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复兴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魔力鸟

    清军停止了攻城,向思问与太监高坑自然很高兴,尤其是高坑,他才不管杨嗣昌与卢象升如何了,只要自己这里没战事情,将来平安回到京城,自己的地位就会扶摇直上。杨鸿章却一刻不得闲,现在他是朝廷授予的正四品都骑尉,明威将军,正儿八经的河间参将,向思问见到了也是称呼将军的。

    按照杨鸿章的安排,四千人除了每日当值的之外其余都是日夜在校场操练,斥候更是昼夜不停的将和肩周围的情报及时收拢。而另外还有两千民壮在不断地扩大水泥墩子阵和加固城墙,每个城门口都升起了一个侦探

    敌军动向的热气球,敌人如果靠近,十几里内调兵遣将一目了然。而河间城内的百姓却逐渐安定下来,在他们刊例或许凶悍的清军奈何不了这位新来的参将。没看到那较场上每日操练的士兵喊声震天吗,那可是比大炮还厉害!

    这天是凌晨,北面的遏必隆停止了攻城,西面却又除了情况,当斥候报告说有一支两三千人的步兵朝着河间而来的时候,杨鸿章大感意外。再仔细打听发现可能又是高阳难民的时候,向思问也坐立不安了。如果再来一次北门那样的人肉扫雷,河间守军几乎每个人都会有阴影。所以在经过简单的商议之后,杨鸿章决定带领所有的骑兵出西门拦截!绝对不能让北门的事情重演。

    很快杨鸿章等人就在西门几里之外拦截了这支队伍。一看领头的杨鸿章认识,是孙承宗的家丁之一孙飞。

    孙飞见到杨鸿章等人,老远就跪在地上嚎啕大哭!杨鸿章等人走近一些才发现这群人大部分人都带着伤,和王乐年那群人全须全尾来到河间的模样完全不同。再仔细一问才知道孙飞和当日拒绝给杨鸿章开城门的孙源是亲兄弟。

    原来当日杨鸿章领兵离开之后,高阳城内并不太平,虽然大部分人执行了知县王乐年的命令,拒绝给杨鸿章开门,但心中还是有顾虑的,当遏必隆再次领着大军前来高阳的时候,高阳军民显然没有了孙承宗在的时候死守的决心,也没有了杨鸿章在的时候能守的能力。

    头其实当知县姥爷王乐年说要放弃高阳转战河间的时候,高阳军民彻底分裂,以孙成忠亲兵和家丁为首的一群民壮坚持死守待援军。不过很快知县王乐年带人从南门平安离开的消息让所有人失去了死守的勇气。孙飞和兄长孙源决定带领剩下的民壮保护者百姓南下。

    他们天真的以为王乐年会帮他们成功吸引清军,但那里想到半路上不断遇到从河间逃离的高阳难民,他们诉说了河间发生的一切,让原本侥幸的他们也紧张起来。果然在离开高阳的第三天他们终于遭遇了清军。几千清军如虎入羊群一样,一阵冲杀之后就是逃离以少部分,大部分成为了俘虏。

    孙家兄弟因为参加了民壮,所以成功的得以逃脱,但是在面对清军的追击的时候还是有一部人为了掩护同伴而失去了生命,孙飞的哥哥孙源就是在追击中战死。原本的百姓队伍也四散而逃,剩下的民壮还有一千四五百人一商量决定来河间投靠杨鸿章。

    结果双方一见面孙飞也才知道王乐年早就带人来过河间了,很显然包括孙飞在内几乎每个人在场的人听到王乐年的名字都咬牙切齿,恨不得生啖其肉。

    虽然是虚惊一场,但杨鸿章还是十分感慨,也不知道当初王乐年做出的决定是帮了杨鸿章还是祸害了高阳百姓。不过孙飞带领的这些民壮确实比煲粥那些人还有切身的体会,他们对清军的仇恨让杨鸿章觉得民心何用,也是为河间的防御增加了有生力量。

    (本章完)




第032章 野外伏击
    就在杨鸿章思考着是不是给遏必隆也来一次夜袭的时候斥候却惊讶地发现城北十几里外的清军营地不见了,遏必隆撤退了!想来孙飞她们遇到的袭击就是在遏必隆撤退前后,或者说是孙飞等人运气不太好,遏必隆可能只是恰好碰到了他们,然后一顿发泄!

    遏必隆莫名其妙的撤退了,这消息让杨鸿章感到意外,同时也意识到多尔衮可能在收拢兵力准备与卢象升决战了。只是在当天下午更加震惊的消息传来,杨嗣昌、刘泽清在临清战败舍弃临清城,两万多山东镇人马只剩下不到五千人残部逃回济南。多铎率领领红旗只用了不到三天时间就击溃了整整一个镇的兵马!杨嗣昌和刘泽清可是据城而守啊,还是那句话两万多头猪站在那里让人砍也需要好几天啊。杨鸿章真的不明白,明军到底是怎么失败的!

    收到消息的向思问与高坑第一时间来到杨鸿章的中军帐,夏冬伟与向来活跃的杨胜也是板着个脸一言不发。所有人都看着杨鸿章,因为所有人的希望都撸空了,原本希望杨嗣昌能够成功牵制住多铎和清军右路十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所有人也明白,右路军解决了山东镇兵马,下一个目标肯定是河间,用常规的办法似乎无法抵抗勇猛的右路军。

    “高公,本将准备带兵出城伏击多铎,还请高公坐镇河间,若是本将兵败,高公去留自便。”杨鸿章看到众人来齐,第一时间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不可,将军不是常说建奴骑兵适合平原作战,我军以步卒为主应该当据城而守!”没等高坑说话,向思问就急眼了。现在杨鸿章是大家的主心骨,如果杨洪带兵走了,他可没有信心 依靠河间的几千临时招募的民壮能够抵御数以万计的清军骑兵。他也没有王乐年那么自负,认为守城用不上杨鸿章,当然他更加担心这个原本就没什么心思死守的参将趁着这个机会逃离河间,那河间只剩下他和高坑两人儍瞪眼。

    闻言高坑没说话只是一脸无奈地看着杨鸿章,显然他想说的话向思问已经帮他说了。其实作为监军他宁愿跟着杨鸿章去伏击。很显然杨鸿章是准备打算了利用所有的骑兵袭击多铎。在高坑看来骑兵意味着战斗力也意味着逃命的可能。如今的形势下固守河间的危险性明显比出城游击战要危险太多。这也是他和杨鸿章不够熟悉,不然早就两人商量着是不是放弃河间另谋他路了。

    杨鸿章自然知道两人的心思,笑道:“高公,向大人,本将让杨胜与火炮留在城内对建奴保持威慑,只要有豪格与岳托在,想来那多尔衮与多铎也不敢猛攻的。我带人去野外寻找可以伏击的地形,对建奴军队造成一定的杀伤让他们远离河间,这样河间才能确保安全!”

    “少爷!”杨胜一听要留下自己在城内立马就急眼了,在他的世界里,三少爷的安全大于天,杨家就是他的全部,他才不管什么高太监和向知府。

    杨鸿章看了一眼站立着的杨胜,摆

    摆手示意他安静,又转向了夏冬伟与张虎:“你们二人与我带领所有的骑兵以及五百民壮带上铁锹今夜就出发。另外再找几个当地向导,看看附近从临清到保定的必经之路上哪里有适合伏击的山地、河流。向大人,你还有个比较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带领部分民壮在河间城的四门,尤其是南门方向选择有小山坡的地方挖这样的沟壑,数量自然是越多越好!”杨鸿章一边说一边在案几上简单的描绘着。

    河间府城东南三十里伏牛山,多铎端坐在马上,看着一路上绵延数里的财货大车,再看看自己接手才几天的两红旗精锐经过临清一战算是比较服帖了。两万五千余人围攻临清城三日,城破,获得财货远大于前几日散兵游勇在各地的劫掠,唯一遗憾的是没有能够俘虏明朝的总督以及山东镇总兵。

    多铎心中盘算着若不是十四哥催的急,自己必定会追到济南去,甚至到淮河边也不是没有可能,管叫那杨嗣昌无处可逃。大清还是人太少若是再给自己一万人,一定将山东全给端了。

    轰隆隆,轰隆隆!多铎正在马背上想得出神,突然大军前方传来一阵轰鸣声,多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遭遇了大股明军,这些人还携带这火炮。可是仔细一听似乎又不是火炮,响声没有火炮那么厚重。紧接着还不等他弄清楚怎么回事远处又传来砰砰砰的响声,是火枪的声音,听声音还不少!明军,哪里来的明军?这里距离保定尚远,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河间!

    想到河间,多铎想起了十四哥的嘱咐,这个杨鸿章守城是个好手,遇到了一定要小心对付。自己正准备回师去保定的时候搂草打兔子将他解决了,这猴子居然跳了出来,那就省了自己专门去一趟。多铎嘴角带笑拍马向前。

    只是等多铎来到阵前却发现形势并不乐观。首先久经战阵的他一眼就看出来这里确实一个适合打伏击的好地方。这座山的背面一条河流经过流向东方,河面宽有百丈,深两丈多,大股骑兵是无法直接通行的。这座山横亘在河的南岸绵延继续湘南十数里,虽然不高却照样不适合骑兵大股部队快速通行。然后很巧妙的是这座山与旁边的河在这里有一宽不过十几丈长却长达百来丈的山谷或者是河床。

    如果是两军对垒或者初次行军一般稍微有点经验的将领一定会派人先打探周围情况。但是这支队伍先是多次从这里经过,加上刚刚经历了临清大捷有点忘乎所以。而轻敌付出的就是生命的代价。杨鸿章带着一千多临时拼凑的骑兵以及五百河间民壮在这里准备了足足两天一夜,终于等来清军!那些民壮和大部分士兵完全看不懂他们的参将大人要干什么。好好个一个河滩上被刨开得坑坑洼洼,基本上全是地雷。然后山坡上被挖了一人高半人宽的沟壑一道又一道,一直到山顶。然后沿着山顶一直往南延伸……

    当所有火枪手跳入沟壑几乎看不到人的时候,那些看客们才终于明白参将大人所谓的工事是怎么回事。因为这些火枪手头

    顶上是这几天河间府赶制出来的头盔,然后是半身铁甲。整个人往那沟里一趴,远出的清军骑兵骑射根本就奈何不了。

    多铎黑着脸站在河边指挥者清军冲锋,他已经很高估杨鸿章了。但是整个河滩上被他布满了地雷。清军几乎使用战马在扫雷。只是最后的区域无法接近,因为已经在火枪的射程范围。于是勇敢的八旗子弟发起了对明军的冲锋。但是等待他们的是一道道的壕沟!那些卑鄙较滑的明人躲在壕沟里发射火枪。

    骑兵好不容易冲过第一道壕沟却发现接下来仍旧是壕沟。战马无法精确地越过一道又一道的壕沟。往往一不小心就跌入壕沟当中。

    当他们想骑射的时候却发现根本找不到目标,部分机灵的清兵下马顺着壕沟往前,结果等待他们的除了火枪的子弹还有掌心雷。

    多铎在这里耽误足足一个时辰,付出了至少五百满清八旗精锐子弟的生命,却依旧无法打通这个狭长的通道。

    “吩咐下去,队伍分散开,往南拉长战线,尽快占领山顶!”多铎也逐渐明白了杨鸿章是如何靠着不到一千人阻挡自己两万大军一个时辰的了。自己的骑兵优势无法发挥,那么人数优势总不要浪费了。但是越往南树木越茂盛,逢山开路变得越辣辣越困难。关键是还要面对明人的火枪,虽然为数不多,当架不住心理震慑。

    又一个时辰过去,清军再次付出了将近四五百人,依旧是大股部队无法接近壕沟。骑兵的优势在这里荡然无存。下马步战却发现骑弓的射程不如对方的火枪。往南边几侦察的斥候回来报告说这座山越往南越高,而且上面人影攒动似乎有明军的伏兵。甚至有人看到了有战马拖着物资在山顶行走。

    多铎不明白杨鸿章的队伍怎么突然之间壮大起来。按照斥候收集回来的情报,这家伙可能在南边还有更阴损的招在等待自己。是收集船只渡河,还是继续南行绕开这座山?很显然收集船只渡河速度太慢,而且可能会不断面临明军的骚扰。但是继续绕南面去,多铎不确定到底杨鸿章在南边准备多少地雷与壕沟。再加上多尔衮的一再催促,多铎不愿意在一条不确定是否安全并且还不知道要绕多远的路上浪费时间。所以他决定继续强攻。

    清军发起狠来,尤其是是上万人发起狠来还是有效果的,不过也仅仅是有效果,那就是明军已经基本上退出了前面三道壕沟,却死死地堵住河滩往西的通道。那了除数不清的地雷还有连续几个一丈多的壕沟,战马想要纵跃过去很困难,更何况大部队行军。往山坡上进攻,哪里除了冒着烟的火枪就只有灌木从与阻挡视线的树干。

    两个时辰过去了,三个时辰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滩上与山坡上清兵士兵的尸体越来越多。多铎已经变得烦躁不安,因为他感觉自己使出浑身的力气却一脚揣在淤泥里面!根本就是不是一脚下去能够对敌人造成多大伤害的问题,而是自己会陷下去多深的事情!

    (本章完)



第033章 击退多铎
    多铎始终不愿意相信对面的明军只是河间的守军。但是那犀利的火枪以及这种稀奇古怪的打法不断地提醒着他,这一定是哪个杨鸿章,哪个让豪格吃尽苦头的杨鸿章。不过让多铎困惑的是这个杨鸿章实在是太胆大了,要知道河间北门还有遏必隆的五千人马。河间城内按照以前的情报算上临时征募的民壮也就是两千人,而且有战斗经验的不过千人。事实上正在与清军对战的也不过千人左右,其他的要么就是摇旗呐喊要么就是在山上继续开挖壕沟。难道河间府是一座空城,又或者遏必隆已经占领了河间,将杨鸿章赶到这里来了?

    仔细想想又觉得不可能,如果遏必隆拿下了河间,一定会通知自己前往河间休整。毕竟那里有清兵需要的粮草。如果遏必隆没有拿下河间,那杨鸿章在河间唱得是空城计。河间除了几万百姓和数不清的粮草几乎没有抵抗力量。自己只要突破这道防线,让人飞马告知遏必隆或者自己带着小股部队就可以轻松拿下河间。,甚至河间城只要看到大清的骑兵就会望风而降,有了这一层诱惑,多铎又忽略地上的那些清兵尸体!为了胜利,付出一些代价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面对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杨鸿章的时候。

    但是多铎的敌人杨鸿章显然是有充分准备的。他选择这个地方是经过反复思考的,而且一千多人在这里工作了两天,效果也十分明显。多铎让两红旗的精锐不断地朝山坡地发起冲锋,让那些失去主人的战马不断地踩踏排雷。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杨鸿章的战壕设计完全是300多年后抗战游击队的精髓。从战壕的长宽深以及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连。如果从空中俯瞰,那就和迷宫差不多。就连跟随杨鸿章在海上闯荡一年多的水手们刚开始都跟进了迷宫一样,如果没人提醒很难一下子找到自己出发的位置,更加没有办法防范其他方向出现的敌人。

    身为明军的步兵都是如此费劲,就不用这些以骑射闻名女真骑兵。再加上武器射程的不对等,让清兵在这些站好面前几乎毫无作为。

    一个优秀的骑兵在连续四五次骑射之后都基本上手臂酸麻无法出力。但是火枪手就没有这个问题,随时随刻装好弹药选择好目标就可以开枪。所以杨鸿章和他的手下基本上占尽天时地利!而清军作为劫掠者,明军作为家园的保卫者,两者之间人和业在明军这里。

    曾经有机灵的清兵成群结队地跳入战壕,企图用人数上的优势压制对方,结果发现进入战壕之后更加被动,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方向就会出现火枪手对准自己射击,慌不择路地爬出壕沟却发现那些东东的土壤里居然也埋设了地雷!很快及接连几批进入战壕的清兵被全歼之后,清军放弃了利用人数优势填平壕沟的想法。因为明军在这山上开挖的战壕可能真的装得下这两万清军。

    当一次再一次击溃那些企图爬上山坡的清兵之后,明军所有的人才意

    识到跟随着的参将让他们挖战壕的用意。一千五百人奋战两天一夜挖出来的战壕简直就是清军的坟墓。同时利用这些战壕很好地保护力明军所有人,这种效防御果比假装了简易工棚的城墙还要好。也正是这种出奇好的防御效果让明军在面对十倍于自己的清军清兵的时候不至于慌乱,反而逐渐地变得士气高涨,最后甚至像是变成了掌握主动的戏老鼠的猫儿一样淡定地看着不断试图冲击防线的清军。这种感觉使他们这一辈都不曾经历的。

    夏冬伟也是彻底的佩服自己这个妹夫,区区一千人,外加五百纯粹的民夫居然就这样阻挡住了清军两万骑兵。六百杆燧发枪武装了六百个火枪手,剩下四百个掷弹兵与弓箭手!那些民壮则在山顶继续开挖战壕或者拖动拖动树枝迷糊敌人。战壕里的明军头戴钢盔,上身半身的铁甲完全无视了清军的骑射。将近一个白天的战斗,伤亡的几乎全部是清兵!夏冬伟终于明白杨鸿章说的的给我六千火枪手镇守保定我保证让十万建奴老虎吃铁崩掉满嘴牙还捞不到一定肉末绝对不是吹牛。

    战斗持续了一整天,多铎率领的满清右路军付出了至少两千人依旧是在和杨鸿章等人你来我往的战壕拉锯。对于清兵来说,占领战壕几乎没什么用,甚至还虽可能面临大量的掌心雷。因为站在战壕里发射弓箭无法瞄准方向之外,只要再出爬出来就会成为活靶子。

    多铎和清军为他们的急行军和急躁付出了代价,战斗持续了一整个白天,当太阳西下的时候,整个狭长的河岸上堆满了清兵的尸体,清军阵中所有人都陷入了安静。只有那些无主的战马偶尔出发地雷让清兵们再一次心惊胆战。

    好几次多铎甚至不顾亲兵的阻拦要亲自冲上山坡,但是在付出十几名亲兵的性命之后终究还是冷静下来。多铎也终于意识到豪格、鳌拜等人在高阳的惨败绝对不是偶然,格罗哈两次栽在杨鸿章手里,连岳托都没有能够幸免不是因为杨鸿章的运气好,也不是岳愚蠢,而是这个被多尔衮认定为不好对付的猛虎杨鸿章的精心谋划,除了犀利的火枪与掌心雷以及防不胜防的地雷外,高阳和河间城外的那些你墩子,还有伏牛山上的壕沟,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知道那对大请骑兵有多么大的阻碍。这些他从来没有在其他明军的营地见到过,而没见过的代价就是无数的精锐大请骑兵的生命。多铎想到豪格与岳托突然很庆幸杨鸿章的兵马不够多,如果给他一个镇的兵马,自己难保不会到河间与豪格、岳托等人汇合。

    多铎读过一些兵书,也熟知三国演义,在多铎看来,这个杨鸿章或许名气没有近乎妖孽的诸葛亮那么大,但是他在干的每一件事都不会输给诸葛亮!诸葛亮的事迹或许有可能夸大,但是杨鸿章的事迹正在不断上演,并且深刻地影响着清军!这个人绝对不仅仅是猛虎,甚至会是十四哥和整个大请的劲敌!因为据说此人不过二十出头,比十四哥还要小一
1...1415161718...4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