安邑驻扎,还能有何好事?”
1...1213141516...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