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民国]此生应不负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总裁哥哥
“那你这四个月去哪?”也没回锦颐好不好,韩越忽然问道。
停职的时候,当然就不能待在军队里了。
锦颐闻言愣了两三秒,倒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大概会回上海吧……”锦颐眼神有些恍惚。
她已经许久不曾回到上海过了。
“嗯,回上海。”
锦颐回过神来,张口又说了一次,语气里倒是肯定了许多。
*
十月一日,锦颐回到了上海。
在回来之前,她





[民国]此生应不负 分卷阅读62
谁也没有告诉。所以,当齐玉茹打开家里的大门,却看见是锦颐站在门口的时候,瞬间便抑制不住地抱着锦颐哭了起来。
“我的锦颐,你瘦了很多、黑了很多,你在外面受苦了呀!”
齐玉茹拉着锦颐进到了大厅的沙发上坐下,一边用双手不断轻抚着锦颐有些英气的面庞,一边哭得稀里哗啦。
“行了,孩子才刚回来呢,你就别哭了。”
谢峰德依旧是记忆里严肃的模样。除却刚看到锦颐时,面上有些动容外,一下子便又变成了原先的模样。
齐玉茹听了谢峰德的话,啜泣着止住了眼泪和哭声。
坐在锦颐另一旁的谢锦言见状,立马便岔过了话题,抓着锦颐问道:“你怎么这么久都没来信?上一次见你来信,你也只说你从国民军校毕业了,怎么没说你去了哪里?做了什么?还有,你今天怎么忽然就回来了?”
锦颐沉默了好一会儿,方才将自己从毕业之后的事情给三人讲了个大概。
“什么?!那时候你在沈阳?!”齐玉茹声音很是尖锐,一下就从沙发上弹了起来。
只是这一次,不仅是她,便连谢峰德和谢锦言两个人也直接被惊得说不出话来
他们愤恨着“九一八”,声讨着日寇,同情着辽宁省的同胞们。可是,他们决计是没想过,彼时,他们的女儿、妹妹就在战场奋斗的!
身体任由齐玉茹“摆布”着,锦颐实在是无心顾及她的心情。便连想要解释安慰的话,说出口也变成了
“我是个逃兵!”
……
作者有话要说:小天使们不要郁闷,虽然不能在东北抗战,但是咱可以去参加上海淞沪抗战啊。
作者君尽量让女主早点升职,多点主动权哈~
☆、第四十章
无论是何种理由、何种借口,当她带着红七连的兄弟们从沈阳离开的时候,她就已经认定了自己是个逃兵
她身上穿着军装,可是,她却没有穿着这身军装去同敌人厮杀到底。
一直以来,锦颐都陷入了一个死胡同,心里十分不好受。所以,在高双城给她下发了处分通知的时候,她才会毫无异议、毫不辩驳。
她绝非是想要以懦弱的姿态,狼狈的逃避着,她只是也需要那么一些些的时间,去整理自己的思绪。
旁人见了锦颐这般低落的模样,即便不能如谢锦言和齐玉茹感同身受般的胆颤心惊,却也必然是不忍再问些什么问题,唯恐又牵扯到锦颐的哪缕愁思的。
可谢峰德却并非这样。
锦颐是他的女儿不假,他素日里虽总爱板着张脸,可一贯以来,他同样也是对自己的女儿疼宠着过来的。得知锦颐在沈阳事变的时候正在东北,他必然是担忧的。可是,普天之下,又有哪个战士,是能够担保自己上了战场,还一定能够活着回来的?
当他是慈父,他会怜爱锦颐。可现下,他却只能是严父。
“你什么时候回到军队去?”谢峰德对锦颐那一“逃兵”的说法不予置评,反而是忽然问道。
“明年大约一月末的时候。”
听了锦颐的回答,谢峰德颔首,“行,那你这四个月就自己好好想想。等回到了军队里,你就好好干。这条路是你自己选的,你自己得把这路给走明白。”
谢峰德始终挺直着背,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不自觉搓磨了一下
“华夏没有逃兵!我只要你把这一句话记住了。”谢峰德说道。
认识齐玉茹的目光如何不敢置信,他都没有理会。
从小,他给锦颐和锦言的一切都是平等的。他将女儿当成儿子在养,希望她能拥有更好的一切。既然,在好的方面他做到了平等,那么再不好的方面,他便不能有失偏颇
举凡是优秀的战士,那必然都是以所有的鲜血、以所有的诚挚奉献祖国的。
他要她把这句话给记牢了,便是要让她知道,她成为军人的初衷,便只是保家卫国而已。
或者,也可以换一个角度,假如她始终不曾忘却自己的初衷,假如她始终是向着自己的初衷努力着,那么,不管她做的是什么,眼里看到的结果是什么,她都无需太过纠结。
“我知道了。”锦颐回答谢峰德的语气,像是在承诺什么,十分郑重。
“知道就行,你先回你房间去吧。”
“是。”
得了谢峰德的话,锦颐站得笔直,提拎着行李,迈着恍似经过准刻量的步子,便回到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房间。
她的房间还是原来的模样一点未变,干净整洁得就像是这三年她从未离开一样,跟本便不需要重新整理。
稍微整理了一下行李,稍作洗漱,锦颐便躺在床上睡着了。
假如,她还是三年前的她,那么她必然是要睡到第二天九点过半以后的。
可是,三年来,她早就习惯了早起。这一觉,她睡到了五点,便怎么也睡不着了,干脆便换好了衣物,按照往日的作息,在家里的小花园里,独自操练起来。
等到谢家其他三个人也都起了身,坐在一起准备用早餐的时候,谢锦言还反复看了锦颐好几眼,最后才看着锦颐,装模作样的长叹道
“哎,你可真是不一样了~”
锦颐笑了笑,并没有回话。
实际上,不论是参军之前还是参军之后,锦颐都是不太爱说话的。只不过是在参军之后,大家的生活总是被严苛的训练占据,而她的作息又与女生队的室友们不大相同,才使得她平时说话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如同在军校和部队的生活一般,锦颐十分迅速的吃了早餐。同餐桌上的三人道了一声之后,便领着近些时段的报纸,坐到客厅的沙发上瞧了起来。
时隔三年,这是她第一次亲手捧着报纸来看。
报纸都是近两周以内的报纸。按理说,新闻都是有实效性的,可是这两周的报纸,所有的新闻,几乎统统与一件事有关
“九一八”事变。
她倒是不曾以为自己离开了沈阳,沈阳的事变便会离自己越来越远。甚至,她早有料想,即便她离开了沈阳,关于沈阳、关于辽宁的一切,仍旧会如影随形。
不仅是她,整个红七连的士兵们都是。
时至今日,辽宁除了东北军打量驻扎的锦县以外,已然全面沦陷。甚至,吉林省的诸多城镇也已被日军侵占。
而他们完成这些的时间,不过才花了短短半个月的时间。
这个消息无疑是震惊世人的。甚至不仅仅是华人,便是驻华的其他各国领事也是十分讶异的。
华夏的同胞们前所未有的愤怒,他们将所有的怒火都集中在秦非正的头上。但尽管他们始终责怪着是“秦非正一




[民国]此生应不负 分卷阅读63
心只顾剿产,才给了日军可乘之机”,他们的最终目的,仍旧只是想要秦非正就此发兵反抗,夺回东北的失地罢了。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最终,秦非正所指导下的国民政府,最后仅是就此事对国联提出申诉,请求国联的人审查此案,给华夏一个公道。甚至是就此事照会美国政府,希望对方能够“深切关怀”。
他说:“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此刻暂且含忍,绝非屈服。如至国际信义条约一律无效,和平绝望,到忍耐无可忍耐,且不应该忍之最后地步,则中央已有最后的决心与最后只准备,届时必领导全国人民,宁为玉碎,以百万人之力量,保卫我民族生存和国家人格。”
他将自己及国民政府的策略化为《告全国同胞书》,诉诸天下华人,他们采取了诉诸国联、弥合分裂、准备抵抗的策略。可是在这份公告书里,他说遍了一切,却独独对日军侵占东北时,东北的不抵抗只字不提。
秦非正夫妇亲美,锦颐知道。秦非正主张不抵抗,锦颐也知道。
若说他是一个政治家,有什么更为长远的考虑,听过罗弘毅的解释之后,锦颐还是愿意信的。可是,她不能忍受的,是他愚弄民众!她不能忍受的,是他到了此时此刻仍旧决意要同产党缠斗到底!
秦非正当然与林世源不同。好歹,林世源是明着说的“不抵抗”,是甘愿承担骂名的。可秦非正的这一份《告全国同胞书》的关键,就在于它是“准备抵抗”。
这个“准备”的时间究竟要多长?
遥遥无期。
秦非正在愚弄民众。
实际上,他是做着同林世源一样的决定的,可是,他却又不愿意担着更多的骂名,甚至是为了洗脱先前的骂名,他这才换了一个更为好听的说法,来粉饰包装。
当然,也只有这样,他才能继续理直气壮的继续剿产。
陡然间,锦颐脑内灵光一闪。
她猛地发现,原来,还有一点,是罗弘毅始终不曾告诉过她的
但凡是战争,不论是开始,抑或是结束,与之相挂钩的,必然是领导者的权柄与利益。
关于罗弘毅所给出的理由,锦颐是信的。可那便是全部的理由吗?
她不信。
秦非正为什么不抵抗?
因为在他的眼里,日军是华夏的敌人,而只有产党和产军才是他的敌人。如果东北军同日军打了起来,缺少任何人力物资,他势必是要补给的。可现在,他正一心一意的用着这些人力和物资去剿产,他能拿什么去补给?
林世源为什么不抵抗?
正如罗弘毅所说的,他不想折损兵将。
可为什么他不想折损兵将呢?
因为但凡他同日军打了起来,一切的损失,都是属于他的东北军的。
即便他已经主张东北易帜了,可这支强悍的东北军,说到底,仍旧是他林家的,仍旧是效忠于他林世源的。现在秦非正打的是产军,难保有一天,他顾忌着这支军队便会打向他林世源。
届时,东北军损伤惨重,他又拿什么去抵抗?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东北军被秦非正给蚕食啦?
至于他们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才会反抗呢?
约莫那便真就是秦非正所说的,已经到了“忍耐以无可忍耐,且不应该忍之最后地步”了。
如同他们这般的“领导者”,便是锦颐眼里的“政治家”了。
在他们所谓的“大义凛然”里,所裹挟着的,处处都是他们的私心和顾虑。
锦颐眼神微凝,只觉得从前所有涌动在心潮的热血,被人扑面泼了一盆冷水。
即便是在上流圈呆了那样长的时间,她也还是头一次知道
原来,其他的所有都是虚的,只有真正握在手里的权柄和部队才是真的。
所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不管是始终待在民军里,还是重新征集义兵,她连个“将”都不是,还说什么保卫山河,驱逐日寇?
便是想要上一次战场,她也只能是处处受人掣肘。
作者有话要说:上一章里说的“升职”,不是为了“升职”而“升职”,而是为了手里更多的士兵,不然怎么阻止抵抗?
另外,同样是上一章提到的,解释一下,淞沪抗战和淞沪会战是两码子事,小天使们不要弄混了~
最后,怕小天使们入戏太深,再提醒一遍,小天使们不要拿本文当历史看,只是大致背景参照了历史,很多历史上的人啊事啊啥的都会忽略,主要写的是女主在这一时期做的每一个抉择~
谢谢唯逆者扔了1个地雷
就酱,爱你们,么么哒(づ ̄3 ̄)づ
☆、第四十一章
一封《告全国同胞书》,是国民政府用来糊弄无知百姓的。
至于其他那些受过了高等教育的人们,究竟有几人是被秦非正给糊弄住的,仅凭那近乎被有关于“讨伐秦非正”的文章屠版的报刊,便可窥一二了。
“砰砰砰”
一阵敲门声响起。
袁幼卿抬头一看,恰好便瞧见了自己的秘书推门而进的模样。
那男秘书推开门,见袁幼卿抬头,也不等袁幼卿问,便直接开口陈述道:“总经理,有人一位小姐前来找您。因为她说是您的旧友,所以我就让人先领着她在会客室等着了。您是要亲自去看看,还是我直接去打发了?”
旧友?
“我去看看吧。”
袁幼卿放下了手里正在处理着的事物,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其实,自她决定从父亲的手中接过家业,决定从商开始,她便已经许久未曾同昔日的那些小姐妹来往过了,甚至,有些都已经断了联系。现在突然之间,有人打着旧友的名头来找她,平心而论,她当真猜不出来到底是谁。
一路上,袁幼卿猜了许多人,却每猜一个便又否定一个。
“锦颐?”望着那挺拔的身姿,以及那坚毅的面容,袁幼卿神色不显地诧异出声。
若不是眼前那女子英气飒爽的姿态,已然同她记忆里清雅的模样渐渐重合。她决计料想不到,眼前这略显硬朗的女子,原先竟是那般柔软的模样。
袁幼卿抬步走到锦颐的面前。她的脚底虽然踏着一双高跟鞋,但她的每一步,却又走得极为稳当。
展开双臂,袁幼卿抱了抱锦颐
“好久不见。”她说道。
感受到袁幼卿怀里的温度,锦颐愣了片刻,方才勾着唇角,回搂着袁幼卿说道
“好久不见。”
事实上,打从见到袁幼卿的第一眼,锦颐便能够十分直观的感受到袁幼




[民国]此生应不负 分卷阅读64
卿的变化。
从前的袁幼卿是个小女孩儿,总是穿着一身俏丽的洋装,梳着一头俏皮的短发,将所有的欢喜和愤怒,统统浮现在表面上。但是现在,她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女士西装,干练的将短发别在耳后。
三年的时间,汹涌在胸膛间的报国情怀,让她从一名活泼可人等到女学生,变成了一名明干练的女商人。
在袁幼卿进来的那一刻,锦颐看得很清楚。分明她在看见自己的时候是十分惊诧的,可是,除了她那微微放大的瞳孔之外,锦颐竟再也抓不到其他的痕迹。
她只有在袁幼卿搂住自己的时候,才能感觉到,两人之间的情谊,是不曾因为时间和距离,而产生过变化的。
松开了搂抱在一起的动作,锦颐望着袁幼卿,忽然说道:“我听我哥说了,前两天,上海的商业界人士聚在一块儿,宣誓绝不买卖日货一事,是由你亲手操办的。”
华夏这个国家,从不缺少爱国人士。可是,相等的,唯利是图的人们,却也同样是不少的。
便连吉林省东北军驻军副司令都能率部投靠日本关东军,并帮助关东军一同攻打齐齐哈尔了,更何况是远离东北的上海了。
自古以来,便是商人来往为力,却偏偏,袁幼卿便能够叫他们一齐下定决心,宣誓抗日。即便这其中,她或许是借了袁二爷的威力,但说到底,她本人的本事,却也同样不可小觑。
“这并不算什么。”袁幼卿望着锦颐摇了摇头,璀璨的黑眸里,闪烁着别样的光芒,“最重要的是,锦颐,我正在向着我们的目标奋进。”
“什么?”锦颐一时间也没想到袁幼卿说的是什么。
而袁幼卿也没打算在这会客室里同锦颐说清楚。
“我带你去看。”她说道。一把抓住锦颐的手腕,便拉着锦颐往外走。
或许是因为有些太过迫切了,袁幼卿手里捏着锦颐手腕的力度便显得有些重了。可对于锦颐这样一个在军校和军队里下过苦功夫的人来说,那样的力度,还是有些太轻。
她若是想要牵扯住袁幼卿,便是一件极其轻松的事情。
然而,她却没有。她任着袁幼卿拉着自己离开
因为直到这时,她才是真正从袁幼卿的身上,看到了原先的模样。能让她轻而易举的露出这样模样的地方,必定是个十分重要的地方了。
她拉着锦颐坐上了汽车,一路去到了郊外山脚下,一个极其偏僻阴暗的地方。
是的,偏僻而又阴暗。
不过,相较于这偏僻的位置而言,更叫锦颐诧异的,是那矗立在她面前的,一个用砖瓦搭建而成的偌大山庄。
事实上,锦颐待在上海的时间十分短,而且,三年前她在上海的时候,去过的地方也从来不多。所以,这样一个地方于她而言,完全便是陌生的存在。
望了那平房一眼,又望了身旁的袁幼卿一眼,锦颐什么也没说,只静静地等着袁幼卿亲自来为自己解说
“这里是离上海市内最近的一处郊外,但因着山上树木太过茂盛,显得这里太过阴暗。是以,这里鲜少有人踏足。”袁幼卿将视线从山庄的牌匾上转移到锦颐的身上,笑得十分明媚,“这处袁家山庄,便是我命人找来工人建成的。”
锦颐闻言,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也不问袁幼卿为什么会在这样地方建个山庄,跟在袁幼卿的后头便踏过门槛走了进去。
她们停在山庄极其里面的一个房间门口。
袁幼卿对着锦颐笑了笑,便用手势示意着锦颐去亲手把那房门打开。
按着袁幼卿的意思,锦颐将一只手放在两扇门的门缝上,“唰”地一下,毫不犹豫的便将眼前木门给打开了
那房间被一箱又一箱,层层叠放在一起大木箱给占满。
当锦颐的目光触及到木箱最上方、摆作一列的枪支之后,几乎丧失了所有的语言能力。
这一下,不消袁幼卿再去催促,锦颐几乎是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欣喜若狂的跨着大步进到了房间里去。
站在房间里留出来的、仅能容下一人宽的小道上,锦颐像是一个徒步于沙漠的旅人一般,以万分饥渴的目光,一寸寸打量着这个房间
那是德式的枪支和弹药。
当锦颐站在这房间的中央了,她甫才将这些房间里的枪械看得更为真切。
“幼卿,这些……”都是真的?
转过身,望着跟在自己身后进到房间的袁幼卿,锦颐几乎都觉得这个世界梦幻了。
从决定离开沈阳的那一刻开始,她从未像这一刻一般,如此欢喜过。甚至欢喜到,她如此害怕这是一场梦。
面对着锦颐眼里所爆发出的光芒,袁幼卿同样笑得十分灿烂
她说道:“锦颐,正如你说的,从商也可以爱国。有了钱,我可以研发技术,我可以制造武器。或许,我不能像你一样上到战场。可是锦颐,我要像你说的那样,让你们的战场,再无后顾之忧。”
她的目光在房间里扫视一圈,骄傲而又满足,“这三年,上海市内,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人越来越多。我从其中,也网罗了不少的人才。就像这些枪械弹药,里面只有一小部分是从德国走私商贩的手里买来的,剩下的,通通都是我命人以那些枪支弹药作为模板学来的。”
“至于那些仿来的器材,一直到它们经过测试之后,可以确定为同德国的那些没什么区别了,我才让他们开始批量制造的。”
“你很棒!真的!”锦颐对袁幼卿夸道。
她知道凭袁幼卿的身份,想要做这些事情是极为容易的。可是,她着实是没有想到,袁幼卿竟会在这样短的时间里,便取得了这样多的成效。
倒不像她,三年过去了,依旧是一事无成。
“你这儿有多少枪支了?”锦颐问道。
“六万来支。”
得到了袁幼卿的答案,锦颐点了点头
六万来支的枪支,都足够配给一个师了。这批枪支,不论到了谁的眼里,都会是一块巨大的肥肉。
袁幼卿显然也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她也没跟锦颐隐瞒,以十分认真的姿态对锦颐说道:“这批武器虽然来历正当,确实见不得光的。锦颐,你是什么样的人我知道,这批枪械,我只能给你。”
给我?
锦颐有些诧异。
“幼卿,你得要知道,或许,未来的我并不会归属于民军和产军里的任何一个。”
在军队里,想要迅速手掌权力,成为一军之长,即便是乱世,也先少有在十年内达成的。可是,十年,对她来说太长了,对华夏来说也太长了,她怕是等不及的。
平心而论,她想要自己组建一支军队。袁幼卿的这批枪械弹药,对她而言,诱惑太大。可




[民国]此生应不负 分卷阅读65
是,思虑了一会儿,她还是开诚布公的对袁幼卿说道。
袁幼卿一下便猜到了锦颐话里的用意。她有些惊诧,却也并不是不能理解
她们两个人,都是想要救国之人,可是眼瞅着秦非正那模样,等到他去抵抗日寇,还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
“给你。”8袁幼卿肯定道。
她只说“给你”,而不是给任何一个军队。意思便是,这批枪械弹药,她只会给到锦颐所在的军队里。而这个军队,不论是民军、产军、亦或是别的什么,都得是锦颐掌权。
1...1819202122...64
猜你喜欢