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复兴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魔力鸟

    朱由检见到杨鸿章神游天外,还以为他是在为自己来京城后的遭遇发愁呢,如果今夜范福翠成功,除了皇帝朱由检,第一个被清算的应该就是杨鸿

    章。所以杨鸿章表情严肃也是可以理解的,于是朱由检大嘴一张,曹化淳负责抄陈国公的家,杨鸿章负责捉拿朝臣余党和抄范福翠的家。

    在等待群臣上朝的时间里曹化淳和王承恩就不止一次地前来恭喜杨鸿章,很显然这两位认为抄家是个肥差,一般只有皇上信任的人才能摊上。杨鸿章则没有那么多心思,直接让长豹带着没有燧发枪的人六百人去了范福翠的府邸,剩下的四百火枪手在皇宫内听命。

    抄家和抓人并不是杨鸿章的特长,不过好在他只是负责几个人,并且是早就被控制了的。他这边在忙着,内阁却吵翻了天。因为内阁大学师门认为杨鸿章身兼两职殊为不妥,杨嗣昌认为为了护卫皇宫安全,杨鸿章应该从户部员外郎的位置上下来,倪元璐则坚持认为为了税率改革的顺利进行,杨鸿章不应该分心,皇宫的会可以交给其他人或者直接交给杨鸿章手下那些人。

    朱由检被吵的很烦,于是问陈新甲,陈新甲对杨鸿章没有成见,只是从他的角度坚持认为杨鸿章这样的将才应该和卢象升一样为国戍边。

    具体怎么安排陈新甲没说,杨嗣昌于是顺杆爬,转而支持陈新甲,认为杨鸿章应该划入武将行列,好好发挥她的才能,为国家戍边。

    于是朱由检旧话重提,询问几位内阁大学士,现在山西镇总兵虎大威、蓟镇总兵战死,宣大总督卢象升离任,杨鸿章应该去哪里?

    闻言杨嗣昌和陈新甲都愣住了,显然两人都没想过皇上居然准备让二十岁的杨鸿章出任如此要职!尤其是杨嗣昌,显然不愿意杨鸿章一步到位,这一点就连刘玉亮也不赞成。而倪元璐则坚持留下杨鸿章,于是四人居然没一个说话的。

    朱由检一甩袖袍走了,随后下了一道中旨给内阁,调杨鸿章为蓟镇总兵,下到内阁不过半个时辰,内阁就直接封驳回来,朱由检随即又下了一道中旨,调杨鸿章为大同总兵,王服为山西总兵。这次内阁讨论了一个时辰,依旧是封驳。

    虽然封驳了皇上的两道中旨,但几个人都不轻松,皇上脾气本来就不好,加上年轻刚愎自用。于是都在想办法如果既达到目的又让皇上顺顺气。尤其是陈新甲,他是刚被皇上拔擢的大学士,也是主张杨鸿章这样的骁勇善战的人应该在军队里,而且主要应该是在边军。但是杨鸿章太年轻了,其他几个人自然不愿意他出任一镇总兵。从内心深处陈新甲也是不支持杨鸿章这么年轻就担任一镇总兵的,毕竟总兵属于封疆大吏,和他们这些内阁大学时一样都是熬出来的。

    他们有主见,皇上有脾气,现在他们封驳了皇上的中旨,就必须想办法让皇上顺气,尤其是刚刚经历范福翠谋逆的事情,难免这位皇上会疑神疑鬼!但是如何安排杨鸿章真的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情。

    (本章完)




第061章 安排功臣
    皇上下中旨,内阁封驳,皇上再下旨,内阁再封驳。接下来的几日,内阁大学士们内心惶恐不已,但是文人的骄傲和集团利益还是让他们坚持一次次地封驳皇上的中旨,而君臣对峙的原因就只是为了杨鸿章,这让杨鸿章在北京城在文武百官心目中的热度快速增加。

    杨鸿章则再次惊讶于这些文官的敛财能力,他负责抄家范福翠,并没有曹化淳和王承恩那种心思,跟着他去办事情的张豹等人也是春节得很,结果一清查,范福翠家中地窖里藏了白银一百九十余万两,各种珍宝不计其数,在北京城的产业有六处,去年的净利润是六七十万两!这样的数据让朱由检终于心情好了一些,包括陈国公等几个主要谋逆骨干抄家的结果就是比第一次薛国观和袁德旺两倍还要多,超过了大明朝一年的岁入。这让朱由检在推行税率改革问题上跟群臣们又有了一个理由。勋贵、官员富得流油,朝廷国库却空空如也,你们不纳税谁纳税?

    但是让朱由检不高兴的是关于杨鸿章的任免,内阁的大学士们还是和他僵持着,于是他先后召见了陈新甲和杨鸿章。陈新甲忐忑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一个很普通的文官集团成员的想法,那就是杨鸿章虽然在抗击清军的几次战斗中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但是毕竟经历有限,一镇总兵所需要的能力是全方面的。所以建议杨鸿章去某一镇做副将或者负责某一卫所,等随着资历的增加再行拔擢。

    对此朱由检不可知否,王服资历够了吧,杨嗣昌、刘泽清资历也够了吧,在面对清军的时候还不是败得一塌糊涂。杨鸿章却跟他们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还有这次的宫变的过程中,有多少一品、二品的大员是隔岸观火,又有多少的将军行动迟缓,只有杨鸿章打了那些叛逆一个措手不及。不过内阁们坚持不同意,他下中旨是没什么效力,除非杨鸿章今后所有的军费开销从他的内奴出。

    杨鸿章再次提出来自己去组建水师,杨嗣昌、刘玉亮等大佬不愿意看到他火箭一样蹿升为一镇总兵,应该不会在乎一个长江水师或者重新组建一个水师。但是朱由检舍不得,陈新甲说得没错,杨鸿章有大才,去水师太浪费了,现在大明朝廷的心腹大患主要是大请和闯贼。

    杨鸿章将朱由检不肯放他回江南,只好退而求其次,于是陪着朱由检在边防地图上找了半天,最后在北京的东南方向点了点。

    朱由检狐疑地看了许久然后问道:“天津三卫?那一卫?”

    杨鸿章摇摇头:“皇上,大明朝廷卫所兵已经烂到骨头里了,战斗力和民夫差不多,想要靠着这些人保卫京城保卫大明是不可能的。南直隶四十几个卫所,结果如何,还不是奈何不了五六千的倭寇。臣蒙皇上信任,要做的绝不是混吃等死的事情。臣打算在天津建城,将天津打造成为一座大明的军事要塞,一座军事训练营和军械生产基地。”

    朱由检眼睛放亮地看着地图,然说道:“具体说说。”

    “皇上,你看天津的位置其实很重要,比保定重要得多。如今京城由西到东数千里长城里面设置了大同、山西、宣府、蓟镇和辽东等重要边镇,为何建奴军一旦越过长城就能长驱直入,不到半月约时间就将整个直隶洗劫一空,甚至兵锋到达了山东。原因就是这几个边镇都是呈现直线型的布防,一点破,全线破,全局破。保定虽然有兵但是却在京城西南,无法及时驰援京城,也无法阻挡建奴南下。

    相反,如果我大明在天津这里囤积重兵,无论建奴是从北面还是从东面而来,都必须顾忌这里的军队。而京城与天津不过三百里,是运河南下的重要枢纽。可以很好的阻击建奴从东线南下。与保定东西呼应,并且天津的位置处在建奴南下和北归的必经之路上,完全会打乱建奴的部署。给臣两年时间,一定替皇上训练处一支超越天雄军和关宁铁骑的军队来,到时候如果建奴敢来臣一定给他们一个惊喜。若是建奴敢与今年一样围困京城,臣就率部直接插入建奴军后部,与京营将士内外夹击管叫他有来无回。如果建奴不来,臣在这里每年至少可以往其他边镇输送精兵两万,以替代那些战斗力低下的卫所兵。不出五年,整个大明的北方防御力量至少增强数倍。也就不用再过于依赖辽东那些拥兵自重的家伙。”

    朱由检再次瞪大了眼睛看着比自己还小好几岁的杨鸿章,这家伙真的是上天送给自己的福将啊。于是急不可耐的问道:“那军事制造是怎么回事?”

    “皇上,直隶多铁矿,是生产火枪与火炮的重要原料。天津是运河的枢纽,可以从全国各地调集火药与工匠,天津面临大海,可以毫无顾忌的来进行火炮实验,在天津建立新的火器局还能快速地将制造号的火器输送到京城或者其他边镇。”

    “听爱卿这么说来,这天津城若是建成怕是需要不少银两。还有那火器局的开销想必也少不了。”

    “皇上,比起这些年来被建奴劫掠而去的财物和百姓可以建成多少个天津了。天津一旦建城,无论敌人来自东西南北,京城与保定、天津可以互为犄角互相支援,三地守军随意可以形成对敌人的包围。这是战略上获取地利绝对不能舍不得。而且天津临海,我们还可以建立一支规模不大的水师,就如当年的皮岛水师一样,一旦建奴南下,天津水师就可以从海面上出击骚扰盛京。而且装备了火枪的水师上岸就可以当步兵用,天津与京城的这点距离完全可以建设一支水陆两用军队。”

    袁崇焕与毛文龙的事情杨鸿章曾经给朱由检分析过,再次听到水师,朱由检眼睛再一次亮起来。如果能用少量的水师牵制住大量的清军,而且是在离京城不到三百里的地方拥有一支随即可以转换的两栖部队自然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看着朱由检还在犹豫,杨鸿章只好继续添油加醋:“皇上,天津地理位置优越,是南粮北运的枢纽,一旦建成起商业地位绝对会超越保定,按照现在大明的新税率,臣有信心两三年的

    商业税收就能冲抵建城的费用,今后的收入则可以用来扩大军训和火器制造。”

    听到这里朱由检兴奋不已,他也知道杨鸿章的父亲就是一位商人,杨鸿章在军事和经略方面表现出来的才能已经很出色,想来商业才华应该不差,如果真的能够在这里增加一个堪比保定的大城市,这些税收自然是意外收入。

    杨鸿章没有再说话,朱由检则在地图旁边兴奋西来回转。良久才终于下定了决心:“也罢,如果没有爱卿,朕能不能坐再做皇帝还不好说。如果没有爱卿,大明国库或许还是空无一文呢。钱都是你弄来的,你再拿去花也说得过去。

    就算是再大的消耗,朕也支持你,不用着急出成绩,一定要将天津建设好,首先他是一个要塞,然后是大明的兵营,至于商业那是其次的。朕有生之年一定要遏制住建奴。等你训练出足够的精兵,朕就与你一起东征!直接将那皇太极与多尔衮绑来京城祭祀列祖列宗与治理百姓。

    嘿嘿,天津总兵,我看那些老家伙还要怎么反驳,难不成让爱卿这样一个功臣继续做参将?嘿嘿,再敢封驳,朕将他们全换掉!”

    杨鸿章闻言嘴角一抽,这位政治经验丰富的皇上,有时候其实也很任性,不过好在有雄心,只要是能够对中兴大明有帮助的他都是兴奋不已。杨鸿章这样一个只需要钱财就能一举多得的事情他自然是要鼎力支持的。

    朱由检真的和他所说的那样,先让王承恩等太监私底下给内阁的老头子们带话,那就是杨鸿章是功臣,给朝廷开源,前有击退建奴的功劳,后有救驾的功劳,而且杨鸿章在奏章里所说的那些战略大部分朝臣也是认可的……总之皇上是要重用杨鸿章的,谁也挡不住,如果再有人不识相,皇上也会翻脸,大不了内阁全部换人!

    这话比较任性但是也比较有震慑力,毕竟这位年轻的皇帝连魏忠贤那样的权臣也干掉过,连袁崇焕那样曾经十分信任的封疆大吏也被凌迟了。他们这些人是文官之首没错,但也是皇上的臣子。

    在春节来临之际,经历了清军入侵劫掠和推行税率改革、范福翠等人阴谋废立皇帝的风波之后大明边镇的人是调整陆续到位,其中就包括两个引人注目的变动,三边总督洪承畴带领陕军进入宣府,接替卢象升任宣大总督,救驾有功的杨鸿章授昭勇将军出任天津总兵兼任天津知府,在天津建城、训练新军。

    对于洪承畴的任命算是平调,而且洪承畴的能力以及陕军的战斗力是有目共睹,无人有异议。对于杨鸿章的认命,内阁的大学士们虽然想反对,但是一来君臣对峙已久,而天津无论是建城还是训练新军似乎都是杨鸿章的特长,不存在资历不够的问题。关键天津总兵这个位置是皇上专门为了安排杨鸿章而设定的,再要反对,除非他们提出来一个能够安排如此功臣的位置来。

    (本章完)



第062章 鼠疫来袭
    杨鸿章在君臣的争议声

    杨鸿章在君臣的争议声中带着队伍离开了北京城前往天津,许多勋贵、官员甚至弹冠相庆,杨鸿章来直隶的将近三个月可谓是出净风头,而抵达北京的一个月更是让北京城里的勋贵官员们是又爱又恨,正是因为杨鸿章的及时出现多尔衮才被迫撤离,让这些勋贵和官员可以继续他么奢华的生活,也正是杨鸿章大牢里的那些奏章让皇上下了决心决定推行税率改革。

    和恩情比起来,人们永远记得的是自己的利益,杨鸿章是税率改革的首倡者和执行者,等于从勋贵和官员们手中直接掏银子,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才有火烧府邸和当街刺杀,奈何杨鸿章命硬,不得已勋贵们铤而走险, 企图通过发动政变来取消征税,结果还是失败了。而且每一次的失败都是在给杨鸿章加分,皇上心中的杨鸿章越来越重。

    现在杨鸿章这个煞星终于要离开北京城了,是所有勋贵和大部分文官们都愿意看到的,尤其是在孙承宗回到京城之前将杨鸿章弄走,这样才不至于让孙承宗这个元老和这个新贵成为紧密的联盟。杨鸿章终于离开了,他们如愿了,勋贵们的心思又活络起来,他们希望在没了杨鸿章的整日蛊惑之后皇上能够回心转意。

    杨鸿章这次走得也是相当潇洒,比起当初离开高阳和河间都不同,他终于有机会见到皇上,能够有机会和那些掌管大明中枢的内阁大学士们同堂上朝,是皇上钦点的进士,是拥有领兵权的总兵了。

    由于方正化的配合,他从河间带来的三千人全部还给了他。皇上还下旨先期从户部拨付白银叁拾万两,自己还从内奴拿出来十万两。户部尚书倪元璐虽然有点心疼,但是现在国库里的钱大部分是杨鸿章弄来的,皇上又如此支持他,只好割爱。带着肆拾万两白银上任的总兵羡煞旁人。

    至于皇上说后面按需拨付,倪元璐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到时候看杨鸿章的成绩和国库情况再说。不过天津离北京这么近,杨鸿章要是跑到京城来闹,他还真吃不消,最主要的是他是受益者,没有杨鸿章他这个户部尚书这个年还不知道怎么过呢,所以他跟方正化一样很配合。

    和杨鸿章终于可以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轻松愉快相比,根能够跟随着杨鸿章去天津让这三千人异常兴奋。尤其是那些从高阳出来的人,包括孙源在内。因为他们终于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大明军人了,而带领他们的将军是骁勇善战的杨鸿章!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牵挂,那向云芳无疑是杨鸿章最大的牵挂,奈何自己现在是臣子,还是皇上最信任的臣子,而向云芳已经成为了贵妃,这是皇上宠幸的信号,杨鸿章不敢想象向云芳那句承诺,我永远只是你一个人的女人!如果她坚持,那么一定会出问题!杨鸿章只能希望聪明的向云芳能够处理好。

    另一个担忧自然就是新的税率执行情况,和谐时代的历史书上描述的这位年轻的皇帝就是多疑,善变。如果孙承宗能够坚定支持自己的税率改革还好说,如果他中立或者反对,估计朱由检改弦更张的可能性很大,至少不会在直隶以外的省份大力推广。

    因为有这两个牵挂,杨鸿章才深刻体会到了自己需要更大的权力,足够影响这个朝廷的权力,或许天津总兵和天津知府正是最好的转折。

    按照朝廷圣旨新成立的天津府管辖天津、静海、青县、南皮、盐山、庆云、沧州六县一州。几乎与保定府一东一西拖住了北京。

    来天津的路上杨鸿章听沿途的百姓说起过天津的情况,尽管杨鸿章有思想准备,但是经历了清军劫掠的天津卫卫城的残破程度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杨鸿章到过被清军烧毁的高阳,这里和哪里能有一比。高阳因为有城外水泥墩子的存在以至于城墙基本完好,只是在后来的火烧中被波及了部分城门和城楼。而天津卫城的城墙似乎发生过激烈战斗的缘故,到处都是斑驳不堪,好多的地方都出现了豁口。四扇城门则是空荡荡的,基本上就只剩下一个门洞。城内的建筑没有完全烧毁,但是方基本上都是一些低矮破烂还没来得及修补的。

    卫所衙门更是只剩下了几名低级官员,至于那些屯田的军户更是逃离了绝大多数,如今清军撤退快两个月了,依然没有多少人回来。支支撑天津卫的都是些普通百姓。

    听说朝廷派来了新总兵衙门里仅剩下的一名镇抚罗克敌个

    率领所有的官吏和仅剩下的几个百户出来迎接,居然没有一个士兵。再打听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的情况,居然也是差不多,整个天津三卫所的指挥使不是清军来之前逃跑了就是在乱战中殉国了,几个千户也是被清军重点照顾,据说岳托南下的时候攻击过一次天津,多尔衮围攻北京城之前又来了一次,结果一些百户都没有幸免啊。可见当初战况治之激烈,或者说是多尔衮心中的怒火有多大。

    杨鸿章能够想象,多尔衮带领着十万精锐破关而来,结果收获寥寥却折兵损将,甚至连豪格与岳托都成了俘虏。从保定窝囊地撤退之后不但是多尔衮,怕是几乎所有的清军都将怒火倾泻*了下来,以至于那些胆小畏战的卫所兵都逃无可逃。

    看到这位新来的总兵似乎有点不高兴还以为是迎接的场面太寒酸站在卫城门口支支吾吾想要解释一下却被杨鸿章打断了。他无法想象蓟镇和保定府会被破坏城什么样子。

    天津这样的基础确实差了点,但是对于他即将开展的行动倒是有利的。

    不过城内的百姓确实少了点,杨鸿章即将兴建天津城需要大量的人手,看来只能等过了春节再张榜招募民夫了。

    三千人在卫城了驻扎下来后就被分成了三波,分别负责修补破败不堪的城墙、建设新军营和进行日常训练与防备。

    由于天津还管辖了其他几个县州有大量的民政需要处理,再加上盐场和即将建设的军械局可谓是千头万绪,在临行前杨鸿章曾经向皇上朱由检提出来给自己配备几个助手,朱由检问他有没有人选推荐,杨鸿章一脸的尴尬,自己蹿升得太快以至于夹带里基本没人,军事方面还好一些可以自己手把手教,民政方面就必须时常盯着的,杨鸿章想到江南的顾炎武与黄宗羲等人,于是写信去问问看看这些人肯不肯来,或者推荐一些学子来也好。
1...2930313233...4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