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小李相国
刘邦本来就非常信任萧何,今听闻此言语,更是颔首道:“丞相所言极是,明日发兵夏口,以免共敖士卒来占!”
至于衡山郡且由樊哙、灌婴把守,刘邦亲自带领曹参等人前往夏口,丝毫不敢耽搁,唯恐诸事突变。
此时的共敖也是刚刚带兵从江陵出发,不过仅有两千兵马,反观刘邦两万左右士卒,浩浩荡荡向着夏口挺进。
夏口守将本就是无能之辈,听闻刘邦出兵两万,且西陵已经被秦军攻占,不觉心中惶恐,临江士卒迟迟不来支援,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
不过两日,刘邦便兵临城下,夏口守将自知不敌,便投降于刘邦,夏口据点轻而易举归为刘邦所有。
共尉带兵从临江出发,不敢绕衡山郡直达六县,只得从衡山郡边缘挺进,恰巧路过夏口,却发现城中旗帜并非临江王所立,心中甚觉恍惚。
城外的临江军发现异常之后,便命士卒过江查探,却发现城中的将士皆是楚服,且城池上的旗帜明显标为汉旗。
共尉得知消息,眉头微皱,来回思量道:“今楚竟如此无礼!我父王屈身为王,乃是敬他为楚帝,未曾想今日却趁临江危乱,占据夏口,当真可恶啊!”
其副将却不以为然,“启禀将军,今城中虽楚服,然乃为汉旗,依某看来,事情不简单啊。”
“很有可能是刘邦私自发兵,毕竟刘邦未出兵之前,九江并无任何事情,今刘邦来此不久,却将夏口占据,其心甚野,不可不防!”
共尉亦是觉得有理,只得先命人写信送与刘邦,希望其能够给出一个说法,若是楚帝的意思还好,若是刘邦自己的意思,只得向父王求兵。
刘邦于夏口城中,早就派人查探到共尉的消息,不过两千兵马而已,因此刘邦并未在意,只是命人固守罢了。
毕竟西陵被攻破,江陵乃是最重要的防线,纵使夏口被占领,共敖也不会舍弃江陵前来支援夏口,且此有长江天险。
刘邦正欲派人前往六县求和,谁知共尉却从城外送来帛书,刘邦不免有些惊讶,此子曾被刘交夸赞,看来行事的确稳重。
其言曰:“临江王子尉拜见汉王,夏口自去年秋便属父王所有,今秦军来攻,父王心中难舍九江诸事,故而派某前来把守。”
“本欲往六县而行,从中经过衡山郡,尉知汉王乃持重之人,故而绕道前行,不曾想于夏口竟遇此等事情,着实有趁人之危之嫌。”
“某出身卑劣,不敢质问汉王,烦请告知,夏口诸地何人所有?汉王亦或是楚帝耶?”
刘邦看罢帛书,不觉有些嗤笑,就算这小子知道又能怎么样呢?两千兵马,隔着一条长江,纵使有飞檐走壁之功,未必能攻破夏口,着实可笑啊。
遂并未开口,直接将帛书原件返回,另外添了一句,“既知卑劣,何来相问?”
正在刘邦沾沾自喜之时,萧何也从外面走了进来,见其如此表现,不觉迟疑,遂低声问道:“大王何事如此开心?”
刘邦见状,当即整了整衣衫,方才缓缓说道:“丞相不知,刚才共尉来信,质问此地何人所下命令,其不过两千兵马,当真是多此一举,知道又能如何?故而本王并未搭理他,而是草草将帛书送回。”
“大王误矣!”萧何闻言,有些抱怨地说道。
刘邦瞬间茫然,“怎么回事?这不可能吧?此竖子两千士卒也!”
萧何当即摊手道:“大王不知啊,名声不同,今大王粗鄙秽语,他定然觉得是大王私自发兵,而非楚帝本意,如此以来,他不守九江,可前往彭城告知项羽,说大王有谋反之嫌,如此事情何为?”
“况且项羽匹夫心性爽快,共尉亲自投降,他定然厚待,也有发兵的理由,昭告天下,汉王为王,不守规矩,私自出兵,占据他王之地,故而率兵攻之。”
刘邦瞬间明了,当即握着萧何的手问道:“公乃智囊,可有他计?”
“如今共尉收到帛书,心中幽愤,尚不知投靠项羽,大王可发兵,尽早灭之,趁秦军牵制,早些拿下九江!如此大事可成,诸事不晚!”萧何认真道。百度一下“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75章共尉退兵回江陵
刘邦听罢萧何的忧虑,来回踱步,许久之后,反笑道:“丞相这番言语乃是聪慧之人所为,至于那共尉小子未必如此吧,他尚且仅有十七八岁啊。”
“哎,宁可防不可放啊!”萧何紧接着说道。
“丞相做事谨慎,某知晓,既然如此,那就发兵,两千士卒不足为虑也!”刘邦坦然道,从沛县至今,萧何从未出过差错,听他的言语应该没错。
夏口城外,共尉正在等待士卒的回信,本以为刘邦定会恭恭敬敬将帛书交出,未曾想竟是自己的士兵原路去原路回。
帐内共尉心情异常愤怒,不待信兵回话,便直接开口问道:“难道刘季那老匹夫没有任何吩咐,还是没有见到?”
“启禀将军,确实有帛书,还请过目。”信兵说着直接将袖中的帛书翻了出来,很是小心地呈给了面前的共尉。
“这不是我让你送过去的帛书吗?”共尉眉头微皱道。
信兵颔首,“没错,正是将军所写帛书,汉王阅过便命人呈给了末将,想来定是在其中添了几笔。”
共尉有些怀疑地接过帛书,缓缓拆开,其中诸多言语并未有所改变,直至看到最后一句话,“既知卑劣,何来相问?”
“刘季老匹夫,欺人太甚!当某无兵,故而逞口舌之快!”共尉当即怒道,随即将帛书丢在蜡台之上,任意灼烧。
旁边的副将知道共尉年轻气盛,生怕其惹出来什么乱子,当即上前劝慰道:“启禀将军,临江军仅有两千,凡事还需三思啊。”
共尉眉头微皱,但依旧同意地点了点头,“汝所言有理,现如今前往六县是肯定不可能的了,倒不如撤兵先回江陵吧。”
“将军英明,吾等谨遵将军之命。”副将有些欣慰地说道。
然而就在这时,夏口城内突然出兵五千,由曹参带领,卢绾为副将,另外派遣使者前往六县,说服县中郡守投降。
曹参过了江,直奔共尉的营内杀来,而此刻的共尉还在与副将商议后事,片刻便有士卒来报,意思很明了,汉军大举杀来,我军当若何。
帐内的共尉年轻气盛,见状当即摆手道:“莫要惊慌,阻止临江军御敌,想来汉军来此不久,急于出战,未必能胜!”
众士卒都觉共尉所言有理,副将立即点兵,共尉亦是换上战袍,竟策马相迎汉军,汉水以南五里,两军排好阵势,显得不算庞大,毕竟一个两千,一个五千,总共七千兵力,前后不过百米而已。
曹参于阵前见共敖乃是一个黄毛小子,不觉有些嗤笑,当即大声喊道:“吾本以为临江王之子乃是何人,未曾想竟是个娃娃,还是好生回去读书,让你父亲前来迎战罢!”
言语未落,惹得众人嗤笑,共尉心中大怒,当即举枪向着曹参冲去,卢绾欲要对战,却被曹参拉住,反而是曹参抓紧马缰,向前迎战。
共尉长枪并无章法,对着曹参的胸口直接刺去,似乎欲要仗着自己勇武将曹参击败,曹参慌忙侧山躲过,右手上前,想要抓住共尉手中的长枪。
共尉虽无章法,但臂力强劲,见曹参出手,慌忙上抬手中的长枪,直接把曹参的手掌打出一条二指宽的红印,使得曹参脸色微变。
“汝仗着年长,便以为无敌?可笑啊?”共敖嘲讽道,随即抽回长枪,算上一个回合。
曹参被共尉激怒,双手持戟,调转马头直接对着共尉砍去,“竖子不知章法,吾怎会惧怕!”
两人在阵前缠斗半个时辰,将近百十回合,根本分不出胜负来,卢绾在后方着急,随即命鼓手击鼓,立马带兵冲了过去。
共敖副将见汉军冲了过去,丝毫不怯,亦是横列上前,霎时间两军数千人,竟在汉水旁边厮杀了起来。
临江军善用水战,然多为蛮人,力大勇武,汉军乃刑徒士卒,多而不壮,灵活敏捷,不消片刻,血染遍野,凄惨无比。
两军鏖战半个时刻,死伤颇多,共尉见势不妙,随即挥手示意副将,命其撤军,临江军片刻便开始鸣金收兵,边战边退。
曹参见其撤退的方向似乎是临江,和萧何所言的跨越衡山郡边境前往彭城的路线有些不吻合,遂不在强追。
共尉折了一千人马,星夜坚持,向着江陵赶了过去,而曹参见共尉遁去,清点人马原路返回城中,损失竟比临江军还要多百余人,可见血战之下,勇武略胜。
刘邦在城内等候一天的时间不到,便听朗将禀报曹参折回,心中有些迟疑,“两军交战,怎么说也要三五回合,如此撤兵,未免仓促啊。”
就在刘邦思量之间,曹参已然进到了殿内,衣衫尚有血渍,当即对着刘邦行礼道:“末将拜见汉王,贼众全部逃回江陵!”
“那共尉没有擒住?”刘邦有些遗憾地问道。
曹参在旁,连忙摇头,“非末将无能,实在是贼众反应迅速,且我军未带粮食,只能速战速决,然后撤军!”
“那共尉应该是逃回了江陵,大王不必忧虑后事,待六县投降,某与秦军包围江陵,生擒共敖父子,今平地作战,贼众四散,故而难擒。”
刘邦也并无指责曹参的意思,颇为和气地说道:“当时丞相说明此事时,本王也曾料到共尉定不会辗转前往彭城,今回江陵也算是基本常识。”
“那为今之计,当若何?”曹参好奇地问道。
“夺六县,请楚帝。”刘邦略微神秘地说道。
九江郡诸地且不提,光是楚帝的名号都足以降服诸县臣子,而共尉与曹参一战后,两日便赶回了江陵。
此时共敖与司马寅尚在死守江陵,听闻共尉返回,不免有些疑惑,立即开东门秘密引入城中。
江陵行宫内,共敖面色阴沉,有些不悦地看向共尉,许久方才说道:“前些时候你说固守六县,而今夏口却被刘邦占领,作何解释?”
“父王,那刘邦狡诈,前些时候议和,未曾想今日却出兵占据夏口,反复如此,真乃小人也!”共尉亦是气愤道。
“少言此语!六县若何!”共敖指着其鼻子说道。百度一下“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76章 共敖帛书送项羽
父子两个相视无语,诺大的九江郡,竟然因为一个夏口被刘邦控制!不过话又说回来,乱世之中,多数人都是墙头草,无可厚非!
最为关键的是,两郡千里之地,竟然未费多少兵力,被秦汉两军瓜分,仅余下江陵四百里,若是守不住,身首异处啊。
司马寅在旁边,略作思考道:“兄长,那刘邦与汝名义上皆为楚帝之臣,他岂敢私自发兵,攻取城池,禀明楚帝,必会发兵支持吾等。”
“哎,发兵,当真可笑啊,那楚帝亦是有名无实而已!”共尉颇为不屑地说道。
随着共尉的话音落下,殿上瞬间安静了许多,共敖眼神微微转悠,“不行,九江之地不可轻易让给刘邦!莫要以为秦军发兵,吾等就要坐以待毙,任人宰割!”
“父亲何意?”共尉面色疑惑道。
共敖猛然握紧拳头,“哼!他刘邦真以为天下无敌?共尉,汝隐蔽出城,带上帛书交给项羽,某就不信项羽会看着刘邦如此胡作非为!”
“只是项羽若是出兵,这个事情就不简单了,待时恐怕临江都不保啊。”司马寅有些担忧地说道。
共敖似乎不是很在意司马寅的意思,很是随性地说道:“保不住也罢,他刘季无信,何防两败俱伤,况江陵三面环水,秦军不擅习水,自是无碍!”
“父亲不必担忧,待项羽出兵,吾等可请求封地衡山郡,项羽害怕刘邦独自做大,定然同意吾等,刘邦碍于项羽权势,必会撤兵!”共尉很是认真地说道。
司马寅与共敖相视一眼,亦是觉得有理,“既然无此,那就前往彭城请求项羽出兵相救,可从衡山郡边界,免得被汉军发现。”共敖低声吩咐道。
诸事完毕,共尉便从东门秘密出城,向着彭城赶去,王离与章邯合兵一处,占据了西陵百里之地,移兵宜道与临江共敖相持,并不敢轻易进兵。
十日路途,共尉日夜兼程,很快便赶到了彭城,经士卒引荐,项羽在殿内接见了这位临江王的长子。
项羽见其眼神凌厉,器宇不凡,甚是赞赏,当即命人备茶赐座,两人叙礼毕,项羽方才开口问道:“公子不远千里而来,所谓何事耶?”
共尉思量片刻,很是谨慎地说道:“启禀大王,某父与汝共同尊奉楚帝,固守边疆,不敢有犯,未曾想刘邦趁着家父与秦军僵持之日,偷偷占据九江千里之地。”
“现如今天下共同拒秦,当万众一心,那刘邦不助吾等攻破秦军也就算了,竟在自家底盘抢占,实在天理不容啊!”
共尉言辞甚是犀利,项羽听罢稍微颔首,“刘邦为人有大志,此等小人作为,不应该吧?”
“今家父失地千里,岂能有假,今大王在彭城无事,刘邦却四处掠地,当初会稽之事,某就听闻乃是刘邦逼迫楚帝封其为王,如此便可名正言顺,还望大王三思啊!”
项羽有些茫然,“这?公子且先去休息,某自有定夺,明日便给你答复,不知汝意下如何?”
共尉初来彭城,也不敢多说,只得颔首同意项羽的意思,随即躬身行礼,退出大殿。
见其离开,项羽随即命人打开舆图,发现九江郡和楚帝所居处想连,如此刘邦若图谋不轨,定是轻而易举之事啊。
“来人,去将先生请来!”项羽心中有些担忧,随即对着侍卫吩咐道。
不消片刻,范增便从殿外走来,见项羽眉头微皱,慌忙上前行礼道:“启禀大王,何事如此烦忧?某听闻临江有来使,莫非出了什么事情?”
项羽并未开口,而是将案牍上的帛书递给了范增,“先生细看。”
范增颇为恭敬地接过帛书,其言曰:“临江王共尉拜楚霸王,躬身拜言,今刘邦自恃为汉王,拘束无度,私自发兵占地,甚为无礼,秦军来攻,其不来救,反以秦军为友,伺机占据九江诸地,千里之地,仅剩江陵一所也。”
“、、、万望霸王救吾一命,发兵衡山,解决此等祸患!”
项羽在旁,见范增读阅罢,当即开口道:“先生觉得是否出兵?亦或是坐以待毙,观看龙虎相争?”
范增放下帛书,有些叹息地说道:“何来龙虎相争啊,秦为龙,汉为虎,临江为狼,此乃趋虎吞狼也”
“吾等若是坐以待毙,临江王共敖必败,两郡之地尽归秦汉也!”
听罢范增所说,项羽似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如此看来,必须出兵了?”
“恩,任谁得利,也不可让刘邦羽翼丰满,大王细想,那刘邦本是亭长,启禀造逆,不过拥戴两县数十里之地,今不过半载,衡山与九江连在一起,竟占据九百里之地,数万士卒,楚帝本想用其牵制大王,可惜方法不对,养虎为患啊!”范增颇为认真地说道。
“只是我若出兵,岂不成了楚国内斗了?”项羽言语间颇为顾虑道。
“不为内斗,可先让楚帝写诏,将临江王共敖改封为衡山王,然后将封地赐给共敖,如此便可,况且那刘邦名曰汉王,乃是为了汉中之地,若楚帝下诏,他不敢不交出衡山郡三百里之地。”
“加上刘邦占据了共敖六百里土地,两人仇恨不共戴天,共敖定会极力阻止刘邦北上中原,若是刘邦不从,吾等发兵,攻下衡山也无妨!”
项羽略微颔首,“看来先生对于刘邦颇为看重啊。”
“不是某看重刘邦,而是刘邦礼贤下士,身边大有能人,不可不提防罢了。”范增颇为感慨地说道。
项羽当日便将共尉送走,并且答应将衡山郡送给共敖,而后又派遣周兰前往会稽,希望楚帝能够遵从楚霸王的意愿,从新规划共敖的属地。
周兰此人行事稳妥,带着霸王的诏书便向着会稽赶去,楚帝听闻九江郡被刘邦占据大片,亦是惊讶,正在不知所措时,霸王的来使也仓促赶来。
楚帝与周兰颇为熟悉,曾在会稽见过数面,两人相见,周兰并未多言,直接将帛书交到了楚帝的手中。
殿内的吴苪见状,自是不敢多言,静观其变而已。百度一下“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77章 刘邦割舍衡山郡
楚都殿内,熊心面色和蔼,缓缓接过帛书,有些好奇地问道:“将军,此乃何物耶?莫不是霸王的安排?”
周兰不敢多说,稍微行礼道:“启禀陛下,大王言语皆在其中,某不过来使而已,不敢多问,还请陛下详查。”
熊心也知道问不出来什么东西,当即顺手拆开帛书,其言曰:“楚霸王拜楚义帝道,微臣多日于边疆,未曾赶回,还请陛下原谅。”
“今听闻诸事未定,汉王作乱,臣心中甚是不忍,封为王侯,理应匡扶楚国,开疆扩土,殊不知刘邦以义帝之名,抢占临江王土地,此等罪责,死不足惜。”
“然其终为有功之臣,且陛下仁义,不愿杀生,故而微臣以为当小惩为戒,还望陛下恩准。”
“汉王罪三,容臣一一禀之,为王者,当尊上赦下,汉王刘邦不尊礼仪,拓土为疆,此为一也;共敖本分之人,守护本家疆土,不敢有违百姓,众人称之,而刘邦却以恶代之,此为二也,秦军大举进攻临江,身为楚臣,汉王当遣兵救之,未曾想却束手旁观,隔岸观火!此为三也!”
“衡山郡本无王占领,刘邦私自屯兵,却不能拒秦,臣以为当以衡山郡赐共敖,刘邦移兵九江,各不相问!”
熊心很是仔细地将帛书读阅完毕,意思很明显,就是让自己下令要回衡山郡,然后转手共敖。
“周爱卿,这事情未免有些难办吧,那刘邦兵力强盛,岂肯听吾之言?”熊心很是无奈地说道。
周兰随即摆手道:“事在人为,不行事何以知不行?”
熊心无语,当即看向了一旁的吴苪,“爱卿,汝可有办法耶?”
吴苪虽是楚帝的心腹之臣,然依旧害怕项羽,故而颔首道:“启禀陛下,且听霸王一言,未必有错,倘若刘邦不听,再做打算,另外此事还请周兰前往。”
旁边的周兰有些茫然,让自己过去不就是告诉这个事情是霸王让干的吗?但是话说回来,刘邦知道了又能如何呢?
“此时臣自然可以前往,还请陛下写好帛书,微臣自然带到,空口无凭,汉王未必相信臣所言之语。”周兰并未推辞道。
熊心见状,略微颔首,“既然如此,朕这就写诏书,呈给刘邦,烦请爱卿代劳。”
本来周兰要回到彭城禀明消息,然楚帝也有命令,因此王与帝之间,周兰还是选择听从楚帝安排,若刘邦不同意楚帝大王安排,随即发兵未尝不可。
会稽城中,熊心写好帛书之后,直接交给了周兰,并多次嘱咐,行事要稳重,能够和平解决,尽量不要动,另外改封共敖为衡山王。
周兰连连点头,遂乘马车赶往六县,现如今彭城多日的辗转,刘邦已经劝降六县,并且屯兵夏口,移居六县。
至于江陵,共敖还在等待共尉的消息,顺便与秦军发生简单的战火,各有损伤,六县城中,刘邦心中大喜。
毕竟未废吹灰之力,便把九江占为己有,正准备发兵与秦军合力***陵,却听闻会稽有来使求见,使得刘邦颇为惊讶。
萧何在殿上不敢多言,刘邦只得下令将周兰召进殿来,两人叙礼毕,刘邦首先开口道:“先生乃是霸王身边之侍从,为何却助楚帝为使者?”
周兰面色微笑,“汉王好大的口气啊,你我都是楚帝的侍从,何来汉王、霸王?难道大王想要为帝耶?”
刘邦闻言,眉头微皱,还好萧何反应迅速,当即出列道:“先生难道不知?王可置百官,称先生为霸王侍从并无不妥啊?”
“汉相聪慧,今日某前来也非无事,只因楚帝政务繁忙,故而派遣微臣前来,特奉上帛书一封,还请汉王细阅。”周兰开门见山地说道。
言罢便从袖中掏出一封帛书,由宦者呈给刘邦,其言曰:“衡山本无主,特则共敖为衡山王,汉王兵马,十日内撤出,不得有误!”
草草数语,使得刘邦有些发呆,许久方才问向周兰道:“这是陛下的意思?”
“且看帛书上的帝印,岂会有假,还请汉王速速决定,某也可前往临江通知共敖不是?再说了,这九江本是共敖之地,今以衡山郡易九江郡,有何差别,大王自知。”周兰颇为认真地说道。
刘邦面色忧愁,当即摆手道:“使者先去休息,待我明日给你答复。”
“无碍,那微臣就先退下了。”周兰表现的很是轻松,不是自家事,何须担忧。
晚间时刻,刘邦心神不宁,随即将郦生、腾公、萧何、等人召进殿内,另外把楚帝的诏书摊开放在案牍之上。
见诸位到齐,刘邦立即高声道:“今楚帝有命,令我交出衡山郡,送给共敖,诸位以为如何?”
腾公闻言,不免有些惊讶,随即开口道:“启禀大王,万万不可,衡山郡并无一无是处,日后攻取汉中,此为捷道也!”
旁边的萧何稍微叹息一声,“汝不知,来者乃是周兰也?”
“他何许人也?”
“霸王项籍之从将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