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魔力鸟
虽然通行的队伍中还有包括杨鸿章的父母、二哥以及夏燕及其父母、大哥,还有许多杨家、夏家交好的商人。但是杨鸿章只是简单的跟他们打了个招呼然后就全程陪同在宋应星身边,这让五十岁的宋应星对于杨鸿章的感观大为改变。
在听完了杨鸿章关于天津城的规划之后宋应星也是竖起了大拇指,对于这个年轻的将军的见识也是非常欣赏。在杨鸿章的规划里,天津城的军事作用是相当于居庸关+宣大两镇,是北京城东面、乃棉甚至背面的最后一道屏障,所以整个城池的东西南北城墙加起来有三十里,每个城门口都设置有瓮城,瓮城城墙上有数量不等的炮台,为将来安置大型火炮准备,瓮城外面是护城河以及沿着护城河修建起来的大量碉堡。
单纯从进攻方里看,需要突破四道防御才能抵达城门。而城内的规划,除了将原来的天津卫城和难民营地包裹在内外,还要设置专门的商业去以及兵工厂、冶铁厂等。尽管宋应星不是专门研究城市建设的,但是对于年不过二十的杨鸿章能有如此见识也是颇为惊讶。
而杨鸿章也不隐藏,直接说出了自己请宋应星出山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研究火器以及开办大学推广格物致知,在大学里教授宋应星的研究成果以及西方的算术、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听了杨鸿章如此说,宋应星也是兴奋的脸颊通红,像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一样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杨鸿章。有一种千里马遇到伯乐甚至枯木逢春的奇怪感觉。
在给宋应星画了一连串的大饼之后,杨鸿章还是迅速地将宋应星拉回了现实,那就是如何建设好天津城,如何将天津从一个卫城发展成为堪比苏杭的商阜。
对于杨鸿章的这个目标宋应星也是持怀疑态度的,天津毗邻北京,优势南北运河的交接点,,还面临大海,可谓交通十分发达。不过听闻这位年轻的总兵不仅骁勇善战,而且对于商税十分在行,深得皇上信重,再看看身后长长的商队,宋应星第一次觉得可能在一般人看来有点无稽之谈的目标在这位年轻的总兵手里还真的能够实现。
杨鸿章要做的事情当然不能跟这个时代的官员一样按部就班,不然,就算完成天津城墙的建设起码也要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当杨鸿章将自己建筑城墙的办法跟宋应星说了之后,这位继徐光启之后的大科学家也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于水泥和竹筋的利用。
在杨鸿章设计的图纸里,包括瓮城在内的城墙由三部
分构成,外侧是三尺厚的水泥墙,从地下三尺开始中间用竹筋链接加强,用木板包裹做成模子,将配比好的水泥灌入其中,成型后继续往上一模一模进行。
内侧同样如此,只不过水泥墙的厚度只有两量尺,然后中间是宽达一丈多的夯土。和以往的城墙比起来,内外两侧的水泥墙的效果明显比简单的包砖要来的坚固,而且除了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外,似乎施工的难度也下降了不少。
最让宋应星赞叹的是,如此一来,城外外侧敌人进攻的时候面临的将会是垂直的外墙而不是以前那种有坡度,有利于架设云梯的梯形城墙。城墙的顶部则全部用水泥浇筑成为一个工作平台,用于隐藏士兵和安置火炮以及其他守城物资,他的横向面积居然比城墙地步还要宽一些。同样因为是水泥一次整体成型也避免了墙壁以及上表面砖块掉落的修补。
城墙夯土的部分宽度减少,可以加快施工进度,而内外侧每间隔一段距离和升高一定高度就会用竹筋链接的预制板支撑,也保证了城墙的整体性和坚固度。宋应星在确认了水泥的材料以及杨鸿章在高阳、河间的实验之后就表示赞成。
不过在看到杨鸿章的预算的时候,宋应星吓了一跳,在杨鸿章编织的预算中,他是打算征发所有逃难天津府的难民,在完成以工代赈之后才给与工钱,天津卫城加上辖区的六县一州一共接纳了大约四万难民,这些人当中的大部分壮劳力都会用于建城。这个数量的民壮是够了,可是杨鸿章去哪里弄三百万两的白银来购买原材料以及支付完成以工代赈之后的民壮的工钱?
对此,杨鸿章神秘一笑,然后说道:“只要宋先生你大力支持我,我一定会想办法筹到钱,还不会让朝廷和天津府伤筋动骨。”
“愿闻其详!”
“商业!大力发展商业!我之所以从浙江请来这么多的商人就是想让他们起个带头作用,总兵府和天津知府衙门会向商人采购大量的建筑材料和粮食以及军用物资,相信只要公告张贴出去,各地的商人都会云集于此。然后,我会定期举办拍卖会,区区不才,在海上抢夺了红毛的商船还有不少的波斯地毯,橄榄油、各种珠宝以及各种香料,想来直隶尤其是北京城的勋贵和富商巨贾一定会有兴趣。天津聚集的商人多了自然就会有人发现天津的水陆交通之便利然后有在天津发展的想法,接下来就是知府衙门主导地皮开发……”
“地皮开发?”
“哦,先生可曾听说过三国时期汉中的杨松否?天津目前虽然一穷二白,但是也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所有的土地都是朝廷的,收益自然也归知府衙门支配。鸿章打算先期知府衙门主导,聘请建筑工人或者直接外包给商人,在城内修建一大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针对那些逃难来天津暂时住在营地的百姓,他们只要
在天津住满半年并且完成了一共代赈的任务就可以向衙门提交申请租赁一间或多间衙门修建的房屋,租金十分便宜,只要保本就行。我想大部分百姓在天津做工的时候也希望自己和家人住得好一些,光是那些工棚肯定很难满足那些兜里逐渐有了钱的百姓的需求。而对于那些现在居住在天津卫城的百姓则鼓励他们迁居到新城区,经济适用房按户口对他们开放交易。毕竟长年累月和军队住在一起,虽然有安全感,但是很容易被吵,这个是略微有盈利即可。日此以来不但百姓安居乐业,原来的胃城空出来之后就能容纳更多的将是,我也能完成皇上交代的训练两万精兵的任务。
在完成城北居民的基本盘之后,开始针对那些想建设豪宅以及酒馆茶肆或者其他营业场所的人呢,衙门可以组织建设商品房或者商铺出售给他们,或者直接将土地出售给他们,不过这两者的利润则要相对高一点。越是繁华地段越要留到最后面出售,嘿嘿……”
宋应星对于杨鸿章的很多新鲜词不甚了解,不过显然他听懂了杨鸿章所谓的土地财政政策,越听月是惊讶于这位年轻的总兵脑子里到底还装了多少东西,和这个时代的文人武将似乎格格不入,然是不得不承认,如此一来,怕是三百万的建设款项还真的就能被他筹集到了。宋应星虽然年过五旬,但不是那种迂腐的读书人,不会脑子里时刻想着官府不与民争利。
如果杨鸿章的计划能够完全实现,整个天津城内的所欲土地都建设成为防止卖出去的话,这真的忽视一个额天文数字,然后杨鸿章就该开始推行他所谓的新商税了。如此一来还真的不依靠朝廷就能将天津城建设好。
看到宋应星开始点头,杨鸿章继续笑道:“天津城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将来会承担徐多北京城的非首都功能的转移,比如粮仓,比如军需库,比如冶铁厂和或火器局等等,等衙门宽裕些再将码头整修一下,鸿章再向皇上请求再次建立大学和研究机构,相信天津的居民将很快超越苏杭,成为仅次于北京城和开封的超级大城市。”
不要说宋应星,就算是杨鸿章自己都终于开始佩服自己了,毕竟来自和谐时代,这样的眼光自然是这个时代所有人不具备的。事实上只要云和保持畅通,杨鸿章再筹建一支小型水师,确保从天津到江南的海上航线的畅通,天津的商业想不繁荣都不可能。
而放眼大明朝廷能够容忍杨鸿章如此胡作非为的怕是除了非常信任的他朱由检就只有黄宗羲、顾炎武等少数思想超前的大家了,而大科学家宋应星就没有收到儒家思想的荼毒,这也是杨鸿章大力推荐他担任自己助手的主要原因。宋应星还真是没有让杨鸿章失望,在收到总兵府将官的热烈欢迎之后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在六县一州开始选拔官吏,开始发掘建筑人才。
(本章完)
第077章 豪华婚礼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事情自然是天津总兵兼知府杨鸿章即将大婚,年仅二十岁的正三品武将,正四品文官,这在大明朝除了那些世袭了爵位的勋贵和皇子皇孙,就只有杨鸿章这么年轻能够走到这么高的位置上。
而杨鸿章的经历则更让让人嗟叹,依靠着几十个家丁居然在大海上抢劫了红毛鬼子的海船,还抢回来后来用于干掉上万清军的火枪与火炮。接下来杨鸿章在直隶的所作所为则让人们觉得只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那就是这位年轻的大帅是太上老君的徒弟,不然为什么连鼠*疫这样的事情他都应付自如,那上万字的防疫条例怎么就凭空冒出?
当然人们也十分关心是那家女子如此幸运能够成为杨鸿章的结发妻子。能够与杨家联姻,这娘家一个家族怕是也从此飞黄腾达。
和城内百姓议论的比起来,夏家为了这场婚礼也确实准备了不少,就在半年前杨鸿章带着船队从海上归来的时候,夏家上下的心态还只是勉强接受了这个能文能武的女婿,几乎所有人都在寻思着是不是等两人成亲之后,依靠卢象升的关系将杨鸿章送入军队借此能够在军队里站稳脚跟,再有个十几二十几年的打磨,希望能够成为一镇总兵,或者放到地方担任一地知府。
然而在夏家人匆忙从涿州回到湖州之后得到第一个消息居然是杨鸿章接受了卢象升的建议,被孙承宗挽留在高阳抵抗清军。说实话,夏家所有人心里觉得这孩子确实有情有义,但是也无不为他担心,毕竟那是战力连卢象升都不敢小觑的清军,紧着的消息就像是开了闸的洪水不但突如其来而且惊涛骇浪。杨鸿章短短几个月居然从一个守备蹿升到了正三品的总兵兼知府,论战功甚至超越了卢象升,卢象升能够总督辽东还是因为他的极力推荐。
为此夏家人不能再小看杨鸿章,不过就在杨胜将消息带回江南,杨家沟和夏家打算北上尽快给两人操办婚事的时候鼠*疫来袭。
所有人的心再次金蹦了起来,尤其是夏燕,他觉得和战场的厮杀比起来,鼠*疫更可怕,好在无所不能的杨鸿章再次战胜了鼠*疫,而且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天津府的百姓,。
那些和杨家、夏家交好的商人们终于坐不住了,这样一个年轻的知府将要在天津建设新城,将要训练新军,将要建设码头,商机!所有的人都看到了巨大的商机!所以这次除了杨家和夏家的船队,还有随行保护的战舰外,至少聚集了三十几家江南数得上号的商户,他们一方面是为了八级这位官场新贵,另一方面也是为寻找商机而来。
杨家要大操大办,杨鸿章也无奈,将所有的准备工作交给两位当家老人,自己除了带着夏燕在天津卫城转了一圈,又在刚刚规划好的新城转了一圈之后就一心扑在了工作上。现在又要多的事情需要他。经过半个月的准备,两人大婚的日子就定在了五月十八。
让杨鸿章感动的是在谢绝了天津卫城百姓以及所有的难民要为杨鸿章筹集贺礼之后,整个天津卫城的百姓以及所有的避难到此的百姓都
在自家门口挂起来红灯笼,街道上几乎都是披红挂彩,全城人用这种方式为杨鸿章贺。
这让刚来的宋应星以及所有的商人都真正见识到了杨鸿章的人缘以及对这座城市的贡献。
不过真正让人震撼的是婚礼当天,因为一大早从天津卫的西门来了比当日宋应星赴任还要多的队伍。守城将士上前一打听,居然是朝廷的使者,前来贺喜的!
于是众人又一通忙活,出门迎接天使。
当杨鸿章披红挂彩骑着高头大马来到城门口的时候发现领头的三人居然是礼部侍郎钱谦益,国丈田宏遇和大太监高坑。后面还浩浩荡荡跟了有足足上千人的运送贺礼的队伍。
这让所有站在城门口看热闹的人都傻了眼,都说这位年轻的将军深受皇上的器重,没想到排场居然如此之大。
高坑和杨鸿章是老熟人,他第一个跳下马来笑道:“杨将军,皇上有圣旨到,赶紧回衙门接旨吧。”
于是众人一阵忙乱回到了总兵衙门,摆开香案跪接圣旨,高坑清了清嗓子,在众人的期待中高声唱道:“天津总兵杨鸿章应对鼠*疫有方,保护百姓的里,升授昭毅将军。,赏白银千两……今欣闻爱卿大婚,朕特命礼部侍郎钱谦益代朕为爱卿主持婚礼,赏赐爱卿八宝琉璃瓶一对,东海夜明珠一颗,和田玉……册封爱卿之妻杨夏氏为三品诰命夫人……”
尽管看到来贺喜的队伍的排场众人已经有了思想准备的,按时皇帝朱由检这次还真是大方,从琳琅满目的珠宝到夏燕被册封为三品诰命夫人,都显示出了朱由检对杨鸿章的宠爱。其实这些还是其次,光是特意派遣礼部侍郎前来,这已经超越了很多重臣的待遇,就算是一二品的大臣在京城办婚事也不见得有这样的待遇。只有王子以及外国使节曾经有过这种待遇。估计回头皇上朱由检自己和杨鸿章都要被那些御史们弹劾了。
等到高坑笑嘻嘻的将圣旨递给杨鸿章,同为江南人士的钱谦益笑眯眯地接了原本属于宋应星的婚礼主持人任务,开始了这场豪华的婚礼。
让杨鸿章想不到的是,第二个送上贺礼的是周皇后,按说这周皇后与皇帝朱由检是一家子,而且平素杨鸿章与周皇后以及周家都没有来往,没想到护航后娘娘还亲自派人送来贺礼,周皇后的合理是一串名贵的珍珠项链,显然是更偏向与夏燕。
紧接着京城勋贵与朝中文武与杨鸿章交好的如刘玉亮、倪元璐、陈新甲等也都派遣了家中子侄或者家仆送来贺礼。包括今日前来的钱谦益和高坑都有贺礼。
所有贺礼当中除了皇上朱由检的,就要属于田宏遇的贺礼最为贵重,除了一些蜀锦之外竟然是一份契约,田宏遇竟然将琳琅阁的三成股份送给了杨鸿章,杨鸿章坚辞不受,田宏遇却笑着说,如今老弟你是皇上眼里最红的人,我田宏遇是多亏了你才有今日,今后要要多多仰仗老弟,这点心意就不要推辞了。
杨鸿章想起当初田贵妃还没有死的时候这田宏遇应该没少捞钱,现在天津城的建
设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于是笑道:“天田大人,你既然来了天津,就先别着急回京,鸿章有一件大好事要你参与。”
田宏遇闻言大喜,上一次杨鸿章劝他第一个响应皇上的征税,结果就凭空捞了一个琳琅阁,着天津福杨鸿章既是总兵又是知府,想来肯定有不少好处给自己。
和京城这些恭贺的队伍比起来,江南来的商人也就贺礼拿得出手,基本上都是白银千两,结果就是一场婚礼光是贺礼品杨鸿章就收到了手软。
从京城来的和从江南来的两帮人其实都是互相惊讶对方的存在。而钱谦益、田宏遇等人见到也天津卫城满城全是彩灯高悬喜气洋洋的样子未免在心中犯嘀咕,而当他们知道天津卫的百姓准备要给杨鸿章立生祠的时候都吓了一跳,而听说杨鸿章拒绝了全城几乎所有的百姓的贺礼的时候也是在心中赞叹。
就在前来恭贺的人贺礼基本上登记造册的时候,天津卫城西门又有几骑飞来,守城士兵一问又是来送贺礼的。当这几个人来到总兵府衙门的时候,杨鸿章一眼就认出来为首的那人正是当初范福翠等人发动宫变的时候那名跑到自己府邸求援的太监。
看到他杨鸿章自然就想起了向云芳,今日京城来的恭贺队伍中还是没有向思问,虽然杨鸿章不在乎这点礼品,但是没想到这个读书人竟然是如此一个人,想到向云芳,又想起当日的情形。
向云芳送来的贺礼甚至比周皇后的还要贵重,这更加让人看重杨鸿章,因为向云芳现在可是贵妃。不过杨鸿章却没心情看礼物,而是看着京城的方向出神。还是那名太监悄悄地来到杨鸿章跟前小声说道:“贵妃娘娘因为有身孕在鼠*疫爆发之初就离开京城,在京城东郊三十里外的一个庵堂里带发修行为皇上和各位皇子祈福。 娘娘也是今日从路过的恭贺队伍中得知将军今日大婚,所以才让小的带来一点心意,还好没错过好时辰,恭贺将军夫妻恩爱、百年好合。”
闻言杨鸿章一脸的落寞,不知道此时此刻哪位美丽的姑娘在想什么,还有心情来恭贺自己,想来该是坚强的。
皇上派特使前来主持婚礼,皇后和贵妃都有派人送贺礼,足可见杨鸿章在皇家心目中的地位,这也是真是羡煞旁人。
当婚礼正在进行的时候衙门外突然响起来嘹亮的歌声,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原来除了亲兵营的人被安排今日在衙门内外帮忙之外,其他各营的将士都是如常训练,将士们当然不甘心就此错过大帅的婚礼,于是他们就用大合唱这种特殊的方式来恭贺。
除了天津卫城内的人,今天在场的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听到这首歌,说实话这首给和婚礼现场并不怎么协调,但是架不住人多,歌好听,然后在场的亲兵营的人也跟着唱起来。
这让原本还有点对这次出京的任务有点微词的钱谦益也认真听了起来,当他得知这首歌正是杨鸿章作词作曲的时候心中更是赞叹不已,因为杨鸿章在诗歌也乐曲方面同样表现出了天赋。
(本章完)
第078章 亚当夏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