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命当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半亩南山

    唐远峰看着顾松,心想他示好自己,是想要应对最近的风波吗?那不应该啊,现在自己也起不到很大作用。

    这张牌,给保元老和古元老打,不是更好吗?

    他和顾松初识,并没有多问。放下了茶杯,就事论事:“遇到了这样的机会,沪海肯定是会全力抓住的。我会亲自来推动这个事,就是希望可以快一点落地。”

    顾松想着他年底就会到燕京任职,笑着说:“可以非常快,只要程序走完,厂房随时可以动工。”

    唐远峰越发确认,顾松就是在示好自己。他点了点头,把这个信息记在心里。然后问道:“现在风云变幻,明年多个大国都要进行交接,未来局势莫测。有了这样的新技术,我们多少多了些声音。”

    顾松答道:“他们只是暂时声音大而已,但我相信,先进的技术,是需要目光更远大、胸怀更宽广的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历史终将证明,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唐远峰内心一动,忽然举杯到嘴边,笑着问:“顾总声名在外,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啊!”

    顾松笑道:“唐长老夸奖了,我只想把技术做好,让自己的产业有好发展,实现自己的航天梦想。每个时代,都需要有仰望星辰的人。我愿做新时代,航向星海的第一人,发现新大陆。”

    唐远峰了然于心,和他一起笑着喝下。

    顾松搁下茶杯,一直听得心神动荡的佟立继续泡着茶,就听见顾松笑着说:“很碰巧,从燕京机场出发的时候,碰见了刘熙部长回燕京。”

    唐远峰眼中精光偶现:“哦?顾总和刘部长认识?”

    顾松摇头:“不认识,他那侄子刘玉恒,我倒是见识了,很讨人嫌。”

    唐远峰嘴角笑得耐人寻味:“顾总不像是喜怒形于色的年轻人,看来是真的与他合不来。”

    顾松认真地点头:“道不同,不相为谋。我想看到的是四海归一,盛世如昨,不是财富权威。我向往的是探索星辰大海哪怕九死一生,而不是传承于一隅之地,享百年尊贵。”

    唐远峰听完,摇头叹道:“顾松说得真好,希望我们都能得偿所愿!”

    顾松笑了,他总算说了个我们。




第574章 独此一家(求保底月票)
    在不明所以的人耳中,顾松说的话,听不出多少深意。

    哪怕是佟立,也听得似懂非懂。

    但顾松相信唐远峰是听得懂的,这从唐远峰和他顺畅地交流下来了,就能看得出来。

    毕竟只有顾松知道唐远峰的抱负,也知道他未来的高度。

    顾松相信,在现在这样一个时间点,唐远峰自己一定是想过的,也在做着各种准备的。

    但智者韬光养晦,他一定没有表露,也没有刻意去积蓄力量。

    顾松猜想,他一定在奇怪,为什么自己对他有这样的认可。

    实际上,目前在唐远峰这一个级别,顾松认识的领导足够多。而对每一个有志于更大责任的领导来说,顾松的价值也非常巨大。

    要不然,他也不能现在就成为古韬和保家齐的座上宾。

    要知道,他现在也就快23岁罢了。

    未来他还有多么巨大的成长空间?

    刘玉恒想把他争取过去,作为刘熙未来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他们之前素无合作,而且顾松已经有了深刻的古韬和保家齐印记。对刘熙来说,想要拉拢顾松,只能是先示之以威,许之以利,将来再徐徐感化。

    也许刘熙还会像一些人作为借口说出来的一样,认为顾松这样的人,应当加以充分的控制,让他的才能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但顾松对唐远峰说的态度是很明确的。

    我有我的追求,我能出力,但也需要目光更远大、胸怀更宽广的领导者,能够给顾松自主发展的空间。

    开拓者,怎么能被套上枷锁呢?

    最后,唐远峰说希望大家都能得偿所愿,听上去像是对“四海归一”、“盛世”之类言语的回应,其实也是对顾松的回答。

    什么也不用明说,顾松放着保家齐都还没先汇报,先过来和唐远峰谈合作,都是聪明人,都懂。

    唐远峰就是说,我就是你说的目标远大、胸怀宽广的人。你想造,造你的,我不会扯着你要这要那。

    顾松本就没有把自己放在这种层面的掌控者的位置,他说得很清楚,他要当开拓者,去星辰大海寻找未来更大的空间。

    而唐远峰,自然是守护者的角色。

    回到酒店房间,顾松才开始仔细地梳理着记录下来的声音和画面。

    刘玉恒说得没错,这次对面站出来的人物,那真是三代齐全。

    分量最重的,有屈老表态,步子不能太快。

    中有康元老支持,希望借势进一步位次。也有诸多副元老在争取更进一步的可能。

    下有刘熙,在积蓄力量,准备五年之后上位。

    而其中也谈到了唐远峰,谈到了他下一步会就任的那个职位。

    这个职位现在必须压住。唐远峰刚刚调到沪海,也确实可以压住他,让他在沪海再工作一段时间。

    与此同时,则可以让刘熙去同样级别的省份,也在大长老的位置上历练个两年。

    康元老当然是愿意做这中间过渡一任,代替保家齐与古韬搭班制衡的,其他副元老也有提正的愿望。

    这样,快的话刘熙五年之后,就可以上位。

    就算再慢一点,十年后也是稳的。

    顾松听得感慨不已。

    在量子算法面前,刘玉恒庄园的网络安防形同虚设。

    他也没有在自己家里面,布置足够敏锐的防侵入体系。

    顾松觉得有点刺激,一边和唐远峰聊的同时,还看到了另外一场规模更大的会晤。

    与那边相比,唐远峰这边是真的在韬光养晦。

    从基础来说,唐远峰确实已经比刘熙强多了。

    夫唯不争,故无尤。

    ……

    嵇宜修和顾松已经认识挺久了,由他来牵头,向顾松介绍沪海现在的产业基础,倒也不用非得到处跑,说的都是真实的数据。

    几年时间过去了,嵇宜修已然是沪海的市长,没能再进一步到更重要的位置。

    现在,唐远峰明显是到沪海来过渡一下,嵇宜修觉得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他没有仗着交情去问两个有点机密的材料项目到底是什么,就只是让顾松问,让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如实回答。

    顾松详细了解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等其他人都走了之后,才单独对嵇宜修说:“唐长老应该会提议沪海规划一个新材料产业园,这一块的事情我就先不乱说了。”

    嵇宜修越发感受到他说的纳米碳材料的不简单。

    然后顾松又道:“芯火科技,也计划在沪海投资一个芯片厂。这个厂,需要的地方不小。”

    嵇宜修大喜,四年时间了,当时没能争取到的芯火科技,总算现在也在沪海落地。

    他高兴地问:“有多大规模啊?”

    顾松只笑了笑:“得有武湖至少3倍的规模吧。”

    嵇宜修听得张了张嘴……这……到底哪边才是总厂?他热切起来:“总部……”

    顾松忙摇头:“不是搬迁,这边是一个战略投资,为下一代芯片做布局。”

    “这样啊……如果是这个规模,现在地块方面……”嵇宜修沉思了起来。

    沪海发展到今天,土地资源已经日趋紧张了。

    比武湖的芯火科技,还大三倍以上规模的厂区,这还真是个难题。

    顾松说道:“从燕京那边,应该是会全力支持这个项目的。”

    嵇宜修内心一震,看着顾松。

    顾松点头道:“世界第一,独此一家!”

    嵇宜修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地图上滑过,心中只想起芯火科技已经推出的芯片。

    世界第一,那还好理解,毕竟之前的3D闪存和DDR4也都是世界第一。

    但独此一家……此前芯火科技的所有产品,在市场上总还有替代品的,虽然性能指标会差一些。

    什么样芯片,是独此一家的?

    嵇宜修终于想起燧石科技现在主导的材料科技、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机专项科研计划。

    两项机密的纳米碳材料……独此一家的下一代芯片……

    而人工智能已经发布了。

    嵇宜修抬起头来看着顾松,眼神里充满了不确定的疑问。

    最后,终于还是忍不住压低声音:“量子计算机?”

    顾松笑了笑:“八字还只有一撇呢。”

    嵇宜修终于确认了。已经有了一撇了,那不就只剩另一撇了?

    他端起桌上的水喝了两口,然后有点恶狠狠地看着地图。

    “你放心!我挖也给你挖出一块地出来!”

    顾松笑了:“不用这么夸张,我们偏一点都没关系。实质上,到时候这个厂,应该有足够带动能力的,您可以围绕这个做点文章。只需要为了靠近人才,在市区也有一个楼用来做后续研发和管理就行。”

    嵇宜修眼前一亮,顾松说的这确实是正理啊!



第575章 开启量子门
    顾松来过一趟,见了唐远峰,和嵇宜修把后续的问题先定了框架,后续交给简玉书和廖青山过来对接就是。

    回到燕京,第一时间就被倪光北喊了过去。

    顾松离开的两天,他们已经凑在一起,深入地研究了这种高温超导石墨烯的各种情况。

    从材料本身的制备工艺,到具体应用于量子计算的解决方案。

    这是完全崭新的领域,他们抱着极大的热情,却研究得很困难。

    毕竟这一块,之前的基础太薄弱了。

    国内也有这方面的研究团队,也许已经思考过很多。但这么重要的东西,却无法一起共同研究。

    于是,只能从已经发表的漫漫论文海中,根据现在已经突破的材料特性,去思考可能的架构设计思路。

    这不同于之前做任何一种芯片,也不同于之前开发任意一款系统或者软件。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仅有理论指导,却没有实务框架。

    因为顾松想做的,不是专门用来做某一种计算的特种量子计算机。而是如同现在通行全世界的服务器和PC一样,能够通用的量子计算机。

    那么这种计算机,它的计算架构怎么来实现?

    这种计算架构,还要尽量兼容现在的其他硬件。

    要不然,燧石科技推出一整套的量子计算硬件标准?

    那推广起来,得需要多少时间?什么时候才能产生效益?

    茫茫多的问题摆在面前,让三人组无比期望顾松可以早一点回来。

    不知不觉之间,顾松其实已经成了无可争议的研发核心。

    不论是已经身为院士的倪光北,还是有多年骨干科研经验的王随振,还是正天马星空精力旺盛的林耀东,都成为了燧石科技庞大科研体系中,坚定的“顾松思路”执行者。

    此刻,他们都选择了相信,顾松把量子计算机作为这个阶段重要的一个项目方向,一定有了更多思考。

    顾松回到燧石研究院的小会议室,看着三人整理出来的清单,看着三人有些发红的眼睛:“不会是两天没休息吧?”

    林耀东点头:“睡是睡了,不过做梦也在想。”

    倪光北和王随振非常同意。

    顾松摇着头:“不能一直这样。东哥还好,无牵无挂,人又年轻。倪老和王哥,这么急干什么啊?我又没有定时间节点。”

    “说什么场面话?”倪光北翻了个白眼,“哪些问题有思路?”

    顾松看着纸上的问题,然后又放下搁在桌上,闭上眼睛用手指敲起会议桌来。

    另外三个人于是都静静地等着。

    顾松倒也不是故意装作在思考,其实也在想,按照合理的方式来的话,最终的成果一步步实现的路径,怎么样才合适。

    其实不论燧石科技拿出什么样阶段的量子计算机出来,都足够惊艳了。

    但有些东西,刚出来的时候,成熟程度也是很关键的。

    量子计算机这个级别的玩意,至少不能一做出来,就进入到普通用户都能用得上的层次,它总得有个迭代的过程。

    经典的计算机,最开始也只是为了解决某些特定领域的大量、繁复的计算问题。

    之所以量子计算机成为某种未来热点,其实也就是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在某些领域,量子计算具有更大的优势。

    这并不是说,量子计算机会在全部领域,都超过经典计算机的能力。

    各有所长罢了。

    顾松思考了不短的时间,才睁开眼睛说:“你们也都清楚,量子计算机在某些特定领域的表现是最好的。既然现在通用的量子计算架构还没有眉目,不如先从特定领域开始吧。”
1...259260261262263...3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