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命当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半亩南山
在燧石岛,火电厂……飞机场……航天发射场……工程的强度不是上一个阶段可以比的。
在沪海,芯火科技的芯片厂区,也划定了地方,开始动工。与此同时开动的,还有新材料厂和顾松的生命科技公司。嗯,当前阶段只是一个皮包公司般的存在。
在天府,爱国者的机器狗开始进入量产阶段。有林耀西那边的支持,扫地机器人的原型也很快就出来了。
而燕京这边的节奏,也是迥异的。
一边,是被顾松打草惊蛇后,露出了点马脚,被盯得各种不自在的刘熙和刘玉恒。大人物间怎么交锋的,顾松完全没再去关注。
别惹到他头上就行。
张庆民和郭跃进了组,带着宁奇玮和白杨一起好好学习了一阵,统一对现在进度的认识。
顾松趁这段时间,先陪谢茵然,跟着顾柏的专辑MV拍摄团队转了一个多星期,然后就彻底进入了科研状态。
理由充分无比:要写博士论文了。
而且,材料科技、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机专项计划,都有些小进展。
对部分知情人来说,还有防务系统的科研顾问职责得履行。
在外人看来得忙得不可开交的顾松,实则经常待在香山别院的地下实验室里。
为了明年之后燧石岛的大戏,要做的准备工作实在太多了。
外间,简玉书盯着航天科技集团不断地把燧石集团的卫星送上天。
南海岛,范元白也鼓捣着遥测卫星。
而顾松在地下实验室里,则制造着一颗“干扰”卫星。
群星计划完成后,就要进去顾松计划的逐月阶段了。
干扰卫星只是第一步,随后,才是顾松准备的真正好戏。
时间,轻飘飘地就溜走了。
第590章 100量子比特!
当燧石航天的“群星”网络不断加入新的卫星之后,信号覆盖的范围和稳定性就越来越高。
这当然也离不开大量的地面中枢站。
而它的第一个大应用,让很多人惊呼燧石集团的技术整合实力。
第二代的谜图手机,除了搭载人工智能操作系统,更能在4G信号还没试用的地方,3G信号还没覆盖的地方,直接连上群星网。
华国内的三大运营商,都加入了这项服务。
虽然资费不算便宜,但是**。
这里面也离不开霍玉山腾长兴的帮忙。
今年没为秋季发布会准备太多东西,顾松就乐得不去。
雷布斯终究还是站上了台,发布会结束后,自闭了两天然后找顾松喝醉了一场。
在外界,围绕人工智能,软硬件的开发都在广泛地进行中。
人们都需要消化的时间。
而有那么两个项目组,却进入到了越来越兴奋的状态。
第一个,是两个院士一个准院士,加上四个青壮劳力,在顾松这个开挂狗带领下突飞猛进的量子计算机项目。
另一个,则是贺挺监督,纪总工程师负责,由顾松这个开挂狗提供技术支持的五代机和超高音速滑翔载具项目。
顾松并不知道,真正帮古韬和保家齐实现无声的大势碾压的,就是超高音速滑翔载具的突破。
顾松是真不知道,他也懒得去推演,每次纪总工程师给自己的,是哪个点的技术难关。
他哪里知道,纪总工程师已经被训练得患病不轻了,如同当时的何安志一样。
要不然哪能这么快?
无声无息中,尘埃落定。刘玉恒果然摆酒赔罪,顾松婉拒,说没必要,而且确实忙。
毕竟博士论文开题了。
……
如今的燧石岛,让简玉书觉得安心多了。
随着莫尔斯比港的两个项目,还有所罗门群岛霍尼亚拉,一个海洋生物提取物加工厂项目的启动,更大规模的安全队伍和装备也就过来了。
顾松不吝投入,除了快船,还有直升飞机。
因此,简玉书得以快速往返各地。
岛上的机场很简单,除了塔台,就是跑道规格稍微高点,毕竟要起降运输机。
而现在岛上最繁忙的,其实是火电厂和厂房区。
一船船的货过来,然后就散入期间。
简玉书在这边指挥,是很难想象这些玩意,怎么就会成为一个高端人工智能工厂的。
难不成这也可以远程指挥?
火电厂那边,钱给足了是最热闹的。
几个月下来,烟囱立起来了,厂房也快到顶。锅炉的钢结构里,钢煤斗已经吊装好了,下一步就是锅炉板梁。
简玉书看得龇牙咧嘴:这得多少钱?
如今,才深刻理解顾松之前为什么不直接搞航天。
哪里搞得起?
有漫游者,异梦互娱,梦话科技这些赚钱的公司顶在那,又凭借燧石科技、燧石资本、燧石航天有非常强的融资和变现能力,才能像这样源源不断砸钱到一个岛上。
砸得简玉书心惊胆颤的。
这个岛现在可金贵了啊。
尽管没有到真正特别值钱的阶段,但说真的,光岛上的钢和铁,就够值钱了。
好在只看得到钢铁价值的周边土人,是没法突破赵野的安防线的。
中间层次的周边小国高层,其中又有燧石集团的合作盟友。
而最高层次,简玉书最担心的大国力量,则是在十二月底迎来了一个实验。
华国实验了一个超高音速飞行器,嗯。
顾松被简玉书的担忧问得不耐烦了,提醒了他,简玉书才去看这个不起眼的新闻。
然后他并不懂。
顾松乐呵呵地跟他解释了一下,简玉书才呆了半天,说了一声牛逼……
一次实验当然完全算不了什么,就连顾松也不知道真实的进度到了什么程度。
但简讯都往外发了,显然也是有了突破。
发得也很兔子,只说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超音速飞行器实验。
超音速而已,怕什么?
于是一切都无声无息地过去了。
大洋彼岸,次贷危机已经在酝酿,看来大势并没有因为顾松的蝴蝶效应延缓。
甚至是,加剧了。
ICT板块的火热,冲淡了房地产次贷市场危机带来的影响。大量的热钱,将进入ICT板块作为一种避险的方式。
在这样的大势下,2008年,到了!
为新年揭晓帷幕的,是群星计划最后一次剩余通信卫星的发射。
至此,燧石航天用可回收火箭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密集发射,在航天科技集团的帮助下,实现了一个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成就。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一个VSAT卫星网的天基部分居然完成了。
而且,还实现了手持终端设备的研制,正在天府进行生产。专门的设备块头也没以前的卫星电话大,而信号可就强多了。
接入速度偏差、信号弱一些的,甚至整合进了智能手机。
燧石集团的实力让世人震惊不已。
水面上,人工智能的各种初级应用,是燧石集团现在拿出来的最具有未来感的东西。卫星网以前也有,不新鲜。
而水面下,一个真正的庞然大物,开始成型了。
古韬和保家齐在2008年的第一天里,各自按自己的行程走访了很多地方和很多人,然后下午三点半,却都秘密地来到了燧石研究院。
以顾松为首,有一个算一个,全体项目组的人都等在那里。
元旦假期,其他人全都放了假,也没有闲杂人等。
除了安保团队和凌春儿的几个手下外,没人知道,古韬和保家齐居然双双来到了这里。
顾松将他们迎接到了单独的这一层,倪光北、张庆平、郭跃还好,握手的时候神态自如,还能聊两句。
王随振家学渊源见惯了大人物,还被古韬笑着夸了两句有志气。
林耀东就不淡定了。
古韬笑着说:“看见小顾和小林这样的年轻人物,就感觉国家有着更宽广的未来。先是人工智能,现在是量子计算机,最富有创造力的时间,你们抓住得很高。”
林耀东被拽着手,只知道讲是是是。
顾松就淡定多了:“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100个量子比特,能用到的领域和环节太少了。不过,终归是验证了可行性。”
古韬松开林耀东的手,然后只微笑着和白杨、宁奇玮握了握手。尽管如此,两人也都觉得嗨翻了。
被林耀东带领着在实验室里走了一圈听介绍,现在现在那台巨大的机器面前,他们就问:“这就是量子计算机?”
“原型状态,就纯粹只是计算核心。我们全是完成了一个里程碑,实现了100个量子比特的操纵,因此才向课题组汇报了。”
古韬听完就问顾松:“听说拿武湖交通数据做的模拟?”
顾松苦着脸:“心还是大了。这个问题变数太多,不是现在这个阶段量子计算机可以解决的问题。当然,帮助思考和完善算法架构、优化电路还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古韬问:“你刚才说,可以用到的领域和环节太少了,具体哪里可以用用?”
顾松笑着回答:“经过了这么长时间,我们算是把量子计算机的基础打好了,课题可以交付。接下来的发展,就看往哪个方向走了。专项课题的交付验收,我想以一个任务来作为测试,看看量子计算机的能力。”
“什么任务?”
顾松笑道:“天气预报!”
古韬和保家齐带来的人都一脸愕然。
顾松也不必去解释,天气预报精确度提高带来的重要性,他们都懂。
以交通数据入手,到天气预报,符合心高气傲到面对现实的研究心路传统剧本,好滴很。
天气预报就是计算。
气象局,都是用超算,根据最新的气象数据,在具体算法下去推测未来变化。
现在,数据是越来越多越及时了,超算能力也提升了,才能有一天、三天甚至七天的预报。
这就是计算科学发展带来的直接好处。
虽然不准的时候也不少。
而现在,更强的计算设备出现了,拿这样纯计算的问题来试手,当然是最合适的。
古韬当然是支持的,直接问:“需要怎么配合?”
顾松把机会留给了林耀东。
他说道:“首先要有历年的气象数据和现在采用的算法,然后建立一个当前每天的最新数据同步过来的机制,我们先在同样算法的框架下比较量子计算的速度优势。然后,我们会架构一个人工智能模型,在张院士和气象专家的帮助下来尝试优化预测算法。”
古韬点点头:“那就预祝项目圆满成功。”
第591章 400亿格点柱的大气运动方程组运算
送走古韬和保家齐,项目组这边去了顾松家的四合院,好好聚了一餐,然后就开始放假。
等收假完了,就是和气象部门的对接。
首先每天预测的数据对比出来,计算速度,预算能力,准确度,都会让元老们们看在眼里的。
那么,到时候春节前的大寒潮,被早点预报出来,应该会多引起一点重视吧?
这半年,别人看燧石研究院的成绩,感觉是速度飞快的,但顾松其实挺轻松。
08年,是关键的一年。
为此,香山别院的地下实验室里,几乎没有停过。
和谢茵然腻歪了两天,她再次进入了期末考试状态。
而顾松,就专心筹备起燧石岛上的首次发射。
作为一个企业,他的发射场完全没有必要等到建得多么符合规格之后才投入使用。
何况,这次发射有特殊的使命。
因此,当燧石岛经过了半年多的密集施工,发射场粗粗建好之后,航天科技集团提供的第一支定制烛龙火箭,还有顾松在香山别院鼓捣的“测试卫星”的非关键部位,就通过海运到达了岛上。
然后,则是在高昂费用下请到燧石岛上,帮助进行火箭吊装和测试的团队。
叶子恒为了表示重视,也专门到了岛上。
看着现在还显得粗糙的航天发射场,他无奈地说:“干嘛非要到这里来发射?远洋海运,变数多,现在这边基础又差。”
简玉书不以为意:“总要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团队天天在你们那边培训,也需要经历一些实际的项目来积累经验。”
叶子恒摇着头:“你们是真舍得花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