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小李相国
谁知项羽还未进到殿内,却被一名士卒用长戟拦在门外,项羽心中惊讶,当即抬头观看此人模样。
原来正是范增的门童韩信是也,自从在灵璧外献计之后,便不得项梁重用,范增无奈,便举荐给项羽,说其有大才。
殊不知项羽出门贵族,向来都看重家庭背景,当问道韩信时,方才得知其不过是淮阴县匹夫是也,况从人胯下钻过,但韩信终究是范增举荐,因此项羽无奈,便封其为执戟郎中,每日守在彭城宫殿外。
项羽被他拦住,心中自然感到意外,眉头微皱道:“汝为执戟郎中,某为霸王,位别犹如天地,何以戟拦某耶?”
韩信闻言,慌忙放下手中的长戟,甚是恭敬地行礼道:“末将听闻将军封为霸王,喜不自胜,故而以戟拦王,专为王贺喜也。”
两句话说的项羽眉开眼笑,“不错,会说话,只是某为王乃某之功也,不赏他人,汝贺喜亦是如此。”
韩信面色微笑,沉吟片刻道:“启禀大王,末将并不需要奖赏,而是愿助大王攻取天下,万望陛下遵从!”
身前的项羽见其言语信誓旦旦,不觉有几分好奇,遂摆手示意道:“汝有何想法,可细细说来。”
韩信这才认真说道:“末将以为将军为王,可与齐燕赵并称,然刘邦于会稽称为汉王,其不日便会发兵灵璧以南,接近临江,可牵制共敖,老丞相身在定陶,秦魏不敢北上,将军两面皆是将才,可带兵先攻取齐贼,而后派人和好赵国,围攻燕国,待时起眼平定,大王封地可扩千里!”
“如此会稽楚帝不敢留守将军做大,必派使者前来将大王召回,待时将军派重兵前往会稽,请求楚帝移居彭城,如此刘邦必会听从大王号令,以楚帝弱冠之礼为名,将刘邦召回,直接扼杀,若是其不来,便可派兵剿灭,其兵力数万,焉能与大王相媲美,况有雎水为界,此等天然屏障,刘邦必灭,待时北为楚,南为秦,天下为二,将军可僭越帝位,名曰假皇帝,待秦灭,楚皇帝便可禅位于大王!”
项羽在旁听得仔细,略微思考一番,亦是觉得有道理,然韩信出身低微,项羽似乎不是很信任。
“甚好,然计划繁多,本王一时间难以理解,且汝为执戟郎中,确实可惜,明日起,汝为长史,记载文案,也方便将计策写出,不知汝意下如何?”项羽很是随意地说道。
韩信有些黯然失色,“大王熟读兵书,当真难以理解?”
“汝为执戟郎中,信口开河,吾能信否?况提拔汝为长史,难不成不满意?”项羽眼神有些微怒地说道。
“官职无所谓高低,某只希望大王能用吾计也。”韩信有些叹息地说道。
“计策莫用言语,且写好呈上!”项羽言罢,直接甩袖离开,留下韩信颇为不知所措,想来长篇大论,似乎并无过失,霸王不应该如此生气啊。
“王如虎?喜难辨也!”韩信有些无奈地向着宫门外走去。
然虞姬在殿内见项羽面色阴郁,甚是小心地走上前去,顺便将温酒呈上,“今为王,何故有如此多怒气?不宜身体也。”
“哼,爱妃有所不知,刚才殿门有名执戟郎中,竟然用戟拦下本王,大放厥词,天下局势,竟三言两语概括结束!虽有理,然甚狂,吾无意用之。”项羽言罢,猛饮温酒!
虞姬慌忙接过酒杯,扶着项羽坐在首位,“大王何故因此生气,或许蕴大才,或许狂徒,无论何种样人,当以礼待之。”
“爱妾所言甚是,某将其迁为长史,与院中书写长策,且看他是否耐得住寂寞。”项羽很是随意地说道。
虞姬自然不了解韩信是谁,见项羽这样安排,便不在多说,随即命人开宴,不过这次宴会似乎比上次简单了许多,而且奴仆丫鬟尊卑有序,不敢有任何僭越的地方。
项羽见状,甚是感慨,“吾有爱妾,宫帷清净啊。”
“大王安心练兵,臣妾安敢胡作非为,只盼望大王能够扫清四海,荡平中原,臣妾亦可不在忧虑大王安危。”虞姬很是低声地说道。
惹得项羽心花怒放,双手直接将虞姬搂入怀中,缠绵悱恻。百度一下“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68章 秦庭群臣呈两策
彭城项羽封王,自是载歌载舞,前有定陶项梁把守,后有江东诸郡,北方齐国龟缩,致使得霸王身居彭城最为悠闲,多日不事干戈。
楚帝听闻项羽认同霸王这个称号,甚是开心,虽然尊位很高,但这也说明项羽承认了他的地位,如此列国便不敢小觑楚皇帝。
反观之,项羽兵力强盛,也不能带兵前来攻打楚皇帝,如此便会被天下扣上不忠不义的帽子,与秦国无二,况有刘邦僵持,项羽怎么说也有三分忌惮。
南楚安定,秦国倒也轻松,除了彭越收到蒙恬的命令,每日骚扰赵国边疆,列国甚是平静,确实有些当年春秋战国的感觉。
咸阳宫内,胡亥端坐在大殿之上,心情甚是高涨,扶苏蒙恬各在一侧,诸多武将因边疆不安稳,皆在边疆,比如王离、章邯于汉中屯兵,巴蜀耕种,李由孟方治理韩国攻下的城池,李迈驻兵曲遇,英布驻兵陈留,蒙恬则是屯兵河东之地,涉间苏角巩固边防,章平、董翳、司马欣在蓝田大营训练士卒。
因此胡亥有命,武将可不用按时朝拜,免得贻误战机,现如今殿内的文官仅有陈平、陆贾、蒙毅、扶苏、叔孙通、李通、王陵等人。
胡亥扫视一番,胡亥稍微伸了一个懒腰,“诸位爱卿,可有要事奏请?”
左边的太史叔孙通首先站了出来,年纪约莫五十,身体英朗,首先开口道:“启禀陛下,再过两日便是先帝升天之日,还请陛下请宗正祭祀天地,免得有误。”
“爱卿所言甚是有理,另外朕之母后,先祖功臣,一并入祠,享大秦人朝贡,先祖为大祠,功臣为小祠堂,后宫并与先祖牌位。”胡亥缓缓地说道。
众大臣方觉得妥当,叔孙通言罢,陈平又出列道:“启禀陛下,巴蜀之地所中稻米皆已成熟,不知攻城,亦或是屯入国库待用?”
胡亥有些茫然,这些东西明显有治粟内史搞定,陈平竟然还来禀报,陈平见胡亥有些不了解,便颇为通俗地说道:“来年是否用来征战共敖,若如此,则粮屯汉中,不然,则粮食送回咸阳,赠与流民。”
“哎,何必如此麻烦,流民统一编排为兵,怎可胡乱食用我大秦粮饷,至于共敖,先让章邯查明情况,必须征战,当初先帝对他甚佳,封为郡守,想来大秦何时亏待于他,竟敢反秦,当诛杀也。”胡亥略作思考道。
陈平颔首,“那暂且将粮食屯汉中,多余的则送往敖仓,想必蒙恬将军鏖战不止,粮食乃是重中之重,臣择日便派人送往。”
殿上的蒙恬听闻此言,心中颇为疑惑,遂躬身行礼道:“启禀陛下,章邯攻打共敖,需通过巴蜀之地,然蜀多瘴气,士卒入则死之。”
“当初秦将屠雎率领数万将士南征,正是因为蜀地艰险,道路崎岖,鸟兽甚多,未至其地,便兵败而回,望大王三思啊。”
诸多秦官听罢蒙恬所说皆是连连颔首,唯独王陵表现淡定,胡亥于人群中便察觉到其与众不同,便摆手示意其出列答话。
“王爱卿,众臣皆是摇首不知如何?偏偏先生颇为自信,汝有何言语,且细言之,朕必重赏。”胡亥很是和气地问道。
王陵这才颔首,躬身行礼道:“启禀陛下,臣未在沛县隐居之前,曾于临江为盗贼,熟知三郡地形,从巴蜀出兵固然不妥,然去郢都却可以。”
“微臣不才,愿前往巴蜀,为先锋官,攻下江陵等地!如此楚国郢都也不保!”
虽然现在的郢都不是楚国的首都,但攻下郢都便可对刘邦实行半包围的局势,如此以来,他必退兵会稽,前提是秦兵能够偷袭到共敖,否则事情皆是无稽之谈。
“甚好,王爱卿大才,只是共敖占据临江近两年,且衡山与九江部分亦是归属共敖,其地方千里之广,难以攻下啊。
王陵闻言,似乎并不是很担心,反而淡然道:“陛下有所不知,前些时日,楚帝分封三王,分别是霸王项羽,汉王刘邦,长沙王吴苪。”
“霸王自占彭城,不予封地,自置百官,汉王依照含义,当为汉中,然汉中唯秦所属。因而刘邦驻兵衡山郡,也就是吴苪的封地,至于吴苪,有名无实。”
“某与刘邦同乡,素知其为人潇洒不羁,非常人也,必有大智,只是无地也,今陛下可写信通知汉王刘邦,示意其攻打九江,秦军攻打临江,所得属地,皆归己有,那刘邦必会欣然应允。”
“待时刘邦得地九江,当为九江王也,九江地域千里,临近江河,刘邦岂会轻易让人,且让他盘踞于九江,日后灭楚之后,九江不战而降也。”
现如今衡山、临江、九江犹如三角形,衡山郡仅有五分之一的面积,而九江郡和临江郡约莫是三倍衡山郡的地方,刘邦见共敖被秦军攻打,肯定不会坐以待毙,顺手得点土地,今秦就是要满足刘邦的这个想法而已。
胡亥听罢,不觉大惊,王陵真不愧是刘邦的同乡,当真是无所不知,着实厉害,遂认真道:“王爱卿乃高才也,从今天起,统领巴蜀汉中所有事务,直到临江郡拿下!”
下方的王陵闻言心中大喜,立马行礼道:“臣愿效犬马之劳!”
安排好诸事,胡亥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欲要摆手示意退朝,没想到宦官还未开口,扶苏直接从首位上站了出来。
胡亥有些萎靡,低声问道:“兄长,诸事既定,难道还有什么没有安排到的吗?”
扶苏脸色神秘,当即将奏折递给了旁边的宦官,“还请陛下亲自阅读。”
宦官不敢马虎,缓缓呈到胡亥面前,随即摊开在案牍之上,其言曰:“臣扶苏奏,天下大事,纷乱不止,乃失阴阳,古人有言,万物相生相克,阴阳调和方能长久,咸阳自先帝以来无国母,致使得阴阳失和,国乱岁凶,群贼并起,割地为王!”
“今臣不敬,望陛下早立妃子,重整后宫,正所谓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百度一下“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69章汉王殿内闯老生
胡亥稍微读阅扶苏的奏折,算是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原来是要规劝自己立皇后啊,可惜后宫都没有几个中意的,若是立皇后,未免有些仓促了。
殿内的众臣见状皆是有些茫然,毕竟谁也不知道扶苏奏折上所写何事,只是胡亥的表情有些扑朔迷离。
“丞相,汝所书何言耶?竟使得陛下这般踌躇?”蒙毅颇为好奇地问道。
扶苏当即正言道:“望国家有本而已,自先帝以来,后宫无主多日,然男正外,女正内,不可缺一,上卿可知?”
“哦,原来如此,只是陛下还未加冠,能立皇后否?”蒙毅有些怀疑地问道。
扶苏当即拍了拍蒙毅的肩膀,“我知道汝有女,貌天成,今十四有余,不若献给陛下,以立正宫,待到弱冠之年行后宫礼,可谓皇后。”
胡亥坐在殿上,年纪十七岁,看着两位三十多岁的长者讨论问题还真有些不适应,而且还是在朝堂上讨论自己的婚事。
听闻蒙毅有女,胡亥自是有些激动,十四岁确实有些小了,不过胡亥他可以等的,然蒙毅这会儿却摆手道:“不可,某兄长亦是有女,且功大,某怎可与之相争。”
“哎,这话有误啊,二女皆可送入宫内嘛。”扶苏认真地说道。
蒙毅有些哑然,“长君,汝也不至于这般为陛下着想吧,某觉得还是在等等吧,两女年纪相差两岁,未免有些不合礼仪。”
首座上的胡亥当即摆手道:“蒙上卿,朕且问汝一句,可否愿意将女儿送进宫来,另外武侯之女亦可,何故扭扭妮妮,待到后宫事定,也可平天下。”
谁知蒙毅直接跪在了地上,颇为认真地说道:“启禀陛下,自古以来,妻为一人,乃皇后,妾为多人,乃妃嫔,两女入宫,总有争风之嫌。”
“况微臣之女年幼,不懂礼仪,貌不及其堂姐,故而臣以为当奉武侯之女为正,臣女为妾,愿陛下听之任之。”
胡亥连忙颔首,扶苏见状,亦是当即将蒙毅搀起,“启禀陛下,上卿有意如此,不如遵之,免得两女不分尊卑,乱了宫中规矩。”
“也好,就如蒙上卿所言,召二女进宫,叔孙通,汝知礼仪,该当如何操办?”胡亥转身对着太史叔孙通说道。
叔孙通有些茫然,扶苏直接口语道:“多多益善!”
殿内瞬间会意,遂躬身行礼道:“启禀陛下,自古选妃乃是大事,然本月先帝忌日,当待来月,至于事宜,当从民间选任七十二美人送至宫中,蒙氏二女为主,方可依照祖制办理。”
胡亥哪里知道这礼仪真假,只是点头同意,“就按照太史所言,不可马虎。”
于是乎秦庭先祭祀祖宗功臣,然后召选美人,最后便挥师南下,攻克临江三郡守,方可再与楚国抗衡。
蒙毅和蒙恬各有数女,另外两人皆有一子,蒙恬长子名曰蒙戎,蒙毅长子名曰蒙文,皆是任命为中郎将,这也是贵族出身必经之路。
蒙氏二女皆是贵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礼仪,最为严谨,毕竟越是名门之女,越要规矩行事。
次日清晨,便在骊山提前搭建高台,胡亥带领王公子弟,贵族公卿祭天,祷告大臣,礼仪繁多,直至午时方才结束。
至于二女之事,胡亥似乎并不着急,在他看来解决共敖才是当务之急,因此选妃入宫的事情暂且延后,择日再议。
扶苏稍微提起,胡亥便正色道:“天下未定,先祖基业未定,何以家为?兄为丞相,当思民众,若朕无子,兄之子亦是吾之子也!”
扶苏自是无法反驳,颇为低声地回道:“暂且就由你吧,然共敖事定,必须选妃,毕竟国之根本乃太子也。”
胡亥连忙颔首,“兄长说的是,如今国策有二,定天下和选皇后。”言罢引得扶苏大笑。
咸阳诸事定,且说衡山郡内,本是一伙贼众占山为王,也就是当初王陵的贼众,今听闻沛公前来,主动将郡县献出,故而刘邦暂且驻扎在长沙,见机行事。
今又听闻项羽欣然称王,心中大喜,如此以来楚帝纵使不能号令天下,也算得上是古代周王了。
长沙城中,刘邦居于首位,虽然年今五旬,然面色甚佳,萧何、樊哙、卢绾、曹参、灌婴、滕公等人依次而坐。
随即美酒入殿,众将痛饮,刘邦颇为感慨道:“某从沛县起义,不过千人,所居之地不过两县,听从诸位之意见,投靠楚帝,方有今日衡山五百里之地,可谓功小成矣。”
“纵使项羽出身贵族,不过一彭城守财奴也,此刻定是左手执杯,右手美人,畅饮不停也,此番年轻气少之人,何能成大器也,吾所虑者,唯有秦君与老丞相也。”
“今日虽不在汉中,能得此地,吾心甚是开怀,诸将雅量,可痛饮也。”
众人闻言,当即举杯贺道:“汉王英明!”
就在众人宴尽之时,没想到却从殿外走进一位老者,年纪七旬左右,不待刘邦答话,那老者率先开口道:“某乃当地名士,素有雅望,今听闻汉王得衡山郡,故而前来吊唁。”
刘邦听罢,心中微怒,当即喝道:“此等老者,谁人放入,速速驱逐!”
夏侯婴在旁连忙阻止,缓缓举杯敬给老者,颇为恭敬地问道:“敢问老先生可是郦生郦食其?”
“正是老朽,敢问阁下可是滕县长者夏侯婴?”郦食其亦是恭敬回答道。
夏侯婴连忙点头,然而殿上的众人却是面面相觑,夏侯婴连忙解释道:“启禀大王,此人名曰郦食其,时称狂生,家境贫寒,虽为小吏,县长敬之,素有才学,万望大王听其言语,必是高论。”
刘邦听说是名士,脸色稍微收敛,慌忙命人在殿上设一食桌,“老先生所言着实狂妄,故而某不敬重,今听腾公之言,可见先生有大才。”
“况且先生刚说为某吊唁,想来必是某有不详,还请先生教之,某定高许。”刘邦言语间亦是多了些许谦卑。
郦食其稍微抿口温茶,颇为颔首道:“恩,茶香四溢,尚比酒清。”百度一下“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70章郦食其高论时局
刘邦见状,依旧殷勤道:“先生教我,此茶千斤赠与先生,今某图得土地五百里,何故有生命之忧也?”
“大王五百里土地固然值得庆贺,可惜啊,这里并非长久之地也,或许还会有逃亡之灾祸也。”郦生很是淡然地说道。
其实郦生自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便再暗中观察局势,项梁起不义之兵,纵使占据定陶,也难以长存,当初攻打泗川郡的时候,刘邦礼贤下士,项羽收取美人,可见志气并未苟同,至于秦暴政,齐燕赵贼众,郦生都没有考虑,毕竟能够得天下的仅有秦楚也。
“先生今衡山郡皆是仇和山峦,乃天然屏障,有何灾祸?”刘邦有些好奇地问道。
郦生稍微抚须,很是认真地说道:“大王何故拘泥于衡山之郡也,东西南北各有贼众,纵使地利人和,未必能胜势众。”
“共敖在南,有数万之众,其以德才拜为郡守,自然不是无名之辈,且占据九江临江等地,虽向楚称臣,此不过其权宜之计,意在休养生息罢了。”
“秦楚征战半载,共敖修全秦法令,百姓自得,乐事一桩也,此等府国,大王安能撼动乎?”
刘邦听罢,脸色有些黯然,“某兵数万,难以及也。”
郦生在旁思量片刻,继续说道:“楚帝向东,有吴苪佐助,今封汝为王,真得利也?殊不知,吴苪幼时玩性不减,常号令村童为军,截取邻村财物,据为己有,孩童莫敢不遵从,今日之楚帝,莫非不是当年之孩童,如此,吴苪为王,意在会稽。”
“当初好言劝慰楚帝封汝为王,表面是为牵制项羽,想必这点他也实说,然实则是为了让大王离开会稽,其计策高深,汝帐下谋士有几人得知?”
言罢遂看向周围,萧何等人颇为惭愧地低头不语,刘邦愈加佩服地看向郦生,当即奉上温茶,请求指教。
郦生接过茶杯,缓缓说道:“此两地,有将帅之才,联众可对付,然西面秦国,二世为皇,本以为是暴虐之君,未曾想即位先杀赵高,而后调回扶苏等人,况函谷关固若金汤,无十万之众,恐难以攻破,此乃帝王之才也,想必大王自是不敢与之睥睨。”
“北方数国,韩之初灭,魏之大损,赵有武臣吃喝玩乐,庆陈余张耳之辈且能应付,燕之韩广,有大将臧洪,今不发兵,唯恐匈奴出兵而已,至于齐国,贵族为政,占据辽东,天府之国,当求安稳充兵,必不会与外缠斗,唯独楚之项梁叔侄,自恃勇武,占据城池,众将莫敢违者,亦是大王之敌也。”
“项羽生性自大,且将士数十万,今虽称臣于楚帝,并不代表日后叛国,自立为帝,此种事情他亦非先河,故而不惧也,以王号牵制项羽,下策罢了。”
刘邦听罢郦生的一席话,心中大为惊讶,慌忙行礼道:“吾本鄙陋之人,不过窃取百里之地,不知利弊,沾沾自喜,多亏先生教导,感激不尽。”
“只是诸事已成定居,敢问先生可有破解之法?”
郦生抚须微笑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诸事未成,自有办法解决。”
“唯今之计,可图东南,暂缓西北,亦或是联西北,破东南,地自平分!”郦生很是认真地说道。
刘邦并无才学,听闻此言,有些茫然,随即看向了一旁萧何等人,曹参素有才略,最先反应道:“先生之意,莫不是联合秦,攻灭共敖?”
“正是此意。”郦生颇为欣慰地说道。
旁边的刘邦正要答应,却被卢绾拦了下来,卢绾和刘邦乃是挚友,同窗好友,且同一年出生,关系最好。
见卢绾如此,刘邦有些踌躇,“卢绾,你有何话说?”
卢绾眼神微微转悠,沉吟道:“启禀大王,今和秦联合,明显是自寻死路啊,楚命攻秦,今与秦好,老丞相岂会坐视不管?”
经过卢绾这么一提醒,刘邦心中也有些恍惚,“是啊,老丞相在北方定陶,若是听闻某与秦联合,定会派兵前来攻打,待时以某之力,怎么能抵挡老丞相的兵马。”
郦生欲要跟随汉王行事,自然诸事全部料到,见刘邦发问,当即开口道:“可明攻九江,暗结秦君,想必此时秦君亦是忧虑共敖。”
“毕竟巴蜀与汉中乃是秦国粮仓,若被攻占,秦还有何机会翻身,大王若是占据了九江,可威逼楚帝来九江,然后发兵会稽,据长江之险,号令诸侯,岂不是美事一桩。”
刘邦虽然狡诈,未曾想这老者比自己还狠心,遂看向一旁的腾公,“此计策可行否?”
然腾公心中犹豫不决,他固然知晓郦生的名声,然而这种险招若是败露,项羽都不好招呼啊,但若是成功占领九江,诸事颇为方便。
“启禀大王,此事想来,危险重重,然事成之后,利益难以言表,烦请大王三思,某不敢决断。”腾公很是委婉地说道。
郦生在旁,很是直接地劝慰道:“正所谓成者英雄败者寇,大王自居衡山郡,早晚覆灭,何不放手一搏,事成之后,便再无后顾之忧,将九江作为屯兵之所,以水为险,守可守,攻可攻!”
“今日犹豫不决,终究自取灭亡!”言语间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