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小李相国
听到李由如此问话,韩王广看了一眼北面,当即跪拜道:“祖宗祠庙,未做半载,荡然无存,臣心中有愧啊!”
李迈这时缓缓上前,低声对着李由说道:“启禀将军,韩国宗庙?是否保存?”
李由本欲摧毁之,未曾想韩王广的举动使得李由颇为感动,遂开口道:“宗庙不毁,汝可安心去之。”
“多谢将军。”韩王广淡然道,随即起身,从腰间拔出利剑,未曾犹豫,随着胸口的鲜血流出,韩王广的生息逐渐衰弱,直至消失。
“将军真多事耶,不知韩王广尸体当如何处置?”英布有些不耐烦地问道。
李由微微皱眉,“匹夫安知礼仪耶,自是以侯爵之礼葬于宗庙,英布,就由你着手去办吧,也长点见识,免得被他人笑你无知。”
英布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末将知道了,这新郑不知何人驻守?”
“副将孟方即可守之,汝暂且回陈留,日后交战便是定陶,切不可怠惰军心。”李由言罢,直接出殿,向咸阳传回捷报,以安帝心。百度一下“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64章 天下大势新局面
此刻的咸阳城中,韩生还在逗留,胡亥得知韩国新郑被攻破,心中大喜,当即带着韩国王印与捷报前往馆舍探望使者韩生。
陆贾为儒生,对韩生的照顾颇为周到,故而韩生表现也不是很着急,今听闻胡亥前来,心中大喜,最起码可以回国复命了。
胡亥入馆舍时,陆贾紧随其后,韩生自是躬身相迎,表现的十分谦卑,君臣礼毕,胡亥颇为不好意思地说道:“使者来秦数日,朕未能常看,还请恕罪!”
韩生见秦君知礼,亦是和气道:“陛下多礼,实乃微臣职卑言轻,然陛下前来,臣惶恐之至也!”
“果然儒生知礼,陆贾将我与韩使者的礼物呈上,多日以来,未曾待见,赠以薄礼,聊表心意,还望笑纳。”胡亥言罢,直接示意陆贾呈上。
陆贾脸色沉稳,缓缓将帛书包裹的韩王印绶摆在桌前,“先生请看,莫要动气。”
听到陆贾这般劝慰,韩生眉头微皱,右手小心拨开帛书,瞬间大惊,“这?这乃是我韩王印绶!汝等?难不成?”韩生语无伦次地说道。
“帛书有言,还请观之。”胡亥指着帛书道,韩生强压心中的怒气,颤抖地展开帛书,其言曰:“秦郡将由呈,韩新郑破,国灭之,孟方暂守。”
韩生浑身发颤,不知如何是好,欲要拿起印绶砸向胡亥,还好陆贾反应及时,夺回王印,纵使如此,韩生努力向前,似乎要生吞活剥了胡亥,好在士卒灵敏,将韩生押缚。
“哎呀,先生莫要生气,自古以来,胜者为王,占地立法,败者为寇,清除国家,有何可怒,朕之所以不与先生答话,就是怕先生归国,可惜良才啊。”胡亥颇为随意地说道。
韩生闻言,不觉唉声叹气,道理没错,可是他心中的郁气难以咽下啊!“吾为韩国使者,自是韩国之臣,绝不屈服于秦!”
身前的胡亥随即对着陆贾使了一个眼色,示意其上前劝说,陆贾颔首,缓步上前道:“先生六旬,居于韩国,本应教授乡民,无非郑昌举兵,成尔心中名利,殊不知名利皆云烟也,老聃有言,清静无为,先生修儒,当知此意,何故为亡君,而舍智慧也。”
“况韩广本非冠盖,自相称王,汝虽为使者,以秦而言,无非贼众之走禽也,诸多良言,不便多说,望三思。”
韩生在旁,情绪稍微稳定,胡亥遂示意放开其手臂,“先生当学魏相也。”
“秦虽暴虐,不杀才人,今示王印,意欲先生归秦也。”胡亥感慨道。
“某本粗鄙之人,经韩王拜为相国,悔不听张子之言,以至于家国覆灭,还请陛下恩准,容某还乡,做乡野渔樵之众。”韩生茅塞顿开,颇为淡然地说道。
陆贾亦是求情道:“此言甚诚,陛下当听之。”
这会儿的胡亥有些发愣,沉吟片刻,才好奇地问道:“先生所言张子何人也?”
“启禀陛下,张良张子房是也。”韩生低声答道。
馆舍内瞬间静了下来,胡亥略微叹息,原来张良一直在韩国为相,只是自己却不曾知晓,当真可惜啊,“那现如今张子何处去?”
“弃韩投楚去也。”
就在这时,陆贾忽然躬身行礼道:“启禀陛下,那张子并非他人,正是当初刺杀先帝之人,何须追问,擒之必斩!”
本来胡亥还想追回,然细想似乎没有任何必要,当初刺杀秦始皇的事情,虽未成功,其中参与者就有张良,料想其宁死也不会降秦。
想到这里,胡亥心中豁然开朗,随即摆手道:“陆爱卿所言有理,朕当听之,至于先生,送回韩国,著书立说是也。”
“陛下英明!”陆贾在旁高声道,如此韩国总算是复归秦国版图也。
唯今时局,不过有些小变化罢了,大致有齐燕两国,占据边疆辽东等地,另外赵国屈居其间,有张耳陈余等辈,诸国不敢妄动。
至于楚国,发兵占领泗川郡以及魏国三百里,因此沿海诸地以及南方皆归楚国也,魏国大梁暂时由魏豹把守,方圆百里,依理附属于楚国。
汉中巴蜀之地下方乃是共敖所占,此人本为临江郡郡守,未曾想趁秦危乱,监守自盗,占据两郡三江,自称临江王,向楚国称臣,不过表面兄弟罢了。
天下局势,大致如此,刘邦离开定陶之后,带领万余士卒前往会稽驻守,熊心按照项梁的意思,建立三都,分别是定陶、彭城、会稽。
彭城内,项羽有美人虞姬,每日不思进取,贪恋酒色,甚是痴迷,周兰、桓楚身为项羽近臣,甚是不满。
回城数日,周兰便亲自求见项羽,正直项羽与虞姬把酒言欢,宫女仆人不分尊卑,皆可坐席饮酒,犹如蛮人一般。
项羽见周兰前来,随即摆手示意道:“周将军,所为何事,竟前来寝宫商议?”
周兰躬身行礼,面色严峻道:“臣启禀将军,斩杀虞姬,训令三军!”
满座之人皆是大惊,纵使项羽亦是面色微变,“周兰,不得胡言乱语!”
“臣所言乃是肺腑,并未乱语,臣虽不才,略知兴衰,正所谓酒色误国,此言至理也,昔商之妲己,周之褒姒,皆是祸国殃民之罪人也。”
“今虞姬为将军爱宠,颇有美色,祸乱人心,以至于三军失统,奴仆丫鬟皆席于高位,彭城失治!”
不待周兰说完,项羽心中大怒,当即起身道:“来人,将其拉出去斩了!”
“将军,汝有何颜面去见先帝贵族,丞相亦是如此也!无颜复见!吾不能规劝将军,当以死谢罪!”周兰说着就要被侍从拉下。
虞姬坐在旁边,略显惭愧,当即起身阻拦道:“大王且慢,周兰忠心也!”
“忠心岂可辱爱妾!”项羽愤然道。
“非也,臣妾多日未见将军,故而设下此宴,未曾想将军沉迷至此,乱了礼仪,以至于丫鬟奴仆坐于席上!追根溯源,乃妾身之罪,非周兰之罪。”
“周兰规劝犹如比干梅叔也。”
虞姬语气哀切,甚是感人,项羽无奈,只得将周兰放开,于旁设座。百度一下“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65章会稽楚帝欲封王
虞姬见项羽心情颇为好转,亦是长舒一口气,紧接着说道:“还望将军撤去丫鬟奴仆,另外美酒佳肴赐与军中将士,以慰军心。”
周兰坐在一旁,对虞姬的举动颇为欣赏,遂承接道:“启禀将军,夫人所言极是,当紧衣缩食,得彭城民心才是。”
那些奴仆丫鬟素来知周兰得将军亲近,且虞姬都为其求情,自是不敢多说,仓促离开席间,不过片刻,殿上倒是清净了许多。
项羽见状,略显惭愧,只得对着周兰谢罪道:“汝所言是也,某日后自会遵从,绝不会有今日之事。”
“将军自知,末将深感荣幸!”周兰亦是和气道。
虞姬行事有大度,管理彭城后宫之务,项羽听从周兰建议,每日训练士卒,虽然懒散,总比整日笙箫好上许多。
现如今天下虽四分五裂,却无战火,会稽熊心为帝,深得人心,其性格和韩王广相似,能用贤人,但多谋不定,守城之主而已。
刘邦自定陶撤兵之后,便直接赶往会稽,熊心素知沛公仁德,亲自出城相迎,摆驾设宴,于楚王宫招待群臣。
项梁等楚国贵族前往边境御敌,致使得会稽老氏族居多,其中最得楚帝熊心信任的便是吴苪,落寞贵族,特来依附,为人仗义,喜结良人。
王宫内,楚帝为首,左右便是刘邦和吴苪,此时的熊心不过十四五岁,但面色成熟,颇知礼仪,若非范增提出聚民心之策,恐怕此人还在家乡放牛。
酒过三巡,熊心端着茶水说道:“朕未及弱冠之年,不能饮酒,故而以茶代酒,诸位爱卿莫要拘泥,可开怀畅饮。”
“沛公于边疆御敌,甚是辛苦,半载竟夺下齐赵魏千里之地,古人未能有继之者,将帅之才未免有些低了。”
刘邦闻言,心中恍惚,十几岁的孩子难道要封自己为王,这直接把自己拉到了项梁的对立面,活血楚帝就是这个意思,找人牵制项梁,而刘邦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楚帝终究是有些高看刘邦了,就目前来看,他还真不是项梁叔侄的对手,想到这里,刘邦当即起身行礼道:“陛下言过了,泗川郡等地皆是某与项籍的功劳,且千里之地,七分为项氏所得也。”
“臣不过是鄙陋之人,侥幸跟随丞相,赐兵数万,为楚攻城略地,亦是理所应当之事也。”
吴苪在旁,稍微抿口温酒,脸色微笑道:“将军有大才,帐内有萧何、樊哙、曹参、灌婴良将,又有审食其、吕臣、腾公良谋,莫要降低尊位,依照微臣来看,加以尊号,甚是妥当。
萧何在旁,慌忙起身说道:“启禀陛下,封王拜相也是国中大事,还望陛下三思,另外项羽功过他人,亦是需以王位加之,且吴大人跟随陛下左右,佐助三郡,民心归附,功不可没,亦当封王。”
两句话说的吴苪有些茫然,他不过是为了提拔刘邦与项梁叔侄对抗,未曾想却被萧何拉下水,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吴苪缓缓颔首。
“先生之言是也,沛公项籍功大,按照秦礼当为勇侯,臣勉为其难关内侯亦是有嫌。”
楚帝坐在首位,见他们互相推诿,便直接摆手道:“诸位爱卿莫要争议,朕觉得皆可封王,一项羽二刘邦三吴苪也,至于项老丞相,位尊不加爵位。”
众人都被楚帝的言语吓了一跳,刘邦率先开口道:“启禀陛下,微臣不足以封王,不敢妄加尊位!”
然而楚帝根本没有搭理他,反倒是命人将楚国地图呈了上来,两名宦官亲自将舆图展开在大殿之上。
“古人封王或以地,或以性,诸位爱卿觉得当若何?”楚帝颇为随意地说道。
刘邦略微向着吴苪使了一个眼色,而后慌忙行礼道:“臣如厕。”
“沛公身为将军,如此多事耶?速去速回。”楚帝无奈道,刘邦出去片刻,吴苪便以取酒为名,缓缓出殿。
刘邦此刻立在台阶前,脸色严肃,见吴苪出来,随即上前拉住其手道:“大人害我,不惜舍弃己身耶?”
吴苪哈哈大笑,“公若无他意,岂会离丞相而回会稽。”
气氛瞬间尴尬,刘邦并未辩解,而是认真道:“公知晓即可,然某此刻并非项籍叔侄两人的对手,回会稽只是观察形势罢了!而今倒好,竟被君推入深渊也!”
吴苪拍了拍其肩膀,“某与公携手并进也,今封公王,吾亦为王,若是赐项羽为王,则无疑惑也,公不必担忧。”
“吾等二人联名奏请陛下,加封项羽王号即可,某素听闻项羽为人性格孤傲,喜阿谀奉承,匹夫而已也。”
“王爵与他,定会欣然应允,吾等低而取其次,项梁叔侄有何疑惑之有?”
刘邦默然颔首,“不知以何尊位加之?”
“这个沛公就不用担心了,吾等以地为王,项籍小儿以性为王。”吴苪言罢直接向着殿内走去,顺便将酒壶拿了进去。
刘邦思索片刻,似乎并无不妥之处,现如今自己只是自称将军,若楚帝加封,也算是正名,待时项梁追问,引咎免冠即可。
想到这里,刘邦心中淡然了许多,随即向着殿内走去,而此刻的楚帝已经选好了郡县,见刘邦进来,随即摆手说道:“沛公当选何地?”
“全凭陛下安排。”刘邦很是恭敬地说道。
楚帝颔首,“现如今沛县萧条,汉中之地最为肥沃,沛公可先占灵壁之地,拜为汉王,待到汉中平定,可迁入汉中,然汉中王亦是可行,沛公何意?”
刘邦见状,沉吟道:“臣有忠心,不必言表,汉王即可。”话音未落,引得众人大笑,气氛稍显和洽。
楚帝颔首,“就如沛公所言,明日帛书印绶一并送归府上。”
“臣谢陛下!”
旁边的吴苪见状甚是欣喜,看来用沛公牵制项羽确实是不错的主意,虽然不敌,但自己助力一把,便可行大事,待到楚帝加冠,权贵一身也。
当日,吴苪也被拜为长沙王,仅仅是为了附和刘邦罢了,虽贵为长沙王,但不能回封地,不能置百官,基本算是有名无实,然对于吴苪来说,这就够了。百度一下“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66章 宣召彭城封霸王
刘邦回到府上,心情喜忧参半,毕竟有了王爵,身上的担子就会加重许多,若不能众望所归,那便是万人唾骂。
就在刘邦思量之间,宦官在萧何的指引下也来到了府内,献上了汉王印绶,另有帛书一封,暂由萧何宣读。
其言曰:“楚皇帝诏,朕起于微末,赖得祖宗之灵,群臣之力,方为九五,今秦虽未灭,然楚千里之地已归,幸甚幸甚!”
“会稽之地,民心所归,将军自沛县起兵,为复国家前来聚义,诚惶诚恐,力所能及之地,皆楚之疆域,左右半载,无不称羡。”
“朕虽无德,亦是知晓功过赏罚,今失地故得,将军凯旋,朕摆宴待之,其为礼节之一,朕封官加爵,其为礼节之二,今拜将军为汉王,食邑一千五百户,可置公卿百官,免朝礼,加六佾。”
刘邦慌忙接过诏书,送别宦官,独留萧何于府中议事,刘邦虽胸有大志,然封王之事太过重大,且是楚帝即位以来初次立王,项羽得知必会恼羞成怒,指不定会做出何等事情来,当务之急,应为项籍加尊号,封王爵。
萧何抿口温茶,似乎明白了刘邦的意思,稍微低声道:“昨日殿上,不可为王,若为侯爵,也算良事一桩。”
“非我志也,乃吴苪劝我,且他亦为王,有何可说。”刘邦摆手道。
萧何稍微叹息一声,“哎,他名为王,不过一公卿大夫也,然公为王,有兵有权,必然招致祸患!”
“为今之计,便是移祸于项籍,正如公所想,项籍为王,公次之,则诸事公必不忧也。”
刘邦甚是赞同,“只是项籍当为何王也?”
就在这时,吴苪亦是从外走来,高声道:“汉王议论王号,只与先生,不与吾长沙王耶?”
刘邦见状,连忙起身行礼,“是某考虑不周,还请就做,为吾解惑,加封项籍尊号。”
吴苪脸色微笑,遂缓缓说道:“汉王不比多礼,某在会稽,略读诗书,颇知礼仪,古人有言,君王号位各有不同,还需谨慎选用。”
“自古圣帝明王,有天下必有国号,正如今日之义帝所用楚也,项籍小儿担不得。如三皇五帝是国号之用,盖为皇帝也,天号也,德配天地,不事干戈,揖逊有天下,秦楚虽用,名不符实也。”
刘邦等人闻言皆是颔首,吴苪紧接着说道:“皇帝之后,有三王,乃是夏商周也,夏王大禹,相继十九王,肆佰二十三年,殷王帝喾,相继三十一王,陆佰二十九年,周王姬昌,相继三十六王,国祚捌佰六十六年,此三王也,克勤克俭,崇尚仁义,厚德好生,专为百姓,治水之劳、祈雨之勤、伐纣济世,皆三王之德也,公觉得项籍小儿配乎?”
萧何当即摆手道:“名不符实,可称王,略不足,可用于古,不合于今也。”
“是也,王之下有五霸,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公,此五霸为天下除去残暴,各霸一国,犹如今日之武臣、韩广、田詹之辈也,假仁尚义,威武强大,人皆恐惧,此可乎?”
听罢吴苪所言,刘邦颇为满意,“如此称号,甚是威武,赠予项籍,其定会大喜,霸号合于今,未尽乎古,王号,用于古,不合于今,其生于楚,自淮以北为西楚,吾等奏明陛下,拜项籍为西楚霸王,可乎?”
“甚好,只是不知楚帝可允?”吴苪有些担忧地说道。
“这个自是不用担心,想来让陛下分治沛公与项梁,皆是大人之功也,如今事已至此,如何能够中断,还是继续行之吧。”萧何很是随意地说道。
吴苪颇为尴尬,“先生看破何必说破,惭愧啊,既然如此,某就先告辞,禀明陛下尊项籍为霸王,免去汉王首席之患。”
“吴长沙真是来去匆匆啊!”刘邦看着其背影说道。
萧何见状,反倒是有些担忧地问道:“今加爵于项籍,反不封官于项梁,其心何安?”
旁边的刘邦稍微抿口温茶,脸色很是淡定,“先生有所不知,项梁虽贵为丞相,然从前不过是项燕部将,如何与项籍比封尊贵?”
“纵使日后项籍为帝,项梁亦是不敢阻拦也,其心中向来以项籍为尊,否则的话,也不会让项籍前往彭城此等要地,自己反倒留在定陶,燕赵魏三面临敌,熊心在他眼中,不过是一棋子也!”
“应是如此,只是这项籍会收受此殊荣吗?”萧何紧接着问道。
“且看吧,听闻范增老匹夫尚在彭城,事情不好说啊。“刘邦有些没有底气地说道。
而此时的楚帝虽有些不愿意,依旧加封项籍为楚霸王,另外刘邦封汉王之后,直接迁往灵壁和临江之间,也算是占据了楚国的门户。
彭城之中,项羽正在训练士卒,忽闻会稽有宦者前来,不觉有些嗤笑,“楚皇帝还知有吾项氏家族啊。”
既然宦者来了,项羽只得在城中接待,见其带着印绶和诏书,脸色微微惊讶,“汝从会稽前来,陛下有何要事吩咐?”
宦者见项羽凶神恶煞,心中恐惧,慌忙将诏书送至范增手上,“还请先生宣读,臣口舌不利,万望见谅。”
范增接过帛书和印绶,便知道其中意思,随即将印绶摆在项羽面前,“启禀将军,此乃王印,想必陛下封将军为王也。”
项羽颇喜名利,闻言颇为高兴道:“那帛书所写何王?”
范增不敢怠慢,当即将帛书展开,其言曰:“楚皇帝诏、、、、今承天命,继承大统,全赖以将军之德,故而封为西楚霸王,可置公卿百官云云。”
“原来是西楚霸王,此名号甚是威武啊!”项羽当即感叹道。
而范增却不以为然,当即支开宦者即旁边丫鬟奴仆,项羽见状,不觉有些皱眉,遂言道:“今楚皇帝封某为西楚霸王,乃是好事,先生何故如此?”
“非好事也,其诏书有言,乃是长沙王吴苪、汉王刘邦联名举荐将军为西楚霸王,其心不诚,且王号不可要也!”
纵使周兰等人,亦是不解其意,“老先生,今陛下封王,乃乐事也,何故不可受封?”百度一下“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67章韩信殿前论天下
殿内闻听范增之言,皆是面面相觑,项羽端坐皱眉道:“沛公、吴苪乃是叔父提拔,今举荐某为霸王,亦是理所应当,先生何疑也?”
范增稍微抚须道:“汝莫非欲为王耶?今天下并称两帝,将军竟屈身为王,吾等自是无话可说,且今日为王,无异于承认楚帝的地位,日后若为主,恐难矣。”
“楚帝未及弱冠,怎会有封王之想法,在某看来,不过是吴苪刘邦欲为王,恐天下针对,故而取名号赠与将军,此乃移花接木也。”
项羽瞬间明了范增的意思,但此名号甚是喜人,项羽如何肯放弃,便推诿道:“无妨,今日为王,亦不耽搁明日为帝,某攻占数十座城池,王号可加,先生就不要劝慰了。”
“哎,既然将军如此,老夫也就不在多说了,僭越王号也不是什么坏事,望将军名副其实,日后楚皇帝犹如二世,废立便由将军做主。”范增很是感慨地说道。
“多谢先生劝慰,某感激不尽,陛下隆恩,可设百官,如今于彭城尚且无事,就有周兰和先生安排吧。”项羽言语间甚是期待。
座上的周兰大喜,当即躬身行礼道:“将军,丞相那边该如何交代,战事未果,连立三王,却无丞相任何爵位,未免有些考虑不周啊。”
不待项羽开口,范增便率先说道:“丞相无须加爵,日后诸国既定,可再拜公爵,扬名万世,想来丞相愿意固守定陶,定是对会稽王号不感兴趣。”
众人闻言,不再复议,项羽随即将诏书拿在手中,缓缓向着殿外走去,准备把自己封为霸王的名号告知天下。
时过午后,项羽甚是开怀地从城外回来,虞姬也早就在殿内备好宴席,贵为妃子,虽不知天下大事,然掌管宫内琐事应尽心尽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