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命当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半亩南山
舆论一片哗然!
第593章 燧石岛上的首次发射
一般来说,这种预警都是头天发布。
未来24小时内,气温下降超过一定幅度,综合温度和风力,才会发出来,对不同部门和普通人发出提醒。
而预警10天后的寒潮,真的是史上首次。
出于对天气预报一贯的不信任和调侃,很多人都开玩笑。
【被盗号了吧?】
【什么时候预报都能报十天后了?】
【听起来好冷的样子,有人缺男朋友暖床吗?】
……
但这终归不是玩笑。
发布的部门是官方,登载的媒体是官方权威媒体。
而自然有很多其他媒体和专家解读其中的玄机。
波及范围太广了。
可能持续时间很长。
正值年底春运高峰期。
南方应对寒冷极端天气缺乏经验……
随后两三天里,量子计算项目组计算出来的新结果不断佐证着数据的正确性。
普通人也从各个方面感受到了官方的认真。
防寒保暖知识在媒体不断被宣讲。
建议能提早返乡的尽早启程,避免到时候因为大雪封路被滞留在南方。
电力系统全面动员,做了一次线路摸排。
顾松见事情进入了正确的节奏,就把目光转到了燧石岛。
今天,赵鸿涛带着卫星中最关键的器件,会通过私人飞机先降落在莫尔斯比港,然后从莫尔斯比港通过直升飞机前往燧石岛。
因为华国已经和巴新敲定了一系列的合作,因此简玉书得以方便地带着队伍防备意外的发生。
一路无惊无险地到达了燧石岛,顾松从岛上的监控摄像头中,看到直升飞机降落在了岛上的停机坪。
然后,赵鸿涛将大箱子提了下来,直奔已经准备出来,布置好的第一间精密车间。
车间里,只留下简玉书一个人。
这是一颗奇怪的卫星。
反正已经开始负责燧石航天这么久了,简玉书研究得也不少。
但没见过长这样的卫星。
精密车间里,是顾松之前从地下实验室里造出来的一些机械臂。
这玩意,还是那一趟海上惊魂的时候,随远涛号一起运过来的。
后来,精密车间按规格做好了硬装,那一次管栎过来,才把东西从集装箱里取过来,按照顾松的要求安放进去,进行了初步调试。
现在,顾松估计又要开始玩远程那一套了。
简玉书连电话都没打,直接问:“你看得到吧?可以开始了吗?”
略微一会延迟之后,车间里的一个音箱里传出顾松的声音:“你把箱子打开,把东西放到那个黄格线框里的工作台上就行。密码我发到你手机上了。”
简玉书过去,拿出手机一看,微信里有一条消息:F**s01080125。
虽然不懂是什么意思,但是箱子上的密码锁被解开了。
简玉书打开箱子,就看到一个呈现着光泽的金属制品。
方方正正的一个立方体,连孔和缝隙都看不见。
他轻轻地拿起这个立方体,搁到了顾松说的那个工作台上。
顾松的声音传来:“你站到工作区外面,我准备启动程序了。”
简玉书依言退到了地上的红色线框外。
顾松在香山别院的地下实验室里,喝着热茶,神态轻闲。
哪里有什么自动组装程序,一切都是自己的大脑在控制。
让简玉书这么以为就行。
燧石岛上的精密车间里,机械臂开始动了起来。
流程也非常简单,机械臂取了爆炸螺栓,非常直接地将立方体放置在了测试卫星的上方,通过爆炸螺栓将两者连接在了一起。
如此一来,本来就奇形怪状的卫星,仿佛多了一个小的方方正正的头。
过程时间不长,等连接完成,顾松就说道:“就现在,送过去吊装吧,用整流罩遮起来。”
简玉书比了个OK的手势,就出门喊赵鸿涛。
沿着从精密车件铺设往火箭吊装车间的无缝轨道,转运车将已经盖上了大方罩子的卫星,缓缓地运送了过去。
叶子恒带来的技术人员虽然感觉这颗卫星很怪异,但反正他们是金主爸爸,自己搞个新的测试卫星,他们在众目睽睽之下,不好多问也没法研究。
就按照正常的吊装程序,将这颗卫星装好了。
燧石航天自己的团队做了一些简单的电路测试,顾松通过车间里的网络也在暗中检查了一遍,就打电话给简玉书,让他安排装上最后的整流罩。
至此,这枚烛龙火箭的全部吊装就已完成。
三天后的天气不错,烛龙火箭完成吊装车间内的组装和测试之后,车间的门打开了。烛龙火箭竖在转运平台上,缓缓地移动到发射场。
该进行的工作,本着锻炼队伍的目的,都没有落下。
垂直校准与定向……
检查与测试……
火工品安装……
最后一步,就是确认各方面都没有问题了,加注推进剂,充灌压缩气体。
等这些工作全部完成,烛龙火箭已经进入代发射状态,时间已经来到了31号。
冷冽的寒潮如期而至,侵袭了大半个华国,举世都为这次精准的预报而震惊。
各路专家纷纷猜测,这是蒙对了。
从气温变化趋势里,看到了这种可能。因为时间碰巧赶上过年前,怕会造成巨大损失,才本着以防万一的想法给出了这次预警。
他们实在难以想象,现在的天气预报,可以做到这种程度了。
只有一些有心人,才发现这一段时间,每天的天气预报都准了很多。
在南太平洋的波涛中,燧石集团租用的测控船却关注着燧石岛上传来的信号。
群星计划是已然完成,但地面测控站的建设,暂时还没办法做到全面覆盖。
当然,顾松也并不在意。通过航天科技计算,付费租用测控船辅助,也只是为了做做样子。
燧石岛上还略显简陋的发射和测控指挥中心里,燧石集团草草建立的第一支指挥团队,心情非常紧张。
这是一支很年轻的团队。老大,正是从原单位跳出来的董和光。
大半年的密集训练,以他为首,都是在疯狂地学习。
现在,书本上的东西,要进入实际应用状态了。
燧石航天自己的第一次发射,虽然是由董和光来做这个指令长,但叶子恒也带着不少有经验的骨干,过来帮忙以防万一。
顾松也在燕京默默地注视。
群星网络聚焦到了这次发射当中,租用的测控站和测控船,也并入了网络,提供着他们的测控信号。
指挥中心里,一声声报出来的情况,听得到年轻的燧石航天发射指挥团队,并不平静的心情。
不远处,烛龙火箭在阳光下静静伫立。更远处,是太平洋幽蓝的微涛。
“10分钟倒计时准备!”
董和光深吸了一口气,说出了这句话。
箭已上弦。
第594章 真的失败了?
这不是烛龙火箭的首次发射。
在过去的2007年,烛龙火箭研制成功之后,已经由航天科技集团委托生产和发射了五次之多,送上了1颗中继卫星和数颗通信卫星。
但现在,却是燧石航天在自己的发射场,由自己的发射指挥团队,进行的第一次发射。
发射场是简陋的。
经过远洋航运来到这里的烛龙火箭,在发射前检测的时候,是没有问题的。
但燧石航天自己的团队,太年轻了,太缺乏经验了。
叶子恒有点担心。
这些担心只被他压在心底,他看着简玉书,这家伙倒是非常镇定。
不远处,随着倒计时归零,火箭底部的尾焰终于喷薄而出。
数秒之后,火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
在火箭飞到两三千米高度之后,所罗门群岛上的各个小部落里,当地土著惊异地看着天空中的景象。
这是在这里从未见到过的东西。
轰鸣声,巨大的光焰,飞速爬升的火箭……
甚至有人匍匐在地。
这是一次不宣于外的发射,但当火箭发动机已经点燃,而且爬升到一定高度之后,还是被不同国家的监测部门看到了。
一时之间,从太空到地表,不知道多少雷达、遥测设备,对准了这里,迅速计算着火箭的轨道。
近在咫尺的巴新没有这样的设备,索马雷也不知道一枚火箭就在不远处的燧石岛上腾空而起。
但周边的大国,是观测到了的,并且有点小紧张。
他们的大佬,不免联想到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
燧石岛上,董和光紧张地关注着各方面反馈回来的数据。
一级火箭分离之前,所有的关注点都在姿态和速度上。
叶子恒身旁的顾问看着屏幕上显示的数据,凑过来低声说:“有点不对,速度快了些,轨道也……估计一级火箭分离后,就会开始偏!”
叶子恒忍不住看了一眼简玉书,这家伙仍然这么淡定。
董和光当然注意到了这一点,额头沁出汗珠。
但现在火箭已经爬升到了50多公里的高空,一切都是自动控制程序在努力校正。
不应该按照这个速度爬升的!
现在一级火箭分离前的阶段,虽然轨道没问题,但是速度太快了,等二级火箭开始点火之后,能调整得过来进入地球轨道吗?
会……直接冲向太空吧……
而且,一级火箭现在明显消耗了比预期更多的燃料,等下还能成功回收吗?
董和光的心不争气地狂跳着。
只能眼睁睁地看,火箭飞到了卡门线附近,然后一级火箭分离。
是的,分离是成功的,一级火箭开始进入回收程序了。航天科技集团的人,帮助盯着一级火箭的回收。
而二级火箭点火之后,一点都不意外地,无法将轨道调整在预期之内。
指挥中心里沉默着。
如果一切按照计划走,二级火箭将会把卫星,调整到环绕地球飞行的轨道。
但现在……环绕不了。
速度过快,卫星会在一道抛物线之后,直奔月球那个方向吧?
叶子恒也沉默着,还没到最后一刻。
远在休斯顿,NASA那边的人在笑着调侃。
“这种情况无法挽救的,二级火箭的燃料,只有那么多。”
“非常奇怪,那个家伙的岛,明明还在建设期,为什么要选择在那里发射?”
“鲍勃,那位顾先生有的是钱,这也许只是一次模拟测试。你们看,一级火箭在回收,最宝贵的东西并没有丢不是吗?剩下的,对富豪来说也值不了多少钱。”
“万恶的有钱人!”
“我赌100美元,明天马斯克肯定会接受采访,发表些有趣的言论。”
“真昂贵的弹弓啊,就是准头差了点。”
燧石岛上,董和光在沮丧的情绪里,勉强笑了笑:“一级火箭完成回收了,干得漂亮!”
在爬升阶段过度消耗燃料之后,一级火箭的回收启动了预案。回收阶段,发动机点火的次数减少了一次。
在最后一次点火中,高强度的喷发带来了更强劲的减速。
那一刹那,董和光都担心火箭的主体经受不了被重力加速到那个级别,又迅速减速带来的冲击。
还好,最后火箭有惊无险地立住了。
现在就不知道,火箭的主体和发动机会不会有什么暗伤了。
有一支团队过去了,将已经回收的一级火箭运回车间进行监测。
指挥中心里并没有因为董和光的鼓励有什么反应,因为卫星即将划过地球轨道,奔赴茫茫太空。
整流罩按照原定的时间表打开了,二级火箭的发动机也关机分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